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手法教学课件_第1页
小儿推拿手法教学课件_第2页
小儿推拿手法教学课件_第3页
小儿推拿手法教学课件_第4页
小儿推拿手法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讲 刘氏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主讲 邵湘宁教授第1页,共22页。一、基本手法 刘氏小儿推拿十法:推、揉、拿、按、摩、运、搓、摇、掐、捏。 刘氏小儿推拿形成以推、揉为主,拿、按为次,兼以摩、运、搓、摇、掐、捏的手法运用特点。 第2页,共22页。 【操作方法】此法演变于成人推法。属螺纹推的范畴。其操作形式有: 直推法:用拇指或食中指螺纹面在穴位上做直线推移。 旋推法:用拇指或食中指螺纹面在穴位做旋转推移。 分推法:两手拇指螺纹面同时操作,由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同时推移。 【手法要求】 着力自然,均匀,轻巧柔和,推时穴位有推动感。但皮肤无移动。速度宜快,200次/分。 【临床运用】 功能特点推以通之

2、,即开通关窍,疏通经络,祛除邪气,调节脏腑。适用于小儿各种疾病的治疗。其中直推重在祛邪,多为清法;旋推重在补虚,多为补法;分推即分阴阳,重在调和人体的阴阳。1、推 法第3页,共22页。2、揉 法 【操作方法】此法有别于成人,以指端揉运用最多。其操作形式有: 旋转揉法:指端吸定一定部位,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往返揉法:指端吸定于一定部位,作前后或上下往返揉动。 揉法除单独使用外,往往与按法、掐法相结合,形成复合手法。 【手法要求】 揉时着力点按定穴位,手指不离皮肤,力宜轻揉均匀,速度宜快,200280次/分钟。 【临床运用】 功能特点揉以散之,即具有理气导滞,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之功能。

3、多用于胸胁腹部胀痛、食积、呕吐、发热、便秘,至昏迷,惊风等病症治疗。第4页,共22页。3、拿 法 【操作方法】 将拇指和其他手指对称用力,连续一紧一松的拿起某一穴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称拿法。 【动作要求】 动作缓和而有连贯性。力宜适宜,避免突然性。 【临床运用】 拿法具有强心通络之功,即拿以强之。小儿主要用于惊风。昏迷等危重病症抢救及推拿收尾。第5页,共22页。4、按 法 【操作方法】 用指面按压穴位的称按法。 【手法要求】 按而不动,逐渐向下适度用力,避免过猛产生抵触。 【临床运用】 功能特点按以止之,即有止痛、止呕吐、止咳喘、止泻功能。临床上单独使用较少,往往与揉法相结合,形成复合手法。第

4、6页,共22页。5、摩 法 【操作方法】 手掌或指(食中无名指)面附着于一定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檫,称之摩法。 【手法要求】 手指用力宜轻柔,节律均匀,动作协调,与皮肤形成摩擦尤如盲人导物状。120150/分。 【临床运用】 功能特点摩以解之。即疏通气机,缓解疼痛,消食导滞。多用与食积、虫积、腹痛等病证治疗。第7页,共22页。 【操作方法】 以指端或掌根,鱼际等处在皮肤上由甲方沿着一定的方向通过直线或弧线运达乙方的称运法。 【手法要求】 此法与推法相似,但较之推法宜轻宜慢,摩擦而行,深部组织不被带动,同时弧度面积也较大。 【临床运用】 功能特点运以祛之,即运正

5、祛邪。运法小儿多施于上肢的穴位,且往往与掐法相结合。6、运 法第8页,共22页。7、搓 法 【操作方法】 用双手掌挟住一定的部位,相对用力快速搓揉,且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的称为搓法。搓法小儿少用。临床上以捻法代之,即仅以两指对称用力搓捻。 【手法要求】 两指对称用力,着力不宜大,捻动快,移动慢。 【临床运用】 功能特点搓以除之,即活筋脉,除麻木。小儿多施于手指关节部。主治关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第9页,共22页。8、摇 法 【操作方法】 用手挟住某部位的两端进行可能范围(顺势)的前后、左右摇摆的称摇法。 【手法要求】 动作缓和,用力由小渐大,由轻渐重,自慢而快,摇动方向及幅度须在生理范围

6、内。 【临床运用】 功能特点摇以活之,即活利关节,主要用于四肢关节、颈项、腰部。第10页,共22页。 【操作方法】 拇指指甲刺入穴部的称掐法。 【手法要求】 逐渐用力,达深透为止,避免掐破皮肤,掐后轻揉局部。 【临床运用】 功能特点掐以醒之,即强心醒神,属刺激手法。常用于高热、昏迷、抽搐等病症的治疗。临床上掐法往往与揉法相伍,形成复合手法。9、掐 法第11页,共22页。10、捏 法 【操作方法】 用两拇指与食指对捏脊柱旁开一、二指的皮肤,由肾俞交替向上推移至肺俞的称为捏脊法,亦称翻皮法。 【手法要求】 提时用力适度。不宜重捏或拧转,两手交替向前。 【临床运用】 功能特点捏以松之,即络行松气。小

7、儿单用主要为捏脊(翻皮),用以治疗胃肠道的各种病症,复合手法往往与拿揉相伍,如拿捏合谷,肥胖患儿捏脊多拿捏合用。第12页,共22页。 一种或几种手法,在一个或几个穴位上按一定程序进行特殊的推拿操作,有相应的功能和固定的名称,称为复式手法。二、复式手法第13页,共22页。1、推胸法 【操作方法】 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按膻中穴上揉转50100次,称按揉膻中; 继用两手中指腹,从膻中穴同时向左右分推至两乳头3050次,称分推膻中; 接着用食、中、无名指并拢,以三指指腹从小儿胸骨上窝向下直推经膻中至胸骨下角3050次,称直推膻中; 之后用食、中指分开,以两指腹按压小儿一至五肋间的前正中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部

8、位35遍,称按压肋间。 以上四部操作,称“推胸法” 。 【临床应用】 功能特点宽胸理气,止咳化痰,降逆止呕。膻中穴为气之会穴,居胸中,胸背属肺,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气喘、咳嗽、呕逆均有效。第14页,共22页。2、推腹法 【操作方法】 用中指腹在中脘做顺时针方向揉转,称安中调中法。 用中指腹做逆时针方向揉转,称补中法。 先做安中调中法,继用食、中两指从小儿剑突下,轻轻直推至脐,次数为揉转次数的1/2,称消导法。 操作均100200次。以上三法总称“推腹法”。 【临床应用】 功能特点健脾和胃,消食导滞,补脾益气,降气通便。安中调中法具调理脾胃,安抚中焦功能,用于脾胃不和,中焦功能紊乱所致的各种病

9、症治疗;补中法具补脾益气,健胃助运功能,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病症治疗;消导法具消积导滞,降气通便功能,用于胃肠里实症治疗。 第15页,共22页。3、推背法 【操作方法】 用拇指或中指腹分别置于两侧肺俞穴上,右顺时针,左逆时针揉按5080次,称揉肺俞。 用两拇指或中指从风门穴沿肩胛骨下缘,经肺俞向外下方斜推至两肩胛骨下角50100次,推呈“八”字型;继从肺俞直向下推至膈俞50100次,推呈“|”型,称推“介”字。 用中指腹蘸盐粉或姜汁,沿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斜擦过肺俞,以皮肤发红为度,称盐擦“八”字。 以上诸法总称推背法。 【临床应用】 功能特点宣肺止咳,化痰退热。此法是临床治疗小儿肺系病症常

10、用手法,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嗽、气喘、多痰等病症。第16页,共22页。 【操作方法】 患儿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坐其身前。用一手握住患儿食、中、无名、小指四指,使掌面向上,另一手拇指外侧缘着力,自患儿脾土穴推起,沿小天心、掌小横纹,推运至小指端肾水穴止,呈单方向反复推运100300次。 【临床运用】 功能特点滋补肾水、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用于治疗小便赤涩、频数、小腹胀满、泄泻、痢疾等病症。4、运土入水第17页,共22页。5、运水入土 【操作方法】 患儿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做其身前。用一手握住患儿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使掌面向上,另一手拇指外侧缘着力,自患儿肾水穴推起沿手掌边缘,经掌横纹、

11、小天心,推运至拇指端脾土穴止,呈单方向反复推运100300次左右。 【临床运用】 功能特点健运脾胃、润燥通便。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腹胀、泻痢、疳积等病症。第18页,共22页。6、水底捞明月 【操作方法】 医者持患儿左手四指,掌心向上,先滴一、二滴凉水在掌心,用中指在内劳官周围旋运之,并结合以口吹气,边吹边旋运推之(以不超过十八口气为限)。 【临床运用】 功能特点清心火 退实热 。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病症。第19页,共22页。 【操作方法】 患儿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坐其前。用一手捏住患儿四指,将掌心向上,另一手的中指指面运内劳宫后,再用食、中、无名指三指由总筋起沿天河水弹打至洪池穴,或用食、中指沿天河水弹击至肘弯处,弹击约2030遍。 【临床运用】 功能特点清热通络、行气活血,用于治疗高热烦躁、神昏谵语、上肢麻木抽搐等实热病症。 7、打马过天河第20页,共22页。8、大推天河水 【操作方法】 患儿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坐其身前。用一手握住患儿四指,使患儿掌面与前臂掌侧向上,另一手食、中指螺纹面并拢,蘸水自内劳宫穴经总筋沿天河水向上直推至洪池止,呈单方向推100200次。 【临床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