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嵘的《诗品》课件_第1页
钟嵘的《诗品》课件_第2页
钟嵘的《诗品》课件_第3页
钟嵘的《诗品》课件_第4页
钟嵘的《诗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钟嵘与永明声律论及文笔之争的文学观念意义钟嵘 诗品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云:“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盖文心笼罩群言,而诗品深从六艺溯流别也。” 如果说文心雕龙是文学理论的巨著,那么诗品则是文学批评的专著,而且是纯文学批评的专著,是我国诗话的开山鼻祖。它对自汉至齐梁的123位五言诗作家作品进行评论,分上、中、下三品,上品12人(含古诗),中品39人,下品72人。钟嵘的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诗品序中 。诗品的主要思想1、“吟咏情性”论2、“直寻”说3、“滋味”说4、风骨与丹采一 感情论诗歌的本质是表现人的感情文学本质:气之动物,

2、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诗品序上)思考:1、两汉魏晋时期的物感说。 2、吟咏情性说。若夫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於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或杀气雄边,塞客衣单,霜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释其情? (诗品序上)“吟咏情性”论诗品序一开始就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 译注: 节气使景物发生变化,景物感动人,所

3、以动摇人的性情,表现在舞蹈歌唱上。 像那经营国事的文书,应该利用很过古事;叙述德行,辩驳奏疏,应该尽量引过去的功业。至于吟诗来抒发感情,何必也看重用典故?先秦时期儒家经典著作尚书尧典中提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言志 汉代诗大序“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钟嵘诗品序一开始就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魏晋南北朝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刘勰文心雕龙“情乃文之经”论吟咏情性 儒家学派论诗建立在功利主义美学观的基础上,诗的艺术功能及其审美价值止于赞美,而钟嵘诗品一书的诗论美学思想从儒家学派论诗传统的美

4、学思想脱胎而来,却又摆脱了功利主义的桎梏,在文艺思想史上,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诗歌本质论:思考:此处论及了几个方面?二 自然论诗歌的创作以自然为最高美学原则提倡直寻:夫属词比事,乃为通谈。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於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颜延谢庄,尤为繁密,於时化之。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近任昉王元长等,辞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浸以成俗。逐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巳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词既失高,则宜加事义。虽谢天

5、才,且表学问,亦一理乎。(诗品序中)批评永明声律派理论昔曹刘殆文章之圣,陆谢为体贰之才,锐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便,四声之论。或为前达偶然不见,岂其然乎?尝试言之,古曰诗颂,皆被之金竹,故非调五音,无以谐会。若“置酒高堂上”,“明月照高楼”,为韵之首。故三祖之词,文或不工,而韵入歌唱。此重音韵之义也,与世之言宫商异矣。今既不备管弦,亦何取於声律邪?(诗品序下) 齐有王元长者,尝谓余云:“宫商与二仪俱生,自古词人不知之。惟颜宪子乃云“律吕音调”,而其实大谬。惟见范晔谢庄,颇识之耳。常欲进知音论,未就”。王元长创其首,谢脁、沈约扬其波。三贤或贵公子孙,幼有文辨,於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襞积

6、细微,专相凌架。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余谓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蜂腰、鹤膝,闾里已具。 (诗品序下)风骨论以悲怨为主要内容的风骨论提倡建安风力: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於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於时矣。 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之风尽矣。 (诗品序上)思考:1、与刘勰的不同? 2、对唐代诗歌理论的影响。4、风骨与丹采 诗品序说:“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

7、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钟嵘在对一百多位五言诗人的评价中,对曹植的评价最高,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批评标准:“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评刘桢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是说刘桢“风力”有余,“丹采”不足。评张华诗云:“其体华艳,兴托不奇。巧用文字,务为妍冶。虽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犹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是说张华“丹采”有余,而“风力”不足。 钟嵘的美学理想是:感情内容上,要求“雅”、“怨”结合;风格体制上,要求“文”与“质”、“风力”与“丹彩”、“骨气”与“词采”

8、的结合。在批评实践中,钟嵘也正是以这种美学原则来品评古今诗人的。四 滋味论诗歌必须有使人产生美感的滋味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烦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於流俗。岂不以指事遗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邪。故诗有六义焉,一曰兴,二曰赋,三曰比。文巳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写言寓物,赋也。弘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辞踬。若但用赋体,则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诗品序上)“滋味”说诗品序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

9、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以“味”论诗是钟嵘的贡献。中国的“味”相当西方的“美”。要求诗歌有味,把诗歌的批评标准从政治教化说引向艺术美自身的独特的价值,这对后世“为艺术而艺术”一派的影响极大,如晚唐司空图提出“味外之旨”;南宋严羽提出的“兴趣”;清袁枚提出的“神韵”等。有滋味,就是有较高审美价值,能给人带来审美愉悦。 滋味说作为诗评鉴赏论的论诗传统,在文艺思想史上,对于后来的诗、文评曾经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如唐代司空图谓“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 ,倡言“味在咸酸外”,明显受到了钟嵘的

10、影响。自诗品以降数百年的诗评,大抵都是从鉴赏立论,而着眼于滋味说。这里包含着某些历史文化传统的长期积淀,虽然抑扬褒贬,取舍不同,但都带有中国古典诗论美学的某些普遍性特点。诗品序:“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义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译注:所以诗有三种手法:一叫兴,二叫比,三叫赋。 借物来比喻用意,是比;直接写事实,借言辞来写事物,是赋。钟嵘对兴、比、赋的解释钟嵘对兴提出了新的解释。 文辞已经完了情意还有多余,是兴;诗味论对后世的影响。(司空图)南朝文学思想发展两个重大问题永明声律论文笔之争沈约与声律论的兴起南史陆厥传:时(永明中)盛为文章。吴

11、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南史卷六: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帝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游焉,号曰八友。永明声律论永明声律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声,即四声;一是病,即八病,所以也叫做永明声病说。四声八病之说 :平头在一联之中,上一句开头两字不得与下一句开头两字平仄相同。(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上尾在一联之中,上一句的末一字,不得与下一句的末一字平仄相同。(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蜂腰一句之中,第二字与第五字不得

12、同平仄。 “言两头粗,中间细,似蜂腰也”。(闻君所我甘,窃欲自修饰)鹤膝第一句的第五字不得与第三句的第五字同平仄。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内容:大韵指一句之中,前四字不得与最后一字同韵、同声调。(如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小韵指一句之中除最后一字外,其它四字也不得同韵、同声调。(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旁纽亦称小纽,指一句之中不得有隔字双声现象出现。此即刘勰所谓“双声隔字而每舛”。(文心雕龙声律)正纽亦称大纽,指一句中不得用同纽中之二字。按四声一纽的说法,声母、韵母相同而声调为平、上、去、入的四字为一纽,如溪、起、憩、迄即为一纽。一句之中用其中两字,即为犯正纽之病。

13、 总之,前四病都是指五言两句内相当的两字同声的病。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所说的“两句之中,轻重悉异”,正是指不犯此四病而言。至于他所说“一简之内,音韵尽殊”,就是指后四病不犯。因为不犯五、六两病,便是韵的尽殊,不犯七、八两病,便是音的尽殊。刘大白旧诗新话第四十一目永明声律论的论争钟嵘对永明声律论的批判刘勰对永明声律论的继承和发展声律论永明钟嵘批判进步之处“古曰诗颂,皆被之金竹。故非调五音,无以谐会。今既不被管弦,亦何取于声律也?王元长创其首,谢朓、沈约扬其波于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凌架;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余谓文制,本须讽读, ,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至平上去入,

14、则余病未能;蜂腰鹤膝,闾里已具。”不可蹇碍钟嵘强调需要适当的注意音律,使读者读来朗朗上口,“口吻调利”,却须以不伤害“真美”为原则,从而反对过分拘忌于声律。提倡自然的声律美!诗歌钟嵘 永明声律论VS过分之处:忽视了永明声律也是在自然声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否定了利用四声掌握声律的规律,科学地构成语言的音乐美。钟嵘对“吟咏情性”的强调对当时永明声律在诗歌创作中引发的种种弊端,特别是忽视“吟咏情性”方面的一个有力的拨正,对诗歌声律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外,针对“四声八病”,钟嵘提出的“余谓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从而促进人们对永明声律在诗歌创作中的深思和

15、改进,某种意义上对格律诗的平仄化、粘对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钟嵘对“吟咏情性”的强调以及对古体诗自然声律的提倡在后世引起了较大的影响。钟嵘对古体诗和古体诗自然声律美的肯定和凸显,在后世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回应和肯定。贡献:刘勰对永明声律论的继承和发展 刘勰首先是赞同沈约的声律理论的, 客观上也起到了扩大永明声律论影响的作用。在强调运用“四声”,避免病犯, 以达到音韵声调的抑扬和谐方面, 刘勰与沈约是完全一致的。 “凡声有飞沉, 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 叠韵杂句而必睽; 沉则响发而断, 飞则声不还,并辘轳交往, 逆鳞相比。”“声有飞沉”, 即是根据文字发音的轻重、高低、清浊、强弱去组织安

16、排诗句。“飞”,是指属于宫商的平声, 即沈约所说的“浮声”, 其发音的特点是轻而清。“沉”, 是指属于角徵羽的上去入等仄声,即沈约所说的“切响”, 其发音特点是重而浊。刘勰也看到了在声韵方面求新好异、一味雕琢所造成的弊病。他在理论上明确提出, 人为的声律与自然的声律应当互相统一。人工与自然相统一的声律理论, 在刘勰那里又具体化为“和” 与“韵” 的要求。文心雕龙“滋味流于字句, 气力穷于和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韵气一定, 故余声易遣; 和体抑扬,故遗响难契。属笔易巧, 选和至难; 缀文难精, 而作韵甚易。虽纤意曲变, 非可缕言, 然振其大纲, 不出兹论。”“和” 求的是“异”,要

17、求文句之中声调平仄错落有致; 而“韵” 指的是韵脚,求的是“同”, 指各句句末所用之韵和谐一致。既继承了沈约的“四声八病”说, 又强调了音韵声律的自然之美。文笔之争“文”“笔”之分与新的文学观念的发展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有韵的“文”,是诗赋、颂赞、箴铭等注重文采、抒情性强的文体;无韵的“笔”,是论说、章表等实用文体。 “文”、“笔”之分使文学与非文学的分野逐渐得到明确。有韵无韵区分文笔文学特征和文笔的区别,提出新看法和标准萧统、萧绎强调了文学与学术的不同,又提出以感情充沛、音韵流畅、词采华美作为文的标志,但也存在不科学的地方。对文学的特征及其与非文学的区别,在认识上确是大大向前发展萧统的文笔观萧统在文选序中提出选文的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这是就有无文采来区分文笔。萧绎的文笔观 萧绎金楼子立言:“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至如文者,唯须绮縠纷披,宫徴靡曼,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