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之货币政策培训教学课件(共66p)_第1页
金融学之货币政策培训教学课件(共66p)_第2页
金融学之货币政策培训教学课件(共66p)_第3页
金融学之货币政策培训教学课件(共66p)_第4页
金融学之货币政策培训教学课件(共66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章 货币政策1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全面掌握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有关内容,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传导机制和效果评价,更好的理解货币政策实践,尤其是我国准备金政策的操作。 重点与难点: 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中介指标与传导机制。2教学内容: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果第五节 中国货币政策实践3货币均衡与失衡货币均衡与失衡的涵义 Ms=Md与MsMd货币均衡是一种理想状态动态过程;与社会总供求紧密相连;其实现离不开利率的作用。 货币的供求均衡是以市场的供求均衡为外在表现的,而市场的均衡离不开货币供求的支持,因为在现代货

2、币经济社会中,所有的交易和信用行为都是建立在货币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4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内在联系社会总供求的涵义总需求=总购买支出=现实流通货币*货币流通速度总供给=总收入=提供给市场的商品量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关系商品供给与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社会总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总需求与总供给5货币供给对总供给的影响货币供给的影响 P 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 B A 第二阶段 O Y 货币扩张对潜在资源利用的三阶段6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图示总供给S总需求D货币需求Md货币供给Ms利率物价7货币的失衡货币失衡的表现利率;物价货币失衡的类型与原因MsMd:通货紧缩MsMd:通货膨胀结构性

3、失衡货币均衡现象在现实中比较少见,而常常出现的是货币失衡的情况,因此货币均衡在更多的时候是作为目标或标准出现的。8货币失衡的调整供应型调整需求型调整混合型调整逆向型调整9我国对均衡境界的追求和理论探索制止通货膨胀的“平衡”观社会总供需均衡:“三平”理论追求的目标什么是理想的均衡态势10货币政策从广义上讲,货币政策包括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的一切措施。包括所有旨在影响金融系统的发展、利用和效率的措施;甚至可进一步包括像政府借款、国债管理乃至政府税收和开支等可能影响货币支出的行为。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追求可维持的实际产出增长、高就业和物价稳

4、定所采取的用以影响货币和其他金融环境的措施。也可以说,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政策目标;(2)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3)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由于从确定目标到运用工具乃至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这中间存在着一些作用环节,因此货币政策实际也包含中介指标和政策传导机制等内容。 1110-1货币政策目标 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必须围绕着货币政策目标进行。一般认为,货币政策目标由操作目标(operating target)、中介目标(interme

5、diate target)和最终目标(ultimate goal)三个渐进式的层次组成。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五大目标的含义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5、金融稳定12 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1、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 菲利普斯曲线 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3、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失业率图1 菲利普斯曲线物价变动率8%3%04%10%13(一)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存在三种情况:1、在凯恩斯的非充分就业模式下,二者是协调的,即失业率的下降(经济增长)并不会引起物价上涨;2、在凯恩斯学派的充分就业模式下,二者是矛盾的。这一矛盾可用著名的菲利普斯

6、曲线来加以说明。 3、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时期,二者又是协调统一的,即低通货膨胀率可以和低失业率(经济高增长率)并存。失业率图1 菲利普斯曲线物价变动率8%3%04%10%14(二)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1、在劳动密集型模式下,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2、在资本和知识密集型模式下,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三)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有两种可能:1、经济增长引起收入增加,会导致进口增加和国际收支逆差;但是,有利于扭转国际收支顺差的情况;2、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国外物价上涨,会促进出口的增长,有利于扭转国际收支逆差;但却加大国际收支顺差。(四)物价稳定、金融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 二者之间均存在相

7、互促进和协调的关系,即物价、利率和汇率的稳定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相反,国际收支平衡则有利于物价、利率和汇率的稳定。但是,短期内仍然存在矛盾。15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侧重于统筹兼顾,力求协调 相机抉择,轮番突击 单一规则 通货膨胀目标制16侧重于统筹兼顾,力求协调 临界点:社会能接受的一定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范围。若失业率高于社会临界点,政府应采取扩张性政策,提高通货膨胀率降低失业率;若通货膨胀率超出了社会临界点,则政府应采取紧缩性政策,提高失业率以降低通货膨胀。 17 相机抉择,轮番突击 针对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从货币政策目标中优先选择部分目标作为重点,采用扩张和紧缩两种货币政策交替使用,

8、逆经济风向行事,以引导经济发展趋势的策略。主张在经济高涨阶段为防止经济过热,应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相反,在经济低迷时期,则应采取扩张性的手段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18 单一规则这是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政策主张。认为时松时紧的货币政策是导致经济发展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主张把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与经济潜在生产率增长相适应的、不损害中央银行信用的货币增长率。19 通货膨胀目标制一般程序向公众宣布一个明确的通货膨胀量化目标.这个目标将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范围内达到对通货膨胀的未来走向做出预测,将此预测与预定通货膨胀目标进行比较,并根据二者的差

9、距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使通货膨胀的实际值和预测目标相吻合 如果预测结果过高,则采取抑制性货币供给调整;预测结果过低,则采取松动性货币供给调整;预测结果在目标区范围内或非常接近目标,货币政策倾向或姿态则可以保持不变。 定期提供有关其策略和决策的公共信息条件:较高的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准确预测目标期通胀率是一种货币政策安排,它要求中央银行把实现低通货膨胀当作是自己的职责。20选择货币政策目标几种做法 多重目标、双重目标、单一目标我国货币政策目标 “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21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一)中介指标的含义 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 融变量。(二)中介

10、指标的选取标准可测性:数据可控性:政策工具 中介指标相关性:中介指标 最终目标抗干扰性:适应性:(三)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利率和货币供给量。在一定条件下,贷款总量和汇率也可作为中介指标。22对中介指标的分析1、利率优点: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不足:抗干扰性差;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实际利率的可测性;长期利率2、货币供应量优点:可控性、可测性、抗干扰性缺点:可控性:并不绝对,货币乘数,内生性可测性:哪一层次;货币层次难以界定 20世纪末许多国家放弃货币供给量,改为利率。我国95年开始采用货币供给量,同时公布M1、M2。07年后仅公布 M223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不可同时作为中介目标M* MS2Ms1I*

11、Md货币供给利率以利率作为中介目标以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MdI1I*I2M*货币供给利率24其他可作为中介指标的指标主要有贷款量和汇率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低的国家,央行控制了信贷规模,就控制了货币供应量。汇率在一些实行本币与外国货币挂钩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主要的中介指标。25操作指标及其选择准备金:从需求方面看,准备金可分为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从供给方面看,可将其分为借入性储备和非借入性储备。存款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越多,其创造信用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以准备金为操作指标,有利于监测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并及时调节和控制其方向和力度。但在选择哪一个准备金指标为操作指标上也有分歧。货币学派认为应该

12、以准备金总额为控制对象,美联储在1979到1982年间是以非借入储备为操作目标的,在1982年之后,以借入储备为操作指标。基础货币由准备金和流通中现金组成的。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现金流通比例较高的情况下,控制基础货币比只控制准备金好。在货币乘数一定或者货币乘数可预测的情况下,控制住基础货币也就控制住了货币供给量。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形成的那部分基础货币可控性较强,而通过再贴现业务和再贷款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的可控性较弱。此外,货币乘数是否稳定可测也是通过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一个影响因素。26与中介目标的相关性标准:中介目标是利率,则优先的操作目标将是联邦基金利率;如果理想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

13、量,操作目标应选基础货币这样的储备总量。所以最佳操作目标的选择取决于中介目标的选择。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货币供应量是中介目标,因此操作目标应为准备金或基础货币。27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是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近期中介指标 基础货币 银行准备金 短期利率远期中介指标 货币供应量 长期利率 最终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2810-2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由中央银行掌握和具体实施的,它的运用可对基础货币、银行储备、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以及金融机构的信

14、贷活动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29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法定存款准备率:最猛烈 1、作用机制rd 超额准备金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紧缩 M 利率 rd 货币乘数 2、优缺点: 效果明显,一视同仁 冲击巨大,无法微调 缺乏弹性,无法进行经常性调整 30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次数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2107年12月25日13.5%14.5%1%2007年11月26日13%13.5%0.5%1907年10月25日12.5%13%0.5%1807年09月25日12%12.5%0.5%17 07年08月15日11.5%12%0.5%16 07年06月5日11%11.5%0.5%15 07年05月15日

15、10.5%11%0.5%14 07年04月16日10%10.5%0.5%13 07年02月25日9.5%10%0.5%12 07年01月15日 9%9.5%0.5%11 06年11月15日 8.5%9%0.5%10 06年08月15日8%8.5%0.5%9 06年07月05日 7.5%8% 0.5%8 04年04月25日 7% 7.5% 0.5%7 03年09月21日6% 7%1%6 99年11月21日8% 6%-2%5 98年03月21日13% 8%-5%4 88年9月12%13% 1%3 87年10% 12%2%2 85年 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 184年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

16、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31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次数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262508年6月15日和25日08年05月20日16.5%16%17.5%16.5%1%0.5%2408年04月25日15.5%16%0.5%2308年03月25日15%15.5%0.5%2208年01月25日14.5%15%0.5%3233(二)再贴现政策 1、内容: 贴现率的调整;贴现资格的规定 2、作用机制: (1)影响货币供给 (2)充当最后贷款人,防止金融恐慌 (3)告示效应 3、局限性: (1)中央银行不能处于完全主动的地位 (2)再贴现率的高低有一定限度 (3)引

17、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34 (三)公开市场业务:最灵活、最具弹性 1、定义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 .作用过程证券买/卖证券价格(+/-)市场利率(-/+) 投资(+/-) 商业银行准备金(+/-)放款(+/-)s(+/-)353、优点: 主动出击 效果和缓 反向操作 方便快捷 影响利率结构主动、灵活准确、迅速364、局限性需要以发达的证券市场为前提广度深度流通中有足够数量的有价证券,以供有选择地买卖,并且大量买卖不至于对有价证券价格造成剧烈冲击;另一方面是指央行应持有足够数量的有价证券 市场参与者众多,既有机构投资者,也有个人投资者37 一般性

18、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操作原理 经济形势 政策工具 通货膨胀(总需求总供给) 经济萧条(总需求总供给) 存款准备金政策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再贴现政策 提高再贴现率 降低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卖出证券,回笼货币 买进证券,投放货币 38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不动产信用控制 2、消费者信用控制 3、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利率控制、信用配额、 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间接信用控制: 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规定首付比例、信贷期限以及消费种类等。3940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 就宏观调控而言,它包括总量调节和结构调整两方面。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19、,有些是针对总量调节而设,有些是为结构调整所需。为保证一国经济长期内平稳、健康的发展,必须做到总量调节中的结构优化以及结构调整中的总量控制 三大政策工具都是针对总量调控的,通过影响整个银行体系的储备,从而达到对社会信用总量的控制。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则是偏重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或者对特殊行业的保护。这两类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可以同时兼顾到总量调节和结构调整 其他补充性政策工具,比如直接信用控制、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等,也可以配合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41但即使同一类别的货币政策工具,在使用时也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公开市场业务将成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政策

20、和再贴现政策在创造信用方面的职能将逐步退化。但无论如何,公开市场业务不能脱离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再贴现政策而单独存在,这三者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综合操作体系。 货币政策工具与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包括与财政政 策与收入政策,与产业政策等。政策间的配合形式包括:主辅关系的确定;调节方向的搭配。其关键取决于各项政策在社会总需求形成中的作用强度。4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性表现在:这两大政策作用于同一个经济范围这两大政策均由国家制定最终目标一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表现在:政策的实施者不同作用过程不同政策工具不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性,决定了它们之间必须密切配合的客观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又导

21、致了它们之间在实施过程中发生偏差的可能性。这就产生了如何协调这两类政策的问题。 43从逻辑上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4种配合模式:紧缩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即通常所说的“双紧”政策宽松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即通常所说的“双松”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即通常所说的“紧财政、松货币”政策宽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即通常所说的“松财政、紧货币”政策。 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一般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松一紧”的办法,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投资比例 ;在总量失衡的情况下的微量调整,一般单独使用财政或货币政策;在总量失衡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政府

22、要达到“扩张”或“紧缩”的目的,一般同时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手段,即“双松”或“双紧”。44收入政策主要是为了调节社会有效需求以及保证收入分配相对公平而采取的强制和非强制执行的工资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是从微观经济领域入手而作用于宏观经济领域的国家政策 产业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对某些产业、行业、企业进行一定形式的扶植或限制的政策 4510-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从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作用过程。是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政策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操作开始,到其实现最终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的总和。 主要有两

23、大理论流派: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可以分为三大渠道:消费、投资和国际贸易。46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凯恩斯把他对货币需求的分析纳人到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分析框架中,形成了关于货币活动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的途径,即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分析 传统的凯恩斯学派的货币传递机制,如下所示: M r I E Y 希克斯的ISLM模型 Ms r I DS(Q、P) Md r I D S Mdr 特点:强调利率的核心作用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M E Y 特点:强调货币资产与实物资产的相互替代47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利率对投资的效应 MrIY:可能受阻陷阱和弹性低。 托宾的q

24、理论q=企业资本的市场价值/企业资本的重置成本 MPsqIY信贷观点 M贷款IY 非对称信息效应 (也叫公司平衡表效应)MPs企业资产净值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贷款IY长期以来信贷传导途径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机制,或者说只有信贷政策,而没有现代市场经济意义上的货币政策 48利率的耐用消费品支出效应 Mr耐用消费品支出Y 财富效应 M股票价格金融资产毕生财富消费Y 流动性效应 MPs金融资产价值财务困难的可能性耐用消费品支出Y国际贸易渠道 Mr物价水平汇率货币贬值净出口Y 西方国家货币传导渠道的最新变化 49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模式 货币供给量利率、金融 资产价格投资消费国民生产总值50货币政策

25、传导机制及操作图示 政策工具 中介指标 政策目标 近期指标 远期指标公开市场业务 充分就业 再贴现率 超额准备金 利率 经济成长 法定准备率 基础货币 货币供给量 稳定物价 其他工具 平衡国际收支51一、货币政策数量功效古典经济学: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凯恩斯:货币政策效果有限新古典综合派:货币政策有效货币学派:货币政策长期无效, 货币短期无中性理性预期学派:超出微观主体预料之外的货币政策才会影响实际产出新凯恩斯主义 :预料之中的货币政策也有效,但其效应小;长期无效 10-4 货币政策效应52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究竟能否实现和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有效性

26、的理论探讨主要是看货币政策能否系统地影响实际产出,即货币是否中性的问题。 53在1929年以前,占主导地位的是古典经济学 ,认为经济具有自动走向充分就业的内在调节机制,政府就没有必要干预经济,宏观调控是多余且无效的。认为货币对实体经济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唯一效应就是通货膨胀 。大危机却彻底推翻了上述理论 。开始了“凯恩斯革命”,主张政府应积极采取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也即承认政府政策对经济活动调节的有效性。 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滞胀现象 。一些经济学家对政府干预主义的理论基础即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并再次提出了政策无效的命题 。20世纪80年代,一个主张政府干预主义的“

27、新”学派新凯恩斯主义逐渐崭露头角,与信奉经济自由主义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54凯恩斯及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凯恩斯及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是真正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可供政策制定者“在不同程度的失业率和价格稳定性之间作出选择的菜单” 。是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的重要理论支柱之一。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能较好地配合西方国家50一60年代经济运行的现实,但对70年代后西方国家出现的“滞胀”现象却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新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 新凯恩斯主义沿袭了凯恩斯主义市场非出清(粘性价

28、格)的假设,又引入了理性预期的概念,试图为粘性价格这一假设提供一个可以接受的微观基础。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尽管理性预期的存在,削弱了政府政策的效应,但由于工资一价格粘性的存在,政策实际上仍是有效的。不管预期中或预期外的政策对总产出都会产生影响,但预期外的政策对总产出有更大的影响。 55货币主义的货币中性论早期货币中性理论的典型代表是传统货币数量说 。瑞典经济学家魏克赛尔认为货币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中性货币”的概念 。哈耶克认为,对实际经济产生影响的是相对价格而非一般物价水平。在此基础上,哈耶克提出了中性货币政策,主张维持货币数量不变,反对实行弹性通货制 。弗里德曼 认为在短期内,货

29、币供给的变动既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又引起实际产出的变动;而在长期内,货币供给的变动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引起实际产出的变动。弗里德曼提出的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清晰地阐明了货币学派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基本观点。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较好地解释了早期菲利普斯曲线不能解释的西方国家70一80年代的经济运行状况。在长期内,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平行于纵轴的垂直线 。政府实行的旨在降低失业率的扩张性的政策,由于公众适应性预期的存在,只能使通货膨胀率一步步地上升,而不能使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在货币政策上,他则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认为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30、能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混乱的主要根源并能为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56卢卡斯的政策无效性命题卢卡斯的政策无效性命题 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最初是由卢卡斯(1973年)提出的,后由萨金特和华莱士作了更明确的阐述。认为,货币政策不管在短期还是在长期中都无效,因为货币政策的作用被人们预期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抵消掉了 。只是导致价格水平、利率水平等名义性变量的上升,实际的产出和就业水平并没有增加 。只有超出微观主体预料之外的货币政策才会影响实际产出。但政府没有能力制造不被预期的货币政策,也不能制造这样的货币政策。卢卡斯政策无效论的逆命题是无衰退的反通货膨胀政策。57前面几种学派的观点是在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外

31、生决定的前提下研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的,另外还有很多的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供给是经济运行内生所决定的,如,以罗宾逊、卡尔多为首的新剑桥学派认为:中央银行为充分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以避免银行体系崩溃的灾难性后果,就必须充分关注实际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并及时予以满足。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决定中的主动性是有限的,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58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政策传递时滞是指货币政策的制定及产生效果的滞后性。一般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 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是在货币政策的决策主体内部发生的,它是指作为货币政策决策和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从制定政策到采取实际行动所需要的时间 。内部时滞

32、又可以细分为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两段 认识时滞是指从现实经济运行客观上有实施货币政策的需要开始,到中央银行认识到确实需要实施货币政策所耗费的时间 决策时滞是指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时滞,即从认识到确实需要实施货币政策,到真正确定要实施的货币政策所需的时间。 59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 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实际执行货币政策到这一政策在经济中产生相应效应之间的时间,这段时滞发生在货币政策的操作变量到最终变量的传递过程中,可以细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两段操作时带是指从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到其对中介指标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 市场时滞是指从中介变量发生反应到其对目标变量产生作用所需的时间 60 充分认识到需调整内部时滞认识时 滞 决策时滞外部时滞 客观上需要调整调整货币政策对经济发生影响 货币政策的时滞操作时滞市场时滞61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时滞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配合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社会公众的微观预期其他因素:如客观条件的变化,政治因素等。62货币政策效果的评价 衡量货币政策效应大小的一般方法:取得的效果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6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