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 z高教研究动态总第114-115期2008年10月22日农业大学高教研究所主办编者的话:为了弘扬教育传承和认识优秀民族文化,将蒙古族文化的教育自觉贯穿于我校的教育活动中,本期动态特将我所盖志毅,鲍晓艳两位教师撰写的论文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和再论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编辑刊发。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离开文化的教育或离开教育的文化都是不存在的,文化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有机体。文化赋予教育以涵,赋予教育以品质,教育则通过自己的文化功能作用于文化,使文化得以升华。作为文化群体的蒙古人,长期以来根本保持着逐水草而游牧的生存方式。我们把这种中国北方的特色文化统称为草原文化
2、。蒙古族游牧文化是草原文化的主体,但是草原文化不局限于蒙古族游牧文化。草原文化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体,是中国当代文化的有机组成局部,也是中华文明长期保持多元在气质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和精神财富之一。蒙古族传统文化具有以下教育价值:一、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一个民族文化的生成与分布取决于这个民族历史上长期特有的生产方式。对于蒙古族来说,其文化的面貌离不开它的长期所拥有的经济形态的影响。这些民族文化反过来成为保护生态系统的知识体系。比方游牧、轮牧、转场等蒙古族的畜牧方式都有其科学的涵。作为文化群体的蒙古人,长期以来根本保持着逐水草而游牧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当它成为一种长久的历史实践时,必然地创
3、造出了与之相应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把这种生存方式和相应的财富称之为蒙古族游牧文化。它是以人、家畜和环境三个要素构成的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个生产生活方式由人、畜和自然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中,牧民通过家畜的中介反响来适应环境,扮演着生态调节者的角色,与此同时牧民在萨满教的气氛中体验着敬畏自然、注重和谐、崇尚自由的审美境界,这使得蒙古族游牧文化具有了一种深刻的生态涵和强烈的艺术气质。资深生态学家钟龄先生在蒙古族的传统生态观与可持续开展论一文中指出:蒙古族人民的游牧生活恰恰构筑了天气候环境、地生物多样性、人人群社会的复合生态系统,是历史条件下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高效和谐的组合。游移放牧的完整规,
4、可以保持草原自我更新的再生机制,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演化,满足家畜的营养能源需要,保障人类的生存与进步。这是草原复合生态系统构造与功能协调有序的耦合效应。存在决定意识,这种优化系统组合必然成为生态观念的客观依据。所以,在蒙古民族文化中,从意识形态、科学技术、伦理规、民风习惯、信仰等诸多方面都蕴含了鲜明的生态观点与环境思维。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在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以农耕文化居于主流的汉族文化歧视草原生态系统的文化。 光绪三十一年,畜牧业落后论者锡光曾经说:试观此方(指蒙古引者注)数万里之区,自汉以来历两千年绝少进步,则游牧之缺乏恃为生计,并断言:游牧生活断无持久幸存之理,恐不出五十年,游牧之风将绝
5、境于地球上。因此,他积极倡导移民守边。在汉语中出现了许多歧视草的词汇,类似于草民、草寇、草包、草莽、草荒、草野、草草、草率、草木之民、草菅人命、斩草除根、草莽英雄等一系列贬低和讨厌草的说法,农耕文化总是以草敌,从与草有关的词汇中得到这方面证明,未经公布或未经公布的试行的法规、规章、条例叫草案,初步写出的文章叫草稿,初步设计叫草拟,临时签署叫草签,设备简陋的戏班子称草合班子,初步画出的设计图叫草图,质地低劣的纸叫草纸,把人命看作野草一样叫草菅人命。不细致叫潦草,母鸡叫草鸡。憎恨草、仇视草,视草为敌,是单一种植业的特征之一,这种文化意识扩展到草原地带后就成为破坏草原的一种巨大的制度力量。因为,靠天
6、种地的粗放农业对牧场草地来说是一种破坏力量。而且但凡丢荒之地,在天旱地区植被破坏后,很快就会沙化,农耕所及草场荒废。加上农业社区人口增殖,一定要扩大耕地面积,即使在较高的轮作和施肥的农业水平上,也会和牧民争夺土地。对牧区来说,由于牧场缩小,单位面积载畜量相应增加,超过了自然恢复饲草的限度,引起草原退化。这一系列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形成了恶性循环,引起一般所说的农牧矛盾,在民族杂居地区又表现为民族矛盾。由此导致对草原文化的排斥,成为草原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次原因。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生态学家新时介绍,占地球陆地面积四分之一的草地,是仅次于森林的绿色覆盖层和适应性最强的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在
7、西部开发中,草地更是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在干旱地区,草原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并不次于森林和农田。草原面积大大超出了能够建构固定农田的面积。但长期以来,草地受到了不公正对待。国家环保总局、中科院等部门和西部12个省、市、区的联合调查显示,近十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系统更加脆弱,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不断加剧。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局部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国土面积的一半;西部地区沙化面积超16000万公顷,占全国沙化面积的90;毁林毁草开荒严重,新增耕地90以上来自对林地和草地的破坏;草地面积持续减少,质量下降,鼠害严重。生态破坏削弱了西部地区经济开展的根
8、底,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的开展。根据有可比资料的九省区统计,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500亿元,因生态破坏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和生态恢复费用比这一数字还要高出数倍。调查指出,近40年来气温波动性增高和局部地区降雨减少,在*种程度上加剧了西部地区生态退化的进程,但人为因素是造成西部地区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传统的游牧文化早就注意到了资源的再利用和生产的可持续开展问题,作为每一个合法公民的我们是否应该继续发扬和传承蒙古族灿烂的传统文化精神,防止出现人为生态破坏问题、支持国家推出的退耕还草还林以及实行严格的封育政策,提高保护环境和恢复生态的意识。二、蒙古族自由精神的价值一定程度
9、上的自由是游牧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一个较显著的特征。游牧民族的生存空间是非常宽阔的,人的活动余地也是相当大的。这种人们在空间上的自由行动为其在自由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客观的物质根底。就其普适价值而言,制度经济学对自由的价值做了阐述,对个人行为的公正:即个人和权力机关应对同等情况下的他人一视无歧视、程序公正;或者程序公正要求不分种族、贫富或亲疏地保护同等的根本权利。在经济生活中,这个意义上的公正意味着,原则上,在凭自己的资源进展竞争并获得平等待遇上,人人都有同样的自由权。但它决不意味着人人都同样幸运或在竞争中获得同样的实际上,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所提出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理念就其实质来讲都是蒙古
10、族传统文化的自由精神相一致。就其教育本身的价值而言,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蒙古族的自由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强调个体能力、个性的发挥、文化艺术的创作、有利于对学生进展因材施教。三、蒙古族务实、顽强精神的价值对于古代蒙古人来说,面对现实,直面人生是他们最根本的人生信条。严酷的自然环境、动乱的社会现实,使他们养成了反对玄想空谈,而崇尚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不管是在信仰、民间文学中,还是在伦理道德、政治生活中,都显著而深刻地表现出了这一点。在古代蒙古人的伦理道德生活中,务实的态度同样是其所固有的。蒙古文化的性格是很顽强的。草原尽管常有宜人的季节,草原有如诗如画的美景,牧人也不乏悠闲,那也是一年四季
11、中的短暂时期。蒙古高原的平均青草期只有140天左右,而长达220多天的枯草期以及相继出现的旱灾、白灾构成了严酷的生活现实,就像蒙古谚语中所说的那样,美好的秋天不会长久,牧人生活更多的时候是要面对暴风、骤雨、燥热和寒雪。因此,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是真正草原牧人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生活环境所逼迫生成的个体心理素质,逐渐上升为一种群众化的社会心态时,民族文化中就具有了顽强的精神。中国孩子还没放学,家长就在学校门口等候,到草原上举办夏令营活动,有很多家长给自己的孩子送药,送吃,问寒问暖。学生本身缺乏自理能力,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孩子因为是独生子女或家庭条件优越,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较强。这与蒙古族顽强
12、的传统文化精神成了鲜明的比照。我们的教育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是否应该传承民族文化的优秀精神,我们不仅意识到民族文化在培育我们下一代的民族精神时的重要意义,从而坚决一个根本的立场,那就是要弘扬民族文化的精华,延续民族文化的命脉,创造与时俱进的新的民族文化,而且,我们还必须强化对民族文化的研究,扩大民族文化对下一代的教育时机,使我们的民族文化以宣传和学校教育的根本方式传达给我们的受教育者。 四、蒙古族诚信精神的价值蒙古人重诚信,对欺诈性的交换行为,非法谋利行为极其蔑视。他们在和对方交流、交换的时候特别守信用、讲诚信的。在不很长远的年代,蒙古人出去放牧或下地作农活包括晚上睡觉都没有锁门的习惯,这足以说
13、明他们对彼此信任程度,没有丝毫的疑心之心。如今社会上常常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给人们的生活、生产甚至生命带来重大损失,各种医疗事故、交通事故等人为的灾难所造成的悲剧,无不与*些人的责任感欠缺、没有诚信精神有直接关系。 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又是具有丰富感情的人,是个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是值得信任的人。我们的教育需要培养有责任感、具有诚信精神的人。这是社会的需要、人类的需要。美籍日本学者福山在其所著的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一书中指出,美国、日本等国属于高信任度国家,因此可以大大节约交易本钱。蒙古族诚信精神与现代经济学的新理念是完全一致的。五、蒙古族文化的行政管理价值学者提出对民族地区要因俗而治,要由
14、懂得该民族地区文化的人员来治理。这也是各级国家机关中需要大量配备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成员的依据。因为 在草原,共同的文化遗产构成的无形制度提供了减少思维模式分歧的方法并形成了使统一的认识代代相传的方式。因俗而治中的俗表达了传统知识和涵,当然包括文化。我们对进展行政管理要深入了解蒙古族文化。这不仅仅指汉族领导同志,蒙古族领导同志也未必都有深入的了解。根据制度经济学原理,当本身文化外政府制定的有关政策法规制度相冲突时,监视外在制度服从情况的本钱和执行外在制度的本钱会限制政府依靠外在制度所能取得的成效。有学者估计,如果没有形成自发性服从,政府靠强制在任何时候最多只能执行全部法律的3%-
15、7%。因此,所有层次上的外在规则都应符合社会的在规则有些表达于自然法中,这样才能确保这些规则对人的行为具有规性影响。在有些情况下,规则发生冲突,只有诉求道德才能化解矛盾。即使能从国外借鉴良好的正式规则,如果外乡的indigenous非正式规则因为惰性而一时难以变化,新借鉴来的正式规则和旧有的非正式规则势必产生冲突。其结果,借鉴来的制度可能既无法实施又难以奏效。总之,已经移植过来的制度安排要实现其功能,则需要作更大的适应性调整。有些制度规是植根在一定文化土壤根底之上的,如果这些制度规离开了其相应的文化土壤,就很难有效了。因此,我们在用制度引进扩大制度选择集合时一定要考虑相应的制约因素。正因为此,
16、同志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光芒著作中提出要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好好研究以适合这些地区的实际。4政府官员在懂得蒙古族文化的重要性后,在政府决策上才能考虑对这种文化的保护,比方在牧区生态移民不仅是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必然要求,而且关系到生物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样性问题。因为,生态环境恶化必然会导致文化的消失,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会消失。生态移民既是经济行为,又包含文化意义,政府在实施生态移民政策中,应从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根底设施建立、公共效劳设施建立及移民通婚等方面进展规划。同时,动态的把握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现象。在生态移民过程中,要注意人对环境的影响,适应与抉择的关系,要把游
17、牧民族中的草原学看成是文化人类学,文化生态学等,不能停留在经济学的层面上。对生态移民应从移民的经济,社会、文化和心理等各个方面来理解,要充分认识移民本钱应包括经济本钱、文化本钱、环境本钱和心理本钱等。六、蒙古族文化的民族团结和文化认同的价值由于存在不同民族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在一种文化没有充分传播,深入到其他民族人心的情况下,一个民族会对另一个民族产生误解。比方长期以来,将游牧文化与落后愚昧划等号。而事实上正如俄罗斯著名学者古米列夫所评价的游牧民族在他们自身开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社会文化类型。对此,人们不应认为是粗俗、落后和停滞不前的。所以尊重的前提是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才会尊重少数
18、民族的权利,不会因风俗习惯不同而歧视少数民族。建立在了解的根底上才能正视民族心理素质的特殊性。在实现各民族共同开展繁荣中,照顾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表达民族平等,实现民族团结。蒙古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的灿烂文化有巨大教育价值。在今天需要我们与时俱进的去传承和弘扬。再论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离开文化的教育或离开教育的文化都是不存在的,文化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有机体。文化赋予教育以涵,赋予教育以品质,教育则通过自己的文化功能作用于文化,使文化得以升华。具有浓郁的地域性、民族性等特征的蒙古族传统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一,是地区独特的教育资源。实施蒙古族传统文化教
19、育,使受教育者在感受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性、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同时,充分发挥蒙古族传统文化对受教育者民族心理、审美观念、精神品质、个性的开展等方面的教育价值。一、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特征我们认为,蒙古族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虽然历尽沧桑,但是保持了以下几个根本特征:1.多元化特征大蒙古帝国是在军事征服的前提下建立的。因此国民是由不同文化习俗背景的部族和民族成员组成的,这使得蒙古族文化一开场就有了多元化的成份。如果说蒙古族早期文化受中亚传统影响较多,则,到了中晚期受藏、汉文化影响深刻是不争的事实。游牧文化是在狩猎采集文化的根底上产生的,但是从来没有彻底抛弃狩猎传统,而是把它作为一种补充经济形式保
20、存至近代。与此同时从阿勒坦汗时期开场草原上逐渐出现了有规模的农耕经济,这些不同的经济活动在其文化中得到了积极的反响。这种兼容并蓄的文化构成使蒙古文化乃至中国北方蒙古族文化一直保持了一种积极的开放性,因而在民众意识中很少有封闭的排外情绪。 2.群众化特征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局部是由民间群众文化构建的。如果观察汉民族传统文化就不难发现,他们的百姓文化和文人士大夫文化是有显著区别的。这两种文化中,文人文化是汉民族的主体文化,或者可以叫做统治文化;而蒙古族的文人阶层的形成较晚,在文化中的主导性不强,既便是元朝以及后来的宫廷文化曾一度繁荣,却也未能脱离民间文化的根底。例如,在清代整理出来的蒙古宫廷歌曲,
21、虽然有着文人墨客的加工痕迹,但几乎都存在相应的民歌演唱形式。这说明,宫廷歌曲大多数来源于民间,或者宫廷中的创作歌曲也顺利地传播到了民间。在蒙古社会里,老百姓欣赏的歌曲、遵循的文化习俗和语言表达习惯与那颜阶层的并无二致,更谈不上什么质的区别。因此蒙古族传统文化在总体上表现为一种富有气息的平民化倾向。这在客观上减少了文化部的磨擦与消耗,为在文化整体上较为容易承受和适应外来文化提供了可能性。3.生态化特征作为文化群体的蒙古人,长期以来根本保持着逐水草而游牧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当它成为一种长久的历史实践时,必然地创造出了与之相应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把这种生存方式和相应的财富称之为蒙古族游牧
22、文化。它是以人、家畜和环境三个要素构成。事实上这三种要素的连结就是一种生态关系确实立。牧民在此充当了生态关系中的一个要素,扮演着调节者的角色,也相当于一个生态因子。因此,牧民的所作所为必须服从于其它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的维持,即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总体平衡。也就是说牧民时刻注意家畜的各种反响,通过这个中介的信息反响来把握环境、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牧民的有效生存。牧民的这种角色要求使得牧民所拥有的文化必然带有生态属性功能与特征。另外,游牧是一种动态的生活方式,它不利于物质财富的大量保存与囤积。这使得牧民拥有的财富必须具备简易而多功能。如蒙古刀是男人的装饰品、防身武器、同时也是餐具。英雄史诗是歌曲
23、、是诗词、也是故事,可以满足不同观听众的需求。这种对财富的简约行为蕴含着对能量的节约机制,其本质是生态化的。正因为这样,从根本上来讲,蒙古族游牧文化是一种生态文化,无论其涵气质,还是其外在特征都表现出了浓厚的生态气息。 4.艺术化特征游牧民族直接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动物五畜和变化多端的环境,而不是容易控制的农作物、耕地或冷冰冰的矿石,因此在牧民的生产方式中普遍存在着人与生产资料、生产工具之间的主动的信息交换和情感交流。主人必须关注作为坐骑生产工具的马的表现与情感,也有必要关注作为生产资料的羊群的表现。牧人的羊不是生产符号或抽象物质,而是具有名字和性格的家庭成员。这也就是说牧民时常处于一种情感化的生
24、产关系当中。这种情感化的生产关系促使牧民具备情感化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方法。这种情感化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方法就是艺术的方式方法。至此蒙古族文化产品尤其是精神产品普遍具有了浓厚的艺术特征。认识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蒙古族为什么拥有则多歌颂五畜、歌颂自然的文艺作品。另外草原文学艺术的群众倾向也使得草原意识世界具有了浓郁的艺术色彩。牧民的人生追求、生活哲理、工作经历都以诗、歌或谚语的形式浓缩于日常生活当中,生活中能够体验艺术,艺术中能够看到自己的生活,很难发现与艺术无关的生活,也不容易承受与生活无关的艺术。5.生活化特征蒙古族传统文化具有生活性。蒙古族传统文化是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蒙
25、古族传统文化始终像一面镜子,反射出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例如蒙古人的夏特日不是在商店里买来的,而是自己精心雕刻而成的,自用的箱子和马头琴、小茶桌和四胡等全部是由自己设计和制作。牧民们在劳动之余,或者在劳动之中可以制作生活适用品,这种民间艺术是为了生活的需要,美化自身,美化物品,美化生活环境。蒙古族传统文化所呈现的日常生活,既包含了知识,也包含了态度和品性,还包含了技能和策略,是一种综合的智慧。受教育者对其感受、欣赏的过程,也是一种综合的学习过程。受教育者从蒙古族传统文化中可以领悟到很多表现蒙古族人民热爱乡土、热爱祖国的精神,表现了对未来的期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追求,歌颂
26、劳动人民自己的崇高品质、巨大的创造才能和力量。改革开放以来蒙古族文化得到了开展的机遇,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与此同时也受到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的巨大冲击。蒙古族文化需要继承自己的优秀传统,诸如生态理念、艺术理念等等的同时更需要与时俱进,获得全面、安康、稳定的开展。我们认为,以游牧文化为底蕴的蒙古族文化以其优良的生态精神和艺术精神迎接知识经济时代,走向跨越式的开展是有可能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在人类文明的21世纪将被继承和发扬。在所谓的全球文化以铺天盖地的气势滚滚而来,威胁着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延续与生存,而与之相关联的蒙古族传统精神的更生和重塑也出现了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时,又促
27、使我们必须对蒙古族传统文化做出反思之后新的反思,并且做出理性的选择。所谓理性的选择,即是说,我们不仅意识到蒙古族传统文化在培育我们下一代的民族精神时的重要意义,从而坚决一个根本的立场,那就是要弘扬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延续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命脉,创造与时俱进的新的蒙古族文化,而且,我们还必须强化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扩大蒙古族传统文化对下一代的教育时机,使我们的蒙古族传统文化以宣传和学校教育的根本方式传达给我们的受教育者。在这样的传达过程中,不管是社会宣传还是学校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点不是让受教育者被动地承受蒙古族传统文化,而是在学习、研究蒙古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高理解蒙古族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28、和自立能力,不仅使受教育者形成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而且形成鉴赏能力,从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容到它开展的历史,从它的表到达文化形式的审美演进,都可以形成生生不息的动态理解。那样,才能更好地通过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教育进展蒙古族文化精神的教育,知古鉴今,继往开来,去进展更为有价值的蒙古族文化精神的创造。 我们之所以在理性选择中,认为蒙古族传统文化教育对于蒙古族传统文化精神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还是由于蒙古族传统文化所特有的教育价值。二、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必须反映本民族的精神、传统和特点。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民族性,就等于一个没有灵魂的身体。最富有民族性的东西是最有
29、国际性,蒙古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草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既是既往的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的积淀,又是目前该民族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凝结。其中蕴含了取之不尽的艺术价值能够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开展。靳之林教授认为,关注民族民间文化传统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的教育问题。我们应通过教育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所谓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是指将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一系列具体容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容,它又具有一般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所不具备的教育功能。 1.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受教育者安康积极的民族心理蒙古族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优秀精神品质可以在经过动态解读之后,与现代思想相结合,在形成蒙古族传统文化精
30、神的过程中起到非常深刻也非常直接的作用。不管是蒙古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哲学、政治、道德观念,还是它所创造的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作品,或者是它在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风俗习惯中所凝结的审美意识等等,都可以会聚成人们自身的素养逐渐积淀为蒙古民族的心理、品格,使我们的蒙古族文化获得持续不断的精神力量,我们可以根据蒙古族的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及生活生产等特点,编写适合民族地区的乡土教材,将其纳入课程体系中,利用乡土教材培养受教育者对家乡的感情及民族的自豪感,使他们了解自己生长的环境和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以期培养受教育者安康积极的民族心理、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2.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受教育者独
31、特的审美观念蒙古族传统文化中作为其中最具有蒙古族传统性、最富于艺术特征的局部,如绘画、音乐、书法、建筑等等,不仅包涵了我们蒙古族特有的审美观念、审美表现意识,而且包涵了理解自然,理解人生,明智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许多有益的启迪。这些启迪在现代化程度比较兴旺的今天,不仅没有失去意义,反而彰显出它的不朽价值。音乐、绘画、书法是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容,蒙古族在长期的历史开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传统音乐、绘画、书法文化。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成为了蒙古族人民与外界交流的媒介,也成为了蒙古族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蒙古族的文化主要是在游牧文化根底上形成的,这一文化类型决定了它们与大自然的密
32、切关系,在这根底上形成的音乐、绘画、书法文化涉及到氏族、家族的历史,生产,生活经历,信仰等一系列容,如同一部教科书,深深的影响着蒙古族人民的思想及行为方式。蒙古族的音乐铿锵有力,绘画、雕刻艺术独具风格,这些都是蒙古族活动、喜庆丰收、婚丧嫁娶以及各种节日中不可缺少的容,其出现频率之高是其它文化所不能比较的。这种在民族文化体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质,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民族文化水平,民族精神、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对蒙古族人民坚决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蒙古族传统的音乐、美术、体育文化却面临着许多挑战。蒙古族游牧文化的逐渐演变和社会现代化的
33、巨大影响都使得蒙古族传统的民俗文化有了很大的变迁。会唱蒙古族歌曲、会跳蒙古族舞的人少了,传统的体育活动逐渐从老百姓的日常活动中退出,变成了只有在重大节日中才得以一见的活动。现在社会中各种传播媒体也在不断充满着人们的生活,蒙古族人民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渗透着现代化的气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冰箱、汽车、摩托车,人们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不再局限在原有的生活环境中,开场学会了解外面、了解世界,民族传统文体娱乐活动的功能开场退化,逐渐被人们所淡忘。更为严重的是青少年中对传统了解的人则更少,很多传统的技艺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因此有人悲观的认为,蒙古族传统的文体娱乐活动已经没有了生存空间,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笔者认为,虽然蒙古族传统的文体娱乐活动的现状有些令人担忧,但不能因此而疑心其作为珍贵民族文化的地位及其未来的开展前途。蒙古族的传统文体娱乐活动是有着深厚的群众根底和开展潜力的,蒙古族传统文体娱乐中体育与歌舞相伴,绘画与艺术交融,这种文化模式不仅能够使蒙古族群众在民族传统文体娱乐活动中自娱自乐,得到锻炼,更能够使他们通过各种艺术形式的相互交融,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传说、风俗习惯、信仰,并将其渗透到民族意识、民族心理当中培养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念。3.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受教育者优秀的精神品质爱国精神、蒙古族传统文化精神包括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孤独症患儿的护理
- 新高考英语|读后续写素材积累之如何做好衔接 课件-2025届高三英语作文专项复习
-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培训2024
- 2024广告刊登合同样式
- 2024个工程合同管理与案例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财务决策平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训练》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红河学院《西方经济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手机导购培训指导》课件
- 银行员工半年工作总结
- 产品研发与创新战略性合作协议书
-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代理记账业务内部规范(三篇)
- 黑龙江大学《应用回归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物业管理师(中级四级)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多选题)
- 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 实验四 动态显示与矩阵式键盘实验 计科17-3BJ 李浩葳
- 二年级数学乘法口算练习题100道
- 专题08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综合题20道)(试卷版)
- 《尘肺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 《无机化学》课件-第6章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