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经学课件_第1页
两汉经学课件_第2页
两汉经学课件_第3页
两汉经学课件_第4页
两汉经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两汉经学 秦灭六国后,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政权。基本上结束了百家争鸣局面,但各家思想仍有宣传。严重地影响到秦王朝的稳定。秦始皇吸取李斯建议“禁私学”“毁诗书”,实行愚民政策。求仙药,杀儒生,焚书坑儒。 西汉建立后,基本上继承秦的政治制度。但西汉初,指导思想却是黄老的“无为而治”思想。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建议,使孔孟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论”、“三纲五常”、“天不变,道亦不变”等思想为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提供了哲学依据。在西汉时期,“谶纬神学” 盛行,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思想的解放和科学的发展。 东汉时的王充举起了唯物主义

2、的大旗,批判了西汉以来盛行的“谶纬神学”,提出了朴素的“气本论”思想。第一节、初汉的黄老之学 由于秦王朝实行暴政,引起人们普遍反感。汉初,黄老之学流行于朝野,其代表有陆贾、盖公、司马谈。东汉的王充认为“黄者,黄帝也;老者,老子也”论衡、自然。其精典是黄帝书和老子。 “黄老之学”是道家的一个支派。它融合道法,主张“清静自定”,为汉初政治的稳定以及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和恢复发展经济都做出重要的贡献。一、陆贾 “蒙恬讨乱于外,李斯法制于内,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织,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治也,然而失之者,举措太多,刑罚太极故也”新语、无为 “夫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何以言之?昔虞舜

3、治天下,弹五蜎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落无治国之意,漠落无忧民之心,然天下治” “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落无事,寂然落无声,官府落无吏,宁落落于民。闾里不论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无夜行之卒,乡无夜召之征。犬不夜吠,鸡不夜鸣。耆老甘味于堂,丁男耕耘于野”(周书、至德) 陆贾的“无为”是指朝廷和官吏不要苛扰人民,以便安定社会,恢复被破坏的封建经济,统一政令,“举一事而天下从,出一政而天下靡”(周书、怀远)。这种形式上的“无为”,实为有为。二、盖公 曹参初为齐相时,“尽招长幼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俗。诸儒以百姓,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去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

4、“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太称贤相”史记、曹相国世家 肖何老后,升任汉相国,继续实行“清静无为”方针。司马迁盛赞道:“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称其美矣!”。老百姓评价为“载其清静,民以宁一”(同上) 三、司马谈 司马谈(?前111年),汉武帝时最博学的思想家,从理论上总结汉初的“黄老之学”,并高度评价“黄老之学”及其带来的社会安定、繁荣。新道家(文景时形成)理论奠基人。 (一)在对待外物上,“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二)在考查名实上,“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谓之款。(三)在分析形神上,“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第二节、经学大

5、师董仲舒之哲学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最著名的经学家,为人廉直,治学“专精一思”,“儒雅博通”,成为秦汉之际新儒家思潮的集大成者,成为两汉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的奠基人。著有公羊春秋、春秋繁露、汉书董仲舒传等。一、“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 董仲舒适应西汉统治者巩固封建中央集权专制、维护西汉王朝长久统治的需要,继承和改造孔孟的天命论思想。利用战国时期被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学说,提出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一)天创造了万事万物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它创造了万事万物 “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 。天创造了万物,包括人类和伦理道德。“天之生人也,使之生义与利,

6、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把宇宙间的一切看成是天有意志有目的的活动。(二)天的意志是通过阴阳五行之气及四季的变化来表现的天有阴阳,阳体现恩德,阴体现刑罚。“天地之常也,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五行关系体现天意“五行相生”是天的恩德。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等体现天的恩德。“五行相胜”是天的刑罚。金胜木、水胜火、木胜土、火胜金、土胜水等体现天的刑罚。若乱其序,必惹天怒,引起天下大乱。 四季变化体现天意“春,爱志也;夏,乐志也;秋,严志也;冬,哀志也。故爱而有严,乐而有哀,四时之则也” 。天的爱志是“仁”。“仁”是天的根本德性,“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 。(三

7、)天人同类、人副天数、天人合一天人同类 “以类合之,天人一也”(阴阳义)。“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为人者天)。人副天数:天以自己的样子创造人,人是天的副本 天有三百六十六日,人有三百六十六个小骨头;天有十二个月,人有十二个小骨头;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昼夜,人有视瞑;天有度数,人有计虑;天有天地,人有伦理。以“天人合一“观点论证封建等级关系和伦常秩序 君主的权力是天授予的,君主是按照天的意志来统治人民的。“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以予也“。“王者乘天意以从事”。 封建的等级关系也是天授予的。“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

8、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君臣、父子、夫妻的主从关系,是天意决定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为封建的政权、族权、夫权、神权提供了理论基础。四、以“天人同类”为根据,提出“天人感应”论 天人同类的逻辑结果,必然是天人感应。“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地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 君主的统治是代天而为。天对君主的行为进行赏罚。君主施行仁政,上天就会奖励或授命;君主施行暴政,上天就会降下灾异现象,以示“谴告”。天的谴告是提醒统治者要行仁政,是上天对君主的挽

9、救和爱护。 董仲舒把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混为一谈,企图用社会现象解释自然现象,宣扬“天人感应论”。 董仲舒极力用神权来论证王权的不可侵犯性,同时又警告封建统治者行仁政,勿要行暴政。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在客观上,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二、“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宇宙观构成矛盾的两个方面永远不变 董仲舒认为事物是由矛盾的两个相反方面合成的,但只承认矛盾的同一性,而否认矛盾的斗争性 “凡物必有合。合必有上必有下,必有左必有右,必有前必有后,必有表必有里。有美必有丑,有顺必有逆,有喜必有怒,有寒必有暑,有昼必有夜,此皆其和也。阴者阳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物莫无合,二合

10、各有阴阳” 。 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事物是由矛盾的两个方面构成的,其中一个方面为阳,另一个方面为阴。阳为尊、为上、为先、为主。阴为畀、为下、为后、为从。矛盾双方永远不能转化 (二)以矛盾双方永恒不变论证“天不变、道亦不变”及“王道之三纲”的永恒性 董仲舒认为整个宇宙永远是阳统治阴,封建等级制度及宗法制度永远不会改变。“天不变,道亦不变”。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在董仲舒的理论中,臣依附于君,君统治臣;子依附与父,父统治子;妻依附于夫,夫统治妻。这是永恒不变的天理。三、人的命天注定董仲舒从天人合一的前提出发,柔和孔子的“唯上知

11、与下愚不移”、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等思想,提出“性三品说”。 人性分为三类:天生不教就能成善的“圣人之性”;天生既有善质又有情欲,待教而后善的“中民之性”;天生就恶,虽教也不能善的“斗筲之性”。 “天命论”思想是董仲舒“天人合一”理论的必然结果。由于天存在阴阳两个方面,故人有性情两个方面。性在内,表现为仁,为善;情在外表现为贪,为恶。 人有成为善的可能性,只要经过教化,使能够成为善的。“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主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乘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未成为善的是极少数人。这就从人性论上为封建统治者对人民实行德刑两手方

12、法提供了理论根据。 四、循环的历史观在历史观上,董仲舒提出了具有个性的“三统”、“三正”的循环论。他认为天意规定有黑统、白统、赤统,每一个受天命而建立的王朝,都必定是这三统中的某一统。历史上朝代的更替,也是按照黑统、白统、赤统的固定秩序循环进行的。(一)“改正朔,易服色” 正黑统:一个朝代以寅月(农历一月)为岁首,即“建寅”。在这月内,“天统气始通化物,物见萌达,其色黑”。故此朝代的服色就尚黑,称“正黑统”(夏朝)。 正白统:一个朝代以丑月(农历十二月)为岁首,即“建丑”。在此月内,“天统气始蜕化物,物始芽其白色”。故此朝代的服色尚白,称“正白统”(商朝)。 正赤统:一个朝代以子月(农历十一月

13、)为岁首,即“建子”。在此月内,“天统气始施化物,物始动,其色赤”。故此朝服色尚赤,称正赤统(周朝)。 以后朝代的更替,以“建寅”、“建丑”、“建子”的顺序无限循环下去。(二)确定岁首 建立朝代关键是确定岁首(正月),岁首确定好了,就能“统致其气,万物皆应而正”。 董仲舒的“三统”史观,是其天人合一理论在历史观中的体现。他把历史的发展说成是受天意支配的,是永恒不变的,为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提供了历史根据。 董仲舒哲学的历史地位 董仲舒的哲学思想为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提供哲学依据,因而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赏识,使其哲学成为他以后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并且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14、董仲舒的哲学有利于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也有一定的消极意义。 第三节、王充的“气本论”哲学 王充(27100年前后),子仲任,汉代重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著有饥俗、政务、论衡、养生等,但保留下来的只有论衡一书。 继承先秦唯物主义传统,认为“原气”是万物的本原 王充针对谶纬神学的弊端,主张有意志,有道德的天根本是不存在的,天不能创造人和万物,人和万物是由“天地合气”而成,因此“天人感应”是无稽之谈 (一)天是自然之天,无意志、无道德“天地,合气之自然也”谈天。“夫天者体也,与地同。天有列星,地有宅舍。宅舍附地之体,列星著天之行”杞义。 天没有意志,不能谴告。雷击而死,不是天惩罚人。“雷者火也”,

15、不是天龙怒而杀人。人死也不能为鬼。“人未生,在原气之中,既死,复归原气。原气恍惚,人气在其中。人未生,无所知;其死,归无知之本,何能有知乎” 。(二)天不能生人 西汉时,天人感应论和谶纬神学常常把君主说成是“授命于天”,宣扬“君权神授”。刘帮的母亲与蛟龙交感生了刘帮,禹的母亲吃了薏苡草生了禹,卨的母亲吞了燕卵而生卨。 王充明确指出:“儒者论曰,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 。“薏苡,草也;燕卵,鸟也;大人迹,土也。三者皆形,非气也,安能生人” 。“物生自类本种”,“天地之间,异类之物。相与交接,未之有也” 。 “夫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犹夫妇合气,子则自生也” 。“夫天不能故生人” 。 (三)天地合

16、气,物偶自生矣”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禀气而成的。“天气合气,万物自生”。万物不仅自然生成,而且万物的区别是自然生成的。“能飞升之物,生有毛羽之兆;能驰走之物,生有蹄足之形”。(四)人与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人与物的联系:“夫人,物也;虽贵为王侯,性不异于物”,人与物无异。 人与物的区别:“夫倮虫三百六十,人为之长。人、物也,万物之中有智慧者也”(辨崇)。“万物之生,含血之类,知饥知寒,见五谷可食,而食之,见丝麻可衣,取而衣之”。二、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所谓“不学自知,不问自晓”的事是从来也没有的。重视感官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要获得知识,必须亲自去接触事物。运用感官去感知事物,“其任耳目也,可知之事”,“如无闻见,则无所伏”。 通过感官获得的知识,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因此不能停留在耳目感官阶段,必须运用抽象思维,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认识是否正确,不能在主观领域寻找答案,也不能以圣人之言为标准。而是要看它是否以事实为根据,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主张学用一致。“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草木所不能用也。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