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武汉第三寄宿中学 黄群芳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2、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1、概念的范畴不同教案又叫课时计划,是以课时为单元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案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学进程,内含教学纲要和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各种组成部分的时间分配等。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分支,形成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它包括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分析方法、
3、解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再现性和操作性。课堂教学设计属于微观教学设计的范畴。2、对应层次不同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所以教学设计的范围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也可小到一堂课、一个问题的解决。目前的教学组织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个层次。教案: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指导老师自己上课用的。也是考察一个教师备课的一个依据。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3、设计的出发点不同教案是教材意图和教师意图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
4、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为依据的一种纯粹的“教”案。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设计是 “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为依据,教师在设计中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4、包含的内容不同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重难点分析,教学进程,教具的使用,课型,教法的具体运用,时间分配等因素,从而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计划和安排。教学设计从理论上来讲,有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媒体的分析使用及教学评价等六个元素。总之,教案作为经验科学的产物仍需进一步理论化,特别是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
5、教育媒体的日渐介入,对教案的编写有巨大的冲击力; 教学设计虽然有了自己的理论框架,但还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充实和完善。由于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明显区别。而且二者都要在教育实践中得以发展,很可能在不久的教育实践中二者回走上相互融合的道路。完全有理由相信拥有现代教学设计思想的教案会有着更加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二、教学设计的原则(一)系统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
6、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二)程序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三)可行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
7、指导具体的实践。(四)反馈性原则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三、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也是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R.Mager)指出: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所组成。首先是“我要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即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媒介的选择;再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教学设计是由目标设计、达成目标的诸要素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所构成的一个三环节六要素的有机整体(如图)。首先
8、,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因此,确立合适、良好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第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任务。课堂教学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则依靠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媒体。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则依靠教学的反馈提供翔实的信息,通过教学效果的评价环节的反馈信息,促进教学目标的完善与教学过程诸环节的健全,所以这三个环节是一个循环系统。(一)教学目标的制订 教学目标是在教学之前,预期教学之后学生将从教学活动中学到些什么。制订教学目标时,我们应了解学生应该学习什么知识,获得哪些能力,同时对这些内容有清楚的表述。这涉及两个内容:教学目标的类型和教学目
9、标的表述。1、教学目标设置的类型(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2、教学目标表述的方法第一种: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教师作为主体)举例:“使学生掌握知识”、“教会学生技能”、“培养学生能力(习惯)”等等。第二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学生作为主体)举例:“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理解”、“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通过学习,将形成”,等等。显然,第一种表述方法,是把学生置于一种非自主性的被动客体地位,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第二种表述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多运用赋予情感、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
10、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应该从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水平的角度上来思考并加以准确的陈述。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注意被陈述的对象是学生,是学生学什么而不是老师教什么,应是“(学生)能”;倘若变成“培养学生”“使学生”,那就是“教”的目的,而不是“学”的目标了。二是要尽量用外显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的学习行为。所谓外显行为动词,是指那些可操作、可观察的的动词,如“说出”、“写出”、“画出”、“比较”等,用这样的动词陈述目标,学生知道怎么做,老师也可组织有效的评价。如果用外显行为动词陈述有困难,那么有时还需要一些附加的限制条件,如学习情境、工
11、具、时间、空间等的具体规定,如“通过”“在5钟内,完成”。3、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案例1】诺曼底号遇难记(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 、 观看白洋淀风光片断, 教师让学生描述片断中的景象并问学生,这些风光有什么特点。2 、教师要求学生轻声朗读课文,然后连问12个问题,让学生找出有关情节、人物的句子和词语。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连问10个问题,找出表现老头子勇敢的词语和句子,并分析老头子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完成板书。4 、教师范读、 学生齐读,然后每人对老头子说一句话。5 、教师声情并茂的结束语。这堂课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成了一堆无序的朗读活动的简单连接和叠加,表面上非
12、常热闹,实际上学生无须动脑; 造成了学习内容杂乱,学习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在教学目标上陷入行为误区的,不仅仅是教学目标的失落,起码还有两种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且看以下两个案例:【案例2】大自然的语言(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 、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和总特征;2 、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3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4 、体会本文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这里的问题是目标单一,只偏重于认知领域。但即便是认知目标,定位也不准确, 直接导致在课堂教学中用说明文的知识来肢解课文 ; 同时也失之过泛,几乎什么说明文都可套用,没能明示出本篇课文的特有的学习目标;在陈述上则笼统模
13、糊,学生不知学什么、怎么学。【案例3】竹影(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一、知识与能力: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这是将三维一体的多元目标进行了人为的割裂, 穿靴戴帽生搬硬套,为“目标”而目标,把课改的核心理念化成了一圈毫无作用的美丽光环;就是在所谓的“知识与能力”的目标陈述中,怎样去“体味”?通过什么途经去“体会”?学到什么程度叫“了解”?也很不清晰,教学中也就没法实施。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一,教师缺乏目标意识,不知
14、道课为什么要活,只有当过程的活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目标时,这种活才有意义,否则只是一种课堂秀,而不是课堂教学,结果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头脑空空。其二,错把学习方式的变化当作课改的唯一目标。尽管变革学习方式本身有时就是目的,如研究性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方式都是目的,方式本质上还是手段,是为目标服务的。其三,教师在培养与训练阶段学习最多的是内容分析,而不是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研究。因此, 在还没有弄清为什么教或者教之后,学生到底得到什么之前,就把全部精力放在所谓的内容分析或者活动设计上, 在教学中自然很容易走偏。”那么,应该怎样正确确定教学目标呢? 第一:从宏观上看,教师要能熟悉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
15、初中阶段(七年级至九年级)总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初中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学习阶段,上承小学一至六年级,下至高中三年,只有教师心中清楚地认识到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独特的特点,如初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有: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准确地把握了教学目标,我们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才能符合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等。教学目标的设计也才不会过于肤浅或过于深奥,让学生无所适
16、从。第二:从中观、微观的设计上看,教师要能了解教材中一个单元的课文在整个初中学习阶段的位置以及一篇课文在一个单元中的位置。我们现在所用的各版教材,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编写的,基本都是以主题为单元的编排体系。如果我们教师能明确每个单元在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同时整合每一个单元中所选的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注重分析每篇课文与本单元其他课文所不同的、独特的侧重点、难点、能力点等。这样我们通过把每单元中一组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后来品味、赏析、感悟课文,不仅可以减去许多繁琐无效的分析,而且可以节省课时,提高教学的效率。 以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民俗风情,所写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有社戏
17、、端午节、过年、中秋等,结合本单元在整个初中学习阶段的地位,单元目标可以确定为: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欣赏作品展现的优秀画面和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的美好情思;调查家乡的风俗民情,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会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其中社戏一文,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对本文的教学目标就没有必要设计掌握小说三要素,对环境、情节、人物作一一重点分析。因为小说的知识要到九年级才作重点讲解。本文的落脚点还是应去关注民俗,通过领会小说中的优美的景物描写,去把握、体会人物形象。如果能明确每篇课文教学目标、单元目标、初中语文阅读的总目标的特点,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时,
18、对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的把握就会做到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分析课文时也不需要面面俱到,或担心顾此失彼。课堂教学活动才能目标明确,才能高效、深入地展开合作、探究学习,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第三:每堂课教学目标都做到明确、清晰,一堂课准备教给学生什么?这是我们教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每堂课都要有每堂课的侧重点,都要侧重训练学生的某一方面的语文能力,按知识、技能、情感三大领域,我们把初中语文教学能力目标分为四个层次:识记、理解、运用、评析,这四个层次又分为10个具体目标:识记、了解、分析、概括、掌握、综合、创造、欣赏、鉴别、评论。我们教师在开展每一项教学活动时,心中都要清楚是为了实现哪个能力训练目标,这
19、样实施教学活动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才不至于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当然在设计能力目标时,也不需要每节课10个目标都要达成,也要针对课文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有所梯度。再如有教师教一面一文,目标有这样一些:了解写作背景;学习本文记叙的顺序;把握文章的思路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的外貌描写;体会本文遣词造句的浓烈的感情色彩;学习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学习叙议结合的方法,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式议论的表现手法;认真体会作者思念和崇敬鲁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鲁迅的愿望。按要求这篇课文是两课时,短短的两堂课,难道真能解决这么多问题,真能达成这么多目标?其实每一堂课,每篇课文教学目标不要面面俱到,
20、哪怕一堂课就只有一个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动性,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一面一文,只要深入文本,透彻分析抓住外貌特征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同时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情感我觉得就够了。可以一堂课完成一个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才有时间和空间朝着明晰的目标,充分展开自己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增加思考的力度和思维的深度。同时有的教师在落实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时,一篇并不长的课文都要设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其实在一篇课文中三维目标都要得到落实是不可思议的,多元而繁复的教学目标也会浇灭学生思辨的热情、思维的火花,从而导致学生思考的缺位、思想的贫乏。第四:注重学生差异,教学目标的
21、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由于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不同学生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我们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这样即可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语文学与教的水平。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我们只有潜心钻研、正确地解读文本,准确的把握教学目标,让学生每堂课都真正有所“得”,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将会更加精彩纷呈、扎实有效。(二)教学对象的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方法效果的验证都是要通过学
22、生才能够反映出来的。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这里的人的天性及其发展和规律即指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无论准备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必须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学生对教材的承受能力为主要根据,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上的创造力为主要目的。而要真正做到这些,就必须先对学生实际状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学生情况包括其知识基础、思维感知基础、个性爱好、生活学习习惯、家庭情况、班级环境情况(包括班级的大小、优差生分布、纪律情况、学习气氛、团结情况和情感趋向等),前任 HYPERLINK 教师的教学情况(包括前任 HYPERLINK 教师
23、的施教方法及习惯,学习的适应程度和接受情况等),还有学生对外界影响的反映情况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了解和必须了解的。因为不同年龄段、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优等生和差等生,男生和女生,他们在心理、生理等方面是有差异的。他们的个性、爱好、兴趣、习惯、思维、感知、技能以及受影响的程度等方面都呈现着色彩纷呈的景象。我们要了解这些情况,要从中找出共性和个性的东西,寻找出他们共有的感知规律,以便为我们选择适宜灵活的教学方法做好准备。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许多在教学上取得辉煌成就的教育名家不管在什么地方作示范课时,虽然他们对所面对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是陌生的,但是,他们在上课时,开始总要对学生进行些适当的调查了
24、解,然后再开始他们的课堂教学 HYPERLINK / 活动,这实际上是在为我们树立榜样。只有了解了学生情况,才能适宜地选择教学突破口,灵活运用教法,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学大家们如魏书生、宁鸿彬、钱梦龙等人的个性教学特色的成功经验实际上给我们揭示这样一个道理:面对学生,研究学生,依靠学生因情而动地选择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客观规律,尤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征。 作为一名语文 HYPERLINK 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取得满意的效果,就要了解学生、贴近学生,选择恰切适宜的教学方法。这样做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时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此而动,又使学生的知识学习得到了应
25、得的训练和强化。那么,怎样去了解学生呢?首先是课下了解。经常保持和同学们的接触 ,通过闲谈、聊天、讨论等形式,努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本人个性习惯、学习基础 、兴趣爱好、思维能力等各种方面,这样就对他们有了比较完整和深入的了解,寻找出其共性的特点。其次是课上了解,这是课下了解的深入,是了解他们特殊情况的最好环境,也是籍以选择教学方法,使教学和学生学习同步和谐进行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同学们的神情举止,讨论发言,迅速判断他们的心理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的注意力与自己的教学同调,这就使共性和个性有了结合的机会 ,也就使 HYPERLINK 教师教
26、学具有了针对性。再次,课后了解。每一节课结束后,找几个同学了解一下同学们对教学的反应及听课要求。这既是一节课的 HYPERLINK 总结,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了借鉴。当然还可以通过作业、小测验、大型考试、问卷调查等活动来了解。这些 HYPERLINK / 活动的持续进行,可以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又能调动同学们对语文课的兴趣。因此,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决定和体现着语文 HYPERLINK 教师的教学设计的生命力!(三)教学内容的组织1、准确解读文本是组织教学内容的第一要素。目前许多初中语文教师的负担较重,部分老师没有时间去钻研文本,更没有时间去广泛读书。有时课文还没读清楚,有些教师居然就
27、敢走进课堂去给学生讲授课文。在日常听课过程中,我们常常看见有些老师对课文的理解比较肤浅,有的就只是照着教参上去讲授,没有思考过程,更谈不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当然就更谈不上从传统的文本中读出新的意义,读出有时代特色的含义来。更有甚者,文本的主旨都理解错了。因而学生听课也很难提起精神与老师、与同学交流,如何能落实学习过程中的与文本、与作者、与老师、与同学的对话?文本解读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文本是教学的凭借。文本作为作者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对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文本解读是发现文本潜在密码和意义的过程。文本解读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所
28、说:“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包括朗读课文)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一段文字、篇章结构、文章立意),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妙之处,而且都可以从读中去发现。自己能力有限,所见有限,便和同事讨论,主动求教于方家,或者听听别人的课 这也是对话。”每篇课文都有独特的内涵。“课文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燃烧着作者爱与恨的情感,交织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低回着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表现着作者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所以,教
29、师必须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充分发掘文本的潜在价值,解读其负载的文化思想内涵,善于把握作者语言特点和运用语言的特色,把握文本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提取文本中的养分,与教材拉近距离,与之亲和,与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接近,产生共振共鸣,这样才能进行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教师对文本的研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正确理解文本的主旨;把握准训练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和延伸,形成富有个性化教学设计。特级教师钱梦龙谈他备课的方法时说:“每次备课,我总要把课文一遍遍地读,反反复复地想。有的课文语言优美,声情并茂;有的课文说理严密,逻辑性强。我就采取不同的读法来评析、鉴赏、品味,直到确实品出了味儿,
30、读出了心得,才进一步考虑教什么和怎么教。由于这些心得都来自亲身的阅读体会,课文也早已烂熟于心,因此教学中常有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快感,还不时带点激情。”(1)对课文的解读要准确,正确理解文本是基础,对于熟知的故事不能凭主观臆断。比如:丑小鸭这篇课文,有些地区是小学教材,有些地区是中学教材。在小学那个改编的故事中,情节的简单使孩子们更多关注的是丑小鸭的命运的颠簸,为她最终变为天鹅而高兴,为她在磨难中勇敢的活下来而佩服。孩子们在妈妈的怀抱中都听过这个故事,先入为主的东西太多。而中学教材选的是安徒生的原作,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品读这篇作品的时候,我们会惊叹丑小鸭的经历其实就是安徒生的生活经历,安徒生在
31、用儿童的语言写成人的故事。他告诉我们,丑小鸭不是大雁、不是家猫、不是野鸭不是他周围环境所希望的任何一种东西,它就是他自己,他有着它的特质,他生来就是天鹅,总有一天,周围的环境会认可他。“如果是一只天鹅,即使生在养鸭场也不要紧。”这一点与这个时代的孩子们所盼望的教育方式联系多么紧密呀!也许你现在学业成绩不好,也许你暂时还不是老师或是家长眼中的优秀学生,可是这并不妨碍你坚定的人格的形成,并不妨碍你在你所感兴趣的领域里作出你的成绩。自信而快乐的生活吧!读出这一层意思,既能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给学生以精神鼓舞,培养学生做人的尊严。(2)由于文本内涵的丰富性,不同的教师对文本也会有自己独特的和个性化
32、的体验。教材允许教师们在教学中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也允许学生在解读中读出个性化的东西。比如: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传统课文,一般来说,教师们把它当作一篇爱国主义教材来教,将其定位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有一位教师却站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文本,将其定位为“呼唤文明,呼唤和平”,其教学设计就具有了时代性,显出了个性色彩。(3)解读课文也要考虑到结合学生的生活需要,注入生活因子,课文是常读常新的。我的老师也是一篇传统课文,一般说来,教学时都会将主题定位在“师爱生、生爱师”上,有一位老师在解读这篇文章时,结合班上师生之间的沟通有障碍的现状将之确定为“如何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传统课文上出了新意。建议
33、教师们抽出时间多读些书,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再忙碌,也应当将文本解读准确方能走进课堂。否则我们真的会担上“误人子弟”骂名!2、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恰当,既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在水平”,又要与学生的“现有水平”相衔接。案例:相见欢教学设计(比如我们教古典诗词,常常就是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很少从鉴赏的层面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妙和无穷的魅力,学生学习的过程常常是完成任务的过程,对古典诗词谈不上喜欢,更谈不上热爱。我想,这么美好的东西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进而热爱呢?我觉得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一点什么,以发现为起点撩拨起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就像秦老师在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
34、因为对“小乔初嫁了”有特别的体会和感受,因此对这首词赞不绝口、爱不释手,进而对苏轼情有独钟。所以在引导七年级学生鉴赏李煜的相见欢时,我准备通过李煜这一首以写愁名流千古的绝命词为基点,教学生体会我们的先人是如何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而又亘古常在的情感写得淋漓尽致的,所以在对这首词的36个字六句话进行了深入的品析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拓展:首先问到:在这首词中,李煜把自己的离愁别恨刻画得丝丝入扣,形象生动,真不愧是写愁情的高手。有同学还记得李煜在另外一些词作中是如何写愁的吗?学生由于积累不够,挖空心思只说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没有办法,只好帮学生回答:还有“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
35、还生”(清平乐、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望江南、“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虫)?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等。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拓展脱离了学生的积累实际,继续提出为难学生的一问:这样写愁的名句妙在何处?学生不了解这几句名句出自何篇,诗句的意思尚且不懂,哪还能说出妙处?为了向前推进,笔者只好又一次自问自答了,然后抛出更让学生不知所措的一问:李煜的这些写愁的诗句是受了哪些前人的影响又对后来的诗家词家形成了怎样的影响?受了学生万马齐喑的打击后,我才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应该是诗词鉴赏家研究的领域了,教师自己有兴趣探究,但不等同于学生也有兴趣,教师自己有能力来探究,也不能等同于学生也有这种能力。本来在前半节风生
36、水起的一节课,就因为这种漠视学生实际的拓展把学生学习的火焰掐灭了。但同样是基于以上的目标设定,我从初一学生进校开始就有意识给学生补充了与愁相关的许多古典诗词,之后再上了这样一堂课)3、教学容量合适。既要避免容量过大,完不成教学任务,又要力戒容量小、密度疏,学生因吃不饱而“开小差”。 当代美学家吴功正写过一篇散文阿里山纪行,被收入到八年级语文教材,全文不过1500字,记叙了他到台湾到阿里山去游玩的一段经历,描写了阿里山如画的风光,文章明白如话,浅显易懂,学生好好地读几遍从内容到主旨都可以理解,所以一般在设计教学方法时都是以读代讲。但读过之后学生对这篇文章基本没印象,我想,我能不能把这样一篇浅文章
37、教得厚重一些呢?于是在课堂上我采用旁逸斜出的方式,链接了大量的信息,把一堂单调的朗读课变成了一堂信息丰富的语言品味课。比如,导入的时候我说:在武汉生活久了,我经常会想到林语堂先生在论书与读书一文中说过的两句话:“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按林先生的这种说法,我们武汉绝对是铺陈在中南大地上的一篇美文,不说别的,就说我们身边最近的就有那屹立江畔千古流芳的黄鹤楼,绵延千里悠悠流淌的长江水,还有那静静沉睡含芳滴翠的龟蛇二山、高山流水幽静秀丽的古琴台真是风光如画、美不胜收!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不过,也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所以今天我想邀同学们一起,走出武汉,走出大陆,去看看别
38、样的风光,去领略一下中国当代作家吴功正先生案头的山水、台湾岛地上的美文阿里山纪行。结束的时候,我又说:通过刚才深入细腻的品读,我们看到了一个对自己祖国山水充满深切爱恋的学者,用他饱蘸深情的笔墨,用他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阿里山的如画美景,也勾起了我们对阿里山旖旎风光的无限向往。虽然,今天这节课上我们领略的还只是吴功正先生案头的令人神往的阿里山山水,但随着第一个大陆旅行团以及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先生成功访问台湾,明天的我们一定能够自由地来往海峡两岸,我们就可以亲临阿里山,亲近神木,亲自去读一读台湾岛地上的美文。在这两段话中包含丰富的信息:林语堂、论书与读书、周边熟悉的山水(龟山纪
39、行)、第一个大陆旅行团访问台湾、海协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陈云林)、海基会(海峡交流基金会江丙坤) 。 同时我在课堂上还引入了:我们的温总理十分渴望到台湾,他在2009年3月1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会后,回答台湾中央社记者提问“如果您有机会到台湾走一走的话,不知道您会想去哪儿看一看?”时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温总理还说,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讲到日月潭时,我给学生补充了有关日月潭美丽动人的传说;当读到“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
40、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时,学生不理解“濛濛”的意思,“濛濛”本指下微雨的样子,在这里写出了青苔湿润、细密的特点,我让学生联想一部电视连续剧情深深,雨濛濛,他们一下子恍然大悟;读到文中引用的一句话“入云深处亦沾衣”(“虽是盛夏一句诗亭午时分,正是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我们的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我链接了张旭的整首诗及意思的讲解,还介绍张旭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尤其擅长草书的特点。然后又问文中引用了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为什么会想到这一句呢?(因为林中山岚雾气很重,使得他的衣服也“分明有点薄湿了”。)于是就想起了一千年前古人所说的一句
41、话,有时在某时某地,今人和古人在某一情景会产生一种心灵上的共鸣。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比如:看到枫叶红了,就会想起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月圆之夜想到在他乡的亲人,就会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句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如果期中考试没考好,同学又相约去划船,满情愁绪的我一定会想到李清照的武陵春中的句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等等。读到“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其树龄约有三千年”时,我问:58米有多高?一般一层楼不超过3米高,58米相当于19层楼那么高。胸径6.5米
42、,我们可以计算一下,树的周长是多少?我请学生在语文课上做速算:20.41米,若是一人伸开双臂有1.5米,那么整整要14个人才能合抱,让大家可以一下这是怎样的规模。“树龄约有三千年”说明了神木的古老,前段时间不是正放映电影孔子吗?我再次让学生做个比较:三千年前,我国还处于商周时代,算起来这棵神木比我们的大圣人孔子还年长500岁左右呢。(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一节课45分钟,除了文本内容,课堂上链接了大量的信息,既有文学的、文化的,也有历史的、现实的,有时事政治的,也有数学演算的,还有自然地理的案例: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4、教
43、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有突破措施。对多数学生熟悉、理解的内容,教师只作提示和点拨,引导学生调动自身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即可;对重点内容则不惜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充分理解教材;对难点内容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案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学设计5、教学内容的组织、排列、呈现方式要恰当,练习的配置、方式方法要精心设计。6、在注意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智力因素和情意因素,培养学生的能力和非智力品质。案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四)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
44、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双边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是教师发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而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引导和激发学生有效学习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但教无定法,方法是人想出来的,而不同个性的人,自然会对教学方法的选用产生不同的见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吕淑湘先生对此都有论述。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这样写到:“教亦多术矣, 运用在乎人,熟善熟寡效,贵能验诸身。”这就是说,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 HYPERLINK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应用,到底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效果最好,这要经过自己的教学
45、实践去进行验证。吕淑湘先生也曾说 :“教学法允许不同,可以是教法不同而效果都好。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语文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果将它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将众多的教学方法从三个方面加以归纳:以教为主的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方法系统;教、学兼重的方法系统。这三个分系统体现着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第一、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1、讲授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主要用于导语、指示语、结束语、介绍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叙述教材基本事实,分析课文,提示重点,阐明事物和事理,评述写作范文和习作例文等。 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学校课堂教学
46、的主要手段,运用讲授法能使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交给学生以全面而准确的知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该讲则讲,而且要讲到位。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并让学生了解方法,不要因为担心背上“满堂灌”的嫌疑而忽视对知识的系统传授。(例岳阳楼记教学设计)2、串讲法。它是文言文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传统教学方法。“讲”即讲解,“串”即串连,就是把上下文串通起来,实质是“讲”,讲的特征是“串”,即把词、句、语段、段落、全篇连贯起来的系统讲解。串讲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翻译式串讲,一种是概括式串讲。翻译式串讲,就是以今语释古语,从现在注释的角度说,就是把古文译成白话。 翻译式串
47、讲的特点与古文今译相近,但又有所区别。首先,古文今译是把古文中的每一句话都译成现代汉语,不能有遗漏,翻译式串讲则是有选择的今译,只把那些较难理解的句子或段落译成现代语言,而那些只需解释个别语词就能读懂的句子则不必翻译,因此在形式上比古文今译要灵活一些。另外,古文今译既要求忠实原作,又要求译出的文字通顺、流畅、准确,尽量反映出原作的风格特点和感情色彩,浑然一体,读来朗朗上口,不能有支离生涩、前言不搭后语、文气不贯的感觉。而翻译式串讲,由于针对的是一句句的话,所以不必过多地考虑全文的联贯性,只要能通顺、准确地解释出全句的意思,就基本上算达到了目的。 概括式串讲,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其意义加以概
48、括,用自己的话解释出来,而不用语词对译的方式。当句子的含义比较丰富、深刻,用翻译式串讲无法充分表达时,就需要用概括式串讲。串讲法的应用有利于发挥教师“讲”的主导作用,保持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变单方面的教师讲为师生双边活动,避免繁锁,兴之所至,信口开河,要注意提高讲的艺术性,抓住重点,以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防止教师唱独角戏,主观注入,平铺直叙。 第二、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 1、讨论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
49、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 (1)设计问题,目的明确“讨论”是合作学习中最常见的形态。作为教学对话行为的一种,它以小组为独立单位,学生根据一定的议题或在一定的议题范围内进行讨论,教师以“观察员”的身份巡视,一般不加入其中,它是课堂教学对话中教学环境最为宽松自由、学生参与度最高的互动行为方式。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在积极的互动与交流中获取新知,拓展思维。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内容,把握好讨论时机,组织好讨论过程而不是随便让学生讨论。你今天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这堂课要解决阅读中的哪些问题?要学生摸索哪些方法?讨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体现思索、探索的过程。比如:上诺曼底号遇
50、难记这一课,借助这篇课文,老师想教学生一些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那么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A.你对哈尔威船长的印象如何?B.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C.你能理解他最终的选择吗?这三个问题可以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方向,并且逐层深入,从船长的外部认识逐渐深入到内心。又能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摸索出一些方法。如果是学习短篇小说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又可作这样的设计:A.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B.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C.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一形象的?(2)调控方向,把握节奏当然在问题的指引下,还需要老师们调控好讨论的节奏,适时地加以点拨,方法就会自然凸现。课堂讨论要注意调控方向,不要让讨论自由发展,
51、教师要作好引导,随时牵回讨论主题上来。还是说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了方便学生答题,教师也可以这样设计:A.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B.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C.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一形象的?在小组讨论后的全班交流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一次发言说一个方面,不要贪多,但回答要有理有据,要尽量细致。发言时按照上面三个问题的顺序回答,说话会比较有条理。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整合信息,给学生搭桥,帮助理出方法,并将之条理化。这样学生的讨论就不会偏离航向。这样,学生可以很快得出结论: 从描写入手分析人物: 如: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工作细心谨慎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的一段话。果断
52、、勇敢、安排有序、冷静、忠于职守 哈尔威船长与机械师、大副的对话:头脑冷静、有责任感、威严而有决断力。 哈尔威船长随船一起沉没:忠于职守,以身殉职,舍身忘我 从情节推进入手分析人物: 如:海难发生时是一片混乱,后来却有序撤退。这种变化基于主人公的一个决定,危急关头,方显英雄本色,结局让人难以接受。但恰恰这样,又令人对主人公肃然起敬, 开端是交代和故事相关的内容,必不可少。它成为故事发展的重要伏笔,为主人公的形象抹去不必要的污点。 从环境烘托人手分析人物: 如:开头关于雾的描述结尾再次写到雾,都为主人公身陷海难,拯救海难,以身殉职的全过程渲染了悲壮的气氛。 在对比中分析人物。 如:海难发生时人群
53、的慌乱与船长的镇定形成的对比。 人群开始的慌乱与后来的有序形成的对比。 哈尔威船长可以选择逃生与最终选择殉职的对比。 (经过讨论,教师可作如上梳理,并将哈尔威船长的形象作简单归纳,并向学生指明:不论哪一种方法,能达到分析清楚人物形象的目的即可。)(3)抽象方法,举一反三不要把理解文本当作终极目标,而要把通过这篇课文、这个例子学生学到了什么方法作为终极目标,让学生能触类旁通。比如上面提到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学生获得这样的方法,有举一反三之效。以后遇到短篇小说,他就不会再害怕分析人物了。这个单元还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是长篇小说节选,学生学到的方法仍然可以在这里使用,并能够根据长篇小说的特殊性引入
54、:将人物放到整部作品中去品评,将人物与其他人物对比来品评等等。(4)合理分组,异质互补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小组成员间要建立起积极的互动关系,每个人要明确并积极承担在共同完成任务中个人的责任,这有赖于教师对班级学生的合理分组。一般说来,分组时可以进行这样的搭配:男女学生搭配;学习基础好、中、差学生搭配;能力不同者搭配;不同特长者搭配;不同家庭环境者搭配。小组组成后,各小组内产生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资料员等,在明确各人职责的基础上分工合作。小组成员定期轮换角色,使其掌握新的合作技巧,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分组讨论中,应该给每个人布置一项任务,不要任何一个人闲置。比如
55、:今天讨论四个题,每人承担一个;今天讨论三个题,每人一个,剩下那个作记录起来发言;或者一个小组承担一题时,一人找资料、一人记录、一人整理、一人发言,下次轮换方法多样。(5)及时评价,促进发展 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小组内的自评,一个是小组间的互评。教师可以引导小组内“自评”从以下方面进行:A.总结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B.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小组之间的互评,需要总结出小组的优点和不足,达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目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一个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和要求,用发展性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同时,教师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和策略,
56、促进学生评价能力的发展。老师的评价清晰地为学生的理解定位,老师的引导又让学生从错误中爬出,寻找正确的道路。同学的评价往往能让局中人幡然醒悟,即便是一阵善意的笑声也会让学生滋生出自信的心态、愉快学习的愿望。2、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它突破了传统教法重教轻学的局限,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转变。比如很多综合性学习的开展,走近莎士比亚等等。 第三、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系统 1、问答法。这是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
57、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强调要进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掘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渗于作品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之中,形成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相统一的审美境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进而使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大体经过三个过程:首先,导其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气象万千的境界,感知作家所描绘的画面、人物、情调或气氛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融合,这里无论是自然美还是社会
58、美,不入其境就不可能有对美的强烈感受和尽情想象,不能领略作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怀。教师可以借助电化设备,提供与课文有关的视听形象导其入境,也可以借助诗意或是描摹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去感知美,发现美。其次,激其情感。文学作品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多以情感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无论是优美还是壮美,必将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作家在写作时灌注了浓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饱含深情,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中的情感交流,产生共鸣。教师也只有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和内容方面的情感因素,潜心体味,并用精心锤炼的优美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最后,领其评
59、价。教师在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提高审美鉴赏力,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要以美去激发爱,以美感染人,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优化了语文教学效果。 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课,关于情节梳理和人物特点把握的环节,教师设计了一次模拟庭讯:师:(拍黑板擦惊堂木)传李忠、店小二、金老汉上堂!(众笑,齐呼“威武”)师:金老汉,此案因你父女而起,你所知事实当据实说来,不得隐瞒欺诈,你明白吗?生:明白,大人!(众笑)师:告诉本官,你是怎样与鲁达相识的?生:(哭
60、诉)大人不知,我和小女在酒楼里卖唱,没想到最近几天生意不火,客店里面人非常少,小女想到了伤心事,便哭了起来,没想到被隔壁的提辖大人听见,便唤我们过去,这才认识了我们。师:这样说来,你与鲁达先前并不相识,也无交情啦?生:回大人,是!师:这可怪了,你俩个先前既不相识,也无交情,他如何肯出面替你讨要公道?本官以为,一定是你花了银两买通鲁达,叫他替你打人出气的。(拍惊堂木)你给了他多少银子?生:冤枉啊,大人,冤枉!我们以卖唱为生,一连好几天揭不开锅了,哪有钱给提辖大人啊!师:你说你没钱,渭州之去东京,不知几千里也,你回东京的盘缠哪里来的?生:回大人,是鲁提辖给我们的。师:满口胡言!这鲁提辖不过一下等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息安全代理合同范例
- 出租餐具搬家合同范例
- 入股东合同范例
- 员工合作合同范例
- 买卖樱桃合同范例
- 学校 施工承包 合同范例
- 协会劳动合同范例
- 排涝泵站维修合同范例
- 国企临时合同范例
- 杭州余杭购房合同范例
- 医保检查自查自纠报告
- VBOXTools软件操作手册
- 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复习
- 2023年报告文学研究(自考)(重点)题库(带答案)
- 国军淞沪会战
- 2023年湖南体育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39314-2020铝合金石膏型铸造通用技术导则
- GB/T 17252-1998声学100kHz以下超声压电换能器的特性和测量
- GB 16847-1997保护用电流互感器暂态特性技术要求
- 装饰装修施工质量检查评分表
- 超图软件三维平台技术参数v7c2015r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