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家论吟诵_第1页
古今名家论吟诵_第2页
古今名家论吟诵_第3页
古今名家论吟诵_第4页
古今名家论吟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z古今名家论吟诵1、【尚书帝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2、【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缺乏故嗟叹之,嗟叹之缺乏故永歌之,永歌之缺乏,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吟咏性情,以风其上。孔颖达【疏】:动声曰吟,长言曰咏,做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3、【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4、【论语先进第十一】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5、【墨子】: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6、【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7、【史记孔子世

2、家】:【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8、勰【文心雕龙】: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9、【隋书】卷五十七:江东雅好篇什,主尤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10、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11、杜甫【乐游园歌】: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解闷十二首其七】:冶性灵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孰知二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12、愈【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13、白居易【读杜诗集因题卷后】: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词。14、括【梦溪笔谈协律】:古诗皆咏之, 然后以

3、声依咏以成曲, 谓之协律。15、轼【和王东卿绝句四首】:平生不得吟诗力,空使秋霜入鬓垂。大岳峰前满尊月,为君聊复一中之。其四16、程颢:论孟,只剩读着, 便自意足。学者须是玩味。假设以语言解着,意便缺乏。17、朱熹【读书法】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读得通贯后,义理自出。【朱熹文集】卷二:晨兴吟诵余,体物随所安。杜门不复出,悠然得真欢。良朋夙所敦,精义时一殚。18、王阳明【社学教条】: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修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

4、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九声四气歌法】:歌者情适性,闻者心旷神怡,一道同风,沦肌浃髓,此调变之妙用,致教之根本,心学之枢要,而声歌之极致也。学者悟得此意,直歌到尧舜义皇,只此便是学脉,无待于外求也。19、黄宗羲【黄梨洲文集】:顾独好读书,自六经三史以下,八家之集,唐宋之诗,丹铅殆遍。高会广座,有所征引,长篇累牍,应口吟诵,以架上书覆之,不错一字。当世文章家,指摘其臧否,咸中要害。20、方苞【与硕甫书】:诗、古文,各要从声音证入,不知声音,总为门外汉耳。

5、21、德潜【说诗晬语】:诗者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气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朱子云: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真得读诗趣味。22、大櫆【论文偶记】: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然论文而至于字句,则文之能事尽矣。盖音节者,神气之迹也。字句者,音节之矩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23、蘅塘退士洙【唐诗三百首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24、雪芹【红楼梦】:黛玉道:既如此,你只抄录前三首罢。赶你写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这首了。说毕,低头一想,早已吟成一律,便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

6、,掷在他跟前。写毕,向诸姊妹笑道: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第十八回宝玉笑道:今日持螯赏桂,亦不可无诗。我已吟成,谁还敢作呢说着,便忙洗了手提笔写出。第三十八回25、袁枚【随园诗话】文曰作,诗曰吟,可知音节之不可不讲。26、鼐【与硕士】: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假设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诗古文各要从声音证入文韵致好,但说到中间忽有滞钝处,此乃是读古人文不熟。急读以求其体势,缓读以求其神昧,得彼之长,悟吾之短,自有进也。27、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此等词一再吟诵,辄沁入心脾,毕生不能忘。28、端生【再生缘】第四十五回:爱慕孟

7、家贤小姐,时时吟诵这诗章。29、曾国藩【字谕纪泽】: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昭明文选,杜之诗,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慨;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假设与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自觉琅琅可诵矣。【曾国藩家书】:先之以高声朗读,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全集卷六日记】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30、唐文治:今日讲求教育之法,务以敦崇品性修养性情为宗旨。而感发性情之要,当以读文为根本。文章音节应古时乐律,有抑扬吞吐抗坠敛侈之妙。31、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

8、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2、周作人【论八股文】:从前的一个族叔,文理清通,而屡试不售,遂发愤用功,每晚坐高楼上朗读文章,半年后应府县考皆列前茅,次年春间即进了秀才。这个很好的例可以证明八股是文义轻而声调重,做文的秘诀是熟记好些名家旧谱,临时照填,且填且歌,跟了上句的气势,下句的调子自

9、然出来,把适宜的平仄字填上去,便可成为上好时文了。中国人无论写什么都要一面吟哦着,也是这个缘故,虽然所做的不是八股,读书时也是如此,甚至读家信或报章也非朗读不可,于此更可以想见这种情形之普遍了。33、元任新诗歌集序吟跟唱:尝过吟旧诗的滋味者,往往病白话诗只能读而不能吟,因而说它不能算诗。这句话里的吟字的意义很可以研究研究。所谓吟诗吟文,就是俗话所谓叹诗叹文章,就是拉起嗓子来把字句都唱出来,而不用说话时或读单字时的语调。中文的声调、语调、吟唱、吟诵、朗读。按声调谱曲的作品和不按声调谱曲的作品:令人遗憾的是,吟诵诗和散文已很快变成一种无望的艺术。立即到野外去,在那些快要消亡的传统灭绝之前进展采集和

10、录音工作,这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34、郭沫假设序:吟诵是中国旧时对于诗歌本来有朗吟的方法,那是接近于歌,也可以说是无乐谱的自由唱,但那唱法也有一定的规律可等寻,在专门的音乐家听来,大约是可以谱得出假设干种相当共通的调子出来的。35、朴【文诵篇】:故诗之道,声而已矣。曾文正日记:温诗朗读颇久,有声出金石之乐。因思古人文章,所以与天地不敝者,实赖气以昌之,声以永之。故读书不能求之声气二者之间,徒糟粕耳。36、叶圣精读指导举隅前言: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从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容与理法的讨究,单在吟诵上用工夫,这自然不是好方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容与理法的讨究上比从前注重多了;可是学

11、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这又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到达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37、黄仲朗读法:尔来一般讲授国文之教师大都偏重于解释、分析,而不注意于吟、诵、咏、讽,但求说明所选诗文中字句之精炼,格律之严整,造言假设何,创意假设何,便自谓研究之能事已尽矣。实则,篇中之抑扬、含蓄、幽默、渊雅处,皆未曾提及;而学者亦无从领悟。盖因诗词文赋莫不有声有色,色可得而讲授,声则非吟、诵、咏、讽,不能领

12、悟。其风度之隽雅,情致之美妙,与夫旨超之深远,皆非诵之于口,得之于耳,不能传授于心也。38、朱自清论朗读:学校里废了吟这么多年,即使是大学高才生,有了这样成见,也缺乏怪的。但这也是教学上一个大损失。古文和旧诗、词等都不是自然的语言,非看不能知道它们的意义,非吟不能体会它们的口气不象白话诗文有时只听人家读或说就能了解欣赏,用不着看。吟好象电影里的慢镜头,将那些不自然的语言的口气慢慢显示出来,让人们好捉摸着。桐城派的因声求气说该就是这个意思。现在多数学生不能欣赏古文旧诗、词等,又不能写作文言,不会吟也不屑吟恐怕是主要的原因之一。作者主学校里恢复从前读的方法,吟、读、说并用。小学的国语教学应该废诵重

13、读,兼学吟和说;大中学也该重读,恢复吟,兼学说。39、俞平伯略谈诗词的欣赏:当时之感既托在声音,今日凭藉吟哦背诵,同声相应,还使感情再现。反复吟诵,则真意自见。目治即一般的阅读,仅能到达泛览的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读或吟哦,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通过朗读,获得语言信息,从而领悟文字的蕴,产生情感共鸣,才能到达直觉思维的境界。40、吕叔湘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学习文学作品主要是读,听人读,自己读,则文学作品的作用就更容易发挥。讲到读书,中国的传统是讲读的,特别是古文有一定的念法,一定的腔调,现在的青年同志和少年儿童要是听到一个老先生在念古文,摇头摆尾,嗯嗯啊啊,哼哼唧唧,就觉得很可笑,酸溜溜的,好

14、似迂夫子才这么念,却不知道这里头有道理,那念的人一面念的时候,一面他的思想感情就在活动了,他就把作品里的妙处一面哼出来,一面哼进去,不懂的人觉得可笑,事实上读是很有滋味的。41、钱仲联:方块汉字一字一音,具有平仄阴阳的特点,古代韵文散文通过朗读可以因声音以领会作品的精神,但是看书和翻书是做不到这一点的。韵文包括古诗,近体诗,词,骈体文,读法各不一样。桐城派古文家把作品分成阳刚阴柔两大类,各种体裁刚柔的读法也不一样。朗读的方法要有师承,当然也可以自凭心得,有师承总比无师承好。今人用读语体文、白话诗的方法读诗词和古代文,平仄都颠倒了。该顿而不顿,不该顿而顿,阴阳全部失掉。古人的精神也无从心领神悟。

15、42、志公: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来,读出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深刻得多,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得要透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朗读多了,时间久了,优秀作品中经过加工锤炼的语言会跟自己的口头语言沟通起来,丰富自己的口头语言,提高口头表达。43、南怀瑾南怀瑾讲演录:凡不是摇头晃脑背诵或者是吟诵一番的,便不能叫做读书,充其量也就是看书。古代的散文,也多少包含韵律的。古文中为什么则多之、乎、者、也、然、焉、哉等等语助辞,就是在朗读起来,可以抑、扬、顿、挫,帮助长哦慢咏,并且加重语气,也加深了印象,易于记忆。我认为古代的读书方法比现代好,不但有上述的好处,而且高声吟哦

16、朗读起来,把自己的感情放进去,可以与书中人打成一片。如读论语,有时好似自己就是孔夫子了,在无形之中,又是一项德育的潜移默化。而在生理方面,又等于做了深呼吸,炼了气功。不像现代人读书那样,低着头,默不做声的死啃,把知识向脑子里硬塞硬填,强迫脑子死记,这是多么痛苦!今天年轻人近视则多,和读书方法大有关系。我们幼年时读书,是把知识像唱歌一样唱进脑子里去的。漫谈中国文化:告诉同学们,你们研究国学诗文都要朗读,千万注意!朗读有什么好处.你不要管自己声音好不好听,又不是唱歌,歌是给人家听的。所以古人叫读书,在书房里读书吟诗叫无病呻吟。有时候啊,自己看到有感想,是自己对自己的欣赏。你这样一次读书,等于你们现在看书一百次,千万注意!不然你书是看多了,记住没有呢.记不住。这是讲国学,所以古人叫读书,读出来,读的方法有默念和朗读,朗读就是开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