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精练精析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含解析_第1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精练精析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含解析_第2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精练精析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含解析_第3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精练精析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含解析_第4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精练精析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知识点的认识】常见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检验方法:阳离子检验试剂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H+紫色石蕊试液橙色甲基橙试液锌片(或铁片)右蕊试液变红色甲基橙试液变红色有能燃烧的气体产生+2+Zn+2H=Zn +H4K+焰色反应紫色(透过蓝色钻玻璃)+Na焰色反应原;色+NHNaOHm (浓)加热,产生有喇J激性气味、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艾盅色的气体NH+OA=NHT +H2OL 2+Fe NaOHO新制的氯水+KSCNB 液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滴加新制的氯水,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再滴加KSCN液,溶液呈红色 Fc 2+2OH=Fe (OH) 2 J4Fe (OH 2

2、+Q+2HO =4Fe (OH 3 2Fe2+Cl2=2Fe3+ 2ClFe3+3SCN=Fe( SCN3L 3+Fe NaOHOKSCN液生成红褐色沉淀生成红色溶液 Fc 3+3OH=Fe (OH) 3 J Fe3+3SCN=Fe (SCN 3-2+Cu NaOHO浓氨水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加热后变成黑色生成的蓝色沉淀, 溶于过量浓氨水中, 呈深 Cu2+2OH=CUOH2 J蓝色溶液Cu (OH 2CuO+HO Cif+2NH?H2O=Cu (OH 2 J +2NH+Cu (OH 2+4NHi?h2OCu (NH) 42+2OH +4H2OAg+盐酸或氯化物+稀 HNO NaOHO氨水生成白

3、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溶于稀HNO3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变为棕黑色生成白色沉淀,过量的氨水使沉淀溶解 Ag+C1=AgClJ Ag+OH=AgOH2AgOH=AgD+HO Ag+2NH?H2O= AgOH +2NH+AgOH+2N3?H2O= Ag (NH) 2 +2H2Oai3+氨水 NaOHO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胶状沉淀,过量的NaOH液使沉淀溶解 A13+3NH?H2O=Al (OH 3(+3NH+ A13+3OH=Al(OH3 JA1 (OH 3+OH=A1O _+2H2OMg+NaOlH液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过量的 NaOH不能使沉淀溶解M+2OH=Mg(OH 2JCs2+NaCO溶液+稀

4、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沉淀溶于稀盐酸中Ca2+CO2-=CaCOjCaCO+2H+=Ca2+COT +H2O阴离子检验试剂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一OH无色酚酬:试液紫色石蕊试液甲基橙试液酚酬:试液变红色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橙色甲基橙试液变黄色co2-稀盐酸(或硫酸、硝酸)、澄清石灰水加入酸后,后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2l4=COT +H2OCO+Ca (OH 2=CaCO J +H2Oso2-BaCl2或 Ba (NO) 2溶?、稀HNO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 HNO3)Ba2+SO2-=BaSOCl-AgNO溶液、稀HNO生成白色沉淀,此沉淀不溶于稀 HNO

5、3)Ag+Cl-=AgCl J-BrAgNO溶液、稀HNO新制的氯水、四氯化碳生成浅黄色沉淀,此沉淀不溶于稀HNO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加 CCl4振荡后,CCl4层变为橙红色 Ag+Br-=AgBr 2Br-+Cl2=Br2+2C1-I-AgNO溶液、稀HNO新制的氯水、四氯化碳新制的氯水、淀粉溶液生成黄色沉淀,此沉淀不溶于稀HNO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加 CCl4振荡后,CCl4层显紫红色溶液显蓝色Ag+I -=AgI J2I -+Cl2=I2+2C1 -2I -+Cl2=I2+2C1 -NO-被检物的浓溶液(或晶体)+HSO (浓)+Cu并共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Cu+40+2NO-=ci+2N

6、O T +2H2Oso2-稀盐酸或稀硫酸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品红试液褪色的气体SO2-+2FI=SOT +H2O【命题方向】题型一:常见离子的检验及溶液成分的推断典例1: (2014?嘉定区二模)某无色溶液含有Na+、Ba2+、Cl-、Br-、SO32rSO42-离子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步骤操作现象(1)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大于7(2)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CCl4层呈橙色(3)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 Ba (NO) 2溶液和稀HNO后白色沉淀产生(4)过滤,向滤液中加入 AgNO溶液和稀HNO后白色沉淀产生下列结论正

7、确的是()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 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C.不能确定白离子是 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分析:根据盐类水解分析溶液呈碱性,是含有弱酸阴离子,只有亚硫酸根离子,根据离子共存,判断出不存在的离子;根据萃取现象确定所含澳离子;(3)操作步骤中的现象只能说明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4)操作步骤中的现象证明含氯离子,但由于(2)加入了氯离子,所以原溶液是否含氯离子不能确定;最后根据电荷守恒确定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的存在.解答:由于溶液是无色混合溶液,则有色离子不存在,PH测得溶液PH大于7,溶液呈碱性,说明一定有弱酸根离子,则含有 SQ2一, 一定没有Ba2+;溶液中滴加氯水后萃取,萃取层呈橙色证明

8、原溶液含Br-;分液后加入Ba (NO) 2溶液和稀HNO,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可能含硫酸根离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溶液和稀HNO,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是氯离子,但(2)加入氯水加入了氯离子,不能确定是否含氯离子;根据以上分析溶液中一定含有SO2-、Br-,无Ba2+;依据电荷守恒,溶液中一定含Na+;所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萃取操作,离子共存的判断,电荷守恒的应用等知识,注意先确定离子存在,再否定不共存的离子,本题难度中等.题型二:结合图象的推断典例2: (2013张春一模)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H+、M、Al3+、Fe3+、C

9、O2-、SO2-、NO-中的几种.若加入锌粒,产生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若加入NaOH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勺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10.5 0.7 O S n(XaOH) molA.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H、M、Al 3+B.溶液中n (NH+) =0.2molC.溶液中一定不含 CO2-,可能含有SO2-和NO-D.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n (H+) : n (Al) : n(Mg+)=1 : 1 : 1分析:若加入锌粒,产生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说明气体是氢气,因此溶液显酸性,则CO2-和NG不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液,产生白色沉

10、淀,说明不存在铁离子; 根据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 NaOH 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图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M、Al3+;又因为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继续进入氢氧化钠,沉淀不变,这说明溶液中还存在 NH+,由于溶液中还必须存在阴离子,所以一定还有SO2-.结合图象中各阶段消耗的氢氧化钠,计算溶液中n (H+)、n (M0+)、n (Al3+)、n ( NH+),据此解答.解答:若加入锌粒,产生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说明气体是氢气,因此溶液显酸性,则CO2-和N(3不能大量共存; 加入NaOH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不存在Fe3+;根据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勺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图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Mj、

11、Al3+;又因为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继续进入氢氧化钠,沉淀不变,这说明溶液中还存在NH+,由于溶液中还必须存在阴离子,所以一定还有SO2-;由图象可知,第一阶段为氢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氢氧化钠为0.1mol ,则n (H+) =0.1mol ;第三阶段为镂根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氢氧化钠为 0.7mol-0.5mol=0.2mol ,则n( NH+) =0.2mol ;最后阶段为氢氧化钠溶解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0.8mol-0.7mol=0.1mol ,则nAl (OH 3=0.1mol ,根据铝元素守恒可知 n (Al3+) =0.1mol ;第二阶段为氢氧化钠沉淀镁离子、铝离子,共

12、消耗氢氧化钠为0.5mol-0.1mol=0.4mol ,则n ( Mg+)=(0.4mol- 0.1molX3) + 2=0.05mol,A.由上述分析可知,溶?中的阳离子只有hf、M、Al3+、NH+,故A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 n (NH+) =0.2mol ,故B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含CO2-、NO-, 一定含有SC42-,故C错误;D.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 n (田:n (Al3+) : n (M(2+) =0.1mol : 0.1mol : 0.05mol=2 : 2: 1, 故D错误, 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反应图象识别以及离子反应有关计算

13、等,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对学生 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难度较大.【解题方法点拨】解离子推断题应掌握的基本原则: 1、互斥性原则互斥性原则就是当我们利用题给实验现象判断出一定有某中离子时,应立即运用已有的知识,将不 能与之共存的离子排除掉,从而判断出一定没有哪种离子.如判断Ag+是否存在,但其不可能与题干中已有的S2-、CO2-、SO2-、SO2-共存,即可排除 Ag+. 2、进出性原则进出性原则就是在进行离子检验时,往往要加入试剂,这样就会引进新的离子,那么原溶液中是否 存在该种离子就无法判断,与此同时还会有一些离子会随着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沉淀

14、或气体而离开,有可能对后续的实验造成影响.3、电中性原则电中性原则就是在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总电荷数是守恒的,即溶液呈现电中性.在判断 混合体系中某些离子存在与否时,有的离子并未通过实验验证,但我们仍可运用溶液中电荷守恒理 论来判断其存在.如已经判断出溶液中含有AlO S2-、SO2-三种阴离子,且已排除 Ag+、Ba2+、Fe3+三种阳离子,但是溶液中如果只有AlO S2-、SO2-是不可能的,根据电中性原则必须有阳离子,故可判断溶液中Na是一定存在的.一.选择题(共18小题)1.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NH+、Mcj+ Ba2+、CO2-、SO2

15、-、Cl -,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1)第一份加入AgNO溶液有沉淀产生第二份加足量KOH液加热后,U集到气体0.08mol(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12.54g ,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 . +Na 一te存在100mL 溶液中含 0.01mol CO 32-Cl 一定存在Ba2+一定不存在,mJ+可能存在.将过量铁粉放入硝酸锌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的金属离子是()A. Fe2+ B , Fe2+、Zn2+ C . Fe2二 Ag+ D, Fe2+、Fe3+.有一澄清透明的溶液,

16、只可能含有大量的Fe3+、Fe2+、AlOz、Al3+、CO2、NO七种离子中的几种,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量1mol/L NaOH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没有沉淀,而后才有沉淀.则卜列判断正确的是()A.溶液中可能含有AlO2B.溶液中可能含有NOC.D.溶液中一定不含 Fe2 Fe3+溶液中可能含有Fe3+,但一定不含Fe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H+、Mg+、Al3+、Fe3+、CO、SO2、NO中的几种.若加入锌粒,产生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若加入NaOH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J 0.5也舟口忖WHIkm

17、dA.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 H、M、Al3+B . 溶液中 n ( NH+) =0.2molC.溶液中一定不含 CO2,可能含有SO2和NQD. 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n (H): n (Al3+): n (M3+) =1 : 1: 1.有一未知的无色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H+、NR、K、Mf、Cu2+、Al3+、NO3、CO2、SO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第一份加足量 AgNO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第二份加足量 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经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6.99g .第三份逐滴滴加 NaOH液,测得沉淀与 NaOH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根据上述实验,

18、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0.01A.原溶液一定不存在 H Cu2+、CQ2B.不能确定原溶?是否含有 K+、NQC. 原溶液确定含 M/、Al3+、NH+,且 n (Mg+) : n (Al3+): n ( NH+) =1:1:2 、一 “ 一 ,_ ,、,.、.、_ _ 1D.实验所加的NaQH勺浓度为2 mol?L.在中性含有Na+的溶液中,还可能存在NH+, Fe2+, Br , CQ3, I,SQ3六种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1)原溶液滴加足量氯水后,有气泡生成,溶液呈橙黄色;向橙黄色溶液中加 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3)橙黄色溶液不能使淀粉变蓝由此推断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

19、离子是()A. NH4+, Br , CQ 3 B, NH+4, I , SC2 3C. Fe2+, I 一,CQ 3D. Fe2+, I , SQ 37.某溶液仅含Fe2+、Na+、Al3+、Ba2+、SQ2、NQ、C中的4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 1mol.若 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的 水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QH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为72gB.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仍不变C.若向该溶液中加人过量的稀硫酸和KSCN液,溶液显血红色D

20、.该溶液中一定不含 Al3+、Ba2+、Cl8.某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可能是K+、Ba2+、A13+、Mg+AlQ2、CQ2、SiQ2、C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无沉淀生成.另取少量原溶液,逐滴加入5mL0.2mol?L 1盐酸,发生的现象是:开始产生沉淀并逐渐增多,沉淀量基本不变后产生气体,最后沉淀逐渐减少至消失.在上述沉淀消失后的溶液中,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可得到沉淀0.43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该溶液中一定不含 Ba2+、Mg A13+、SiQ32 Cl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K AlQ/、CQ2、ClC.该溶液是否有K+需做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钻玻璃片)D,

21、 可能含有Cl9.某溶液仅含Fe2+、Na+、Al3+、Ba2+、SQ2、NQ、C中的4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 1mol.若 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的 水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和KSCN液,溶液显血红色B.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的气体遇空气能变成红棕色C.该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Fe2+、Na+、SQ2、NQD.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QH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为72g10.水溶液中只可能有K+、Mcj+ AlO2、SiO32、CO2、SO*中的

22、若干种离子.某同学对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溶泄X卜列判断错误的是()A.有气体甲生成,表明溶液 X中一定含有CO2B.沉淀甲不可能是硅酸镁Al 3+一定存在于溶液X中D.不可能确定SO2是否存在于溶液X中 TOC o 1-5 h z .某未知溶液中已检验出含有离子Ca+ NO,且pH=2.欲检验此溶液中是否大量存在以下6种离子:ClONH+IFe2+AlO2C,其中不必检验就能排除的离子是()A.B.C.D.卜列结论正确的是().某研究小组鉴别甲的过程与现象如图所示(已知甲是一种盐)同”格戏过斌E屈N擀博J1A.如果甲中含有S2 ,则乙是硫磺沉淀B.如果乙是AgCl沉淀,那么甲是 FeCl3C.

23、丙中肯定含有Fe3+,所以甲是FeBr2D.甲中含有铁元素,可能显 +2价或+3价 13.某溶液中除了 Hf、OH以外,还含有大量的 Md+、Fe3+、Cl ,且这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 1: 6,下列有关该溶液判断正确的是()A.向该溶液中加入KI溶液后,原有的5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B.向该溶液中滴加稀 NaOH液,立即出现白色沉淀C.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只发生置换反应D. 若溶液中c (Cl ) =0.6mol/L ,则该溶液的 pH=1.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编号实验结论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

24、液B用钳丝蘸取少量某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不一定是钠盐溶液C往淀粉溶液中加稀硫酸,加热片刻,滴加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无银镜出现该淀粉未发生水解D向某溶液中滴加 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 Fe2+A. A B . B C . C D . D.某溶液仅含Fe2+、Ns+、Al3+、Ba2+、SO*、NO、C中的4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有气体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的 水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是:Fe2+、Na+、SO*、NOB.若向该

25、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能变成红棕色C.若向该溶液中加人过量的稀硫酸和KSCN液,溶液显血红色D.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NaOH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的质 量为72g16.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溶有NH+、K+、Al3+、M0+、HCO C、MnO、SO2等离子中的几种离子.为分析其组成,现进行如下实验:取10mL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Ba (N03) 2溶液,加稀硝酸酸化后过滤得到0.03mol白色沉淀取上述反应后的滤液,加人AgNG溶液未见沉淀产生.另取10mL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NaOH液产生白色沉淀乙,当加人NaOH的物质白量为0.03mol

26、时,沉淀的量达到最大;继续滴加NaOH液并加热,开始产生气体丙,收集气体丙,体积换算成标况下为0.224L (假设丙全部逸出),最后沉淀完全溶解.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肯定有 Na+、Mp Al3+、Cl B , 肯定有 Al3+、SO2、NH+C. 肯定没有 K+、HCO、MnO D. 肯定没有 K+、NH+、Cl17.常温下,pH=1 的某溶液 A中含有 NH+、K+、Na+、Fe3+、Al3+、Fe2+、CO2、NO、Cl、I、SO2 中的4种,且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 ,现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卜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沉淀乙一定有BaCO,

27、可能有BaSOB.实验消耗Cu 14.4g ,则生成气体丁的体积为3.36LC.该溶液中一定有 NO、Al3+、SO2、C四种离子D.生成的甲、乙、丙气体均为无色的易溶于水气体18 .含有Ag+、Al3+、Mcj; b/等四种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欲使上述四种离子分别以沉淀形式从溶 液中分离出来.下列加入试剂的顺序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NaOH NaCl、HCl、NaSQ B. NaCl、N*SQ、NaOH HClC. NaCl、 NaOH NaSO、HCl D. NazSO、NaOH NaCl、 HCl二.填空题(共 5小题)19.有A、B、C、D E五种常见化合物,都是由下表中的离子形成

28、的: 阳离子 K+ Na + Cu 2+Al3+1一 、_2_阴离子 SO4 HCO NO OH为了鉴别上述化合物.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将它们溶于水后,D为蓝色溶液,其他均为无色溶液;将E溶液滴入到C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进行焰色反应,只有 B为紫色(透过蓝色钻玻璃);在各溶液中加入硝酸钢溶液,再加过量稀硝酸,A中放出无色气体,C、D中产生白色沉淀;将B D两溶液混合,未见沉淀或气体生成.根据上述实验填空:(1)写出B、D的化学式:B, D.将含1mol A的溶液与含1mol E的溶液反应后蒸干,仅得到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为.(3)在A溶液中加少入量澄清石灰

29、水,其离子方程式为 .(4) C常用作净水剂,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净水原理 .某工业废水中可能含有如下几种阴阳离子:阳离子 Fe3+、Al3+、Fe2+、Ba2+、Na+阴离子 Cl 、CO2、NO、SO2、SiO32现对该废水样品进行以下研究:I .向试管中滴加浓盐酸,有少量的无色气体生成,气体遇空气立即变为红棕色;n.若向I所得的溶液中加入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m .若向I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所得滤液中通入过量的CO气体,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废水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 , 一定不含有的阳离子是 ;写出m的所

30、得滤液中通入过量的co气体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的离子方程式(只写这一个):;(3)已知用铝粉可以除去废水中的一种阴离子(X).若控制溶液的pH为10.7左右,再加入铝粉,除去X离子的同时产生氨气和氮气,且体积比为1 : 4,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配平:(X用具体的离子符号表示)Al+X+OH =AlO2 +NH+N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 .若除去 0.2molX 离子,要消耗铝 g-(4)若将废水中的铁元素完全转化成Fe3+,此时测得c (Fe3+) =1.0 x 10 2mol?L 1,要想将其转换为Fe (OH 3沉淀而除去,则应调节溶液pH至少大于 .(已知常温下Fe (OH 3的Ks

31、p=1.0X10一38).某溶液可能含有Cl SO2、CO2、NH+、Fe3+、Al3+和/中的两种或多种.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NaOH液,加热,得到 448mL (标况)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g固体;将上述滤液平均分成两份,一份中加足量 BaCl2溶液,得到2.33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另一份中通入过量 CO得到1.56g白色沉淀.由此可推断原溶液一定含有的离子种类及其浓度, 将结果填入下表(可不填满).一定含有的离子种类 物质的量浓度(mol/L ).某溶液仅含下列离子中的几种,且所含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 lmol/L (忽略水的电离及离子的

32、水解).K+ Ag + Mg 2+ Al 3+ NH 4+ Cl CO32 NO3 SO 42 I用如下各步实验分析该溶液组成:取5mL溶液,滴少量稀氨水,发现溶液中有沉淀生成,且离子种类增加.用钳丝蘸取溶液,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火焰不显紫色.另取溶液加入过量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向步骤实验所得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步骤判断,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阳离子是 ;步骤中生成无色气体的化学式是最终确定溶液中所含阴离子有 (3)另取100mL原溶液,加入足量的 NaOHm夜,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沉淀至恒重,得到

33、的固体化学式为 .某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含有 K+、Cu2+、Ca2+、SO2、CO2,C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1)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沉淀滤出.向上述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有部分沉淀溶解.(3)向滤液加入 AgNO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HNO.试判断:该溶液中肯定有 离子,肯定没有 离子,可能有 离 子(填离子符号).写出步骤的离子方程式 .三.解答题(共5小题).常见的五种盐A、B、C、DE,它们的阳离子可能是Ns+、NH+、Cu2+、Ba2+、Al3+、Ag+、Fe3+,阴离子可能是 Cl 一、NO、SO2、CO2.已知:五种盐均溶于水,水溶液均为无色

34、.D的焰色反应呈黄色.A的溶液呈中性,B、C、E的溶液呈酸性,D的溶液呈碱性.若在这五种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Ba (NO) 2溶液,只有A、C的溶液不产生沉淀.若在这五种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氨水,E和C的溶液中生成沉淀,继续加氨水,C中沉淀消失.把A的溶液分别加入到 B、C E的溶液中,均能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回答下列问题:(1)五种盐中,一定没有的阳离子是 ;所含的阴离子相同的两种盐的化学式是.D的化学式为 , D溶液显碱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A和C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正和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若要检验B中所含的阳离子,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某强酸性溶液

35、X 含有 Ba2+、Al3+、NH+、Fe. Fe Co/一、50/一、/、C、NOq 一 JJ4J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迂续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过篁10mL 版 N5b 21 iS?K M溶液B层堂用。目滑速沉淀C沉淀G1SZ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X中除H+外还肯定含有的离子是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是,若要确定其 中阳离子的存在,最可靠的化学方法是 .沉淀G的化学式为.(3)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 步骤中生成A.步骤生成沉淀I .(4)假设测定 A F、I均为0.01mol , 10mLX溶液中n (H+) =0.04mol ,而沉淀C物质的量0.07mol ,能说

36、明(1)中不能确定的阴离子存在的理由是. .某强酸性溶液X中仅含有Ba2+、Al3+、NH+、Fe2+、Fe3+、CO2、SO2、SO2、Cl、NO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下: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仅根据上述连续实验不能确定溶液X中是否含有的阳、阴离子分别是 .用离子方程表达下列反应:中生成气体 A: .中生成溶液 H: .(3)若中所用氢氧化钠浓度为2mol/L ,当加入l0ml时开始产生沉淀,55ml时沉淀的量达到最大值0.03mol ,继续滴加沉淀的量保持不变,随后再滴加沉淀部分溶解,到60ml时沉淀的量降为0.025mol 且保持不变,则原溶液中 c

37、 (Fe2+)为 mol/L、c ( Fe3+)为 mol/L、c (Cl )为 mol/L .(若有些离子不存在,请填 0mol/L ).大气中硫、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某地酸雨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Na Bs2+、NH+、Al3+、C、SO2、SO2、NO等.某研究小组取该地一定量的酸雨,浓缩后将所得澄清试液分成3份,进行如下实验: 试样所加试剂实验现象 第一份试液滴加适量的淀粉 KI溶液呈蓝色 第二份试液 滴加用盐酸盐化的 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第三份试液 滴加溶液,加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V)与生成的沉淀、产生的气体关系(n)i/ 、/人抗风t /* 如右图.请回答下

38、列问题:(1)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该酸雨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写出试液中滴加淀粉 KI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该试液中是否存在Cl : (4)该研究小组为了探究 NO参与的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在烧瓶中充入含有少量NO的SO气体,再慢慢通入Q,发生化学反应后,再喷洒适量蒸储水即得硫酸型酸雨,则NO在上述反应中的作用是.1.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NH+、M0+、Ba2+、CO2-、SO2-、Cl -,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1)第一份加入AgNO溶液有沉淀产生第二份加足量KOHt液加热

39、后,U集到气体0.08mol(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12.54g ,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A . Na+一定存在100mL 溶液中含 0.01mol CO 32 -Cl 一定存在Ba2+一定不存在,M才可能存在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分析:1、根据题意分析,第一份溶液加入AgNO溶液有沉淀产生,推得可能含有Cl、CO2、SO2中的至少一种,第二份溶液加足量KOH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推得一定含有NH+, 一定不存在Mcj+.第三份溶液利用发生的离子反应,经过计算、推得一定存在CO2、SO2 一定不存在Ba2+;2、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电荷守恒,即可

40、推出Ns+是否存在,由Ns+物质的量的变化分析 C的情况.解答:解:根据题意,Ba2*D SO2,可发生离子反应生成 BaSO沉淀,因此两者不能大量共存.Ba2+ 和CO2可发生离子反应生成 BaC歙淀,因此两者也不能大量共存.第一份加入 AgNO溶液有沉淀产生,可能发生Cl+Ag+AgCl J、CO2+2Ag+ AgzCOJ、SQ2+2Ag+AgzSOj ,所以可能含有 C、CO2、SO2中的至少一种;第二份加足量KOHt液加热后,U集到气体 0.08mol ,能和KOHt液加热产生气体的只能是NH+,而、 一2+2+ .一一 一一 一、 一一一.-+没有讥江广生说明一7E不存在Mg (Mg

41、可以和OH反应生广氢氧化镁讥捉).故可确tete含有 NH ,一定不存在 mC+.根据反应 NH+OH NHT+H2O,产生NH为0.08mol ,可得NH+也为0.08mol .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12.54g ,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 .部分沉淀溶于盐酸为 BaCO,部分沉淀不溶于盐酸为BaSO,发生反应 CO2+Ba2+BaCO J、SO2+Bai+BaSOj,因为 BaCG+2HCLBaClz+COT +HbO而使 BaCO溶解.因此溶液中一定存在 CO2、SO2 ,一定不存在 Bs2+.由条件可知BaSO为4.66g ,物质的量为0.02mo

42、l , SO2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1 =0.2mol/L ,0.1LBaCO为12.54g - 4.66g 7.88g ,物质的量为 0.04mol ,则CO2物质的量为 0.04mol , CO2物质的量 浓度为 0. O4mol=0.4mol/L ,0.1L=0.4mol/L ,由上述分析可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O2、SO2、NH+,一定不存在Mg+、Ba2+.而CO2、SO:NH+物质的量分别为 0.04mol、0.02mol、0.08mol ,CO2、SO2所带负电荷分别为 0.04mol X2、0.02mol X2, 共0.12mol , NH+所带正电荷为0.08mol ,所以一

43、定含有钠离子,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最小是0.04mol ,氯离子不能确定.A、Na+一定存在,故 A正确;B、100mL溶液中含0.04mol碳酸根离子,故 B错误;C、氯离子是否存在无法确定,故 C错误;D M广、Ba2+一定不存在,故 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采用定性实验和定量计算分析相结合的模式,增大了解题难度,同时涉及离子共存、离子反应等都是解题需注意的信息,尤其是Ns+的确定易出现失误.2.将过量铁粉放入硝酸锌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的金属离子是()A. Fe2+ B , Fe2+、Zn2+ C , Fe2+、Ag+ D, Fe2+、Fe3+考点:常

44、见离子的检验方法;铁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有关的选择项.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银,在硝酸银、硝酸锌的混合溶液里, 加入过量的铁粉,则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故滤液中一定有亚铁离子;由于铁是过量的,溶液中不可能存在银粒子;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故滤液中一定有锌离子.由以上分析可知:A、溶液中不仅有Fe2+,还含有Zn2+.故A错误;B、滤液中的金属离子是 Fe2+、Zn2+.故B正确;C、由于铁是过量的,溶液中不存在Ag+.故C错误;H由于铁与某些盐反应生成的盐中铁是+2价的,

45、溶液中不存在 Fe3+.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有一澄清透明的溶液,只可能含有大量的Fe3+、Fe2+、hf、AlOz、Al3+、CO2、NG七种离子中的几种,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量1mol/L NaOH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没有沉淀,而后才有沉淀.则卜列判断正确的是(A.溶液中可能含有B.溶液中可能含有C.溶液中一定不含D.溶液中可能含有)A1O2NOFe2 Fe3+Fe3+,但一定不含Fe2+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1mo1/L NaOH液的过程中,开始没有沉淀,说

46、明溶液呈酸性,则一 定含有大量的H+离子,在酸性溶液中A1O2、CO2离子因发生反应生成弱电解质而不能存在,而后才有沉淀.能够生成沉淀的是Fe3+离子、Fe2+离子或A13+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结合溶液的电中性和 Fe2+ 离子的还原性以及 NO离子的氧化性做进一步的推断.解答: 解: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1mo1/L NaOH溶液的过程中,开始没有沉淀,说明溶液呈酸性,则一定含有大量的hf离子,在酸性溶液中A1O2、CO2离子分别与H+离子反应生成 A1 (OH 3沉淀、CO气体而不能存在,根据溶液的电中性可知一定含有阴离子,则只有NO离子符合;而后才有沉淀.能够生成沉淀的是Fe3+离子、Fe

47、2+离子或A13+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但在酸性条件下Fe2+离子与NO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则一定不含Fe2+离子,综上所述,溶液中一定含有H+离子、NO离子,一定没有 A1O2 CO2、Fe2+离子,Fe3+离子、A13+离子至少有一种.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离子的检验,注意从反应的现象推断离子的存在性,把握物质的性质和离子的 检验方法是做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H+、Mg+、Al3+、Fe3+、CO*、SO*、NO中的几种.若加入锌粒,产生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若加入NaOH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

48、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 H、Mg+、Al3+B . 溶液中 n ( NH+) =0.2molC.溶液中一定不含 CO2,可能含有SO2和NQD. 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n (K): n (Al3+): n (Mg+) =1: 1: 1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若加入锌粒,产生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说明气体是氢气,因此溶液显酸性,则CO2和NO不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不存在铁离子;根据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图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M、Al3+;又因为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继续进入 TOC o 1-5

49、 h z 氢氧化钠,沉淀不变,这说明溶液中还存在NH+,由于溶液中还必须存在阴离子,所以一定还有SO2.结合图象中各阶段消耗的氢氧化钠,计算溶液中n (H+)、n (Md+)、n (Al3+)、n ( NH+),据此解答.解答: 解:若加入锌粒,产生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说明气体是氢气,因此溶液显酸性,则CQ2和NO不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不存在Fe3+;根据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勺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图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Mj、Al3+;又因为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继续进入氢氧化钠,沉淀不变,这说明溶液中还存在NH+,由于溶液中还必须存在阴离子,所以一定还有SO2;由图

50、象可知,第一阶段为氢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氢氧化钠为0.1mol ,则n (H+) =0.1mol ;第三阶段为俊根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氢氧化钠为 0.7mol - 0.5mol=0.2mol,则n(NH+)=0.2mol ;最后阶段为氢氧化钠溶解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0.8mol - 0.7mol=0.1mol,则nAl (OH3=0.1mol ,根据铝元素守恒可知 n (Al3+) =0.1mol ; 2+.第二阶段为氢氧化钠讥证镁离子、铝离子,共消耗氢氧化钠为0.5mol - 0.1mol=0.4mol ,则n (Mg)=(0.4mol - 0.1molX3) +2=0.05mol

51、,A.由上述分析可知,溶?中的阳离子只有H、M、Al3+、NH+,故A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 n (NH+) =0.2mol ,故B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含CO2、NO, 一定含有SO2,故C错误;D.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 n (hf): n (Al3+): n (M(2+) =0.1mol : 0.1mol : 0.05mol=2 : 2: 1,故 D错误, 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反应图象识别以及离子反应有关计算等,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对学生 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难度较大.、N、K+、Mg+、Cu2+、

52、Al3+、NO 3、.有一未知的无色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CO2、SO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第一份加足量 AgNO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第二份加足量 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经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6.99g .第三份逐滴滴加 NaO血液,测得沉淀与 NaOH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A.原溶液一定不存在 j Cu2+、CO2B.不能确定原溶?是否含有 K+、NQC. 原溶液确定含 M广、Al3+、NH+,且 n (M/):n (Al3+): n ( NH+) =1:1:2D.实验所加的NaOH勺浓度为2 mol?L 1

53、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根据无色溶液可知,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存在,一定不含Cu2+;第一份加足量 AgNO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所以推断一定有CO2、SO2两种离子中的一种;第三份逐滴滴加 NaOH溶液,由图可知,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就有沉淀生成,说明不含有H+;沉淀最大时,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沉淀部分溶解,推断一定含有Al3+;图象中有一段平台,说明加入OH时无沉淀生成,有 NH+, NH+OH =Nhl?H2O,说明含有俊根离子,最后溶液中有沉淀,说明 溶液中含Mj,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共存,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含碳酸根离子,含有硫酸根离子;第二份加足量 BaCl

54、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经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6.99g ,则溶液中n(SO2 )=8 99g233g/wl解答:解:根据无色溶液可知,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存在,一定不含CiT;第一份加足量 AgNO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所以推断一定有CO2、SO2两种离子中的一种;第三份逐滴滴加 NaOH溶液,由图可知,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就有沉淀生成,说明不含有H+;沉淀最大时,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沉淀部分溶解,推断一定含有Al3+;图象中有一段平台,说明加入OH时无沉淀生成,有 NH+, NH+OH =NH?H2。,说明含有俊根离子,最后溶液中有沉淀,说明2+溶液中含Mg ,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共

55、存,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含碳酸根离子,含有硫酸根离子;第二份加足量 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经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 6.99g ,则溶液中n(SO2)=6. 99g233g/niolA.通过以上分析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H Cu2+、CO2 ,故 A 正确;B.当加入40mLNaO皤液时,剩余的沉淀是 Mg (OH 2, n (Mg (OH 2) =0.01mol ,根据原子守恒知,n (Mg+) =0.01mol , c (M)=J =0.1mol/L ,生成 0.01molMg (OH 2 需要 n (NaOH 是 0.02mol ,0.1LAl (OH 3和NaOH应生成NaAl

56、Q需要NaOH液的体积是5mL,则铝离子和 NaOH反应生成 Al (OH 3沉淀时需要NaOHO(的体积是15mL则生成氢氧化镁需要 NaOHO(的体积是10mL,所以c (NaOH 旦强包=2mol/L ,氢氧化铝和 NaOHm反应生成 NaAlQ时,结合原子守恒知,c (Al3+)0. OIL=2皿01/1然 S 005L=o/moi/L , c (NH+) =- Q: 01L =0.2mol/L ,溶液中 c (SO2 )0. IL0. IL=0. 03mol =0.3mol/L , 0. IL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知,3c (Al3+) +c (NH+) +2 (M/) 2c (SO2)

57、,所以溶液中还存在硝酸根离子,故B错误;C.根据图象知,35 40mL时Al (OH 3和NaO版应生成 NaAlQ,则025mL时NaO而 Mg+ Al3+ 反应生成沉淀,生成 NaAlQ时需要NaOH5mL则生成 Al (OH 3需要NaOH 15mL则有10mLNaOlW 液和镁离子反应,25 - 35mL时氢氧化钠溶液和 nH,反应生成氨水,根据使用NaO皤液体积知,n(Mdj+): n (Al3+): n (NhU) =1: 1 : 2,故 C正确;D.通过 B知,c (NaOH =, =2mol/L ,故 D正确;0. OIL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离子反应的计算等知识点

58、,定性分析离子共存、定量分析离子的物质 的量是解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在中性含有Na+的溶液中,还可能存在NH+, Fe2+, Br , CO3, I,SO3六种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1)原溶液滴加足量氯水后,有气泡生成,溶液呈橙黄色;向橙黄色溶液中加 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3)橙黄色溶液不能使淀粉变蓝由此推断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A. NH4+, Br , CO 3 B. NH I , SC2 3C. Fe2+, I 一,CO 3D. Fe2+, I , SO 3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根据加新制氯水后溶液呈现的颜色判断溶液中可能存在

59、的离子,再根据生成的气体判断含有的离子;根据加入银离子后无白色沉淀生成判断溶液中不含有亚硫酸根离子;根据加入淀粉溶液后 不显蓝色判断碘离子是否存在.- 一一-一、 一一 、一 、一.一一 .、.一、一、-、-2 解答:解:由实验(1)反应后溶液成橙黄色,可以推知溶液中有Br ,由有气泡生成一定有 CO ;由Fe2*D CO2不能共存,可知溶液中一定无Fe2+,则有Br ;由实验现象推知原溶液一定无SO2 ;由实验(3)的现象推知溶液一定无I,从上述实验现象无法确定NH+存在与否.故原溶液一定无 Fe2+、SO2 I .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关离子检验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明确常见阴阳离子

60、的检验方法即可解答.某溶液仅含Fe2+、Na+、Al3+、Ba2+、SQ2、NO、C中的4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若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的 水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NaOH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为72gB.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仍不变C.若向该溶液中加人过量的稀硫酸和KSCN液,溶液显血红色D.该溶液中一定不含 Al3+、Ba2+、Cl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向该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溶液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