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2单元质检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2021江苏南京期末)三国时期鱼豢著魏略记述:“(氐族)衣服尚青绛。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由与中国错居故也。”材料中所述现象表明,氐人()A.建立政权已经统一北方地区B.充分了解汉族典章制度C.深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D.逐渐改变传统生活习惯2.(2021广东湛江一模)十六国后期,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不同程度地吸取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重用汉人,尤其重视儒学。这主要是因为儒学()A.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B.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C
2、.有利于维护君权和巩固统治D.是不可撼动的文化主流3.(2021湖北十堰摸底)(北魏)东阳王丕,年已七十多岁,他不愿意汉化,孝文帝“知其如此,亦不逼之,但诱示大理,令其不生同异。至于衣冕已行,朱服列位,而丕犹常服列在坐隅”。这从侧面说明孝文帝的改革措施()A.灵活变通B.缓解了民族矛盾C.果断强硬D.促进了社会繁荣4.(2022广东深圳模拟)621年,李世民创办了文学馆,搜罗贤才。馆中既有以诗赋文章名世的虞世南、褚亮、许敬宗等,又有以经史学问著称的孔颖达、陆德明、姚思廉等,还包括了极富政治军事才干的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李世民此举()A.抑制了前代门阀势力的扩张B.奠定了贞观之治的人才基础C.开
3、启了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D.实现了唐代政权的和平转移5.(2021广东江门期末)东晋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善于书法,却迷信鬼神,没有军事才能,却因为出身按照惯例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这说明当时的选官制度()A.以门第作为主要的标准B.通过考试来公平录取C.由地方官自下而上推荐D.以道德品行作为标准6.(2021广东佛山二模)隋朝时,朝廷在卫州、洛州、陕州、华州等建仓置粮,广招运米丁,并在各县建义仓。文帝还曾令各州寻便利之地,凿水通渠,官民船舶可快速通达。由此可见()A.隋朝粮食储运体系较完善B.隋文帝有重节俭的传统C.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D.江南地区产粮超过北方7.(2021广东肇庆
4、期末)唐太宗在位期间,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还规定五品以上京官,要轮流到宫中值宿,以便皇帝召见,询问外间事务,了解民间疾苦,以及政事得失,使下情得以上达。唐太宗的这些做法()A.削弱了中央集权B.体现了“开元盛世”景象C.分散了宰相职权D.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8.(2021广东揭阳模拟)武则天在与唐高宗共同执政时下诏修订氏族志,明确规定“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到中唐以后出现“冠冕皂隶,混为一区”的情况,特别是自安史之乱以后,有不少平民出身的士卒因军功得授五品官以上官秩,上升为士族。这从侧面反映了唐朝中后期()A.政治活动摆脱宗法观念影响B.封建统治基础得以扩大C.政治人才选拔制度发生变化
5、D.四民等级制度趋于瓦解9.(2021河北唐山三模)784年,唐德宗削藩失败后下“罪己诏”,公开承担了导致天下大乱的责任,宣布李希烈、田悦等人叛乱是因为自己的失误,他赦免了这些叛乱的藩镇,表示今后“一切待之如初”。这主要反映了()A.君主专制制度弊端显现B.安史之乱发生的必然性C.中央集权开始受到威胁D.唐政府统治力严重下降10.(2021广东名校联盟开学考试)梁朝史学家沈约甚至说九品中正制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南朝时期,在中正的评议中,所重视的只是魏晋间远祖的名位,中正的品第反成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据此可知,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度()A.成为了选官的最主要制度B.选官的标准发生根
6、本性变化C.因为士族势力没落而调整D.为科举制的开创奠定了基础11.(2022广东新高考联考)在中国古代,皇后的废立一度是“国家大事”,并产生了外戚干政现象。直到唐高宗时,皇帝听从李勣的意见,把皇后废立作为皇帝“家事”处理,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并贬黜其舅父长孙无忌。这种变化反映了()A.皇权不断加强的历史趋势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世家大族特权地位被打破D.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12.(2022广东名校联考)“魏晋风度”“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是魏晋时期的文人名士,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起清谈之风,对社会现实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却表现为放浪形骸、不拘小节。他们的这种行为()A.主要
7、目的是宣扬道教的核心理念B.饱含对动荡社会的不满与抗争C.源于统治者宽松的国家治理政策D.表达了庶族阶层的政治诉求13.(2021辽宁辽阳期末)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佛教宣称“人王即是法王”“皇帝即当今如来”。北魏僧人法果曾说:“我非拜天子,乃礼佛耳。”这些言论反映出北朝佛教()A.在中国本土化的倾向B.汲取了儒家思想的精髓C.获得君主的倾力支持D.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14.(2021广东惠州月考)公元630年,唐太宗忧虑“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考定五经”,在考定中,政府十分注重文字的正确性和阐释的一致性。然而,唐朝并没有把官方认可的解释当作不容置疑的正统,有关官方解释的争论
8、是被允许甚至受到鼓励的。这一政策()A.确保了儒学的官方地位B.导致官方解释备受质疑C.促使三教合流最终形成D.为文化繁荣提供了环境15.唐初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世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C.儒家主流地位空前强化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16.(2021江西南昌摸底测试)康有为说隋朝书法的情况是:“隋碑内承周、齐峻整之绪,外收梁、陈绵丽之风,故简要清通,汇成一局,淳朴未除,精能不露。”又说:“隋碑风神疏朗,体格峻整,大开唐风。”据此可知,康有为认为隋朝书法()
9、A.以南方的秀美为主要特点B.淳朴峻整趋向单调C.具有融会性与过渡性特征D.风格保守缺乏创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计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是部分北魏皇帝列表。谥号姓名道武帝拓跋珪太武帝拓跋焘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孝庄帝元子攸材料二以下是北朝不同时期的佛像图片。(1)指出材料一中的内容变化,这些变化分别体现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6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北朝佛像样式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原因。(8分)(3)分析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6分)18.(2021湖北十堰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察举制到了东汉末年,已为地
10、方门阀士族所操纵和利用,他们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使察举滋生了种种腐败现象,即所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曹操在北方稳定统治后,急需人才。曹操死后,曹丕开创了九品中正制,这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所谓中正,就是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晋以后,中正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这保证了中央对选举的直接控制,避免他人对中正事务进行干扰。摘编自张旭华九品中正制研究材料二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
11、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这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才,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才。隋朝在结束魏晋南北朝国家分裂局面后,百废待兴,而首先是解决国家所需的用人问题,于是科举制应运而生。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曹魏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隋朝实行科举制的历史背景。(4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12、,谈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历史启示。(4分)19.(2021广东名校联盟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秦汉特别是汉代,中国能够熔铸为坚实的整体,乃是基于文化、政治、经济各项的“软实力”。在文化方面,在战国时代的基础上,中国有了完整的宇宙论、伦理学和价值观念,这些都是建立在儒家、道家和其他各家综合的基础上中国的知识和科技能力,都站在当时世界的前列,这些“硬件”和“软件”的能力,使中国的生产能力超过四邻,且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故得以通过贸易,将各处的经济纳入中国的大系统之内。唐代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接受了许多外来的成分,在日常生活方面,唐代饮食起居乃是总结了南北朝时期的汉、胡分野,整合为新的方式
13、。南朝以前,在服装方面,汉服是宽袍大袖、斜襟束带,唐代则从胡服演变成为窄袖、瘦腰、翻领、着靴,外面再披上一件长衣印度的数学、中亚的天文学,都被纳入中国文化的系统之内,唐代文化的接受能力,可能是中国历来最强的。更为重要的则是文化的理念部分,唐代儒学在前期并没有太大发展,至韩愈后,儒学才有新动力和新方向。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中国能够熔铸为坚实整体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在文化上开放的表现并分析其历史作用。(6分)20.(2021山东潍坊一模)“飞天”是佛教中一种想象的飞神,纵观敦煌壁画中历代飞天形象的演变,
14、可以从一个层面了解古代多元文化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时期的飞天,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西魏的飞天洞窟,窟顶绘有道教诸神,有羽人、雷公、电母、雨神等诸神,另有伏羲、女娲等均人面蛇身,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天地宇宙观念。图1北魏尸毗王本生图2西魏弹箜篌飞天材料二隋代莫高窟献花伎乐飞天,洞窟四壁环窟带状飞天一周,飞天呈辐射形式,或奏乐,或撒花,千姿百态、飘逸秀美,充分显示了古代民间画匠的功力和智慧。唐代飞天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与大唐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完全吻合,画法较前代有很大的改变:由浪漫夸张步入现实,由天宫仙人转变为宫娥舞伎。图3隋代献花伎乐飞天图4唐代观无量寿经变
15、中反弹琵琶乐舞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刘蓉丝路多元音乐文化在敦煌壁画中的呈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敦煌壁画飞天的多元特征予以解释,并说明敦煌壁画的史料价值。(10分)单元质检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1.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三国时期,氐人已经从事农耕经济,生活习俗与汉族相近,说明氐人逐渐改变了游牧民族传统的生活习惯,故选D项。2.C解析:当时各少数民族政权都重视儒学,是因为汉代以来的儒学强调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有利于维护其专制统治,故选C项;A项表述不是各少数民族统治者重视儒学的主要原因,故排除;少数民族的改革推动并加速了其封建化,而不仅仅是因为儒学,故排除B项;当
16、时佛教和道教盛行,儒学地位受到冲击,故排除D项。3.A解析:材料说明,孝文帝对于年迈的东阳王丕不愿汉化也不逼迫他,只是用大道理诱导他,表明孝文帝改革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的特点,故选A项。4.B解析:题干所述为李世民在做皇帝之前就注重搜罗人才,一些著名的人才都成为了他的得力干将,这也为贞观之治奠定了人才基础,故B项正确;A项说法和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中“开启了”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说法既不符合史实,也和题干主旨无关,排除。5.A解析:根据材料“没有军事才能,却因为出身按照惯例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东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主要依靠家世和门第选官,是维护士族特权的
17、工具,故选A项。6.A解析:隋朝在不同地区建立粮仓,并凿水通渠,这反映了当时粮食储运体系较为完善,A项正确。7.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太宗此举使国家出现了少有的政治开明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故选D项;隋唐时期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排除A项;“开元盛世”景象是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的,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分散了宰相职权,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8.B解析:材料反映了唐王朝通过不同方式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使很多平民、庶族获得上升为士族的机会,从而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故选B项;宗法观念影响贯穿中国古代,故排除A项;科举制是唐代选拔政治人才的主要制度,并未发生变化,故排除C项;虽然部分平民得以跻身士族
18、,但士、农、工、商的四民等级制度并未瓦解,故排除D项。9.D解析:据材料“唐德宗削藩失败后下罪己诏赦免了这些叛乱的藩镇”可知,唐德宗削藩失败后下“罪己诏”,说明中央统治力严重下降,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君主专制的弊端,A项错误;安史之乱发生在75576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错误;“开始”的说法错误,C项排除。10.C解析:材料核心信息是南朝时期对九品中正制度的评价和选官标准的调整,这是这一时期庶族地主兴起、士族走向没落在选官制度调整中的表现,C项正确;材料未对选官制度进行比较,因此无法得出九品中正制是主要选官制度,排除A项;魏晋之间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其选官标准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B
19、项;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的调整,其不能为科举制的开创奠定基础,排除D项。11.A解析:材料强调皇后的废立是与外戚干政现象联系在一起的,外戚干政会威胁皇权,唐高宗的做法有消除外戚干政的目的,体现了皇权的加强,A项正确;“家天下”观念体现的是王位的继承,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C项把外戚等同于世家大族,排除;中央集权指的是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12.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魏晋时期的文人名士在社会大分裂和大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崇尚道家的思想,在外在的形象上放浪形骸、不拘小节,通过这些行为来表达对动荡社会的不满与抗争,故B项符合题意;他们的行为主要是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不是宣扬
20、道教的核心理念,故A项错误;他们的行为源于社会大动荡的现实,不是统治者宽松的国家治理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与庶族阶层的政治诉求无关,故D项错误。13.A解析:视帝王为法王,视拜天子为礼佛,说明佛教适应了君主专制的要求,体现了在中国本土化的倾向,故选A项。14.D解析:唐政府在考定五经时,并没有把官方认可的解释当作不容置疑的正统,有关官方解释的争论是被允许甚至受到鼓励的。这一政策体现了唐朝学术开放的特点,为文化繁荣提供了环境,故D项正确;自汉武帝后,儒学一直具有官方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官方解释备受质疑,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强调三教合流,故C项错误。15.B解析: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是在
21、魏晋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世界的权威”说明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故B项正确;此时儒学地位受到挑战,故C项错误;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16.C解析:据材料“隋碑内承周、齐峻整之绪,外收梁、陈绵丽之风汇成一局”可知,隋朝书法具有融会性,据材料“大开唐风”可知,隋朝书法具有过渡性,故选C项;隋朝书法是南北书风的融会,不仅仅体现南方的秀美,排除A项;隋朝书法吸收了北方的“峻整之绪”和南方的“绵丽之风”,更加丰富多彩,排除B项;隋朝书法上承两晋南北朝遗风,下开唐朝趋向规范化的新局,排除D项。17.参考答案:(1)变化:谥号多采用孝字;拓跋氏改姓为元氏。措施:尊儒崇礼(以孝治国、改行汉制);改汉姓。(2)趋势:佛像样式逐渐汉化。原因:孝文帝改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题申报参考:闽派古琴的历史、现状及文献研究
- 课题申报参考:面向学生创造力培育的场馆学习环境测评体系与优化机制研究
- 课题申报参考:面向产品个性化定制的共享制造资源协同调度优化理论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电网信息化系统运维与电力市场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党政机关会议酒店住宿及会议场地租赁合同4篇
- 2025年度土地承包经营权续包合同示范文本4篇
- 2025年度个人个人房产买卖合同(含装修及配套设施)2篇
- 2025年度钢材行业投资合作开发合同
- 2025年个人购房合同(含房屋保险服务)
- 二零二五版南京房地产抵押物拍卖合同4篇
- 海员的营养-1315医学营养霍建颖等讲解
- 《现代根管治疗术》课件
- 肩袖损伤的护理查房课件
- 2023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二模数学试卷
- 公司差旅费报销单
- 我国全科医生培训模式
- 2021年上海市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精校word打印版)
- 八年级上册英语完形填空、阅读理解100题含参考答案
-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率课件
- DBJ51-T 188-2022 预拌流态固化土工程应用技术标准
- 《长津湖》电影赏析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