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增值税及其他_第1页
土地增值税及其他_第2页
土地增值税及其他_第3页
土地增值税及其他_第4页
土地增值税及其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十章 土地增值税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征税范围、纳税人和税率第三节 转让房地产增值额的确定第四节 应纳税额的计算第五节 减免税和申报缴纳1 第一节 概述开征的意义1.开征土地增值税,可以抑制房地产的投机、炒卖活动,防止国有土地收益的流失。2.开征土地增值税,增加财政收入。2 第二节 征税范围、纳税人 和税率一、征税范围1.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2.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连同国有土地使用权一并转让3二、纳税人 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即转让房地产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为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三、税率 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税率为30%-60%。4 第三节 转让房地产增值额的

2、确定 一、收入的确定 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其他收入。 纳税人发生下列情形的,按照房地产评估价格计算征收土地增值税: 1.隐瞒、虚报房地产成交价格;2.提供扣除项目金额不实的;3.转让房地产的成交价格低于房地产评估价格,又无正当理由的。5 二、扣除金额的计算(一)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即纳税人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土地价款和按国家统一规定交纳的有关费用。(二)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6 (三)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费用,即与房地产开发项目有关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凡能够按转让房地产项目分摊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允许

3、据实扣除,但最高不能超过按商业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7 其他开发费用,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与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之和的5%以内计算扣除。 凡不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分摊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房地产开发费用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与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之和的10%以内计算扣除。8(四)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重置成本乘以成新度折扣率)(五)与房地产转让有关的税金(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印花税不单独扣除)(六)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扣除项目,即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可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与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之和,加计20%的扣除。9 第四节 应纳

4、税额的计算1.计算土地增值额 土地增值额=转让房地产的总收入 扣除项目金额2.计算土地增值额与扣除项目比例 土地增值额与扣除项目比例=(转让房地产的总收入扣除项目金额) 扣除项目金额10 3.计算土地增值税税额 应纳土地增值税税额=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 11第五节 减免税和申报缴纳一 、土地增值税的减免税1.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 ,另超过20的,应就其全部增值额征税。2.因国家建设需要依法征用、收回的房地产3.个人因工作调动或改善居住条件而转让原自有住房的,经向税务机关申报核准,凡居住满5年或5年以上的,免税,居住满3年未满5年的,减半征收土地增值税,居住

5、未满3年的,按规定征税。4.其他减免税规定2005年5月31日以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之后的,要满足以下条件:1、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在1.0以上2、单套建筑面积在120平米以下12二、土地增值税的申报缴纳(一)缴纳程序1.纳税人应在签订转让房地产合同后,到房地产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2.纳税人按照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及规定的期限,到指定银行缴纳。3.纳税人持纳税凭证到房产、土地部门办理产权变更手续。13 (二)征收管理 纳税人应当自转让房地产合同之日起7日内向房地产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在税务机关核定的期限内缴纳土地增值税。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缴纳税款的,土地管理部门、房

6、产管理部门不得办理有关的权属变更手续。14 第十一章 房产税、契税 和车船使用税 第一节 房产税 第二节 契税 第三节 车船使用税15第一节 房产税一、概念 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照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人征收的一种税。 房产税暂行条例于1986年10月1日在全国实施。16 二、征税范围 房产税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征收,房产税的征税范围不包括农村。 三、征税对象 房产税的征税对象是房产。房产是指有屋面和维护结构,能够遮风避雨,可供人们在其中生产、学习、工作、娱乐、居住或储藏物资的场所。17 四、纳税人 房产税的纳税人为房屋的产权所有人。具体为:1.产权属于国家所

7、有的,其经营管理单位和个人是纳税人。2.产权出典的,承典人为纳税人。3.产权所有人、承典人不在房产所在地的,或产权未确定及租典纠纷未解决的,房产代管人或使用人为纳税人。18五 、计税依据 房产税的计税依据为房产的计税价值或房产的租金收入。(一)从价计征 房产税从价计征,是指以房产余值为计税依据,房产余值是房产原值减除10%-30%后的余值。19 (二)从租计征 房产税从租计征,是指以房屋出租取得的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租金收入是房屋产权所有人出租房产使用权所得的报酬,包括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20 六、税率 房产税采用比例税率,税率分别为:从价计征的是为1.2%;从租计征的为12%。 21八、征收

8、管理 房产税实行按年计算、分期缴纳的征收方法。具体纳税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纳税地点为房产所在地。22 第二节 契税 一、概念 契税是指在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权属转移过程中,向取得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契税暂行条例于1997年10月1日在全国实施。23 二、征税对象 契税的征税对象是境内发生使用权转移的土地、发生所有权转移的房屋。具体包括: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2.土地使用权转让3.房屋买卖4.房屋赠与5.房屋交换24三、纳税人 契税的纳税人是指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四、计税依据 契税的计税依据为不动产的价格。具体分为:1.国有

9、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的计税依据为成交价格。252.土地使用权赠与、房屋赠与的计税依据,由税务机关参照当地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的市场价格核定。3.土地使用权交换、房屋交换的计税依据为所交换的土地使用权、房屋的价格差额。4.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经批准转让房地产的计税依据为补交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费用或土地收益。26 五、税率 契税实行3%-5%的幅度比例税率,具体税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幅度内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27六、减免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事单位承受土地、房屋用于办公、教育、医疗、科研和军事设施的;2.城镇职工按规定第一次购买公有住房的;3

10、.因不可抗力灭失住房而重新购买住房的。28 七、征收管理 纳税人在签订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的当天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向土地、房屋所在地的契税征收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土地、房产管理部门凭完税凭证办理变更登记手续。29 第三节 车船使用税 一、概念 车船使用税是对行驶于我国境内公共道路上的车辆和航行于国内河流、湖泊或领海口岸的船舶,依法征收的一种税。30 二、征税范围 1.车辆:包括机动车辆和非机 动车辆 2.船舶:包括机动船舶和船舶 非机动车辆 三、纳税人 车船使用税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拥有并使用车船的单位和个人。31 四、计税依据1.按辆计征:除载货车

11、以外的各 种车辆2.按净吨位计征:载货车和机动船3.按载重吨位计征:非机动船32 五、税率 车船使用税实行定额税率 1.车辆:实行幅度定额税率 2.船舶:实行分类分级定额 税率33 六、减免税规定免税车船包括:1.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以及由国家财政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车船。2.载货重量不超过1吨的渔船。34 七、征收管理 车船使用税按年计征,分期缴纳。 纳税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由纳税人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征收。35 第十三章 其他各税第一节 城市维护建设税第二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第三节 耕地占用税第四节 车辆购置税36 第一节 城市维护建设税 一、概念 城市维护建设税是对

12、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实际缴纳的“三税”税额的一定比例征收,专门用于城市维护建设的一种税。37 二、征税范围 城市维护建设税在全国范围内征收 三、纳税人 城市维护建设税是指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 四、计税依据 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三税”税额38 五、税率城市维护建设税实行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具体是:1.纳税人所在地为市区的,税率为7%。2.纳税人所在地为县城、建制镇的,税率为5%。3.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者镇的,税率为1%。39 六、减免税规定城市维护建设税原则上不单独减免,具体规定为:1.随“三税”的减免而减免。2.对于因减免税而需进行“三税”退库

13、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也可以同时退库。3.对个别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确有困难的企业和个人,由市县人民政府审批,酌情给予减免税照顾。4、进口产品的增值税、消费税,不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5、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不征税40 七、征收管理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收管理,比照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有关规定执行。 城市维护建设税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同时征收。41 第二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 一、概念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占用城镇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以其实际占用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照规定税额计算征收的一种税。42 二、征税范围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是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 三、纳税人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为在

14、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43 四、计税依据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为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 五、税率 城镇土地使用税采用地区差别幅度定额税率,按每平方米规定固定税额:(1)大城市0.5-10元;(2)中等城市0.4-8元;(3)小城市0.3-6元;(4)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0.2-4元。44 六、减免规定下列土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1.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土地。2.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土地。3.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的土地。4.市政设施、街道、广场、绿化地带等公共设施。45 七、征收管理 城镇土地使用税实行按年计算、分期缴纳的

15、征收办法,具体纳税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城镇土地使用税由土地所在地的地方税务机关征收。46 第三节 耕地占用税 一、概念 耕地占用税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税额一次性征收的一种税。47 二、 征收范围 耕地占用税的征收范围是在我国境内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 三、纳税人 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48 四、计税依据和税率 耕地占用税的计税依据以纳税人实际占用耕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耕地占用税税率采用地区差别幅度定额税率,以县为单位,按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将税额分为四个档次。49 1.人均耕地

16、在1亩以下的地区,每平方米为2-10元。 2.人均耕地在1-2亩的地区,每平方米为1.6-8元。 3.人均耕地在2-3亩的地区,每平方米为1.3-6.5元。 4.人均耕地在3亩以上的地区,每平方米为1-3元。50 五、减免税下列耕地免税:1.部队军事设施用地;2.铁路线路、飞机场跑道和停机坪用地;3.炸药库用地;4.学校、幼儿园、敬老院、医院、殡仪馆、火葬场用地。51 六、征收管理 耕地占用税在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行为发生时一次性征收,以后不再征纳,纳税期限为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占用耕地之日起30天内。 耕地占用税由各级财政机关或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52 第四节 车辆购置税一、概念

17、车辆购置税是对在我国境内购置应税车辆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二、意义1.开征车辆购置税是“费改税”的一项重要突破 。2.开征车辆购置税可以降低征收成本,纳入政府预算收入。53 三、纳税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购置应税车辆的单位和个人,为车辆购置税的纳税人。四、征税范围 车辆购置税的征收范围包括汽车、摩托车、电车、挂车、农用运输车。54 具体包括:1.汽车2.摩托车 3.电车 4.挂车 5.农用运输车 55 五、税率 车辆购置税的税率为10%。 车辆购置税税率的调整,由国务院决定并公布。56 六、计税依据 (一)纳税人购买自用的应税车辆:为纳税人购买应税车辆而支付给销售者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18、不包括增值税税款。 (二)纳税人进口自用的应税车辆: 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三)纳税人自产、受赠、获奖或者以其他方式取得并自用的应税车辆: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本条例规定的最低计税价格核定。57 七、减免税1.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和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及其外交人员自用的车辆,免税; 2.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列入军队武器装备订货计划的车辆,免税; 3.设有固定装置的非运输车辆,免税; 4.有国务院规定予以免税或者减税的其他情形的,按照规定免税或者减税。58 八、征收管理 车辆购置税实行一次征收制度。购置已征车辆购置税的车辆,不再征收车辆购置税。 车辆购置税由国家税务局征收。 纳税人购置应税车辆,应当向车辆登记注册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59 第十四章 我国税收制度改革 及展望第一节 新一轮税制改革展望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税制改 革的国际背景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