章节复习内容_第1页
章节复习内容_第2页
章节复习内容_第3页
章节复习内容_第4页
章节复习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储油气岩石的粒度、比面和胶结物粒度的对数换算公式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作图法和参数法)比面概念、比面特征、吸附法及透入法测定原理胶结物的成分、胶结物结构(图形)、胶结类型(图形)储油(气)岩石的孔隙度和孔隙结构碎屑岩孔隙分类(图形)原生孔隙的单模式双模式及复模式(图形)毛细管孔隙(0.5-0.0002mm)及缝隙(0.25-0.0001)的大小孔隙度、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的概念及其表达式及大小关系孔隙度分级孔隙度的影响因素沉积作用矿物成分、粒度、沉积相成岩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构造作用一一断裂、褶皱相关裂缝裂缝率概念及其表达式孔隙结构的概念孔隙结构的研究内容孔隙类型孔隙大

2、小及分布孔喉比值孔隙配位数及孔隙系数孔隙曲折度孔隙的排列组合方式(单模式和双模式)毛管压力曲线上的孔隙结构参数1)排驱压力pd对应的最大连通孔喉半径Rd2)中值压力p50对应的连通孔隙(喉)半径R50可近似代表平均孔喉半径3)主要流动孔隙(喉)半径平均值(对渗透率贡献达95%以上孔隙的平均值)R主4)孔隙介质中某一孔喉半径Ri与最大孔喉半径Rmax的偏离程度的均匀系数Ra5)退汞效率We6)结构均匀系数Ba孔隙结构类型单重孔隙介质粒间孔隙型、纯裂缝型双重孔隙结构裂缝-孔隙型、洞穴-孔隙型三重孔隙结构粒间-微裂缝-大洞穴型、粒间-微裂缝-大裂缝孔隙结构的研究方法铸体薄片法毛管压力法图像分析法环境

3、扫描电镜数字成像法同步加速X射线计算微形态(CT/ CMT)储油(气)岩石的渗透率渗透率概念孔隙度标量渗透率向量不可压缩液体水平线性稳定渗流的达西定律的基本表达式Q=不可压缩液体平面径向渗流的达西定律的基本表达式Q = 2 冗 Kh( p广 pw)R ln(尸 r )可压缩气体水平线性稳定渗流Q =可压缩气体平面径向稳定渗流q =.Kh(p2 p 2)。Rp ln( r / r )高速流动的液体,以及速度极低或极高的气体,达西定律就不适用雷诺数(惯性力与粘滞力的比值)判断Re W0.2-0.3时渗流服从达西定律;Re 0.2-0.3时,则渗流规律受到破坏克林伯格效应一一气体在致密岩石中低速流动

4、时产生滑动效应实验发现2点1)同一岩石、同一种气体,在不同的平均压力下测得的气体渗透率不同,低平均压力下气体渗透率比较高,高平均压力下气体渗透率比较低2)同一岩石,同一平均压力,不同气体测得的渗透率不同孔隙内气液分子运动学解释滑动效应与气体性质(分子量、分子直径、自由行程)有关,分子量大,滑脱系数大,滑脱 效应越严重。等效液体渗透率(克氏渗透率)概念考虑滑脱效应的气测渗透率表达式低渗透率岩石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低速流动时存在吸附作用)渗透率单位(绝对单位、混合单位)及其换算关系渗透率分级低孔低渗储层的划分标准(孔隙度小于15%,渗透率小于100md)Poiseuille公式 Q = 栏坐8pLK

5、ozeny公式兀r4k = n8推导、含义基于单根毛细管和单条裂缝的Poiseuille公式证明绝对渗透率只与岩石本身性质有关,而与 流体性质无关相态体系、相的概念相的特征(6个基本特征)相图的概念(表示状态方程的图件)及相图类型(P-V图和P-T图)单组份体系的P-V图和P-T图,相图特征(3个)饱和蒸汽压曲线单组份体系的临界点(二相共存的最高温度点和最高压力点一错误的临界点定义)双组份体系的P-V图和P-T图,相图特征(7个)正确的临界点定义一一二相界限消失,内涵性质相同的点组成变化对相图的影响临界凝析温度、临临界凝析压力多组分体系P-T图等温逆行区、等压逆行区等温逆蒸发的分子运动学解释典

6、型油气藏(重质油田、轻质油田、凝析气田、湿气气田、干气气田)相态图特征天然气的高压物性天然气相对视分子量的概念及其表达式天然气视临界参数的表达式实用气体状态方程(引入压缩因子Z)压缩因子实际上是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一个体积偏差系数压缩因子的影响因素对应状态原理(概念)适用于混合气体压缩因子的计算天然气压缩因子计算步骤虚拟临界常数虚拟折算参数的表达式查图版确定含非烃组分天然气压缩因子的校正含氮天然气压缩因子校正含H2S和CO2天然气压缩因子的校正天然气体积系数概念及其表达式体积系数与压力关系天然气压缩系数概念及其表达式与理想气体压缩系数的关系天然气密度、相对密度概念及其表达式天然气的相对密度一般

7、小于1天然气粘度(动力粘度或绝对粘度)的概念及其表达式粘度的单位,CGS制和SI制的换算关系I/ = impa 动力粘度的影响因素溶解系数的概念亨利定律单组份气体的在压力为P时其溶解度与压力成线性关系天然气是混合气体溶解度不仅取决于压力,还与其它因素有关一一曲线关系低压时重烃易溶,天然气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天然气从石油中的分离一一易溶组分越难分离一一物理和化学性质越相近的物质越不易分 离,反之易分离三种脱气方式及其分离出的油气数量的比较一次脱气(接触脱气、闪蒸分离)概念差异脱气(微分脱气)概念级次脱气(多级分离)概念天然气溶解分离相态方程组x =n(4)1 k - (k -1)Ni ily =瓯(

8、5) i 1 + (k -1)N乙=1i i=1 遇=1ii=1已知体系总组成(ni)后就可以计算出不同压力和温度时,不同气液分离方式下所能分离出 的气液数量(Ng和N1)以及各组分在气液两相中的浓度(摩尔分数)X和yi。确定步骤在进行油气分离计算时,由于油气混合物的组分比较多,应用4)和(5)所得的方程个数 很多,联立法求解过程就很繁琐,因此一般采用试算法求解,具体步骤如下:先估算1个气值,代入(4)中,计算各组分的土值,如果满足尤 = 1则所选的气值即为所求。如果尤土牛1,则重新选取i=1i=1气值代入(4)式继续计算,直到满足尤气=1为止。i=1油层石油的高压物性溶解气油比的概念及其表达

9、式我国以一次脱气测定的溶解气油气为标准饱和压力(泡点压力)的概念饱和压力的影响因素PVT高压物性实验确定饱和压力的步骤石油密度的概念及其表达式油层石油密度与地面脱气原油密度的比较地层油密度的影响因素原油相对密度的概念及其表达式API重度与相对密度的关系石油单相体积系数的概念及其表达式地下原油的体积系数总是大于1 收缩率的概念及其与体积系数的关系单相体积系数的影响因素油层石油两相体积系数的概念及其表达式两相体积系数与压力变化的关系油层石油压缩系数的概念及其表达式压缩系数的影响因素油层石油粘度(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的概念及其表达式影响油层石油粘度的因素油田开发过程对粘度的影响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

10、流变曲线的概念油(气)层流体的高压物性研究储油(气)岩的表面能、表面吸附和表面润湿现象表面自由能的概念比表面自由能的概念及其表达式表面张力概念及其图形表示数值上:比表面能=表面张力比表面能热力学角度表面张力力学角度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表面吸附的概念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的对比液液界面正吸附、负吸附液液界面吸附量公式一一吉布斯吸附等温式用吉布斯吸附等温式说明正吸附和负吸附,表面活性物质和表面非活性物质表面活性物质和表面非活性物质的概念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机理(极性物质的定向排列加以说明)无机盐类表面非活性物质锌、铜、铁、镍、钒等有机盐一表面非活性物质储油气岩石的表面吸附砂岩矿物颗粒多数是硅酸盐,一般是极

11、性的;原油是含氧、氮、硫杂原子化合物,如环烷酸、胶质和沥青等具极性的表面活性物质溶解在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非极性烃类中的一种溶液。水是极性很强的液体因此,储油气岩石中原油中的各种含氧、氮、硫化合物如高分子的环烷酸、胶质及沥青质易于被岩石吸附,形成牢固的胶体化学层,减小了孔道的半径,导致岩石的渗透性降低,并导 致岩石表面的润湿性的改变(亲水变成亲油)向油层中注入含有极性较强的表面活性剂的目的可以改变岩石表面上的表面张力,同时 改变润湿性。从而提高原油的采收率。润湿、选择性润湿、水湿、油湿的概念润湿角的图形表示杨氏方程,润湿张力(附着张力)的表达式润湿反转概念影响润湿性的因素润湿滞后、润湿静滞后

12、和润湿动滞后的概念润湿滞后与水驱油的关系储油(气)岩石的毛细管压力1、基本概念毛管压力的概念及其表达式(2个基本表达式)毛细管滞后的概念及造成毛细管滞后的四种情况捕集滞后及拖延滞后概念及其原因毛管曲线驱替(压入、注入)曲线吸入(退出、喷出)曲线2、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毛管压力公式的推导毛管曲线的定性定量特征不同孔隙结构岩石的毛管压力曲线的区别毛管曲线的特征参数(残余饱和度、退出效率一一采收率)压汞法计算的喉道直径,是岩石连通(有效)的视(等效)喉道直径,它随着岩石孔隙结构 的均一性增加而趋向于真实的连通(有效)视(等效)喉道直径。毛管压力资料的应用1)研究孔隙的分选性、获得孔隙结构的某

13、些定量参数2)结合铸体片、岩石特征和试油资料对储层进行分类3)评价含油构造的产油能力(与相渗曲线配合)4)计算绝对渗透率5)J函数的含义一一用于划分储集岩类(流动单元划分)6)毛管压力资料确定润湿性毛细管微观渗流机理一两相界面推进方程一微观指进多相液流润湿动滞后一一液阻及贾敏效应多相液流变断面一一水锁效应不等径并联毛管中的两相渗流一毛细管捕集(绕流)、非活塞性驱油储油(气)岩石的相(有效)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1、基本概念相(有效渗透率)及其表达式、相对渗透率、一般相对渗透率曲线、归一化相对渗透率曲线、 平衡饱和度、毛细管准数及其表达式、流度和水油流度比、2、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相渗透率与

14、绝对渗透率的区别:相渗透率与岩石孔隙结构、流体性质、润湿性、流体饱和度等有关 绝对渗透率是岩石固有性质,仅取决于岩石的孔隙结构相渗曲线的要点(2条曲线、3个区域、4个特征点)相渗曲线的基本特征(5个基本特征及其流体随饱和度变化的解释)三相体系相对渗透率与流体饱和度的关系一一润湿性的相对渗透率仅与自身饱和度有关相对渗透率的影响因素1)孔隙结构(不同孔隙结构储层相渗曲线的差异)2)流体性质粘度只对非润湿性相对渗透率有影响,相对渗透率可以超过1 (柯屯 水膜理论);表面活性剂作用下油水共同渗流时的三种不同状态及其相对渗透率特征,分散 介质的相对渗透率总是大于分散相)3)润湿性一一亲水向亲油转化时,油

15、的相对渗透率降低,水的相对渗透率增加;4)流体饱和顺序一一非润湿性驱替过程的相对渗透率总是大于吸入过程;5)驱动因素(毛细管准数与相渗关系)一一主要是当驱动压力梯度足够大时,可以克 服贾敏效应;6)温度温度升高可以提高湿相和非润湿相相对渗透率相渗曲线的实验室测定方法一一稳态法和非稳态法相对渗透率测定原理与步骤油藏代表性相渗曲线的获取方法1)平均饱和度法;2)相关经验公式法相渗曲线的应用确定油气水在储层中的分布(自由水面确定的方法和步骤)分析油井产水规律(水的分流方程、含水率与流度比的关系、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 的关系、含水率与含水上升率曲线)流体(油气)在油(气)层中排驱与开采1、基本概念排驱方式、水压驱动、气顶气驱动、溶解气驱、弹性驱动、重力驱动、采收率、一次采油、 二次采油、三次采油、波及程度、洗油效率、绕流、掐断、海恩斯跃进2、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天然能量的类型;排驱方式不同排驱方式下油藏的开采特点及其开采效率采油阶段的划分(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决定采收率高低的2个参数一波及系数与洗油效率门2影响采油率的因素一一宏观与微观问题1)油层的宏观问题一一层内与层间非均质性,决定波及系数2)微观非均质性一一流度比、润湿性等,决定洗油效率含油饱和度与临界注水速度关系残余油的分布形式(水湿和油湿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