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力学试验试题归类详解_第1页
高考物理力学试验试题归类详解_第2页
高考物理力学试验试题归类详解_第3页
高考物理力学试验试题归类详解_第4页
高考物理力学试验试题归类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7年高考物理力学实验试题归类详解陕西三原王春生1.1天津理综22 (1)】一种游标卡尺,它的游标尺上有50个小的等分刻度,总长度为49mmo 用它测量某物体长度,卡尺示数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是 cm。0123459 cmIj LI I II IIJ lu LI IIII ll LU ll I LI I Ij LU ll IIIIIJ IIll1 【答】王尺读数为41mm,游标尺读数为10Mmm = 0.20mm ,所以待测物体长度为5041mm +0.20mm =41.20mm =4.120cm。注:(1)十分度、二十分度、五十分度游标卡尺的测量结果均等于主尺读数与游标尺读数之和。主

2、尺读数的准线是游标尺的“0”刻线,游标尺读数等于对齐格数乘以游标尺的精确度。(2)不必估读。2.1天津理综 22 (2)】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 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 一个计时点,在这点下标明A,第六个点下标明 B,第十一个点下标明 C,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 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cm、 CD长为11.15cm, DE长为13.73cm,则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m/s,小车运 动的加速大小为 m/s2,AB的距离应为 cm。(保留三位有

3、效数字) A w/7T =5To =0.10S。1【解答】打点周期TO=S=0.02S,计数周期 502由 Ut =ut 得AC+CD+DEJ14.56,11.15,13.510 =0.986(m/s),54T4 0.10CD DE (11.15 13.73) 10,同理有 uD = 1.244( m/s);由加速度的te义式得2T2 0.10d 一 c 1.244 -0.9862 一,八 十 .a =2.58(m/s );由速度公式得 % =a +2aT ,解得T0.10122UA =0.47(m/s),由位移公式得 AB=UaT+aT2=5.99M10”(m)。注:加速度、AB的距离也可这

4、样求得:|_|s = DE CD =2.58(cm),由Us=aT2得 a =2.58(ms2);由 CD - AB =2Us得 AB =5.99(cm)。3.【海南物理14】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小车、计时器一个、这一物理规律。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 米尺。(1)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i从静止开始下滑至斜面底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t用米尺测量A i与A 2之间的距离s,则小车的加速 度 a =。用米尺测量A 1相对于A 2的高h。设小车所受重力 为mg,则小车所受

5、的合外力F= _ 。改变,重复上述测量。 以h为横坐标,1/t2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用作图。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以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 律。12 2s 一. h 一 TOC o 1-5 h z 【答】由s = at得a =丁;因不计摩擦力,所以 嚏=mgsin 6 = mg ;斜 2ts面倾角(或高h);2s h - 1 g . 、 . .1由 -2- g 得 2 h ,即距离 s不变时有:c h ot s t 2st(2)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实验中摩擦阻力影响的过程中,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 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测量此

6、时A1点相对于斜面底端A 2的高度h。进行(1)中的各项测量。 计算与作图时用(h h。)代替ho对此方案有以下几种评论意见:A.方案正确可行B.方案的理论依据正确,但利用所给的器材无法确定小车在斜面上是否做匀速运动。C.方案的理论依据有问题,小车所受摩擦力与斜面倾角有关。其中合理的意见是 C。注:对同一个实验,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案来完成,这 就要求我们进行分析、筛选,首先要看其可行性,其次要分析其可 靠性,原理是否简单明了,操作是否简便等。对于教材中的重要实 验,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探究新的实验1实验方案,培养实验探究及对新方案的评价能力。4.【重庆理综22

7、(2)】建造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高 将长百米、重千余吨的钢梁从江水中吊起(题22图2)、施工时采用了将钢梁与水面成一定倾角出水的起吊方 案,为了探究该方案的合理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 两个模拟实验.研究将钢板从水下水平拉出(实验1)和以 一定倾角拉出(实验2)的过程中总拉力的变化情况.必要的实验器材有:钢板、细绳、水盆、水、支架、刻度尺、计时器和 等.根据实验曲线(题22图3),实验2中的最大总拉 力比实验1中的最大总拉力降低了 %. 根据分子动理论,实验1中最大总拉力明显增大 的原因是.可能导致测量拉力的实验误差的原因有: 读数不准、钢板有油污 等等(答出两个即可).【答】测力计(弹簧测力计

8、、力传感器等等 )13.3 (允许误差土 0.5)由图像知实验2中的最大总拉力为 3.75N,实验1中的最大总拉力为 4.35N,最大总拉 力相差0.60N,总拉力降低了 0 M100% =13.79%。4.35分子之间存在引力,钢板与水面的接触面积大快速拉出、变速拉出、出水过程中角度变化、水中有油污、水面波动、空气阻力变化 等。注:平时教学中应重视教材所列研究性课题的落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实验误差分析能力等。5.【江苏物理13】如题1 3 ( a)图,质量为M的滑块A 放在气垫导轨B上,C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A到传 感器C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

9、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滑块A的位移一时间(s-t)图像和速率一时间(v-t)图像。整个装置置于高度可调节的斜面上,斜面 的长度为了 L、高度为ho (取重力加速度 g=9.8m/s2,结 果可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 )现给滑块A一沿气垫导轨向上的初速度,A的v-t图线如题1 3 (b)图所示。从图线可得滑块A下滑时的加速 度a= m/s2,摩擦力对滑块A运动的影响。(填“明显,不可忽略”或“不明显,可忽略”)(2)此装置还可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通过改变 ,可验证质量一定 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实验时通过改变 ,可 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3)将气垫导轨换

10、成滑板,滑块A换成滑块A给滑块A 一沿滑板向上的初速度,A的s-t图线如题1 3 ( c)图。图线不对称是由于 造成的,通过图线可求得滑 板的倾角0 = (用反三角函数表示),滑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科=.3.02.5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0.01.51.00.5 t/s0.3 I0.2 I0.1 端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t/s0.1图b图c【解析】(1)由u -1图像知滑块 A匀减速上滑、匀加速下滑,其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回/ b.0-3.02 2Au23.0-0.0,

11、2 仃 a上滑 = % = TT7 - =6.1(m/s )、a下滑= = =5.9(m/s )。取一位有%0.49t21.0-0.49效数字得a上滑=即滑=6(m/s2)。设导轨倾角为 日,滑块A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素为 N ,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体沿斜面上滑、下滑的加速度分别是a上滑=g(sine + cos 卜a下滑=g(sinH NcosB)。因a上滑球a下滑,所以摩擦力作用不明显。(2)滑块所受和外力 F合=mgsine ,所以m 一定时,可通过调节导轨倾角或另一端的高度h达到改变和外力之目的。又因 sin日=0 ,所以F合=m曲,为验证(合)力一定时,加 ll速度与质量的反比关系,

12、在改变滑块质量m后应调节导轨高度h,并且要使质量与高度之积mh保持 不变,以控制(合)力大小不变。(3)若滑板理想光滑,则全过程加速度相同,滑块做类竖直上抛运动,位移-时间图像应是对称的抛 物线。若滑块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则上滑与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不同,必然导致上、下滑动过程的位 移图线出现不对称现象。由图像知:滑块上滑、下滑位移大小均为S= 0.64m,时间分别为一1St1=0.4S、t2 =0.6S。对上滑过程,由 二一u0=、a11 2t1=g(sin6 + N cosQ)两 ti-1 S对下滑过程,由 2=1: t =S2t2a2 = -1 = g (sin e - N cos)两式得

13、t2式得 sin 6 c k cos6 =0.8 ;sin 9 - cos9 =0.37 sin 6 = 0.6 ,联立解得sin日=0.585 ; N =0.265。按题目要求结果取一位有效数字得e=arcsin0.6; N=0.3。【答案】6;可忽略。h; M和h,且M h不变。滑动摩擦力;arcsin0.6; 0.3。注:计算机及传感器用于物理实验,提高了实验的精度和效率,为中学物理实验开辟了新的途径。但就目前来看,多数中学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学生甚或教师对这样的实验都感到很陌生。好在此类实验题所用实验设施尽管先进,但所要考查的知识、方法、技能却不会超越中学物理或考纲的范畴。 该题给我们

14、的最大启迪是:(1)要尽可能开发一套实验装置的功能, 达到用同一实验装置完成更多可能实验的目的。(2)保留主要仪器、器材,改变或换用某个(些)仪器、器材,做同一实验,以达成不同的实验目的。6.【广东物理14如图11 (a)所示,小车放在斜面上, 车前端栓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在斜面边缘的小 滑轮与重物相连,小车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起初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轮的的距离。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重 物,小车在重物的牵引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50Hz。图 11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 (b)中a、b、c是

15、小车运动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ab(b)c(1)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打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打a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是速度可能出现在 b段纸带中的c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结果2.5 m/s2。请根据加速度的情况,判断小车运动的最大(3)如果取重力加速度10m/s2,由纸带数据可推算出重物与小车的质量比为【解析】(1)运用逐差法计算加速度:s4 - s1 = aT 2,0 -s3 =a3T2,1 ,、a 工 +a2 +a3),由以上各式得a -(3T)2,代值得 a = 497(*)。所以打c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0m/s2注:该题计数周期等

16、于打点周期,纸带上的数据系毫米刻度尺所测,其单位为厘米。(2 )s = aT2=2.5M0.022=1M10J3(m),由 图知s3-s2=s2 -三 0 m m&= 0.6mm,所以小车的最大速度出现在s4段内(左起第4到第5个记录点内)。(3)设小车、重物质量分别为M和m,斜面倾角为0,小车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f,绳的拉力为T,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砌,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a2,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在小车加速过程有T (MgsinH + f) =Mai对重物有mg -T = ma2在小车减速过程有 Mgsin8 + f=Ma2 a1a22.5 5.0M g -a110-2.5【答案】(1) 5.0

17、; 左起第4到第5个记录点内;(3) 1:1。注:该题的实验装置与教材中“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的安装不同,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不能用小车受到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来平衡, 来平衡小车所受摩擦力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总和, 衡会被破坏,因此用该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的情况。7.1上海物理17】利用单摆验证小球平抛运动规律,可以用跨过定滑轮的重物所受的重力尽管如此,在改变小车质量时, 该平的实验时,只能验证设计方案如图(a)卜方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的电热丝 P,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小车质量一定时”所示,在悬点O正MN为水平木板,已知悬线长为L,悬点到木板的距离 OO=h (h

18、L)o(1)电热丝P必须放在悬 点正下方的理由是:(2)将小球向左拉起后自由释放,最后小球落到木 板上的C点,OC=s,则 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U0 为。(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若改变释放小球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仇小球落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s将随之改变,经多次实验,以s2为纵坐标、cos9为横坐标,得到如图(b)所示图像。则当日=30对,$为 m;若悬线长L= 1.0m,悬点到木板间的距离 OO 为 m。【解答】(1)保证小球沿水平方向抛出。(2)由平抛运动规律有 TOC o 1-5 h z s 二 口。t2_h L = - gt解得:0=s:g. 2(h -L)C(3)小球下摆过程

19、机械能寸恒,有mgL(1cos6) = mu;2.由式得s =4L(h-L)-4L(h-L)cos0所以s2 LI cos9图线为直线。2cJ依据三角形相似得 =cos0 -cos30解得s=0. 51m ,取两位有效数字有,01.0s = 0.52 m。悬线长L = 1.0m时由式得s2 =4(h-1)(1-cos9)由图像知cos6=0时s2 = 2,0m,代入式得h =1,5m。【答案】(2) s i1g;(3) 0.52m、1.5m。 2(h - L)注:问题(3)的第一空不宜直接从图像中读出。该题所述实验与教材中“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原理有所不同,不是用线段的测量代替平抛初速度的测

20、量,而是“单摆”代替了 “斜 槽”,用角度的测量代替了平抛初速度的测量,即我们可以看到该实验在教材中的“影子”8.1上海物理14】在实验中得到小车做直线运动的s-t关系如图所示。(1)由图可以确定,小车在AC段和DE段的运动分别为AC段是匀加速运动;DE段是匀速运动。AC段是加速运动;DE段是匀加速运动。AC段是加速运动;DE段是匀速运动。AC段是匀加速运动;DE段是匀加速运动。(2)在与AB、AC、AD对应的平均速度中,最接近小车在 平均速度。A点瞬时速度的是 段中的【答】(1)位移图像的斜率表示小车运动的速度,图线为倾斜直线表示小车做匀速运动,图线为曲线则表示小车做变速运动,所以选项C正确

21、;s(2)瞬时速度是平均速度的极限值即u qm 所以最接近小车在a点瞬时速度的 是AB段中的平均速度。9.【四川理综 22 (1)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之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A.游标卡尺B.秒表C.坐标纸 D.天平 E.弹簧秤 F.重垂线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滑下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C.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D.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E.为了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应该用一条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答】 C、 F ; A、D。注:平时学习中应关注实验原理及器材,要

22、知道实验条件或误差的控制途径、方法。10.【全国卷I 22 (2)】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e=,2M ,其中。10和。20分别“20 “10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U1和。2分别是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 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力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 (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 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实验步骤如下: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锤 线所指白位置O。第一步,不放小球 2,让小球1从斜才t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 用尽可能小的

23、圆把小球的所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 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 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 OM、OP、ON的长度。 上述实验中,P点是 平均位置,M点是 平均位置,N点是 平均位置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写出用测量量表 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三个落地点距 O点的距离 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系? 【答】在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 1落点的;小球1与小球2碰后小球1落点的;小球2 落点的。小球从槽口 C飞出

24、后作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假设为t,则有 OP =Rot ,OM =Rt , ON =t ,小球2碰撞前静止,即 920 = 0;C _ 12 1ON -OM 在槽口高度一定的情况下,OP与小球的质量无关(与A点的高度或球1到槽口时的速度有关),OM和on与小的质量有关(碰撞中动量守恒m1o10 =中。1+m2u2)。注:(1)复习分组实验时应紧紧抓住实验原理和方法并注意原理的拓展、迁移运用。(2)该题给出了碰撞类型新的判别方法。对弹性碰撞e = 1 ,对完全非弹性碰撞e=0,对非弹性碰撞 0e1。(3)平时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实验装置研究及功能开发。11.【全国卷n 22 (1)】在做“用单摆测定

25、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人提出以下几点 建议:A、适当加长摆线B、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选用体积较大的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D、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 单摆振动的周期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利的是 。【答】A、Co4 二2L汪: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原理是g=二,周期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所以应T2用累积法测量即t =岂;为保证摆球做简谐运动,摆角不宜超过5或10(新教材),摆角 n愈小摆球的运动愈接近简谐运动;适当加长摆线可使振动系统更接近单摆模型;选用质量相同但体积较大的摆球时, 空气阻力加大,不仅会使振幅迅速减小, 影

26、响记录足够的全振动次 数,而且会影响回复力及摆球的平衡位置,使平衡位置在最低点两侧来回游移,进而影响了周期性。12.【北京理综 21 (2)】某同学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 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 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 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 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 如图3中0、 1、26点所示。0 12 3 4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II曲疝曲山 1 帕Illi Inui MuiLiEiLImiLiMiiiiIi而i加LlJiii加扁iiiLi扁NiiJc、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S、&、S34。d、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速直线运动。e、分别方f算出Sr、S3鹿与对应时间的比值 盘、&、36。t1 t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