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税亩-商鞅变法与“封建社会”_第1页
初税亩-商鞅变法与“封建社会”_第2页
初税亩-商鞅变法与“封建社会”_第3页
初税亩-商鞅变法与“封建社会”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税亩商鞅变法与“封建社会”初税亩商鞅变法与“封建社会” 【内容摘要】传统的历史学观点认为,从战国时期开始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为止,是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从法制史的角度说,该历史时段的法律制度统称封建法律制度。这种观点作为权威流行了一段时间以后,目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笔者认为这种划分标准依据的是一种经济基础决定论的观点。双方的争议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历史观的分歧。 【关 键 词】封建社会 农民 地主 初税亩 商鞅变法 传统的历史学观点认为,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开始,一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公元1840年)为止,是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从法制史的角度说,该历史时段的法律制度统称封建法律制度。这

2、种观点作为权威流行了一段时间以后,目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笔者认为,如果从概念自身所属的理论背景来看,传统上对我国“封建时期”的划分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这种形式的历史阶段划分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其实是一种社会经济决定论:以消费品和工具为代表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活动;生产活动的能力和活动方式,以及活动中形成的人际关系组织方式,是一个社会的基础;其它的一切社会制度都是这个生产方式的产物;所以,划分历史阶段并对其命名的时候,需要考察的中心因素就是经济基础。这种观念起源于十九世纪的欧洲,后来也为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一些理论体系沿用并发展。 在这种理论看来,确认一定的历史时期为封建社会,

3、最重要的指标有两项:第一,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并且大范围的为私人所有。第二,社会经济是以农业为标志的自然经济,并且在经济中起支柱作用的劳动者阶层是自由人,形成了地主与农民的基本组织关系。之所以认为中国历史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是因为这两千多年的历史符合了上述两个指标。通常将初税亩和商鞅变法两个政治事件(会同另外几项经济事件)作为中国进入封建时代的典型。 而反对将这个历史阶段称为封建社会的意见,其代表的是另一种考察历史的理论体系,它并不以生产方式和人际关系组织方式作为命名标志,而以是否存在“封土建制”的中央与地方分割统治权的政治体制作为考察标准。如果用这种角度看,西欧的封建时代与中国西周

4、的分封制的确存在部分的相似性,因此会得出“西周以后无封建”的结论。归根结底这是两种视角的分歧。 一、土地的私有化 (一)西周的土地制度 关于西周的土地制度,如果说是一种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分封制,则仅仅阐述了中央与地方的政权关系分地的同时也分割了统治权并不是经济和生产范畴的土地制度。 真正涉及社会生产领域的土地制度的历史记载很少,一般认为较通行的做法是“井田制”。所谓井田制,孟子有较详细的介绍:“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分配土地的时候按照家中男丁人数确定配给面积,接受配给的人死后土地被收回再重新分配,各家配地每隔一段时间轮换一次。 (二)形

5、势变迁和制度改革 与井田制相对应的分配方式是,公田上的全部产出被悉数收走,配田上的产出则按照一定的比例纳税,显然这种分配方式会导致劳动者积极耕作配田,消极对待公田。另外,随着人口增长,为了满足自身消费需求,劳动者私自开垦土地的情况越来越多。私垦土地的法律地位没有得到承认,无法监管也无法征税,又使得劳动者积极开荒消极纳税。(正是因为这个特性,诸侯也在封地之外大规模开垦新地,扩大这种无需向周天子纳贡的领土。) 为了遏止配田和公田上的经济萎缩,将新垦土地的行为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必然要进行改革。改革在刚刚进入春秋时期就开始了,公元前770年,周宣王在天子直辖领地上推行公田配田一律按比例缴纳粮食,将服

6、劳役改为缴实物,模糊了公田和配田的区别。各诸侯国相继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被推为典型的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和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 公元前594年鲁国境内实行初税亩制度,履亩而税,废除以往按配田征粮,丈量登记土地面积之后,按照实际占有土地的多少确定缴纳粮食的数额,将后来私自开垦的土地也纳入征税范围。实质上就是承认私开田地的合法地位,征实物税的同时也隐含了(诸侯)国家必须保护私田开垦者的权利。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国两度变法,内容更加彻底:“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同时将以往的配田轮换制也改成了“自爰其处”的长期占有制,承认了土地继承权

7、;允许土地买卖,进一步加深了土地私有化的程度。“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压低宗室贵族地位的同时,实际上推动了地主新贵阶层的兴起。 (三)西欧的情况 西欧的封建社会一直沿袭分封分权的传统,这种分封制从一开始就不十分强调血缘关系,鉴于军事形势,多以战功作为封爵封土的依据,而受封者对他的封君主要承担的也是军事义务。因此西欧没有形成中国的宗法制,而更像一种分权和互惠的契约关系。但是,包括马克思在内的西方学者在定义西方世界的封建社会时,关键依据也不是君主与诸侯的权力关系,而是经济上的制度形态。 当时各封建领主领地内部也经历了短暂的、与井田制十分相似的农村公社时

8、期,也由于相似的原因而衰败,最终实际耕种土地的人可以长期占有并继承土地,经过领主批准并课税后可以买卖土地,到了13世纪后期甚至出现不经领主批准买卖合同也成立的案例,领地内部也开始了农民之间的土地兼并。大规模的土地兼并则出现在西欧封建时代的末期。 至此可以看出,战国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与西欧的封建时期在土地制度这个基础经济制度上是非常相似的。 二、基层劳动者在法律上的自由人地位 这里所说的自由人地位,不是经济上的独立地位,也不是政治自由或单纯的人身(行动)自由,而指是否在法律上享有完整的人格,即完整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一)奴隶制之下的基层劳动者 中国是否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奴隶制时代,由

9、于历史资料的匮乏,很难下一个确信的定论,不过并不影响本文讨论战国以后劳动者的法律地位。 古代希腊和罗马这些典型的西方奴隶制国家,处于社会经济基层的劳动者是没有权利能力的奴隶。奴隶在法律上没有人格,或者没有完整的人格,甚至干脆不被视为“人”。奴隶不能成为权利义务的主体,而仅仅是客体。 (二)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劳动者 日耳曼人征服欧洲之后,奴隶制度仍保留了两百多年,当时的奴隶多为战俘和古罗马帝国末期的奴隶后裔;直到11世纪,随着庄园农业的发展,农民取代了奴隶成为主要劳动者。西欧的农民分为自由农和农奴,自由农除了耕作自有土地外,部分人也和农奴一起在领主的庄园里劳动。 自由农对于自己的土地享有事实上的

10、所有权,法律上的自由身份一般没有疑问。当自由农的权利被领主侵犯之后,可以越过领主向领主的封君或者向国王要求救济,农民和他的领主分别作为诉讼的控辩双方对簿公堂。早期的农奴其实与奴隶区别不大,但到了11、12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完善时期,农奴的地位有所提高。首先在民事活动上,他们的土地占有关系可以继承;从教皇哈德里安四世开始,农奴享有婚姻自由(无需经过领主批准);允许用金钱代替劳役。在法律上也能以诉讼当事人身份向庄园法庭寻求救济,并且还有参与庄园法庭的裁判(与领主、管家、自由农一起充当法官)的权利。 (三)中国的农民 战国以前的社会,在社会基层起支柱作用的劳动者是什么人,难以考证。以具有代表性的商鞅变

11、法为例,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是“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复其身”多被解释为“恢复其自由身”,引申为“解放奴隶”,往往用来证明井田制下在公田配地上耕作的是奴隶。笔者认为这样的理解有些轻率,“复其身”的也有可能是指官奴或家奴,不一定就是社会生产的主力。战国以后,奴隶作为社会现象一直持续到清末,但已经退出了农业生产的主力,主要从事官府勤杂和家庭服务等工作,农民阶层才是主要劳动力和经济支柱。 三、地主与农民的社会经济关系 只有当土地的占有突破血缘界限,从亲缘关系的象征转变为财富的象征,才有可能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私有财产,才有可能形成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地主阶层。基层劳

12、动者在法律上具备了独立的人格、完全的权利和行为能力,其意义在于使得劳动者可以追随土地,而不是像奴隶那样只追随主人,劳动者与土地的结合是封建小农经济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从战国开始,具备了以上两个条件,便可以形成一种典型的地主与农民的社会关系。地主是土地的所有权人,农民租用地主的土地进行耕作,二者之间构成法律上的契约关系,经济上的依赖关系。土地产出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由农民定期向地主缴纳对于劳动者来说,这种一次分配,相比奴隶制的二次分配(奴隶的全部劳动成果先被完全收缴,再依固定的数额向奴隶配给口粮),更有利于提高劳动的积极性。 四、小结 综上所述,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的中国社会状况,基本符合本文引言中说到的两个重要指标。然而反对的意见也不容忽视,其争论的焦点多为“封建”这个词的含义。反对将战国以后的中国定性为封建社会的理由是,“封建”原指“封邦建国”、“封土建制”,但秦统一后的中国再也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分权”式的封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