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we总信息电子版本_第1页
satwe总信息电子版本_第2页
satwe总信息电子版本_第3页
satwe总信息电子版本_第4页
satwe总信息电子版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satwe总信息-基本情况:剪力墙结构,底部为带裙房,结构为框-剪结构/|公司名称:|建筑结构的总信息|SATWE中文版|2011年10月12日3时53分|文件名:WMASS.OUT|工程名称:设计人:|工程代号:校核人:日期:2012/7/17|/总信息.结构材料信息:钢砼结构混凝土容重(kN/m3):Gc=26.50钢材容重(kN/m3):Gs=78.00水平力的夹角(Rad):ARF=0.00可先赋初值,计算后若该角度绝对值15度时,将计算值填入后重新计算,以体现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地下室层数:MB

2、ASE=2竖向荷载计算信息:按模拟施工3加荷计算新版在进行上部结构计算时采用“模拟施工方法3”;在基础计算时,用“模拟施工方法2”的计算结果。这样得出的基础结果比较合理。(高层建筑)风荷载计算信息:计算X,Y两个方向的风荷载地震力计算信息:计算X,Y两个方向的地震力“规定水平力”计算方法:楼层剪力差方法(规范方法)特殊荷载计算信息:不计算结构类别:剪力墙结构裙房层数:MANNEX=0转换层所在层号:MCHANGE=0嵌固端所在层号:MQIANGU=3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DMAX=1.00墙元网格:侧向出口结点是否对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是在输出总信息(周期比.位移比)时选是!因为位移比

3、限值是按照刚性楼板假定做出的。在计算构件内力与配筋时选否!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是否保留板面外刚度是SATWE对于地下室的楼层总是强制刚性楼板假定,当定义了弹性板时要选是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的从节点是采用的楼层刚度算法层间剪力比层间位移算法弯剪刚度结构所在地区全国风荷载信息.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m2):WO=0.40风荷载作用下舒适度验算风压:WOC=0.25地面粗糙程度:B类结构X向基本周期(秒):T1=0.63可先赋初值,计算后将计算周期填入后重新计算,能更准备的计算风荷载的大小结构Y向基本周期(秒):T2=0.63是否考虑风振:是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WDAMP=5.00风荷

4、载作用下舒适度验算阻尼比(%):WDAMPC=2.00构件承载力设计时考虑横风向风振影响:否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WENL=1.00体形变化分段数:MPART=1各段最高层号:NSTi=22各段体形系数:USi=1.30地震信息.振型组合方法(CQC耦联;SRSS非耦联)CQC计算振型数:NMODE=18计算振型数应增加到X,Y向的有效质量系数90%,否则会少算水平力地震烈度:NAF=7.00场地类别:KD=II设计地震分组:二组特征周期TG=0.40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Rmax1=0.08用于12层以下规则砼框架结构薄弱层验算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Rmax2=0.50框架的抗震等级:N

5、F=3关于框架抗震等级,还需要看satwe输出文件中“柱倾覆弯矩百分比”是否符合高规50%要求。大于按框架,否则按框剪。在PMCAD里设置剪力墙的抗震等级:NW=3钢框架的抗震等级:NS=3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NGZDJ=不改变活荷重力荷载代表值组合系数:RMC=0.50周期折减系数:TC=0.90高规4.3.17纯剪力墙结构可不折减。结构的阻尼比(%):DAMP=5.00中震(或大震)设计:MID=不考虑是否考虑偶然偏心:是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是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0活荷载信息.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层数从第1到22层应考虑,高层建筑宜取全部楼层,更符合荷载规范高规5.1.

6、8柱、墙活荷载是否折减折算宜为折减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折算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1.00-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计算截面以上的层数-折减系数11.002-30.854-50.706-80.659-200.60200.55调整信息.梁刚度放大系数是否按2010规范取值:是梁端弯矩调幅系数:BT=0.90一般为0.81.0梁活荷载内力增大系数:BM=1.03,有误,一般工程1.11.2,如已考虑了活荷载不利布置,则应填1.0。连梁刚度折减系数:BLZ=0.70高规5.2.1一般不小于0.5,一般为0.7梁扭矩折减系数:TB=0.40现浇楼板(刚性假定)取0.4;现浇楼板(弹性假

7、定)取1.0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RSF=1.00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宜取1.01.5,提高结构抗震安全度0.2Vo调整分段数:VSEG=1如不分段填1.0,不进行调时填0,如果是框剪结构,那就应该全楼进行0.2Qo的调整。第1段起始和终止层号:KQ1=1,KQ2=220.2Vo调整上限:KQ_L=2.00框支柱调整上限:KZZ_L=5.00顶塔楼内力放大起算层号:NTL=0顶塔楼内力放大:RTL=1.00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是实配钢筋超配系数CPCOEF91=1.15是否按抗震规范5.2.5调整楼层地震力IAUTO525=1弱轴方向的动位移比例因子XI1=0.00

8、强轴方向的动位移比例因子XI2=0.00是否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IREGU_KZZB=0强制指定的薄弱层个数NWEAK=0转换层要强制指定为薄弱层,高规3.5.8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系数WEAKCOEF=1.25高规3.5.8强制指定的加强层个数NSTREN=0高规10.2.2,转换层以上两层也应为加强区,转换层楼板应整层定义弹性板配筋信息.梁箍筋强度(N/mm2):JB=270柱箍筋强度(N/mm2):JC=270墙分布筋强度(N/mm2):JWH=270边缘构件箍筋强度(N/mm2):JWB=270梁箍筋最大间距(mm):SB=100.00柱箍筋最大间距(mm):SC=100.00墙水平

9、分布筋最大间距(mm):SWH=200.00高规7.2.18-19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RWV=0.25高规7.2.17结构底部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层数:NSW=0结构底部NSW层的墙竖向分布配筋率:RWV1=0.60设计信息.结构重要性系数:RWO=1.00柱计算长度计算原则:有侧移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不作为刚域是否考虑P-Delt效应:否高规5.4柱配筋计算原则:按单偏压计算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是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RN=0.50梁保护层厚度(mm):BCB=20.00柱保护层厚度(mm):ACA=20.00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7.2.16-4:是框架梁端配

10、筋考虑受压钢筋:是1.当抗震时:a.高规6.3.2和砼11.3.1对梁端受压区高度有规定;b.砼11.3.6对梁端底部和顶部钢筋面积比值有规定;2.当非抗震时:a.砼5.4.3对梁端调幅后受压区高度有规定结构中的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值按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否当边缘构件轴压比小于抗规6.4.5条规定的限值时一律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是是否按混凝土规范B.0.4考虑柱二阶效应:否砼B.0.4排架柱考虑荷载组合信息.恒载分项系数:CDEAD=1.20活载分项系数:CLIVE=1.40风荷载分项系数:CWIND=1.40水平地震力分项系数:CEA_H=1.30竖向地震力分项系数:CEA_V=0.50特殊荷载

11、分项系数:CSPY=0.00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CD_L=0.70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CD_W=0.60活荷载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CEA_L=0.50地下信息.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MI=3.00扣除地面以下几层的回填土约束:MMSOIL=0回填土容重(kN/m3):Gsol=18.00回填土侧压力系数:Rsol=0.50外墙分布筋保护厚度(mm):WCW=50.00室外地平标高(m):Hout=-0.35以结构+-0.0为准,高为正,低为负值地下水位标高(m):Hwat=-20.00室外地面附加荷载(kN/m2):Qgrd=0.00一般取510kN/m2剪力墙底部加强区

12、的层和塔信息.层号塔号21314151用户指定薄弱层的层和塔信息.层号塔号用户指定加强层的层和塔信息.层号塔号约束边缘构件与过渡层的层和塔信息.层号塔号类别21约束边缘构件层31约束边缘构件层41约束边缘构件层51约束边缘构件层61约束边缘构件层高规7.2.14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各层的质量、质心坐标信息*层号塔号质心X质心Y质心Z恒载质量活载质量附加质量质量比上下层质量比(m)(m)(t)(t)22140.20916.97563.80075.91.40.00.9821140.15716.87660.90070.48.90.00.1420140.15811.97958

13、.000520.739.10.01.0719140.12012.08555.100480.340.80.01.0018140.12012.08552.200480.340.80.01.0017140.12012.08549.300480.340.80.01.0016140.12012.08546.400480.340.80.01.0015140.12012.08543.500480.340.80.01.0014140.12012.08540.600480.340.80.01.0013140.12012.08537.700480.340.80.01.0012140.12012.08534.800

14、480.340.80.01.0011140.12012.08531.900480.340.80.01.0010140.12012.08529.000480.340.80.01.009140.12012.08526.100480.340.80.01.008140.12012.08523.200480.340.80.01.007140.12012.08520.300480.340.80.01.006140.12012.08517.400480.340.80.01.005140.12012.08514.500480.340.80.01.004140.12012.08511.600480.340.80

15、.01.003140.12012.0898.700480.040.80.00.282139.92221.2155.8001575.8282.10.02.39(1.5)高规3.5.6:楼层质量不宜大于相邻下部楼层质量的1.5倍,结合高规4.3.4.3需进行进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多层不存在质量比问题1140.20914.1702.900705.972.00.01.00活载产生的总质量(t):1097.207恒载产生的总质量(t):11113.563附加总质量?(t):0.000结构的总质量(t):12210.771恒载产生的总质量包括结构自重和外加恒载结构的总质量包括恒载产生的质量和

16、活载产生的质量和附加质量活载产生的总质量和结构的总质量是活载折减后的结果(1t=1000kg)*各层构件数量、构件材料和层高*风荷载信息*=各楼层偶然偏心信息=各楼层等效尺寸(单位:m,m*2)=各楼层的单位面积质量分布(单位:kg/m*2)=计算信息=各层刚心、偏心率、相邻层侧移刚度比等计算信息FloorNo:层号TowerNo:塔号Xstif,Ystif:刚心的X,Y坐标值Alf:层刚性主轴的方向Xmass,Ymass:质心的X,Y坐标值Gmass:总质量Eex,Eey:X,Y方向的偏心率Ratx,Raty:X,Y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下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的比值(剪切刚度)Ratx1,Rat

17、y1:X,Y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Ratx2,Raty2:X,Y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90%、110%或者150%比值110%指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1.5倍时,150%指嵌固层RJX1,RJY1,RJZ1: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剪切刚度)RJX3,RJY3,RJZ3: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一、层刚度比控制规范条文:1抗震规范附录E2.1规定,筒体结构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2抗规表3.4.3-2,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

18、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临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高规3.5.2对框架结构与其它结构进行了区分,框架还按这个,对框剪、板柱-剪、剪力墙、框筒、筒中筒另有规定。3高规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K下2K上4高规的10.2.3条规定,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应符合高规附录E的规定:名词释义:刚度比指结构竖向不同楼层的侧向刚度的比值(也称层刚度比),控制目的:该值主要为了控制高层结构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

19、层。对于地下室结构顶板能否作为嵌固端,转换层上、下结构刚度能否满足要求,及薄弱层的判断,均以层刚度比作为依据。抗规与高规提供有三种方法计算层刚度,即剪切刚度(Ki=GiAi/hi)、剪弯刚度(Ki=Vi/i)、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值(Ki=Qi/ui)。通常选择第三种算法。刚度的正确理解应为产生一个单位位移所需要的力。=FloorNo.1TowerNo.1Ratx1=5.0079Raty1=4.1173高规3.5.2:对框架结构:本层与相邻上层70%的侧移刚度的比值宜1.0或本层与相邻上部三层平均值的80%比值宜1.0,即要求:Ratx1、Raty11Ratx2=3.8950Raty2=

20、3.2023高规3.5.2:对框剪、板柱-剪、剪力墙、框筒、筒中筒,要求:Ratx2、Raty21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1.00RJX1=9.1590E+07(kN/m)RJY1=1.1107E+08(kN/m)RJZ1=0.0000E+00(kN/m)RJX3=4.4788E+07(kN/m)RJY3=4.3687E+07(kN/m)RJZ3=0.0000E+00(kN/m)-FloorNo.2TowerNo.1-X方向最小刚度比:1.0000(第22层第1塔)Y方向最小刚度比:1.0000(第22层第1塔)=结构整体抗倾覆验算结果=结构舒适性验算结果=结构整体稳定验算结果=二、刚重比控制

21、规范条文:(高规5.4.4条)1对于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稳定性必须符合下列规定:(见规范)2对于框架结构稳定性必须符合下列规定:Di*Hi/Gi=10名词释义:结构的侧向刚度与重力荷载设计值之比称为刚重比。控制目的:它是影响重力二阶(p-)效应的主要参数,且重力二阶效应随着结构刚重比的降低呈双曲线关系增加。高层建筑在风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下,若重力二阶效应过大则会引起结构的失稳倒塌,故控制好结构的刚重比,则可以控制结构不失去稳定。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1按照下式计算等效侧向刚度:高规5.4.12对于剪切型的框架结构,当刚重比大于10时,则结构重力二阶效应可控制在20%以内,结构的稳

22、定已经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当刚重比大于20时,重力二阶效应对结构的影响已经很小,故规范规定此时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3对于弯剪型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当刚重比大于1.4时,结构能够保持整体稳定;当刚重比大于2.7时,重力二阶效应导致的内力和位移增量仅在5%左右,故规范规定此时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4高层建筑的高宽比满足限值时,可不进行稳定验算,否则应进行。5当高层建筑的稳定不满足上述规定时,应调整并增大结构的侧向刚度。X向刚重比EJd/GH*2=5.88Y向刚重比EJd/GH*2=5.95该结构刚重比EJd/GH*2大于1.4,能够通过高规(5.4.4)的整体稳定验算高规5.4

23、.4该结构刚重比EJd/GH*2大于2.7,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高规5.4.1*楼层抗剪承载力、及承载力比值*三、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控制规范条文:新高规的3.5.3条规定,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不应小于75,软件实现方法:1.层间受剪承载力的计算与砼强度、实配钢筋面积等因素有关,在用SATWE软件接PK出施工图之前,实配钢筋面积是不知道的,因此SATWE程序以计算配筋面积代替实配钢筋面积。2.目前的SATWE软件在结构设计信息(WMASS.OUT)文件中输出了相邻层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的比值,

24、该比值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需要设计人员人为判断。Ratio_Bu:表示本层与上一层的承载力之比-层号塔号X向承载力Y向承载力Ratio_Bu:X,Y-2210.1311E+040.1714E+041.001.002110.1800E+040.2022E+041.371.182010.6663E+040.1164E+053.705.761910.6625E+040.1179E+050.991.011810.6775E+040.1202E+051.021.021710.6842E+040.1221E+051.011.021610.6978E+040.1225E+051.021.001510.7055E

25、+040.1234E+051.011.011410.7160E+040.1255E+051.011.021310.7284E+040.1273E+051.021.011210.7399E+040.1297E+051.021.021110.7514E+040.1324E+051.021.021010.7646E+040.1360E+051.021.03910.7742E+040.1399E+051.011.03810.7893E+040.1431E+051.021.02710.8014E+040.1448E+051.021.01610.8127E+040.1459E+051.011.01510.

26、8240E+040.1464E+051.011.00410.8378E+040.1415E+051.020.97310.8105E+040.1325E+050.970.94210.2186E+050.3270E+052.702.47110.2812E+050.3314E+051.291.01X方向最小楼层抗剪承载力之比:0.97层号:3塔号:1Y方向最小楼层抗剪承载力之比:0.94层号:3塔号:1Ratio_Bu:表示本层与上一层的承载力之比宜0.8,且A级不能0.65,B级不能0.75。如不符,则说明本层为薄弱层,加强=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VSS求解器)=四、周期比控制规范条文:新高

27、规的3.4.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抗归中没有明确提出该概念,所以多层时该控制指标可以适当放松,但一般不大于1.0。)名词释义:周期比:即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也称第一扭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也称第一侧振周期)T1的比值。控制目的:周期比主要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使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因为当两者接近时,由于振动藕连的影响,结构的扭转效应将明显增大。对于通常的规则单塔楼结构,如下验算周期比:1)根据各振型

28、的平动系数大于0.5,还是扭转系数大于0.5,区分出各振型是扭转振型还是平动振型2)通常周期最长的扭转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扭转周期Tt,周期最长的平动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平动周期T13)对照“结构整体空间振动简图”,考察第一扭转/平动周期是否引起整体振动,如果仅是局部振动,不是第一扭转/平动周期。再考察下一个次长周期。4)考察第一平动周期的基底剪力比是否为最大?5)计算Tt/T1,看是否超过0.9(0.85)多塔结构周期比:对于多塔楼结构,不能直接按上面的方法验算,而应该将多塔结构切分成多个单塔,按多个单塔结构分别计算。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1.对于刚度均匀的结构,在考虑扭转耦连计算时,一般来

29、说前两个或几个振型为其主振型,但对于刚度不均匀的复杂结构,上述规律不一定存在。总之在高层结构设计中,使得扭转振型不应靠前,以减小震害。SATWE程序中给出了各振型对基底剪力贡献比例的计算功能,通过参数Ratio(振型的基底基底剪力的贡献大小。剪力占总基底剪力的百分比)可以判断出那个振型是X方向或Y方向的主振型。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计算周期,地震力时,还应注意两个问题,即计算模型的选择与振型数的确定。一般来说,当全楼作刚性楼板假定后,计算时宜选择“侧刚模型”进行计算。而当结构定义有弹性楼板时则应选择“总刚模型”进行计算较为合理。至于振型数的确定,应按上述高规5.1.13条(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振

30、型数不应小于9,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连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小于15,对于多塔楼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数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执行,振型数是否足够,应以计算振型数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作为唯一的条件进行判别。(耦联取3的倍数,且3倍层数,非耦联取层数,直到参与计算振型的有效质量系数90)3.如同位移比的控制一样,周期比侧重控制的是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而非其绝对大小,它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致于出现过大(相对于侧移)的扭转效应。即周期比控制不是在要求结构足够结实,而是在要求结构承载布局的

31、合理性。考虑周期比限制以后,以前看来规整的结构平面,从新规范的角度来看,可能成为“平面不规则结构”。一旦出现周期比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这一状况,这种改变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的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总的调整原则是要加强外圈结构刚度、增设抗震墙、增加外围连梁的高度、削弱内筒的刚度。4.扭转周期控制及调整难度较大,要查出问题关键所在,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解决问题。a)扭转周期大小与刚心和形心的偏心距大小无关,只与楼层抗扭刚度有关;b)剪力墙全部按照同一主轴两向正交布置时,较易满足;周边墙与核心筒墙成斜交布置时要注意检

32、查是否满足;c)当不满足周期限制时,若层位移角控制潜力较大,宜减小结构竖向构件刚度,增大平动周期;d)当不满足周期限制时,且层位移角控制潜力不大,应检查是否存在扭转刚度特别小的层,若存在应加强该层的抗扭刚度;e)当不满足扭转周期限制,且层位移角控制潜力不大,各层抗扭刚度无突变,说明核心筒平面尺度与结构总高度之比偏小(即高宽比不满足),应加大核心筒平面尺寸或加大核心筒外墙厚,增大核心筒的抗扭刚度。f)当计算中发现扭转为第一振型,应设法在建筑物周围布置剪力墙,不应采取只通过加大中部剪力墙的刚度措施来调整结构的抗扭刚度。考虑扭转耦联时的振动周期(秒)、X,Y方向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振型号周期转角平动

33、系数(X+Y)扭转系数11.6493109.041.00(0.11+0.89)0.00为第一平动振型T121.554619.230.88(0.79+0.10)0.1231.194815.900.13(0.12+0.01)0.87为第一扭转振型Tt高规3.4.5:本例中Tt=1.1984,T1=1.6493两者比1.1984/1.6493=0.7390%说明无需再增加振型计算=仅考虑Y向地震时的地震力(同理X向地震作用时的地震力)五、剪重比控制规范条文:抗规5.2.5条与高规4.3.12条规定,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不应小于下表给出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类别7度7.5度8度8.5度

34、9度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期小于3.5S的结构0.0160.0240.0320.0480.064基本周期大于5.0S的结构0.0120.0180.0240.0320.040名词释义:剪重比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主要是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尤其是对于基本周期大于3.5S的结构,因为长周期作用下,地震影响系数下降较快,由此计算出来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效应可能太小,而对长周期结构,地震动态作用下的地面加速度和位移可能对结构具有更大的破坏作用,但采用振型分解法时无法对此作用准确的计算。出于对结构安全的考虑,规范增加了对剪重比的要求,如不满足刚说明结构可能出现较明显的薄弱部位,必须进行调整。电算结果的判

35、别与调整要点:1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增大1.15倍,即上表中楼层最小剪力系数应乘以1.15倍。当周期介于3.5S和5.0S之间时,可对于上表采用插入法求值。2对于一般高层建筑而言,结构剪重比底层为最小,顶层最大,故实际工程中,结构剪重比由底层控制,由下到上,哪层的地震剪力不够,就放大哪层的设计地震内力.3各层地震内力自动放大与否在调整信息栏设开关;如果用户考虑自动放大,SATWE将在WZQ.OUT中输出程序内部采用的放大系数.4六度区剪重比可在0.71取。若剪重比过小,均为构造配筋,说明底部剪力过小,要对构件截面大小、周期折减等进行检查;若剪重比过大,说明底部剪力很大,也

36、应检查结构模型,参数设置是否正确或结构布置是否太刚。=各楼层地震剪力系数调整情况抗震规范(5.2.5)验算=层号塔号X向调整系数Y向调整系数抗规5.2.5条文:当结构底部总剪力略小于规定而中上部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为均满足时可进行增大系数进行调整;但当结构底部总剪力相差较大时,需调整结构的造型和总体布置,详见规范111.0001.000211.0001.000311.0001.000411.0001.000511.0001.000611.0001.000711.0001.000811.0001.000911.0001.0001011.0001.0001111.0001.0001211.0001.

37、0001311.0001.0001411.0001.0001511.0001.0001611.0001.0001711.0001.0001811.0001.0001911.0001.0002011.0001.0002111.0001.0002211.0001.000*本文件结果是在地震外力CQC下的统计结果,内力CQC统计结果见WV02Q.OUT/|公司名称:|SATWE位移输出文件|文件名称:WDISP.OUT|工程名称:设计人:|工程代号:校核人:日期:2012/6/21|/六、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控制新高规的3.4.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

38、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高规3.7.3条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间之比(即最大层间位移角)u/h应满足以下要求:结构体系u/h限值框架1/550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1/800筒中筒,剪力墙1/1000框支层1/1000名词释义:(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2)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其中: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平均水平位

39、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控制目的: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2保证填充墙,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坏。3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1若位移比(层间位移比)超过1.2,则需要在

40、总信息参数设置中考虑双向地震作用;2验算位移比需要考虑偶然偏心作用,验算层间位移角则不需要考虑偶然偏心;3验算位移比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但当凸凹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应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当平面不对称时尚应计及扭转影响4最大层间位移、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设下的控制参数。构件设计与位移信息不是在同一条件下的结果(即构件设计可以采用弹性楼板计算,而位移计算必须在刚性楼板假设下获得),故可先采用刚性楼板算出位移,而后采用弹性楼板进行构件分析。5因为高层建筑在水平力作用下,几乎都会产生扭转,故楼层最大位移一般都发生在结构单元的边角部位。所有位移的单位为毫米Floor:层号

41、Tower:塔号Jmax:最大位移对应的节点号JmaxD:最大层间位移对应的节点号Max-(Z):节点的最大竖向位移h:层高Max-(X),Max-(Y):X,Y方向的节点最大位移Ave-(X),Ave-(Y):X,Y方向的层平均位移Max-Dx,Max-Dy: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Ave-Dx,Ave-Dy:X,Y方向的平均层间位移Ratio-(X),Ratio-(Y):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位移比Ratio-Dx,Ratio-Dy: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层间位移比Max-Dx/h,Max-Dy/h: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DxR/Dx,DyR/Dy:X,Y方向的有害位移角

42、占总位移角的百分比例Ratio_AX,Ratio_AY:本层位移角与上层位移角的1.3倍及上三层平均位移角的1.2倍的比值的大者X-Disp,Y-Disp,Z-Disp:节点X,Y,Z方向的位移=工况1=X方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1/1715.(第10层第1塔)高规3.7.3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1.27(第13层第1塔)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29(第8层第1塔)高规3.4.5:位移比Ratio(X)=Max(X)/Ave(X)宜1.2,不能超过1.5层间位移比RatioDx=MaxDx/AveDx宜1.2,不能超过1.5,Y方向相同=工况2=X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大位移=工况18=Y-偶然偏心地震作用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