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山东省日照农业学校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学年山东省日照农业学校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学年山东省日照农业学校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学年山东省日照农业学校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学年山东省日照农业学校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学者曾对晚清时局疾呼:“民权则志在必行,公理则今日万不能尽行也。盖今日由君主而至民主,正当过渡之世,万无一跃超飞之理。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

2、。”由此推论他最可能赞同A洋务运动B清末新政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梁启超认为“史也者,记述人间过去之事实者也。虽然,自世界学术日进,故近世史家之本分,与前者史家有异。”他所认为的“近世史家”与“前者史家”的“异”应该表现为A为帝王提供借鉴B持历史进化论观点C记述过往事实D以皇族王朝为中心3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D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社会变化4共和国早期,罗马虽然推翻了王政统治,但罗马贵族依然保留了专制的权力,只是这种专制由个人变成了集体,对法律的垄断就是贵族专权的一种

3、表现。由此可知,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意义在于A实现了罗马公民内部的平等B推动了罗马共和制的发展C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D汇编了以往的罗马习惯法5司马迁笔下的汉武帝是敬鬼信神祈求长生的昏君;撰汉书的班固却对汉武帝赞赏有加,认为他“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司马光则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材料最能说明A历史是一种解释B历史可以随意解释C历史很难有真相D时代影响历史解释6历史长河中的诸多历史事实,离不开史家对它的历史阐释。现代学者陈淳认为“对意识形态物品的研究,必须从社会的内部去寻找原因而不是从历史学的范畴中去寻找答案。”如三代青铜礼器虽具有实用功能,反映了当时的科技水平,但更重要的价值在

4、于它是当时主导性思想、信仰与社会政治制度的物化象征品。故清代著名史学家阮元说:“器者,所以藏礼,故孔子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当代史学家侯外庐也说:“礼器一源,礼,所以指文明社会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器则所以藏此制度。”所以在中国古代社会,“毁其宗庙,迁其重器,与培其国家相若”。这说明A历史研究要坚持从史料出发,而不是单单以理论证明理论B历史研究是历史规律的探索和确证,而非碎片化的个人经历和记忆C历史阐释必须基于客观历史事实、理性认知和一定社会现实的基础D历史学家的任务是将历史叙述和历史内容融为一体,完美再现历史真实7 “御笔”、“手诏”和“上批”是绕开政府和监督机关、由皇帝直接下达的命令。据

5、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所引用的此类命令统计,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五朝共计109次,而宋神宗有1260次,这说明北宋中期A统治者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B王安石彻底改变宋初的体制C中枢决策的程序性有所减弱D监察谏议制度出现重大变化819世纪80年代,康有为在礼运注等著作中阐述了他的大同思想。他认为大同世界应“无国家,全世界置一总政府,总政府及区政府皆由民选”;“死则火葬,火葬场比邻为肥料工厂”。这反映出当时A社会主义思想盛行B维新思潮开始出现C传统观念受到挑战D君主立宪思想成熟9松赞干布派使者求亲,当时唐朝的皇帝是A唐太宗B唐玄宗C唐高祖D武则天101916年,陈独秀撰文称:“民主国家,真国家也

6、,国民之公产也。以人民为主人,以执政为公仆者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陈独秀意在A主张发展科学B弘扬民主权利C进行文学革命D传播马克思主义11汉代禄秩等级是从属于职位的,官员若无职位则无等级可言,魏晋南北朝时官阶制却开始向另一种“品位分等”类型过渡了。当时有两种“品位分等”:一种是“门品秩序”,它是士族政治的产物;另一种则是由军阶代表的“官品秩序”,它较富功绩制色彩。后者在北朝却迅速推进,而在南朝则阻力很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北朝社会较南朝更为安定B南朝官员更有安全感C北朝社会较南朝更有活力D南朝官员收入更稳定12 “我不要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

7、暴动。我认为,我们要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为此,“我”能做的是A解放农奴,不给土地B解放农奴,分给份地C强化农奴制巩固统治D效法西欧,发展工业13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刘邦相国萧何曾连续强买田亩数千颐;到武帝时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现象说明汉代A农耕经济得到发展B统治者“无为而治”C君主权力严重衰退D重农抑商没有落实14下边是1894年和1913年中国民族企业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A民族资本成为在华资本主体B清廷极力推动近代企业发展C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异变D资产阶级改良必然走向革命158月7日傍晚,他们毅然决然

8、地分三路向急进。这段路上,不仅要越过陇海铁路,而且还面对黄泛区和沙河、汝河、淮河等多条河流。蒋介石完全没有料想到他们会走这样一着险棋,还以为他们只是“不能北渡黄河而南窜”。这一行动A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B将战争引入“国统区”C基本歼灭了国民党主力D导致国民党政权被推翻16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到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完善B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C汉代官僚队伍廉洁高效D中央放松了对地方的监察17西周建立后,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类

9、似的青铜铭文不仅在黄河中下游有大量出土,在南方的楚或吴、越之地也多有发现。这说明当时A礼乐制得到普遍接受B周天子直接控制各地C出现了深人的技术交流D形成了一定的文化认同181908年,在香港生长并加入英国国籍的李宝鉴、李宝镛兄弟因与居住在香山县的堂兄争夺田产发生诉讼,被地方官讯办。驻广州英国领事多次要求广东官府将二人交出,两广总督则认为二人自称新会县人,无疑是中国人,拒绝交人。当时这种双重国籍现象在沿海、沿边地区明显增加。晚清的这种双重国籍现象A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B促进了晚清社会治理现代化C是中国外交近代化的标志D体现了国家意识的普遍提高19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

10、”“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国家政策的调整B生产方式的革新C传统文化的成熟D社会经济的转型20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在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家庭厨房展,苏联人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这从侧面反映出A美苏关系缓和,平等互利B苏联经济结构的失衡C美苏竞争重点在科技领域D美苏冷战表现出新形式21下图为微州府通往各地路线图。明代中期以来这类地图在安徽商人群体中广泛流传。这一现象表明当时当地A商帮活动重心开始南移B重

11、农抑商政策执行不力C率先冲破海禁政策束缚D区域经济联系得到增强22据记载各国输入中国的商品,以1913年为100,1921年增至158.9,1922年又增至165.8。导致这两年输华商品激增的主要原因是A“洪宪帝制”结束,中国政局趋于稳定B工人运动勃兴,对外国商品需求增加C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打击了亲日派势力D华盛顿会议重申“门户开放”,列强扩大对华贸易231984年,上海市、天津市获得了自行审批总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下项目的权力,大连市获得了审批1000万美元以下项目的权力。这主要得益于A经济特区的设立B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C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24随着文字的演变,人类书

12、写工具不断革新。在纸发明之前,下列选项属于书写材料的是纸草泥板龟甲兽骨石头ABCD25明朝政治制度下,虽一切事权主要集中在皇帝,但有许多事情是必经廷推、廷议、廷鞫的。重要高官由九卿或再加上巡抚、总督开会来公开推举,是为“廷推”:凡是遇到重大政事,也常由七卿、九卿公决,是为“廷议”;倘使有重大的狱讼无法解决,也由七卿、九卿开会定讞,是为“廷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政治制度具有民主色彩B形成了皇权外的决策机构C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D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26如表甲、乙二人对史料的不同解读说明A文献史料具有不确定性B历史解释要以事实为依据C人们无法了解事实原貌D历史解释受价值立场影响27井田制的史料

13、仅来自于孟子与周礼。在孟子之前,没有关于井田制度的记载。有学者认为井田制度可能仅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制度,并据此认为这种制度可能从未得到严格的实施。下列关于井田制示意图的解说正确的是( )A井田制下,公田的土地更肥沃,产出更高B私田多于公田,说明这一制度开始瓦解C井田总是方方正正,便于国家管理和土地丈量D原则上,井田的实际拥有者不可以任意买卖土地28演讲是时代的见证。下表的演讲内容反映出当时的主流思潮是A理性主义B浪漫主义C自由主义D社会主义29观察如图,该漫画所反映的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A鸦片战争后的广州B洋务运动时的天津C“新政”期间的北京D进入民国后的上海30图是一枚名为“同盟胜利”的纪念

14、章,中间镌刻着中美英苏四国国旗。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所含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A“同盟”指的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B“133”指的是131年3月3日C“胜利”时代表中国的是南京国民政府D中美英苏四国为“胜利”做出重大贡献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近代英国崛起的动力之一毋庸留疑是其各领域的制度变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英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主要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是解决农村问题,重点解决消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确立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问题:第二步是解决城市问题,即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通过这两

15、个步骤一方面摧毁毁了城乡封建主义经济体制,另一方面在摧毁的圆仕推毁的基础上确立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英国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不是盲目进行的,是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英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思想家政治经济学理论家的学说便指导了资产阶级进行社会制度改革,例如培根、爱尔顿、霍布斯和洛克的社会契约学说与国家理论指导了君主立宪制及其自我完善化的改革。摘编自张天论英国社会制度近代化材料二 近代英国的“主权在议会”体制引起政治领域其他方面的进一步变革,例如现代文官制度的出现、地方行政制度改革、司法制度的改革和选举制度的改革,等等。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变革形成了对本国产权、经济活动、信仰自由以及个人自由的政

16、治制度保护、进而推动了近代英国经济制度变革,政治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经济制度的变革,经济制度的变革又促进了技术变革和经济增长。“这此新的安排产生了一个强国,它足以在一种前所未有程度上以有效的方式获取资源。并且,促进了英格兰在国际关系中的强势地位、一个世界性大帝国的产生以及最终形成无人匹敌的格局。”摘编自张旭东从制度变革角度看近代英国的崛起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两步走的措施及其启蒙运动时期指导英国经济、政治体制变革的理论。(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起近代英国“政治领域其他方面进一步变革”的政治制度,并概括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变革所呈现的关系。(3)有

17、人认为“近代英国制度的变革决定了英国的崛起”。综合上述材料,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32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解释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起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

18、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摘编自白寿彝里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和特权,清初、中期推行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清廷注重提高地方督抚中满员的比例,出任总督的旗员比例尤高。以1837年为例,先后任总督者共10人,其中有7位旗人,占70。同年任巡抚者共20人,其中有8位旗人,占40。1860年后,湘淮军取代八旗、绿营兵成为清军主,各地的军政大权多落入湘淮系势力手中。据统计,仅湘系集因,官至总督

19、、巡抚、尚书、侍郎、提督者即有数十人之多;官至道员、总兵以上者又有100多人。而在1864年,在10名总督中,旗员只有3人,占30,在担任过巡托的19人中,则是清一色的汉员。其势力从长江中下游各省扩展至华南、西南及直隶、山东、河南、陕西等北方省份。自湘军起,兵归国有一变而为兵为将有,同时湘淮军的饷需也由将帅“就地筹划”得来,而非由清廷户部调拨,总督、巡抚就利用手中的兵权,独揽地方上的民政、财政、司法诸大权。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清王朝的覆灭,固然因革命的冲击所致,但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清王朝何以在武昌起义后迅速土崩瓦解?宣统年间,摄政王载沣极力主张集权于皇族亲贵,将中央集权推至极致。然

20、而,清廷的实际主政者摄政王载沣与隆裕太后都不是强有力的核心人物,通过新政所企求的中央集权,并没有真正地强化中央政权,同时还失去了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在清廷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地方督抚权力相应地大为削弱,实际上是一种“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清廷把各省新军的指挥权、调遣权统归军谘府、陆军部,削去地方督抚的兵权,是最为致命的。地方督抚面对革命,除少数顺应世变潮流以外,多数督抚想效忠清王朝,但大都有心无力而已。当清廷中央与地方督抚的权威一并衰落之时,军人势力乘势而起,出现军人干政,袁世凯正是依靠其北洋系军人的支持,而顺利地逼清帝退位,并攫取了民国大总统职位。摘自李细珠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的出处抉择(1)

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60年前后清朝政局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王朝迅速垮台的原因。综上所述,谈谈晩清政府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教训。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由君主而至民主,正当过渡之世”表明,该派主张从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应逐步推行,这是一种社会改良的思想,属于维新派的主张。故选B。A项不主张社会变革,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C项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实行共和制;D项主张在思想上进行变革,引进西方

22、的民主和科学。考点:维新变法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思想的特点。维新派为了进行变法运动,进行了广泛地思想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一方面希望通过改良可以实现富强,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革命保留清朝统治。但是维新变法思想因为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而失败,不过维新思想的传播却起到了第一次思想启蒙的作用。2、B【答案解析】材料“虽然,自世界学术日进,故近世史家之本分,与前者史家有异”认为是否持有历史进化的观点是传统史学与近代史学的区别,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为帝王提供借鉴的问题,A选项排除;传统史学和近代史学都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进行记载,因此记述过往事实不属于二者的区别

23、,C选项排除;以皇族王朝为中心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3、C【答案解析】“男女平等”和追求“民权”、“公理”,阴历、阳历兼用等新旧并存的社会现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C项正确;“中体西用”旗号下进行的洋务运动与“民权”等无关,A项错误;戊戌政变后,变法内容几乎被全部废除,没有对历法等社会生活产生明显影响,B项错误;倡导男女平等、使用阳历等现象,在辛亥革命后已经存在,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的社会新风貌,D项错误。4、B【答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打破了贵族专权,促进了罗马共和制的进一步发展,故B正确;贵族和平民之间始终处于不平等状态,故A不正

24、确;CD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5、A【答案解析】从材料“司马迁笔下的汉武帝”“撰汉书的班固却对汉武帝”“司马光则说汉武帝”中可以看出,针对同一个人物有着不同认识和评价,这说明了历史是一种解释,故A项正确;B项错误,错在“随意”;C项错误,错在“很难有”;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6、C【答案解析】根据“反映了当时的科技水平,但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是当时主导性思想、信仰与社会政治制度的物化象征品”“礼器一源”可知,材料说明历史阐释必须基于客观历史事实、和一定社会现实的基础理性认知,故选C;材料不能体现“理论证明理论”,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历史研究是历史规律的探索和确证,也不能体现历史学家的任务是完

25、美再现历史真实,排除BD。7、C【答案解析】从“109次”到“1260次”,说明北宋中期中枢决策的程序性有所减弱,皇帝意在绕开政府和监督机关对他的权力制约,从而加强皇权,故选C;材料中皇帝想要加强的是皇权,而非中央集权,排除A;B项说法过于绝对,其“彻底”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重点在于皇权的变动,而非监察谏议制度,排除D。8、C【答案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政治领域及风俗习惯领域出现了挑战传统观念的新思想,因此C选项正确;大同思想不等于社会主义思想,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维新思潮开始出现,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思想,但反映不出君主立宪的原则,D选项错误。故选C。9、A【答案

26、解析】唐太宗答应松赞干布和亲要求,将文成公主许配于松赞干布,选项A正确;选项B、C、D与松赞干布生活时间不符,排除。10、B【答案解析】据材料“民主国家,真国家也,国民之公产也。以人民为主人,以执政为公仆者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可知,陈独秀强烈追求资产阶级民主,认为资产阶级民主中人民是国家主人,人权获得了保障,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科学”、“文学革命”、“马克思主义”等内容,A、C、D错误。11、C【答案解析】从材料“由军阶代表的官品秩序,它较富功绩制色彩。在北朝却迅速推进,而在南朝则阻力很大”中可以看出,“官品秩序”高低取决功绩,这有利于调动官员的积极

27、性,说明北朝社会较南朝更有活力,故C项符合题意;南北朝时南方较北方安定,故A项错误;“门品秩序”即等级高低取决于出身,对于那些出身差的官员要想升迁很困难,甚至随时会丢掉现有官职,所以,在南朝普通官员的安全感很差,收入当然也难以稳定,实际上第二种“官品秩序”更有益于增强普通官员的安全感与稳定性,因为在官职之外,再冠以“品位”,无疑等于为其地位又加上了一道保险,B、D项排除。【答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后者在北朝却迅速推进,而在南朝则阻力很大”,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12、B【答案解析】材料中“我”认为将土地和农民割裂就会造成俄国的暴动,所以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结合所学可知“我”能做的应

28、该是解放农奴,分给份地,故选B项;AC项与题意主旨相悖,排除;材料内容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不是发展工业,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B。13、A【答案解析】西汉前期,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地主土地买卖、扩大地产的活动增多,使得汉武帝时期“富者田连阡陌”,说明汉代,A项正确;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不能说明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是“无为而治”,B项错误;汉武帝时期买卖土地现象增多,不能说明君主权力衰退,C项错误;汉代前期严格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项错误。14、C【答案解析】依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民族企业的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近

29、代中国民族企业深受外国资本的压迫,并未成为主体,A选项错误;此时期清政府只是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并非极力推动近代企业发展,B选项错误;D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故选C。15、B【答案解析】根据“北渡黄河而南窜”可知,这次军事行动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把战争从解放区转移到国统区,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故B正确;辽沈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不符合“北渡黄河而南窜”,排除A;三大战役基本歼灭了国民党主力,不符合“北渡黄河而南窜”,排除C;1949年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政权,符合“北渡黄河而南窜”,排除D。【答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北渡黄河而南窜”,联系所学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反攻

30、的史实和影响分析解答。16、B【答案解析】材料中的“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表明司隶校尉的地位不断上升可与三公相抗衡,进一步说明了三公的权力在削弱,皇权在加强,故B项正确;监察机构的完善在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僚队伍廉洁高效,故排除C项;司隶校尉是中央的监察官员,故D项中的“对地方的监察”不符合题意,排除。17、D【答案解析】材料反映了西周王室的礼器和文字随着分封制传到了黄河中下游和南方地区,故D正确;ABC不合史实,排除。【答案点睛】考查层次理解;难度:中;考查目的:理解分封制,18、A【答案解析】晚清,中国出生并加入英国国籍的双重国籍现象在沿海、沿边地区明

31、显增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双重国籍现象和列强迫使华工出国有关,即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故A正确;双重国籍不能促进晚清社会治理现代化,故B错误;总理衙门的设立是中国外交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故C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国家意识的普遍提高,故D错误。19、A【答案解析】由于重农抑商政策和抑制土地兼并政策的松动,商人社会地位有一定提高,工商业者也可购买土地,从而四民之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故答案为A项;当时的生产方式没有出现革新,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中的现象没有关系,排除;社会经济没有转型,仍然是自然经济为主,排除D项。20、B【答案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苏联在宇航等重工业领域取得了较高的发展成就,但是在民

32、生等轻工业领域发展较落后,这从侧面体现了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此时期美苏冷战加剧,并非关系缓和,平等互利;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两者发展的侧重点不同,不能说明他们的竞争重点在科技领域;D选项是材料直接反映出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1、D【答案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地图中的路线图说明了徽州府与周边地区有了长期的、紧密的往来,区域经济联系得到增强,故D项正确;图片不能体现商帮活动重心的转移情况,排除A项;材料中看不出重农抑商政策执行情况,排除B项;地图中信息为国内贸易,海禁政策针对海外贸易,排除C项。故选D。22、D【答案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19

33、21到1922年输华商品激增的主要原因是,一战结束后,华盛顿会议重申“门户开放”,列强纷纷卷土重来,扩大了对华经济侵略,D选项符合题意;“洪宪帝制”结束,中国进入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时期,A选项错误;1920年代初,工人运动开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不能促进列强对华商品输出,B选项错误;1919年五四运动属于反帝爱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列强在华的商品输出,尤其是日本的产品销量,C选项错误。23、B【答案解析】1984年,我国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上海市、天津市、大连市都属于被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故选B;上海市、天津市、大连市都不是经济特区,排除A;90年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排除C;1993年提出

3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D。24、B【答案解析】在纸发明之前,甲骨、纸草、泥板、石头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符合题意,故B正确;A、C和D排除。故选B。25、C【答案解析】根据“有许多事情是必经廷推、廷议、廷鞫”可知,材料强调明朝时期的皇权一定程度上受到制度性的制约,故C正确;明朝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不民主,排除A项;“廷推”、“廷议”、“廷鞫”都没有最终的决策权,排除B项;材料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D项。26、D【答案解析】材料表明对刘濞的同一件事,产生了不同的评价。依据甲乙两人的解读来看,甲是站在统治者的方面来看的,而乙是站在人民角度来看的,表明历史解释受价值立场影响。D正确;材料反

35、映的价值立场对史料解读的影响,而不是史料本身的确定与否,A错误;历史解释要以事实为依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人们可以通过史料记载、文物的出土等来了解历史史实,人们无法了解事实原貌的说法过于偏激,C错误。故选D。27、D【答案解析】根据所学,井田制是国家所有,因此原则上,井田的实际拥有者不可以任意买卖土地,故D符合题意;从图片中无法看出哪个产量高,排除A项;私田多于公田并不是其瓦解的标志,排除B项;井田并非总是方方正正,排除C项。28、C【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理性主义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浪漫主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

36、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自由贸易制度加速了社会革命。先生们,也只有在这种革命意义上我才赞成自由贸易”、“我,或者我所代表的奴隶们,同你们的国庆节有什么相干”和“难道女人不是人吗?”可知属于自由主义,故C项正确;美国两则材料不属于社会主义,故D项错误。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工业革命自由主义【题目详解】29、D【答案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早在民国建立以后,上海等大城市开始流行中山装和旗袍, 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时和“新政”时期,都不会出现售卖“中山装”和“新式旗袍”的现象,ABC三项错误。30、B【答案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同盟胜利”是指第二次

37、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同盟取得战争胜利;其中“1.3.3”是指民国1年3月3日,日本正式签署日本投降书,而不是131年3月3日,故B项错误,符合设问。由“同盟胜利”胜利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同盟取得战争胜利,故A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代表中国出席签署日本投降书的是南京国民政府,故C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为消灭法西斯主义,中美英苏等国家组成反法西斯同盟,为“胜利”做出重大贡献,故D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措施:第一步,圈地运动;第二步,工业革命

38、(建立机器大工业体制)理论:经济体制变革:自由主义理论;政治体制变革:社会契约论(国家理论、理性主义)(2)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度、责任内阁制、政党制度。关系:相互促进。(3)不赞成近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英国进行政治、经济等方面制度的变革,最终导致英国的崛起。【答案解析】(1)一问两步走措施根据材料一“第一步是解决农村问题消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确立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第二步是解决城市问题.毁了城乡封建主义经济体制”结合所学可知为圈地运动及工业革命;二问理论根据材料一“政治经济学理论家的学说.例如培根、爱尔顿、霍布斯和洛克的社会契约学说与国家理论”结合所学从自由主义理论、社会契约论进

39、行回答。(2)一问根据材料二“主权在议会”体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包括以后议会制度、责任内阁制及政党制度的出现;二问结合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可知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变革是相互促进的关系。(3)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可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不赞成题问中的表述,可结合所学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及英国政治及经济变革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32、 (1)题材生活化、写实化;构图简单、主题鲜明;借物抒情,以情表意;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极富生活气息。 (2)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市民阶层的繁荣;江南生活世俗化。【答案解析】(1)根据材料“郑板桥一生最爱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可知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是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并且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可知主题鲜明,且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可知借物抒情,以情表意;“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