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110碎石或卵石检验方法细则_第1页
CZ110碎石或卵石检验方法细则_第2页
CZ110碎石或卵石检验方法细则_第3页
CZ110碎石或卵石检验方法细则_第4页
CZ110碎石或卵石检验方法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碎石或卵石检验方法细则一、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1、适用范围测定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2、仪器设备试验筛孔径为 100.0 , 80.0 , 63.0 , 50.0 , 40.0 , 31.5 , 25.0 , 20.0 ,16.0 ,10.0 , 5.00和2.50mm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其规格与质量要求应符合 GB/T6003.2 的规定,筛框直径为300mm天平和秤:天平的称量5kg,感量5kg;秤的称量20kg,感量20kg。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C。3、试样制备筛分析试验前用四分法把样品缩分至表1的规定试样最少质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表1筛分析所需的试样的最少质量

2、公称粒径(mrm10.016.020.025.031.540.063.080.0试样取少质里(kg)2.03.24.05.06.38.012.616.04、试验步骤按表1的规定称取试样,将试样按筛孔大小顺序过筛当每号筛上筛余层的厚度大于试 样的最大粒径值时应将该号筛上的筛余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直至各筛每分钟的通过量不超 过试样总量的0.1%;注: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20mmz上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拨动颗粒。称取各筛筛余的重量。精确至试样总重量的0.1%。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的总 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具相差不得超过1%5、结果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重

3、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上的分计筛百分率之总 和。(精确至1%。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二、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法)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2、仪器设备天平:称量5 kg,感量5g;吊篮;盛水容器:有溢流孔;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 5C;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5mm的方孔筛一只;温度计:0100C;带盖容器、浅盘、刷子和毛巾等。3、试样制备试验前,筛除样品中公称粒径为5.00mm以下的颗粒,缩分至略大于表2规定量的两倍 洗刷干净后,分成两份备用。表2表观密度试验所需的试样最

4、少质量最大公称粒径(mrm10.016.020.025.031.540.063.080.0试样取少质里(kg)2.02.02.02.03.04.06.06.04、试验步骤按表2所规定称取试样(mo);取试样一份装入吊篮并浸入盛水的容器中,水面至少高出试样50 mm;浸水24h后,移放到称量用的盛水容器中,并用上下升降吊篮的方法排除气泡(试样 不得露出水面)。吊篮每升降一次约为1s,升降高度为3050mm;测定水温后(此时吊篮应全浸在水中),用天平称取吊篮及试样在水中的重量(m2 ) 称量时盛水容器中水面的高度由容器的溢流孔控制;提起吊篮,将试样置于浅盘中,放入1055c的烘箱中烘干至包重。取出

5、来放在带盖 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m 0);称取吊篮在同样温度的水中重量(m i),称量时盛水容器的水面高度仍应由溢流口控 制。5、结果计算表观密度p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me3:- =:t 1000 kg m3mb m2 - mi式中:m0 试样的烘干质量(g);mi吊篮在水中的质量(g);m2 吊篮及试样在水中的质量(g);at水温对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表 3表3不同水温下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水温C1516171819202122232425at0.0020.0030.0030.0040.0040.0050.0050.0060.0060.0070

6、.008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应小于 20 kg/m3,否则重新取 样进行试验。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值超过20 kg/m3,可取四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o 三、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试验(简易法)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不宜用于最大粒径超过40mm勺碎石或卵石2、仪器设备烘箱一一能使温度控制在105 50C;天平一一称量20kg,感量20g;广口并瓦1000mL磨口,并带玻璃片;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5.00mm的方孔筛一只;毛巾、刷子等。3、试样制备试验前,筛除样品中公称粒径为5.00mm以下的颗粒,缩分至略

7、大于表4规定量的两倍 洗刷干净后,分成两份备用。表4表观密度试验所需的试样最少质量最大公称粒径(mrm10.016.020.025.031.540.063.080.0试样取少质里(kg)2.02.02.02.03.04.06.06.04、试验步骤按表2所规定的数量称取试样;将试样浸水饱和,然后装入广口瓶中。装试样时,广口瓶应倾斜放置,注入饮用水, 用玻璃片覆盖瓶口,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直至水面凸出瓶口边缘。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 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取试样、水、瓶和玻璃片总重量(m);将瓶中的试样倒入浅盘中,放在1055C的烘箱中烘干

8、至包重。取出,放在带盖的容 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m)将瓶洗净,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份后称重( m2;注:试验时各项称重可以在 150C250C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但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 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 20G5、结果计算表观密度p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一mo: mom2 - mi3-:- t 1000 kg m式中:m烘干后11tt羊重量(g);m试样、水、瓶和玻璃片的共重(g);m水、瓶和玻璃片共重(g);at水温对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表5:表5不同水温下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水温C151617181920

9、2122232425at0.0020.0030.0030.0040.0040.0050.0050.0060.0060.0070.008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应小于 20 kg/m3,否则重新取 样进行试验。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值超过20 kg/m3,可取四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四、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1、适用范围测定碎石或卵石的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及空隙率。2、仪器设备磅秤:称量50kg,感量50g;称量100kg,感量100g各一台;容量筒:金属制,见表6;表6容量筒的规格要求碎石或卵石的最大公称粒径,mm容量筒容积,

10、L容量筒规格筒壁厚度mm内径净高10.0 ; 16.0 ; 20.0 ; 25.010208294231.5; 40.020294294363.0; 80.0303602944注:测定紧密密度时,对最大公称粒径为31.5、40.0mm的骨料,可采用10L的容量筒,对最大公称粒彳至为63.0、80.0mm的骨料,可采用 20L的容量筒。平头铁锹。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C3、试样制备根据最大粒径,取规定重量的试样(表 7),放入浅盘在105土 5c的烘箱中烘干,也可 以摊在清洁的地面上风干,拌匀后分成两份备用。表7所需碎石或卵石的最小取样质量(kg)试验项目最大公称粒径(mrm1016202

11、531.5406380取样重量(kg)4040404080801201204、试验步骤堆积密度:取试样1份,置于平整干净的地板(或铁板)上,用平头铁锹铲起试样, 使石子自由落入容量筒内。此时,从铁锹的齐口至容量筒上口的距离应保持为50mrnfc右。装满容量筒并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部分,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 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共重(m)。紧密密度:取试样1份,分三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25mm 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 25下,然后装入第二层,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 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然后再装

12、入第三层,如法颠实,待三层试样装填 完毕后,加料直到试样超出容量筒口,用钢筋沿筒口边缘滚转,刮下高出筒口的颗粒,用合 适的颗粒填平凹处,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合重(m)5、结果计算堆积密度(p i)或紧密密度(p c)按下式计算:3父 1000 , kg /m式中:m 容量筒的重量,kg;m 2容量筒和试样总重,kg;V 容量筒的容积,L容量筒容积的校正方法:以20土 5c的饮用水装满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使其紧贴水面,擦干筒外壁水分后称重,用下式计算筒容积( V,计算精确至10kg /m3:V = m2 -mi L式中:m; 容量筒重(kg);m2

13、容量筒、玻璃板和水总质量(kg)。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五、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试验1、适用范围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中小于 80小的勺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2、仪器设备台秤:称量10kg,感量10g;对最大粒径小于15mm勺碎石或卵石,应用称量为 5kg 感量为5g的天平。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 5c。试验筛:孔径为1.25mm及80以防孔筛各1只。容器:容积约10L的瓷盘或其它金属盆。浅盘、毛刷。3、试样制备将样品缩分至表 8所规定的重量。(注意:防止细粉丢失),并置于温度为1055c 的烘箱内烘干至包重,冷却至室温后分成两份备用。表8含泥量试验所需的试样最少重量最大公

14、称粒径(mrm10.016.020.025.031.540.063.080.0试样里不少于(kg)2266101020204、试验步骤称取试样1份(m)装入容器中摊平,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石子表面150mm浸泡2h后,用手在水中淘洗颗粒,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较粗颗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溶解于 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1.25mm及80 pm的方孔套筛上(1.25mm筛放置上面),滤去小于 80 pm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大于80 pm的颗粒丢失。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洗出的水清澈为止。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 80 pm筛放在水中(使

15、水面略高出筛内颗粒)来回 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80 p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 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于1055C的烘箱中烘干至包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取试样的重 量(m)。5、结果计算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CDc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o - mi C100: m。式中:m。试验前的烘干试样的重量(g);m i 试验后的烘干试样的重量(g)0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2%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六、碎石或卵石中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试验1、适用范围测定碎石或卵石中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2、仪器设备针状规准仪和片状规准仪或

16、游标卡尺;天平:称量2kg,感量2g;案秤:称量20kg,感量20g;筛:孔径分别为 5.00、10.0、20.0、25.0、31.5、40.0、63.0、80.0mm的方孔筛,根 据需要选用;卡尺。3、试样制备将试样在室内干至表面干燥,并缩分至表 9规定的量,称量(m),然后筛分成表10所 规定的粒级备用。表9针、片状颗粒试验所需的试样最少质量最大公称粒径(mm)10.016.020.025.031.540.0试样取少质里(kg)0.3123510表10针、片状颗粒试验的粒级划分及其相应的规准仪孔宽或间距粒级(mrm5-1010-1616-2020-2525-31.531.5-40片状规准仪

17、上相对 应的孔宽(mrm2.85.17.09.111.613.8针状规准仪上相对应间距(mrm17.130.642.054.669.682.84、试验步骤按表6所规定的粒级用规准仪逐粒对试样进行鉴定,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 对应间距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者,为片状颗粒。粒径大于40mmi勺可用卡尺鉴定其针片状颗粒,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应符合表11的规称量由各粒级挑出的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重量( m)。表11公称粒径大于40mrnffl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公称粒级(mrm40 6363 80片状颗粒的卡口宽度(mm18.127.6针状颗粒的卡口宽度(mrm108.6165.

18、65、结果计算碎石或卵石中针、片状颗粒总含量CDP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m1 .一.,p = - 100p m0式中:CDp针、片状颗粒总含量();m试样中所含针、片状颗粒的总重量(g);mo试样总重量 (g) o七、碎石或卵石的压碎指标值试验1、适用范围测定碎石或卵石抵抗压碎的能力,以间接地推测其相应的强度,2、仪器设备压力试验机:荷载300kN;压碎指标值测定仪;天平或台秤:称量5kg,感量5g;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分别为 10.0mmf口 20.0mm的方孔筛个一只。3、试样制备标准试样一律采用1020mm勺颗粒,并在气干状态下进行试验;对多种岩石组成的卵石,当其公称直径大于 20.0mm颗粒的岩石矿物成分与 10.0 20.0mm粒级有显著差异时,应将大于 20.0mm的颗粒经人工破碎后,筛取10.020.0mm示准 粒级另外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