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 by 南京医科大学_第1页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 by 南京医科大学_第2页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 by 南京医科大学_第3页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 by 南京医科大学_第4页
口腔修复学名词解释 by 南京医科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 (dentition defect): 部分牙齿缺失导致的恒牙牙列不完整。牙体缺损(tooth defect):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外形和结构的破坏和异常,表现为牙体失去了正常的生理解剖外形,造成正常牙体形态、咬合及邻接关系的破坏。牙列缺失 edentulous: 各种原因导致的上颌或(和)下颌牙列全部缺失,牙列缺失后的颌骨又称为无牙颌(edentulous jaw)。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RPD)P 192 是利用天然牙、基托下粘膜或骨组织作支持,依靠义齿的固位体和基托来固定,用人工牙恢复缺

2、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用基托材料恢复缺损的牙槽嵴、颌骨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形态,患者能够自行摘戴的一种修复体。5、牙支持式义齿(tooth-supported dentures):P193 指缺隙两端均有余留天然牙,两端基牙均设置支托,义齿所承受的力主要由天然牙承担。适用于缺牙少、基牙稳固的病例,其修复效果较好。6、黏膜支持式义齿(mucosa-supported dentures):P193 09真题 指义齿所承受的力主要由黏膜及其下的牙槽骨负担。虽然缺隙的一端或两端有余留天然牙存在,但因余留牙松动或咬合过紧而不设置支托,常用语缺牙多、余留基牙条件差,或咬合关系差的病例。7、混合支持式义齿(toot

3、h and mucosa-supported dentures):P193 指义齿承受的力由天然牙和黏膜、牙槽嵴共同负担,基牙上设支托,基托适当伸展,其修复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适用于各类牙列缺损,尤其是游离端缺牙病例,此为临床上最常用的形式。8、支点线(fulcrum line):P196、P208 09真题 固位体的连线称为支点线或卡环线(支托线)。某些学者认为支点线仅仅是通过两侧末端固位体的牙合支托的连线,也把它称为转动轴。 主要起支点作用的支托连线。9、导线(guide line)、观测线(surveying line):P202 06、07真题 是分析杆与基牙颊面或舌面触点的连线。导线

4、牙合方是非倒凹区,龈方是倒凹区。当牙长轴与分析杆方向一致时,基牙的外形高点线与导线完全重叠。10、导线的类型:P203 09、10真题 I型导线:为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导线,基牙上主要倒凹区在远离缺隙侧。 II型导线:为基牙向缺隙方向倾斜时所画出的导线,基牙上主要倒凹区在近缺隙侧。 III型导线:基牙的近、远缺隙侧均有明显倒凹或基牙向颊、舌侧倾斜时所形成的导线,导线位置靠近牙合面,倒凹普遍且显著。11、就位道(path of insertion):P203 08、10真题 RPD一般均有2个或2个以上的基牙,各个基牙上的固位体必须沿同一个方向戴入,义齿才能就位,即就位道。各个基牙的

5、位置、形态、倾斜方向、倾斜度的大小、倒凹大小、缺牙 部位以及骨组织倒凹都会影响义齿就位。12、固位倒凹(retentive undercuts)P204 在可摘局部义齿摘戴过程中,卡环固位臂通过基牙的观测线(基牙最突点)发生弹性变形获得固位力。(基牙必须存在固有的固位倒凹)13、导平面(guide plate):P204 在基牙的近中或远中邻面需预备出与就位道一致的一个小平面,即导平面。与邻面板或小连接体或RPD的坚固部分相接触,引导义齿顺利就位和脱位。14、支托(rest):P205 由金属制作,放置于天然牙上,其作用为支承、传递牙合力、稳定义齿、放置食物嵌塞和恢复牙合关系。其中牙合支托为最

6、常用的一种,也常常被用作支托的总称。 (若放置于天然牙牙合面,则称为牙合支托;放置于前牙舌面称为舌支托或舌隆突支托,放置于前牙切缘则称为切支托)15、延伸基托/跨合支托:P205 长度超过过基牙近远中径1/2的牙合支托称为延伸支托,贯穿整个基牙近远中面的牙合支称为跨牙合支托。(牙合支托的长度一般为磨牙1/4或前磨牙1/3近远中径)16、固位体(retainer):P207 是RPD用以抵抗脱位力作用,获得固位、支持与稳定的重要部件。可分为直接(放置义齿牙合向脱位,起主要固位作用)和间接(辅助直接固位体固位的部件,主要是起增强义齿的稳定,常用语游离端义齿)17、直接固位体:P207 是防止义齿牙

7、合向脱位,起主要固位作用的固位部件。按固位形式不同,又可分为冠内以及冠外。18、间接固位体:P207 是用以辅助直接固位体固位的部件,主要是起增强义齿的稳定,防止义齿发生翘起、摆动、旋转及下沉的作用,常用语游离端义齿。19、卡环臂(clasp arm):P208 为卡环的游离部,富有弹性。卡环臂尖位于倒凹区,是卡环产生固位作用的主要部分。卡环臂起始部分较坚硬,放置在非倒凹区,起稳定作用,防止义齿侧向移位。20、卡环体/卡环肩(clasp shoulder):P208 为连接卡环臂、支托和小连接体的坚硬部分,环抱于基牙的非倒凹区,从邻面包过颊舌轴面角,可阻止义齿龈向和侧向移动,起稳定和支持义齿的

8、作用,同时支撑卡环臂,因而要求卡环体要有较高的强度,不易变形,在非倒凹区且不影响咬合。 21、连接体(connector):P216 是RPD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大连接体和小连接体两类,将义齿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有利于义齿的固位、稳定,同时还有传递和分散牙合力的作用。22、Aker卡环(圆环形卡环 circumferential clasp):P210 因包绕基牙的3个面和4个轴面角,即包绕基牙牙冠的3/4以上,形似圆环,故名圆环形卡环,这种卡环的三臂卡环为Aker首先应用,又称Aker卡环,适用于牙冠外形正常、健康的基牙,因其固位、稳定作用好,常用于牙支持式RPD。23、联合卡环(combin

9、ed clasp):P211 06、08真题 由位于相邻两基牙上的2个卡环通过共同的卡环体相连而成,卡环体位于相邻两基牙的外展隙,并与伸向牙合面的牙合支托相连接。此卡环需用铸造法制作。适用于基牙牙冠短而稳固,相邻两牙之间有间隙或食物嵌塞等情况者。24、回力卡环(back-action clasp):P211 07、09真题 卡环臂尖位于基牙唇(颊)面的倒凹区,绕过基牙的远中面与牙合支托相连,再转向基牙舌面的非倒凹区,在基牙近中舌侧通过连接体与基托或连接杆相连。由于远中支托不与基托或连接杆直接相连,力则通过人工牙和基托首先传到基托下组织上,可减轻基牙承受的力,起到应力中断的作用。适用于后牙游离端

10、缺失,基牙为前磨牙或尖牙,牙冠较短或呈锥形。 (卡环臂尖位于基牙舌面倒凹区,经过基牙非倒凹区与远中支托相连,再转向近中颊侧非倒凹区,通过连接体与基托相连者称为反回力卡环)回力与反回力均为铸造卡环。25、Roach卡环(杆形卡环):P212 10真题 此类卡环是从缺牙区唇侧义齿基托中伸出,沿牙龈缘下方3mm的位置平行向前延伸至基牙根端下方适当位置,然后以直角转向牙合方,其卡环臂越过基牙牙龈,臂端进入基牙颊侧1/3区的倒凹区,深度约0.25mm,臂尖末端2mm与基牙表面接触。26、RPI卡环组(rest-proximal plate-I bar):P213 由近中牙合支托、远中邻面板、颊侧I型杆形

11、卡环三部分组成,常用于远中游离端义齿。27、近中支托:P213 指游离端义齿在邻缺隙基牙的牙合面近中边缘嵴放置的支托。近中支托的设置可使支点前移,使基牙受力减少或抵消,同时使基托下组织的受力方向接近垂直,且较均匀。但支点前移会使游离距延长,在相同力的作用下,基牙受力减少,但基托下粘膜和牙槽骨组织受力增加。28、邻面板:P214 是卡环组中与基牙邻面紧密贴合的金属板,相接触的基牙邻面称导平面,其与义齿就位道方向平行,通过基牙预备形成。其作用是与导平面相接触来控制义齿就位道方向、防止义齿脱位,伸展至舌轴面角,对颊侧卡环臂起到对抗作用,确保卡环的稳定和卡抱作用,可减小基牙邻面的倒凹,防止食物滞留,也

12、利于美观。29、悬锁卡环(swing lock clasp)P215 其结构主要包括铸造唇杆和固位指,其特点是从舌侧就位,由全部的余留牙承担义齿的固位和稳定。(铸造唇杆的一端以铰链形式与义齿的支架相连,使杆可以回转、开闭,另一端以扣锁关系与义齿相连。唇杆伸出若干个固位指,一般是I型杆形卡环的形状,位于余留牙唇面的倒凹区)30、基托(base plate)P219 06真题 又称基板,位于缺隙部分的基托又称鞍基(saddle),是RPD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覆盖在缺牙区牙槽嵴及相关的牙槽嵴唇颊舌侧及硬腭区上,其主要作用使供人工牙排列附着、传导和分散咬合力到其下的支持组织,并能把义齿各部分连成一个

13、整体。31、人工牙(artificial tooth):P220 是义齿结构上用以代替缺失的天然牙,以恢复牙冠形态和咀嚼功能的部分。32、解剖式牙(anatomic tooth):P221 又称有尖牙,牙尖斜面与底面的交角即牙尖斜度为3033,与初萌出的天然牙面相似。正中牙合时,上下颌牙间有良好的尖凹扣锁关系,咀嚼功能较好,形态自然,但咀嚼运动时,侧向力大,不适用于义齿固位差或对牙合牙已有明显磨损的患者。33、半解剖式牙(semi-anatomic tooth):P221 牙尖斜度为20左右,上下颌牙间有一定尖凹扣锁关系,咀嚼效能较好,比解剖式牙的侧向力小,临床应用较广。34、非解剖式牙(no

14、n-anatomic tooth):P221 无牙尖或牙尖斜面,也即牙尖斜度为0,故又称为无尖牙、平尖牙或零度牙。其颊舌轴面形态与解剖式牙类似,牙合面具有溢出沟。正中牙合时,上下颌牙面不发生尖凹扣锁关系,咀嚼运动时,侧向力小,对牙槽骨的损害小。适用于义齿固位差、对颌天然牙已显著磨损或人工牙者。35、固位 (retention):P224 RPD固位是指义齿在口内就位后,不因唇颊舌肌生理运动、食物粘着及重力作用而向牙合向或就位道相反方向脱位。抵抗脱位力的称固位力,主要由直接固位体提供。36、脱位力 (displacement force):P224 指使义齿从就位道相反方向脱出的力,如食物的粘着

15、力等。(在脱位力相等的条件下,脱位力的方向与牙面间构成的角度越大,对牙面的正压力越大,所能获得的起固位作用的摩擦力越大。37、倒凹深度:P224 指导线观测器的分析杆至基牙倒凹区牙面间的垂直距离。在卡环臂的弹性限度内,倒凹深度越大,则产生的正压力越大,固位力也越大。38、倒凹坡度:P224 倒凹区牙面与基牙长轴间构成的角度,该角度越大,坡度则越大。(在倒凹深度相同情况下,坡度约大,固位力越大)39、制锁状态/制锁区/制锁角/制锁力:P226 制锁状态是指义齿由于设计的就位道与功能状态中义齿实际的脱位方向不一致而造成的约束状态。利用义齿就位方向和脱位方向不一致而获得制锁作用,义齿受相邻牙约束的部

16、分称制锁区。就位道与脱位道方向之间所形成的角度,称为制锁角(制锁角越大,固位力越大)。进入制锁角内的义齿部件(通常为基托)及与阻止其脱位的牙体之间产生摩擦力称制锁力。40、平均倒凹法(均凹式、垂直戴入):P227 多用于缺牙间隙多、基牙倒凹大的病例,将模型方向调节在各基牙的近远中向和颊舌向倒凹比较平均的位置,然后画出基牙的导线,根据此导线设计制作的义齿,其共同就位道方向即为两端基牙长轴交角的平分线方向。41、调节倒凹法(调凹式、旋转与斜向戴入):P227 调凹就是使倒凹适当地集中在某些基牙或基牙的某个侧面上。义齿采用斜向就位,可利用制锁作用,增强义齿固位,并可缩小前牙缺牙区与邻面间的间隙以利于

17、美观。一般个别前牙缺失多采取由前向后斜向就位道,后牙游离端缺牙一般采用由后向前斜向就位。42、稳定(stability):P228 是针对义齿在形成功能过程中有无翘起、摆动及旋转而言。43、翘起(lifting):P229 游离端义齿受食物粘着力、上颌义齿重力等作用,游离端基托向牙合向转动脱位44、摆动(shifting):P229 08级真题 义齿游离端受侧向力作用而造成颊、舌向水平的摆动。45、旋转(rotating):P229 义齿绕支承线轴转动。如横线式和斜线式支点线形成前后(近远中)向旋转,纵线式支点线形成颊舌向旋转。46、下沉(sinking):P229 义齿受牙合作用时基托压向其

18、下的黏膜组织,如混合支持式义齿易出现此现象。47、解剖式印模:P242 此种印模是在承托义齿的软硬组织处于非功能状态下取得的,为无压力印模,通常用流动性较好的印模材料制取。它可以准确地印记牙和牙槽嵴的解剖形态,据此所做的义齿对牙和所接触的其他组织皆不产生压力,对牙支持式和黏膜支持式义齿都可以采取这种印模。48、功能性印模:P243 此种印模是在一定压力状态下取得的印模,也称选择性压力印模。适用于基牙和黏膜混合支持式义齿,特别是牙列缺失类型为kennedy第一类和第二类的义齿修复。49、肌功能修整:P242 09真题 取模过程中,在印模材料尚未硬固前,模仿邻近软组织的正常生理活动对印模进行整理,

19、使印模既伸展到黏膜皱襞区,又不伸展过多而妨碍肌功能活动的过程。有主动和被动修整。50、牙合堤(occlusal rim):P245 10级真题 适用于单侧或双侧游离缺失,每侧连续缺失两个牙以上者,或上下牙列所缺牙齿无对牙合牙相对者。依照牙合堤的咬合印迹,对准上下颌模型,即可取得正确的颌位关系。51、观测模型:P245 是模型设计的重要内容,用观测仪的分析杆检查各基牙和黏膜组织的倒凹情况以确定RPD的共同就位道,并绘出各基牙的观测线。52、喷砂:P252 是利用压缩空气的压力使金刚砂从喷枪的喷嘴中高速喷射到铸件表面,清除铸件表面的包埋材料、黏附物和氧化膜。53、打磨:P253 是利用磨平器械消除

20、铸件的不平整表面的过程,打磨时要有适当的压力和速度,从粗磨头到细橡皮轮和绒轮。54、电解抛光:PP253 是在电解液中对金属进行阳极电化学切削,即金属表面在电化学作用下造成凹处的钝化和凸处的电化学溶解。55、装盒(flasking):P260 10真题 指在型盒内形成蜡型的阴模,以便填塞塑料,经热处理后用塑料替代蜡型。分为整装法、分装法和混装法。56、(装盒)整装法/分装法/混装法:P260 整装法:装下层型盒时将模型、支架、人工牙的唇颊面用石膏包埋起来,暴露人工牙的舌腭面和蜡基托的光滑面。此法优点是人工牙和卡环不易移位,咬合关系稳定,便于在下层型盒内填塞塑料,适用于前牙唇侧无基托的RPD。

21、分装法:修整模型时将石膏基牙修除,卡环和支架被悬空,并暴露人工牙和蜡基托,装下层型盒时仅将模型用石膏包埋起来。人工牙和卡环、支架等都被翻置于上层型盒内,填塞塑料在上层型盒内进行。此法优点是便于涂分离剂和在上层型盒填塞塑料,缺点是支架容易移位。适用于卡环在下层型盒不便操作的义齿,缺牙多而余留牙少的局部义齿及全口义齿。 混装法:将模型和支架包埋固定在下半盒内,而将人工牙和蜡基托暴露出来,以后人工牙翻置于上型盒内。此法优点是支架和模型包埋在一起,位置固定,填塞塑料时支架不易移位,适用于大多数RPD,缺点是上下型盒间产生的间隙,可造成义齿咬合升高。57、重衬(relining):P268 在义齿的组织

22、面上加一层塑料,使其充满牙槽嵴及周围组织被吸收部分的间隙,使基托组织面与周围组织紧密贴合,增加义齿的固位力。有直接法和间接法重衬。牙列缺失的全口义齿修复全口义齿(complete denture):P294 为牙列缺失的患者制作的义齿称全口义齿,俗称总义齿。全口义齿由基托和人工牙两部分组成。义齿性口炎:P297 长期戴用义齿造成的上腭黏膜病理非特异性反应称为义齿性口炎,对于老年患者是很常见的并发症,此外伴有下方结缔组织中严重的淋巴细胞浸润。(与义齿的机械性刺激、义齿上微生物斑块的堆积或者义齿材料组分之间的毒性或变态反应有关)灼口综合症(BMS,burning mouth syndrome):P

23、297 义齿戴用者经常有局部烧灼感或义齿接触的口腔黏膜不适感。临床上,黏膜由于机械刺激、感染或对义齿组分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红肿,摘掉义齿症状可减轻。与粘膜弥散性烧灼感有关,主要见于戴用可摘义齿的50岁以上女性。牙槽嵴(alveolar ridge):P299 是自然牙列赖以存在的基础。牙列缺失后牙槽突逐渐吸收改建形成牙槽嵴。能承担较大的咀嚼压力。(上下颌牙槽嵴将整个口腔分为内外两部分:口腔前庭与口腔本部)口腔前庭(oral vestibule):P299 位于牙槽嵴与唇、颊侧黏膜之间,为一潜在的间隙,全口义齿的唇、颊侧基托在此区内,在不妨碍唇、颊肌活动的情况下应尽量伸展到黏膜反折皱襞,以保证基托

24、边缘的封闭。唇系带 (labial frenum):P300 位于口腔前庭内相当于原中切牙近中交界线的延长线上,为一扇形或线形黏膜皱襞,是口轮匝肌在颌骨上的附着部。唇系带随唇肌的运动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因此全口义齿的唇侧基托在此区应形成相应的切忌,以免妨碍系带的运动而影响义齿固位。颊系带(buccal frenum):P300 位于前磨牙牙根部,是提口角肌的附着处,附着在牙槽嵴顶的颊侧,呈扇形,数目不定,是类似唇系带的黏膜皱襞,但较唇系带宽而扁。全口义齿的颊侧基托在此部位也应制成相应的切迹。(颊系带将口腔前庭分为前弓区和后弓区) 颧突(zygomatic process):P300 是位于后弓区

25、内相当于左右两侧上颌第一磨牙根部的骨突,有颊肌附着,表面覆盖薄的黏膜,与之相应的基托边缘应做缓冲,否则会出现压痛或使义齿以此为支点前后摆动。上颌结节(maxillary tuberosity):P300 是上颌牙槽嵴两侧远端的圆形骨突,深层有颊肌附着,有时并有颞肌的下部纤维附着,表面有黏膜覆盖。颊侧多有明显的倒凹,与颊黏膜之间形成颊间隙。上颌义齿的颊侧翼缘应充满在此间隙内。其远中是上颌牙槽嵴与蝶骨翼板之间的骨间隙。 颊侧翼缘区(buccal flange area):P300 位于下颌后弓区,在下颌颊系带至咬肌下段前缘之间。当下颌后部牙槽嵴吸收已平时,该区又称颊棚区(buccal shelf

26、area),此区面积较大,骨质致密。当牙槽嵴吸收严重时,此区较平坦,骨小梁与牙合力方向几乎呈直角,义齿基托在此区内可有较大范围的伸展,可承受较大的牙合力,起支持、稳定义齿的作用。远中颊角区(distobuccal angle area):P300 位于咬肌前缘颊侧翼缘区的后方。因受咬肌前缘活动的限制,义齿基托边缘不能较多伸展,否则会引起疼痛,咬肌活动时会使义齿上升松动。切牙乳头(incisive papilla):P300 是上颌重要、稳定的标志。位于上颌腭中缝的前端,上中切牙的腭侧,为一梨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的软组织突起。乳突下方为切牙孔,有鼻腭神经和血管通过。因此,覆盖该区的义齿基托组织面

27、需适当缓冲,以免压迫切牙乳头产生疼痛。由于切牙乳突与上颌中切牙之间有较稳定的关系,因此切牙乳突是排列上颌中切牙的参考标志。腭皱(palatal rugae):P300 位于上颌腭侧前部腭中缝的两侧,为不规则的波浪形软组织横嵴,有辅助发音的作用。年轻者突起明显,随年龄增大,突起渐平缓。腭小凹(palatine fovea):P301 是口内黏液导管的开口,位于上腭中缝后部的两侧,软硬腭连接处的稍后方,数目多为并列的2个,左右各1个。上颌全口义齿的后缘应在腭小凹后2mm处。颤动线(vibrating line):P301 位于软腭与硬腭交界的部位。当患者发“啊”音时此区出现轻微的颤动现象,故也称“

28、啊”线。可分为前、后颤动线。(前在硬腭和软腭的连接区,约在翼上颌切迹与腭小凹的连线上;后在软腭腱膜和软腭肌的连接区) 后堤区(post dam):P301 06、07、09、10真题 前后颤动线之间可稍加压力,作为上颌义齿后缘的封闭区,称后堤区。此区宽约212mm,平均8.2mm,有一定的弹性,能起到边缘封闭作用。(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腭穹窿较高,软腭向下弯曲明显,后堤区较窄,不利于固位 第二类,腭部形态介于第一类和第三类之间,亦有利于义齿固位 第三类,腭穹窿平坦,后堤区较宽,有利于义齿固位。腭穹窿(palatal vault):P301 呈拱形,由硬腭和软腭组成,硬腭在前部。在硬腭前1/

29、3可以承受咀嚼压力,后2/3 含有较多的脂肪和腺体,腭中缝区为上颌隆突。腭穹窿形态分为高、中等、平坦形三种。翼上颌切迹(pterygomaxillary notch):P301 在上颌结节之后,为蝶骨翼突与上颌结节后缘之间的骨间隙。表面有黏膜覆盖,形成软组织凹陷,为上颌全口义齿两侧后缘的界限。也是上颌后部口腔前庭与口腔本部的交界处。舌系带(lingual frenum):P301 位于口底的中线部,是连接口底与舌腹的黏膜皱襞,呈扇形,动度较大。全口义齿舌侧基托在此部位应形成切迹,以免影响舌的活动。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s):P301 位于舌系带的两侧,左右各一,在下颌骨舌面的

30、舌下腺凹内。舌下腺区可随下颌舌骨肌的运动上升或下降。故与此区相应的义齿舌侧基托边缘不应过长,否则舌运动时易将下颌全口义齿推起。下颌隆突(torus mandibularis):P302 位于下颌两侧前磨牙根部的舌侧,向舌侧隆起。表面覆盖的黏膜较薄,与之相应的基托组织面应适当缓冲。过分突出的下颌隆突在下方形成显著的倒凹,需施行手术铲除后再制作全口义齿。下颌舌骨嵴(mylohyoid ridge):P302 位于下颌骨后部的舌面,从第三磨牙斜向前磨牙区,由宽边窄。下颌舌骨嵴表面覆盖的黏膜较薄,其下方有不同程度的倒凹。覆盖此区的基托组织面应适当缓冲,以免产生压痛。舌侧翼缘区(lingual flan

31、ge area):P302 与下颌全口义齿舌侧基托接触的部位,从前向后的解剖标志包括舌系带、舌下腺、下颌舌骨肌、舌腭肌、翼内肌、咽上缩肌。舌侧翼缘区后部是下颌全口义齿固位的重要部位,此区基托应有足够的伸展。磨牙后垫(retromolar pad):P302 06真题 是位于下颌最后磨牙牙槽嵴远端的黏膜软垫,呈圆形、卵圆形或梨形,覆盖在磨牙后三角上,由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有黏液腺。下颌全口义齿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1/2或全部。磨牙后垫稳定,很少有吸收,因此可作为指导排列人工牙的标志。从垂直向看磨牙后垫 可决定下颌牙合平面的位置。下颌第一磨牙的牙合面应与磨牙后垫的1/ 2等高。主承托区(pri

32、mary stress-bearing area):P302 08真题 垂直于牙合力受力方向的区域。包块牙槽嵴顶、腭部穹窿区、颊棚区等区域,此区能承担咀嚼压力,抵抗义齿基托的碰撞而不致造成组织的创伤。副承托区(secondary stress-bearing area):P302 指与牙合力受力方向成角度的区域。包括上下颌牙槽嵴顶的唇、颊和舌腭侧(不包括硬区)。与主承托区无明显界限,其支持力较差,不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只能协助主承托区承担咀嚼压力,义齿基托与副承托区黏膜也应紧密贴合。边缘封闭区(border seal area):P303 08真题 是义齿边缘接触的软组织部分,如黏膜皱襞、系带附

33、着部、上颌后堤区和下颌磨牙后垫。此区有大量疏松结缔组织,不能承受咀嚼压力。(但是这些组织可紧密地与义齿边缘贴合,防止空气进入基托与组织之间,产生良好的边缘封闭作用,从而形成负压和二者之间的吸附力,保证义齿固位)缓冲区(relief area):P303 指需要缓冲咀嚼压力的区域。主要指上颌隆突、颧突、上颌结节的颊侧、切牙乳突、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以及牙槽嵴上的骨尖、骨棱等部位。该部位上面覆盖很薄的黏膜,不能承受咀嚼压力。应将义齿基托组织面的相应部位磨除少许,做缓冲处理,以免组织受压产生疼痛。 义齿间隙(denture space):P303 是口腔内容纳义齿的潜在空间。义齿间隙原为自然牙列及其

34、相关组织所占据的空间。中性区:P304 通过调整义齿基托厚度和范围使全口义齿充满这个间隙内,以恢复患者由于缺牙造成的面容改变,同时又不妨碍唇、颊侧肌肉的正常活动,又称中性区,指义齿周围和周围软组织处于平衡的区域。组织面(tissue surface):P305 是义齿基托与口腔黏膜组织接触的面,必须与口腔黏膜组织紧密贴合,二者之间才能形成负压和吸附力,使全口义齿在口腔中获得固位。咬合面(occlusal surface):P305 是上下颌牙咬合接触的面,咬合力应均匀分布在支持组织上,而使义齿有良好的固位。上下颌牙之间要紧密接触,要有平衡牙合,使垂直方向的力施加在义齿上,使义齿能够保持稳定。磨

35、光面(polishing surface):P305 是义齿与唇、颊和舌肌接触的部分。磨光面的倾斜度、义齿周围边缘的宽度和人工牙的颊舌位置正常时,舌和颊才有帮助义齿稳定和抵抗脱位力的作用。严重剩余牙槽嵴吸收(residual ridge resorption/RRR):P305 垂直关系:P309 指上、下颌弓之间的上、下关系。牙的长度与拔牙后牙槽嵴吸收的程度有关,对人工牙的排列也带来困难。松软牙槽嵴(flabby ridge)P311 为移动性较大的纤维组织,一般发生在下颌前部是天然牙而上颌全口义齿时,由于下颌前部天然牙产生较大的牙合力作用于上颌前部牙槽嵴,造成牙槽嵴压迫性吸收,而形成松软牙

36、槽嵴。颌位关系记录(recording maxillomandibular relations)P319 用牙合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以便在这个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上,用全口义齿来重建无牙颌患者的正中牙合关系。垂直距离(vertical dimension):P321 08真题 为自然牙列呈正中牙合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部下1/3的距离。颌间距离:P321 牙列缺失和牙周组织吸收后,上下无牙颌牙槽嵴顶形成的间隙名为颌间距离。颌位关系转移/上颌架(mounting articulator ):P325 颌位关系的转移,又

37、称上牙合架,就是将带有上下牙合托的上下模型用石膏固定在牙合架上,以便保持上下模型间的高度和颌位关系。上牙合架需借助于面弓将患者上颌对颞下颌关节的固有的位置,通过上牙合托转移至牙合架上。前伸髁导斜度(inclination of protrusive condylar guidance):P327 下颌在作前伸运动时,髁突在关节凹内向前下方运动的道路叫前伸髁道,人体上的前伸髁道斜度转移到牙合架上,叫前伸髁导斜度。克里斯坦森现象(Christensen phenomenon):P327 10、09级真题 上下牙合托牙合平面间形成正中关系记录之后,嘱患者下颌前伸约6mm,闭口时,上下牙合托前缘接触,后部不接触,在上下牙合平面出现越向后越大的楔状间隙,这就是克里斯坦森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