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财政学简单汇总_第1页
教育财政学简单汇总_第2页
教育财政学简单汇总_第3页
教育财政学简单汇总_第4页
教育财政学简单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简答题(7)生产与交换:帕累托状态的条件:MRS af 阿=MRS a/ = MRT af帕累托最优的概念:如果资源的一种配置增加了一个消费者的福利,而没有减少另外消费者的福利,这种配置就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如果资源禀赋配置的任何改变总有人的福利受到损失,这种状态就是帕累托状态。也就是说,要提高任何一个人的福利必须是其他人的福利降低,这种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简答题(8):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如果每一种商品都有一种市 场,市 场是完全竞争的,消费或者生产中没有外部性,那么竞争市场均衡就是帕累AdamMRS afP-PfMRSaf Eve托有效率状态。完全竞争市场中消费者决策:消费者之间的条件:

2、MRS afAdam = MRS afEve生产者的条件: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定价原则:边际成本等于价格巳二 MCaPf= MC f企业的边际转换率的定义:多生产一单位的苹果,需要放弃的无花果MC a * yw MC f * xz叶的数量:ywMRT af xz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成本的关系国业的边际转换率: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1、一个良好运行的竞争制度会在效用可能性曲线上,产生某种资源配置。2、政策含义:竞争的经济能够 “自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无需 要任 何集权指。3.不需要政府,或者最小的政府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如果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是凸性的(无差异曲线是凸的) ,生产者 的生 产技术曲线是凸

3、的, 生产和消费中没有外部性。 任何帕累托有效 率的经济状 态都可以通过竞争市场均衡来实现 。.第二定理说明分配与效率可以分开考虑。任何帕累托效率配置 都能得 到市场机制的支持。市场机制在分配上是中性的,不管商品或财富公平分配 的标准如何,都可以用竞争市场来实现这种公平。.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价格机制有两种作用,一是配置作用,也 就是表 明资源的稀缺性;二是分配作用,也就是确定不同的交易者能够购买的各种 商品的数量。.第二定理说明,这两种作用可以区别开来,我们可以重新分配资源商品禀赋来确定各个人拥有的财富, 然后,再利用价格来表明商 品的相对稀缺性。.第二定理说明:社会对初始资源禀赋做出安排,然

4、后让市场发挥作用,就能到帕累托资源的最优配置。市场失灵的原因:(1)效率的方面来看:1、公共产品、外部性的存在;2、不完全竞争,诸如自然垄断情况下的成本递减和规模收益递增 ;3、不完全信息。4、不确定性。 这一切皆源于交易成本。这种考虑到市场失灵的问题,政府一种可能的角色就 是干预市场的配置功能,纠正市场失灵。(2)市场失灵还有另一方面,就是公平问题,并不是关心市场的有效性;而是对收入和福利的分配公平性或者社会公正性提出质疑。市场和政府:粗略地说是“双人舞”至于如何配合,是个难题。严格说,市场、政府和道德 什么是政府:一个模型(政府是选民雇用的公仆,老百姓的长工) 政府职能:1、制订并实施法律

5、、保护产权、维持社 会的安全。2、配置功能。3、收入分配职能。4、稳定功能、发展功能教育的生产提 供制度取决于什么?问题的实质是:教育的提供、生产和交易制度的选择问题任何产品或者服务的生产制度都取决于产品、或者服务的性质和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制度环境教育服务也是如此:教育服务的生产提供交易制度取决于 教育服务的性质,也取决于教育所面临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 制度 环境所谓外部性就是指一个人或者企业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另外的人或者企业,个人选择、企业选择没有充分享受选择所带来的利益,或者没有全部承担这种选择决策的全部成本。个人A对个人B的影响是直接的, 也就是说不是通过价格机制 的中介 而施加的

6、,这一点非常重要,若通过价格机制,就不是 外部性外部性的 特征.外部性是指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影响是直接施加的,而不是通过价格机制或者市场机制实现的。2、外部性有正的外部性,也有负的外部性。3、外部性既可能是个人造成的,也可能是企业造成的。4、外部性的极端情况就是公共产品。外部性的解决办法 (1)现根据传统的观点:政府。传统经济学解决外 部性的办法就是政府干预,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机制“再看不见的手”在外部 性领域是 无效率的。所以传统经济学在提出了外部性就介绍政府干预:1、税收和补贴:庇古税,补贴的道理跟高薪养廉相同。2、政府规制:以强制手段制止一些人或者企业的行为。(2)私人解决办法:科斯定理

7、科斯定理:不论产权配置给谁,只要交易成本为零,各方之间总可以达成协议,实现资源的帕累托配置。 科斯定理不仅认为产权的分 配可以确保效率, 而且认为怎样分配产权的方式仅仅影响收入分配,而不会影响效率。关于污染的例子说明科斯定理传统经济学把外部性看成一方损害另一方,或者一方还使 另一方受益问题,所以必须由政府来干预。自从1960年科斯著名的 论文社 会成本问题发表,科斯定理提出来以后,人们改变了这一看法,那就是把外部性带来的效率损失归结为产权界定 不清晰和不充分。由于产权界定不清楚,就无法确定谁究竟为 外部性后果承担成本,或者谁应该获得外部性的收益。因而可以通过产权界定消除外部性。现代产权理论的一

8、个出发点就是把外部性看成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科斯定理重新划分了市场和政府的边界,正如斯蒂格利茨指出的,科斯定理的魅力在于将政府的作用限定在最小的范围之内,政府的作用只不过是明晰产权,其他的有私人市场去取得有效 率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 私人市场在解决外部性时是非常有效的。科斯定理肯定了外部性导致市 场失灵是有条件的,那就 是产权没有明确界定,或者交易成本非常高。(3)外部性的市场解决办法:私人契约:果园和养蜂者达成协议。内部化:这 是产权明晰的一种方法。 让河边的居民拥有造纸厂的 产权。创造一个市场:拍卖排污许可证建立排污许可证市场 芝加哥证券交易市 场进行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外部性的存在可能与

9、缺乏相应的资源市场有关系, 通过政府创建一个本来不存在的市场。拍卖:政府出卖排污许可证,允许排放数量为 M的污水。企业为获得这些排污许可证(排污量)进行竞标,出价最高的企业获得排放权利。也就是排放量需求等于排放供给时拍卖结束,市场出清。用图来分析,横轴表示排污量,纵轴表示排污许可证的价格,也就是排污 费。排污量一旦确定后,排 污量供给曲线就是一条竖直的直线 SM,排污量的需求(排污权需求)曲线 DM是向下倾斜的。排污许可证市 场的效率:政府不拍卖排污许可证,而是向 企业发放许可证,企业可 以自由的买卖许可证。排污量拍卖和发放许可证都是有效率的方法,但是对收益分配影响很大,排污量拍卖所得由政府获

10、得。 许可证发放和买卖的所得由企 业获得。生育权交易举例说明科斯定理: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中利用交易费用 的理论分 析了法律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科斯定理是现代法 律经济分析的基础。 科斯定理的条件是交易费用为零,事实上 交易费用不为零,产权的配置 必然影响效率。这样法律规则就有了重要作用,因为个人所具有的权利 是由法律规定的,(在科 斯看来经济学中的产权跟法学中的产权是完全 对等的),法律就 是界定权利的规则,因此法律对经济体系的运作将会 产生深远影响。科斯第二定理:当交易成本不为零时,产权的配置影响到效率。资源 是否能够有效使用,取决于产权如何分配。教育的外部性问题与教育的提供生产制度:通过

11、外部性来加深对教育制度的理解:教育制度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教育服务的外部性问题。1、教育的外部性(让学生自己列举)2、解决办法:(首先提问学生思考)“私了”、市场:私立大学接受校友、企业或者基金会的捐赠 政府补贴: 补贴给私人,补贴给学校。政府办学。教育服务的三个特性:1、准公共产品;2、信息特征,难以考核;3、教育服务和人力 资本的 非抵押特性;4、其他属性:教育投资的时滞,投资的不 确定性,受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需要维持教育机会公平 教育服务质量直接度量和考核的困难 。教 育是对人进行社会化的 一种活动,是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人的发展既包括智 力因素,也包 括非智力因素,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

12、授,还包括意识形态的教 育、价值观念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各种个 人能 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训练掌握等。 这些内容都很难定义其准确 的目标,非 常难以测量,无论是质的方面,还是量的方面。教育服务的量化和考核也就很难,即便不是不可能,也是成本极其高的。教育服务问题涉及很多价值判断问题,而价值判断是不能度量 的。单就教学服务来说, 质量的测量也是困难的。 就某门课的教学 来说,教学目标也是多重的,既有能力的培养,也包括知识的传授掌握。人们购买了教育服务后,教育服务就不能再同受教育者分离,教育服务必须以人为载体;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育服务被受 教育者接 受之后,就形成了受教育

13、者的人力资本。人们接受教 育的目的在于积累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也同样是以人为载体的。人们所接受的教育服务和人力资本都不能单独存在。所以,人们所接受的教育服务、人力资本与其载体具有天然的不可分离的特性。任何人一旦获得教育服务和人力资本之后,这种产品就永远附着在这个人身上,不能单独转让。由于教育服务和人力资本的这种特性,导致了人力资本不能作为抵押品。因为一旦用人力资本作为抵押品,债权人无法保证获得事后的人力资本的控制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所以,用人力资本或者教育服务作为抵押品是没有抵押价值的。教育服务和人力资本不能作为抵押品。由于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教育服务和人力资本不能作为抵押品,这直接导致了教育中资

14、本市场的不健全、不完备,受教育者不能用其所接受的教育服务和人力资本作为抵押品去获得贷款。教育的产品属性:准公共产品,有正的外部性。对于基础教育而言,从自身的性质属于纯私人物品,但是,由于一定的制度安排,基础教育就具有了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 排他性。这一套制度包括,政府对基础教育提供财政支持,学 校对所有的儿童开放,以及强制性要求所有的儿童必须接受基础教育”。胡鞍钢教授等给出的理由是 “由于政府对基础教育投 资成 为沉没成本,增加一个孩子享受基础教育的可变成本又相 对较低,因而 基础教育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许多学者的看法跟胡鞍钢等一样,均把教育服务的消费或者使用理解成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如果

15、这样理解教育服务的消费或者使用,教育服务消费的排他成本并不高,学生不交学费,就可以被拒之于学校大门之外,不让上学,这很容易就能做到, 这样来看似乎教育服务不具有非排 他性。至于非竞争性,如果 这样来理解教育服务的消费,当一所学校的 学额已满时,增加 一个学生的边际成本很大,这时对教育服务的消费就 具有竞争性;当一所学校的学额还不满时,增加一个学生的边际成本较低,一个学生对教育服务的消费不影响或者较少的影响到另一 个学生的 消费,这似乎就是教育服务的非竞争性。由此得出的 结论是学校教育服务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所以是准 公共产品。事实上短期培训这种教育服务通常是私人产品,是靠市场机制来提供

16、生产的。公益性就是正的外部性;从公平和权利的角度来考虑,任何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和政府应该保护这种权利,这也是 教育的公益性。作为一个行业或者产业,公益性必然意味着非营利性。为什么要有非营利性事业或者说公益性事业?首先就是外部性的原因,在存在正的外部性的条件下,如果政府不去投资,外部性会导致教育投资达不到社会需求最优的数量,教育服务供给和需求不足。公益性的实质性含义之一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外部性。作为一个行业或者产业,教育投资是不能直接获得经济利润的。非营利性的含义实质就是任何人不能拥有事后的剩余索取权,不能用剩余索取权作为激励手段。通俗的说,非营利性不能把企业的剩余利润分配掉,只能留在组

17、织内,供组织进一步发展使用。剩余索取权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作为组织有效运作的激励手段;也有很多情况是不能运用剩余索取权作为激励手段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办学”的规定是对学校组织的性质的规定。仅仅是外部性并不能必然要求学校组织一定是非营利性的,因为对于一个学校组织来说,可以通过契约来补偿外部性问题。例如,可以通过国家财政给予学校或者学生一定的补偿,来消除外部性的问题;政府也可以委托私人办学,这些情况下仍然可以允许学校组织本身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有效率的教育体制必须符合的原则:信息多样化外部性财政能力责任权力对策办学成本政府为什么投资教育:1、提高外部性;2、公平美国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1

18、、保证基本金;2、保证税金 民办学校 运行中的合理回报问题:民办教育逐进法 里规定了这一条,事前固定的合理回报, 可以规为企业成本。民办教育 促进法第二条规 定“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 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 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法”。由于这一规定没有 排除公立学校举办民办学校的办 学主体资格,所以实施条例第六条 规定:“公办学校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不得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不得影响公办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应当经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劳动和社会保障行 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批准。 公办学校参与举 办的民办学校应当具有独立 的法人资格,具有与公办学校相分离的

19、校园和基本教育教学设施,实行独立的 财务会计制度,独立招生,独立 颁发学业证书。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公办学校 依法享有举办者权益,依法履行国有资产的管理义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我国教育投资体制: 教育分权、责任分权、高等教育分权、义 务教育 集权。高校的后勤服务由高校自己举办的原因并评价 :教育是公共产品, 后勤是 私人产品需要市场决定。为什么要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 教育是外部性产品,但受教育 过程是私 人受益,所以政府与个人共同承担。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分权化改革的动力及分析方法:政府向学校分权;学校向院系分权,院系向教师分权;学校向学生分权 我国基础教育体制一 致具有明显的地方分权特点,由地

20、方政府承 担,这个现象合理吗?我国是单一 制国家,中央财政承担。义务教育免费制的合理性: 义务教育是强制教育,外部性很大, 还要兼顾 公平原则。解决教育外部性的方法: 主要依靠政府投资,鼓励地方捐款。影响高等教育体制分权程序的因素有哪些:风险程度地方高校占国家高校的比例,指标越高,风险越大:1、国家发展战略,越是赶超,比例越小;2、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比例小经济发展水平,水平越高,比例越大。国家高教发展规模,规模越大,比例越大。公共产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别主要通过产品消费和使用过程中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来划分。非排他性是指如果一种物品被提供之后,不能把其他家庭或个人排除在消费该物品的过程之外

21、,或者,为要排除其他人消费该物品而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非排他性的实质是由于排他性的成本过高造成的,其实质就是正的外部性,说到底,还是交易费用过高的问题,进行排他的交易费用大于相应的收益。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即一种产品一旦被提供,其他人 消费它的额外成本为零。 消费者A对某一产品X的消费,一点也不减 少消费者B对X的消费或使用,X这种商品的消费就具有非竞争性。增 加一个人使用或者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如果某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消费或者使用中,同时具备“非排他 性”和“非竞争性”这两个属性,就称为公共产品。同时具备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 就是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

22、性。准公共产品 或者混合品还存在另外的情况,就是如果物品的消费或者使用具有非排他性但同时具有竞争性,或者,具有非竞争性但具有 排他性,这种产品也是准公共产 品。假设有一个单位的产品: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公共物品:消费者A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并不妨碍 B的消费,两个消 费者可以同时消费一个 单位的公共品,两个人的消费之和等于2,但是,每个人消费的数量都是同一产 品或者服务。Xa+Xb=1+1=2=1。公共 物品是以特定的时间、地点、技术、资源、制度为条件的,条件发生 变化有可能使物品的属性发生变化。私人物品:消费者A享用了一个私人物品,消费者 B也消费了一个私人物 品,两个人的消费之和等于

23、2,实际供给的产品数量是2。Xa+Xb=2=2准公共产品:混合品,处于这两者之间的情况就是准公共产品或 者混合品消费者A和消费者B可以消费的准公共产品数量部分大 于私人产品的情况,小于公共产品的情况;两个人的消费之和大于 1小于2。1Xa+Xb0,x pi 0 andPlXl + + P nXn = m .预算线有时也叫做预算约束线,或者预算约束计算题(6)X2新增加的可以买得起的消费选择新旧预算线是平行的(斜率相同)Xi简述无差异曲线:对于一个消费束X所有跟X无差异的消费束的集 合就称为包括x的无差异曲线;yx 由于无差异 曲线”并不总是曲线,更准确的称呼应该是无差异集合”X1X1I i上的

24、消费束严格的好于I?的消费束。12所有的消费束严格好于I3上的契约曲线(contract curve )是所有帕累托最优配置的集合分权的优势:容易解决信息问题 鼓励政府之间竞争有利于革新和创新分权的劣势:区域外部性公共产品提供的规模经济税收的规模经济低效率的税制公平问题美国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美国州政府对学区实行的基础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模式主要有四种:水平补助模式:无论地方政府财力如何,省政府给予同等的生均补助。这一模式无助于消除富裕学区与贫困学区教育经费的差距,因此各州现在尽管仍在使用这一模式,却不再将其作为主要方式。只是在实行了后三种转移支付模式之后,为体现州政府对各学区的财政支持,仍

25、给予所有学区小额的均等补助。 基数补助模式: 类似定 额标准的设定。即州政府为各学区设定一个生均义务教育经费定额标准,依靠学区 财力无法达到的部分由州政府补足。这一模式非常有效地缩小了学区间的教育经费差距。 保证税基补助模式:由于美国义务教育经费主要来7自学区财产税,这一模式意在为每个学区提供一个生均税基定额标准,税率由学区自己决定。州政府提供给学区的补助等于学区生均税基与州政府规定的生均税基的差额乘以学区房地产税率。这一模式保证了贫困学区在与富裕学区征收同等税率的情况下,可获得较大数额的财政补助。但这一模式鼓励高税率,其公平性效果 不如基数补助模式。 基数补助与保证税基补助结合模式。有的州,

26、如密西根州,将基数补助和保证税基补助结合起来使用。公共物品有效提供的效率条件:一、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分析在市场竞争 条件下,为了达到有效的 资源配置,消费者必须以出价购买表达自己的个人偏 好,促使供 给者以最低的成本满足 消费者的偏好,两者之间的信号传递是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条 件。但是公共物品的消 费却没有这样的信号传递过程,生产者不知道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也无法 从公共物品的生产中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如果由私人部门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去生产公共物品,市场机制所确定的均衡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有效资源配置的均衡。二、导致政府供给公共物品效率低下的原因.公共物品供给部门一般都采取垄断营运方式,缺乏外部的竞争

27、压力,使公共物品供给部门不积极提高效率。.公共物品供给部门与生产私人物品的营利性企业不同.它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其行为目标,而只是完成政府规定的供给任务,缺乏提高效率的内在动力。.公共物品供给部门的 预算约束 是软的。大多数公共物品供给部门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维持 营运和供给, 难免存在着高报生产(供给)成本和投入量的现象,一旦不能完成指标,或者出现亏损,便要求政府继续增加财政拨款或者 财政补贴。因此,公共物品供给部门同时也缺乏提高效率 的内在压力。.对公共物品供给部门的负责人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机制。公共物品供给部门大多是由政 府任命的官员 或经理进行管理的,由于他们的薪金是固定的,缺乏有效的

28、经济激励机制,使得他 们缺乏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 率的积极性。.对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评价存在困难。.政府官员的腐败现象。若出现官员腐败,公共物品供给部门负责人就会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只追求权力的扩张,不关心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也就不可能提高。三、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对策.建立和完善民主与法治制度,维持政府官员的廉洁。这是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前提。.改革公共物品的供给体制,对那些由 市场供应 更具有高效率的公共物品,在政府进行必 要的管制的 条件下,交由市场去供应。.引入 市场机制,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来提高供给效率。.改进公共物品供给部门负责人的任命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进

29、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 评价指标。从实际出发,努力改进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公 共物品的供给 部门提高效率。评价财政体制包干:1988年为了配合国有普遍推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6种形式的财政包干,包 括“收入递增包干、总额分成、”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上解递增包干、定额上解和定额补助2对财政包 干体制评价(1)财政包干体制的作用首先,实行财政包干体制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统收统支的过度集中管理模式, 中央各职能部门不再下达 指标,地方政府由原来被动安排财政收支转变为主动参 与经济管理,体现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其次,历次的财政体制改革都是对原有体制某种程度的完善,在经济持续稳定方面

30、显示 出一定作用。地方政府财力的不断增强使其有能力增加对本地区的重点建设项目,以及、科学、卫生等各项事业的投入,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再次,财政体制改革支持和配合了其他领域的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激发出地方政府 的经济活力,带动财政收入增长,为其他改革提供了财力支持。2.财政包干体制的制度缺陷 包干体制注重政府间收入在所有制关系下的划分,缺乏合理依据,是政府间 财政分配关 系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一,一对一讨价还价的财政包干体制缺乏必要的公开性。1980 1993年间,中央与 省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同时弁存多种体制形式。不同体制形式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弹 性不一致,体制形式的选择

31、也存在机会不均等,以及信息不对称和决策不透明等因素,都导致财力分配不合理。 更重要的是财政体制的决策程序采用一对一谈判方式,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财政收支行为也缺乏监督和控制手段。第二,基数核定不科学。基数核定指每一次体制调整都用地方政府以往的既得财力为基数。由于不同的财政体制形式对既得利益的形成作用程度存在差别,因此既得利益弁非公正。同时,在税法相对统一,税收征管权力相对集中的背景下,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决 定着各地方政府的税基规模,因此,既得利益中含有非主观努力的成分。保既得利益的做法将这些因素固定化、合法化了。第三,注重既得利益导致财政包干体制缺乏横向公平性。保证既得利益一直是贯穿财政 体制改革

32、的主线,使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始终围绕财力的切割、财权的集散而展开,较少考虑横向财政分配关系, 没有完整的横向财政调节机制,调节地区间不平等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功能没有成为体制设计的政策目标。第四,财力分散,中央政府缺乏必要的宏观调节能力。财政包干体制包死了上交中央的数额,导致中央财政在新增收入中的份额逐步下降, 宏观调控能力弱化。同时财政包干 体制还对产业政策产生逆向调节, 地方政府受利益驱动支持高税率产业发展,导致长线更长、短线瓶颈制约更明显、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内容和成效,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1994年分税体制改革的主要首先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收入划分。结合1994

33、年的税 制改革,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作了较大调整: 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中央税,或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将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划为地方税。其次,在政府支出方面,由于政府间事权划分没有新的实质性变化,因此,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维持原有的中央和地方的支出划分格局。第三,建立税收返还制度。为保证旧体制的地方既得利益格局,中央对地方净上划收入以1993年为基数给予地方政府税收返还;在此之后,税收返还在 1993年的基数上逐 年递增。如果1994年以后地方净上划收入达不到 1993年的基数,则相应扣减税收返还。第四,保留原体制的上解与补助办法,弁在 1995年建立了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

34、。(3 )分税体制改革的成效评价与以往历次财政体制改革不同,1994年的财政分税体制改革,是建国以来调整利益格局最为明显、最为深远的一次。首先,分税体制改革使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相对规范化。分税体制改变了原来的财政包 干下多种体制形式弁存的格局,使得中央和省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相对规范化。其次,中央政府财政收入比重明显提高。新体制对各级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的激励作用较为明显。全国财政收入增长较快, 特别是中央收入比重,以及中央在新增收入中所得份 额都有明显提高,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纵向财力分 配机制。再次,形成了普遍补助格局,初步建立了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为建立较为规范的横向 财力均衡制度打下了基础。

35、财政体制的现状和1.政府角色的转变政府的财政收支反映了政府职能的履行,公开的政府需要透明的财政。 经济快速发展中,在政府行为和管理观念转变的同时,必须建立透明的,高效率的税收 体制,预算 制度和财政政策体系。 问题:(1)分税体制改革没有涉及政府间支出划分,现行的政府间支出划分格局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既有中央事务要求地方政府负担或部分负担支出的现象,又有地方事务中央安排支出的情况。中央政府在为委托性事务或共同负担事务提供资金方面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办法,拨款的确定存在随意性,对其使用效果没有监督机制,资金使用效益低下。(2)收入划分仍不尽合理。地区间受益状况苦乐不均,因此,在财政纵

36、向不公平和横向不公平两方面都存在。见专栏 2.4.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尚需完善 一方面是转移支付的 构成不合理,另一方面转移支付数额的确定也存在问题,因此,地区均衡效果(财政横向不公平)不理想。见专栏3.财政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只是财政改革的一个起点,它的意义在于改变了财政在整个国民分配中的机制,相对稳定了财政分配在 GDP中的份额,同时改革了中央财政在整个财政中的地位。但是,从制度上讲,财政中的问题弁没有根本解决。中国财政体制不仅需要在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进行规范,还要进行预算管理体制和税收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才能有效地适应市场机制的运行。建议:从某种意义上看,建立法制化和公开化的财

37、政支出管理是财政管理中最重要的核心问题。预算管理的进一步改革中国财政管理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和起来的,预算编制制度从未作过根本性改革。 在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市场化的今天,整个政府预算的程 序和,以及预算科目的设置, 还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这种预算很难达到预算依法 执行的目的,预算不具有约束性。因此,预算制度不改革,就不可能建立起财政管理制度,政府职能的调整,政府管理的公开和透明也不可能实现。 预算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改革预算编制制度。通过、规范、 透明的预算编制程序,编制出 便于管理 和具有制约机制的预算,才有可能实现预算的规范管理,依法执行和加强监督。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管理

38、制度 分税体制改革部分地解决了纵向财权分散问题,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目的则是要解决横向财 权分散。横向财权分散表现在政府财力及其分配没有统一集中在财政 部门,政府资金游离于 财政统一管理之外, 各部门的各种预算外资金规模巨大,导致部门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滥用政府资金现象屡禁不止。这是长期落后的国库收付管理制度导致的直接结果。尽快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为解决地区间存在差异,且不平衡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实行行之有效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 度是十分必要的。为使转移支付制度能够有效地发挥横向均衡作用,必须对现行转移支付制 度作较大调整。分析民办教育运行中的合理回报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民办学校划分为出资人要求

39、取得合理回报和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两大类。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规定:“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和出资人不 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依法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出资人要 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享受的税收政策,由国务院财政部门、 税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 的有关行政部门制定”。根据这一规定, 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可以享受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即: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 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中所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而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享受什么样的税收优惠政 策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规定。制定税收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公平原则。如何制定出资人要求取得

40、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的税收政策,这就要对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与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这两类民办学校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区别对待,对其相同之处实行相同 的税收政策,而对其不同之处则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以体现公平原则。既然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和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的区别就在“取 得合理回报”的要求上,那么按照税收公平原则,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的税收政策应是,除了“取得合理回报”涉及到所得税外,其他税种应实行与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相同的税收政策。我国教育投资体制:一、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从2O世纪80年代未开始,

41、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由国家包下来的情况逐渐发生改变,多种渠道的学校自筹经费在高校经费投入结构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多元化投资渠道逐步形成的重要意义在于, 它开始改变高等学校过去由于在经济上只 与政府发生 关系从而在办学上也过分依赖政府的状况, 为高等学校注入了经济的活力, 使得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 主办学具有了经济基础。二、我国高等教育投资面临的突出问题当前,我国高教投资体制存在如下几个显著问题,反映了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不适应。第一,投入不足矛盾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一直保持了在国际上较快的势头,然而,教育投入却与此不相协调,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和预算内教育经费占 财欧支出的比

42、例一直处于低下水平。第二,效益不高问题严重。 与投资不足问题弁存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投资效益也不 高。由于校均学生规模小,我国高校生均消耗的高等教育资源大大高于国际标准。第三,成本结构不良状况堪忧。首先,高校行政和后勤的运行成本过高,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沉重包袱。其次,在高等学校的成本结构中,也存在投资 “重物不重人、”重官不重学”的失调现象。长期以来,我 们都把高等学校 当成所谓“事业单位”,使高等学校应具有的独特社会功能的独立办学法人品质,逐渐萎缩于偏化的单位体制之中,而单位体制中的官本位、大锅饭和办社会的制度缺陷必然造成上述成本效益 上的惊人浪费。第四,政府拔款制度亟待改革。政府拨款制度

43、的改革应当在努力提高财政预算拨款比例的同时,考虑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 之间的平衡。四、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面临的政策选择造成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中的各种突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仍然 深受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体制仍严重脱离,高等教育作为重要产 业的产业地位没有得到确立,基于市场经济机制的多元化的投入与产出 机制没有得到实施。第一,大胆探索我国高等学校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形成以公立高校和非营利高校为 主体的、 公立高校与私立高校弁举、非营利法人与营利法人共存的多样化的所有制格局, 将我国高等教育办学 模式从过去的政府办学,逐步过渡到社会办学的局面上来

44、。第二,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与政策,大力支持民办和私立高等学校的发展和提高。政府可以采取“赠地、赠产、”无偿租用土地与设施”以及财政拨款的方式,给予有条件的 民办和私立高校实 在的支持。第三,切实落实高等院校的办学自主权,使高校成为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的融资主体。第四,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第五,进一步宪善高等教育学生贷款资助体系,保证弱势群体和经济困难者有接受 高等教育的平等机会。第六,改革政府拨款制度和方式,不断提高政府拨款的力度与效益。提高政府财政收入能力和预算能力,逐渐收拢预算外支出,落实好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上的 增长两个比例和三个指标。第七,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 尊重高等学

45、校教师和学生的劳动创造,大幅度提高高等学校教师的工资。 第八,改变“单位体制”束缚高校生产力的现状,实行高等学校内部制度创新的变革,提高办学效益。 第九,改革高校财务制度,加强成本核算,避免浪费和低效率。马歇尔需求与希克斯需求的区别是什么马歇尔需求函数的自变M是价格与收入,比如对于A商品的需求,可以用公 式写成,A=f(价格、收入)。保持一个消费者的收入不变,当 A的价格下降时, 一般购买A的需求会 上升。希克斯需求函数的自变M是价格与效用, 比如对于商品的需求, 可以用公式 表示成, 商品=h (价格,效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当购买不同商品的价格发 生相对变化时,价 格相对降低的商品买的人

46、更多。马歇尔函数和希克斯函数的区别是,马歇尔是求一定财富下的效用最大化问题,希克斯 是求一定效用下的支出最小化问题。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交易费用包含了从发现对象、进行谈判、合约签订、合约履行到交易后果环节的成本开支,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因素,即在技术操作层面 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 二是制度因素,即在制度形成层面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由于交易技术落后,企业产权不明晰人们契约观念、 信用观念不强,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职能完善程度不高等原因,经济交易活 动中的违约现象严重,假冒伪劣商品大 M存在,市场交易秩序不规范大大增加了经济主体的交 易费用.巨大的交易费用耗 费了大M的社会资源,从

47、莫种程度上说,交易费用的节约比生产费 用的节约更为重 要.成本收益分析的三种主要方法:.净现值法 (NPV).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这三种方法各有各的特点, 具有不同的适用性。 一般而言,如果投资项目是 不可分割 的,则应采用净现值法; 如果投资项目是可分割的, 则应采用现值指数 法,优先采用现值 指数高的项目; 如果投资项目的收益可以用于再投资时, 则可 采用内含报酬率法。教育在改变收入分配中的作用:人力资本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教育则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教育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1、教育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扩大作用,在现代经济中,教育是一种需要个人支付成本的准公共产品。受

48、过较多教育者与受过较少教育者之间的工资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因为受过教育者或是受较多教育者,有更高的生产能力和更强的配置能力,他能占据收入更高的职业和岗位,从而获得较高的收入。这样,教育就扩大了而不是缩小了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教育体制不完善,低收入家庭出身的学生能够完成各阶段正规教育的很少,并且能通过完成正规教育而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 平的就更少。2、教育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缩小作用随着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国民经济收入中靠固定资产投资和财产产生的收入比重相对下降,而劳动的收入比重在相对增加,教育在提高劳动收入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

49、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劳动者报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即劳动者报酬份额过低。进一步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努力加强教育投入不断提高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切实改变原来以投资 -出口为主要驱动的经济 发展方式,不断发挥消费拉动经 济发展的重大作用,是有效提升劳动者报酬份额的必要途径。在有效提升劳动者报酬份额的基础上,要重点加强对不合法收入与 非法收入的管理与控制,进一步加大对非法收入打击力 度,深入推进垄断领域改 革,有效消除垄断利润,真正予以民资国民待遇,更加有效发挥民 资的作用,努 力构建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度量不平等指标的四项标准:物质生活质M指数(Physical Quali

50、ty of Life Index) ,主要是为了测度一个 社会中满 足人们基本物质需要的状况,但不包括自由、公平、安全、精神等方面 ;(2)社会进步指数(Index of Social Progress) ,是将众多不同的社会经济指标浓缩成一个综合指数,以此作为评价社会发展的尺度,是一种综合评分法;(3 )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4)人的发展指数。公平原则:经济学中的公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财政公平既包括起点和过程的公平,也包括结果的公平起点的公平主要是 指机会的均等,包括参与财政决定的机会均等和法律适用的平等。例如,如果法 律规定了免税,那么,所有符合条件的人都应当能够享受免

51、税的优惠。过程的公 平主要是指财政行政和财政执法的公平。 结果的公平则是指财政分配结果的合理 和公正。财政公平不仅仅指经济上的公平,还包括社会公平的涵义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是国 家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差别所引起的社会后果, 不仅仅属于经济的范畴,而且涉及到人们的社 会权力和全面发展。分析过去我国高校的后勤自己举办的原因并评价我国高校原有的后勤体制是历史形成的,是计划经济的必然结果。过去高校长期由“学校办社会”,教职工住房、学校宿舍、食堂及其他生活设施占学校总建筑面积一半左右。按照旧的模式,每扩招一个大学生,国家就须投入4.5万元左右。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这种后勤机制,不仅使高校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52、也是高校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消除制约我国高等教 育发展的因素,保证新世纪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 化。1999年6月15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朱总理又提出“要把后勤从学校剥离出来,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 鼓励社会力M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1999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对改革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有力地推进了全国高校后勤社 会化改革。分析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 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指将高校后勤服务

53、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建立由政 府引导、社会承担为主,适合高校办学需要的法人化、市场化后勤服务体系。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办学活力的提高,使得各普通高校普遍实现了后 勤服务系统与学校行政系统的规范分离,并按照后勤社会化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成新型的后勤服务实体,同时带动并吸引了大M社会资金的投入,极大地推动了学生食堂、公寓后勤服务设施建设。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还促进了 校园面貌和周边环境的改善及学校管理水 平的提高。近年来,各地和各高校都十 分注意以后勤社会化改革为契机,改善校园面貌和周边环境。不少高校还抓住后 勤社会化改革的机遇, 对校园进行重新规划, 将一部分教职 工住

54、宅和后勤设施有 步骤的向校外置换, 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措施得当,不但保证了高校后勤系统原有职工基本没有下岗,还接受了学校其他部门部分分流人员,并在建筑、餐饮、商业、绿化、物业管理等方面创造了一批就业岗位,为缓解社会人员就业压力作出了贡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虽然取 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改革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这是改革所不可避免的。首先,后勤实体仍宜接隶属与学校,承担为学校师生服务的职能。 后勤实体与学 校的后勤管理处有甲乙方的契约关系,但在工作中又存在着不完全按照甲乙方这种单纯的经济关系来对待,使后勤实体难以逾越学校宜接参与市场竞争。第二,后勤部门人才奇缺

55、,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就其人员构成来看,临时工多,工作 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低,观念更新不足,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意识薄弱,管理 能力 不强。另一方面, 优秀管理人员和员工骨干缺乏。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行到如 今,既有其成功的一面,也存在弊端。因此改革管理体制,转换运行机制,实现规范分离,这仍是重点。而高校后勤队伍的体制不管怎么变,坚持“三服务、两 育人”的宗旨始终不能变。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为了进一步发展教育,是为了更好地为教育、科研服务,决不能因为引进了市场机制,加强了成本核算,而影响或延误了教学、科研工作。分析为什么要实行高等教育教育成本分担?所谓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是指主要由政府与个人(家庭

56、)共同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一种教育财政制 度,是基于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的一种私人价格补偿和公共产品税收价格相结合的混合补偿机制。在分担方式上,政府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分担高等教育成本,个人主要通过缴纳学杂费的形式分担高等教育成本。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成本的重要分担者是国家和个人,按照成本分担的 “受益原则”凡,是受益于高等教育成果的都应合理地分担一部分教育成本。兴办教育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遇到资金困难,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发展高等教育遇到资金的困难相对更 大。面对我国经济尚不发达的现实,为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财政供给困难的

57、矛盾,在人力资本、教育个人收益、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支持下,我国进行了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具重要意义,在于促 使教育观念、思想转变, 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格局的调整,进一步引导社会消费,提 高学生自觉学习的主动性, 鼓励各方面办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保证我国高等教育能更好、更快的发展。高等教育收费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逐步建立起一种由政府、社会、学校、学生 家长或个人共同合理分担高教培养成本的机制。这种分担遵循两条 原则:一是“利益获得”原则,即谁从教育中获得好处和利益 ,谁就应当支付教育经费;二是“能力支付”原则,即能力大者 多负担,能

58、力小者少负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正逐步按照“利益获得”、“能力支付”的原则实行成本分担。1、免费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高等学校办学所需的费用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高等 学校不仅 不向学生收取学费,而且要拨出相当一部分资金作为 “人民助学金”用,以补贴学生学 习期间的部分生活 费开支。2, “双轨”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92年,高等教育实行的是公费生和自费生“双轨” 招生制度。3、收费阶段。1992年,国家教委提出逐步实行高等教育招生公费、自费弁轨的思路。经 过1993年至1997年的“弁轨”过渡,到1997年全国高等学校公费

59、、自费普遍弁轨,开始了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实行收取学费的制度。1999年6月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 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成本分担”的概念,即“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要适当增加学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政府财政体制的财政教育拨款和成本分担机制”。 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分权化改革的动力及分权方法?教育分权的有关问题 教育分权是指现实背景中的规划者决定教育中的哪些要素(如资金、聘任、课程开发)可以分权,以及把权力分配到哪个阶层(地方、学区还是地方、 学校).1在实行教育分权改革的国家,教育决策权正由中央一级下放到地方、学校、教师社区和家长手

60、中.这种分权主要强调权力的多中心,即社会、政府、家长、学校共同参与教育管理;市场机制的引入,用市场机制打破官僚机制,利用私人资本解决教育财政危机 ,提高教育质量.欧美各 国实行分权的原因主要有:教育财政困难,利用私人资本帮助国家解决教育资金问题是许多国家进行教育市场化和教育分权化的初衷;追求卓越教育,在欧美各国,学校教育传统功能的低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新的教育改革的重点是要恢复和改善学校教育的传统性功能。教育分权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权力的分散(deconcent ration)。它是分权中最弱的 一种方式,是指把运作责任而不是决策责任 交给下级部门,即它最多只是把管理责任从中央转移到地方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