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 从配第创立英国古典 政治经济学,到斯密最终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他的主要 经济学说集中体现在他的最主要著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 富论)中,这部书的出版标志着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面世。第一节英古典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一、生平与著作生平:(1723年1790年)1723年6月5日,斯密出生在爱丁堡附近的小 镇柯卡尔迪,是个遗腹子(?两种说法),父亲是一名海关职员,也叫亚当斯 密。(另外,他的监护人和一位堂兄,都在海关工作,者B叫亚当斯密一一信不信由你。斯密本人后来也在海关工作,担任
2、了十几年苏格兰海关关长,尽管这和他 亚信仰不合一一倡导自由贸易。由此也可看出政府职位和工作保障对人的诱惑!) 他4岁时曾被吉普赛人绑架,但很快就回到了母亲身边。否则,他有可能会 成为一个贫穷的吉普赛人,世界上就会少了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和一部伟大的经 济学著作。他幼年身体虚弱,但非常聪慧,14岁就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专攻拉丁 和希腊的古典著作、数学和道德哲学。这个期间对斯密的思想形成具有非常大的 影响,著名哲学教授弗兰西斯哈奇森,以其自由主义思想和热情奔放的精神, 给年轻的斯密以启迪。富有盛名的青年哲学家大卫休谟,当时既是斯密的老师, 也是他的朋友,他的“人性论”哲学是斯密经济学说的基础。17
3、40斯密获得奖学金进入英国牛津大学学习,1746年毕业。1748年在爱丁堡大学讲授文学和修 辞学。1751年起,在母校格拉斯哥大学任教,讲授逻辑学和道德哲学。当时政 治经济学在大学里尚未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而是包含在道德哲学中。(伦理学也包含在道德哲学中)其间他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有所发展,曾公开发表过实行经济 自由主义的主张。1759年,他在伦理学讲义的基础上整理出版了道德情操论。这部关于社 会行为体系的伦理学著作,使斯密成为英国公认的第一流学者。这本书在他生前 共出了 6版。与此同时,他还出版了言语起源论。1764年,他离开格拉斯哥大学,被聘为青年贝克莱公爵的私人教师,并陪 同其到欧洲大陆游历,
4、在法国停留了三年。这期间他考察了欧洲大陆的政治经济 情况,结识了包括伏尔泰、魁奈、杜尔哥、狄德罗、爱尔维修、老米拉波等启蒙 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从他们之中汲取了不少思想资料。这时他已着手构思和写作 国富论。1766年回国后,他在伦敦着手收集有关研究资料。第二年他被接纳为伦敦 皇家学会会员,不久,他回到家乡潜心著述和钻研。1773年4月写成国富论初稿。他携稿到伦敦后,根据新发展的材料,其中包括当时北美殖民地的材料, 又花了三年时间对初稿进行修订和补充,1776年3月9日国富论正式出版, 这标志政经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面世。这本书在他在世期间共出了三版, 并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1778年斯密被
5、任命为苏格兰海关关长,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校长, 1790年7月17日逝世。斯密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他所受的教育、所交的朋友和所居住地区的 社会经济环境都有密切的关系。他长期居住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这里是当时英 国工商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格拉斯哥大学是一所远比英国其他大学开放的、十分注重生产实践的学校。斯密任教期间,这所大学就开设了发明家瓦特的车间, 化学家布莱克的实验室,天文学家威尔逊的天文台等。斯密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 活动,他是格拉斯哥经济和文学两个学会,以及爱丁堡哲学会、择优学会的会员。斯密一生中还研究过许多领域的问题, 包括天文学和法律,但在临终时,他 固执地把十几本手稿统
6、统付之一炬,以实现他严格对读者负责的一贯信念, 表现 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关于斯密的外貌:他中等个子,稍稍偏胖。他从未画过像,但有几幅速写表 现了他“十分清秀的脸,饱满的额头,突出的眼睛,曲线优雅的眉毛,有点鹰钩 的鼻子,坚毅的嘴和下巴”。但有一位法国女小说家第一次在巴黎见到斯密后写 道:“他说话很严厉,牙很大,丑如鬼怪。后来又写道:“他是最心不在焉的人, 但也是最可爱的人之一。”虽然斯密有许多异性朋友,却终生未焙。关于他的爱情经历,人们知之甚少。 有传记表明,斯密年轻时曾爱上一位漂亮的有成就的年轻女士, 但不为人知的境 遇阻止了他们的焙姻。有几位法国女士追求过这位不帅的学者,但都没有结果。他
7、生平三大乐事是侍奉母亲、结交朋友和阅读书籍。他说“我只是我的书的 情人。”主要经济著作:道德情操论,不是经济学专著,但阐述了经济学和经济政 策的若干理论问题。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论述,就是在这里最先提出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具出版标志着政治经济 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正式面世。对国富论的赞誉:“在英语中,没有那一本书的影响比这部书更大。”“国富论和蒸汽机毁灭了旧世界,建立了新世界。”“就其最终影响来看,斯密的大作也许是包括 圣经在内的所有著作中最 重要的一种。”萨缪尔森将斯密置于经济学的“颠峰”;马克思也由衷地赞扬斯密。国富论的基本思想和结构:研究对象: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
8、因一一这是他开宗明义提出的主题,著作全名就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目的:阐明财富的起源及其生产和增长的条件, 寻求富国裕民的方法和途 径。基本思想:一是基于“利己心”的经济自由思想所谓“利已心”,就是从资产阶级人性论出发,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利已的, 利己就是追求个人经济利益。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到利已心支配。国富论中写道: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商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 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斯密认为,利己心是人的本性的要求,而为了利己,每个人必须利人,因为 损人并不能达到利己的目的。人们出于利己心的这种利人的考虑, 使人类产生一 种“交换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
9、相交易。”每个人都以利人之物 来换取利己之物。所以他认为,人们追求个人利益,为改善自身境遇所作的努力,是社会、国家和个人财富产生的源泉。(“主观利己,客观利人”)基于人的这种利己心的交换倾向, 斯密认为满足人的“利己心”的最好途径 就是实行经济自由。包括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雇工等,总之实 行“自由放任”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二是关于国民财富的决定要素的基本思路:国民财富劳动生产率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比率II分工资本积累市场范围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结构:全书分五篇三十二章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 级人民的顺序” 一研究分工、货币、价值和
10、分配理论。一研究资本的性质、积累和用途相当于政治经济学形成为一门独一研究各国发展产业的经济政第二篇:“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这两篇包括了斯密经济学说的全部理论, 立学科的基本内容。)第三篇:“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策,相当于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史。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一评论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的理论和政 策,相当于经济学说史。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一研究了国家财政的问题,相当于财政学总之,在国富论中,斯密把英古典政治经济学建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完 整体系。二、斯密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1、经济条件这时的英国已经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巴占绝对优
11、势地位,工场手工业发展到了最后阶段。分工相当细密,并日益专业化,为机器 的发明和使用创造了条件;农业上,资本主义农场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大批破产农民为资本主 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对外贸易也发展到了惊人的程度,居于世界首位,成为贸易强国。外贸伴随 着殖民扩张,使英国夺得了海上霸权,成为庞大的殖民帝国。对外贸易和殖民掠 夺,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巨额的货币资本。2、政治条件这时英国是土地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共享政权,但土地贵族在议会中仍占多数,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地位仍不稳固。 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资产阶级同封建 地主阶级的矛盾,斗争的焦点是自由竞争、自由贸易问题。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国 家干预
12、经济,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斯密学说就是为适应资斗争需要产生的。3、理论基础流行于英法两国的自然秩序思想和资产阶级人性论。 斯密和当时英国哲学家 休漠是好朋友,所以他深受休漠的唯心主义人性论影响。 他的社会观和世界观就 是资产阶级唯心论的利己主义和自由主义,他的经济学说就是建立在利己主义和 自由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斯密学说的形成也深受法国重农主义(魁奈、杜尔哥)和配第以来英古典经 济学说的影响。三、斯密的方法论国富论表现出斯密研究经济的方法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试图探讨资义 社会各种经济范畴的内部联系,力图撇开次要的、表面的现象,找出内在的、本 质的联系;(内在法,亦称内证法,属抽象演绎法)另
13、一方面又只是描述了资义 社会经济的表面现象(外在法,即现象描述法,属经验归纳法)。他把这两种方法同时运用、相互交错,这是造成他对各种经济范畴双重解释的原因之一, 也是 造成他的经济理论既有科学因素,又有庸俗成份的原因之一。这对后来经济学说的发展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影响。他的理论中的科学成分, 特别是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来源的理论,为李嘉图所继承和发展、并在马克思 手中得到革命的改造,发展成为科学的完整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相反,斯密理论中那些庸俗成分,则为以后的资庸俗经济学的发展打开了大 门,使后来的资庸俗经济学家有理由把斯密当作自己的祖师爷。(注意:斯密自己并不认为他的方法和理论存在矛盾)造
14、成斯密经济学方法两重性的原因:由于斯密的哲学观、以及他所处的那个 时代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和社会经济矛盾的反映, 再加上他受英国和法国政治经济 学方法的不同影响,形成了他的经济学方法的两重性。四、为什么说斯密是英古典理论体系的建立者?1、他代表了英产业革命前期工场手工业时期产业资产阶级利益。他的理论反映了资产阶级争取经济自由, 增加社会财富,发展资义生产的要 求,为英资在政治上、经济上建立自己的统治地位提供了理论武器。2、国富论最先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资义生产过程, 探讨了资义生产方式 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从经济上分析了资义社会的阶级关系。3、国富论较系统地论述了政经学的各个范畴, 几乎包括了经济
15、学各方面 的内容,形成了广泛完整的理论体系。4、国富论中心思想明确,结构清晰,同时运用了抽象分析和归纳综合的 科学方法,既有对经济过程本质的分析,又有数量分析;既有对历史的分析,又 有对现实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较全面地研究了资义经济增长问题。第二节 斯密的分工、交换和货币理论一、分工理论1、考察了财富增长、劳动生产率、分工三者的关系斯密的全部经济理论,是从分析分工开始的。斯密认为,财富的增长取决于 两个原因,一是劳动生产率的状况,二是从事生产的劳动数量。其中特别具有决 定性意义的是劳动生产率。(他用原始民族和现代文明民族的劳动和富裕程度的比较来说明这个问题。)那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
16、什么呢?就是分工。 分工为什么能提高 劳动生产出率呢?斯密提出了三个原因:分工使劳动专门化,从而提高劳动者的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要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 这种损失;分工有利于改进工具和发明机器,从而有利于节约劳动。斯密的分析既克服了重农主义认为只有农业劳动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又纠正了重商主义认为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来源于外贸顺差的错误。这是经济思 想史上的巨大进步,是斯密的一大贡献。(这也反映出在他所处的工场手工业时 期,分工是技术进步的最基本形式。)2、考察了工场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斯密还考察了工场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 但他把两者混同了 (前者:资本
17、聚 积、通过产品生产发生联系;后者:资本分散、以产品交换相联系)。二、交换理论(主要考察了交换和分工的关系)1、认为交换是产生分工的原因(交换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一种自然的倾向),分 工是交换的结果。他颠倒了两者关系,应是分工产生交换,交换反过来又促进分 工。(原始公社内部很早就产生了自然分工,交换则是在原始社会末期才出现。)2、认为分工的范围和程度要受交换能力即市场规模的限制他还提出了决定市场大小的因素: 一定区域的人口密度;(人口密度越大,市场规模就越大)交通便利程度。(交通越便利,市场就越发达)这里他指出了市场规模对分工的制约作用,是正确的。三、货币理论在分析了分工和交换后,他接着分析了货
18、币,他的价值理论是在货币理论之 后才论述的,说明他对货币的本质认识是不清楚的,他论述了货币的起源和性质、 作用。1、货币的起源认为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为了克服困难而产生的。斯密认为,分工确立后, 一切人所需要的物品,大多数都要通过交换取得。起初是物物交换,但很不方便, 于是在各个时代各个社会中,有头脑善思考的人(“有思虑的人”),在交换中除 了带产品外,身边随时带有一定数量的人人都愿意接受的某种特殊物品,这种和任何人交换都不会被拒绝的物品,实际上就是货币。(这种论述比较正确,对后来货币理论发展有很大影响)2、货币的性质他认为货币也是商品,是从普通商品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人人都愿意接受的商 品,它使得
19、交换简便易行。他还论述了在历史上,牲畜、盐、贝壳、烟草、兽皮、 铁钉等都曾起过货币的作用,最后才固定在贵金属上。但他认为货币不是社会收 入的一部分,不属于社会财富,这是走上了反对重商主义的另一个极端。3、货币的职能他提出了货币的两种职能,他说,货币有两种作用:“货币是交易的媒介,又是价值的尺度。因为它是交易的媒介,所以我们用货币比用任何其他商品,都 更容易取得我们所需的物品。因为它是价值的尺度,我们使用各种商品所能换得 的货币量,来估计其他各种商品的价值量。”他认为货币的主要作用是充当交换 媒介或流通手段,价值尺度的职能是由交换媒介职能派生的。4、主张用纸币代替金属货币由于斯密把流通手段看作是
20、货币的主要职能, 所以他认为纸币和金属货币具 有同等的作用,并且比金属货币更便宜。因此,他主张用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他 论述了纸币流通规律,并且他把那种有现金保证,随时可以兑换为金银的银行券, 也包括在纸币之内,从而较深刻地论述了信用货币的流通规律。他既看到了纸币有能代替金属货币的作用的一面, 也看到了纸币如不按需要 地慎重发行,也会给经济带来混乱的一面。他说:”和足踏金银铺成的实地相比, 这样由纸币的飞翼飘然吊在半空, 是危险得多的。管理纸币,若不甚熟练不用说 了,即使熟练慎重,恐仍会发生无法制止的灾祸。”所以他认为纸币的发行不能 超过金属货币。第三节斯密的价值和价格理论斯密在考察了分工、交换
21、和货币之后,接着研究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一、区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斯密首先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他说:“应当注意,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 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他是经济学说史上首先明确划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人。但他并不是从商品二因素的角度来把握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这一点要注意)接着他进一步提出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他说:“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反之, 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或没有。”(举水和金钢钻为 例)这里,他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
22、值关系的分析是不正确的。 因为使用价值是价 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交换价值,但他强调使用价 值不是交换价值的基础,这是正确的。二、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他又称商品的真实价格,实际指商品价值。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问题,实际就是商品交换价值由什么决定的问题。斯密明确指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也就是说商品的交 换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确认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这是斯密的主要科学功绩之一。在斯密之 前,配第首先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 但他认为只有生产金银的劳动才是创 造价值的劳动。重农学派则认为只有农业劳动才创造价值。斯密则撇开了劳
23、动的 特殊形式,认为创造价值的是一般社会劳动。但是,决定商品价值的一般社会劳动是什么劳动,斯密的理解却是混乱的, 所以他提出了两个不同的价值决定: 一方面,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时 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支配或购买的劳动量决定的。(耗费劳动量好理解一一劳动时间,但什么是所能 支配或购买的劳动量?即这个商品所交换到的另一个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它除了补偿耗费劳动(工资)外,还包含利润和地租一一实质是资本所能交换到的 劳动量。)(在论述中,他还注意到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在这里,斯密混淆了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价值的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实
24、 际上,耗费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购买劳动或支配劳动是交换 价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值的外在尺度。三、价值由三种收入构成斯密在论述真实价格(价值)的构成是什么时,离开了劳动价值论,转变为 收入构成价值论了。(这里他实际上提出了第三个价值决定。)他认为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简单商品经济中,商品价值由耗费的劳动量决定。 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价值则不再由劳动决定,而由资本主义社会的三种基本 收入一一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三个部分来构成和决定了。他的理由是: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全部生产物都归劳动者个人占有, 所 以交换时耗费劳动量就等于购得劳动量, 商品的价值可以由耗费劳动量决
25、定。 但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生产物由劳动者、地主、资本家共享,商品出卖以后, 不仅要支付劳动者的工资,还要支付地主的地租和资本家的利润。这样购买劳动 量就不等于耗费劳动量,而是大于耗费劳动量(耗费劳动量相当于工资部分),于是商品的价值就不能单独由耗费劳动决定,而是由购买劳动决定,即由工资、 利润和地租三部分构成了。斯密为什么会从劳动价值论转向收入构成价值论?因为他感到了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或支配劳动在量上不等,在这里他遇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等价交换同劳动与资本相交换的矛盾。根据价值规律,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交换应当是等价交换, 工资就等于耗费 劳动量,但如果商品价值由耗费劳动量决定, 那么资本家
26、的利润从何而来?如果 不是等价交换,那么价值规律又遭到了破坏。(隐含前提)斯密意识到了这个矛盾,但他又不能解决这个矛盾,为了摆脱困境,就说劳 动决定价值理论只适用于资本主义前的简单商品生产,而不适合于资本主义社 会,从而便由劳动价值论转为收入构成价值论。为什么斯密不能解决等价交换同劳动与资本相交换的矛盾?主要原因是他没有能区分劳动和劳动力。 不仅是斯密,其他古典经济学家都 没有能区分这一点。在他们看来,资本家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工资就等于劳动 所创造的价值。这样,利润和地租的起源便无从说起了。 (实际上,资本家购买 的是劳动力)斯密无法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解答利润和地租的起源,于是便放弃了劳动
27、 价值论,而断言:“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 本源泉。”(错误的,因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对已经生产出来的既定的价值量的分配, 如果没有价值存在,也就不存在分配,所以价值决定在前价值分配在后, 不能用 价值的分配来说明价值的决定。斯密犯了倒果为因的错误。)斯密在这里遇到的矛盾,正是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两大矛盾之一, 另一 大矛盾是价值规律同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后面讲)这两大矛盾是导致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崩溃的理论根源。归纳以上所讲,斯密实际上提出了两种价值论、三种价值决定。 (提问)四、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格而波动斯密考察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他首先区分了自然价格和市场
28、价格。他所说的自然价格,指按平均率即自然率支付的工资、利润和地租构成的价 格。(实际上是指的价值)而所谓的市场价格,就是商品在市场上实际出售的价格。斯密考察了市场价格怎样围绕自然价格而上下波动,认为产生这种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他指出:如果某种商品供不应求,市场价格就会 上升到自然价格之上;如果某种商品供过于求,市场价格就会下降到自然价格之 下;如果某种商品供求相当,市场价格就会等于自然价格。同时,斯密还看到,当市场上供大于求、市场价格低于自然价格时,资本家 便会抽掉一部分资本,减少该商品的生产,市场上该商品的供求不久便趋于一致, 市场价格也逐步回升到自然价格的水平; 反之,当市
29、场上供不应求,市场价格高 于自然价格时,资本家便会增加更多的资本来扩大生产, 市场上该商品的供求不 久又会趋于一致,市场价格也会下降到与自然价格一致。显然在这里,他不仅把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看作一种规律, 而且已经看到了价 值规律对商品生产的调节作用。这是斯密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其富有 科学意义和积极意义的成份。第四节 三个阶级和三种收入理论(实际是分配理论)这是斯密全部经济学说的核心,他是资经济学家第一个正确划分资义社会阶 级结构的人。一、资义社会的三个基本阶级及其三种收入他是根据人们占有的生产条件和取得收入的形式,把国民划分为三个阶级 的:1、只有劳动力自身,以劳动换取工资的工人阶级;
30、2、占有资本,用以购买劳动而取得利润的资本家阶级;3、占有土地,用以出租而取得地租的地主阶级。斯密这个学说的意义或贡献在于:1、运用经济范畴正确分析了资义社会的基本阶级及其关系;2、论述了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态,接触到剩余价值的存在和来源;但他对工资、利润和地租都作了双重解释。二、工资理论(双重见解)1、第一种工资理论认为工资是劳动的收入或报酬,劳动者得到了自己的全部劳动产品。 这种观 点和他的劳动价值论相一致。但他认为这种状况只适用于原始社会状态,当出现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权以 后,劳动者就不能获得自己劳动生产的全部产品,而必须和地主、资本家分享, 因此工资只是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其余部分以地
31、租和利润的形式被地主和资本 家占有0在这里,斯密实际上指出了在三种收入中,只有工资是劳动的收入或报酬, 而其他收入是非劳动收入,是从工人的劳动产品中扣除的部分。(这种见解是正确的)(过去讲: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义的剥削关系, 揭示了资义生产方式的内 在联系。)但是,他认为原始社会状态下也存在工资,把独立劳动者的劳动产品也看作 工资,说明他并不了解工资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只存在于资义生产关系和雇佣劳 动中),不了解工资的本质(雇佣劳动者的劳动收入)。2、第二种工资理论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格。这种观点是与他的购买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相一致 的。在这里,他混同了劳动和劳动力。他认为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工资就
32、是劳动 的价格,而实际上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劳动不是商品,也没有价格。(服务是商品)斯密的两种工资理论是矛盾的。第一种工资理论认为在资义条件下工人没有 得到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而第二种工资理论则表示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 成果或全部报酬。3、关于工资量的决定和变动规律工资量如何决定?这是斯密第一种工资理论引申出来的一个问题。因为工资只是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那么是多大一部分呢?这里斯密提出了劳动的自然价 格和市场价格。劳动的自然价格取决于工人及其家庭的生活必需费用,是自然工资(实指劳动力价值)。劳动的市场价格则以其自然价格为基础而取决于劳动的供求和竞争,这是
33、劳动者实得的工资,劳动的市场价格以自然价格为中心,随劳动市场的供求关系变 化而上下波动。斯密论述了竞争对工资的影响。这里的竞争,首先是劳资之间的争议,“劳动者盼望多得,雇主盼望少给”,最终取决于劳资双方所订的契约;当劳动供不 应求时,竞争就在雇主之间发生,使工资提高;劳动供大于求时,竞争就在工人 之间发生,使工资下降。斯密还认为在劳资争议中,雇主常居有利地位。斯密还论述了工资水平影响人口增殖, 进而影响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变化,最 后导致供求平衡,工资水平维持在劳动的自然价格水平的过程。他认为,资本积累会导致对劳动需求的增加,使工资水平上升,这将剌激人口增殖,从而增加劳 动的供给,并使工资下降;当
34、劳动供给过剩时,工资会降到其自然价格以下,这 又会限制人口的增殖,减少劳动的供给,工资又将逐渐上升。4、关于工资变动的趋势他认为工人的工资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和国民财富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他认 为资本积累和国民财富的增加会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必然使工资增长,工人的状 况会随之不断改善。他没有认识到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趋势(结果是形成相对人口过剩) , 因而得出这一结论。这一观点对以后的资政经学很有影响, 成为庸俗经济学辩护 的依据之一。三、利润理论(双重见解)1、第一种利润理论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认为利润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是资本家 分享的由工人劳动对原材料所增加的价值在补偿了工资后
35、的余额。马克思评价 说:“斯密认识到了 M的真正起源。”斯密虽然没有明确提出M这一概念,也没有把M的一般形式与其特殊形式(即利润和地租)区别开来,但他讲的利润和地租实际上就是Mo他把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分成两部分:工资和利润,实际上是明确把利润归之 于工人的剩余劳动了。所以,马克思说他已认识到了M的真正起源。2、第二种利润理论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出发,认为利润是资本的自然报酬,是商品价值 (或生产费用)的构成部分,是价值的源泉之一,是资本家生活费用的正当来源。这种利润论割裂了利润同劳动的关系, 把利润的来源同资本联系起来,认为 资本是利润的源泉。这同他的第一种利润论是矛盾的。3、关于利润量的决
36、定与两种工资理论和两种利润理论相对应,也是双重见解。与第一种工资、利润理论相对应,他认为利润量首先是取决于资本所支配的 劳动量和工资量。利润的大小同资本支配的劳动量成正比,同工资量成正比。而与第二种工资、利润理论相对应,又得到不同的结论,即利润来源于资本, 利润量与劳动量、工资量无关,而取决于资本量的大小,利润量同所投资本量的 大小成正比。在这里斯密混同了利润和平均利润。平均利润才取决于资本量的大小,而利 润是M的转化形态,其大小只取决于M量的多少。他关于利润量决定的两种见解也是矛盾的。4、关于利润变动的趋势他看到了资义社会利润平均化的趋势,正确地描述了这个过程,并且他进一 步认为随着资义的发
37、展,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这是符合客观情况的。但他没有 正确说明利润率下降的原因(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提问) 5、关于利润和利息的关系他认为“利息总是一种派生的收入。”是借用资本的人在经营获得利润后, 以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利息付给借贷资本家的,所以利息是从利润中派生出来的, 是利润的一部分。这是正确的。他还指出:利息与利润成正比例变动,所以随着 资本积累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利息率会不断下降。四、地租理论斯密最先系统地研究了资义地租,他对地租的见解,不仅是双重的,而且是 多重的。1、关于地租的定义首先他正确地给出了地租的定义:因使用土地而支付给地主阶级的代价, 认 为地租是归地主阶级占有的特殊收入
38、,从而把地租和利润区别开来。2、关于地租的来源(多种见解)第一种见解认为:地租是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的产物, 是劳动生产物或其价 值的一部分。他指出,在土地私有制出现以后,劳动生产物必须有一部分作为地 租支付给土地所有者。这种见解是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它正确说明了地租产生 的原因(土地私有权)和源泉(剩余劳动),并且他把地租和利润都看成 M的基 本形式,这也是科学的。10第二种见解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见解出发,提出地租是价值的源泉之一, 是使用土地的自然报酬。这种见解割断了地租同工人劳动之间的联系, 掩盖了地 租的剥削本质。第三种见解,考虑到农业的特点,即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性,认为地租是一种 垄断
39、价格,即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自然价格的差额。(自然价格=垫付资本+普通利润)这表明他已经看到了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形成资义地租的原因。但他不能科学地说明农业中的垄断价格,认为这种垄断价格是由于农产品供不应求, 市场价格经常高于价值而形成的。(错误地把地租来源推到了流通领域。)第四种见解,由于受重农主义的影响,他认为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 ,是 自然力参与农业生产的结果。这种见解歪曲了地租的来源,把地租归之于自然的 恩赐。3、关于地租变动的趋势他认为地租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 社会财富的增长和社会改良而增长。 这种 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土地生产物的增加和土地生产物价格的上升直接带来的, 另 一方面则是
40、由于雇佣劳动量的增加和其他制造品的价格下降而间接带来的。斯密还注意到由于耕地丰度的不同和距离城市远近的不同,会引起地租量不等,丰度和位置有利的土地会得到更多的地租。斯密地租理论的多重观点,既和其价值论的二元特点有关,也和资义农业生 产特点有关,他的地租理论显得混乱,自相矛盾,但为后人研究地租问题提供了 不少启示。综上所述,斯密由于其资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局限,特别是由于其 双重的研究方法和价值论,使他的工资、利润和地租理论中都有矛盾和混乱之处。 但是,斯密的贡献也是确定无疑的。正是由于他创立了关于三个阶级和三种收入 的理论,从工资、利润和地租等价值范畴来揭示资义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从而涉
41、及了 M的来源问题。这是他的全部经济理论的核心。第五节关于生产劳动、资本和社会再生产理论一、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斯密区分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马克思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予极高 评价。但由于斯密方法论的两重性,所以他给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所下的定义 也是双重的。第一种定义认为生产劳动是创造价值和提供利润(M)的劳动,是直接与资 本相交换的劳动。(如制造业工人的劳动)。而非生产劳动则是不能提供利润,是直接同收入(工资、利润、地租)相交 换的劳动。(如家仆的劳动)这种定义是科学的、正确的,是从劳动的特定社会形式得出来的, 反映了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马克思高度评价:“斯密在这里触及了
42、问题的本质, 抓住了要领。他的巨大科学功绩之一就在于, 他下了生产劳动是直接同资本 相交换的劳动这样一个定义。”第二种定义是以是否生产商品或物质产品作为标准,认为生产物质产品的劳 动是生产劳动,否则就是非生产劳动。这种定义是从劳动的内容或物质规定性得出来的, 只反映了一般商品生产的 性质和特点,没有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11(关于这一点,北大晏智杰的观点不同,他认为斯密的两种定义是一致的, 即增加价值和生产出商品体是一致的,因为当时的生产性劳动还限于物质的有形 的商品领域,因此不能说斯密提出了两种互不相同的生产性劳动的定义一一这个 问题是一个有巨大反响和争议的问题。)二、资本理论1、
43、关于资本的定义(也有双重见解)一种见解是:资本是能给资本家带来利润的手段,是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润而 投在劳动人民身上的资财。这种见解是正确的,是同他的正确的劳动价值论、利润论相一致的,它实际 上已经接触到了资本是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手段这样一个实质问题。这种见解比较能够说明资本的本质。但这种正确观点并不是在他正式分析资本时提出来的, 而是在他分析利润时提出来的,在他正式分析资本时,却提出了另一种见解。另一种见解是:资本是资本家为了继续生产而积累起来的 “预蓄资财”,也 就是用于继续生产以取得利润的生产资料。这种见解是错误的,是同他的庸俗的利润论相联系的。其错误在于:把资本与生产资料相混淆。(两者是
44、两个不同范畴,有着本 质区别)把资本的利润说成是资本自身提供的, 割裂了利润同劳动的联系,掩盖了 资本的剥削本质。2、关于资本积累的原因他明确提出:“资本增长的直接原因,是节俭,不是勤劳。”相反的,资本 减少的原因是奢侈与妄为。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歪曲了资本家起家的血腥历史, 是带辩护性的见 解,为以后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所接受。但一分为二地看,其也有进步意义,即反 对封建贵族的寄生性消费,以促进资本积累,来发展生产,增进国民财富。3、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根据资本的不同使用方法,他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他看来,流动资本就是经过流通,更换主人,从而带来利润的资本; (其 物质
45、构成因素有货币、粮食及其他食品、原材料、已制成但未售的商品。 )固定 资本就是不经过流通,不改变主人,固定在资本家工厂里也能带来利润的资本。(其物质构成因素:机械和工具、经营用的建筑物、农业用土地改良费、人习得 的才能。)斯密第一个提出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这两个范畴是其贡献,但他用是否流通作为划分依据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标准应是资本的价值转移方式的不同。4、关于资本的用途他认为,国民财富不仅取决于资本的积累,也取决于资本的用途。他认为资 本用于农业最具有生产性,因为同量资本推动的劳动量在农业上最多。 其次是制 造业,再次是国内贸易,最后是对外贸易。资本若不够充足的话,应按上述顺序 使用。三、社会
46、再生产理论在社会再生产学说上,斯密比魁奈退步了,原因是他的再生产理论是建立在 他的收入构成价值这一错误的理论基础上的。121、斯密教条是斯密在社会再生产理论上的错误观点。斯密从三种收入构成价值的观点出发, 断言商品的价值(包括个别商品和全 部社会商品)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由于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成, 它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而 支付的可变资本V;利润和地租则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两种特殊形态。 所以, 他把商品价值只分解为 V+M o这样他便从商品价值中排除了生产资料价值即不 变价值C这部分。斯密一直顽固地坚持这一观点,并且后来一直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遵循, 所以马克
47、思将其称为“斯密教条”。(又称斯密信条)斯密并不是认为生产商品不需要生产资料, 但他认为,从个别资本来看,商 品价值应包括生产资料价值,但从整个社会资本来看,一个企业所耗费的生产资 料总是另一个企业的劳动产品,也要分解为三种收入,甲-乙-丙丁,依次类 推,一切商品价值最终分解为三种收入。按照斯密教条,商品价值全部划作收入,分配给国内居民消费掉了,生产中 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根本无法补偿,这就排除了对社会再生产进行分析的任何可 能性。斯密为了在他的“教条”基础上对社会再生产作出分析,只得采取迂回的 办法,把生产资料价值又偷偷地塞了进来。这就是划分总收入和纯收入的方法。2、关于总收入和纯收入的划分什
48、么是总收入和纯收入?他所说的“总收入”,是“全部年产物”,实际就是社会总产品。即总收入= 社会总产品=C+V+M ;而他所说的“纯收入”,是总收入中“减去维持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费用 (相当于不变资本C)”后的余额(V+M)。(注意他的概念中的错误:总收入不 应是总产品(C+V+M),而应是(V+M);纯收入也不应是(V+M),而是M)但是斯密通过对总收入和纯收入的划分, 把生产上消耗的全部不变资本,从 “纯收入”中排除出来,与居民消费基金分离,从而又把丢掉的生产资料价值, 偷偷地塞了进来。3、关于两个部类划分的思想斯密有一段论述涉及到两类生产部门划分的思想。他已经看到了生产生产资料的劳动和生
49、产消费资料的劳动的区别,也看到了这两种劳动产品之间的区别。即生产生产资料的劳动,其产品从物质形态上不能归入社会纯收入;从价值 形态上,其中的工资部分(V)则可以归入社会纯收入。而生产消费资料的劳动,其产品从物质形态上和价值形态上都可归入社会纯 收入。(纯收入即用于消费)在这里,斯密涉及到社会再生产理论中有关两个部 类划分的问题。所以,马克思说:斯密“离全部问题的解决也就相差无几了。”但他毕竟没有最终解决问题,而是给马克思的再生产和流通理论指明了方向。* * *总之,斯密教条是错误的,其根本错误在于他混同了商品价值(C+V+M)和一年新创造的价值(V+M)。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混同,是因为他不能区分
50、劳动 二重性(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同时把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新商品中去;抽象 劳动创造新价值。)13因此他无法说明不变资本如何产生、 如何补偿,只得最终否认其存在,坚持 价值是由三种收入构成的观点。由于上述错误,给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带来了重 重困难,堵塞了科学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道路,没有能够建立起科学的再生产 理论。第六节经济自由与国际贸易理论一、经济自由理论斯密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 18世纪资产阶级自由地发展资 本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愿望和要求。1、“经济人”的假设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是以他的“经济人”的假设为基础的。他并没有明确 提出“经济人”这一概念,但实际上系统地运
51、用了 “经济人”这个假设。关于“经 济人”的假设是他理论中的精彩之笔。(所谓“经济人”,是指市场经济中的理性人,其活动的动机,是追求自身 物质利益的所谓人类利己主义的本性。)(提问)他把经济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经济现象都看成是“经济人”活动的结果。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自己 的最大经济利益。而人们在追求自身最大经济利益的时候,却在一只“看不见的 手”的指引下,无形中实现着增进社会利益的目的。 而且,个人追求私利的结果, 往往能够使他比在真正出自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公共利益。2、“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是斯密理论中最著名、最具有深远影响的概
52、念。最早见于道 德情操论,在国富论中又从经济理论上发挥了这一概念,赋予它确切的经 济涵义:自由竞争下的市场机制作用。“看不见的手”描述的是这样一种原理:自由竞争下的市场机制作用可以使 每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更好地促进社会利益, 使两者协调一致,促进生产 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在“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商品生产者能掌握反 映供求关系的价格信号,引导社会资源在部门的转移流动, 使其配置合理化,从 而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这一原理具有积极意义和一定合理性,对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有过重要作用, 在今天也有借鉴意义。3、自由放任原则斯密从“经济人”假设和“看不见的手”原理出发,主张
53、自由放任原则,反 对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政策。斯密认为,要增进国家的财富和社会公共利益, 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 的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任其自由发展。主要内容就是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他认为政府不必干预经济,政府干预经济“几乎毫无例外地必定是无用的或 有害的”。二、国家的职能和赋税思想他提出国家职能只限于三项:1、保卫本国不受侵犯;(抵御外国侵犯)142、保护社会成员财产和人身安全;(维护社会治安)3、建设和维持一些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实质上就是要求国家只要保证资本主义有一个发展生产、自由竞争的和平环境,起一个守夜人的作用就可以了。斯密在论述国家职能的时候,提出了他的赋税思想。他提出了赋税的四
54、项原 则:公平、确定、便利、经济。公平一一即每人负担的税额应当按照各人在国家保护下取得的收入按比例 分担;确定一一即纳税的时间、方法、税额必须确定,让纳税人明白,不随便变 动;公利一一各种赋税缴纳的日期及方法要给予纳税者以最大的方便;经济一一即一切赋税的征收要尽可能做到全部纳入国库。其中的重点是经济的原则,他认 为三种收入都可征税,而地租是最好的课税对象,因为地租的获取通常不用劳神 费力,对地租征税不会损害任何产业。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实质上就是反对垄断和国家干预,提倡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这可以说是国富论的中心要旨。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三、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论自由贸易是斯密自由放任原则的主要内容
55、之一。 他认为,交换倾向是由人的 本性产生的,应顺其自然,自由放任,不应加以人为限制。国内交换如此,对外 贸易也如此。他指出了实行对外贸易的好处。即可以输出本国多余产品,输入所需原料和 消费品,从而扩大国内市场,发展国内分工,进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国民 财富的增长。为了论证自由贸易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斯密发展了诺思关于“国际分工”的 思想。在他看来,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理,同样适用于国际间的区域性分 工。如果别国能提供比本国自己制造更便宜的某种商品, 那么本国就不必自己生 产这种商品,而应该把资本用于本国擅长的产品, 然后相互交换。如果各国都根 据自己的条件发展最擅长的生产部门, 彼
56、此实行国际区域分工,劳动和资本就会 得到正确的分配和有效地运用。通过自由贸易就能用较少的花费换回更多的东 西,国民财富就能获得最大速度的增长。斯密的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产社会化超出一国范 围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反映了英国资本主义当时发展的要求。 总的说来,上述 理论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有利的,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应一分为二的看待,因为斯密所代表的是当时处于强势的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有利有弊)。15第六章 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第一节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一、生平及著作生平:(17721823年),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李嘉图出身在英国一
57、个犹太族大家庭里,父亲是伦敦股票交易所的经纪人, 家里兄弟姐妹至少有17个,也许是23个,他排行第三。只受过两年的商业学校 教育,年仅14岁就投身金融活动,受雇于其父开始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任职,并 很快取得父亲信任,享有全权处理事务的权力。但是在 1793年他21岁的时候, 因娶了一位教友派信徒,而与家庭发生了冲突。虽然最终他父亲谅解了他,但他 的母亲却决不原谅他,逼迫他的父亲把他逐出了家门,并剥夺了他的继承权,他 不得不离开家庭,依靠仅有的几百英镑,开始作为股票交易所经纪人独立谋生。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他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百万富翁。此后,他转而致力于学 术活动,研究过数学、物理、化学、矿物、
58、地质等学科,是英国地质协会的创始 人之一。1799年由于读了国富论而对政治经济学发生了兴趣,从此开始了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1809年8月29日他在晨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研究经 济问题的文章,即黄金的价格一文,这篇文章奠定了他的货币数量论的基础。 1817年4月出版了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一书,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1819 年,他当选为英国议会议员,成为议会中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最激进集团中 的一员。李嘉图在他那个时代可谓是大红大紫,引人关注。英国历史上两项著名的政 策变革,与他有直接关系:一是他对健全货币的论证极具说服力,最终导致英国国会1844年通过了皮 尔法案,由此建立起严格的反通货膨胀的
59、金属货币本位制;二是他对贸易限制的批驳不仅令人信服,而且卓有成效。1846年英国废止谷物法,废除臭名昭著的对农产品的高关税壁垒与此直接相关。这两项政策变革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使英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李嘉图在经济学史上也是声名显赫。之所以声名显赫,原因有两个:第一,具作品博大精深,而且影响深远。许多人认为李嘉图首创了具备数学 精确性的严谨的经济学。他们认为他在抽象推理方面极有天赋,建立了一个包含 很少变量的简单的分析模型,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却能够得到有力的结论。 这种建 立模型的方法后来被许多杰出的经济学家,包括 20世纪的凯恩斯、萨缪尔森、 弗里德曼采用,而且还带
60、来了计量经济学的普及。第二,他生财有道,是历史上最富有的经济学家。他从 800英镑起家,十几 年后就成为百万富翁。李嘉图是如何致富的呢?有一种说法是得益于内部人交易 和操纵股市,但他的拥建却置疑这种说法,双方争论不休。但李嘉图确实是一个 精明的投资家,一个广为人知的传闻说他在滑铁卢战役期间赚了100万英镑。故事是这样的:1815年6月14日,也就是滑铁卢战役的前4天,政府发行 了数额高达3600万英镑的公债,4方参与竞争(利率),李嘉图最终胜出。当时 对战争结局的悲观预测,使得政府债券市场极度低迷,其他胆怯的投资者都在滑 铁卢战役之前清仓了,但李嘉图没有,他大胆地持仓观望。他一直等到威灵顿将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承包合同范本4篇
- 2022版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模拟测试卷
- 2025年度整栋医疗设施出租经营合同4篇
- 2025年度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服务合同范本2篇
- 2024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研发与生产合同
- 2025别墅庭院园艺景观植物租赁与养护合同3篇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合作合同范本3篇
- 2024美容院员工劳动合同及保密协议
- 2025年度医院儿科病房改造与承包运营协议4篇
- 2025年度床上用品行业环保公益活动合作合同3篇
- 纳米复合材料增强金属基材
- 拆除猪场补偿协议书模板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
- 5岁幼儿数学练习题
-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学习笔记第3章 本章知识网络
- 2024年全国体育单招英语考卷和答案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可打印【7】
- 药物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 健康管理师二级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手术室常见消毒灭菌方法
-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名著阅读《儒林外史》考前练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