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用)2023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44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统编版_第1页
(广东专用)2023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44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统编版_第2页
(广东专用)2023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44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统编版_第3页
(广东专用)2023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44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统编版_第4页
(广东专用)2023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44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0课时规范练44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北史记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记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这些记述体现出()A.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C.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2.(2021广东梅州期末)一位美国学者在解读了中国古代钻木取火、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和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后指出,中国人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传承这样的文化遗传基因这是他们屹立至今的原因。查普曼意在强调()A.很多神话故事在历史上往往难于考证B.道家思想有其历史渊源C.中华文明改造自然勇于抗争的不屈意志D.中国文化特有

2、的延续性3.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西周末年太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才能达到平衡。孔子和孟子则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这反映了()A.传统文化突出共性、否定个性B.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C.求同存异是中华文化的根本D.传统的道德准则形成于西周4.(2021广东东莞模拟)考古学家夏鼐指出,有的学者认为,小屯殷墟文化,代表中国最早的文明,是中国文明的开始。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文明简直就像传说中的老子,一生下来就长出白胡子。作者意在说明()A.商代是中华文明的开端B.中华文明的起源模糊不清C.关于中华文明起源

3、的争论激烈D.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5.有人说,在近代中华民族危难之际,“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等语言能激励仁人志士不断前行。这体现的是()A.历史人物提前预警的作用B.中华文化内在的精神动力C.历史是不断重复演进的D.古诗词振聋发聩的作用6.(2021浙江衢州12月教学质量检测)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该思想家()A.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主张“事异则备变”D.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7.(2021广东佛山期末)右图为位于广州的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

4、编磬,其形制属于春秋以来中原常见的曲折型石磬,这反映了()A.华夏文化的传承与交流B.岭南文化的优越性和包容性C.南方经济得到初步开发D.文化重心随着经济重心南移8.(2021广东深圳实验学校期末)汉初,统治者推行“黄老之学”,主张君主无为而治,但在具体治理过程中,又援名、法入道,借用阴阳之家框架,重视儒家的伦理教化。可见,汉初的“黄老之学”()A.为董仲舒改造儒学提供了理论依据B.推崇虚静无为,完善了国家治理体系C.认识到建立统一王权政治的必要性D.主张兼收并蓄,推动了儒家思想复苏9.(2021江西赣州期末)在宋代以前,儒家没有提出一整套完善的修习方式,周敦颐提出“主静”,朱熹提出“静坐无闲

5、杂思虑,则养得来便条畅”等静坐修养心性的观点。据此可知()A.道教的社会影响力最大B.儒、道、佛三教合流C.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D.儒家消极的出世思想10.唐代朝廷经常举行儒释道三教讲论,由皇帝担任主持人,参与辩论的是三教中最有声望和学问的“通人”。参与各方为了攻击对方、树立本教威望,莫不广引对方经典以资辩驳,许多人因此开始兼明三教。这()A.反映了唐代开放包容的文化风气B.巩固了唐代儒学的统治地位C.导致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混乱D.说明统治集团统治思想动摇11.如右图,“它们随山雕刻、彩绘,形象生动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这种艺术最明显的特点是()A.儒家学说与佛

6、教文化相结合B.绘画艺术与佛教文化相结合C.书法艺术与佛教文化相结合D.雕刻艺术与佛教文化相结合12.越南黎朝绍平元年(1434年)诏曰:第一场,经义一道,“四书”各一道,并限三百字以上。第二场,制、诏、表。第三场,诗赋。第四场,策一道,一千字以上。由此可见()A.八股取士制度推广到越南B.越南人可参与明朝科举考试C.越南的科举考试仿效中国D.明政府在越南开设科举考场13.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进行大化改新;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在近代被介绍到了西方,对西方文官制度的确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材料表明()A.隋唐时期

7、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B.隋唐科举制度对世界的影响非常深远C.隋唐时期中国的各个方面都领先于世界D.中华文明为世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4.“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渐进过程,古代以传播宗教与科技知识为主;进入近代,学习西方以科技、政治内容为主;民国初则由制度转向文化。由此得出()A.传播者的身份影响传播的内容B.整个过程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C.西学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D.整个过程完全由中国政府主导15.(2021贵州适应性测试)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提到,如果说有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狄德罗曾高度评价“四书”“五经”;孟德斯鸠认为中国

8、的统治者因为严格遵守礼教而取得成功。这说明()A.中国文化为西方启蒙运动提供理论依据B.中国文化与启蒙思想具有一定的共通性C.大部分启蒙思想家具有崇洋媚外的心理D.中国文化相对于西方文化更具有生命力二、非选择题16.(2021广东珠海模拟)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摘编自林存光孔子新论材料二汉武帝时期,儒学确立了独尊地

9、位,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儒学自身也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唐代统治者整体而言,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唐中期的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学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材料三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统治者从政治需要出发,利用儒家君臣父子之义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社会,缓和矛盾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

10、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随之减弱。理学家提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学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髓,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他们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提出这一主张的实质。(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从汉至唐推动儒学地位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17.(2021广东中山期末)汉字是传

11、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汉字与伟大的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生生不息,并在信息化时代依然焕发出蓬勃生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图2材料二用拉丁字母拼读汉字是明末来华传教士借鉴西方音韵学理论和方法,学习汉语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汉语和西方文字大相径庭,对大多数来华传教士来说,汉语学习最深切之感受恐怕便是一个“难”字,尤其体现在语音上。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汉字的危机依然存在。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汉字危机再一次爆发。有许多学者提出,汉字不适应计算机录入技术的发展。彼时,应当改革方块汉字为字母文字的呼声又起。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选发明汉字

12、激光照排系统,其特点是高倍率汉字信息压缩技术、高速度还原技术和不失真的文字变倍技术,使图书、报刊的排版印刷告别了传统的“铅”与“火”,进入了“光”与“电”的时代。王选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当代毕昇”,2002年2月1日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根据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与其相关的主题,从唯物史观视角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仓颉造字”这历史传说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传教士利玛窦研究汉语拼音和汉学的主要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前“汉字危机”出现的原因,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汉字危机?课时规范练44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C解析:北

13、魏和辽分别以黄帝和炎帝为祖先,这体现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认同感,故选C项。题干中所述属于意识形态上的同一性,而不是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排除A项;尊宗敬祖涉及的是家族中的血脉联系,而题干中所涉及的北魏和辽属于不同的民族,排除B项;“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而题干中并没有涉及北魏和辽朝的政治组织,排除D项。2.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钻木取火、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和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反映的是中华民族改造自然的抗争精神,这一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C项正确。3.B解析:材料“西周末年太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和孟子则提出了和为贵君子

14、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体现的是在不同时期人们对“和”字的解释也有所不同,强调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4.D解析:根据材料“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文明简直就像传说中的老子,一生下来就长出白胡子”可知,作者意在强调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故选D项。材料中夏鼐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远远早于商代,但并不意味着中华文明的起源模糊不清,排除A、B两项;“争论激烈”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项。5.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是民族的精神根本,民族在危机时刻需要这种精神,需要传统文化孕育出的精神动力,故选B项。6.A解析:提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朴素辩证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

15、老子,他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的思想,故选A项;墨子讲求实际功利,排除B项;韩非主张“事异则备变”,排除C项;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排除D项。7.A解析:中原常见的曲折型石磬在西汉时期的南越王墓中也有发现,说明中原文化传播到了广州地区,体现了华夏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而非岭南文化的优越性,故选A项,排除B项;南越王墓中出土的编磬属于礼器,不能说明南方经济得到初步开发,排除C项;西汉时期经济重心尚未开始南移,排除D项。8.D解析: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黄老思想,但是又援名、法入道,借用阴阳之家框架,重视儒家的伦理教化,这种做法体现了兼收并蓄的特点,而且其对于儒家思想的复苏有一定作用,D项正确;题干并未涉及

16、黄老之学与董仲舒思想之间的关联,排除A项;题干信息提出,汉初统治者不仅仅采用了“黄老之学”,还借鉴了法家、阴阳家以及儒家思想,排除B项;西汉初年已经建立了统一王权,排除C项。9.B解析:材料“主静”“静坐修养心性”,都带有道家和佛家修习的色彩,体现出宋代儒学家融合佛、道思想,具有三教合流的特点,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儒学家用道教和佛教的内容完善儒学修习方式,没有突出道教的影响力最大,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儒学家提出的儒学修习方法,并没有体现出儒学地位与之前相比发生变化,排除C项;材料中的“主静”“静坐修养心性”是儒学家提出的儒学修习方法,并不能体现儒学的处世态度是消极出世,排除D项。1

17、0.A解析:儒学是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而唐代的皇帝却在朝廷上举行儒释道三教讲论,说明当时盛行开放包容的文化风气,故选A项。11.D解析:根据“随山雕刻、彩绘”以及图片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这种艺术最明显的特点是雕刻艺术与佛教文化相结合,故选D项。12.C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这是封建社会所进行的科举考试题目,反映了越南的科举考试是向中国学习的结果,故选C项。13.D解析:由材料可知,隋唐时期中国制度对日本和朝鲜产生深远影响,并影响到了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这些都是中华文明为世界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故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全面比较、分析当时世界上各国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A、C两项;B项对

18、材料解读不全面,故排除。14.A解析:在古代中国,传播西学的主要是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进入近代,传播西学的主要是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传播的内容主要是科技和政治制度;民国初期,传播西学的主要是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传播的内容是西方文化,故A项正确。启蒙思想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因此古代的“西学东渐”并没有受其影响,排除B项;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学并没有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排除C项;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并不是都由政府主导,排除D项。15.B解析:由材料可知启蒙运动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二者有道德启迪的相通性,故选B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理论依据,排除A项;“崇洋媚外”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中西文化各有特点,排除D项。16.参考答案:(1)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实质: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2)佛教、道教的传播冲击了儒家的地位;封建政府文化政策的调整(或唐代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儒学家努力维护儒家正统地位。(3)宋代理学吸收佛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