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热管技术概述1、发展现状迄今为止,在众多的传热元件中,热管(heat pipe)是最有效的传热元件 之一,它可以将大量热量通过很小的截面远距离地传输而无须辅助动力。热 管原理首先是由美国俄亥俄州通用发动机公司的R S Gauger与1944年在 美国专利(N0.2350348)中提出的;1963年GMGrover在美国应用物理公 开发表了一篇命名为“Heat Pipe”的学术论文;在1965年Cotter首次提 出了比较完善的热管理论,为以后的热管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1967年第一 根不锈钢一一水热管首次被送入卫星轨道并运行成功;1969年前苏联与日本 开始将热管表面通过物理办法缠绕翅片
2、,并应用到控制恒温技术领域;1970 年在美国已经开始出来商用热管,例如;横穿阿拉斯加输油管线永冻层就是 用热管技术支撑的;1974年后,热管开始用于节约能源与新能源开发利用领 域。我国是70年代开展热管热管热性能研究以及热管在电子器件冷却和空 间飞行器方面的应用研究。80年代初我国的热管研究及开发的重点转向节能 及能源的合理利用,相继开发了热管气气换热器、热管余热锅炉、热管蒸发 器、热管热风炉、热管省煤器等节能热回收设备。2、热管用语热管:以毛吸结构的抽吸作用来驱动工作介质完循环流动的蒸发、凝结传热 元件。无机高效热管:无机传热元件是以多种无机元素为传热载体,注入到各类金 属(或非金属)管状
3、、夹板空腔内,经抽真空密封处理后,形成具有高效热传导 特性的元件。管芯:管芯是指无机传热元件中为液态工质提供毛细抽吸力及流动通道的 结构。管壳:管壳是指包容了管芯和工质的热管壳体。有效长度:有效长度是指计算热管传热能力的折合后的长度。工作温度范围:工作温度范围是指由工质、管壳和管芯材料及管芯结构的性 能和安全运行要求决定的无机传热元件工作温度区域。无机介质:介质是指无机传热元件管壳空腔内部用于传递热量的多种无机元 素为主的液态混合流体。工作状态:能连续维持热管吸热、导热、散热过程并维持温度均匀的状态。最大传热量:热管在稳定工作状态下所能传递的最大热流量。最大传热能力:热管有效长度与最大传热量的
4、乘积。轴向热流密度:通过垂直于热管壳轴线的内截面单位面积的热流量。径向热流密度:通过热管内表面单位面积的沿径向的热流量。3、热管特性热管是依靠自身内部工作介质特性来实现传热的传热元件,一般具有如下特性:(1)很高的导热性 由于真空度、热管介质特性的存在,热管内部的热阻RV 非常之小,Rv无限趋近于0,所以有些地方夸张地称它为“超导”。山东博源热 能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热管,其当量导热系数比目前金属银的导热系数还要高上 千个数量级,数值上超过音速。当然,高效导热也是相对而言,这个速度已经被 社会所认可,能够满足日前的生产生活需要。(2)优良的等温特性 热管内腔的蒸汽是处于饱和状态,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5、, 使得热管的受热段与散热段的温度一致,甚至偶尔出现散热段温度比受热段温度 高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是特殊,不具有什么利用价值,但等温特性在实际工程 应用价值就很广泛了。(3)热流密度可变性热管可以独立改变受热段或冷却段的面积,即以较小的 加热面积输入热量,而以较大的冷却面积输出热量,或者增大热管受热面积输入 量而减小吸热面积的输出热量,就可以改变一些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传热模式。 得到一个我们需要得到的换热热流密度。(4)适应性广泛 热管的形状可随热源和冷源的条件而变化,热管可以作成 电机轴、燃气轮机的叶片、钻头、手术刀等等,可以用在地面,也可以用在无重力厂的宇宙空间。第二章热管技术应用由于热管
6、技术日趋完善,并被人类所认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诸多行业, 主要表现在如下领域。1、宇航工程:电子舱冷却散热,飞船表面的均温,生命保障系统的建立等;2、IT产业、电力、电子设备:CPU,电子器件的散热和均温等;3、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地热,冻土工程等;4、余热的回收和利用:锅炉、工业炉余热回收,各种场合的烟气余热回收;5、其它需要散热或均温的场合。山东博源热能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的热管利用主要是余热回收和利用领域 的传热元件,主要论述一些关于热交换的设备知识:热管换热器属于热流体与冷流体互不接触的表面式换热器。其只要特点是: 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传递相同热量的条件下,热管换热器的金属耗量
7、少于 其他类型的换热器;换热流体通过换热器时的压力损失比其他换热器小,消耗 辅助动力小。同时,由于冷、热流体是通过热管换热器不同部位换热的,而热 管传热元件又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即便有少数热管穿孔失效,冷、热流体也 不会混融而造成损失。由于冷、热侧换热面积的比例关系是对应的,不会使换 热系统失衡,从而有效避免腐蚀性气体的露点腐蚀。正由于热管换热器的诸多优点,已经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其用途亦日趋 广泛。种类繁多,可从下述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按冷源,热源的换热机理分类:对流-对流型气-气型热管换热器气-液型热管换热器气-汽型热管换热器d液液型热管换热器辐射-对流型太阳辐射-水(汽)型热管换热器高温
8、固体-水(汽)型热管换热器 导热-对流型移动床式热管换热器冻土蓄冷式热管换热器按温度范围及相应介质分类高温热管换热器:汞热管换热器、钠热管换热器等。中温热管换热器:萘热管换热器、水热管换热器等。中低温热管换热器:丙酮热管换热器、甲醇热管换热器等。低温热管换热器:氨热管换热器、致冷剂热管换热器等。按用途进行分类a、热管空气预热器;b、热管省煤器;热管热水器;c、热管余热锅炉;热管蒸汽发生器;d、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e、热管式蒸汽冷凝器等。2、无机高效热管的特点:无机高效热管是指采用多种无机元素的混合物作为主要导热介质注入到各类 金属(或非金属)管状、板状腔体内,经密封成型后,形成具有高速传热性能
9、的一种 新型热传导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获得美国(US6132823)、欧共体等27个国家 的专利授权。1、启动迅速、传热速度快:自元件一端加热,数秒钟就可将热量传递到另一 端。2、热阻小、均温性好:无机高效热管主要是通过腔体内部的无机介质来实现 传热过程,传热能力远高于金属材料,沿无机高效热管轴向温差趋于零, 从而使无机高效热管的表面温度趋于一致。3、导热系数高:当量导热系数为14MW/m.C,是纯银的3.2万倍。4、传热能力大:轴向热流密度27.2MW /皿,径向热流密度158kW /皿5、适用温度范围广:介质适用温度范BF301100C,具备批量生产的元件壁温范围-30350C。6、工作压
10、力低:工作时无机高效热管内腔压力低,不会发生高温爆管。7、相容性好:无机高效热管介质自身能够有效抑制氢、氧的产生,与常用金 属材料不发生化学反应。8、使用寿命长:无机高效热管介质自身消降速率持续1万小时,可使无机高 效热管长期稳定运行。经大量实践证明,无机高效热管介质与多种金属如 铜、铝、碳钢和不锈钢及非金属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不产生不凝性气体, 使用寿命长3、热管联集管集热器具有以下特点:防腐耐用:外壳采用镀锌板,表面喷塑,外形美观,防腐耐用;使用寿命长。 省电节能:太阳能作为主要能源,电能作为辅助能源,省电节能。使用便捷:工程系统采用大型工程控制柜全自动控制。用户使用时只需轻轻一拧 开关,自有热水流出。高效集热:真空玻璃集热管选用世界著名全玻璃真空集热管专业厂家生产具有很 高的抗冲击性和耐高寒、抗高温和高吸收率的特点。真空管不伸入内胆,增加了 采光面积,大集热面积带来更大的得热量,而且内腔较小,能够使水温快速升高。 耐高温:本集热器能够承受高温(300C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钒酸铵正极材料的电解液优化及其储锌机理研究
- 基于深度学习的长输管道漏磁缺陷识别方法研究
- Liddle综合征临床诊疗策略与长期随访研究及新致病突变的功能鉴定与动物模型构建
- 功能化农林废弃物对水中全氟辛酸的去除研究
- 基于半确定性信道建模的仿真与预测
- 几种水泥合同范本
- 均衡问题与不动点问题的邻近型算法研究
- 科技公司如何通过知识产权推动创新
- 2025年基因工程项目合作计划书
- 六自由度机械臂轨迹规划及多目标抓取顺序的研究
- 小学语文中高学段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 核电项目人桥吊车抗震计算书版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鼻科症状学课件
-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6400字》
- 通信工程监理方案
- 主题阅读25:陕北的春
- 晋中项目投决会报告
- 202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 公共关系文书(《公共关系学》课件)
- 2023届高考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
-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