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 侵略与反抗_第1页
【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 侵略与反抗_第2页
【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 侵略与反抗_第3页
【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 侵略与反抗_第4页
【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 侵略与反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 侵略与反抗时事热点:2016年1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文要求在教材中要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教育部已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周年热点:2017年是七七事变即卢沟桥事变80周年;南京大屠杀80周年。解读:“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教育部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的通知适逢2017年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80周年,与此相关的侵略与反抗这一专题将是2017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安徽中考近五年考查了五次

2、侵略与反抗相关知识点,在单项选择、组合列举、辨析改错、活动与探究题型中均有涉及,以文献、图片、漫画、统计图表等材料出现,涵盖时间、事件、人物、内容、影响等要素。1. 茅海建教授在天朝的崩溃中写道:“条约签订了。南京保全了。英军退出了。战争结束了。这一切使英方大为满意。”材料中所说的“战争”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 有学者针对中国近代某条约指出:“他们只要缴纳5%的关税,就能通过条约口岸中的任何一个口岸,运进洋货或输出土产;他们只要再缴纳进口税额的一半,作为子口税,就能把洋货运至内地和由内地运出土货”。这一条约( )使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适应了

3、列强商品输出的需要 适应了列强资本输出的需要 使清政府成为镇压人民革命的工具A. B.C. D.3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当时新增的通商口岸包括九江、汉口、南京、镇江等地,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南京)、苏州、杭州等地。据材料分析,列强“助剿”的主要目的是( )A.划定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B.保证列强在长江流域投资设厂权利C.攫取苏州和杭州等通商口岸特权D.确保能够在议定通商口岸倾销商品4下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

4、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5.“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社会存在巨大的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巴黎和会国民大革命A. B.C. D.6.九一八事变后,不但中国共产党和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小资产阶级、爱国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海外华侨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甚至军阀,对日态度也开始发生重大改变。国内各种矛盾逐步降到次要和服从地位。材料表明,九一八

5、事变后( )A.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全民族抗战开始C.国民党采取了不抵抗措施D.日本侵华战争爆发7.(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惠,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材料二 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

6、,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做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材料三(1)依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一役”唤起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开展的主要爱国活动。(3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

7、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种超越的因素。(3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在1937年发表祭黄帝陵祭文的原因和作用。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3分)8.(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南京静海寺,是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下西洋之功而建的。名字取意四海平静,天下太平。然而,四百多年后,这座昭彰郑和海上赫赫功绩的所在,却见证了海上而来的屈辱。摘自纪录片筑梦路上解说词(1)材料一中“海上而来的屈辱”是指什么事件?导致屈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材料二 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

8、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摘自习近平“93阅兵”讲话(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那场战争”的两场重要战役?该场战争的胜利对近代中国具有什么积极意义?(4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的被侵略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程度型选择题(1)特点:程度型选择题中的四个备选项有的部分符合、有的基本符合、有的全部符合题干要求的标准,但这些备选择的内容与题干要求的标准之间,“不同于一般选择题的正、误关系”,而是一种“质、量关系,或者说是程度关系”。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 “重要” “最主要” “最重大” “最”等。(2)解法:程度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有

9、:史论结合分析法。应用于以具体的历史事件设计的命题,如某重大事件的主要目的、根本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重大影响等,根据试题的内容,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将具体的史实同基本理论相结合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佳选项,即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具体特征分析法。应用于考查基本历史理论的命题,或者某一阶段、历史时期社会特征的命题,在做题时要联系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得出能体现历史发展趋势的规律性内容,即用史实证明理论。做好程度型选择题不仅应掌握上述方法,在平时复习时还要注意对教材中隐性问题的挖掘,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加强历史理论的学习,并将史论结合,形成自己的历史

10、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思辨能力。参考答案1.A【考查点】鸦片战争【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的“南京”“英军”“英方”等信息可以看出该战争是鸦片战争,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无关,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与英军无关,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与南京无关,故D项错误。2.A【考查点】南京条约【解题思路】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只要缴纳5%的关税”“只要再缴纳进口税额的一半”“运进洋货或输出土产”“洋货运至内地和由内地运出土货”,可知该条约的签订使外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率及税款较以前相比降低,并有利于外商进行商品倾销及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结合所学可知,南京条约签订后协定关税这一条款使得清政府

11、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五口通商这一条款使得清政府丧失贸易自主权,这些都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进行商品输出,故题肢符合题意。题肢适应了列强资本输出的需要是马关条约签订后的影响;题肢使清政府成为镇 压人民革命的工具是辛丑条约签订后的影响,题肢在题干材料中均未体现,故排除。3.D【考查点】第二次鸦片战争【解题思路】第二次鸦片战争尚处于侵略初期,列强以通商为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开始在华设厂,与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新增通商口岸,并不涉及苏杭地区,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新增的通商口岸包括九江、汉口、南京、镇江

12、等地”“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苏州、杭州等地”可知,列强与清政府议定的通商口岸,与太平天国存在一定的重合,或者地域上较为接近,太平天国会影响到列强在通商口岸利益的实现,故D项正确。4.A【考查点】甲午中日战争【解题思路】由地图上“威海卫”“清舰队”“日舰队”等可知,该战役是威海卫战役。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A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显然与题干无关;邓世昌壮烈殉国于黄海海战,C项说法错误;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的是丰岛海战,D项说法错误。5. C【考查点】中国近代侵略与抗争探索【解题思路】通过题干材料可以得出19世纪中期西方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13、,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了中国的洋务运动的开始,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挽救民族危亡,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后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意味着旧式的民族反抗与斗争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促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兴起,正确;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错误。故答案选C。6.A【考查点】九一八事变【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地主阶级对日态度也开始发生重大改变”“国内各种矛盾逐步降到次要和服从地位”可知,九一八事变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逐渐变为中日民族矛盾。全民族抗战开始是从七

14、七事变之后开始的,排除B项;C项说法正确,但无法从材料得出;D项无法从材料得出,材料主要说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展了积极抗日救亡的运动,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不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7.(1)原因: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淡薄;疆域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以往遭遇的民族危机不足以惊醒国人。(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活动:宣传维新思想,发动戊戌变法;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业;宣传三民主义,领导民主革命。(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2)表现:运动的规模更大(人数多,范围广);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参与阶层多);影响更大。(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因素:电讯、报刊发展,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新式教育推广,先进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群体壮大,思想活跃;民主观念渐入人心,民众关注国事。(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3)原因:日本侵华逐渐加剧,抗战形势严峻。(1分)作用:团结各种力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