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湾区介绍_第1页
纽约湾区介绍_第2页
纽约湾区介绍_第3页
纽约湾区介绍_第4页
纽约湾区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纽约湾区介绍纽约湾区由纽约州、康涅狄格州等州的31个县市组成,面积2.15 万平方千米,人口 2000万人以上,包括纽约、费城、波士顿和华盛 顿等中心城市,以及巴尔的摩等一些次中心城市和周围的若干卫星城 镇,一起构成了大都市带。纽约湾区依托发达的金融和制造业、整体水平极高的教育和科研,以占美国1%左右的面积集聚了美国7溢右的人口,创造了占全 国近9%勺生产总值,集聚了世界著名大学58所,2900多家世界金融 证券机构,对外贸易周转额占全美的1/5,成为世界金融核心枢纽和 国际商业中心,被公认为全球发展水平最高、最具影响力的湾区。第一节纽约湾区经济发展历程纽约湾区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通过

2、城市工业园区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外向型服务业等战略,纽约市政局及时对三次产业比例、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进行了调整,使纽约市较早转向以 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 成为新兴的国际金融贸易 大都市和崛起的全球金融中心,继而推动形成以纽约为核心的世界级 都市圈。从早期港口经济起步,到成为全美工业制造中心,再到目前 的全球金融及创新中心,纽约湾区呈现出湾区经济发展的典型阶段特 征。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随着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的大量流入, 纽约迅速成为全球重要的 港口城市。受益于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在美元成为国际流通货币后,纽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为纽约湾区成为世界级湾区奠定了重要基 础。

3、(一)港口引领湾区经济发展在纽约湾区发展史上,拥有世界优良天然深水港之一的纽约港发 挥了关键作用,不仅带来了大量物产及财富,也带来了来自全球各地 的移民,促使纽约在19世纪末就成为全美制造业中心以及金融商贸 中心。港口群的兴起催生了港口城市群,推动纽约成为并一直保持全 美第一大港口城市,也促进了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等港口城市的 快速发展。通过200多条水运航线,以及稠密的铁路网,公路网通腹 地扩大至美国东西部,使港口货运总量超过美国北大西洋货运市场运 输量的50%由此带动湾区制造业、金融、贸易和一般服务业的发展。(二)中心城市率先进入服务经济阶段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转型时期,工业生

4、产发展放慢, 纽约制造业大量工厂搬迁。随着郊区化发展,各大公司总部也向外迁 移,工业企业就业人数减少,从 1965年的86.5万人降至1988年的 35.5万人,其中,塑料、橡胶、制衣等产业就业人数减少至原来的 1/3,有些行业则萎缩了 70施右。到了 21世纪,纽约市制造业就业 人数仅占6.6%。与此同时,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 服务业在纽约迅速崛起,吸收了大量就业人口,推动了制造业经济转 型为服务业经济。第三产业的崛起主要体现在金融业和管理业 (包括 政府部门)的迅猛发展。金融业由于通信、信息技术创新而获得巨大 发展机遇,管理业(主要是政府公共部门)则由于凯恩斯政

5、府干涉主 义的兴起也获得快速增长。第三产业由此对纽约市经济增长起着重要决定作用,对整个城市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提升至 90施右。19691989 年,纽约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数从 95万人增至114万人,就业人口 比重从25%上至31.6%。19632003年纽约市三大产业产值见图9-1。5 -4- Output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ZS- Output of secondary industry Output of tertiary industry图9-1 19632003年纽约市三大产业产值随着金融业及管理业的迅速发展,纽约湾区国际贸易频繁,外国 在美国的财富以及

6、美国的海外财富增长迅猛, 推动技术密集型和知识 密集型等生产服务业的聚集效应快速扩大, 并逐渐成为第三产业发展 的主体。(三)湾区各县市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在纽约市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下,湾区内其他县市产业发展各具特 色。纽约湾区的康州地区是美国传统的工业重镇,制造业历史悠久, 种类多样,是全美最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而全球对冲基金之都格 林尼治则反映出了康州金融某些细分领域的行业地位。新泽西州制药 业在全美名列第一,世界上最大的 21家制药和医疗技术公司或中心 设于此。一大批通信产业则集聚在普林斯顿大学和贝尔实验室旁边。作为湾区重要城市,波士顿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也同样突出。 20世纪60年代以来

7、,波士顿128号公路附近汇聚了很多高技术企业。 来自美国军方的大规模订单给波士顿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导弹制造、 导航系统和雷达等军工项目研发机构陆续建成。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由于中小型计算机的大规模发展,波士顿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渐走 出困境。有关数据显示,波士顿当时就拥有近千家高新技术企业、700 多家从事技术支持和相关产业资讯的公司,就业人数急剧增加到25万人。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纽约湾区率先抢抓 “信息高速公路”机遇,大力推动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发展,纽约作 为全球金融心脏的地位继续保持,湾区呈整体发展向好态势。(一)中心城市全球金融心脏地位保持

8、并提升20世纪90年代开始,纽约市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占 GDP勺比 例大幅度上升,由1990年的26%t升到2000年的37%从服务业内 部产值结构来看,19902000年商务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也 大幅上升,从1990年的18%t升到2000年的23%纽约不仅保持世 界最大的金融服务中心城市地位,也仍保持美国第一大港口城市的地 位。曼哈顿CBD勺金融商务服务业集群仍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产业集 群。纽约外汇交易量约占全球的16%衍生金融工具成交量约占全球 的14%外国债券发行量的市场份额约为 34%金融从业人员超过32 万人,占纽约总就业人口量的 24.7%纽约集中了全美10家最大的咨询公

9、司,35%勺全美前100位的法 律事务所,多家世界顶级证券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 以及219家银行 总部,有大约20万家企业从事专业服务业。以华尔街为中心的金融 商务区是大银行、金融、保险、贸易公司的云集之地,而以第五大道 为中心的商业区,则云集了世界一流的名店、娱乐厅、酒吧等商业服 务业。总面积仅57.91平方千米的曼哈顿集聚了 150万的人口,是世 界就业密度最高的城区。(二)湾区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继续向好1990年以后,波士顿开始改变对计算机制造等单一产业的过度 依赖,电子通信、软件等行业成为区域支柱性产业。与此同时,波士 顿还对生物技术进行大量投资,成为美国最重要的生物技术中心之 一。新

10、泽西的制药业、康州的机械制造等产业也顺利实现了产业转型 和持续繁荣。过去20年,湾区增加了 230万居民和150万个就业岗位,预期 寿命增长速度超过全美平均水平,世界一流的公共交通系统提供数百 万个便利的工作岗位,湾区犯罪率急剧下降,成为全美最安全的区域 之一。第二节纽约湾区当前产业和空间形态纽约湾区的一大突出特点,便是形成了较强的功能互补、错位发 展的格局。纽约市是全美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神经中枢和心脏,发达的总部经济和种类齐全的高端专业服务部门,使其成为控制全国、影 响世界的经济管理和服务中心。纽约与周围城市形成较为合理的地域 分工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纽约市作为首位中心城市的充分发展推动 了

11、湾区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推动了城市间产业合理的分工布局。 其 间,前瞻性的权威性区域规划发挥了重要引导作用,推动湾区成为全球产业分工布局最完善、城市功能差异最明显、城市竞合最有序的都 市圈之一。一、纽约湾区产业形态纽约湾区的产业形态,以金融商务为主体的高端服务业成为产业 升级的强大引擎,各大城市形成良好的产业分工格局。(一)金融商务等高端服务业成为核心动力纽约湾区在长期发展和演变进程中,产业结构遵循集聚-扩散一 再集聚一再扩散的调整模式。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成为纽约湾区经济发 展的主要推动力。2012年,纽约湾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 比例为0.65 : 10: 89.35。纽约湾区专业和商业

12、服务业、房地产业、 金融保险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较大且 10多年来相对稳定,目前金融、 保险、房地产业等部门的区位嫡超过 5.0,表明它们已成为纽约湾区 乃至全国的产业核心。纽约湾区高度集聚了金融、信息、艺术娱乐、科技服务等高附加 值、高技术含量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湾区拥有全球市值最大的纽约GFCI交易所和全球市值第三的纳斯达克交易所,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长期稳居第一。全美最大的500家公司,1/3以上总部设在纽约湾区20012012年纽约湾区主要产业增加值比重见图9-2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S 2009 2010 2011 2012 (年份

13、)图9-2 20012012年纽约湾区主要产业增加值比重(二)湾区形成良好产业分工和产业链湾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效应,表现在湾区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和区域分工格局。纽约以其科技、资本和产业的优势,在产业结构调 整中起着先导作用,通过产业集聚一扩散机制的发挥, 既增强了中心 城市的实力和地位,也带动了其他城市的发展。周边中小城市、城镇 高度集聚了中心城市产业升级后转移出的产业(如制造业、零售业、 医疗及社会救助业等)。例如,纽约制造业转移至费城,助其成为美 国东海岸的炼油中心及钢铁、造船和重化工业基地;高技术产业群部 分转移至波士顿,助其成为仅次于硅谷的微电子技术中心。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和产业链

14、,成为纽约湾区持续发展的基础和 保障。例如,纽约发达的金融贸易业及专业服务业,费城的重化工业 及交通运输业,波士顿的微电子工业及其他高科技产业, 巴尔的摩的 有色金属和冶炼工业,促进形成多样化、综合性的整体产业功能,推 动形成湾区内产业结构多元化和强互补的格局。 从各中心城市转移出 的制造业在等级较低的中小城市、 城镇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制造业 成为中小城市的支柱产业,这些促进了湾区产业结构形成梯度发展格 局,同时也促使湾区仍然保持了美国重要工业中心之一的地位, 服装、 印刷、化妆品等行业仍居全国前列,机器制造、军工生产、石油加工、 食品加工仍占重要地位。纽约湾区最大的成功在于,许多大企业不会

15、 单独在新泽西、曼哈顿或布鲁克林选址,而是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来 决定,或在纽约湾区多个地点选址。1未来纽约湾区可凭借健全的金融体系,以金融、航运、商务等产 业为主导,依托极强地缘优势的外向型经济基础, 充分利用世界资源 及先进技术,仍能继续保持全球金融中心、全球航运中心、商业中心、 总部基地以及美国重要制造业中心地位, 仍将是世界上就业密度最高 的地区,对全球的财经政策、资本资源流动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二、纽约湾区空间形态纽约湾区以纽约市为首位中心城市,波士顿、费城、华盛顿、巴 尔的摩等为次中心城市,形成首位中心城市一次中心城市一中小城市 的扩散式格局。市场力量和城市分工意识促进部分产业实

16、现规模集聚 效益后,迅速向中心以外扩散,在扩散过程中实现中心城市与其他城 市的错位发展。(一)城市功能合理分工错位发展湾区内不同城市各具特色,优势互补,承担不同的功能分工,共 同形成集聚优势。湾区内各中心城市分工则协作明确,功能定位合理, 其他县、市、镇经济发展路径则视与中心城市关联度而定,最终形成 不同产业集群的空间组织布局。各城市在产业多样化基础上,主要通过水平和垂直分工,形成自 己的优势和特色产业。纽约市承担了全美金融和商贸中心职能, 既是 全球金融中心,也是国际重要的政治中心。波士顿原以纺织、造船等 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现已成为全美最负盛名的高科技产业基地和高 等教育名城,沿波士顿12

17、8号公路形成与“硅谷”齐名的“高科技走 廊”。费城不仅是纽约都市圈的主要港口之一和重要的铁路枢纽,作 为美国历史名城的费城还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 为美国东海岸主 要炼油和钢铁中心、造船基地。巴尔的摩是美国重要的海港和工商业 中心,还是国防工业重镇,重要的工业部门包括钢铁、造船和有色冶 金,因紧邻华盛顿特区,分享了很多联邦开支和政府采购合同。华盛 顿是世界少有的仅以政府职能为主的现代化城市,总部经济优势突 出,集聚了一批全球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洲发 展银行等。各城市都保有自己的个性特征,都形成占优势的产业部门,在湾 区都市圈内发挥着各自的特定功能。 但是,波士顿的高科技产业

18、中心 功能、费城的国防及航空工业功能、巴尔的摩的矿产冶炼功能及作为 首都的华盛顿政治中心功能,均离不开纽约金融中心的辐射作用, 这 一点与东京湾区类似。孤立地看,每个城市的主导产业相对单一,但 从湾区整体上看,多样化、综合性的整体功能远大于单个城市功能的 简单叠加,以纽约为核心,工业带、交通带、城市带融为一体,从而 构筑湾区整体功能的多元互补格局。(二)全世界最发达海陆空交通布局湾区内有约翰肯尼迪机场、纽瓦克机场、拉瓜迪亚机场等国际机场,以及若干个中小型机场、通用航空机场,机场旅客吞吐量2015 年达到1.37亿次,人均出行量遥居全球前列。湾区内还形成了运输 效率极高的港口群,纽约港、费城港、

19、巴尔的摩港等港口分工明确, 互为补充。纽约港作为美国东部最大的商港, 重点发展比较高端的远 洋集装箱运输,费城港主要从事近海海运,巴尔的摩港则为矿石、煤 和谷物等大宗原材料商品的转运港,波士顿港则是转运地方产品为主 的商港,并有渔港性质。港口的合理分工推动形成了有序的区域分工 格局。纽约湾区以发达的公路交通系统闻名于世, 作为世界上小汽车拥 有量最大的都市圈,公路网络系统十分发达,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导 致纽约都市圈形成分散的多中心格局。 湾区主要以高速公路及规划的高速铁路,强化与500千米范围内重要枢纽、腹地的联系;以航空运 输支撑1000千米范围内的客运交通需求。湾区城际轨道系统主要以 大都

20、会北方铁路、长岛铁路及新泽西捷运为主体,形成以纽约为中心 的放射形轨道网络。而湾区内14条铁路线联系周边城市,与高速公 路、水运及航运一起形成的立体复合式交通网络,促进了湾区内要素由点到面的轴向集聚和扩散,引导了湾区空间结构的改变和产业结构 的分工,使“跨城而居、跨州而居”成为普遍现象。纽约湾区各大城市主体功能见表 9-1。表9-1纽约湾区各大城市主体功能纽约湾区城市功能布局纽约金融、商业和生产服务业波士顿高科技产业和教育费城清洁能源、制药、空间制造和交通服务华盛顿政府、旅游与高科技服务巴尔的摩制造业与服务业表9-1纽约湾区各大城市主体功能(三)湾区多中心网络空间架构作为全球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区

21、域(城市化率超过 90% ,纽约湾 区在城市化-郊区化发展过程中, 不断推动中心城市居住功能、产业 功能及商业功能的郊区化布局,促进了各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镇的 联动发展,有效解决了大都市规模膨胀、居住环境恶化等问题。在城 市功能布局上,不是简单地将这些城市分成几个区域, 而是按照每个 城市的区位条件确定相应的中心功能,从而呈现分散的多核型发展架 构。湾区内各大城市根据自身特点,谋求与纽约的错位发展途径,力 求差异化发展,而纽约则通过金融中心地位对其他城市产生影响,形成整体上互补发展态势。良好的城市功能定位避免了城市间的恶性竞 争,也促进了湾区资源整体上合理有效的配置。第三节 纽约湾区经济增长

22、动力因素纽约湾区拥有功能齐全、服务广阔的消费市场,资讯信息十分丰 富,利于形成发达的经济集聚中心。 纽约港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使得 纽约成为联结欧美的最佳贸易中心,不断强化湾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 争力。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有力地改善了湾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且不断创新的产业链则成为湾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一、市场机制促进发展要素自由流动市场机制在纽约湾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市场 机制调节主导下,都市圈产业集聚和扩散效益得以无障碍地发挥和释 放。(一)市场机制调节主导湾区发挥其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及国际的先进 技术等,并且通过区域合理的分工、市场的重新组合以及产业结构的 调

23、整,促使市场机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从而有效调 节区域内资源的配置,加强了城市产业间的互补性,加快了生产要素 的自由流动。(二)集聚扩散效应充分发挥城市间生产要素和非生产要素集聚和扩散的顺畅进行, 促使湾区 内部形成分工合理的产业体系,对外则提升了整体发展效率。各城市 在坚持产业多样化基础上,主要通过水平和垂直分工形成自己的优势 产业,并将这些优势产业相互叠加、紧密联系,并逐渐发展成为不同 的主导产业集群,由此高效推动了湾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二、区域规划发挥重要引导作用在纽约湾区形成与发展历史中,首先产生了基于区域利益协调的 大都市区管理模式,通过多种集团的对话、协商、合作以最

24、大程度地 动员资源,补充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不足。由“第三部门”主导的 跨区域的统筹协调规划起到重要作用,纽约区域规划协会(RPA编制了 4次区域发展规划,在区域规划政策领域对跨政府和跨行政边界 的合作进行了积极探索,突出了政府、企业和社会等三方合作机制在 区域规划中的作用,成为一个由第三部门组织制定和推进区域规划的 成功案例。(一)区域规划调整引导作用突出RP破力于“中心城市一周边城市”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对 空间资源的优化利用做出统筹安排。1929年,RP战表了纽约及其周 边地区的发展规划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上第一个关于大都市区的全 面规划”。1968年,RPA定了第二次区域规划,规划的

25、核心是再集 中,将就业集中于卫星城,恢复区域公共交通体系,以解决郊区蔓延 和城区衰落问题,规划推动了布鲁克林、纽瓦克等地区的经济发展, 但并未完全解决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城市空洞化现象严重等问题。1996年,发布了第三次区域规划一一“危机挑战区域发展”, 实施东北部沿岸城市带规划。规划的核心是凭借投资与政策来重建 3E (即经济、公平与环境),通过植被、中心、机动性、劳动力和管 理五大战役来整合 3E,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规划确立了建设纽约 都市圈的全新理念,促进纽约与新泽西州、康涅狄格州等共同繁荣。 这次规划的结果是区域经济得以进一步整体、 协调发展,中心城市以 其科技、产业和资本优势,在产业

26、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了先导和创新 作用,周边地区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契机。2013年,RPA动纽约大都市区第四次规划,为未来 25年地区发展和管理提供策略。2014年发布的评估报告划分了城市核心、市 中心和地区中心、商业和工业区、主要居住区、乡村和公共空间等不 同空间类型,认为湾区就业增长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就业机会较过去20年增加1/3 ,且一半的增长在纽约市,居住成本和交通成本从 2009的51哪少到2013年的45%规划的重点是“区域转型”,提 出“经济、包容性和宜居性”目标,确立“经济机会、宜居性、可持 续性、治理和财政”四方面议题,旨在创造就业、改善商业环境、减 少家庭住房开支、解决贫穷

27、,力争将其打造为向全球展示如何应对海 平面上升和气候变化的湾区,以及利用广阔资源和创新能力打造舒适 健康、可持续的湾区。预计到2040年,可增加190万就业岗位和370 万人口。2017年11月30日,第四次纽约大都会区区域规划公布, 主题为平等、共享繁荣、健康、可持续发展。纽约(湾区)都市圈规划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以居民为中心”,始终关注城市间的整体联动和空间协调,规划尊重客 观规律并持之以恒,有力促进了湾区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地位和作用的 发挥。(二)城市和港口功能调整效果显著通过区域规划调整,促进各中心城市功能与主导产业的错位发 展,是纽约湾区始终充满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

28、障。在城市功能定位上,区域规划促进形成各级城市与纽约错位联动的特色发展 格局。在港口功能布局上,区域规划成功引导了各港口的有序分工和 错位发展,纽约港、费城港、巴尔的摩港、波士顿港实现了港口功能 的有序分工,构建了运营灵活、极具效率的美国东海岸港口群。三、良性协调机制提升整体发展合力在湾区经济发展中,政府的政策指导可使湾区产业结构和空间结 构演进时间大大缩短,加速提升湾区经济整体发展能力。 纽约湾区在 市场机制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始终未离开政府的参与。州市政府通 过制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直接或间接平衡各方利益冲突和矛盾, 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城市功能及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政

29、府协调手段的发挥,是纽约湾区成功发展的重要外在推力。(一)多元治理机制实施推动美国政府管理文化重视区域自治,各地区政府更加注重通过协商 共同建立一种管理体制而非政府行政干预体制。纽约湾区就采取了自 发秩序占主导和支配地位的“多元”治理机制,该治理机制将政府与 非政府、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相结合,推动政府与非政府机构之间的 紧密合作,成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有益补充。例如,在其城市 管理中运用了 ULURPThe Uniform Land Use Review Process )程 式(即城市土地利用审批程序),该程序从制度上为公众、社区、规 划委员会、地方政府、市议会等利益主体提供了法定途径。

30、社区董事 会和地区行政长官对项目的任何建议只能作为参考,不具行政命令, 而社会各界和公众可以对公共事务的规划和建设行使发言权。整合不同团体以及公众的利益,优化了大都市管理程序,促进了大都市建设 与管理的协调,减少了新上产业项目对地区发展的负面影响, 使产业 升级更加有利于都市圈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各州政府努力为湾区的投资、就业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纽约湾区由多个州县构成,涉及多层次的行政司法管辖区。各州政府 通过资金扶持政策促进各县市执行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在资金控制、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拥有决策权,在科研、教育、人才、环境保护、 投资、税收、技术创新、公共监管等方面促进城市间、社区间协调合 作。(二)专项协调机构解决难题针对湾区内发展中涉及的利益与冲突, 通过设立专项协调机构给 予解决。这些地方性事务专门机构有的是几个城市的联合,有的则包括了整个大都市区的各个城市的联合。 地方政府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