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心理_第1页
关注学生心理_第2页
关注学生心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注学生心理班主任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目前,初中学生德育现状仍然存在着众多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和缺陷,如心中无德,唯我独尊;柔弱无助,意志脆弱;自卑闭锁,封闭心灵,行为怪诞;知行背离,屡教不改;坏习惯很多,好习惯甚少,品德较差,等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也许很多,但学生在纷繁复杂的 HYPERLINK /search.aspx?Where=title&cid=0&Keyword=%C9%E7%BB%E1&x=37&y=9 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心理问题肯定是学生品德问题和缺陷的重要原因。 一、学生心理问题根源 当前中小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心理问题,而品德与心理有着极其密切的 HYPERLINK / 联系

2、,这种联系是由品德与心理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是其本身性质所决定的必然联系。学校情境中预期的品德不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更不可能是 HYPERLINK /search.aspx?Where=title&cid=0&Keyword=%BD%CC%D3%FD&x=39&y=4 教育者单向灌输的结果。品德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内在机制,即品德的形成,其所遵循的轨迹大体上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积极互动中,主体接受外界刺激的各种影响,通过主体自身的作用,逐步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那么,目前初中生的德育环境是什么样的呢? (一)易引发心理问题的 HYPERLINK /search.aspx?Where=title&ci

3、d=0&Keyword=%C9%E7%BB%E1&x=37&y=9 社会环境 以我校为例,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初中学校,学生生源比较复杂,有本地居民的子女,也有外地来谋生的子女,还有所属辖的农村子女,由于地处城区,校园周边的网吧很多,学生与 HYPERLINK /search.aspx?Where=title&cid=0&Keyword=%C9%E7%BB%E1&x=37&y=9 社会接触较多,由于网络的普及,学生在接受新的信息同时,也接触到不少负面的东西,特别是初中生是青春期阶段,随着生理的变化,心理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都给学生思想 HYPERLINK /search.aspx?Where=

4、title&cid=0&Keyword=%BD%CC%D3%FD&x=39&y=4 教育带来很大的难题。 (二)易引发心理问题的家庭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 HYPERLINK /search.aspx?Where=title&cid=0&Keyword=%BD%CC%D3%FD&x=39&y=4 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影响着孩子心理并进而影响学生品德的健康发展。例如,由于我校学生家长有不少人做生意发了财,使孩子在物质生活方面非常优越,不思学习,摆阔气。有一些家长沉溺于打牌赌博,这些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极浓,还有些家长把孩子的任性当坚强,说谎当聪明,打架当勇敢等。有些父母

5、出外打工,导致隔代溺爱严重,这在农村尤为突出,这使得一部分家庭的孩子失去、甚至完全失去应有的家庭教育。致使家庭教育偏离正常的轨道,这样的家庭的孩子,有大部分存在心理问题,有不良恶习,品德不良。更有些家长其本身的言行就会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例如,有不少家庭因为有钱,父亲在外包二奶或离婚,我校不少“问题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里。 (三)易引发心理问题的学校环境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生活是学生的主要生活。因此,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是在学校产生的。是由于学校不当的要求及教师人格、方法等方面的不当造成的。首先,由于校际间升学率的竞争,校内科任教师之间关于学生学习成绩的竞争。学校、教师人为的给学生

6、施加了太多的压力,以至于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中等或较大的心理压力,压力的大小与学生抑郁、偏执、恐惧、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密切相关。其次,教师行为引发的心理问题。例如,有些教师盲目对学生施控。有些教师总是认为,学生的一切都应由教师说了算,又干涉过多,使学生产生焦虑、厌学心理。 二、心理工作中对班主任教学工作中的要求心理关注首先要求班主任跳出传统德育的狭小天地,用心 HYPERLINK /search.aspx?Where=title&cid=0&Keyword=%C0%ED%D1%A7&x=26&y=7 理学的立场、观点去审视班主任工作,形成心理学指导下的新的班主任工作观。具体说来,应做到如下

7、几点: (一)提高师德修养 教师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为人师表,这本身就是一种 HYPERLINK /search.aspx?Where=title&cid=0&Keyword=%BD%CC%D3%FD&x=39&y=4 教育,榜样的力量会在学生心理潜滋暗长,发挥其他德育方法所无法产生的作用。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了其工作难以有时空的界限,难以准确量化工作量,更难以进行时时刻刻的监督。因此,教师只有凭借强烈的事业心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其次,对学生要有深沉的爱心。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只有教师对学生足够的关爱,学生才能接近教师、信任教师,品德教育才可能收到

8、实效;最后,要为人师表,由于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又处于世界观、道德品质的形成时期,易受成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严于律己,从思想到作风,从心灵到外表,从言行到举止,在各个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 (二)实施人性化 HYPERLINK /search.aspx?Where=title&cid=0&Keyword=%BD%CC%D3%FD&x=39&y=4 教育 人性化 HYPERLINK /search.aspx?Where=title&cid=0&Keyword=%BD%CC%D3%FD&x=39&y=4 教育指的是教育的出发点是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主体,教育是在关怀人、尊重人的前提

9、下进行价值引导,使校园、教室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实施人性化教育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从物化走向人化。从物化走向人化,首先要承认学生是人,就是要承认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完整的人,是有创造性的人。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精神的关怀者。德性是精神的核心,作为精神关怀者,其重要使命就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关怀人的精神发展、关怀人的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长。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力。废止、克服违反人性、违反 HYPERLINK /search.aspx?Where=title&cid=0&Keyword=%BD%CC%D3%FD&x=39&y=4 教育原则的现象。例如侮辱人格、强迫反省、

10、心里施压、精神威胁等第二、从灌输走向对话。由灌输走向对话,是从奴化德育走向自主性德育,自主性德育立足于学生自己认知、自己体验、自己感悟、自己抉择、自己践行。自主性德育充分尊重学生人格,满足其内在道德需要,体现生命的价值,自主性德育不否定 HYPERLINK /search.aspx?Where=title&cid=0&Keyword=%BD%CC%D3%FD&x=39&y=4 教育 者的引导,教育者在尊重、理解、爱护受教育者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学识、言行、境界、风范去启发、引导、帮助受教育者,而不是代替他们思考。 第三、从限制走向解放。教师对学生进行品德 HYPERLINK /search.as

11、px?Where=title&cid=0&Keyword=%BD%CC%D3%FD&x=39&y=4 教育要面向 HYPERLINK /search.aspx?Where=title&cid=0&Keyword=%C9%E7%BB%E1&x=37&y=9 社会 、面向生活。让他们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吸取新的 时代 精神,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提高品德素质。 (三)采用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 HYPERLINK /search.aspx?Where=title&cid=0&Keyword=%BD%CC%D3%FD&x=39&y=4 教育方法 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教师只有对学生心理有准确的把握,并

12、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 HYPERLINK /search.aspx?Where=title&cid=0&Keyword=%BD%CC%D3%FD&x=39&y=4 教育方法,才能使教育收到预期的效果。 1、悄悄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对于学生来讲,面对同样的 HYPERLINK /search.aspx?Where=title&cid=0&Keyword=%BD%CC%D3%FD&x=39&y=4 教育,它是来自于之情感相通的师长还是与之毫无感情的教师,其效果往往大相径庭。学生对来自与其情感相通的教师的教育会采取注意、欣然接受等积极态度。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点就是要对学生先下一番感情投入的功夫。这种投入必须是无声的,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在感情上就接纳了教师。 2、恰当运用心理调试。即班主任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调节学生的心态上,通过改变学生的心态达到育人目的。这也正是心理调适的过程,所谓心理调适,即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