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的概念_第1页
环境问题的概念_第2页
环境问题的概念_第3页
环境问题的概念_第4页
环境问题的概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透支成因分析文献综述、环境问题的概念一般而言,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环境问题两大类。生态环境问题始于生 态平衡的破坏,而社会环境问题则与社会、文化的失调有着直接的关系。1试论环境问题及其社会学的阐释模式洪大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10。872)本文所指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生态环境 问题。环境问题是指因为自然变化或者人类活动而引起或可能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恶 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产业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造成超过自 然界净化能力的污染物质与能源进入环境,以及为发展经济而过度利用生态资源所造成 生态环境恶化,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2论循环经济下的企业环境责任叶晓

2、丹)、环境透支的含义3地球透支:人类生态足迹巳超年如果把地球看成一个银行,地球上的环境资源视为银行里的存款,人类提前把地球本年 度可供消耗的生态资源耗尽,本年剩下的日子,地球将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就像银行对 账单可以追踪收入与支出一样,全球足迹网络利用其国际化的网络追踪人类对于地球自然资源的需求(即“支出”)和地球的生物承载力(即“供给”)。度“预算匡春凤”由此可知,环境具有定的承载力,它在定时期内能够维持地球的相对稳定状态。但地球的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所具有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当人们在肆意透 支环境、消耗资源的同时,也会给人类自身带来不可磨灭的灾害。三、环境透支现状目前,我国正面临气候变

3、化、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土地荒漠化等多种环 境问题。二十世纪末开始,我国多次出现全国性暖冬,导致全国年平均气温逐渐增高、降水 紊乱、洪涝和干旱灾害频发;现在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有逐渐超过美国成为世 界第一的趋势;截至2008年,全国水系已经为中度污染,其中多条河流及其支流为重度污 染,七大水系中IV类、V类、劣V类已占59.49%,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未 经治理的肆意排放;固体废弃污染物对人们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损害也不容小觑,因其影响而 患病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其对大气、土壤和水源的危害程度在逐渐上升;中国荒漠化土地总 面积已经多达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

4、积的四分之一还多,且荒漠化有上升趋势;各 种噪声污染、光污染也已经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其影响程度在逐渐扩 大 4白仲林.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对我国居民产生了严重的健康危害。中国每年因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早 死人数#最保守估计在35万-50万人(Chen et al.,2013)由于中国淮河以北长期在冬季使 用煤供暖,由煤燃烧所产生的空气污染导致北方人口的人均预期寿命下降5.5年!(Chen et al.,2013),早在2003年,因空气污染导致的健康成本已占到当年GDP的1.16%-3.8%(Word Bank and

5、SEPA,2007)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环境透 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恶化是尚未得到改善,环境污染的状况又日益严重,企业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及人们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在给环境造成污 染的同时,也在给我们的生活埋上了一层灰。雾霾天气不断侵蚀着人们的健康,水污染、固 体废弃物污染等形势更严峻。四、环境透支成因研究的重要性2007-05-15在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享受工业化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对工业 文明的负面效应进行着反思。保护环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屐是造福当 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

6、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 视环境保护工作,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党的十六 大以后,我们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也是加 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5温家宝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N.时政文献辑览,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我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首先是居民的身体健康与 财产受损;其次是环境退化的经济代价巨大,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产生的真正 原因是环境利益配置失衡,也即在环境利益一定且有限的情况下,一方获取

7、环境利益过多必 然导致其他方所获环境利益减少,一方获益而导致另一方受损,如果能协调与平衡各方环境 利益,环境问题能有望缓解。目前,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利益协调机制,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 利益协调机制难以发挥其真正的效能,我国的环境问题依然严峻,难以缓解。6环境利益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袁红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尤其以“先发展后治理“的观念造成了现在环境透支严峻的状态。研究环境透支的成因,有助于我 们在粗放型经济的形势下,明白经济增长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利益为代价,在面对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等问题上可以寻求更好的途径缓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更好地促进 社

8、会的可持续发展。五、环境透支主体之间的权利及责任(企业、政府、公众)1、企业权利及责任: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经济的主体,市场竞争的主体,在享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自我发展权力的同时,也享有适宜的环境权力,这就是企业享受依法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 的权力,依法排放污染及其生产生活废物的权力。这些权力,统称为企业的环境权力。这是因 为任何单位(企业)及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都必须占有一定的场所、空间,使用一定的环境 资源和自然力,都需要适宜的自然环境条件7企业环境权力与环境义务初探。胶州市环境保护局杨孚之刘瑛而企业环境责任则来源于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分支内容。它是在环境危 机频

9、繁肆虐之时,国际社会和环境保护者们所首先意识到的问题。企业环境责任,包含了企业 的环境法律责任和环境道德责任,既需要企业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履行法定义务;又需要企业 有完善的环境道德责任意识,本着社会成员的积极心态,来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8论企业 环境责任的正当性由此可见,面对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透支、环境污染现象以及国家“节能降 耗,保护环境”的政策,企业作为环境透支的主要肇事者和环境资源的利用者有责任和义务,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水平,使企业产业链延长;要从源头开始,尽可能利用绿色原料,开发 绿色生产工艺,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寻找这些废弃物质再循环、再利用的途 径,争取实现污染“

10、零排放”。2、政府权力和责任从性质上讲,政府环境权力是一种行政权,是行政主体对环境行政事务实施主动、直接、 连续、具体管理的权力。行政主体对环境行政事务实施主动、直接、连续、具体管理的权力 仅是狭义环境权力,而广义上的政府环境权力不仅包括了行政主体对环境行政事务实施主动、 直接、连续、具体管理的权力,还包括了行政立法权和行政司法权。9高家伟次论行政职权行政法学研究J,1996年第3期所谓政府环境责任,是指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执行公务的人员, 根据环境保护的需要和政府的职能定位所确定的份内应做的事,以及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没有 做或没有做好份内应做的事时所要承担的不利后果,包括

11、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的政府环境责 任10钱水苗,沈玮.强化政府环境责任一修改环境保护法的一个视角.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兰州,2007.272政府环境责任既包含了政府环境保护的第一性义务即政府应尽的环境保护职责和义务,又包 含了因不能适当履行义务所应接受的惩罚性后果,既是一种事前责任,又是一种事后责任。11我国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术学位)学生姓名:严平艳因此,政府作为环境主体应主动承担环境职责与发挥政府职能。政府在领导、组织、协调 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建设环境友好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关键的、不可替代 的作用。当前中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透支问题

12、,尤其是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能源浪费问 题的问题如何行之有效的解决,政府应积极地寻求方法。政府只有发挥好自己的职能,明确 政府的职责与权限,健全政府环境责任的重点与方向,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 究,给企业和公众树立一个良好的政府形象,有助于企业、公众快速投入到环境保护的角色 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公众环境权力与责任公民环境权利基本含义是指公民有在适宜、良好、健康的环境中过有尊严的、健康的、 有活力的生活的权利,公民亦有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其文化多样性应该得到尊重,而且 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12我国公民环境权入宪的法理分析闫国志维护公共环境利益不受损害而独立 地行使权利

13、,对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以及环境行政权在运作过程之中 的懈怠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反映在环境立法上就是公众诉讼权的确立13论环境保护中权力与权利的配置从环境行政权与公众环境权关系的角度审视朱谦公众承担环境责任所维护的最终利益并不指向单个个体,也不是某个特殊群体,而是整个 社会,它以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为其存在目的,因此,公众的环境责任是一种社会责任。 另外,也是一种事前责任与事后责任相结合的责任。提出公众环境责任的主要意义在于保护 环境的同时将环境问题防患于未然,而不是仅对违反环境道德或法律规范的人予以事后的谴责或制裁。14公民环境责任及其法律化研究孟甜六、环境透支主要原因1

14、、环境污染负的外部性外部性理论是现代经济学重要的理论之一,特别是随着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 入,外部性理论是作为指导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方法基础。负的外部性不仅使完全竞争市场 失去效率,使资源配置偏离了帕累托最优,而且加剧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其内在经济机制 是由于实施者可以将应由自身承担的私人成本(如污染成本和额外的资源使用费)转嫁为外 部成本,并由全社会共同分担,从而自身获得额外的经济利益,这种内在经济机制使得我国负 的外部性问题循环累积地增加,使环境和资源问题愈演愈烈。15论负的外部性内在化的一般途径刘友芝)2、公共物品的属性导致市场失灵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透支是种典型的“市场失

15、灵”表现。、环境”作为一种公共物品, 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特点。非竞争性是指不会因为消费人数的增加而引起生产成本 的增加,即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等于零。而非排他性则指产品一旦提供, 就不能排除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免费享受它所带来的利益。16环境透支的外部效应彭文兴就比如 说,采城市周边建立了绿化带带来城市空气的改观,一个人呼吸着新鲜空气,但同时又不制 约着他人呼吸。由此可见,环境问题的“非竟争性”和“非排他性”告诉我们“环境”这 种公共产品是不能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等价交换的机制建立联系如果以市场资源配 置的方式进行环境供应,“市场失灵”就一定无可避免。这是在经济发展中

16、产生环境透支问 题的根本原因。3、环境透支各主体原因分析企业经济人的创立者亚当斯密从人性论出发分析人,直接将“自利”作为人的本性之一,认为追 求自身利益是驱使行为人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企业作为“经济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 身经济利益最大化进而实现股东利润最大化在环境保护方面,只考虑自身经济利益的“经济 人”无视资源日益短短缺、人类与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依旧对地球进行贪婪的掠夺与破坏,不仅损害了当代人也损害了后代人的利益。17论循环经济下的企业环境责任叶晓丹)经济 学的基本假定是人的行为是自我利益的追求,而在实现自我利益目标的过程中存在机会主义。 一般意义上,机会主义是指“不充分揭示有

17、关信息,或者歪曲信息,特别是指那些精心策划的 误导、歪曲、颠倒或其他种种混淆视听的行为18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72 造成企业在环境污染上机会主义的原因主要在于经济活动的双方或多方的信息不完全或不 对称,以及环境资源所具备的公共物品属性,这些都给企业实施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条件,为 企业在环境保护上投机取巧,为满足自身利益的需要而不惜牺牲公共利益。19企业环境责任缺失:成因及治理基于中国环境规制视角的研究孙晓伟由此可以看出,企业作为“经济人”一味地追求利润,却忽视了企业给环境带来的种种污 染。目前,我国的企业尚未形成主动承担环境责任的意识,在企业内部并没有形成完

18、善的环 境保护措施,在开发利用资源时,企业并未遵循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规律,使得生态 环境遭到破坏,同时,企业在生产方面不重视“绿色生产”,不断地向外排污,造成了环境 污染,迫使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降低或消失。政府在政府经济责任与政府环境责任发生冲突或矛盾时,不惜淡化甚至牺牲政府环境责任以保障 和落实政府经济责任;在环境立法和环境执法中,机械、片面地理解和遵循“以经济发展为中 心”、“发展中国家首先是发展”的指导思想或理念以是否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GDP增长作 为规定、评价、追究政府环境责任的基本标准甚至唯一标准。担心、害怕因环境保护执法而 触犯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经济利益并进而引起政府负责人的

19、经济法律责任。20论政府环境责任的缺陷与健全蔡守秋从我国现行环境法律规范可以看出,我国环境立法一直重视强化政府环境权力或职权,过于偏重政府对环境的管制,而不是环境义务或责任,对强化完善政府环境职 能明显欠缺。我国政府问责制度难以落实主要是由于缺乏具体的追究政府环境法律责任的规 定和制度,致使大量政府官员违法事件无从追究。现行环境立法较重视强化政府的第一性环 境责任,而轻视第二性政府环境责任,特别是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环境法律责任方面的追究,对政府不履行环境职责或违法行使职权更是缺失。21政府环境责任在现行保护法中的完善张文雯由此可见,政府在环境责任方面,是重视经济责任而不是环境责任,政府

20、以GDP增长作为 衡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指标,在环境立法中,也是很少触及到官员本身,大多数都以“治 民”为主,在执法过程中,害怕因触犯了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利益而存在的执法不严。在生活 中,许多重大环境事件都是在发生曝光之后才得到政府的特别关注,在平常的生活中,政府 人员均处于“不作为”的状态,并没有积极主动承担环境责任。环境问责机制尚未得到健全,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等法律制度很少或很不健全。公众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对环境保护并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我 国大部分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文化水平不高,对环境保护并未形成良性的概念,大部分 人没有积极参与其中。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公众的环保意

21、识并不令人乐观。人们的环保 知识还比较有限。在环保知识测试中,共13道环保知识题,每题1分,总分为13分。结 果,人均得分仅为2.8分,城市情况稍好些,人均4.5分,而农村人均得分更低,只有2.4 分。人们环保知识的不足还表现在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概念不清上,大多数被调查者的环 保概念较为模糊,34.8%的人对“治理污染措施”的认知竟然还停留在环境卫生的层面上。22公众环境意识亟等提高,刊于法制日报1999年6月21日,第6版。居民消费模式变化与资源环境约束。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居民消费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事实上,除 人为的社会环境外,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否良好无不对居民的消费需要满足和消费方 式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它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满足和实现程度; 而在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近现代社会,因追求不可持续的消费满足而引起的居 民消费模式变化,使得这一问题更加严重和深刻。尤其是居民生活中存在的大量使用一 次性消费品和过度包装产品、生活垃圾随意丢放等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