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如皋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江苏省如皋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江苏省如皋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江苏省如皋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江苏省如皋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高考化学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常温常压下,将100mL H2S与O2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状况,剩余气体25mL。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原混合气体中H2S的体积可能是75mLB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可能是50mLC剩余25mL气体可能全部是SO2D剩余25mL气体可能是SO2与O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A共价化合物的熔、沸点都比较低BH2SO4、CCl4、NH3均属于共价化合物CH2O分子比H2S分子稳定的原因是H2O分子间存在氢键DSiO2和CaC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2气体,说明硅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3、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Na、Al3、SO42-、NO3-B0.1 mol/LNaClO溶液:K、Fe2、Cl、SO42-C0.1mol/L氨水:K、Ag(NH3)2+、NO3-、OHD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3 mol/L的溶液:Na、NH4+、Cl-、HCO3-4、化学在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制备有机

3、发光二极管OLED的材料之一,其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2019世界能源大会把核能作为含碳能源重要替代品,核电站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DAC法能够实现直接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该法可缓解全球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D以纯净物聚丙烯为原料生产的熔喷布口罩,在“新冠肺炎战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室温下,向100mL饱和的H2S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气体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发生反应:2H2S+SO2=3S+2H2O,测得溶液pH与通入SO2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整个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B该温度下H2S的Ka1数量级为10-7C曲线y代表继续通入SO2气体后溶液pH的变化Da点之后,随

4、SO2气体的通入,的值始终减小6、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向亚硫酸钠试样中滴入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试样已经氧化变质B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至170,将产生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使溶液褪色的是乙烯C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铝箔熔化但不滴落熔点:氧化铝铝D将炽热的木炭与浓硝酸混合所得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验证碳的氧化产物为COAABBCCDD7、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操纵原子“书写”文字B14C考古断代C煤焦油分馏得到苯及其同系物D粮食酿酒8、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的原

5、子序数依次增大,W 在大气中有两种同素异形体且均能支持燃烧,X 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非金属元素 Y 的原 子序数是 Z 的最外层电子数的 2 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Y、Z的氢化物稳定性 Y ZBY单质的熔点高于X 单质CX、W、Z 能形成具有强氧化性的 XZWDYZ4分子中 Y 和 Z 都 满足8 电子稳定结构9、25时,将pH均为2 的HCl与HX 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溶液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b两点: c(X-) c(Cl-)B溶液的导电性: a 0.01mol/LD溶液体积稀释到10倍,HX 溶液的pH 7,则H2A是弱酸;若pH

6、7,则H2A是强酸D0.2 molL-1 H2A 溶液中的 c(H+)=a,0.1 molL-1H2A溶液中的 c(H+)=b,若aZYD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弱1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在硫酸亚铁溶液中通入氧气:4Fe2+O2+4H+=4Fe3+2H2OB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2HCO3-Ba2+2OH-=BaCO3+2H2O+CO32-C氢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OH)2+2H=Fe2+2H2OD澄清石灰水与过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OH-+HCO3-=CaCO3+H2O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4 g 镁与27 g铝中,含有

7、相同的质子数B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C1 mol重水与1 mol水中,中子数比为21D1 mol乙烷和1 mol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16、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W、X、Y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元素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W的简单氢化物常温下呈液态,Y的氧化物和氯化物熔融时都能导电,X、Y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Z形成的化合物可做消毒剂B原子半径:WY”或“2:1,发生反应, H2S有剩余;若n(H2S):n(O2)=2:1,发生反应,没有气体;若n(H2S):n(O2)2:3,发生反应,氧气有剩余,气体为氧气、二氧

8、化硫;若n(H2S):n(O2)=2:3,发生反应,气体为二氧化硫;若2:3 n(H2S):n(O2)2:1,发生反应H2S有剩余,则2H2S+O22S+2H2O 体积变化V2 1 350mL 25mL 100-25=75mL剩余气体为25mLH2S,原混合气体中O2为25mL,H2S为100-25=75mL,符合题意;若n(H2S):n(O2)=2:1,发生反应,没有剩余气体,不符合题意;若n(H2S):n(O2)2:3,发生反应,氧气有剩余,则:2H2S+3O22SO2+2H2O 体积变化V2 3 2 350mL 75 50 100-25=75mL剩余气体为氧气、二氧化硫,其中二氧化硫为5

9、0mL,不符合题意;若n(H2S):n(O2)=2:3,发生反应,最后气体为二氧化硫,体积为50mL,不符合题意;若2:3 n(H2S):n(O2)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故共价化合物的熔点不一定比较低,故A错误;BH2SO4、CCl4、NH3分子中均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所以三者属于共价化合物,故B正确;C分子的稳定性与氢键无关,氢键决定分子的物理性质,分子的稳定性与共价键有关,故C错误;D常温下,水溶液中酸性强的酸能制取酸性弱的酸,SiO2和CaC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2气体是高温条件下的反应,不说明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故D错误;本题选B。3、C【解析】A.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Al3+与O

10、H-会发生反应,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NaClO、Fe2+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K+、Ag(NH3)2+、NO3-、OH-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氨水反应,在氨水中能够大量共存,C正确;D.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3 mol/L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HCO3-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4、C【解析】从的结构简式可以看出,其属于有机小分子,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核电站把核能经过一系列转化,最终转化为电能,B错误;捕获空气中的CO2可使空气中CO2的含量降低,能够减缓温室效应,C正确;不

11、同的聚丙烯分子的聚合度可能不同,所以,聚丙烯属于混合物,D错误。5、C【解析】A由图可知,a点表示SO2气体通入112mL即0.005mol时pH=7,溶液呈中性,说明SO2气体与H2S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可知饱和H2S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为0.01mol,c(H2S)=0.1mol/L,a点之前为H2S过量,a点之后为SO2过量,溶液均呈酸性,酸抑制水的电离,故a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误;B由图中起点可知0.1mol/LH2S溶液电离出的c(H+)=10-4.1mol/L,电离方程式为H2SH+HS-、HS-H+S2-;以第一步为主,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算出该温度下H

12、2S的Ka110-7.2,数量级为10-8,故B错误;C当SO2气体通入336mL时,相当于溶液中的c(H2SO3)=0.1mol/L,因为H2SO3酸性强于H2S,故此时溶液中对应的pH应小于4.1,故曲线y代表继续通入SO2气体后溶液pH的变化,故C正确;D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a点之后,随SO2气体的通入,c(H+)增大,当通入的SO2气体达饱和时,c(H+)就不变了,Ka1也是一个定值,的值保持不变,故D错误;答案选C。6、C【解析】向亚硫酸钠试样中滴入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能够将亚硫酸钠氧化为硫酸钠,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证明试样已氧化变质,选项A错误

13、;乙醇易挥发,且乙烯、乙醇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使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乙烯,选项B错误;铝箔加热熔化但不滴落,是因为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C正确;4HNO3(浓)C4NO2CO22H2O,浓硝酸易挥发,且NO2溶解于水生成硝酸,致使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接触无现象,选项D错误。7、D【解析】A. 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操纵原子“书写”文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14C考古断代是元素的放射性衰变,故B错误;C. 分馏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分离物质的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 粮食酿酒,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物

14、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解答。8、A【解析】W在大气中有两种同素异形体且均能支持燃烧,W为O元素;X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X为Na元素;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非金属元素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 2 倍,则Y为Si、Z为Cl元素;A.非金属性SiCl,则Y、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Si(Y)7,说明HA-在溶液中水解,则H2A是弱酸;若pH7,H2A不一定是强酸,可能是HA-的电离大于HA-的水解,故C错误;D若H2A为强酸,0.2 molL-1 H2A 溶液中的 c(H+)=a=0.4molL-1,0.1 molL-1

15、 H2A溶液中的 c(H+)=b=0.2 molL-1 ,此时a=2 b,现aW,故C不选;D.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的强弱与非金属性一致,W的非金属性比Z强,故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故D不选。故选B。【点睛】在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14、A【解析】A.Fe2+具有还原性

16、,会被氧气氧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A正确;B.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以不足量的NH4HCO3为标准,NH4+、HCO3-都会发生反应:NH4+HCO3-Ba2+2OH-=BaCO3+H2O+NH3H2O,B错误;C.氢氧化亚铁具有还原性,会被具有氧化性的稀硝酸氧化变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OH)2+10H+NO3-=3Fe3+NO+8H2O,C错误;D.澄清石灰水与过量小苏打溶液混合,以不足量的Ca(OH)2为标准,离子方程式为Ca2+2OH-+2HCO3-=CaCO3+2H2O+ CO32-,D错

17、误;故合理选项是A。15、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结构,需要先分析该物质中含有的微观粒子或组成的情况,再结合题目说明进行计算。【详解】A1个Mg原子中有12个质子,1个Al原子中有13个质子。24g镁和27g铝各自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所以24g镁含有的质子数为12mol,27g铝含有的质子的物质的量为13mol,选项A错误。B设氧气和臭氧的质量都是Xg,则氧气(O2)的物质的量为mol,臭氧(O3)的物质的量为mol,所以两者含有的氧原子分别为2=mol和3=mol,即此时氧气和臭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是一样多的,而每个氧原子都含有8个电子,所以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一定含有相同的电子数,选项

18、B正确。C重水为,其中含有1个中子,含有8个中子,所以1个重水分子含有10个中子,1mol重水含有10mol中子。水为,其中没有中子,含有8个中子,所以1个水分子含有8个中子,1mol水含有8mol中子。两者的中子数之比为10:8=5:4,选项C错误。D乙烷(C2H6)分子中有6个CH键和1个CC键,所以1mol乙烷有7mol共价键。乙烯(C2H4)分子中有4个CH键和1个CC,所以1mol乙烯有6mol共价键,选项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质中含有的各种粒子或微观结构的问题,一般来说先计算物质基本微粒中含有多少个需要计算的粒子或微观结构,再乘以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结

19、果。16、A【解析】X元素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则X为Na,W的简单氢化物常温下呈液态,该氢化物是H2O,即W为O,Y的氧化物和氯化物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导电,说明它们都是离子化合物,即Y为Mg,X、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10,推出Z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即Z为Cl,据此分析;【详解】X元素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则X为Na,W的简单氢化物常温下呈液态,该氢化物是H2O,即W为O,Y的氧化物和氯化物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导电,说明它们都是离子化合物,即Y为Mg,X、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10,推出Z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即Z为Cl

20、,A.W和Z形成的化合物可以是ClO2,ClO2具有强氧化剂,能作消毒剂,故A正确;B.O、Mg、Cl原子半径大小是MgClO,故B错误;C.工业上冶炼金属镁,常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因为氯化镁的熔点低于氧化镁,故C错误;D.O、Na、Cl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NaClO水溶液显碱性,NaClO4水溶液显中性,故D错误;答案:A。【点睛】易错点是Y元素的推断,学生认为Y可能是Al,认为Al2O3和AlCl3熔融中状态下都能够导电,忽略了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氯仿 氯原子、醛基 加成反应 +4NaOH+3NaCl+2H2O 【解析】(1)

21、根据A的结构简式可判断其俗称是氯仿,D中官能团为醛基、氯原子;对比D、E、G的结构可知反应为加成反应,故答案为:氯仿;醛基、氯原子;加成反应;(2)G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发生水解反应,再脱去1分子水生成形成羧基,羧基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则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3)已知: ,可推知反应中副产物为苯环取代G中羟基,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4)G的同分异构体L遇FeCl3溶液显色,说明含有酚羟基,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未见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酚羟基邻位、对位没有H原子,若L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能反应,则L含有-CH2CH2Cl或-CHClCH3,L苯环上还含有2个-Cl,L与NaOH的乙醇

22、溶液共热时,羟基发生反应,还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生成物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18、3 C 乙二醇 或 8 【解析】(1)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相同的,其次同一个碳原子所连接的所有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相同的,再就是具有对称性结构的(类似于平面镜成像中物体和像的关系),所以根据化合物X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3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2)A、X分子中不存在苯环,不是芳香化合物,A不正确;B、Y分子中含有1个苯环和1个碳碳双键,在Ni催化下Y能与4molH2加成,B不正确;C、Z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酚羟基、醇羟基、酯基,因此能发生加成、取代及消去反应,C正确;D、Z分子中含有2和酚羟基和1

23、个酯基,则1mol Z最多可与3mol NaOH反应,答案选C。(3)Y分子中酚羟基的邻位与对位的氢原子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则Y与过量的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X分子中含有2个醚键,则X可以由乙二醇和M通过分子间脱水而得;一定条件下,M发生1个OH的消去反应生成碳碳双键,由于羟基与碳碳双键直接相连不稳定,容易转化为碳氧双键,所以得到稳定化合物N的结构简式为。(5)根据已知信息可知反应是醚键断键,其中一个氧原子结合氢原子变为羟基,而属于其它部分相连,由于环氧乙烷分子不对称,因此生成物可能的结构简式为或;苯环对称结构,在苯环上取代有2种可能;属于酯的取代基有4种:

24、、(或),所以共24=8种同分异构体。19、氯气发生装置 3Cl22Fe(OH)310KOH=2K2FeO46KCl8H2O Fe3 4FeO42-20H=4Fe33O210H2O 溶液酸碱性不同 【解析】(1)浓盐酸和KMnO4混合可生成氯气;(2)装置B为除杂装置,反应使用浓盐酸,浓盐酸会挥发产生HCl,使得产生的Cl2中混有HCl,需要除去HCl,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达到除杂的目的;(3)C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紫色的为K2FeO4,在碱性条件下,Cl2可以氧化Fe(OH)3制取K2FeO4,结合守恒法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方案I中加入KSCN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说明

25、反应产生Fe3+,但该离子的产生不能判断一定是K2FeO4将Cl-氧化,注意K2FeO4在碱性溶液中稳定,酸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自身转化为Fe3+;(5)Fe(OH)3在碱性条件下被Cl2氧化为FeO42-,可以说明Cl2的氧化性大于FeO42-,而方案实验表明,Cl2和FeO42-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方案是FeO42-在酸性条件下氧化Cl-生成Cl2,注意两种反应体系所处酸碱性介质不一样。【详解】(1)浓盐酸和KMnO4混合可生成氯气,则A装置的作用是氯气发生装置;(2)装置B为除杂装置,反应使用浓盐酸,浓盐酸会挥发产生HCl,使得产生的Cl2中混有HCl,需要除去HCl,可将混合气体通

26、过饱和食盐水达到除杂的目的,所以装置B应为;(3)C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紫色的为K2FeO4,在碱性条件下,Cl2可以氧化Fe(OH)3制取K2FeO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2Fe(OH)310KOH=2K2FeO46KCl8H2O;(4)方案I中加入KSCN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说明反应产生Fe3+,但该离子的产生不能判断一定是K2FeO4将Cl-氧化,注意K2FeO4在碱性溶液中稳定,酸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自身转化为Fe3+,发生反应为:4FeO42-+20H+4Fe3+3O2+10H2O;(5)Fe(OH)3在碱性条件下被Cl2氧化为FeO42-,可以说明Cl2的氧化性大

27、于FeO42-,而方案实验表明,Cl2和FeO42-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方案是FeO42-在酸性条件下氧化Cl-生成Cl2,两种反应体系所处酸碱性介质不一样,所以可以说明溶液酸碱性会影响粒子氧化性的强弱。20、减缓反应速率 PH3 + 4ClO= H3PO4 + 4Cl Cl+ ClO+ 2H+ = Cl2+ H2O 增大气体和溶液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 C2H2 + 8HNO3(浓) H2C2O4 + 8NO2 + 4H2O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当加入最后一滴标准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生成的 Mn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解析】根据实验目的及原理结合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及平衡移动规律分析解答;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书写反应方程式;根据滴定原理及实验数据计算质量分数。【详解】(1) 电石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为了减慢反应速率,平缓地产生乙炔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反应;装置B中,NaClO将H2S、PH3 氧化为硫酸及磷酸,本身被还原为NaCl,即PH3中的P元素从-3价转化成+5价,离子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