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应急法律法规教学课件_第1页
核应急法律法规教学课件_第2页
核应急法律法规教学课件_第3页
核应急法律法规教学课件_第4页
核应急法律法规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核应急法律法规一. 我国核应急法规体系二. 原子能法与核安全法交流内容Contents三.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修订四. 完善我国核应急法律法规的一些思考一. 我国核应急法规体系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立法法立法权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地方政府我国法律体系架构(不应含管理导则和技术标准)一. 我国核应急法规体系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

2、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行政法规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核电厂核事故应急救援条例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一. 我国核应急法规体系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序号编号与发布时间名 称发布部门1国办发2013 101号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2国核应委2016 10号核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核应急协调委3国核应委2016 1号核应急报告管理办法国家核应急协调委4国核应委2015 15号核事故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国家核应急协调委5国核应委2015 13号核应急培训管理办法国家核应急协调委6国核应委2015 7号核应急演习管理

3、规定国家核应急协调委7军核监2009 19号军工核设施核应急管理暂行规定核监管办8财防 2007 181号核电厂核事故应急准备专项收入管理规定财政部科工委9科工法2003520号核反应堆乏燃料道路运输管理暂行规定国防科工委、公安部、交通部和卫生部10科工委令第11号-2002核事故辐射影响越境应急管理规定科工委11HAF 002/011998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核电厂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核安全局12卫生部令第38号-1994核事故医学应急管理规定卫生部一. 我国核应急法规体系地方性法规 广东省民用核设施核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条例 江苏省核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条例 福建省核电

4、厂环境辐射防护办法一. 我国核应急法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015年7月1日起施行)政治安全国家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制度化法律化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2014年4月15日)一. 我国核应急法规体系核安全第三十一条 国家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和核技术,加强国际合作,防止核扩散,完善防扩散机制,加强对核设施、核材料、核活动核核废料处置的安全管理、监管和保护,加强核事故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防止、控制和消除核事故对公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不断增强有效应对和防范核威胁、核攻击的能力。第三十七条 。;依照法律

5、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第五十二条 。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对获取的设计国家安全的有关信息应当及时上报。第五十六条 国家建立国家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各领域国家安全风险调查评估。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向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提交国家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第六十三条 发生危及国家安全的特别重大事件,需要进入紧急状态、战争状态或者进行全国总动员、局部动员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有权采取限制公民和组织权利、增加公民和组织义务的特别措施。 在顶层设计上,将核安全纳入国家总体安全体系,明确核安全的战略地位。一. 我国核应急法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

6、对法(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预防与应急准备 第三章监测与预警 第四章应急处置与救援 第五章事后恢复与重建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七十条)一. 我国核应急法规体系第三条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第四条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

7、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一. 我国核应急法规体系第八条国务院在总理领导下研究、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必要时,国务院可以派出工作组指导有关工作。第十二条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被征用的财产在使用完毕或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返还。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第二十七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

8、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应当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人身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一. 我国核应急法规体系第四十一条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和特点,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点,明确监测项目,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人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第四十二条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

9、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一. 我国核应急法规体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单位应急预案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一. 我国核应急法规体系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国家 省 市、县国家突发公共事总体应急预案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连云港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江苏省核应急预案国家核应急预案江苏省核应急协调委核应急预案连云港市核电站事故场外应急预案国家核应急协调委核应急预案江苏

10、省田湾核电站场外应急预案预案接口应急分级指挥权应急响应预案体系一. 我国核应急法规体系第十五条编制应急预案应当在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一)风险评估。针对突发事件特点,识别事件的危害因素,分析事件可 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 控制风险、治理隐患的措施。(二)应急资源调查。全面调查本地区、本单位第一时间可调用的应急队伍、 装备、物资、场所等应急资源状况和合作区域内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 源状况,必要时对本地居民应急资源情况进行调查,为制定应急响应 措施提供依据。第二十四条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建立定期评估制度,分析评价预案内容的针对 性、实用性和可

11、操作性,实现应急预案的动态优化和科学规范管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一. 我国核应急法规体系核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国家核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适用范围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省(自治区、直辖市)核应急委员会、核设施营运单位和乏燃料运输等核活动责任单位及其所属集团公司(院)核应急预案的制定、审批、发布、备案、演习、修订、培训和宣传等工作。一. 我国核应急法规体系核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级省级营运单位级国家核应急预案国家核应急协调委成员单位部门应急预案省核应急预案本行政区域内核设施场外核应急预案核设施场内应急

12、预案乏燃料运输应急预案集团公司(院)核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预案的分类和内容 第三章预案的编制 第四章预案的审批和备案 第五章预案的演习、评估 和修订 第六章预案的培训和宣传 第七章附则(三十二条)一. 我国核应急法规体系核应急报告管理办法取代国防科工委2001年发布的核电厂核事故应急报告制度(科工二司2001 1033号)。(一)修改办法的名称根据新版国家核应急预案确定的适用范围和国家核应急报告的实际需要,将办法名称更改为核应急报告管理办法。(二)扩大办法的适用范围将适用范围由核电厂扩大到所有核设施和乏燃料运输等核活动。(三)补充办法的有关内容增加了两章,分别对乏燃料运输等核活动报告制度

13、和其他核设施报告制度进行明确规定,提出具体要求。(四)调整了附件内容对于核电厂核应急通告和报告的格式内容,国家法律法规或国家有关部门已经作出明确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不在办法中另行规定。对省核应急行政管理机构核应急通告和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做到重点突出、简洁准确。(五)扩充了附则中相关术语解释根据正文内容的变化,增加了其他核设施、核活动等术语解释。一. 我国核应急法规体系核事故信息发布管理办法2015 15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家核应急预案适用范围我国境内发生的核事故信息发布工作。境外发生的对我国大陆已经或可能造成

14、影响的核事故信息发布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原则核事故信息发布遵循及时准确、客观统一、主动稳妥包括12个方面的内容:目的依据;信息定义;基本原则;归口管理;执行事项;发布时限;发布形式;新闻发言人;责任条款;保密条款;制定原则;发布实施。一. 我国核应急法规体系核事故信息发布管理办法 按照国家核应急预案启动I级和II级响应后,由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负责组织发布,有关单位根据职责做好相关信息发布工作。如成立国家核事故应急指挥部,由指挥部组织发布。 按照国家核应急预案启动III级和IV级响应后,当核事故已经或可能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时,由省级核应急委或省级人民政府指定部门负责组织发布相关信息。 乏燃

15、料运输事故、涉核航天器坠落事故风相关信息,以及境外发生的对我国大陆已经或可能造成影响的核事故信息,由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负责组织发布。分级管理、统一发布!一. 我国核应急法规体系 核事故信息发布后,信息发布主体要密切跟踪舆情,组织专家解读,做好舆情引导和公众沟通等工作。常态下应做好公众沟通工作,提升信任度! 长远规划 政企联动 自媒体时代 新闻发言人一. 我国核应急法规体系江门鹤山中核集团龙湾工业园区项目一. 我国核应急法规体系2016年8月6日连云港爆发大规模群体“反核废料”游行事件,与国内多地方下马的PX项目“如出一辙”。此次事件不仅阻滞了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的顺利实施,影响社会稳定,同时暴

16、露出我国涉核事件公众沟通力量的严重薄弱。核电站所在城市的居民对核缺乏了解,媒体对核循环项目的歪解,央企在公众沟通中差强人意的表现,都暴露出我国面对涉核事件公众沟通时羸弱的能力。此事件对我国核电发展之路敲响警钟,未来我国内陆核电站、小型堆的建设、甚至大规模核电机组、中低放废物处置厂都将面临着相同或相似的公众事件,未来我国将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公众沟通形势。一. 我国核应急法规体系核应急培训管理办法取代国防科工委2001年7月发布的核电厂核事故应急培训规定(科工法2001 449号)。修改名称。根据新版国家核应急预案确定的适用范围和国家核应急培训的实际需要,将办法名称修改为核应急培训管理办法。扩大适

17、用范围。将适用范围由核电厂扩大到所有核设施和有关核活动。补充内容。增加了培训计划和总结等方面的内容,作出明确规定,提出具体要求。调整相关内容。对培训准备、培训的实施和考核、培训评估和总结、培训文档管理等章节的有关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明确了实施主体,进一步明确评估要求和目的,对评估方案、评估方法、评估报告、评估总结等提出原则性要求。重点修订内容一. 我国核应急法规体系核应急演习管理规定取代国防科工委2003年发布的核电厂核事故应急演习管理规定(科工二司2003 169号)。(一)修改规定的名称。根据新版国家核应急预案要求和实际情况,将规定适用范围从核电厂的核事故应急演习扩大到核设施和核活动的应急

18、演习,因此,修订后的规定名称更改为核应急演习管理规定。(二)对规定的适用范围进行拓展除了将适用范围扩大到核设施和核活动的核应急演习外,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将适用范围扩展到核设施营运单位所属集团公司(院)。(三)对规定的体例进行调整根据国务院应急办印发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章节结构和实际工作需要,对规定的框架进行调整,由八章三十四条调整为八章四十条。(四)进一步明确演习的责任主体在第一章总则部分明确演习的责任主体,提出下级核应急组织应积极配合上一级核应急组织开展演习工作。这将有助于各级核应急组织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确保核应急演习的统一领导和有序开展。一. 我国核应急法规体系(五)进一步规范演习的组

19、织、准备和实施明确每次演习要成立演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根据日本福岛核事故的教训以及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的现状,对演习的事故情景进行了扩充;针对核应急演习的经费保障力度亟待加强的现状,增加演习经费保障内容。(六)强调演习应贴近实战和节约高效强调了演习中对指挥协调、接口关系和应急决策等重要环节的演练;提出鼓励采取事先不通知单位、不依赖脚本的演习方式和非工作时间演习。提倡各级核应急组织积极开展桌面演习,桌面演习相对于实战演习,更易于组织,相对投资额度小,准备周期短,并且依托信息系统远程技术,能够开展多角色、大范围的演习,组织跨省、跨部门的演习在技术手段也不存在难点。(七)加强演习的评估和总结对演习评

20、估的内容和评估项目的制定进行明确。规定演习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对演习报告中问题和建议的落实和改进提出具体要求。对演习方案、演习评估报告、演习总结报告的归档和上报进行规定。(八)明确演习奖励与处罚措施为促进贯彻执行,在附则部分增加表彰与处罚措施,分别对表彰和处罚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这将使各级核应急组织更加重视核应急演习,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投入到核应急演习工作中。二. 原子能法与核安全法原子能法核安全法有关核领域关于安全问题的专门法核领域带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的法律二. 原子能法与核安全法原子能法核安全法立法目的:一是为安全利用核能,保证核设施、核材料安全;二是为预防与应对核事故;三是为保护涉核人员和公

21、众的安全与健康;四是保护环境。适用范围:主要限定在涉及核设施和核材料的有关活动及为其提供设备、工程及服务等的行为,以及相关的管理与监督行为。立法目的:(规范行为,确保安全,促进发展)为促进和规范原子能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保障国家安全、公众安全、财产按去哪和个人健康,保护资源和环境,推进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适用范围: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内的原子能研究、开发和利用活动。军事应用的原子能研究、开发和利用活动,应由国务院和军队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本法规定的原则和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的职责实施管理和监督。二. 原子能法与核安全法立法程序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起草人大法工委提出法律草案人大

22、法律委员委审议通过人大委员长会议人大常委会议程(一般经三次审核)同意国家主席签署颁布国务院组成部门起草国务院法制办提出法律草案审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请审议人大法工委提交法律案原子能法核安全法二. 原子能法与核安全法原子能法(草案)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放射性矿产资源第三章 核材料第四章 核设施第五章 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第六章 乏燃料与放射性废物第七章 放射性物品运输第八章 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第九章 核事故损害赔偿第十章 核进出口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第十二章 附则核安全法(草案)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核设施安全第三章 核材料与放射性废物安全第四章 核事故应急第五章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六章 监督检

23、查第七章 法律责任第八章 附则八十九条六十四条三.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修订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1993年8月4日起施行1986.4.261984年开工建设1987年开工建设核工业部国务院核电办公室国家核安全局 87年形成征求意见稿三.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修订条例的颁布实施,有力推动和规范了我国核应急管理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建立了核应急基本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核应急组织体系、法规标准体系、预案体系、技术支持和救援体系,为保障核电事业健康安全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法可依三.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修订随着我国核能事业的规模发展和核技术的广泛应用,核应急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与内外发展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二是核电规模发展和核技术应用的拓展对核应急工作提出新的更大考验。三是极端自然灾害频发等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核应急工作提出新的更严峻挑战。四是核应急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核应急工作提供了新的更强动力。三.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修订条例修订的重要性(法理层面) 条例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08年以后核应急无部门规章,法制上存在断代; 已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法律效力不足必须通过条例修订,明确重要问题和关键问题!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修订工作任重而道远三. 核电厂核事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