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课心理学知识要点_第1页
公共课心理学知识要点_第2页
公共课心理学知识要点_第3页
公共课心理学知识要点_第4页
公共课心理学知识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9公共课心理学知识要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观1心理学的定义p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心理学不仅研究人、也研究动物。心理与行为是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两者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心理学是一门科学。2心理学的研究目标p5-6描述、解释、预测、控制3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p8-14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性的方法。优点:研究者就在行为发生的地点,即“现场”所观察的行为是亲眼所见,是自然状态下的真实行为。实验法:指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系统地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并观察这种操纵对其他变量的影响,从而发现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相关法:是了解两种变量(行为、特质、属性

2、或事件)之间关联到什么程度的方法。调查法:是预先拟就所要了解的问题,让被调查者回答这些问题以获得研究所需资料的方法。个案法:指对某个人或某团体(一个家庭或一个班级)进行全面深入了解的方法。个案研究起源于医学。医生系统地了解一个病人,全面询问病人的症状、生活习惯和病史等等,结合治疗方案和效果的记录分析4心理学诞生的标志p15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现代心理学的三大派别及其主要观点与代表人物p17-20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奥地利精神学家弗洛伊德,其主要观点包括:(

3、1)精神分析的对象是人得潜意识。(2)精神分析的目的是了解个人当前的观念和行为的潜意识根源。(3)精神分析的方法主要是由自由联想法,即在医生的引导下,病人无顾忌地将头脑中的想法、回忆和愿望说出来。(4)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经验通常是被压抑的,因为它们与文明社会的道德观念相冲突。(5)精神分析不仅是一种精神医学,而且使潜意识、性心理。压抑与焦虑、恋母情结等概念广泛地使用于揭示人性和人类行为。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其主要观点包括:(1)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反对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将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主张将行为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2)心理学的目的是揭示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确

4、定关系,刺激和反应是构成行为的共同的基本因素。(3)反对内省法,主张客观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口头报告法等。(4)行为时环境作用的结果,环境的差异导致行为的差异,反对用遗传去解释身体正常的个体之间的差异。(5)了解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确定关系,就可以将其应用于预测和控制人与动物的行为。人本主义: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其基本主张包括:(1)在研究对象上,人本主义反对行为主义主要以儿童和动物为被试,也反对精神分析以心理病理现象为基础的理论,而主张研究人性积极的方面,如创造、爱、责任、幸福、自我实现、生命意义等区别于动物也区别于心理疾病患者的经验。(2)人本主义的目的不仅在于预测和控制

5、人的行为,也不仅在于治疗心理疾病,更在于促进人的潜能和价值的实现。(3)人本心理学的方法是服务于其所关心的问题的,主张以问题为中心而非行为主义的以方法为中心,人本论者虽也注重收集数据和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但所用的方法是否符合严格的自然科学标准在他们看来并不重要,因此他们更强调所谓“现象学的方法”,也就是主观经验的观察和报告。(4)行为主义认为人是被环境决定的,精神分析人为人是被潜意识力量决定的,人本心理学反对决定论,认为人是有自由意志的,人有选择并为自己行为负责的能力。第二章心理的生物学基础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p28-29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人脑由120亿

6、个以上的神图2-1神经元模式图经元构成。神经元的构成:细胞体、树突、轴突口树突:接收由其他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并将其传到细胞体。口轴突:轴突的功能是将神经冲动由胞体传给其他神经元或肌肉与腺体。口一个神经元通常有多个树突,但只有一个轴突。2神经冲动的传导p29-30静息电位全或无原则突触3神经系统的结构p30中枢神经系统:脑与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与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拮抗性质4大脑皮层的分区a)感觉皮层区p35-36运动皮层区联合皮层区p37布洛卡区说话ii.威尔尼克区理解他人的话5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p376双生子研究的意义p48-49第三章动机1动

7、机的定义、功能p52动机(motivation)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冃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功能始动功能一引起某种活动导引功能一使活动朝向特定的目标进行维持和调节功能维持某种活动直至达到目的,并在这一过程中调节有机体活动的强度和具体途径2需要、动机、驱力、诱因p53-54需要: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诱因滁了内部的因素,有时外部的刺激,也会引起动机,从而激起某种行为。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外部刺激,称为诱因3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叶克斯-多德森定律p544母性动机瓦顿实验p62-635成就动机的心理结构p69-70成

8、就动机(achievementmotive):是指个人在从事某种重要的活动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成就动机的心理结构:一种是希望成功的动机(hopeforsuccess);一种是害怕失败的动机前者使人趋近目标以追求成功,后者使人回避目标以避免失败。6习得性无助实验的过程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p71-72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指因一系列失败经验而造成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7韦纳的归因论p76-77归因(attribution):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原因给予解释的心理过程。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因和不可控归因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

9、、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8班杜拉的自我效能论p77-78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个人对某种活动有过一些成败经验后,对自己相应的能力所形成的一种评估。自我效能的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书本知识体能训练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p78-80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第四章学习1.学习的定义p82-83与分类p85学习(learning)是基干经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牛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语言的联合5、多重辨别学习6、概念的学习7、原理的学习8、问题解决2经典条件作用p87-93

10、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消退:若多次呈现条件刺激,却始终没有无条件刺激与之相伴出现,有机体的条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不再反应。自发恢复:已经消退的条件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通常能够再次被条件刺激激发而出现。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系统脱敏法3操作条件作用a)桑代克的著名实验-效果律p94b)斯金纳的实验-操作条件作用论p94-95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条件作用的比较p96d)正强化、负强化、惩罚的区别p97-100正强化(positivereinforcement)是在行为发生之后,呈现或增强某种刺激从而使行为在将来出现的概率增加。负强化(negativereinf

11、orcement)是在行为发生之后,撤销或减弱某种刺激从而使行为在将来出现的概率增加。惩罚:减少某个行为发生概率的一种程序。正惩罚:在一个行为之后呈现或增强某种恶性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概率减少。负惩罚:在一个行为之后移除或减弱某种良性刺激,从而使某种行为出现的概率减少。4顿悟学习p102-1035潜在学习-认知地图p103-1046观察学习-替代强化的含义及其对教育的影响p104-1077行为主义学习观与认知学习观的比较p1078依据学习原理探析行为习惯的养成或消除第五章认知过程1感觉的含义p11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心理物理法对感觉的测量p112-11

12、5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一)绝对阈限定义: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二)差别阈限定义:刚刚能辨别出的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f)韦伯定律AI韦伯定律: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一个常数。=KI为原有刺激量,【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K为常数,即韦伯常数。3基本的感觉现象p116-117a)后像当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像。正后像:保持刺激所具有的同一品质负后像:与刺激的品质相反或互补刺激的强度越大,时间越长,后像持续的时间也越长。感觉适应感觉对比4颜色视觉的三种属性p118颜色视觉有三个属性,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5色彩混合的加法混色与颜料混合

13、的减法混色p118混色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波混合之后所得到的颜色视觉。色光混合时用加法混色,因为在多种色光的刺激下,视网膜上感受到的是不同光波的重叠,因而我们的视觉产生了色光相加的效果。颜料混合用减法混色,因为视觉中颜料的颜色是颜料在日光或白色光照射下吸收了部分波长的光线后,其它的反射光线刺激视网膜产生的,反射光线的波长才是决定颜料色感的要素。6听觉的三种属性:音高、响度与音色p120音高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听到的声音就越高。响度的高低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振幅越小,声音越轻。音色也叫音质,由声音的振动成分决定。声音的成分反映在声波波形上,由基音与陪音的

14、比例关系决定。7知觉的定义及其与感觉的联系p122知觉:人脑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解释并赋予整体意义的加工过程。8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p1239知觉的特性p122-127概念: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10列举空间知觉的几种主要的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p129-13011运动知觉现象p132a)真动b)似动:自主运动、诱导运动c)相对运动12列举几种主要的错觉现象p13313记忆及记忆的基本环节p13414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p13415感觉记忆的容量、编码、储存时间p13516短时记忆的容量、编码、储存时间p136-13717短时记忆遗忘消退理论与干扰理论p137-13818长时记忆的类型与储

15、存方式p138-14019长时记忆的遗忘p14120思维的分类p14221影响范畴三段论推理的心理因素p145-14622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p147-148第六章情绪、压力与适应1情绪的概念与三种表情p1522四种基本情绪p1533情绪表达的三个特性p154-1574几种主要的情绪理论a)詹姆斯-兰格的躯体反应理论p157-158b)坎农巴德的中枢神经过程理论c)沙赫特和辛格的认知评价理论p159-1605恐惧反应发生时的身体变化6生活压力的含义p1637生活压力的来源p163-1658心理冲突p1669非理性信念与生活压力p166-167,17610生活压力的应对策略p17011社会支持

16、p17412应对压力的主要心理学方法pp175-178第七章意识1意识的含义个人对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己的身心活动的综合觉知2意识状态p180-1813意识的层面pp181-1824睡眠的五个阶段与快速眼动睡眠p183-1845梦的内容与特征p186-1876各类人物a)各类动物b)人际间交往c)幸遇与悲遇d)成败经验户内或户外活动f)空间与物体g)情绪反应梦的特征h)与自己有关i)受生活环境影响j)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k)预示性7弗洛伊德关于梦的主要观点p1878失眠症p1919催眠及其机制193-19410催眠状态下的意识变化p19511对催眠的理论解释p196-19712

17、心理药物对意识的作用p202第八章智力与创造力1智力的含义205-2062智力理论p206-2113心理年龄、智力年龄、比率智商、离差智商的含义p213-2144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的测量方法及其优缺点p213-217a)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b)韦克斯勒智力量表c)瑞文推理测验5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p218-2206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p221-2247创造力的含义p2258发散思维的特征p2269创造力与智力p22810头脑风暴法p229第九章人格1.人格的含义p236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讨稈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2.气质与气质类型p237胆汁质表现为精力旺盛、不易疲劳,

18、但易于冲动、自制力差,性情急躁,办事粗心等行为特点。多血质表现为动作言语敏捷迅速、活泼好动,待人热情亲切,但又显得有些粗心浮躁、注意力和情感都易转移或发生变化。粘液质表现为情绪较稳定、心平气和、不易激动、也不外露;行动稳定迟缓,说话缓慢且言语不多;处事冷静而踏实;自制力强但也易于固执拘谨。抑郁质表现为对事物和人际关系观察细致、敏感;情绪体验深刻稳定,不外露;行动缓慢,不活泼;学习和工作易感疲劳。工作中常表现出多虑、不果断;生活中常有孤独、胆怯的表现。3.人格特质a)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p238b)表面特质、根源特质p2394人格大五结构p2425精神分析理论对人格的解释防卫机制p250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的含义与关系p251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p2526行为主义对人格的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