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解构主义_第1页
第八讲解构主义_第2页
第八讲解构主义_第3页
第八讲解构主义_第4页
第八讲解构主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讲 解构主义1解构主义是西方后现代哲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学者普遍认为,1968年5月法国爆发的反政府学生运动造成的法国社会生活转向,是导致法国思想界、学术界由结构主义走向解构主义的重要契机。这次学生运动虽然被压制,但学生运动的失败使法国知识界看到西方现行政治结构和社会组织体系的牢固,转而引起一种对系统性、结构性概念的普遍厌恶,解构主义应运而生。在解构主义者看来,现存语言体系实际上是现存社会秩序、社会结构的基础,通过对于语言结构的解构可以进而达到对于传统成规的解构。解构主义思潮具有的反传统、反权威、反理性的特征,大体上导源于此。2解构主义在巴尔特、拉康、福柯、巴赫金的理论中已初露端倪,

2、但真正确立这一理论的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1967年,德里达的三部重要著作言语与现象( Speech and Phenomenon )、 论文字学( Of Grammatology )、 书写与差异( Writing and Difference)相继出版,成为解构主义理论被确立起来的标志。由于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解构理论一经提出便在知识界迅速产生震荡,影响波及哲学、神学、文化学等几乎所有的文化领域。而在文论界,则同后期罗兰巴特尔对结构主义的批判一起,在文学批评领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解构主义运动,最后在美国形成以希利斯米勒、杰弗里哈特曼等为代表的“耶鲁学派”的解构主义批评。3一. 对解构主

3、义的一些看法解构主义就是一种消解一切的观念和理论,是虚无主义的。中文“解构” (动宾结构)与英文的deconstruction( de-con-struction) ;解构主义是西方60、70 年代的理论产物和批评方法,今天已经过时了。“理论热”的退潮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和美国学派(Yale School)的解构主义理论 。4二. 德里达早期重要著作Of Grammatology(论文字学) Writing and Difference(书写与差异) Speech and Phenomenon(言语与现象) Position(位置) Margin of Philosophy(哲学的边缘)5

4、三、德里达解构主义的来源和兴起雅克德里达(1930-2004),法国哲学家,解构主义理论的开创者。1)解构主义从语言入手来突破封闭而具有结构性质的语言文本现象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瑞士语言学索绪尔(Saussure)。他提出的语言符号理论。 传统认识观:本体论认识观。 结构主义认识观:事物的存在不依赖于其本体性。事物没有永恒的本体性。其暂时的本体性本身有赖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差异。6对结构主义既有传承(突破本体论,接受差异观念),又有突破(突破结构观,扩展差异观)。 1966年,德里达在美国的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结构主义研讨会上发言,题为:“Str

5、ucture, Sign, and Play in the Discourse of the Human Sciences”(人文科学话语中的结构、符号与游戏)。从此开启了解构主义的时代。 72)哲学传统的来源 尼采:上帝死了;对阐释的怀疑;狂欢式的思维观;生命意志等;海德格尔:存在论Dasein(being in its ontological and philosophical sense ); 语言论-不是人在说语言,而是语言在说人,Saying;语言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等;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 8四、解构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1对二元对立观念(binary opposi

6、tion)的批判;2. 对一元中心思想的批判,对语音中心主义的批判(phonocentrism) ,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批判(logocentrism);将speech/writing颠倒为 writing/speech ;3.提出变的观念;9关键术语:解构主义的重要术语和概念:1)speech/writing-writing/speech; (言语、书写)Phonocentrism(语音中心主义):Spoken words are closer to an originating thought than written words. This privileging of speech ov

7、er writing is a classic feature of logocentrism. The speech of the great actor, orator, or politician is thought to possess presence; it incarnates, so to speak, the speakers soul. Writing seems relatively impure and obtrudes its own system in physical marks which have a relative permanence; writing

8、 can be repeated ( printed, reprinted, etc.) and this repetition invites interpretation and reinterpretation. Writing does not need the writers presence, but speech always implies an immediate presence. The sounds made by a speaker evaporate in the air and leave no trace, and therefore do not appear

9、 to contaminate the originating thought as in writing.10Philosophers have often expressed their dislike of writing; they fear that it will destroy the authority of philosophic Truth (depending on pure thought-logic, ideas, propositions-which risks contamination when written). (Plato在斐多诺篇里就把书写贬低为略等的表

10、达沟通形式。)In Derridas view, Speech/writing, it is a “violent hierarchy”. It supports presence. Speech has full presence, while writing is secondary and threatens to contaminate speech with its materiality. To reverse this order.Derrida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writing.112)writing(书写): A.从具体的方面来说,书写不再受控于

11、声音,受压制的书写得到了解放,获得了自由。 B.从广义的方面来说,书写不再仅仅指文字的书写,而指一种充满活力的运动,是一种反叛一切中心和权威的力量。 C.广义的书写更注重一种心灵的创造,被称作心灵书写(psychic writing)。 D.书写本身不具有压制声音的权力。123). 对本源(origin)概念的批判,提出踪迹(trace) 的观念。4). 对有形存在(presence)的批判;强调无形(absence)的作用。5). 提出延异观(diffrance)。Diffrance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To differ-它表示永远的差异,永远的变化;(dissimilar)To diffe

12、rre (Latin)-它表示播散;(scatter, disperse)To defer-它表示永远的推延,延迟,永远达不到终极所指,变化也就成为永恒;(delay) diffrence与diffrance13其他术语和概念:Supplement(替补): Rousseau-education supplements nature; writing supplements the speech; Derrida: writing supplements the speech and takes the place of speech, because speech is always alr

13、eady written;Nature is always already contaminated with civilization; there is no original nature. Dissemination(播散), Pharmacon(药),Erase(擦抹),等。 从三个方面认识解构主义的哲学突破:破解中心;反对二元对立;永远的变;144. 对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的批判德里达对结构主义的批判是从对逻各斯中心主义和索绪尔语言学继承与批判开始的。在西方哲学中,逻各斯中心主义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逻各斯是希腊哲学、神学用语,本义是指隐藏于宇宙之中,支配宇宙并

14、使宇宙具有形式和意义的绝对神圣之理。这是一种超然存在于万物之上的上帝之“道”。Logos: In Greek word, it means Logic (说话、思想、逻辑、规律、理性). In religion, it means Gods word. It is a term which carries the greatest possible concentration of presence. Everything is the effect of this one cause.15就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看,逻各斯中心主义认定语言与思维是同一的,认为在诉诸语言之前即存在一个明确的意义或中心

15、,语言只是这一意义的外在特征和服饰。因此,在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那里,意义、口头语、书面语三者是有等级的:意义是中心,口头语是意义的表征,而书面语(文字符号)则只是口头语的记录。16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核心,就在于坚信有某种存在于语言之外的所谓本原、本质、绝对真理,即某种终极之“道”或者意义,而仅仅将语言看成是表达“道”或意义的工具。正是这样一种信念,导致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形成一种以言语压制文字的传统,将声音(口头语)看成最接近思想或事件的媒介,而将书写记号(文字)仅仅看成是声音的派生物。这实际上就是“语音中心主义”。17德里达认为文字应该被看成是语言的本原和原型。不是语言的“表现”或者“形相”,

16、 或者是符号的符号。相反,符号、媒介、语言等一系列概念都只有在文字中才成为可能。符号活动的领域“实际上是自由嬉戏的领域,一个在由有限构成的封闭体中进行着无限的置换替代的领域”。由于语言符号总是借助别的符号在差异中确定自己的意义,因此,它总带有别的符号的“印迹”,使这一文本与别一文本相交织而形成互文性文本总是在相互说明、相互替代。并不存在所谓先在的明确的意义和中心,这个意义和中心只是流注于语言中的“此在”。在文本中,“中心此在永远不可能是它本身,它总是早已在它自身以外的替身中被转化了”。185. 对文本中心的质疑德里达认为,在一个文本中,根本就不存在一个统率所有结构构成成分的中心,因而那个被结构

17、主义认定的超然不变的结构以及在这一结构规定下的文本终极意义,都是不存在的。“中心从来就没有自然的所在,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所在,而只是一种功能,一种非所在”,由于中心的缺失,一切都变成了话语,“这里云集了无数的替代符号,在不断进行着相互置换”。由此也造成了“自由嬉戏的运动”。这一运动的结果,就是“把这个系统的范围和其中的意义的相互作用无限地延伸扩展下去”。用德里达所创的术语,即文本意义的无休止的“异延”和“播散”。19德里达这里要说明的是任何由语言符号构成的文本都是无中心的系统。语言符号系统本身就不是一个规定明确、界线清楚的稳固结构,而是更像一个无限展开的“蛛网”,相互联结,相互牵制,相互影响且不

18、断变动游移,做着不断的循环和交换,因此,一个符号需要保持自身的某种连续性,以使自己能够被理解。文学作品也有同样的特点,它的意义总是超出文本范围而不断变化游移,在有限的构成中不断地解构自己,而具有一种提供多重含义的可能性,阅读的过程,或者说,对某种意义的把握过程,本身就是对原有文本的破坏过程、解构过程。206.对传统哲学/文学二元对立的解构德里达对于传统哲学/文学二元对立的解构,则是以解构西方理性中心主义思想传统为目标的。在西方传统观念中,哲学、文学显然是对立的。哲学的目的是探究世界本质及主体存在,它借助语言传达的是关于世界的和人的本真存在的真理。而文学则是关于世界的想象和隐喻,我们无法也无需证

19、明它的真伪,文学借助语言传达的东西与真理无缘。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将哲学家尊为理想国中第一等人而将诗人拒于理想国之外,到20世纪瑞恰兹强调文学语言是一种不同于经验实证的哲学语言的情感语言,这一传统观念在西方并没有什么变化。21德里达认为,哲学和文学都要借用语言(文字)符号来完成传达,都是符号系统。由于语言符号本身的隐喻性,哲学和文学一样,其实都深深根植于隐喻之中。文学依赖于隐喻、转喻,依赖于语言修辞,使自己成为关于世界的一种隐喻和象征,而哲学也要考虑语言的风格和效果,它也必须依赖作为文学象征性的隐喻,用文学性的隐喻、象征帮助自己说明概念、判断任何一种抽象概念的说明,都必须依赖于比拟和类推。哲学

20、本身就是文学性隐喻的产物,它本身就是以隐喻性结构作为自己的基础的,假如将哲学中的隐喻全部清除,哲学本身也将变得一无所有。22德里达对于结构主义的批判,特别是他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批判,对传统哲学/文学二元对立的解构,极大的动摇了西方理性主义思想传统的根基。不过,应该注意的是,德里达也面临着必然的困境:他必须在建构和解构之间做出选择。这是一种无法做出选择的两难困境如果坚持他自己提出的解构理论,必将意味着科学概念的不存在,德里达自己的理论也将被解构而无法成立,因为他也在使用语言符号来表达一种哲学。相反,如果承认语言符号还可以有确定的意义传达,因而可以传达真理,又意味着解构理论的自动放弃。23德里达自

21、己也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困境,他在感叹不能不用语言又无法信任语言的同时,创造了一系列类似“播撒”、“异延”、“补足”等被赋予了特殊含义的“德里达式”玄妙晦涩的术语,企图缓解这种矛盾,这也是一种两难困境中的无奈选择。但是,无论如何,德里达明确地建立了一种新的哲学,他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对哲学和文学二元对立的解构,不仅仅是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念,而且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因而对整个西方学术界产生了震撼。24五、解构主义在90年代之后的发展解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幽灵 (Specters of Marx)认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完全消亡,而且也不可能完全消亡。它以多种变化了的形式播散在世界各地,如幽灵一

22、般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的意识形态。 252.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思维和认识方法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解构主义思维观与文学作品的分析 ;运动的、互动的、交流的、反二元对立的,反单一阐释的,文本解读的开敞,文本意义的开敞,以多元的视角和开放的心态面对文本的阐释。文本在解构主义的解读中是多解的,而不是无解,是各中可能,而不是消解可能。意义更加活跃,不是意义的消亡。26六、耶鲁学派的解构批评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解构主义批评影响所及,以美国文学批评最为突出。在德里达的直接影响下,以保罗德曼、杰弗里哈特曼、希利斯米勒、哈罗德布鲁姆等为代表的一批耶鲁大学的学者,将解构主义思想运用于欧美文学分析,形成颇有声

23、势的“耶鲁学派”的解构批评。(Yale School:Paul de Man,Harold Bloom,Geoffrey Hartman,Hillis Miller)271. 保罗德曼的解构修辞学理论保罗德曼(1919-1983),耶鲁大学资深文学教授,是最早也是最完整地接受德里达解构主义思想并成功地将其运用于文学批评的批评家。Blindness and Insight (1971) Allegories of Reading (1979)语言观与修辞学:语言本身就是隐喻性的,不是表达性的和指示性的。没有非修辞性的语言。意义的指示总是受到修辞的影响。因此,阅读都是误读。批评就是一种寓言,是Al

24、legory。批评于是便返回到文学中去,也因为如此,文学文本自我解构,它在建立自我权威时也消解这个权威。28“All critics seem curiously doomed to say something different from what they meant to say.” The insights could be gained only because the critics were in the grip of this peculiar blindness.The unity of the text comes from the act of interpretati

25、on. The desire for total understanding initiates the “hermeneutic circle” of interpretation. The interpretative movement is part of a complex process which produces literary “form”. Mistaking this “circle” of interpretation for the texts unity helps them sustain a blindness which produces insight in

26、to poetrys divided and multiple meaning. 29德曼是从提出自己的解构主义文本阅读理论开始建构他的解构主义修辞学的。他认为,由于文本不是一个可以被理所当然地看成是具有某种明确意义的统一体,因此,也就不存在通过阅读对作为某种“纯自然客体”的意义的“提取”。对文学文本意义的理解依赖于读者的阅读行为,它只是一个阅读文本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真理与谬误相互交织的过程。用德曼自己的话说,即“洞见”是通过某种盲目性(误读)达到的。30在德曼看来,语言符号与意义之间存在着不一致性。语言文本总是将意义“掩藏”在那些令人误解的符号中,这并不是一种罕见的、在特殊条件下出现的情况,

27、而是语言本身就具有的独特品性。这种不一致性必然导致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也就必然导致可能的“误读”和误释”。越是富于文学性的文本,越是允许并鼓励误读;拒绝误读的文本,不是文学的文本。从这一角度看,任何以获取对文本意义最终的、正确的解释为目的的阅读理论,都将被证明是自欺欺人。31德曼接受尼采关于修辞性是语言最真实的本质的观念,指出语言并非语言学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稳定的、能指与所指相统一的指称结构,而是一种修辞结构。从语言最深层的活动方式来看,任何语言都必须依靠修辞特性来发挥功能。具体来说,即它们都必须依靠转义和形象来发生作用,因此,它们都是隐喻性的。32由于隐喻本身就是无根据的、任意的和虚构的

28、,所以,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最终完成的只是一种符号的相互替代:它可以言此而意他,由一个符号代替另一个符号(即隐喻),也可以使意义从一个符号转移到另一个符号(即转义)。语言的修辞性产生了一种破坏的或解构的力量,它使语言不再具有严格的实指意义。在语言运用中,由于语言的修辞性对于指称性的破坏,一个表达可以是绝对符合语法规则的,但是它的语义功能,无论就它本身还是语境上说,都不能从语法上作出界定。33语言的修辞性使语言的指称或意义变得模糊而难以确定,使语言具有一种欺骗性、不可靠性。不仅文学文本依靠语言的修辞性发生作用,因而是虚构的,即使是法律文本或政治文本,也只能靠语言的修辞性发生作用,因而也是虚构的。

29、只是文学文本承认自己的隐喻性修辞状况,而法律文本、政治文本等不承认这种状况,因而更具欺骗性。34德曼的解构修辞学理论,最终要揭示的,实际上是文本自身包含的自我解构性质:“解构不是我们加给文本的东西,而是本来就构成文本。文学文本同时肯定和否定它自己的权威性。”语言的修辞性造成了文本语言在语法和修辞、字面义与比喻义、隐喻与换喻之间内在的矛盾和张力,任何人都无法限制语言的修辞作用,因而也无法控制语言语义指称的变异和转换,语言的修辞性最终使文本总是自行解构着自身。352. 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Less radically “textual” than de Man and he s

30、till treats literature as a special field of study.A Map of Misreading (1975)He argued that since Milton, the first truly subjective poet, poets have suffered an awareness of their poetic belatedness: coming late in poetic history they fear that their poetic fathers have already used up all the avai

31、lable inspiration. They experience an Oedipal hatred of the father, a desperate desire to deny paternity. The suppression of their aggressive feelings gives rise to various defensive strategies. No poem stands on its own, but always in relation to another. So poets must enter a psychic struggle, to

32、create an imaginative space. This involves misreading their masters in order to produce a new interpretation. Strong poets cope with the Anxiety of Influence.363. 杰弗里哈特曼的解构主义批评理论杰弗里哈特曼( Geoffrey Hartman 1929 - ),美国当代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和保罗德曼一样,哈特曼也突出强调语言意义的不确定性,强调语言在符号领域中由于符号的相互替代而具有的自我解构性质。His critical writi

33、ng is frequently interrupted and complicated by such imperfectly digested references. The imperfection reflects Hartmans view that critical reading should aim not to produce consistent meaning but to reveal contradictions and equivocations in order to make fiction interpretable by making it less rea

34、dable. Since criticism is inside literature, it must be equally unreadable.37哈特曼认为,语言作为一种符号运用,有三个显著特征:第一,一切语言都是隐喻性的和象征性的,即必须依赖隐喻和象征来完成“意义”的传达,而这正是造成意义不确定性的内在原因。第二,语词符号的意义并不是由它们自身规定的,而是依赖于其他的词,即在与别的符号的差异中获得自己的规定性。第三,从语言和现实的关系来看,一方面,它与现实不可分割,它表现现实、阐明现实,而另一方面,语言本身的符号性又否定自身与现象世界之间的关系,它超越世界在符号领域活动,并使自己具有

35、变动不居的特性。正是上述三个方面的特征,决定了语言具有的虚构性和不确定性,使我们无法将它看成一个结构稳定、意义明确的对象。38从语言意义的不确定性出发,哈特曼进一步揭示了文学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写作总是言词的偷窃和修补。这种偷窃以一种新的公平原则重新分配言词,像飘散的花种,没有可参照的资产法,也没有界限甚至以专有名词表述,所有权也非专有。因此,写作是一种跨越文本界限的行为,一种使文本不确定的行为。”39批评和阅读通常关心的是意义的确定,哈特曼认为,这既违背了阅读的真正目的,同时也是不可能的。按照他的观点,阅读的目的并不是追求某种确定的意义的解读:“阅读是为了理解作为一种生活形式的阅读所包含的东西,而不是把读到的东西化为似是而非的思想”。阅读所要关注的,是自身作为阅读的过程,而不是文本确定的意义意义本身是不确定的,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