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家谈素质之三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创新素质教育前一个时期,教育界大都将人的素质结构划分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但进入21世纪,创新素质,已经是人才综合素质中必不可少的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特别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已吐花蕾、信息网络迅速发展、人才市场百舸争流的年代,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高等学校,培养学习者创新素质,使他们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创新人才,更为重要。一、创新人才与创新素质进入21世纪,创新已被看作是
2、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时代的特征,而创新的资源在于人才。世界各国科技与经济、政治与军事竞争的关键也是人才。教育作为知识创新、传播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一定意义上,教育是未来的“孵化器”。正因为教育这种独特的重要意义,其自身的创新程度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整个社会创新的“瓶颈”,倘若教育不能创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和核心的创新人才培养,就会沦为一句空话,其后果必然严重影响中华民族在21世纪实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我们必须把教育创新,特别是高等教育创新、现代远程教育创新,看作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的高度来认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重在创新。教育作为知识创新的
3、基础,通过自身创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教育适应于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需要。(一)创新与创新人才1、如何理解创新“创新”一词早在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叔仪中就曾提过,“创新”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的意思。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更多的是引用国际上经济方面的创新理论。“创新”作为经济学的一个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在其1934年出版的论著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他认为创新是生产诸要素的组织与结合,包括引入某种新的产品或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市场,获得新的供给来源,建立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等。他认为经济发展的实质是在市场中不断引入以技术为基础的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科
4、技领域的一系列突破性进步,创新的内涵也在不断延伸扩大,创新不再是经济学中的专有名词了,它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渗透并且延伸着。创新从哲学的观点看,可以理解为,它属于意识范畴,而并非物质范畴。创新反映的是内化在人的素质结构之中的某些思维特征,它是以人的创造性劳动为载体的,并且外化为人的某些行为特征与能力、也即通过人的创造性劳动,从内在意识存在状态,转化为外在的物质存在状态。“创新”,中的“创”与“新”是有机的联系,即“创”是对尚没有出现的事物,在没有现成的路可走的前提下去努力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发现并向世界推介这个新事物;“新”就是相对于已出现的事物而言,这个即将要发现的事物从本质、形状、特征都是
5、不曾有过的,或是对已出现事物加深认识,发现其尚未被人们发现的特质,使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得到提高与深化,也可以对现有事物发展做出科学而有说服力的预期判断。或者找出一条发现发展这种新事物的更加可行而有效的新捷径。同时,“创新”也包含对前人的知识和已发现事物进行新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在原有基础上再创造出新的东西。例如比尔盖茨是全世界公认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代表人物,他以超人的创新精神经营微软市场,到1999年时,他的资产价值达到4072.2亿美元,名列全球1000大企业榜首,超过了通用电气公司(3330.5亿美元),但是给他带来巨大财富的,几乎没有一个是他自己的发明创造,都是别人发明创造的东西。他拿过来加
6、以变化、重新组合、进行开发,最终使他成为全球首富。由此可见,“创新”的含义比创造发明含义宽,创造发明是指首创前所未有的新事物,而创新则还包括将已有的东西予以重新组合、引入产生新的效益。这样理解就比较容易与本世纪初经济领域里的创新理论相吻合了。2、创新在人才人是知识的能动载体,是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和应用者。实现知识创新,除了需要有创新的物质基础,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等诸多条件外,最重要的是需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国家,就能进步;一个缺少创新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发展的机遇。美国的发达,举世公认,美国人抢人才,更是举世瞩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
7、烟尚未散去,美国就开始了技术人才争夺战。诺贝尔奖颁奖100年以来,美国获奖者最多,其中就有相当多的获奖者是美国从世界各国吸引去的。例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李政道、杨振宇、丁肇中。由此可见美国人的聪明,在于用最小的成本获取了最具创新的人才,然后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做出影响世界发展的最具有创新的成果。中国的创新成果证明创新在人才。建国54年来,我国科技人员为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创新工作,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内都有广大科技工作者闪光的足迹。建国初期,国家在短时间内集聚了一支“两弹一星”的攻坚队伍,凝聚了以邓稼先、钱学森为首的一大批杰出的创新英才,
8、我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令全世界为之赞叹,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在攀登现代科学技术高峰的征途中创造“两弹一星”奇迹的功勋们。再如“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发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这一成果的取得,是因为有王应睐这样的具有极强创新能力的科学帅才,在他的旗帜下又聚集了一批邹承鲁这样的优秀专家,他们在原始性创新方面争得了一项世界冠军,他们勇于探索、敢为人先、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得到了国际上的关注和认可。3、何谓创新人才各行各业都有创新,有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以及知识和技术创新等等,而科研上的创新有原始性创新和改良性创新。如何才能做最有价值的创
9、新工作,根本在于有无人才,有无世界一流的创新人才。那么什么样的人可谓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的富有创新成果之人。用这样的方式来介定人才,就说明人才不受其学历、职称、职位、权势的限制,而主要看其创新成果的水平高低,人才也是有不同层次的,人才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可以创新、都可以成其为人才。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6月接见两院院士代表时讲:“人的思维创造活动的最好年龄,一般是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年轻人不但思维敏捷,精力旺盛,而且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也最为快捷,又最少包袱,敢想敢干,特别要靠年老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从我国历史上看,许许多多人才都是在年轻时候涌现出来的。我
10、国著名戏剧家曹禺在1933年写出了震动当时戏剧界的多幕话剧雷雨,年仅23岁。我国著名诗人闻一多在192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红烛时,年仅24岁,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的第一部优秀诗集女神在1921年出版,当时他29岁;周恩来同志21岁在天津领导了学生运动,29岁领导了震撼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毛泽东同志创办湘江评论时25岁,刘少奇同志领导安源工人运动时年仅25岁。从国际人才看,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25岁;玻尔从量子解释的普朗克公式,变成量子论时,27岁;1925年到1926年,量子力学、量子统计学发展、薛定鄂37岁,海森堡24岁,费米25岁,泡利25岁,狄拉克25岁,完成了相对论性量子力
11、学。1938年汤川秀树28岁创立了介子理论,建立了核力基础理论。1945年许温格费曼29岁、朝永振一郎39岁完成了电动力学的理论基础。从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做出代表性工作时的年龄分布可以看出,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创造高峰期大约在2545岁之间,化学奖获得者的创造高峰期大约在2550岁之间;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的创造高峰期大约在3045岁之间,因此说科学家的创造高峰期大约在2550岁之间。不同的历史时代,科学创新的最佳年龄区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总的趋势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创新的最佳年龄区域会逐步拓宽。在人的一生中青年时代是创新的最佳年龄,但中年时代和老年时代都富有创新能力。例如歌德在80岁完成了名
12、著浮士德,法布尔92岁出版了巨著昆虫记,达尔文在他60岁的时候写出了著名著作人和动物的情绪表现,德国著名科学家洪保德75岁时才正式动笔写他的最重要著作宇宙,爱迪生在81岁时取得了他的第1003项发明专利,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在82岁高龄时完成了中国近5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二)具有创新素质人才的一般特征1、创新素质的内涵创新素质是创新人才获得成功必须具备的良好基本素质,创新素质并不一定要学习者创造新事物,这里的创新主要是指创新精神。因此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创新的意图、愿望和动机,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意识形式,而
13、创造思维是不受固有模式束缚而进行的再造性的心理反映,它是一种超越固有的常态思维“模式”,而进行的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的心理活动。创新能力既是各种创造方法和解答策略的掌握与应用,又是多角度地求异、求新图解的集成,是创造性思维方式在技能层次的外化。创新精神,是指相信科学没有平坦的路可走,只有那些不畏艰辛、沿着崎岖小路勇于攀登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所指的这种人就是具备创新精神的人。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素质,主要在于激发学习者创新意识,开发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提高学习者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产生创新行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
14、的,而且又有各自的特征。2、创新意识及特征意识,是指人们与动物心理区别的根本标志,是人最高效、最主要的反映形式,是人自觉的认识现实、反映现实和精神上把握现实的形式。意识和存在是哲学的范畴。所谓创新意识,是指创造的愿望、意图、激情等思想观念,它是创新起点,也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意识,要具有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求是求佳意识;具有求证否定、释疑解蔽意识。前者要求创新者带有质疑的目光,克服司空见惯的障碍,于寻常中见怪则怪;后者则要求创新者既不以己蔽人,更勿以人蔽己,对周围发展变化的事物,包括自身,不断地证实伪证,无畏权威,追求真理,与时具进。纵观历史,凡是对人类做出大的贡献的人都具有敢于冒险、向权威大胆
15、挑战的创新意识。例如:自19世纪中叶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整个18、19世纪,欧洲科学家们并没有再建立起新的大厦,虽然他们利用牛顿力学的原理成功地研究出刚体、流体、弹性体的运动规律,并准确地计算出哈雷慧星的回归年月,为人类立下了许多功劳,但这种对牛顿力学只加证实、不加证伪的方法,只是将牛顿力学的大厦修饰得更加完美,从而导致了200多年间整个自然科学只是在牛顿力学的轨道上缓缓徐行。其间,并非没有新的彩虹出现,只是这一切都淹没在牛顿“永恒定律”、“宇宙定律”的万丈光环中。直到20世纪,才有爱因斯坦正视了水星近日点的剩余进动与牛顿力学不相符;迈克尔逊莫蕾实验又否定了以太风等等这些新的事实,用怀疑的眼光
16、对牛顿力学作了证伪的工作。稍后十几年,玻尔、海森堡、薛定鄂等一大批青年学者,也在微观领域作了证伪,从而彻底否定了牛顿力学把天上地下一切运动都囊括在三定律之下、其经典性与永恒性不可动摇的神话,揭示了牛顿力学只在宏观低速下适用,在宏观高速运动下要用相对论力学来代替,在微观世界要用量子力学来代替的新的物理观。从一支独秀、一统天下到新花竞放,鼎足成三,整个科学界因之而大开生面,进而带动了更加波澜壮阔的创新与变革。从物理学这一波三折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看到:求证否定意识,是创新的思想基础与精神推力,是取得创新突破的重要前提条件,前人的理论在证实与证伪中,被“扬弃”,在新的事实面前,由让步而进步,发展起新的
17、理论,人类正是在这样一个对事物反复认识、证实与证伪的循环中、完成着对真理的探索。从许多杰出的创新人物身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创新意识有如下共同特征:第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所谓好奇,就是指人们想要了解事物本质真相的一种心理。由于好奇,不仅是对某一事物感到疑惑,而且进行深入地思考,以求弄清事情的原委,所以好奇是创新的起点、动机和驱动力。也是人们产生坚强毅力和持久耐心的源泉。由好奇心驱使而去观察往往是科学创造的前奏。法国科学界贝尔纳库图瓦,一天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边吃早餐边思考问题,突然来了灵感,就走到一边去实验,等他回来的时候,发现他的小猫不知什么时候近来,已经在吃他的早餐,而且吃得很香,库图瓦
18、没有惊动它,随手拿起两只瓶子,一只里面是浸泡着酒精的海生植物,一只是硫酸炮着一块生铁。恰在这时,小猫发现了主人,大概以为自己不该贪嘴吃掉主人的早餐,小东西惊慌失措地从 台上向下跳。可它跳的太不利索,一下撞到库图瓦的手背上,只听“呼啦”两声响,库图瓦猝不急防,手中的瓶子打碎在地上。霎时间,奇迹发生了,两个瓶子中的液体发生了十分奇特的化学反应,只见一团紫烟袅袅升起。库图瓦被这奇特的景象惊呆了,当紫烟消失之后,他连忙弯下身去,意外地发现,这些紫烟居然在附近的物体上结成了淡紫色的晶体并闪闪发亮。库图瓦顺着这奇怪的现象深入研究,仔细分析,反复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元素,这就是碘。再比如法国科学家阿
19、伦艾杰布里希发明的电镀技术,就是在他做实验的时候,一不小心将实验室里的小雕像弄翻掉进了一个盛金溶液的盆子里,当他做完实验去捞小雕像时,小雕像身上的金粉无论如何也刷不掉了。就此他反复思考,反复研究,最后他弄明白了在做实验时他将手中的两根导线放下,无意间恰好掉进了这个盛金溶液的盆子里,在电解的作用下,金溶液均匀地、牢牢地依附在小雕像的表面上,阿伦据此发明了电镀技术。无争的事实说明:历史总是偏爱那些具有强烈好奇心、具有发现问题意识的人,他们不仅对新奇的事物产生兴趣,而且对新事物的发生原因及发展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敢于在偶然中捕捉必然,在求实中寻求发展。第二,具有旺盛的求知欲。求知欲是指人们对知识
20、和真理的渴求程度。在探索自然和人类社会奥秘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力求掌握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真相和规律,总是需要用科学的理论和系统的知识来解释周围的各种事物与现象,这就激发人们去探索。因此,求知欲是促使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重要动机。瓦特对水沸腾时壶盖跳动的规律进行求解,捕捉到蒸汽是有能量的,从而翻开了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扉页。巴甫洛夫对狗流唾液感到惊奇,经过探求,发现了条件反射的秘密;我国著名生物学家朱洗看到樗蛾扑火,在灯前翻腾,突然想到杂交。经过反复实验,终于成功地培养出了一种经济价值高、不吃桑叶的新蚕种。求知欲不仅是获得知识的前提,而且也是探索科学未知的钥匙,更是进行创新的动力。要培养和激发创新动机
21、,就必须首先激发人们的求知欲。第三,敢于冒险和献身。追求真理、探索创新都充满着艰难曲折。风险和危险时刻都在向敢于从事这些事业的人们发出威胁。没有坚强的毅力和献身的精神,人们根本不可能开展这些探索并将其继续下去。冒险是创新活动的劲敌,古往今来,几乎所以的成才者都有可贵的冒险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就以这样的诗句来表明自己追求真理的决心和态度,并为中华民族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为了创新,英国著名女人类学家古道尔只身进入热带森林,考察大猩猩的生活。她在大森林里考察大猩猩的生活行为长达10年,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她观察到大猩猩社会有“头
22、头”,是大猩猩群中的首领。她还观察到大猩猩社会里各个群体都有自己的边界,大猩猩的一个群体和另一个群体有时也发生冲突。古道尔根据10年来的观察结果,写出了我在黑猩猩中生活,为人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饱受宫刑之辱的司马迁完成了传世的史记,郑和率领着庞大的中国船队七下西洋,传播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无数创新事实说明,创新者为了创造出新的成果为祖国为人类做出贡献,就要发扬冒险精神和勇于献身精神。4、创新思维及特征关于创新思维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其表述方法也不同。从思维科学的角度认为:创新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巧妙结合与对立统一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认为:创新思维是大脑潜能的释放,是智慧的升华
23、、也可以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思维结果的角度认为,创新成果不仅具有新奇性、独创性、而且对社会有一定的建设性和推动性。本书认为,“创新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是在实践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人的头脑有意识的理性思维,在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的同时,产生出新颖、创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具有5种具体表现形式:提出新概念、作出新判断、提出新假设、做出逻辑论证、做出检查验证。创新思维的形式,是主体思维视角转换和触发的结果,是智慧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主要有四种类型,即逆向思维、侧向思维、类比思维和发散思维。思维的多类型、
24、多角度决定着人可以不受一种思维方式的束缚,可以充分地获得解决问题需要的设想,可以采取多种的途径达到获取创新成果的目的。古今中外的科学家,都具有高度发达的思维广阔性,他们之所以能在各种学科中进行创新并取得重要的创新成就,是因为在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采取思维的广阔性。例如我国汉代科学家张衡不仅在天文学、地理学、而且在数学、机械学、文学和绘画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创新成就,他不仅发明了水运混象地动仪,而且在文学上也还有创建,他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他还善于绘画,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郭沫若不仅是科学家,而且还是文学家、历史学家。他不仅在考古、历史学上都有重要
25、的建树,而且在诗歌、戏剧、小说、书法等领域也都有创建。创新思维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目的性和兴趣性。每一个创造发明和发现,都是科学家为了某一目的而艰苦奋斗、呕心沥血的结果,绝没有无目的或无兴趣而盲目的、胡思乱想地进行的。由于创新目的明确、兴趣浓厚,因此能够敢于冒险、克服种种困难、攻克一道道难关。应该说目的性和兴趣性是创新思维的原动力。例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歌德巴赫猜想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国际上被誉为陈氏定理,为我国在知识创新上赢得了荣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陈景润在创新探索阶段艰难困苦、错综复杂的心理历程。著名文学家与诗人徐迟在歌德巴赫猜想(人民日报1978年2月17日)一文中对此
26、有所披露。“当他已具备了充分依据,他就以惊人的顽强毅力,来向歌德巴赫猜想挺进了。他废寝忘食、昼夜不舍、潜心思考,探测精蕴,进行了大量的运算,一心一意地搞数学、搞得他发呆了”。陈景润之所以做出这么大的牺牲,就是因为他对创新有强烈的目的性,他就是要对歌德巴赫猜想,同时也不排除他对数学,具有浓厚兴趣。第二,多向性和求异性。科学家进行创新思维,首先表现为他们能在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不以为有问题处察觉问题并提出问题,对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现象和权威的论断敢于提出怀疑意见。例如:作家刘禹锡的陋室铭,通篇只有81个字,不仅文采被千古传诵,就是文中所体现的发散思维也堪称代表作。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在歌颂
27、名山大川,而且名山总是以“高大雄奇”著称,川江湖海总是以“深邃辽阔”而闻名。但刘禹锡却从逆向思维出发,开宗明义地提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强调要重内涵、重实质、而不能只看形式和外表,从而既为引出本文的主题做好铺垫,又为赞颂其陋室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再如人们之所以景仰哥白尼,是因为哥白尼独辟蹊径以日心说否定了统治西方长达一千多年的地心说;人们崇拜伽利略,是因为伽利略不落臼,以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权威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物体落下的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的论断。刘禹锡、哥白尼、伽利略他们虽然不是一个国界一个时代的人物,但是他们在思维方式上的共同点是标新立异、别具一格,思维是多向的、求异
28、的。第三,突发性和跨越性。在创新活动中,人们会有时突然表现出高强度的创造性,即其创新思维往往在时间、空间上产生突破和顿悟,人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事例,一些长期追求、苦苦探索、迷惑不解的问题,经常会在某种契机的作用下使创造者的大脑就象在黑暗的房屋中拉亮电灯一样,豁然开朗,找到问题的答案。关于依靠直觉思维形成灵感和顿悟,从而实现科学领域理论上突破的一个著名的例子是“阿基米德定理”的发现。正是通过直觉思维使阿基米德在坐下浴盆的瞬间突然领悟到(顿悟):浴盆中水面升高的体积很可能等于身体侵入水中部分的体积。“水面升高部分的体积”和“身体侵入水中部分的体积”这两件事,从表面上看互不相干,但是阿基米德通过整体把
29、握与直观透视方法,都在瞬间发现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积相等。牛顿从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定理”也与直觉思维分不开,“苹果落地”和“月亮绕地球旋转”在一般人看来,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但是牛顿却从中领悟到苹果之所以掉到地上而不朝上飞,和月亮始终绕着地球旋转而没有脱离地球和太阳系飞向宇宙深处,都是由于地心引力作用,都看到了两个表面互不相关的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第四,广阔性和灵活性。思维结构的广阔性和灵活性表现为思路开阔、妙思泉涌、灵活多变,能够克服“思维定式”、“功能固定”的弊病。及时抛弃旧的思路、转向新的方向,及时放弃无效的方法,转用新的手段。人们都曾听说过欧洲的北爱尔兰阿尔斯塔城市城徽的
30、来历吧。这座城市城徽竟是在银盾的中心摆了一只血淋淋的红色的右手。若问起这只血手,却可以听到“壮士割腕”的故事。1015年,亨利奥尼尔同另外一个海盗首领争夺北爱尔兰的领土。出发之前,双方约定:不管是谁,只要最先用手摸到将要攻占的新领土,就算是那块土地的主人。于是,两只船队从同一地、同一时刻向海的对面出发。奥尼尔眼看对方的船队就要靠岸了,他急中生智、突然采取了一个令人膛目结舌的果断行为,他抽出佩剑,猛地一挥,砍下自己的右手,再用左手捡起来,就血淋淋地拼命往岸上甩去,血手飞过海面,在空中划了一个血弧,终于比对方早一刻触到了土地。奥尼尔以自己的果敢之举,不仅赢得了土地,也受到了人们的钦佩,他成了阿尔斯
31、塔的第一位首领。这个城市也将他的右手永远的留在城徽上。奥尼尔这一壮举,就是他及时果断地排除了旧的“思维定式”,机智灵活的采用了新的思维方式,采取了新的手段取得了攻占领土的胜利。3、创新精神及其特征创新精神是创新人才的素质核心。行为是思想的外化,是创新精神的外显。创新精神是创新思维把它转化为创新行为、付诸行动,形成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是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支配下。便形成了创新精神。如190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居里夫人,她在其研究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历程中,遭遇到无数次失败,还要忍受丈夫去世、孩子夭折等家庭灾难的打击,但她痴心不改,在坚苦卓绝的条件下,从一吨沥
32、青的油矿残渣中进行提炼、经过四十五个月辛勤劳动,1902年获得最终成功,提炼出1/10克镭,从此开辟了科学世界的新领域,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居里夫人的成功,不仅体现了她在创造过程中思维具有创新性、意识具有创新性、能力具有创新性、更重要的是她是具有创新精神。总结科学家创新精神、创新行为,他们共同的特征是:第一,反叛性。创新精神,就是敢于向传统的结论、研究成果进行挑战。已有的科学理论的威力和影响根深蒂固,敢于向权威挑战、就是突破和反叛。破旧立新是相辅相成的,破在当头,立也就在其中,就是否定旧的,创建新的。但这种反叛行为,将要承受到压抑和打击。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例如达尔文面对宗教和传统势力的围剿
33、,毫不屈服,继续坚持理论的研究。亚鲍耶在证明几何学第五公式的时候,父亲曾向他指出这是几千年象牛顿那样的灯塔都会熄灭的黑暗深渊。但他为了寻求光明,矢志以赴,终于为创立非欧几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第二,坚韧性。创新精神总要经历困难、挫折和失败,但创新行为更是人的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的体现。法国昆虫家法布尔为了“追踪”小飞虫,常常在灼热的阳光下气喘吁吁的奔跑着,有一次差一点摔断了腿。观察蚂蚁上树的活动时,他一连几个小时趴在地上,人们以为他“中了邪”。法布尔花了3年时间观察蚕蛹的繁殖过程、正当要取得结果的时间,雌蛾不幸被一只小螳螂吃掉了,他毫不气馁,从头再来,又用去了3年时间,法布尔用劲毕生
34、精力在昆虫世界里搜奇揽胜、写出长达十六卷的昆虫记。鲁迅称他是“肯下死工夫的人”。法国的拉马克是科学史上最早提出生物进化思想的生物学家,他的著作遭到当时的生物学权威层维叶的严厉批判、他得不到任何的支持与援助,研究条件极为恶劣。拉马克晚年双目失明,住在不见光的破屋子里,尽管重病交加、倍尝冻饿之苦,仍然孜孜以求,这位杰出的学者死后,竟买不起超过五年限期的墓地。翻开科学技术史,我们不难发现:一切有成就的科学家、发明家、或多或少的都经历过逆境的考验,但是他们都是以顽强的毅力和坚韧性矢志不移、孜孜以求。第三,合作性。这是创新精神的重要特征。在创新中,一个人单枪匹马是很难成功的,需要必要的分工合作,需要与他
35、人的配合和协调,需要周围人提供支持与帮助,任何重大的创新实践都是社会活动,是社会性。特别是进入21世纪,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21世纪的科学技术具有高度的信息性,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21世纪的科学、技术、文化等都具有高度的全球性。21世纪科学技术的创新对信息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21世纪科学技术的合作显得更加重要,更加迫切。二、创新素质的心理障碍要形成良好的创新素质,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其影响创新素质形成的心理障碍要有充分的和清醒的认识。欧美的一些心理学家对创新性的心理障碍有过专著,我国的心理学家也在这方面有过许多论述,这里结合中外心理学家对创新的心理障碍的看法及创新中遇到的实际
36、问题,产生的心理障碍以及排除心理障碍的方法进行探讨与研究。(一)畏惧思想障碍畏惧思想,是创新思维最大的障碍,因为有了畏惧思想,就会谨小慎微,前怕狼后怕虎,怕失败,怕困难,怕犯错误;畏惧思想,会磨灭人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使人在许多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中,失之交臂;畏惧思想,使人缺乏活力,缺乏生气,创新需要热情,没有创新的热情,就没有创新的活力;畏惧思想,会使人失去信心和勇气,担心失败,创新者是不应怕失败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有关资料介绍世界体育明星卡尔耶斯特成功地完成他的第三千次击球后,记者问他:“耶斯特,你当时难道不担心这第三千个球的成功与否会影响你一生的声誉吗?”他回答说:“在我的击球生涯中,
37、我已击球一万多次,这就意味着我有七千多次是失败的,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使我保持清醒的头脑”他深知,成功与失败是同一进程中的两个方面,错误只不过是创造过程中的一个台阶。因此作为创新者,应该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要大胆的探索,勇于进取,无所畏惧,在创新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形成畏惧心理障碍的人群类型:(1)刚刚从事创新的人。刚刚从事创新的人,在开始创新时,由于缺乏创新经验,对创新的过程不清楚,对创新的结果心理无数,因而产生了对创新的恐惧心理和畏难心理。生怕创新失败,丢面子,影响威信 ,被人家瞧不起,因此对创新信心不足,产生畏惧心理。(2)创新贡献突出者。有些创新贡献突出者,在创新方面取得重大荣誉,可他们当中
38、有的人,却反而在继续从事创新活动时,产生了畏难情绪,因为他们把荣誉看的比生命都重要。担心不能取得新的创新成果而损伤荣誉。因此在成功者面前,能不能再取得重大贡献,能不能继续前进,能不能继续攀登新的高峰,关键是否能取消畏难情绪,放下思想包袱,走出成功后心理误区。 (二)传统观点的束缚 传统的理论、观点、方法,常常束缚着人们的头脑,特别是对从事发明创造的人更为不利。传统观念常常使人思想僵化,搞个人崇拜、个人迷信,不敢提出任何问题,不敢对任何问题怀疑,甚至“循规蹈矩”。这种观点念常堵塞创新思维的发展。冶金学家贝塞麦说:“比起许多研究同样问题的人,我有一个极大的有利条件,那就是,我没有被长期既定的惯例所
39、形成的固定观点束缚思想,造成偏见。我也未受害于认为现存一切都是对的那种普遍信念。”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说:“尽管我仰慕牛顿的大名,但我并不因此非得认为他是百无一失的。我遗憾地看到他也会弄错,而他的权威也许有时甚至阻碍了科学的进步。”由此可见,要创新,就要破除旧的传统观念,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时,敢于冲破种种思想束缚,大胆探索,勇于攀登科学高峰(三)懒惰性思想影响创新来源于勤奋。懒惰和投机的人总是想不流血流汗,靠意外侥幸取得成果,这是创新中的大忌。创新活动的成功永远是属于肯于吃苦、勤劳勇敢的人们,它与懒惰、投机取巧的人毫无缘分。治疗懒惰的好办法,就是要养成勤奋求知、严谨治学的思想品质。中国科学院院
40、士、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有些同志觉得我在数学方面有什么天才,其实我身上是找不到这种痕迹的。我读小学的时候,因为成绩不好,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的数学也是经过补考才及格的。但是说来也怪,从初二年纪以后,就发生了根本变化,这就是我认识到既然我的资历差一些,就应该多用一点时间来学习,别人学习用一个小时,我就用两个小时,这样我的数学成绩就不断的提高。一直到现在,我也贯彻这个原则,别人看一篇东西要三个小时,我要用三个半小时。经过长时间的劳动积累,就多少可以看出成绩来,并且在基本技巧连熟练以后,往往能够一个钟头就看
41、完一篇人家十天半月也解不透的文章。所以,前一段时间的加倍努力,在后一段时间内却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古代人“头悬梁,锥刺骨”的勤奋刻苦精神,对于今天的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树立振兴中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志向,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增强勤奋求知、严谨治学自觉性的推动力。当代的学习者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要牢记,在科研和创新的征途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勤奋求知、严谨治学,勇于攻关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四)习惯性思维定式人们都有自己的习惯的思维程序。人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沿着同一思路进行,使各种观念在头脑中形成固定的思想锁链。这种习惯性思维程序在创新性思维中,往往使人思路阻塞
42、。习惯性思维是我国多年应试教育的结果。例如,几乎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学生所受到的教育就是每一个问题都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因而就自觉地养成了局限性思维。其实,在实际生活中,当面临难题时,多方面寻找第二个或更多的答案。它会产生你所需要的新观点。法国哲学家艾米莱夏蒂说得好:“最危险的是任何事情只求一个答案。”创新思维就要跳出习惯性思维的圈子,凡遇到需研究的和探讨的问题时,要思考该问题会有几个答案,这样思路就会拓宽,就会产生新意。例如战国策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表面看是讲邹忌与城北徐公比美的故事,实际上是反映邹忌如何通过多向思维,发现一条治国的重要哲理。邹忌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
43、甚,徐君何能及君也!邹忌不相信,又去问其妾:“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妾曰“徐君何能及君也!”,第二天有客人来,邹忌又提出这个问题,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对于一般人来说,提出一个问题,从妻、妾、友三个方面都得到相同的回答,往往就相信了,即使不相信,也只是姑且存疑,先放在恼子里,不再对此问题深思下去,而邹忌却不是这样,他没有按照习惯性思维,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是采用多向思维的方式,发现了隐藏在他们相同话语后面的不同“内隐关系”妻子是偏袒他,妾是畏惧他,朋友是有求于他。邹忌还由此联想到如果一个国家的君王也整天被一帮阿谀奉承的嫔妃、宫女、王公、大臣所包围,听到的都是假话,那将处于非常危险之中,于是
44、他决定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劝齐王纳谏。 (五)满足、固执与偏见满足,骄傲自满,不思上进,造成思想僵化。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把着错误观念不放,使人误入迷途,而不能自拔。偏见,看待问题,形而上学,缺乏实事求是。这里最要害的是满足。当在工作和学习上取得一些成绩时,容易产生自满意识,自以为了不起,目空一切,看不起别人,自以为高明,以“权威”自居,拒绝向别人学习,有的则互不服气,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如此等等。这种“夜郎自大”的态度,必将导致“固步自封”,把自己“封闭”起来,终将妨碍自己知识的增长。应该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如果缺乏尊重他人,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品德修养,则谈不上创新。应该看到,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
45、其主流已经从个人单独进行科学研究,从事技术工作,过渡到“多兵种”、“大兵团”的联合作战,这更需要有谦虚谨慎,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认识,只有持这种态度才能正确对待周围同志,博采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交往中要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尊重,这是从事创新和取得丰硕成果的精神力量。只有消除这些创新思维中的障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六)从众心理所谓从众,就是盲目的随波逐流。大家怎么看,我就怎么看,大家怎么说,我就怎么说,这属于认识上的从重。大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别人穿什么,我就穿什么,别人买什么,我就买什么,属于行为上的从重。例如1998年新世纪出版社出版了绝对隐私,顿时中国
46、图书市场涌现出大量的有关男女性爱的隐私书籍:非常隐私、红尘陷落、罪恶的伊甸园、克林顿情妇的自由、世界上最漂亮女人们的秘密等。再如电视剧永不瞑目上演后,各电视台接二连三的上演侦破内容的电视剧,分析其造成的主要原因,就是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抹杀了人的创新意识,束缚了人的手脚,对创新危害极大。创新是探索,是求知,在创新的过程中,产生的真知灼见的观点、方法,很可能与传统的观点不同,与大众的看法不一致,也可能遭到传统的观点批判、围攻。在这种情况下,创新者就要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坚信有时真理在少数人手理。要排除从众的心理的束缚,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实践,勇往直前。当然,创新者在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在创新思想、
47、创新产品、等方面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不足,甚至是错误,都是在所难免的,当别人提出正确的意见,应该虚心接受,认真修正,完善其成果。(七)缺乏自信心自信心,是个人对自己信念、能力和力量的认识和评估,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缺乏自信心的人,总认为自己不够聪明,脑子不够用,能力低下,做什么都不行。遇到困难、挫折、逆境就退缩,没有抗拒的能力。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在担任中国女排教练时,在谈到中国女排成功的经验时说:“失败是块磨刀石。”“在事业的追求中,不可能有一步登天、一举成功的幸运儿。可以说没有一个世界冠军不是从失败中走出来的。不会正确对待失败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绝不可能登上事业的顶峰。”不仅是体
48、育比赛如此,可以说任何一方面的成功都是在克服了各式各样的艰难困苦之后取得的,不能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失败的人是不能取得成功的。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许多记者问他:什么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秘诀?爱迪生沉着地回答说:“很简单,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决不允许有一点灰心丧气。”据说法国的拿破仑一上战场,士兵的力量就可以增加一倍,因为将帅的信心可以增加部下的勇气。美国的马尔腾说“你的成就大小,往往不会超出你的自信心的大小。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自信心。缺乏自信心,是会大大减弱自己的生命力。”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我们都会看到,毛泽东和周恩来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他们总是充满信心和智慧,给人以无限鼓舞和力
49、量,使革命和建设取得一个接一个的胜利。三、网络环境下创新素质的培养网络环境下的创新素质教育,是以培养现代远程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实践教育,它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和劳动者为目标,以发掘学习者的创新潜能,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这里所说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的创新,而是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对学习者施以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努力掌握其中蕴藏的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相应的能力,使其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必备的素质基础。那么,如何培养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创新素质呢?应从以下起点做起:(一)培养良好的创新个性
50、所谓创新个性,是指人在外界创新环境和自身创新意识的共同影响下,在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特征。现代教育发展一个重要方向是“以人为本,使每个学习者得到全面而具有个性的发展。”如何使每个学习者内在的长处和天资在生活和实践中得到进益和发展,对人才需求出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培养:1、转变学习者的教育观念。培养良好的创新个性,首先就要注意教育学习者转变教育观念,在工作中要确定: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毛泽东关于人才创新的思想,邓小平关于教育要坚持“三个全面”的指示、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以培养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
51、基本价值取向,以发掘学习者的创新潜能、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工作目标,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创新素质教育。通过对学习者施以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努力掌握其中蕴藏的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相应的能力,为其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必备的素质基础。2、培养创新的学习习惯。传统的高等教育是以传播知识的多寡为教育的主要功能,教师讲什么,考试就考什么,学习者的主要精力在于记忆和模仿,忽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样教育出来的学习者必然缺乏创新精神和独特的个性。所以,推行个性化教育,首先要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树立勇于实践和探索的实践观。要培养学习者养成良好的创新学习习惯
52、,在学习中,应把有价值的教育和有效的学习原理统一起来,使学习成为有强烈情感的、动态的、渐进的、反馈的过程。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激发学习者积极主动、愉快、成功地学习。法国教育家朗格说的好,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唤醒人的生命感、成就感。因此,评估教学成绩,应更多重视学习者的创新能力,评价学习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创新的人生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创新活动本身对创新人才提出的客观要求,它是不以学习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从事发明创造活动的人才,需要有崇高的理想、无畏的勇气、献身的精神。马克思曾把“科学的入口处”比喻为“地狱的人口处”,就形象生
53、动地说明了其中的道理。2003年5月8日沈阳日报刊登了题为一篇一位特殊非典患者的生死试验的报导,介绍了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北京302医院传染病医学专家姜秦椿教授的感人事迹。姜秦椿教授是一位曾患鼻咽癌、脑出血疾病的74岁的老军医,他在抢救北京首例非典型肺炎病人的过程中不幸被感染,但为了找到治疗非典的突破口,他毅然在自己身上开始了试验并获得成功。姜教授的试验成功,立即引起海内外的关注。2003年4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对姜秦椿的事迹做出了批示:“我为我军有这样优秀的医学专家感到自豪。”一个74岁的老军医,以无畏的献身精神,用生命做赌注,战胜了魔鬼般的非典,保卫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他的行为,充
54、分展示新时代创新人才崇高的人生价值观。(二)积极培养良好的创新能力所谓能力,一般是指人体机能的潜在力量。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创新活动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网络教育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性潜能。这种能力对学习者来说,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是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条件,它对于促进学习者创新型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性活动的开展都教育及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应从如下三个能力入手。1、创新的感知能力。随着多媒体技术、语音处理与识别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由多媒体计算机仿真生成的虚拟现实,可以产生与社会环境相似的环境,通过视、听等作用于学习者,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网络教学中应用虚拟技术,
55、可以使传授与发展技能达到完美的统一,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提高自己听和看的感知能力,学到整合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对于学习者将终身受益。2、创新想象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前进,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的翅膀。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者在学习时,离不开想象力。例如在采集学习信息、处理学习信息、分析学习信息、评价学习信息和有效利用学习信息的过程中,都离不开想象。同样的网上学习资源,如果想象丰富的学习者,对所学习的知识理解的就会更深刻,记忆就会更扎实。他可以触类旁通、可以举一反三。想象力越强烈的学习者,在学习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物业服务电力供应合同协议
- 城市景观真石漆翻新协议
- 2024年度技术研发合同服务内容扩展协议3篇
- 2024年甲乙双方关于智能制造设备采购的合同
- 2024年工业用高纯度气体供应与销售合同范本3篇
- 农业合作合同执行
- 休闲度假二手交易合同样式
- 日系摄影调色课程设计
- 2024年度挂靠公司工程验收合同2篇
- 投资权益利润分配协议
- NB-T47003.1-2009钢制焊接常压容器(同JB-T4735.1-2009)
- 聚焦高质量+探索新高度+-2025届高考政治复习备考策略
- 惠州市惠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卷
-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带答案】
- 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5-4:“5 领导作用和工作人员参与-5.4 工作人员的协商和参与”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2024A0-雷泽佳)
- 看图猜成语共876道题目动画版
-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数角的个数专项练习
- 曲式与作品分析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兰州文理学院
- 园林设施维护方案
-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示范表
- 供应链成本控制与降本增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