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24学生(xu sheng)答题思维准确性失误分析(二)重庆(zhn qn) 邱国强思路不清 解题(ji t)不畅 答题片面思维的过程,也就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过程,它包括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等基本环节。对信息加工的思维步骤包括吸收、排除、检索、调用、校正(修正)等批判性思维。缺乏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敏捷性,解题辨别真伪、是非的能力就差。考试命题者常有意设置“圈套”或“陷阱”,在解题时,思路不通畅的学生,难以辨别是非曲直,沿袭常规思维方式或机械地套用常用的解法,以致答案不全或错误。例1 在下列关于酶及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 B
2、.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误解 此题要求选出正确叙述,不少同学易漏选C或D。诊断 错因:对激素和酶这两种物质的来源、作用机理及二者关系理解不透思路受阻,因而对正确叙述的选择无十足的把握而导致答案不完整甚至错误。正确思路:活细胞内要进行许多生化反应,所以都要产生酶,而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分泌的,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其他细胞。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密切相关。故答案选A、C、D。例2 把莱豆幼苗放在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一小时后测定表明,幼苗各部分都含32P。然后将该幼苗转移到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数天后32P( )A.不在新的茎叶
3、中 B.主要在新的茎叶中 C.主要在老的茎叶中 D.主要在老的根中误解 认为P在植物体内不能再利用而错选A。诊断 错因:对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利用情况含混不清以致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正确思路:课本已作介绍,K、N、P、Mg在植物体内以离子或形成不稳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可以由老叶转移到新叶中继续发挥作用,而Ca、Fe则在植物体内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不能移动。故答案为B。例3 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雌蜂是受精卵发育成的。蜜蜂的体色褐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褐色雄蜂与黑色蜂王杂交,则F1的体色将是( )A.全部是褐色 C.褐色黑色=31B.蜂王和
4、工蜂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D.蜂王和工蜂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误解 认为褐色雄蜂是纯合二倍体而错选A。或对蜜蜂性别判断失误而错选D。诊断 错因:对蜜蜂中雄蜂的单性生殖过程不理解,导致思路不清,分析问题出现偏差。正确思路:据题干叙述,知蜜蜂体色中褐色对黑色显性,可设定控制褐色的基因为A。控制黑色的基因为a。则可做出下列遗传图解:则此题答案应为B。诊断测试1.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2.下图是研究植物水分代谢的4个实验装置。请判断实验开
5、始后,玻璃管内的水是否流动及流动方向(无流动以x表示,流动方向以、表示)。下面四个选项中的符号依次表示4个装置中用括号标示的玻璃管内的水分流动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3.将一棵重约0.5kg的柳树,栽植(zizh)于肥沃的土壤中,两年后连根挖出,称其干重达12kg,增加的这些(zhxi)重量,其物质主要来源于( ) A.土壤(trng)中的矿质元素 B.土壤中的H20 C.大气中的C02 D.大气中的O24.一雌蜂和一雄蜂交配产生F1代,在F1代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代中,雄蜂基因型共有AB、Ab、aB、ab 4种,雌蜂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
6、 4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 A.aabbAB B.AaBbab C.AabbaB D.AABBab5.果蝇为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在研究甲、乙、丙三只果蝇的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发现其基因组成是:甲:EFf;乙:EeFF;丙:eFf。请分析回答:(1)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是 ;等位基因是 。(2)甲、乙、丙中雄性个体是 。(3)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乙和丙形成的配子种类分别是 种和 种。6.在某种牛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体色是红褐色,aa为红色的,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是红褐色,而雌牛则为红色。一头红褐色的母牛生了一头红色小牛,这头小牛的性别及基因型为( )7.科学家将雌性棕鼠卵细胞
7、的核物质注入内部已去核的黑鼠卵细胞内激活以后,移人白鼠的子宫,白鼠最终产下一只棕色鼠,在生物学上这种繁殖方式和棕鼠的性别分别是( ) A.有性生殖 雄 B.有性生殖 雌 C.无性生殖 雄 D.无性生殖 雌8.下图是普通小麦自然形成的示意图,看图回答下列问题:野生一粒小麦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AA=14BB=14F1自然加倍 二粒小麦 另一种山羊草 AABB=28 CC=14 F1普遍小麦 ABC=21 AABBCC=42(1)从小麦的自然演变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普通小麦的形成,必须经历两个重要步骤,第一是完成 ,第二是 ,这两个步骤缺一不可。(2)利用上述原理,我国农业科学家鲍文奎等利用黑麦(2n
8、=14)和普通小麦培育出了八倍体小黑麦。请按普通小麦形成过程写出培育八倍体小黑麦过程的遗传图解。诊断测试答案与提示1.C。注意理清思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亲代细胞与子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DNA的含量是保持不变的。此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细胞内染色体已进行了复制,但染色体的数目未加倍,而DNA增加了一倍。因此分裂后的子细胞与此时的细胞相比,染色体数一致,而DNA分子数少一半。2.B。利用渗透作用原理逐一分析各实验装置可得出正确答案。玻璃管内的水分不运动;蒸腾作用和渗透作用使玻璃管内的水向上运动;由于玻璃管两端的蔗糖溶液浓度相同,故玻璃管内的水分子不运动;玻璃管两端的液体浓度不同,浓度高
9、的一侧吸人的水分子多,另一侧吸人的水分子少。故水分子沿玻璃管向左移动。3.C。选项中A、B、C都是此树的物质来源,但主要的还是来自C02。4.A。此题要结合蜜蜂单性生殖雄性蜂的特点,理清思路,逆向推导。正确思路是:由F2代中雄蜂基因型共有AB、Ab、aB、ab四种,可推知F1雌蜂的基因型为AaBb。再据F2中雌蜂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可推知F1的雄蜂的基因型为ab。进而可知亲代雌蜂的基因型为aabb。又据F1雌蜂基因型AaBb,可推知亲代雄蜂应为AB。5.(1)Ff;Ee。(2)甲;丙。(3)2;4。 此题的分析思路为: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应成对存在,性染色体中
10、Y上往往不带有与x染色体相对应的等位基因。成单存在的基因往往属于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情况。甲、乙、丙中E、e成单存在,位于性染色体上,F、f成对存在,位于常染色体上。第(1)问答准了,后面两问便迎刃而解。要注意的是,(3)问中乙的基因型为EeFF,所以形成2种配子,而丙的基因型为XeYFf,形成4种配子。6.C。做此题要注意理清思路。红褐色的母牛基因型肯定是AA,此母牛生下一头红色小牛,基因型中肯定有A,且可确定Aa,因为它若是AA,则表现为红褐色。Aa基因型的个体表现型为红色肯定是雌。普通小麦 黑麦(AABBCC=42) (DD=14)F1(ABCD=28)秋水仙素处理八倍体小黑麦(AABBCC
11、DD=56)7.D。题目(tm)所述就是鼠的“克隆(k ln)”,相当于无性生殖。此棕色鼠应与提供整个核物质的鼠的性别一致。因为性染色体位于(wiy)核中。解题思路理顺了,问题就迎刃而解。8.(1)自然杂交,染色体自然加倍。 普通小麦是大自然的产物,它的形成虽课本上未讲,题中图示很清楚,需注意观察分析掌握要点,才能填出两空。(2)分析:小黑麦的培育课本上已作介绍,但要注意按照题中普通小麦杂交的图解方式,分步准确列出遗传图解。答案如下:思维紊乱 分析偏颇 表述疏漏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思维的准确性,还要注意思维的全面性、辩证性以及表达的科学性、规范性。回答生物问题时,要抓住问题的要害
12、,安排好表达顺序,注意答题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有些学生回答生物问题时,叙述不清晰,说明不充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思维能力差,思维紊乱,条理不清。例1 肌肉收缩所消耗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太阳光能。在所经过的一系列能量转移过程中,至少有两次以ATP的形式出现。试分析,第一次是 ;第二次是 。误解 认为ATP的生成是靠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转移形成的。诊断 错因:不能在“肌肉收缩”与“太阳光能”之间建立起知识的联系,因而不能形成有序的思维和准确的表述。正确思路:根据已学过知识,可以联想到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能量利用这三个过程有关。(1)在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的阶段,就是利用太阳光能,先转化成ATP
13、中的化学能,再用于碳的还原。(2)呼吸作用过程中,人和动物分解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能量来,其中的一部分能量可以转移形成ATP。(3)根据题目已知条件的提示,由(2)过程产生的ATP才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量来源。答案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光能转变成ATP中的化学能;动物或人的呼吸作用过程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部分转移到ATP中。例2 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昆虫学家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昆虫产生基因突变,导致酯酶活性升高,该酶可催化分解有机磷农药。近年来已将控制酯酶合成的基因分离出来,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它导入细菌体内,并与细菌内的DNA分子结合起来。经过这样处理的细菌仍能分裂繁殖。(1)人工诱变在生产
14、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因为它能提高 ,通过人工选择获得 。(2)酯酶的化学本质是 ,基因控制酯酶合成要经过 两个过程。(3)通过生物工程产生的细菌,其后代同样能分泌酯酶,这是由于 。(4)请你具体说出一项上述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 。误解 由于理解不透,思维不畅,答案表述时有的虽然有合理成分,但不够准确,有所疏漏。诊断 错因:对基因工程的本质不清,对人工诱变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理解不透。正确思路:(1)自然状态下,生物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但用人工的方法(物理因素有:X射线、中子、射线、紫外线、激光等;化学因素有:秋水仙素、硫酸二乙酯等)处理生物,能大大地提高其变异频率,并从中选择出对人类有利的
15、突变性状。(2)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需要转录、翻译两个过程。(3)生物工程能将“目的基因”整合到细菌DNA分子中,并随细菌DNA分子的复制而复制(在细菌的前后代传递),且在后代中能表达。(4)酯酶能分解有机磷农药,将通过基因工程产生的含酯酶的细菌放入污水中,能分解水中的有机磷农药,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正确答案:(1)基因突变频率;人们所需要的突变性状。(2)蛋白质;转录;翻译。(3)控制酯酶合成的基因,随着细菌DNA分子的复制而复制,并在后代中表达。(4)用于降解水中的有机磷农药,以保护环境。本题考查了人工诱变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基因工程是生物高科技领域,是目前学术研究的前沿,
16、通过题目的考查,使学生了解当前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动态,培养学生的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能力。诊断测试 1.下图所示的是某一红色链孢霉合成精氨酸的过程:(1)在一次实验中,经测试只发现鸟氨酸和瓜氨酸,而没有(mi yu)精氨酸。产生此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致使(zhsh) 。(2)如果(rgu)酶和酶活性正常,酶活性丧失,则能否合成鸟氨酸和精氨酸 ,原因是 。基因 基因 基因 酶 酶 酶 某化合物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2.下图是改变光照和CO2浓度后,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变化曲线,请根据光合作用过程的知识分析回答问题。(1)曲线a表示化合物是 ,在无光照时,其量迅速上升的原
17、因是 。(2)曲线b表示的化合物是 ,在C02浓度降低时,其量迅速上升的原因是 。(3)在图A中,a曲线上升到一定阶段,就基本保持不变,不再上升,其原因是 。3.在“淀粉琼脂块”上的五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如下图所示,将上述实验装置放人370C恒温箱中,保温24小时后,用碘液冲洗淀粉琼脂块,观察到A、B两点为蓝黑色,C、D两点为红棕色。(1)你对圆点A与B的颜色变化解释是 。(2)圆点D的颜色变化与C点一致,原因是 。(3)你认为圆点E应呈现 色,其原因是 。(4)实验装置要放人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其原因是 ; 。4.IA、IB和i三个等位基因控制ABO血型。X染色体上的一个隐性基
18、因能引起色盲。请分析下图所示的家谱,图中同时标出了血型情况。在小孩刚刚出生后,这两对夫妇因种种原因对换了一个孩子,则对换的孩子可能是( ) A.1和3 B.2和6 C.2和5 D.1和4诊断测试答案与提示1.(1)基因(jyn)发生(fshng)突变;酶缺乏或失去(shq)活性,因此不能形成精氨酸。(2)能合成鸟氨酸不能合成精氨酸;酶失活鸟氨酸不能合成瓜氨酸,因此精氨酸的合成缺乏原料。应明确特定的基因控制特定酶的合成,而酶的催化又具专一性。另外精氨酸的合成需前面物质作基础。2(1)三碳化合物;光反应生成H和ATP减少,影响C3;还原而积累,同时C5可继续固CO2形成C3。(2)五碳化合物;缺少
19、CO2不能生成C3而积累,细胞内原有的C3继续还原成C5。(3)由于缺少H和ATP,暗反应中不能形成C5,不能进一步固定CO2产生C3。做此题,应首先看清图示注意图示条件及曲线变化规律,理清思路,不要只从暗反应角度思考问题,还要联系光反应,因为光反应是暗反应进行的基础。3.(1)酸性及高温使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2)面包霉能分泌淀粉酶而将淀粉分解。(3)蓝黑色,蔗糖酶不能催化淀粉水解。(4)利于面包霉正常生长。保证酶的催化活性。做此题不要被图上多种情况的处理扰乱了思维。注意联系酶的特性,例如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酸碱度的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另外面包霉的正常生长及酶的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的
20、温度条件,利用以上的分析,就可逐一准确回答这些问题。4.C。本题既有血型遗传分析,又要进行色盲的伴性遗传分析,头绪很多,情况复杂,需认真分析,切忌思维紊乱造成费时,甚至出错。思路是:由夫妇的遗传图谱分析,此夫妇可有AB型及A型的孩子,但不可能有患色盲的女儿(2号),因为父亲正常,不可能生患色盲的女儿。夫妇所生子女的血型都有可能,且色觉遗传也都可能。现在要弄清的是夫妇的2号小孩究竟与夫妇的哪个小孩互换了。这就要看夫妇的小孩中哪个可能是夫妇所生。逐一分析可知:3号为O型血,夫妇不可能有O型的孩子,排除。4号是不色盲男孩,夫妇的儿子肯定都色盲,也排除。6号是女孩色盲也不可能是夫妇的孩子。5号女孩不色
21、盲,且为B型血,符合夫妇的遗传后代特点。因此夫妇的2号和夫妇的5号对换才对。思维单向 思考问题方向单一有的学生对正向思维的问题尚能适应,一旦遇到变换条件,需从逆向或另外的角度分析问题则无所适从。平时训练应注意对同一问题从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分析,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例1 下图是北方夏季一天中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误解 认为中午12时光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也就最大,而错选A。诊断 错因:单纯从光照强度方面分析光合作用问题。殊不知,C02浓度也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外界因素之一。正确思路:夏季中午光照强,温度也高,此时植物蒸腾作用快,气孔保卫细胞失水过多而致气
22、孔关闭,造成C02供应不足,从而限制了暗反应的进行。故正确答案为C。例2 把体积相同的10%的葡萄糖溶液和10%的蔗糖溶液用半透膜隔开,其水分子运动的特点是( )A.水分子不移动B.水分子移动处于动态平衡C.水分子总的移动趋势是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移动D.水分子总的移动趋势是由葡萄糖溶液向蔗糖溶液移动误解 认为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都是10%)而错选B甚至A。诊断 错因:单纯地机械理解渗透作用进行的条件之二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实质上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多种,如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等。那么高中生物教材在论述细胞渗透吸水原理时说的浓度是哪一种表示方法呢?应该是物质的量浓度,教材中举的
23、例子就是从单位体积中含溶质分子数多少的角度展开的。正确思路:由两溶液浓度均为10%,则两溶液密度几乎相同。而蔗糖摩尔质量(324gmol-1)比葡萄糖(180gmol-1)大,容易得出葡萄糖分子数蔗糖分子数。所以半透膜两侧的水从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移动大于从葡萄糖溶液向蔗糖溶液中移动。故答案为C。例3 “试管婴儿(sh un yn r)”实际上是指受精卵在体外培养(piyng)35天,形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回母体子宫,着床继续发育形成胎儿(ti r)直至分娩。所以说“试管婴儿”是在试管中长大也是一个错误的说法。请判断“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依据的原理是( )A.有性生殖 B.无性生殖 C.克隆技
24、术 D.基因工程误解 认为“试管婴儿”是无性生殖形成而错选B或认为是克隆技术而选C。诊断 错因:对“试管婴儿”的具体生物技术不熟悉。正确思路:“试管婴儿”实际是在试管内人工完成精卵受精作用,主要还是在母体内发育而成的胎儿。它依据的是有性生殖的原理,因为该过程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精于和卵细胞)的结合。并非体细胞的克隆,也没有实施基因工程技术。故答案为A。诊断测试1.用32P和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然后进行测试,在子代噬菌体的化学成分中,可以测到( ) A.有15N B.有32P C.有15N和32P D没有15N和32P2.研究认为,用固定化酶技术处理污染物是很有前途的。如将从大肠杆菌
25、得到的磷酸三酯酶固定到尼龙膜上制成制剂,可用于降解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磷农药,与用微生物降解相比,其作用不需要适宜的( )A.温度 B.pH值 C.水分 D.营养3.原始生命的新陈代谢类型是A.自养需氧型 B.自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异养厌氧型4.已知一段双链DNA中碱基的对数和腺嘌呤的个数,能否知道这段DNA中4种碱基的比例和(A+C)(T+G)的值( )A.能 B.否 C.只能知道(A+C) (T+G)的值 D.只能知道四种碱基的比例5.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异物。为判断异物的位置先转动目镜,见甲异物动,然后转换物镜,三异物仍存在。据此,三异物可能在A.目镜
26、 B.物镜 C.反光镜 D.装片6.下列细胞结构中,有可能发生碱基配对行为的组是( ) A.线粒体 叶绿体 核糖体 高尔基体 B.细胞核 线粒体 叶绿体 核糖体C.细胞核 线粒体 核糖体 中心体 D.细胞核 核糖体 中心体 高尔基体7.下图为某遗传病图谱,如果4号与有该病的女子结婚,则出现病孩的几率以及该病的遗传方式为( )A.1/2常染色体隐性B.1/3常染色体隐性C.1/2 X染色体隐性D.1/3 X染色体隐性8.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适宜原料和产生酒精阶段控制的必要条件分别是( )A.玉米粉和有氧 B.大豆粉和有氧 C.玉米粉及无氧 D.大豆粉和无氧诊断测试答案与提示1.C。用
27、32P和15N标记的噬菌体,其中蛋白质外壳含标记的15N,DNA既有标记的32P,也有标记的15N(因DNA中有含N碱基)。故DNA侵染大肠杆菌后,在子代噬菌体的化学成分既32P,又有15N。不要单纯地想到只标记P,而忽视了DNA中N的存在。2.D。磷酸三酯酶降解农药时需适宜的温度,一定的pH值和水分,因它不是生物有机体,可不需要营养。3.D。本题看似考查新陈代谢的内容,但难以判断,不妨从反方面考虑:要分析原始生命的新陈代谢类型实际是要分析原始生命产生的条件和特点,这样一来豁然开朗:原始生命产生时原始地球上没有游离氧,原始生命仅靠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命。4.A。本题(bnt)考查双链DNA
28、分子(fnz)中碱基的组成规律。双链DNA分子(fnz)中,腺嘌呤(A)的个数等于胸腺嘧啶(T)的个数;鸟嘌呤(G)的个数等于胞嘧啶(C)的个数。若已知A的个数,那么也就知道了T的个数,剩下的G与C各占一半。碱基数都知道了,就可推导(A+C)(T+C)的值。5.A、D。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若看到有异物,可能在目镜、物镜和装片上。转动目镜,甲异物动,说明甲异物在目镜上,转换物镜后,三异物仍存在,说明丙、丁异物在装片上。若证实丙、丁的存在,也可移动装片。异物不可能由反光镜反射到视野中,如只从这个方面考虑就势必得出错误结论。6.B。细胞核进行DNA复制和遗传密码的转录,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DNA。核糖
29、体虽无DNA,但在其中氨基酸缩合成肽(翻译),信使RNA与转运RNA也要进碱基配对。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就能准确得出答案。7.B。不可简单认为4号正常,就可直接推算。首先应分析此病的遗传方式,父母正常生有患病女孩,则此病的遗传方式应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基因型均为杂合体(可用Aa表示),则4号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可能性,是Aa的可能性为2/3,他与有病女子(基因型为aa)婚后,出现病孩的几率为(2/312)=1/3。8.C。本题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有氧无氧问题,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它在无氧时才产生酒精。二是玉米粉与大豆粉问题,玉米粉含淀粉多,有利于产生酒精,大豆粉含蛋白质多,不利于产生酒
30、精,本题错在有些同学只单一考虑有氧无氧问题,而忽视玉米粉与大豆粉的差别而错选D选项。转换不灵 图表转换无法变通现在的高考试题中,以图表形式出现的比例增大。看懂图示,正确分析图表,或用图表形式表达,是学习生物学的要求之一。有些同学缺乏图表题型转换训练,不善于分析图表所隐含的信息,导致解答此类题型出错。例1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
31、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误解 对乙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判别不准,而误选A或C。诊断 错因:本题属于考查识图、信息转换能力及理解、分析、推理多种能力的题。有些同学对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及能量流动知识不熟,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转换,因而出现错答。正确思路:先通过图表明白各生物所含有机物总量的对比关系,推出其营养级所含能量的对比关系,再由各类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判定其营养级的高低,依据是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即等级越高,所含能量越少,写出食物链:丙甲乙丁。然后据题设条件分析: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乙多则以乙为食的丁随之增多;同时,乙多被乙食掉的甲也多,甲的种群数量下降,继而丙由于天敌甲减
32、少反而增多了。故答案为D。例2 有一长着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逐年进行统计,并把马尾松存有量与山毛榉存有量的比值记为C,其曲线图如下,请据图回答: (1)两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 。 (2)两树种处于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 。 (3)在a年的优势树种是 ,在d年的优势树种是 。误解 对C值的含义理解不准而错答。诊断 错因:此题的曲线,反映了马尾松和山毛榉两个树种的存有量的比值C的逐年变化情况。出错的原因往往是不能正确理解图示,对C值的信息内容不能合理转换。正确思路:当C1时,马尾松占优势;当C=1时,两树种种群数量相当,处于平衡状态;当C1时,山毛榉占优势。答案为:
33、(1)0e。(2) bc。(3)马尾松;山毛榉。例3 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物质代谢途径和产物(chnw),其中X和Y为代谢中间产物,表示反应(fnyng)方向。(1)写出图中下列物质(wzh)名称:A ,B ,E ,F 。(2)人饥饿时首先使用的贮能物质是 ,当它数量不足时,则动用 和 。(3)用图中标号依次写出食物中的淀粉转化为脂肪的代谢途 。(4)A物质分解过程又称为 作用。人体所必需的A物质有一部分不能由过程生成,必须从膳食中摄取,这部分物质称为 。误解 对人体内三大有机物代谢途径和产物以及以三大营养物质的关系记忆不准、理解不透而错答。诊断 错因:本题是一图文信息转换的学科内综合知识考查题。
34、有些同学对三大有机物代谢知识没有系统化和网络化,因而图文信息联系不畅而出错。正确思路:(1)蛋白质可以分解成氨基酸;而分解成甘油与C(脂肪酸)的是脂肪;淀粉可以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的葡萄糖可以合成糖元(在肝脏中合成肝糖元、在肌肉中合成肌糖元),当有机物氧化分解成CO2和H20时,需要吸进O2。(2)饥饿时,肝糖元会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当肝糖元不足时,糖类、脂肪、蛋白质也会分解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3)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D(葡萄糖),形成X(代谢中间产物),再转化成甘油和脂肪酸,然后再合成脂肪,这是淀粉转化成脂肪的大致过程。(4)A(氨基酸)分解成Y的过程,称为脱氨基作用。对于人来说
35、,有8种氨基酸不能通过体内的其他物质转化而成,必需从食物中摄取,这8种氨基酸叫必需氨基酸。本题正确答案为:(1)氨基酸;脂肪;糖原;氧。(2)肝糖原;脂肪;蛋白质。(3) 。(4)脱氨基;必需氨基酸。本题将三大有机物代谢综合考查,题目中出现了一系列数字、符号,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基础知识一定要学扎实、牢固,并能进行分析、综合、应用。诊断测试1.下图为1个鼠群迁入1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 ) AEF段BDE段CBD段DCB殴2.运动员在进行不同项目运动时,机体供能方式不同。对三种运动项目的机体总需氧量、实际摄人氧量和血
36、液中乳酸增加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根据以上资料分析马拉松跑、400米跑、100米跑运动过程中机体的主要供能方式分别是( )运动项目总需氧量(L)实际摄入氧量(L)血液中乳酸增加量马拉松跑600589略有增加400m跑162显著增加100m跑80未见增加A.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磷酸肌酸分解 B.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磷酸肌酸分解C.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 D.有氧呼吸 磷酸肌酸分解 无氧呼吸3.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中,在一定时间内的3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C为自养生物。请分析回答:(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A、B、C3种生物的营养结构可能是 。(2)A和B的关系是 ,B和C的关系是 。种群 可能
37、是草食类动物。4.某河流生态系统(shn ti x tn)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yngyng)级,分别以a、b、c、d表示(biosh)。一年内输入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如下表: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所属营养级是( )营养级abcd能量(J/m2)141.1010515.91050.88105871.27105A.a B.b C.c D.d5.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6.如图,某学生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为此他对室内空气中的C02含时进
38、行24h的测定,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横坐标为当日时间,纵坐标为C02浓度)( )7.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是可逆性的。下图所示血红蛋白结合O2的百分比随氧分压高低而变化的情况。已知肺泡里氧的分压是100mmHg,组织中氧的分压是40mmHg。并已测得每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最多能结合氧20mL。问:(1)在肺泡里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率达 %。(2)在组织里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率达 %。(3)每1升血从肺泡流经组织释放的O2可达 mL。(4)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组织内氧分压下降至20mmHg,此时每1升血从肺泡流经骨骼肌时可释放O2 毫升。(5)若乘飞机到某一高原地带,由于大气压降低,肺
39、泡氧分压从100mmHg降到80mmHg,此时,人是否会感到呼吸困难?试从血液的运氧量变化来加以说明。 。诊断测试答案与提示 1.A。此曲线呈“S”型,说明鼠群的增长受到了环境的阻力。EF段曲线平滑,接近于平行,鼠群数量不再增加,表示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当。此段最可能是食物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2.A。通过联想动物的呼吸作用及供能方式,对此图表提供的人体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生理数据分析。马拉松跑项目摄人氧量比较大,而且血液乳酸增加微小,因而判定该项运动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供能。400米跑项目摄入氧量显然不能满足身体需氧量,血液乳酸增加显著,说明该运动主要采取的是无氧呼吸供能。100m跑没有实际摄人
40、氧,血液乳酸也未见增加,既不是通过有氧呼吸,也不是由无氧呼吸来供能。磷酸肌酸是人体内储备的高能化合物,在100m跑大量耗能,ATP过分减少时,磷酸肌酸可以分解转移合成ATP,再由ATP水解供能。3.(1)CBA。(2)捕食;捕食;B。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种间关系知识,检测学生分析坐标图象的能力,理解和综合分析知识并应用的能力。C是自养生物,属生产者,密度应最大。B与C的曲线起伏,相随增减,可以判断B以C为食,是草食动物,B、C为捕食关系。A与B的曲线则明显对立,此消彼长,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A与B是捕食与被捕食关系。4.A。表内数据是解题的条件、依据,应合理转换成生物学含义。由生态系统
41、中的能量只能单向流动,即由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流动并逐级减少,各营养级间能量转化率只有10%20,可知题中4种营养级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d、a、b、c,可写成食物链dabc。可见,a是初级消费者。5.D。本题显示显微镜观察的局部图示,应结合平时实验,合理推测。放大倍数越低,显微镜的物镜与观察材料间的距离越大,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多。反之,放大倍数越高,显微镜的物镜与观察材料间的距离越小,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越少。D项所示物镜与材料间的距离最大,说明物镜倍数最低,所以视野面积最大,看到的细胞最多。6.C。本题虽然是一个选择题,但是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多的。主要是要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gu
42、ngh-zuyng)和呼吸作用的理解,同时对曲线图示的分析能力。本题表面上看是问一天中002的浓度变化,但是(dnsh)必须要把一天24h中,从几点到几点可以(ky)进行光合作用(618),几点到几点光合作用停止只有呼吸作用进行(18-6),而经过一白天的光合作用(傍晚18点),CO2的浓度是最低的(因为光合作用吸收CO2),晚上只能呼吸作用,到次日凌晨(6点)是CO2的浓度最高的时间。7.这是一道分析图表并进行气体交换的有关计算的考题。现解答如下:(1)根据图中曲线可知肺泡里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率达98;(2)在组织里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率达75;(3)肺部的动脉血1000mL含氧量为:1000
43、(20/100) 98%=196(mL),组织处1000mL血含氧量为:1000(20/100) 75%=150(mL),每1000mL血从肺泡流经组织释放的氧气量为:196150=46(mL);(4)同理可计算每1000mL血从肺泡流经骨骼肌时释放氧气量为126mL;(5)当肺泡氧分压从100mmHg降至80mmHg时,血红蛋白的结合率仅从98降为95,这样肺泡内的氧分压变化对血的运氧量的影响不大,故人不会感到呼吸困难。 复杂情景 难理头绪在生物的考试或理科综合的考试中,常常会出现一个或几个比较“大”的题。该类题涉及的生物知识量大,甚至跨越不同章节。有些同学缺乏选择、加工、提取和处理综合信息
44、的能力,致使思绪混乱,出现错误。例1 如下图所示,下列框图是两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图a中农作物为人类提供的食物量、为家禽和家畜提供的饲料量,都与图b相同。(1)请根据图a、图b所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在下面用箭头完成这两个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利用的图解(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耗能和图中未标出的分解者耗能可不标出)。(2)图 所示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 。误解 对生态系统中各相关生物之间营养关系分析不准,导致图解标示疏漏或出错。诊断 错因:本题虽然只涉及一般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问题,但图示特别是图b复杂,让人看后有理不清头绪之感。答错者往往是知识不熟,思维不畅。正确思路:
45、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就是食物的联系,同时构成了食物链。许多条食物链组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流动的。对于一个具体的农业生态系统,人们主要设法调整其能量的流动,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据以上原理,从已给出的图解,再用必要的箭头(有些不必要,不能机械地画出)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答案为:(1)见下图所示。(2)b;图b所示生态系统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还有一部分可以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被人类再度利用。例2 现有甲、乙两个烟草(ynco)品种(2n=48),其基因型分别(fnbi)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
46、jyn)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光照强度大于800勒克司时,都不能生长,这是由于它们中的一对隐性纯合基因( aa或bb)作用的结果。取甲、乙两品种的花粉分别培养成植株,将它们的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并将两者相混,使之融合,诱导产生细胞团。然后,放到大于800勒克司光照下培养,结果有的细胞团不能分化;有的能分化发育成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烟草品种花粉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 。(2)将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时,使用 。(3)在细胞融合技术中,常用的促融剂是 。(4)细胞融合后诱导产生的细胞团叫 。(5)在大于800勒克司光照下培养,有 种细胞团不能分化;能分化的细胞团是由 的原生质体融合来
47、的(这里只考虑2个原生质体的相互融合)。由核细胞团分化发育成的植株,其染色体数是 ,基因型是 。该植株自交后代后,在大于800勒克司光照下,出现不能生长的植株的概率是 。误解 本题创设了一个新情景,包含了细胞融合(细胞杂交)技术、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的成熟及遗传规律等相关知识,有些同学对这些方面知识不熟,联系不上而造成错答。诊断 错因:对题目涉及的多方面的生物知识感到茫然,思维阻滞。正确思路:(1)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花粉)的基因型分别为aB和Ab。(2)原生质体是一种用酶(纤维素酶或果胶酶)降解脱掉细胞壁呈球形的植物裸露细胞,用于用实验手段进行细胞融合。
48、(3)在细胞融合技术中,常用的促融剂是灭活的病毒(如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4)经细胞融合诱导产生的细胞团叫愈伤组织。(5)在大于800勒克司光照下培养,凡基因中含有aa或bb的细胞团都不能分化,能分化的细胞团一定同时含有A、B基因,若基因型(AaBb)的植株自交,根据自由组合规律,两对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中出现同时含有A、B基因植株,占总数的9/16,其余占7/16。正确答案为:(1)aB;Ab。(2)纤维素酶(答果胶酶也对)。(3)聚乙二醇。(4)愈伤组织。(5)2;甲、乙两品种;48;AaBb;7/16。 例3 果蝇野生型和5种突变型的性状表现、控制性状的基因符号和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编
49、号如下表。请回答:性状 类型野生型白眼型黑身型残翅型短肢型变胸型染色体眼色体色翅型肢型后胸红眼W灰身B长翅V正常肢D后胸正H白眼w黑身b残翅型v短肢d后胸变形hX()注:1.每种突变型未列出的性状表现与野生型的性状表现相同。 2.6种果蝇均为纯合体并可作为杂交实验的亲本。(1)若进行验证基因分离规律的实验,观察和记载后代中运动器官的性状表现,选作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应是 。(2)若进行验证自由组合规律(gul)的实验,观察体色和体型的遗传表现,选作杂交亲本的类型及其基因型应是 。选择(xunz)上述杂交亲本的理论根据是 表现(bioxin)为自由组合。(3)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得到基因型为(长翅白
50、眼)的果蝇,选作母本的类型及其基因型和表现型应是 ,选作父本的类型及其基因型和表现型应是 。误解 对多种相对性状在一起的遗传情况作不同方面的分析未理清而误答。诊断 错因:本题综合考查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伴性遗传问题,表现出遗传方面的复杂情景。出错的原因一是遗传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不同遗传规律产生的实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配子的情况缺乏清晰的理解;二是对题中图表、注解和问题三个方面的情景未能作出有机的结合分析,导致思维不畅,因而回答时难免出错。正确思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对于题目给出的任意一对等位基因(如Bb、Vv、Dd、Hh)来说其遗传都遵循分离
51、规律;位于X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Ww)表现为伴性遗传,同时也遵循分离规律;两对或两对以上的非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的非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两对或两对以上的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连锁与互换规律。具体来说,(1)果蝇运动器官的性状是指翅型或肢型,所以选用VV vv或DD dd基因型的亲本杂交。(2)果蝇体色是指灰身或黑身,体型是指后胸形状,所以选用bbHH BBhh基因型的亲本杂交;其理论根据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3)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得到基因型为(长翅白眼雄性)的果蝇,该果蝇的必然来源于母本长翅白眼,
52、由此推导出该果蝇的父是残翅红眼。本题答案为:(1)。(2);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3)(长翅白眼);(残翅红眼)。诊断测试1.1977年,科学家在深海中的火山口周围发现热泉。热泉喷出的海水温度超过300OC,并且富含硫化氢和硫酸盐。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的海水中,竟发现大量的硫细菌,这些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来制造有机物。在热泉口周围还发现多种无脊椎动物,如大海蛤、蟹、管水母、没有口也没有消化道的管居环节动物等。近20年来,人们不断在深海发现这样的热泉生态系统,有些科学家认为热泉口的环境与地球上早期生命所处的环境类似。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上述硫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 。(2)
53、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哪些特殊之处?(3)研究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什么意义?2.将农田一昼夜的温度变化,光照变化和植物吸收CO2的变化数据绘成曲线图如下。请回答:(1)植物在 段内制造有机物。(2)植物在 段内积累有机物。(3)d处凹陷,原因是温度过高,叶片上气孔关闭, 吸收量减少,影响了光合作用中 反应的效率。(4)d处凸起,原因是下半夜 偏低,使呼吸作用 。(5) CO2的吸收曲线(即曲线)与时间直线围成一块正面积和一块负面。植物在一昼夜中对有机物的有效积累的多少,取决于这两块面积的 。3.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lidng)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
54、,数字(shz)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bi wn)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能量未被利用,请回答:(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 所固定的太阳能。(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率为 ,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率为 %。(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 。(4)由图可知,下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 ;其次是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 ;还有少数能量被 利用。4.下图是一个与酵母菌有关的反应装置,
55、请据图回答:(1)试管口加液体石蜡的作用是为了 。(2)煮沸的葡萄糖液体必须冷却后再加入酵母菌是因为 。(3)一段时间后,右侧容器中的液体由澄清变浑浊,写出左侧试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4)如果进行对比实验,向左侧试管的溶液中通人氧气,则右侧容器中的液体由澄清变浑浊的速度 ,写出左侧试管发生的反应式 。(5)啤酒厂要大量繁殖酵母菌,应选用上述3、4两实验中的 ,选用此方式的原因是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 1983年科学家对法国南部的奥罗艾陨石进行了分析,发现陨石内有20%的水,6%的腺嘌呤、鸟嘌呤等有机物。材料2 科学家在地层中曾发现大约30亿年前的细菌化石,类似绿硫细
56、菌,它能利用光能把CO2和H2S合成有机物,反应式如下:CO2+2H2S(CH2O)6+2S+H20材料3 目前,科学家从自然界中发现的躯体僭越者不下10种。例如,疟原虫是一种寄生在蚊子与哺乳动物中的寄生虫。健康的蚊子只吸食少量的血液,然而一旦被疟原虫感染后,蚊子的胃口大开,开始对动物频繁攻击。材料4 1958年,科学家首次利用现代精密仪器计算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为315106,通过测定格陵兰岛冰块中的空气气泡成分得到的结果是,在工业化时代以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只有270106,而目前已达到36010一6。(1)材料1显示,从天外降落的陨石内含有水和有机物,说明宇宙中也能将 合成有机小分子
57、物质。同时再加上具有水的条件,宇宙中也同样存在 的条件。(2)材料2所提供的细菌属于 类型。绿硫细菌合成有机物与绿色植物合成有机物有何异同? 。(3)材料3显示,疟原虫侵入蚊子后,蚊子频繁攻击动物,这一行为有利于 。用达尔文观点解释这一现象是 结果。(4)材料4说明20世纪以来,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快速上升,列举出两个主要原因。 。6.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空中死神”酸雨大气污染不仅污染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由它形成的酸雨对整个(zhngg)地球生态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大气污染最为关注的是由是工业生产发展带来的工业废气,特别是金属冶炼、化工工业、运输业造成(zo chn)的废气尤
58、为严重。空气中的灰尘、杂质,对于水汽来说,是很好的凝结按,可促使云雨的形成。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遇上云雨或雾,就会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酸雨和酸雾。这种酸雨和酸雾对人类呼吸道和其他生物有极大(j d)威胁,有“空中死神”之说。我国南方长江中上游地区酸雨的严重程度,是继北美、欧洲之后,世界上第三个重灾区,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的酸雨已到非治不可的时候了。武汉的pH值历史上曾达到3.6,重庆达到3.0。目前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在正常情况下,天然降水都显酸性(pH值约67左右)。酸雨的危害:首先是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硫酸雾和硫酸基雾的毒性比SO2大得多,可以侵入肺的组织,
59、引起肺水肿等疾病,甚至使人致死;其次,酸雨使河流、湖泊妁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第三,酸雨破坏土壤、植物、森林。(1)在正常情况下,天然降水为什么会呈偏酸性?(2)酸雨中含有一定量硫酸,它是怎样形成的?(3)酸雨能破坏土壤,使土壤中矿质离子大量流失,还会影响到微生物活动。请列举土壤中与氮循环有关的两种微生物并说出它们的同化作用类型。(4)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这些因素属于破坏生态平衡的 因素。(5)英国进行的一个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以有效地降低地表面的气体S02的浓度。在20世纪6070年代的10年中,由火力发电厂排放的SO2增加了35%,但由于建造高烟囱,地表面气体SO2浓度
60、降低了30%。 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方法是否可取,所下结论的理由是: 。(6)请你拟出防治酸雨的几项措施。(至少三项) 诊断测试答案与提示1.(1)化能自养型。因为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还原CO2来制造有机物。(2)能源是化学能,不是太阳能;生产者是化能自养细菌,不是绿色植物;无机环境是高温、高压、无光环境,不是常温、常压、有光环境。注意从能源、生物中生产者情况、无机环境情况上比较。 (3)丰富人们对生物适应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对研究生物抗高温,抗高压的机理有重要价值;对研究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有一定意义。答此问要展开合理想像,答案具开放性,答对两项可得满分。2.(1)bf。此为曲线的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卷-2025届高考物理4月模拟预测卷(含解析)
-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
- 宜宾市2024-2025学年初三语文试题周练试卷含解析
-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计量文化传播与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省二校联考2025届高三5月考前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 辽阳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下第六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西安思源学院《基地社工服务与田野基地建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汕头市龙湖区2025年三下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内蒙古北重公司第三中学2025年高三下-第二次月考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四川南充市高2025年高三第三次联考(江苏版)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 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电子税务局出口退税在线申报操作(生产企业)
- 报修申请表(完整版)
- 《国际政治学》课件
- 栏杆计算书完整版本
- 人教版年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 农村土地延包确权实施方案
- PVC聚氯乙烯教学课件
- 工伤与职业病赔偿
- 市政工程(道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