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高校勤工助学工作育人功能的思考_第1页
现阶段高校勤工助学工作育人功能的思考_第2页
现阶段高校勤工助学工作育人功能的思考_第3页
现阶段高校勤工助学工作育人功能的思考_第4页
现阶段高校勤工助学工作育人功能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阶段高校勤工助学工作育人功能的思考摘要:勤工助学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进行育人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通过分析现阶段勤工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勤工助学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三位一体的勤工助学育人体系,通过强化几个模块来促进育人体系的良性循环,最终达到让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逐步成长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目的。关键词:高校;勤工助学;育人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简称新资助政策)。新资助政策出台在

2、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然而就教育的本质而言,资助是手段和途径育人才是本质的目的,如何利用作为资助资源,使学生在物质上得到帮助的同时,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远大理想,自强不息,以切实达到育人的目的,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一、勤工助学的内涵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勤工助学工作通过将知识与实践相互作用的科学模式,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锤炼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的技能,达到资助育人的最终目的。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3、。勤工助学作为一种成才方式,与学校的育人工作有着极强的内在联系。受诸多主客观条件限制,当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二、现阶段勤工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有50%左右的同学认为勤工助学会是困难生组织,只是单纯以获取经济收入为目的,他们更愿意把时间放在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活动中去锻炼自己。而有些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动机不纯。过分看重勤工助学的岗位薪酬,在会内工作一切以酬劳作为前提而不愿意投身到勤工助学本身的发展和建设中。与此同时作为学校管理者对于勤工助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没有给予重视和肯定,没有认识到可以使得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坚强意志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得到提升和锻炼,他们的“自我

4、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也没能得到加强,间接放弃了这一片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沃土。制度是为了维护社团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定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制度以其指导性、约束性;鞭策性、激励性;规范性、程序性作为能够维持社团紧密型,团结性和方向性的重要保证,是保障勤工助学会能够朝着其内涵所规定的目标不断前进的重要环节。但根据各个高校的调研结果来看,勤工助学会的规章制度多停留在一些简单的规范上,不能够与时俱进加入新的指向性章节,给勤工助学会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岗位是将勤工助学思想直接付诸于现实中

5、的重要因素,是勤工助学会实现育人功能的直接手段。新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勤工助学的工作重心应该由单一的学生以劳换酬模式向育人功能转变。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对勤工助学的功能依旧没有转变,相应的岗位设置没有与育人功能所需求相结合,仍然停留在低层次的劳务工作上,把学生当作了廉价劳动力。而单纯的劳务工作很难与学习、能力培养和成才需求相结合。勤工助学会作为一个社团,其具有社团的普遍性质,就是通过针对性的组织一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勤工助学会的活动以临时组织或者是学生爱好为主,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不能以育人为目的进行有效设计和策划。这就使得勤工助学会的工作丧失了一个重要的育人平台。三、以育人

6、作为目的勤工助学工作体系构建根据当前资助体系下对于勤工助学会育人功能存在的问题,研究勤工助学工作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之间存在的联系,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育人功能为目标,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导,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协助学生成立勤工助学会,设立学生自我管理岗位协助指导老师开展勤工助学工作,参与各用人部门勤工助学人员的宏观管理,并在勤工助学会的平台上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勤工助学会根据学生自身需要将意见反馈给资助中心,资助中心负责协调用工单位设立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有所帮助的多元化岗位,通过岗位的合理设置反作用于学生,学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将信息反馈给资助中心,以便其做

7、出相应的调整。通过这样的信息双向流动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良性的、健康的循环体系。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围绕这个体系的构建思想,通过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完成勤工助学工作育人体系的顺利循环和健康发展。该育人体系的主体是学生。学校应积极宣传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重要意义,把勤工助学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使学生转变观念。做好会内学生的教育工作,大力宣扬“养勤工之志,育俭学之能”的观念,把自立、自强的意识与当代主流价值观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与此同时要深挖勤工助学会工作的内涵并选择恰当的宣传方式向广大师生进行宣传,使得勤工助学的目的和意义为人所知,为人

8、所理解,为人所支持。在校内营造良好的氛围,倡导所有用工部门重视勤工助学工作,使更多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勤工助学会,在勤工助学会的工作中学会克服各种困难,勇敢地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为勤工助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育人体系的良性循环构建良好的外围环境。为了保证育人的内核,应该由校级领导牵头成立勤工助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校内各个部门协助开展勤工助学工作。负责制定勤工助学工作发展方略,在此方略中以育人为目的细化勤工助学工作开展的思路。在方略的指导下制定一系列可行性方案,保证勤工助学工作的外围环境。在此基础上由负责勤工助学工作的资助中心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方案。这样一来就能够从上而下的规范、协

9、调系统内各个模块的联系,完成相互支撑。高校发挥勤工助学育人功能,应着力推进多元发展模式,顺应人才培养要求,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注重励志助学成才,实现勤工助学效益最大化。这是勤工助学育人系统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平台。1.岗位设置基地化,层次化,专业化高校应该将勤工助学工作提升到育人的高度,纳入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全校各部门应该为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创造便利条件,达到岗位设置多样化、丰富化、常态化。将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按照服务层次、岗位内容、工作时间、技术要求等进行分类,明确岗位职责和奖惩考核办法,确定薪酬标准,并定期、定点向学生公布相关信息。将校内的勤工助学任务项目化,由学生具体来接手参与

10、项目的策划,实施和管理。在学生参与项目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协调解决项目运作过程中的问题,以创新勤工助学的运作管理模式,提升校内市场的开发能力。通过科学管理和运营,不断营造和培养科学的工作环境,在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勤工助学工作的正规化,专业化。借助学校就业部门的力量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联合就业单位成立勤工助学就业基地,将已经接触到专业知识的学生送到就业基地进行实习,并选派专业老师前往进行指导,使学生将专业知识直接运用到实践锻炼中,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同时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达到锤炼意志,锻炼技能以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2.岗位设置与实践锻炼和社会观察相结合根据学生专

11、业特点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促进勤工助学从“劳务型”到“智力型”的功能转化,起到巩固专业知识、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技能的作用。高校应主动适应勤工助学新的发展形势,丰富其内涵、拓展其载体,对内强化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功能,如选配学生科研助理、教学助理和管理助理,参与学校事务,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外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结合市场需求,主动为企事业单位、社区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研开发、市场调查、园林设计等服务,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观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勤工助学是一项扶贫助志的工作,既要帮助贫困生养成自力更生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又要引导贫困生励志成才、自强自立,更要发扬勤工

12、助学精神,培育勤工助学文化。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是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具体体现,是创新创业、积极向上的现实表现。高校应将勤工助学活动的特点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着力挖掘和培育特色鲜明的校园勤工助学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发扬勤工助学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建设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营造良好的勤工助学育人范围。引导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把勤工助学作为解决学生生活困难问题、成长成才途径、意志品质锤炼和创新创业意识的重要载体。使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成为一精神状态、价值导向、示范带动和一种社会氛围,不断推进高校勤工助学由他助向自助、助人的方向转变3。四、结语勤工助学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进行育人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勤工助学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勤工助学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三位一体的勤工助学育人体系,通过强化几个模块来促进育人体系的良性循环,最终达到让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在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