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7讲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主线宏观把握通史特征归览1课前线索必读时间断限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是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线 索 特 征政治(1)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逐步陷入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中国人民为取得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进行了艰苦的抗争,太平天国 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经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创办大量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思想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
2、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社会生活随着中西方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 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礼仪受到冲击2 匕卜知识导学通史主干整合考点细就识记一、政治上:18401894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西方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清 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发动。签订天津条 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中国人民的反抗一一太平天国运动(1)中国人
3、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2)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3)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二、经济上: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逐步瓦解: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中国农产品日趋商品化,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以“电理:“求富”为目标,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近
4、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企业产生。这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生产方式,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先后出现,成为中国社会新的阶级力量,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三、思想上:“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新思想”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兴起了洋务运动。早期
5、维新思想: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提出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兴办学校;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四、社会生活上: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开始.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饮食、建筑等开始在中国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出现。. 19世纪6090年代轮船招商局、唐胥铁路、有线电报、申报等在中国出现。核心考向突破命题视角探究热点主观备考通史专题考向一近代列强侵华的背景、特点及影响视角1从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碰撞角度考查东西方观念的冲突【典例1】(2014 江苏单科,5)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 该谕旨()L ft- 上海 二福州木工.不 料已J杂曲 三女神型收一 椁对f好就不2时 0A.颁发于第二
6、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解题思路定位知识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解题关键清道光帝、谕旨内容反映的本质辨析选项A据图片信息“厦门、宁波、上海福州香港等,可知该谕旨与鸦片战 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逋商口岸及割香港岛相符,故判定该谕 旨颁发于鸦片战争期间,错误B香港岛被迫割让给英国表述成为“赏借”,说明清政府当时仍存在天朝上国的 外交观念,正确C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不是该谕旨所导致的,错误D被迫开放厦门、宁波、上海等逋商口岸,香港岛被割占,不能表明捍卫了国家
7、领土主权完整,错误答案 B视角2从近代化角度考查列强侵华的影响【典例2】(2013 课标全国H, 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煮的建议,在新加 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 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题思路定位知识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解题关键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发展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辨析选项A材料无法体现,错误B材料指领事馆机构的设立,未涉及大使领事制度的建立,错误C结合材料“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
8、馆”,运 用近代化史观,正确D材料无法体现,错误答案 C【主题深化】全面认识近代列强的侵华(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 日美为主,反映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美国转移的变化。(3)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4)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抗击 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5)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
9、重影响。破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源。建设性(客观影响):他们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 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 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也推动了西方思想 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考向二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代化的起步视角1从工业文明冲击角度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典例3】(2014 课标全国I, 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 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
10、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解题思路定位知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一一自然经济顽强抵抗把握题眼时间:1853年;信息: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辨析选项A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受到破坏,但这不是英国商品滞销的原因,错误B1853年的晚清政府并没有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错误C当时中国的农耕经济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印度,错误D题干信息表明鸦片战争后,英国并没有完全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商品在中国市 场上仍然滞销,原因在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正确答案 D视角2 从近代化的
11、角度考查对洋务运动的认识【典例4】(2014 浙江文综,15)清末某著名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 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 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A. “求富” “自强”B . “师夷长技”C. “中体西用”D . “民生主义”解题思路定位知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一一洋务运动解题关键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辨析选项A据题干信息“铁路修建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征兵转饷是 矣”可知该官员认为修建铁路有利于国家的富强,正确B题干中材料信息未涉及向西方学习的问题
12、,错误C题干中材料信息未涉及对传统制度的维护,错误D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与题干信息“清末某著名官员”不符,错误答案 A【方法必备】 不同角度认识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1)史学角度: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渐进、漫长过程,在中国近代仍占主导地位。经济结构变化主要指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变为自然经济、外资在华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近代企业:主要指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 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的, 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史观角度:从全球史观看,晚清经济结构变化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从
13、文明史观看,晚清经济结构变化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渗透、融合的产物。从近代化史观看,晚清经济结构变 化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始。考向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视角 从东西方文明交流角度考查中国思想界的变动【典例5】(2014 天津文综,6)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 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A.开始开眼看世界 B .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 .关注西方科技解题思路定位知识西学东渐与“师夷长技”思想把
14、握题眼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 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辨析选项A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等开始“开眼看世界”,与题干时间不符,错误B“中体西用”认为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政治制度,材料没有体现“中体”,错误C李鸿章对西方科技关注,但无法判断整个社会对西式教育的态度,错误D从李鸿章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的内容,可知他对西方科技的关注,正确答案 D【主题深化】地主阶级抵抗派向西方学习思想的特点(1)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2)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和重新认识世界。(3)有
15、深刻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其思想从总体上仍属“经世致用”的封建思想体系。他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护封建统治。模块链接考向四 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理解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转型【典例6】(2014 四川文综,14)(节选)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电影机近和中国出现的惭事物(部分)探讨因材料三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2)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解题思路 第一小问,根据材
16、料三的要求,把图示中的“新事物”按所学“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内容分类即可;第二小问,实际就是阐明这些新事物出现在近代中国的原因。答案(2)整理:材料二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因果: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 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主题深化】 综合归纳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1)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遭
17、到严重破坏,并丧失了更多 的主权,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革命任务、革命性质都发生了变化。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同 中华民族的矛盾、本国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无产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先后产生。(2)经济上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对中国丝、 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 中国逐渐被卷 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第二次鸦片战
18、争后, 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 “求富”的旗帜,发起了 “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客观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思想上:封建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对“夷夏”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 注目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新思潮萌发,冲击了封建思想。洋务派提出了 “中体西用” 的思想,发展和实践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4)社会生活与习俗方面: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西餐、西式住宅逐渐传入中国,西方的风俗习惯、婚姻观念等传入中国, 冲击着中国社会生活及习俗的变化,客观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41高号命
19、题猜想命腿立意点播高考我萨演嫌猜想i (立意:主干知识一一近代不平等条约)清朝官员曾与外国使者拟定一条约草案:5中国舸拄香港岛,但一中国得在香地设关收税;赔款六百万元.五年交清7中、外官吏平等;广州恢爱初商巾该草案达成于()A.鸦片战争期间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岛”,可判断此为南京条约的内容,故 A正确。R C、D三项与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不符,皆排除。答案 A猜想2 (立意:文明史观一一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右图为19世纪中叶英国报纸上刊登的一幅有关中英战争的漫画。该漫画揭示了()A.妥协投降的恶果B .农业
20、文明的弱势C.势均力敌的较量D .东方帝国的崛起解析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可知该战争是鸦片战争。从图片看,拥有洋枪洋炮的英国把使用大刀长矛的大清帝国打倒在地,这反映了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强大优势,故选B项。A项漫画信息无法体现, C D两项与鸦片战争不符。 答案 B猜想3 (立意:主干知识一一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农村商品开始进入到城市市场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B .C .D .解析 中国农村商品很早就开始进入到城市市场,故不符合题意。反映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也是鸦片战争
21、后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答案 D猜想4 (立意:文明史观一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 国最主要的影响是()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 .自然经济迅速崩溃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D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解析 本题的关键词是“人类文明演进”,在19世纪中叶人类文明的主要潮流是资本主义文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后,不仅带来了侵略和奴役, 还带来了近代的工业文明,即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答案 C猜想5 (立意:主干知识一一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采西学” “制洋器”要“以中国之纲常名教
22、 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该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脉相承()A.师夷长技以制夷B .学习西方的技术C.中体西用D .倡西学、兴民权解析 据“采西学” “制洋器”可知,冯桂芬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据“以中国之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可知,冯桂芬主张以传统伦理纲常为基础,进而吸取西方先进科技文化,达到实现富强的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这与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一脉相承。答案 C TOC o 1-5 h z 猜想6 (立意:唯物史观一一社会意识与社会现实的关系)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
23、为“夷”,但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 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思想近代化的进程。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并不是对西方崇拜,更不是外交政策上的变化,B、D两项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答案 A猜想7 (立意:综合应用一一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欧洲人民的下一次的起义(编者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 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 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
24、的事件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十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次惊心动魄的革命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的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选自马克思1853年6月著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这种现象本身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东西,因为在东方各国,我们经常看到社会基础不动而夺取到政治上层建筑的人物和种族不断更迭的情形。中国是被异族王朝统治着。既然已但这是一他们没有任过了三百年,为什么不来一个运动推翻这个王朝呢?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色彩,切东方运动的共同特征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何口号。他们
25、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选自马克思1862年7月著中国记事如何理解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评价的这一转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 材料一是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外部因素进行评价,材料二是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内部因素进行评价。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档次:第一等:观点明确;能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利用中外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第二等:观点较明确;能结合材料或利用相关史实论证;论述较充分,表
26、达清晰。 第三等:观点不明确;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观点;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答案 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有一个变化的过程。(1)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把希望寄托在资本主义压迫的东方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上。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将使中国发生伟大变革,并且对欧洲产生重大影响,促使欧洲新一轮革命的爆发,因此对中国革命充满希望与赞美。(2)19世纪60年代马克思更多考察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本身。太平天国运动依旧是旧式的农民战争,他们产生于封建落后的“停滞的社会”,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不知道自己负有什么使命”,用“毫无建设性的破坏”来改朝换代,依然建立的是落后的小农国家(答出2点或意思相近即可
27、)。(3)这两种评价是马克思基于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既肯定太平天国运动反抗专 制统治以及对欧洲革命的积极意义,又指出太平天国作为旧式农民战争的局限性。15 11果时曾化训练高频考点集训再分效能提升(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4 湖南怀化期末)郭卫东在转折一一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 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 因素导致,但
28、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下列能正确反映作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是()A.英国的殖民侵略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B.中国控制茶叶的出口最终导致战争爆发C.英国为了维护民主政治制度10D.因中英经济贸易上的利益冲突所致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作者没有强调英国的殖民侵略,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茶叶大量出口,而且作者提及的也不仅仅是茶叶,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作者强调的是经济原因而非政治原因,故D项正确,C项错误。答案 D(2014 甘肃兰州诊断)费
29、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 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是指鸦片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在
30、展开,所以从此角度出发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工业近代化提供了必要条件,所以答案选D, A B两项是从阶级斗争史观得出的结论,C项是从文明史观得出的结论。 答案 D(2014 福建漳州质检)孙中山在赞赏中国近代史上某次社会运动具有“民族主义”精神 的同时,又批评其“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 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这次社会运动应是()A.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 D .义和团运动解析 孙中山早期“民族主义”是排满色彩的狭隘民族观,因此具有“民族主义”精神说明这场运动矛头对准清王朝,又从
31、材料“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说明这场运动仍属于旧式农民起义,只不过是改朝换代工具,由此可以判断是太平天国运动,故选Bo洋务运动是维护清王朝的,不符合具有“民族主义”精神,排除A;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倡导民权,与材料“不知有民权、 不知有民主”不符, 排除C;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帜,盲目排外,对清廷有幻想,不合题意,排除D=答案 B(2014 湖北黄冈质检)“在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11的力量;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A.推动了
32、中国社会政治变革进程B.削弱了旧的政治体制而备受推崇C.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经验D.昭示了近代革新历程的一脉相承解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教训被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借鉴,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在它失败以后,对中国社会的政治进程还在起着促进作用,故选Ao答案 A(2014 湖南长郡中学月考)1861年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日记中说:“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下列内容中与此书有关的是()A.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B.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C.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第一个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方案D.仿照西方国家法
33、律,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民主政体解析 1861年曾国藩的湘军全力围剿太平天国运动。材料中“贼”是对其诬蔑的称呼。为了振兴太平天国,1859年洪仁玮提出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方案资政新篇,它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与“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相符合。A项是海国图志,B项是天朝田亩制度,D项是康梁维新思想,故答案为Co答案 C(2014 北京东城区调研)下表是中国19世纪茶叶销售情况表,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茶叶销售情况表单位:万担18361838 年1894 年内销165171外销50215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商品经济发展列强对华倾销加剧A.B . C . D
34、.解析 到1894年中国茶叶外销超过内销,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农产品日益商品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正确;西方国家操纵着茶叶市场,使中国茶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中国经济发展缓慢,故错误;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列强对华掠夺原料,没有涉及对华倾销商品,故错误,选择A12项符合题意。答案 A(2014 山东枣庄期中)下图分别是18671885年外国棉布进口值趋势图(图甲)及棉纱进口值趋势图(图乙),造成两图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000 乌箝nm 如口由物值1 5000 41X10 3 DQ0 2 M0 1 ixkiWmoofli *5 00
35、0A.中国陷入世界市场 B .洋务民用企业发展C.资本主义发展迅猛 D .自然经济强烈抵制解析 图甲反映的是棉布进口值有所降低,图乙反映的是棉纱进口值在增加,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结合“ 18671885年”时间可知,当时开展洋务运动,而洋务民用企业进口棉纱来生产棉布,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有一定抵制作用,故B项正确;中国陷入世界市场表现是中国成为西方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而棉布进口值有所降低,棉纱进口值在增加,说明A项不正确;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故C项说法不正确;自然经济强烈抵制不是主要原因,故 D项不正确。答案 B(2014 广东茂名一模)“几家早期的民族资本纱厂,包括上海的华新
36、、裕源和裕通、宁波的通久源、无锡的广勤等都和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有密切关系,广勤纱厂创办人杨宗瀚曾主持过上海机器织布局。 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洋务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洋务企业为民族企业培养了管理和技术人才C.民族企业普遍存在官商勾结现象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诞生在东南沿海地区解析 从材料中“几家早期的民族资本纱厂”和“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有密故A、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从材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切关系”、“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
37、局的工人出 身”,可知洋务企业对民族工业的产生起到诱导和刺激作用, 材料没有说到商人如何贿赂官员,官员如何帮商人赚取利润, 料中的地点上海广州,可知民族工业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故 答案 C13(2014 河南驻马店调研)与魏源同时代的梁廷相评海国图志说:“今天下非无讲求 胜夷之法也,不日以夷攻夷,即日师夷长技天朝全盛之日,既资其力,又师其能,延其 人而受其学,失体孰甚!”这反映出()A.天朝上国的观念阻碍了新思想的传播B.梁廷相与魏源一样主张“师夷长技”C.梁廷相深刻反思鸦片战争的失败原因D.清政府闭关锁国引起知识分子不满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天朝全盛之日”
38、 “失体孰甚”可知梁廷相认为“师夷”之说是丧失国家体统的奇耻大辱,故选A。梁廷相反对“师 TOC o 1-5 h z 夷”,排除B; “鸦片战争的失败原因” “闭关锁国”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D。答案 A(2014 山东滨州一模)有人评价它: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 类。“它”是()A.托古改制 B .中体西用 C .三民主义 D .民主科学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中体西用”的理解。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 这种思想既有中国传统封建制度的“体”, 也有西方资本主义的“用”,“中体”和“西用”被生硬地结合在一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思想是中体西用。所以答案选B。答案 B(
39、2014 浙江台州调研)阅读主要近代技术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反映了()主要近代技术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技术门类西方发明上海重庆铁路1825 年1876 年1934 年电报1835 年1871 年1886 年电话1876 年1882 年1912 年电灯1881 年1882 年1906 年近代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逐步加强西方技术的传入加快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速度逐步加快A.B .C .D .解析 上海和重庆两地对西方发明的应用时间不同,说明了两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故正确;从图表看不出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逐步加强, 故错误;上海和重庆应用西方发明
40、的时间越来越短,可以看出西方技术的传入加快中国近代化进程和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速度逐步加快,故正确,选择 C项符合题意。答案 C14旧习日趋简化之际,清末通商口岸地区(2014 云南昆明质检)在婚丧等传统风俗革除、的饮食风气却越来越崇尚奢侈,其主要原因是()A.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B.民主平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C.近代以来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D.腐朽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改变解析 结合所学史实可知近代社会生活发展方向是多元的,清末通商口岸地区的饮食风气奢侈与该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有直接关系,由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答案 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5分,共4
41、0分。) 13. (2014 吉林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第三个新兴的社会现象是大城市的兴起。政府发起的自强运动, 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更容易获得外国的支助,外国人及其企业如银行、贸易公司和工厂也主要分布在这些港口和租借地。而且这些地方比较安全、外资集中,使得中国商人都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他们往往在外国人或中国企业家的工厂里聊以度日,越来越多的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 州、汉口和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城市和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成长,勾勒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
42、代史材料二城市化使工业化以前就已存在的社会问题更为激化。飞速发展的城市往往不具备城市基础设施,如卫生设施、水道网,甚至清扫街道的机构。众多的人住在穷困和拥挤不堪的地方,流行病极易蔓延。1844年,恩格斯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揭露了曼彻斯特穷人们可怕的生活条件。伦敦东区的简陋破屋是19世纪欧洲最贫穷的地方。面对这些苦难,有些人认为城市意味着传统社会行为的毁灭,意味着宗教与现存社会秩序处于危险之中。他们有时甚至认为城市最适合于发动革命。从此“危险的阶级”使许多政府感到不安。摘自加亚尔等著欧洲史材料三 1850年以后的65年城市在西方继续发展。英国开始,好几个国家超过了50%的城市化水平线,在人类历
43、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不过,城市政府在应对由于增长而形成的压力问题中强化了自己的权力。公共卫生设施改善了, 而且在城市历史上,死亡率第一次降低到出生率以下。公园、博物馆、有效的食品与居住设施法规, 以及更有效的警察力量等,都为城市生活增加了安全感和物质与文化条件。摘自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大城市兴起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则材料对城市化的态度,并予以分析。(1715分)解析 第(1)问,从近代工业的集中兴办、西方文明的推动、自然经济的解体、明清时期商 品经济发展和城镇的兴起等方面组织答案。第(2)问,首先判断材料一和材料三对城市化的态度是肯定,材料一侧重于城市化有助于积累财富、就业、工业化、民生和社会福利,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建筑工程实务练习题(二)及答案
- 2025年北京海淀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桥梁维修工程合同
- 乐队现场签售合同样本
- 买车合同中优惠合同样本
- 四川照明施工方案
- 产品线更新与市场反馈计划
- 企业融资居间合同样本
- 以店面入股合同范例
- 仪表服务采购合同样本
- 新产品开发流程和步骤
- 大别山精神完整版本
- 2025年苏美达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药店医保自查报告范文
- 《质谱分析方惠群版》课件
- 【MOOC】学术英语演讲-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急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 大班春天《我们找到的春天》课件
- 专业钢结构拆除方案(完整详细版)
- 办公楼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DB11-T 1953-2022 成品粮储藏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