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抱负的记者:关于范长江的文献综述_第1页
做一个有抱负的记者:关于范长江的文献综述_第2页
做一个有抱负的记者:关于范长江的文献综述_第3页
做一个有抱负的记者:关于范长江的文献综述_第4页
做一个有抱负的记者:关于范长江的文献综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做一个有抱负的记者:关于范长江的文献综述引言:范长江,1909年10月16日生于四川内江。原名:希天。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家、社会活动家。他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担任过新闻机构的领导工作,为全国的新闻事业做出很大贡献。1991年,中国记协与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这是表彰奖励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高层次新闻奖。该奖项于2005年与“韬奋新闻奖”合并成为“长江韬奋奖”。现阶段对于范长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他的新闻思想、贡献、品质和他思想言行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阅读大量关于范长江的文章对这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和总结。正文:范长江的新闻

2、思想:中国新闻巨子范长江先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一是不朽的新闻经典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二是具有现代价值的新闻思想。范长江的新闻思想是在他的理想追求和人生道路探索中形成的,并进而指导他的新闻实践,推动他创造了20世纪中国新闻工作的光辉业绩。对于范长江新闻思想与追求的阐释,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群众路线。1939年1月,他在新阶段新闻工作与新闻从业员之团结运动一文中,就针对当时流行的“报纸独立主义”、“新闻至上主义”,鲜明的提出“报纸是政治工具”的观点。1940年,他在“国新”两年一文中又指出:“新闻事业是政治上最尖锐的事业”。他要求国新社同

3、志要始终坚持三大信条的第一条,就是:“就新闻岗位为新中国之现实而战斗”。他认为,报纸不仅是政治宣传工具,而且是政治组织工具;新闻工作人员对于自己的工作,应作为事业,而不仅是职业;新闻事业为社会各种事业部门中最富于变动性的事业,它不只是迅速多样的反映时代的变化,而且如果有正确的政治认识作指导,新闻工作又是加速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1940年,他在退步与进步的一文中,提出“读者是新闻事业的主人”的观点。二十多年后,他已经离开新闻工作岗位多年了,在记者工作随想中,仍然强调“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看不看,喜欢不喜欢,还是广大读者说了算”。他认为,新闻工作应是面向群众、扎

4、根群众、依靠群众,说到底,新闻工作者要树立起群众观念。2记者要有高尚的人格,即新闻道德;有新闻敏感和非凡的行动力;要深入学习各方面知识,成为“杂”家;要有很高的党性和多变的思维。从事新闻工作的新闻记者,首先并且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品质,这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前提。1940年秋,范长江应邹韬奋之邀,写了怎么做新闻记者一文,再次阐述了自己的新闻观。认为新闻记者要有操守,既不为金钱、利益、美女诱惑,又不为诽谤、诬蔑、威胁所吓倒,要能坚持真理。新闻敏感是记者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只有对新闻明察秋毫的敏锐和洞察才能做到“捕风捉影”。独家新闻的捕捉更需要记者具备高

5、度的新闻敏感,继而在新闻敏感的驱动下去行动。有了新闻敏感,还要有非凡的行动力。这种非凡的行动力要求记者要忍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内外环境、主客观两方面的困难,而且要从中找到解决完成任务的办法,抢占独家新闻。范长江主张一个记者要有抱负,这还不够,还要有基本功,有知识修养,这就要求不间断地多方面地刻苦学习。“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思想,广阔的活动天地,这对于一个记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记者如果到最后变得知识很干瘪,思想很闭塞,活动领域很狭窄,我想,这记者也就不大好当了。”思想决定行为,这已成为公认的道理。思想的形成来源于思维活动的结果,因此,有所为必先有所思,即俗语所说的“三思

6、而后行”。独家新闻的采访,记者首先要思考,而这种思考并非单向的思考,需要记者具备多变的思维。3科学理念、民主理念、民生理念和民族理念。范长江认为新闻“必须是真理的、人民的”,他的新闻视点选择始终是“全中国人民关心的大问题”,民众急于或应该知道的事情。民主理念贯穿于范长江整个新闻实践活动,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人民的知情权、报人的言论权、党派的平等权。“民生”即“人民的生计”。范长江新闻实践始终执着于民生理念,他认为“报纸是人民的喉舌”,新闻工作者必须把自已置身于民众,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不应作为“无冕之王”君临民众,把民众作为新闻活动的一种工具。只有置身于民众,新闻才能“作为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

7、达者”,才能真实地传达百姓的呼声。范长江的民族理念,概括地说,就是民族自决,民族平等。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是独立的,要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取民族的解放;在中华民族56个民族的大家庭里,各民族是平等的,要消除民族歧视。范长江的西北考察:1935年7月,他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名义,“文责自负,旅费自筹”,赴西北新闻考察与采访。此次西北考察采访活动及其发表的作品蜚声海内外,对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范长江西北考察与采访活动的目的,正如他在中国的西北角开头说道:“记者此次国内长途旅行,目的在从各个方面表现现实的中国。”现实的中国整个的在变化的过程中,而且正沉沦

8、于破落与痛苦的阶段。自然我所得的印象,不会是富丽与安静,即使有一些安乐的现象,他的背后实存在着无限的苦痛与辛酸。可见他想向读者真实论述当时中国的现状,引起各方面对中国现实的正确认识,切实解决中国面临的深重问题。这正是范长江作为一个中国新闻记者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真实写照。从目前发现的材料看,周恩来是我们党和红军领导成员中最早公开评论范长江红军长征报道的人物。周恩来和范长江握手,说:“我们红军里面的人,对于你的名字都很熟悉。你和我们党和红军都没有关系,我们很惊异你对于我们行动的研究和分析。”这番话,我理解,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我们红军里面的人,对于你的名字都很熟悉”,说明范长江关于红军长征的

9、报道和其他报道,在红军中已留下深刻印象;第二层意思,你范长江虽然写了红军长征,但“你和我们党和红军都没有关系”,这就是说你写的那些关于红军长征的报道不是受共产党和红军指使的;第三层意思,“我们很惊异你对于我们行动的研究和分析”,是周恩来对范长江红军长征报道的高度评价。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将军,在怀念长江同志一文中说:“我对长江同志的鼎鼎大名是在报纸上熟悉的。”张爱萍上将在不尽长江滚滚来一文中说,他最初知道范长江的名字,是在红军长征途中读了范长江发表在大公报上的旅途通讯千里江陵一日还。关于范长江对红军长征的报道,他说:“他对红军的行动方向,革命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他在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后,

10、谈到朱德、毛泽东、徐向前今后之动向时说:他们最有利的出路,是北入甘肃,然后转陇南以出陇东,会合徐海东,接通陕北刘志丹长江同志的分析与预测,展现出一个军事家的谋略和智能,不禁令我对他的才华和卓识十分钦佩。”这一活动有着无法替代的历史意义,树立了关注边远基层社会民生的新闻视角,树立了敏锐观察、及时采访、真实客观报道的典范,开创了旅行通讯文体、集战地通讯之大成。范长江的品质激励后人:(一)做事的作风:永远在路上。林溪声用“记者:永远在路上”作标题,写完了范长江的人生传记,既反映了范长江具有“路”一样的宽阔和直率的性格,又揭示了一个名记者所走过的路,它是由坚韧不拔的毅力、不畏艰难的勇气和永往直前精神等

11、元素建造起来的一条宽阔大路。范长江的路就是闯西北、进延安、上前线,他的经历告诉世人:一个肩负良知和责任的人,一个走在路上的人,这就是记者。一边思考,一边行走,一边观察,一边写作,这就是记者的工作。正是在这条路上他完成了人生的世界观转变,从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无产阶级事业奋斗的革命战士,也是在这条路上使他从新闻战线上的一个小字辈成长为开创一个时代的重量级英才。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永远在路上,他给后人留下了一条通向成功的“路”。(二)做人的风格:实事求是。范长江是首个深入西部边区报道红军长征的国统区记者,他不畏艰难险阻,行程万余里,采写西北通讯,大胆揭露弊政,如实反映红军情况,结集出版中

12、国的西北角,他认为:“一份电报,一篇通讯,一篇评论都时刻影响读者对于战争的态度,影响前方的军心,影响后方的民气”,他坚信和实践了“在时局艰难的时候,新闻记者要坚持真理,本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实在非常重要”。他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最前线,采写战地通讯,以笔为枪保家卫国,正所谓“手无寸铁百万兵,力举千钧纸一张”。范长江的所作所为就是追求实事求是,他实事求是的做人风格注定他必须这么去做。(三)处世的态度:尊重历史。解放后,面对修改旧作重新出版的建议,范长江严辞拒绝,他表示:“修改后就不是原来的面貌,也不合乎历史的真实性。错了就错了,不必乔装打扮,借以骗人”。何等的汉子气,短短几

13、语就把历史唯物主义表述得淋漓尽致。不尊重历史,篡改历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它的影响在今天的生活中仍可见到,如“政绩”至上,好大喜功等等,这涉及到我们的体制和制度,也和一些人的思想方法有关,但愿在深入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逐渐克服这些弊端,让我们的国家更加靓丽,我们的社会更加的干净整洁。范长江的新闻品质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意义:在当代的媒体环境下,信息同质化和虚假新闻是其中的不足之处。信息的同质化表现到新闻领域就是新闻的同质化。受众无论是打开报纸或者电视都可以看到几乎一模一样的新闻。关注主题、内容、报道方式到编辑方式的类似,使得受众的选择权利在不断缩小,同时媒体的吸引力也在不断下降。虚假新闻也是人们关注的

14、焦点。媒体虚假化的一个倾向就是炮制新闻。将所写人物身上或原本就是没有的东西夸张化、绝对化;或者是无中生有,以虚构代替真实,以想象取代细节。这与范长江当年深入细致的调查报道作风是格格不入的。虚假新闻的另一个表现是恶性炒作。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某些媒体会针对某一人物、事件、现象进行超出常规的、反复的、长时间的报道与评述。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下,范长江优秀的新闻品质就具有它的特殊现实意义了。首先,记者应该不断接近新闻源,接近真实,使自己的报道具有生命力,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范长江从四川出发,跨越西北五省,整个大西北都是他的活动天地和报道对象。较之于范长江,现在的好多记者要逊色得多。他们更愿意从热线那里得到新

15、闻线索,而不是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而得到,更愿意跑会议新闻而不是深入到基层。所以他们的很多作品都缺乏对事件的真切了解,也缺乏深度,让人读得索然无味。其次,新闻记者要通过事实的报道,达到传播思想、反映舆论、指导工作等目的,没有一定的理论与政策的修养,难以担此重任。因为许多新闻与政治事件、政治问题都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新闻往往在政治活动中推波助澜,没有丰富的思想和一定的理论水平、政治头脑的人,是当不好记者的。现在很多记者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思想,另一方面根本不愿多想,不愿把事情真相弄清楚。最后,要对媒体和受众负责。一个负责任的记者首先是一个报道真实新闻的记者,其次还能以自己的判断与分析揭示事实的真相和本

16、质,引导社会舆论。范长江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闻记者,他的旅行报道体现了对媒体、受众、国家的一种责任。结语:可以说,对于“新闻记者第一人”的范长江,外界对于其对我国新闻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给予了极大肯定。他的新闻思想为今天新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人格品质让现在的年青一代深深佩服和感动。新时期新形势下,范长江对党报所作的贡献和他的新闻思想,仍是我们衡量新闻价值的重要标准,是从事新闻工作的指路明灯。“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这是1961年范长江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80周年所写的诗句,也是他自己一生的写照。范长江以自己卓越的业绩载入中国新闻史史册。参考文献:王淮冰漫谈范长江的新闻思想李国华范长江:新闻思想陈涛浅谈范长江的新闻思想范东升父亲范长江的新闻理想与追求郭汾阳丁东范长江的崛起朱悦华力举千钧纸一张纪念人民日报社老社长范长江同志林溪声范长江:记者,永远“在路上”方蒙范长江传,中国新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