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综自信号凑拼_第1页
变电站综自信号凑拼_第2页
变电站综自信号凑拼_第3页
变电站综自信号凑拼_第4页
变电站综自信号凑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监控与事故预警内容提要1、安全运行监控与事故预警的必要性2、安全科学是保证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的理论基础3、利用监控系统降低电力系统的事故率4、电力系统的事故链及其监控方法5、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状态评估及其应用6、电力安全监控系统1、安全运行监控与事故预警的必要性目前,电力自动化系统中与安全相关的内容集中在:静态安全分析和动态安全分析 继电保护、LFC等安全自动装置 故障录波等安全分析装置 电气设备在线监测装置 报警信息(异常、故障)处理 上述内容主要是关于电力系统异常、故障的,且侧重于电气元件1、必要性(续)对电力系统事故的研究和应用非常有限: 定性分析。如:安全检查表 以事故后

2、分析结果为依据,探索避免事故的措施 缺乏事故前有效避免事故发生的预控措施 对电力系统事故发生的规律认识不足,电力系统事故的研究落后于其它行业1、必要性(续)“8.14”美加大停电的反思:要求运行人员从海量信息中判断电力系统安全状态将威胁大型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向运行人员提供实用化的、功能全面的安全监控功能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要求EMS需要对安全变量进行优化选择和重点监控必须向运行人员提供事故辅助决策手段1、必要性(续)“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和电力市场化对安全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设备故障引发系统连锁性大事故的可能性增加,事故影响面扩大出现了一些目前认知十分有限的大电网特有的安全问题1

3、、必要性(续)目前电力系统安全监控存在的缺陷安全监控基础理论之一的可靠性理论无法解释美加大停电中出现的小概率事件自动化系统向运行人员提供海量数据缺乏安全决策和事故辅助决策没有考虑紧急状况下“人”的缺陷对安全决策的影响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缺乏安全监控的理论指导。2、安全科学是保证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的理论基础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事故学理论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后,现代安全科学2、安全科学(续)事故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事故,以事故为研究的对象和认识的目标,在认识论上主要是经验论和事后

4、型的安全哲学。事故学理论包括: 事故分类学(按照管理要求分类的加害物分类法、事故程度分类法、损失工日分类法、伤害程度与部位分类法等,按照预防需要分类的致因物分类法、原因体系分类法、时间规律分类法、空间特征分类法等)2、安全科学(续)事故模型论(因果连锁模型即多米诺骨牌模型、综合模型、轨迹交叉模型、人为失误模型、生物节律模型、事故突变模型)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转移论、两类危险源论) 2、安全科学(续) 事故预测理论(线性回归论、趋势外推论、规范反馈论、灾变预测论、灰色预测论) 事故预防理论(三E对策论、事后对策论)2、安全科学(续)基于事故学理论,电力系统多年来广

5、泛采用了事故的定性分析方法,即对事故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进行事故规律研究、采用事后型管理模式、执行三不放过原则、注重事故致因研究、强化事后整改对策。 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以危险和隐患作为研究对象,其理论基础是对事故因果性的认识,以及对危险和隐患事故链的确认。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确认了人、机、环境、管理事故综合要素,主张工程技术硬手段与教育、管理软手段综合措施,提出了超前防范和预先评估的概念和思路。 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包括: 安全分析理论(FTA故障树分析、ETA事件树分析、SCL安全检查表、FME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 安全评估理论(安全系统综合评估、安全模糊评估、安全灰色系统评估)

6、风险分析理论(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 人机可靠性理论 隐患控制理论(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控制、无隐患管理)。 在电力系统中,安全检查表、危险点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鱼刺图分析、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等定性预先型安全性分析方法首先得到应用 现代安全科学以安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统要素体系,提出系统自组织的思路,确立了系统本质安全的目标现代安全科学从安全系统的动态特性出发,研究人、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安全大协调系统,更加强调安全系统的人物能量信息四要素,即人的安全素质、设备和环境的安全可靠、生产过程中能量的安全作用、充分可靠的安全信息流。现代安全科

7、学尚未形成理论体系 3、利用监控系统降低电力系统的事故率理论思路: 证明年事故期望次数的可预测性 研究年事故期望次数预测的统计差分模型 根据统计差分模型研究如何进行监控1、在0,t内,电力系统发生事故的期望次数等价于同期累计事故率函数值。 2、事故间隔样本事故间隔期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 事故期望次数预测若事故间隔期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不变,根据年事故次数样本,可以预测电力系统未来某一段时期内的事故期望次数。统计差分模型(续)可以将事故影响因素取值空间分层两个部分: 促使事故发生的因素 减少事故发生的因素按照大系统理论中的变量集结法 :所有促使事故发生的因素共同作用 危险指数H(k) 所有减少事故发

8、生的因素共同作用 控制指数 C(K)统计差分模型解析解如果观测数据的总趋势在考虑的时段范围内是朝事故次数减少的方向发展 利用监控系统降低电力系统的事故率结论: 1、当电力安全系统处于稳态时,电力系统年事故期望次数趋于一个稳定的常数而不是0值,年事故期望次数具有可预测性。 2、要降低年事故期望次数: 必须对所有事故影响因素进行监控,使控制指数C向增大方向、危险指数H向减小方向发展; 应重点监控对事故期望次数灵敏度大的事故影响因素和电力系统的事故链。事故影响因素的灵敏度利用层次分析法求事故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权值 和将事故影响因素划分成不同层次,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别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层次

9、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5、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状态评估及其应用理论思路: 提出电网关键设备的在线运行安全评估指标 对离线安全评估方法进行改进,使之适应在线安全评估 利用安全评估结果进行安全预控电气在线运行安全评估指标电气设备的停运危险性: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对应于电气设备运行的某种状态,发生停运的可能性程度及与之对应的后果的严重程度的乘积 和 都具有模糊性,所以Dr也具有模糊性,因此Dr可以用模糊评估值 来表示电气在线运行安全评估指标基于电气设备停运危险性的安全预控 如果该电气设备的故障可能引起系统安全问题,可以考虑全部转移该电气设备的潮流或重新安排运行方式,将该电气设备立即停电检修 如果电力系统

10、的当前运行方式不允许该设备停电检修(如电力系统已经处于N-1状态下就经常如此),应该尽可能降低该设备上的潮流 按照电气设备安全状况进行安全约束调度,让停运危险性大的电气设备承担较小的潮流,让停运危险性小的设备承担较大的潮流 如何构建变电站安全监控系统基本思路:1、研究变电站安全监控系统的特征2、研究构建变电站安全监控系统的平台3、构建安全监控系统变电站安全监控系统的特征集成和处理设备、环境、人和管理四个方面的知识流 对各个不同的岗位产生有效的实时安全知识流 可以进行变电站的事故安全预警与决策构建变电站安全监控系统的平台应该可以方便地实现变电站安全监控系统的典型特征实时在线应用的智能管理系统IN

11、TEMOR 可以满足要求,其特点是:集成了符号推理、数值计算、不同的知识库系统、实时控制、Internet、通信技术,它有能力处理相互冲突的信息,并且用户很容易更改知识库。INTEMOR系统处理上述实时知识流,采用正向推理判断事故,采用反向推理寻找事故原因,系统不仅提供了正常运行的状态监视,而且在事故早期给操作人员提供了采取快速恰当行动的措施,解释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后果,同时提供专家建议和在各种手册/规则中的相关依据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基本概念相关基本概念变电站自动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无人值班无人值守SCADA调度自动化系统EMSEEMSRTU四遥遥视事件顺序记录事故追忆故障录波VQC小电流接地选线

12、1、变电站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变电站系统或设备) |(通信和网络技术变电站系统或设备)| (其它各种新技术变电站系统或设备) 变电站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是基于微机的变电站二次系统或设备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控制、信号、测量、保护、自动装置、远动等)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通过功能组合和优化设计,对变电站执行自动监视、测量、控制和调整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特点:功能综合化;设备、操作、监视微机化;结构分层分布化;通信网络化光纤化;运行管理智能化3、无人值班变电站无固定值班人员在当地进行日常监视与操作是一种管理上的概念实现无人值班不一定要求实现变电站综

13、合自动化对于35kV及以上变电站,对变电站一次系统和综合自动化技术提出了较高技术要求4、无人值守变电站既无固定值班人员、又无留守人员是一种管理上的概念实现无人值守不一定需要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对于35kV及以上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必须有较强的自动化技术支撑无人值班不等于无人值守5、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就是通常意义下的“监控系统”实现数据采集、信息显示、监视控制、告警处理、事件顺序记录、数据计算、事故追忆等功能变电站自动化与无人值班、无人值守的关系变电站无人值班是一种管理模式,而变电站自动化则是指变电站自动装置和系统,综合自动

14、化不过是其中一种新型的自动化系统而已变电站自动化是无人值班变电站可靠的技术支撑和物质基础,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力工业效益不存在固定的依赖和前提关系6、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借助远动系统收集各个发电厂和变电所得信息,如开关状态、线路潮流等,经过调度分析与决策,对电力系统实施控制和调整,控制和调整命令经过远动系统下送执行职能:控制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使电力系统在正常状态下能满足安全、优质和经济地向用户供电的要求;在缺电状态下做好负荷管理;在异常和事故状态下迅速恢复正常供电7、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EMS是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较高级形式实现SC

15、ADAAGCEDU安全分析等高级功能8、EEMSExtend EMS适应电力市场需求的EMS9、RTU在发电厂、变电所内按远动规约完成远动数据采集、处理、发送、接收以及输出执行等功能的设备称为远动终端(Remote Terminal Unit,即 RTU)10、四遥遥测,又称远程测量(Telemetering),是指运用远程通信技术传送被测参量的测量值遥信,又称远程信号(Telesignal、Teleindication),是对状态信息的远程监视遥控,又称远程切换(Teleswitching),是指对具有两个确定状态的运行设备所进行的远程操作遥调,又称远程整定(Teleadjusting),是

16、指对具有不少于两个设定值的运行设备进行远程操作11、遥视利用音频技术、视频技术或其它安防技术实现对变电站运行环境的监控12、事件顺序记录SOE、SER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事故、故障和异常的发生情况对远动主站而言,事件顺序记录特指保护跳闸及其相关信息由于对时的原因,事件顺序记录在站内应用较好,但站间的应用效果很差13、事故追忆记录断路器事故跳闸前后一段时间内模拟量的有效值变化过程有的系统可以每周波记录一次有效值;有的系统等间隔记录一次有效值由于CT饱和特性的限制,事故追忆仅仅具有参考价值14、故障录波记录断路器事故跳闸前后一段时间内电压、电流、频率等模拟量的故障波形(动态)有相关的国家标准15、VQ

17、C电压无功控制实现变电站或局部电网的补偿设备自动投切或调整,以及变压器分接头的自动调整16、小电流接地选线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如果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可以自动判断是哪回线路发生了单相接地电力自动化基本理论常用基本原理1、分层原理2、分布式系统3、PCM4、采样定理及其应用5、有效信息流6、滑动监控窗口7、冗余容错技术一、分层原理层:按纵向划分的结构上相对独立、功能上也相对独立的部分一个复杂系统按纵向可以划分成很多层:分层原理要求:各层结构上相对独立、功能上也相对独立层与层之间的接口应该尽可能简单、接口信息量应该尽可能小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上层在下层的基础上实现更高级的功能层与模块:模块是同一层中(

18、横向)结构和功能相对独立的部分每一层可以划分成多个模块模块划分原则:各模块结构上相对独立、功能上也相对独立;模块间的接口应该尽可能简单、接口信息量应该尽可能小电力系统为什么要采用分层监视与控制? 复杂大系统 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动态平衡 P G PLD + DP f Q G QLD + DQ u 不可能在同一地点对电力系统进行监视控制,也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同时建设电力系统分层调度国家调度中心大区电网调度中心省调度中心地区调度所县级调度所超大型电厂大型电厂、核电厂中型电厂地方小电厂500kV变电站220kV变电站110kV变电站负荷中心电力系统信息的分层传输元件状态只传输给相关

19、管辖的调度一个厂站的运行状态可能传送给多个调度,例如网架上的变电站,但是根据分层调度原则传送给多个调度的信息不应该相同不加选择地传输电力系统的信息只会造成信息风暴,加重调度主站处理信息的负担,可能干扰运行人员的正确判断,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IEC标准模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IEC标准模型的7个接口I1:保护设备与变电站当地主站接口I2:保护设备之间接口I3:保护设备与控制设备之间接口I4:表用变压器与保护、监控设备接口I5:断路器、变压器与保护、监控设备接口I6:监控设备与变电站当地主站接口I7:技术服务典型的分层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硬件分散性H1:只有一个控制单元的单个CPUH2:

20、有多个ALU的单个CPU,只有一个控制单元H3:分开的专用功能单元,比如带一个浮点协处理器的CPUH4:带多个CPU的多处理机,但只有一个单独的I/O系统和一个全局存贮器H5:带多个CPU的多计算机,多个I/O系统和多个本地存贮器控制分散性C1:单个固定控制点。(可能有多个CPU)C2:单个动态控制点。控制器在多个CPU间切换C3:固定的主/从结构C4:动态的主/从结构C5:使用同一控制器副本的多个同类控制点C6:使用不同控制器的多个异类控制点数据分散性D1:集中式数据D2:含有单一集中式目录并且没有本地目录的分布式文件D3:每个站点都有复制数据D4:有一个主结构的分区数据库,主结构保存所有文

21、件的一个完全副本D5:有一个主结构的分区数据库,主结构仅保存一个完整的目录D6:无主结构文件或目录的分区数据库集中、分布、分散?通俗地讲,如果一个自动化系统的部件局限在一个地方,它就是集中的;如果其部件在不同的地方,它就是分散的;当一个分散式系统不存在或仅存在有限的协作时,它是网络的;当一个分散式系统存在紧密协作时,它是分布的分布式系统的属性任意数目的进程任意数目的自治处理单元通过消息传递的通信进程协作通信延迟资源故障独立故障化解网络与分布计算机网络不一定是分布式系统分布式系统可以建立在计算机网络上四、采样定理一个频带限制在(0,fH)Hz内的时间连续信号m(t),如果以1/2fH秒的时间间隔

22、对它进行等间隔采样,则m(t)可被所得到的采样值ms(t)完全确定,即如果将ms(t)通过截止频率为fH的低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的输出就是m(t)。采样定理更一般地,对于带宽为B带通信号m(t),其最高频率为fH,一般fH不一定为B的整数倍,即 fH = nB + kB 0k2s)等方法对重要用户连续供电。用于电能质量控制的新型电力电力技术配电系统静止无功补偿器(DSTATCOM)不间断电源(UPS) 动态电压调节器(DVR)有源电力滤波器(APF) 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UPQC) 其他设备用于电能质量控制的新型电力电力技术配电系统静止无功补偿器(DSTATCOM)不间断电源(UPS) 动态电

23、压调节器(DVR)有源电力滤波器(APF) 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UPQC) 其他设备配电系统静止无功补偿器采用可关断器件在电网三相之间实现无功交换,只要在直流侧并联较小容量的电容器,便可向电网进行实时动态无功补偿,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压质量。其动态响应速度快(响应时间小于10ms),补偿电流不依赖于系统电压,谐波抑制能力强,抑制电压闪变效果好(抑制电压闪变可达20%以下),占地面积仅为同容量SVC装置的50%,有功损耗可比SVC低两个百分点,有取代SVC装置的趋势。不间断电源(UPS)动态电压调节器(DVR) 能在毫秒级内将电压跌落补偿至正常值,保证敏感负荷供电电压不受系统电压故障的影响。

24、它主要由储能单元、DC/AC逆变器模块、连接变压器等部分组成。DVR装置只补偿系统电压中因干扰而缺失的部分,无需承担负荷所需的全部电压,因此与UPS相比容量可以更小,通常只需负荷容量的 1/51/3,因此造价可以大大下降。有源电力滤波器(APF)(1) 左图 说明了APF的补偿原理。设负荷电流为 ,其中的高次谐波含量为 ,若APF能产生与 幅值相等、相位相反的电流 ,则 与 综合后电源侧的电流 就会变成标准的正弦波形。下图为APF原理结构图。 有源电力滤波器(APF)(2)APF 按电路拓扑结构,可分为并联型、串联型、串-并联混合型;按电源类型,可分为单相、三相三线制、三相四线制及有源线路调节

25、器(APLC)等。APF可以看作可控的电流源,因而可以主动快速(响应时间可在 5ms 以下)补偿负荷的谐波、无功功率或不平衡电流,而且这些不同的电流成分可以按需要分别补偿,从而使非线性负荷流入系统的电流为基波电流、基波正序电流或纯基波正序有功电流。目前,除少数几台 APF 已投入工业试运行外,其它大部分尚处于研制阶段。UPQC 的主电路结构分为串联单元、并联单元、直流储能单元三个部分,它既可用于三相系统,也可用于单相系统,给电压和电流波形都很敏感的重要负荷提供电源,还可以消除非线性负荷和冲击性负荷对系统的影响,相当于在负载和系统之间进行了隔离。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UPQC)(2)UPQC由串联

26、APF和并联APF串联在一起组合而成。串、并联APF的直流侧使用共同的母线电容Cd。串联APF通过变压器的二次侧在电路的输入端与负载串联,工作时相当于一个受控电压源,其作用是对电网输入电压的波动和谐波进行补偿。并联APF在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并联,工作时相当于一个受控电流源,其作用是对负载所需的无功与谐波电流进行补偿。L、C构成无源滤波器,用来滤出APF产生的高次谐波。 现有 UPQC 采用的隔离方法基本上都是在并联或者是串联单元接入系统的地方增加隔离变压器。但由于变压器的非线性,它的引入也带来很多不利的因素,如增加损耗,谐波通过频带宽窄以及移相等影响 UPQC 装置的性能。目前 UPQC 研究

27、的重点为并联部分与串联部分的协调控制,即并联部分为串联部分提供良好的功率支撑,维持直流侧电压的稳定,最终使并联部分能保证负荷向系统注入的电流为纯基波正序有功电流,而串联部分则确保为敏感负荷提供三相平衡,动态波形质量良好的电压。其他设备固态切换开关(SSTS) 对于敏感负荷,为了保证可靠供电,一般需要供给两路独立的电源,一路运行,一路作为备用。一旦运行的电源出现故障,将敏感负荷迅速切换到另一路备用的电源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措施。SSTS就是完成这种工作的。但 SSTS 存在的问题是,双路电源要求完全独立,而这种要求是非常高的,因为现代化的电网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完全独立的电源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

28、除非安装另一套独立的发电系统,否则真正独立的两路电源是不存在的。 分布式发电技术 分布式发电主要指从配电网方进入电力系统的小容量发电资源。分布式发电技术可以较好地利用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并提高发电的效率,因此作为公用电网供电的补充,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分布式发电系统更是具有独特的优点,不但可以避免远距离送电网路建设的巨大费用,而且可以提供可靠的绿色电力。分布式发电系统与互联电力系统互为备用,互联电力系统运行正常时负荷接在互联电力系统上,一旦互联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分布式发电系统快速投入,保证负荷的可靠供电,对于现代精密制造等敏感负荷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装置 静止无功发生器(S

29、VG)、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故障限流器(FCL)等。4 满足不同电能质量需求的中压配电网4.1 满足不同用户电能质量需求的用户电力技术 满足不同用户电能质量需求的控制技术也称为用户电力技术(custom power),是美国Hingorani博士于1988年提出的概念:把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和配电自动化技术综合起来,以用户对电力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要求为依据,为用户配置所需要的电力。电力公司(或其他利益群体)利用用户电力技术和新设备,可使单独用户或用户群从配电系统得到用户指定质量水平的电力;用户电力技术可以用来有效抑制或抵消电力系统中出现的各种短时、瞬时扰动,可使

30、用户供电可靠性达到不断电、严格的电压调整、低谐波电压、冲击和非线性负荷对终端电压无影响等。IEC61850的目标(“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IEC61850的目标:解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互操作性(而不是互换性)标准的目的既不是对在变电站运行的功能进行标准化,也不是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内的功能分配进行标准化 互操作性:一个制造厂或者不同制造厂提供的两个或多IED交换信息和使用这些信息执行特定功能的能力 互换性:不用改变系统内的其他元件,用另一个制造厂的设备代替一个制造厂的设备的能力 必要性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各个不同制造厂采用采用了各自的特定专用通信协议,采用不同制造厂的智能电子设备时要求复杂和

31、高费用的协议转换 随着技术的发展,即使是同意制造厂的IED之间也存在协议转换问题互操作性一直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瓶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三层次模型目前大量工程应用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采样了分层分布式,即整个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分为变电站层和间隔层,间隔层设备主要对应于一次间隔设备的保护、测量和控制在IEC 61850中,IEC/TC 57提出了3层次模型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构架,即采用电子式电压和电流互感器和开关的一次设备增加了智能接口后,这些智能化设备作为变电站的过程层采用3层次模型后,原来间隔层设备与互感器、开关的一次设备之间的电力电缆连接变为通信电缆连接,并形成过程总线间隔(Bay)的定义变电站由具

32、有一些公共功能的紧密连接的部件组成,例如介于进线或者出线和母线之间的断路器,带断路器和相关的隔离刀闸和接地刀闸的母联,代表两种电压等级的两条母线之间带开关设备的变压器。间隔的概念可适用于1 1/2断路器和环形母线变电站配置,将一次断路器和相关的设备组成一个虚拟间隔。这些间隔按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子集组成,例如变压器或者线路终端组成间隔,开关设备的控制有一些共同的限制诸如互锁和已经定义的操作顺序。这些子集的标识对于维修(哪些部分可能同时断开,减少对子集其余部分的影响)或者扩充设计。(如果一个新的线路将要投运,需要增加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子集被称为间隔,由通用名称为间隔控制器 进行管理,把继电保

33、护系统称为间隔继电保护 数字化变电站逻辑接口 间隔层和变电站层之间保护数据交换; 间隔层与远方保护之间保护数据交换; 间隔层内数据交换; PT和CT输出的采样值; 过程层和间隔层之间控制数据交换; 间隔和变电站层之间控制数据交换; 变电站层与远方工程师办公地数据交换; 间隔之间直接数据交换,如联锁等快速功能; 变电站层内数据交换; 变电站和远方控制中心之间控制数据交换。逻辑节点IEC 61850从信息交换的角度把设备及其应用功能分为逻辑设备、逻辑节点、数据对象和数据属性IEC 61850分组建立了91个逻辑节点的模型抽象通信服务 不同类型的信息,传输实时性要求不同变电站可能采用不同的通信网络通

34、信技术的发展(IEC 60870-5基于RS 485通信技术,但目前广泛应用的是基于以太网通信的103协议,超出标准制定的预期)采用抽象通信服务接口可以很方便地适应上述变化抽象通信服务不同类型的信息,传输实时性要求不同变电站可能采用不同的通信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IEC 60870-5基于RS 485通信技术,但目前广泛应用的是基于以太网通信的103协议,超出标准制定的预期)采用抽象通信服务接口可以很方便地适应上述变化变电站配置语言IEC 60870-5-103的通用分类服务中为了保护设备的扩展已经提出了自描述概念:“提供了识别数据包括其类型、格式和描述的能力”,但103的通用分类服务仅仅能面向打印或其他可视化应用,在具体的SAS工程中采用通用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