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整体的世界 训练题-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册)(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走向整体的世界 训练题-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册)(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走向整体的世界 训练题-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册)(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走向整体的世界 训练题-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册)(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走向整体的世界 训练题-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册)(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走向整体的世界 训练题一、选择题1.“到中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如果不存在从中世纪以来就形成的东西方贸易失衡及其对东方商品的强烈需求,西方绝不可能在15世纪里发动地理大发现。”这句话表述的是(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新航路开辟B.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的联系C.欧洲人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D.科学技术发展支持新航路开辟2.在15世纪下半叶的西欧,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第一批寻找新航路的航海家踏上征程,他们或出身贵族,或渴望通过航海活动得到贵族头衔、土地分封等赏赐。据此可知,新航路的开辟( )A.巩固了欧洲的封建统治B.得益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C.旨在推动基督教的传播D.根源于西

2、欧庄园经济的发展3.公元89世纪,阿拉伯人大规模地将其他文明的古代文献翻译成阿拉伯语。到了14世纪,其中的一些文献已陆续传到欧洲。这为( )A.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B.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C.启蒙运动提供了依据D.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4.当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在1498年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港时,当地的统治者问他想要什么时,他答道:“基督徒和香料。”这表明( )A.工业革命促进海外市场的开辟B.文化侵略的初衷大于经济掠夺C.对商品的渴望与传播宗教并行不悖D.宗教改革刺激了人们远洋探险5.“经过几天的逆风航行,他们绕过好望角继续北上到达马林迪,受到马林迪苏丹的热情接待。马林迪苏丹想与葡萄牙人结盟对

3、付蒙巴萨,为他们提供了新向导伊本马季德。在马季德的引领下,葡萄牙船队乘西南季风顺利地横渡印度洋。”材料中的这次航海( )A.首次发现非洲南端好望角B.开启了欧美间的商贸往来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D.开辟了欧亚之间的新航路6.哥伦布自幼信奉基督教,热爱航海,在读到马可波罗游记后,对东方的财富产生了强烈渴望。他相信地圆学说,认为西行可获得大量黄金和财富,1492年在西班牙女王的资助下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开始远航,结果“发现”了美洲。材料表明哥伦布( )A.最早发现和到达美洲B.首航美洲具有必然性C.寻求财富而远航美洲D.远航因素具有多重性7.西班牙国王于1492年4月17日和哥伦布签

4、订协定,决定给予赞助,并事先封哥伦布为将要发现的土地的统治者,哥伦布有权把新土地上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留为己有,但这些土地的主权属于西班牙。据此可知,哥伦布的远洋探险( )A.具有殖民扩张的性质B.是为了满足王室的挥霍C.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D.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8.下表是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事物扩散和交流,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类型人口动植物疾病动物植物举例美洲族群混合牛玉米天花影响民族融合、新民族形成农耕技术的传播有利于人口增长,贫瘠地区得到开发造成大量美洲和大洋洲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解体美洲族群混合现象主要是殖民活动的产物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向美洲的迁移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导致各

5、种疾病传播全球物种大交换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A.B.C.D.9.地理大发现之后,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则促进了各地商业的发展和白银的跨洲流动,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材料主要反映出(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B.资本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动力C.农业变革推动了早期的全球化D.新航路开辟改变了经济结构10.大帆船贸易是西班牙16世纪中后期开通的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由于该贸易的货物主要以中国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为主,因此墨西哥人直接把马尼拉大帆船叫做“中国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A

6、.推动中国与美洲之间的自由贸易往来B.致使西班牙完全垄断了对中国的贸易C.促使世界贸易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亚洲D.是早期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1.16世纪,葡萄牙成为当时欧洲最强盛的国家,一个庞大的东方商业殖民帝国耸立在欧亚之间,印度洋几乎成为葡萄牙的内湖。这主要源于( )A.控制了印度洋沿岸国家B.垄断了通往东方的商路C.国内强大的海船制造业D.排除了西班牙的侵扰12.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人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经好望角经地中海胡椒100万200万磅300万400万磅丁香、靛蓝、肉豆、药品35万65万磅70万100万磅A.欧洲与亚非美洲

7、联系更加紧密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商品的改变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13.有学者认为:“在西方,对海外殖民地的占领,最早是由探险家们开始的,但殖民地的主权是由王室掌握,事实上西方航海家的愿望与国家的意志是一致的。海洋不过是人类活动的背景和舞台,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和探索自然奥秘,他们在海洋探险中表现出巨大的热情。”由此可见,早期海外殖民扩张的特点是( )A.通过航海突破对自然的认识B.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C.王权扩张与商业利益的结合D.海权意识服从专制皇权14.1531年,最早的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1602年,荷兰建立起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17世纪后,伦敦证券交

8、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中心。这些反映了( )A.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B.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C.商业经营方式的创新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5.在16世纪前的西欧,胡椒的价格曾用一定量的金和银来衡量,因此常被用作为借贷和纳税的媒介。17世纪前后,葡萄牙皇帝的仓库里堆积了三十多年卖不掉的陈货胡椒,荷兰东印度公司由于胡椒销售困难,甚至只能用胡椒折偿的办法来给股东支付股息。这一变化反映了( )A.民众消费观念发生显著变化B.争霸战争频繁导致经济衰退C.金银贬值推动商品价格上升D.商业革命冲击西欧传统市场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516世纪的西欧社会在“寻金热”和传教热的鼓动下,具有

9、强烈的海外扩张欲望,航海探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这是中国航海所无法相比的。当时西欧社会无论是国王、教皇、僧俗贵族、庶民商贾或资产阶级,“个个着了财迷”。其中专制君主“对于权势和财富的追求”,新兴资产者扩大原始积累的愿望,更为强烈。对物质利益的共同追求,为专制君主与私人航行相结合提供了社会前提。这些决定了西方航海社会基础的广泛性,使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摘编自李隆庆十五至十六世纪中西航海不同结局的原因初探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

10、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材料三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

11、开了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大国崛起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大航海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欧、西欧国家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活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00年前后不同文明间注视和对抗的表现。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557年,葡萄牙人租借中国澳门并和中国建立正常贸易关系;1571年又在日本长崎获得了另一个基地,此后贸易便达到鼎盛时期。16世纪80年代,澳门进入了黄金时代,人口由五百多人增长至两万多人,迅速发展成海港城市。葡萄牙人以澳门为中心安排在远东的贸易活动,每年五月至六月,他们乘坐由中日贸易舰

12、队司令指挥的大帆船,顺着夏季风从印度果阿起航,将装载着胡椒、苏木、象牙、檀香等印度货物,以及原产美洲的白银运到澳门,把货物与白银换成中国的生丝、丝织品、黄金以及铅、水银、糖、麝香、茯苓、棉布等商品,到第二年初夏,乘着季风东航进入日本长崎,把丝、棉布等中国商品以高昂的价格迅速脱手,然后装上日本白银及少量其他货物,返回澳门。他们在澳门用日本的白银大批购买中国的生丝、丝织品、瓷器、黄金及其他货物,到第三年秋天,乘着季风返回印度果阿。材料二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指15651815年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的垄断贸易。在葡萄牙人独占对日贸易利润的刺激下,西班牙人也致力发展对中国的贸易。1566年,“圣

13、赫罗尼莫号”帆船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抵达马尼拉,开辟了往返于亚洲与美洲的远程贸易航线。马尼拉大帆船将近两年往返于阿卡普尔科与马尼拉一次,中国的生丝、丝绸、瓷器等特产,遍销西班牙本土及其殖民地,深受欢迎。18世纪,垄断性的大帆船贸易走向衰落,1815年西班牙国王废除此项贸易。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葡萄牙东方贸易航线的特点,并分析16世纪澳门成为东方贸易中心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中国的影响及其走向衰落的原因。答案1.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

14、对外市场,这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内容未体现,排除。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第一批寻找新航路的航海家踏上征程”可知,新航路开辟受到葡萄牙和西班牙民族国家的支持,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A项排除;“推动基督教的传播”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但与题干信息不符,C项排除;新航路开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项排除。3.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阿拉伯人保存的典籍传到欧洲,其中包括指南针技术、人文主义(冒险精神)的典籍、古希腊地理学家的地圆学说,这些为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A项正确。4.答案

15、:C5.答案:D解析:根据“葡萄牙船队乘西南季风顺利地横渡印度洋”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航线是1497年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的航线。最终到达印度西海岸,开辟了欧亚之间的新航路,D项正确;A项是迪亚士,B项是哥伦布,C项是麦哲伦,排除ABC项,故选D项。6.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因为哥伦布信奉基督教、热爱航海、追求财富、得到国王资助等多种因素最终促成了其远航,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B项中的必然性无法体现;C项理解片面。7.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知哥伦布远洋探险发现的土地主权归西班牙,表明这样的探险带有侵犯当地利益的殖民扩张色彩,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班牙国王授予哥伦布控制新

16、发现地区的权力,没有体现远洋探险是为了满足皇室的挥霍,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哥伦布将会拥有西班牙的赞助,但不能体现他的远洋探险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哥伦布的远洋探险获得大量的财富,故不能表明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排除D项。8.答案:B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连为一个整体,使得农作物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交流与传播,推动早期的全球化,C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排除A项。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并未改变经济结构,工业革命推动经济结构的改变,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菲律

17、宾和墨西哥之间的大帆船贸易,不是中国与美洲之间的自由贸易往来,排除A项;B项中“完全”说法错误,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属于早期全球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亚洲和美洲之间的经济往来,D项正确。11.答案:B解析:根据“16世纪”“印度洋几乎成为葡萄牙的内湖”可知,葡萄牙之所以成为庞大的东方商业殖民帝国是建立在其对经非洲南端至东亚的新航路的控制,即对东方新航路的垄断基础之上的,B项正确。当时而言葡萄牙并没有完全控制印度洋沿岸国家,排除A项;C项不是主要原因;葡萄牙的扩张并没有排除西班牙对亚洲、美洲的殖民扩张,排除D项

18、。12.答案:D解析:根据统计表可知,17世纪“经好望角”航路的商品少于“经地中海”航路的商品,这说明以“经地中海”为代表的传统航路在中西方贸易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D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但无法体现与美洲的贸易,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B项;从材料“胡椒”“丁香、靛蓝、肉豆蔻、药品”可以看出当时贸易货物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项。13.答案:C解析:材料中“殖民地的主权是由王室掌握”“西方航海家的愿望与国家的意志是一致的”,说明王权扩张与商业利益的结合,C项正确。材料中王室对认识自然的兴趣明显没有对追求商业利益的兴趣大,A项错误;新航

19、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的经济目的大于政治目的,B项错误;题目更强调商业利益而非强调海权意识;D项错误。14.答案:C解析:据材料“最早的商品交易所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国际证券交易中心”可知,新航路开辟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C项正确。材料提到的地点都位于大西洋沿岸,排除A项;根据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排除B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排除D项。15.答案:D解析:本胡椒从16世纪被用作借贷和纳税的媒介,到17世纪无法卖出去只能沉积在仓库,说明了商业革命后市场发生转变,D项正确。A.胡椒地位的变化不能说明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只能说明市场发

20、生变化。因此排除该选项;B.材料不能说明西欧各国经济的衰退,因此排除该选项。C.材料所反映的是商业革命后胡椒堆积卖不出去,说明市场的变化,无人需要胡椒。不能说明金银贬值导致商品价格上涨。故选择D选项。16.答案:(1)特点:以物质利益为主要动力;专制君主与私人航海相结合;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2)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对社会财富的需求,以及受到伊比利亚国家新航路开辟活动的刺激,英法荷等国家也纷纷展开新航路的寻找活动;早期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欧洲商路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也为英法荷等国寻找新航路提供了条件。由于西班牙、葡萄牙已把控了大西洋贸易新航线,故英法荷等国只能转向北冰洋、南半球等地区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发现了一些新岛屿,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