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 第六章 学校和学校教育制度_第1页
心理学导论 第六章 学校和学校教育制度_第2页
心理学导论 第六章 学校和学校教育制度_第3页
心理学导论 第六章 学校和学校教育制度_第4页
心理学导论 第六章 学校和学校教育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学校(xuxio)和学校(xuxio)教育制度共一百零三页教学目的1.掌握学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终身教育的概念2.掌握现代学制(xuzh)的基本类型、掌握义务教育、终身教育的基本特点3.了解学校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教学重点:学制共一百零三页第一节 学校(xuxio)概述思考两个(lin )问题: 1.什么是学校?特点是什么?共一百零三页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专门场所,是对社会成员进行教育、培养的社会机构。1、有固定的场所并有一定(ydng)的设施以及设备2、有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员3、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4、有确定的教育内容5、有一定的管理制度共一百

2、零三页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学校条件的规定(gudng):1、组织机构和章程2、合格的教师3、符合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4、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济来源共一百零三页学校(xuxio)的性质学校的一个(y )规范性组织;学校是一个公益性组织;共一百零三页利用一定的教育(jioy)教学设施和选定的教育(jioy)内容实施教育(jioy)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两个方面的职能结合书本指导学生正式的职能和派生职能(第三节自学)共一百零三页古代(gdi)学校图共一百零三页近代(jndi)学校图共一百零三页共一百零三页二、学校的出现(chxin)和发展 学校的历史变革(见叶澜等著教育理

3、论与学校实践P3045)1.“青年之家”人类最早的儿童公共教育机构母系社会的一种(y zhn)公共教育机构:寇礼、劳动和生活训练、礼节父系社会男子之家。共一百零三页宣教(xunjio)广场明堂全体氏族成员(chngyun)聚会、娱乐、举行某种规模较大的宗教祭祖活动,或向氏族成员(chngyun)宣告氏族首领教令及决定的场所。养老机构庠:庠者,养也。共一百零三页2、 学校出现:41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古埃及。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寺庙学校和文士学校舜虞:庠;夏:校;商周:庠、序;瞽宗、学。“学”已包含(bohn)了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即有一定的场所、有一定的学习内容和教与学的活动,标志着我国学校

4、教育的成型。共一百零三页3、学校(xuxio)发展1.夏:校、序、庠2.商:庠、序、学、大学(右学)、小学(左学)、瞽宗庠孝悌教育、习射;序习射、武舞;学、瞽宗大学性质,音乐、祭祀(j s)和习礼3.周:学在官府国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乡学4.春秋:私学兴起,学在四夷共一百零三页西周的学校(xuxio):学在官府1,学校设置。(1)按行政级别分为,国学(guxu)和乡学。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2)按入学年龄分为,小学和大学。2,学校的教育内容-“六艺”。(1)“礼”和“乐”:礼是指礼仪,包括各种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乐包括诗歌,音乐,舞蹈.凡是行礼的地方,也都需要有乐。

5、(2)“射”和“御”:是指射箭和驾驭马拉战车的技能。(3)“书”和“数”:书是指识字,写字,数是指计算 。3,教育的特点:(1)文武兼备。(2)求知兼求能 。(3)学在官府共一百零三页学记中所记学制(xuzh):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共一百零三页西周(X Zhu)的学制系统共一百零三页春秋(chnqi):私学兴起,学在四夷共一百零三页5.汉:官私并存(bn cn)官学:中央(zhngyng

6、)官学:太学、鸿都门 学 、四姓小候学; 地方官学:学(郡国);校 (县、道);痒(乡)序(聚)私学:启蒙阶段;专经的预备阶段; 专经的研修阶段共一百零三页唐代官学(un xu)完备唐代的学校可分为中央政府直接设立的学校和地方政府设立的学校。中央的有直系和旁系。直系有“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大学性质)、律学、算学、书学(专科性质)旁系有弘文馆、崇文馆、崇玄学、医学、小学。前三者是大学,医学是专科性质,小学是贵胄学校。多种形式办学;教师管理完善;学生管理上有升学、退学规定(gudng),也有考试和作息规定(gudng)。共一百零三页宋:官学(un xu)繁荣,私学书院盛行官学王安石创立“三

7、舍法”,考核和科举结合外舍生:2000人内设生:200人上舍生:100人上舍生又分为上等、中等、下等和不及格者。私学:书院兴盛,理学兴起。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并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办学形式,管理制度、教授方法(fngf),使源远流长的传统私学趋于成熟和完善。 共一百零三页“三舍法”,是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外舍2000人,内舍300人,上舍100人。官员子弟可以免考试即时入学,而平民子弟需经考试合格入学。“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后来地方官学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级教学的特色。 朝廷每年派官员到太学出题考试外舍生(sh shn)一次,称为“公试”。公试成绩列第一、第二

8、等并获得校定者,可升入内舍。内舍生(sh shn)每月考核行艺,每季进行“季选”,每年给予30名积分最多的内舍生(sh shn)“校定”,分为“优”、“平”两等。共一百零三页书院(shyun)的特点(1)接受教育的目的主要是自我完善(2)注重教学与研究结合,形成自由争鸣的学风(3)注重学生自修和教师指导结合,培养学生独立(dl)研究的能力(4)注重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和谐的人文环境相结合共一百零三页古代书院(shyun)制度唐末、五代时,战乱连年,学校几乎停废,加上科举考试流弊很多,一些学者名流、中小地主为了研究学术(xush),传播思想,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争取参政,便选择风景胜地修舍讲学,即形

9、成了我国古代特有的私立大学书院。书院其名始于唐,建制于五代。南唐九三O年左右,开始建书院讲学。它盛行于宋代,著名的有石鼓、白鹿洞、嵩阳、岳麓、应天府、茅山六大书院。直到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6年)才废院建学,约近千年的历史。书院是由私人自筹经费,它与官学不同,教育非为科举准备,并主张学术自由,强调自学、讨论,并注重个别指导。共一百零三页这实为自由讲学、自学讨论之先声。由于书院在政治上代表“清议”,常评论朝政、揭露敝政。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当权者。明朝中后期,便发生了四次废书院的事件:第一次是明世宗嘉靖(ji jn)十六年(1537年);第二次是嘉靖十七年;第三次是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

10、;第四次是明熹宗天启年间(16211627),因东林党事件而废书院。尽管后来书院的性质有所变化,与科举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毕竟对培养青年学子,传播学术思想和宣传政治文化方面作出了贡献,而且早先的那种学术自由、自学讨论的良好学风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共一百零三页官学(un xu)、书院渐衰元明清中央(zhngyng)官学:国子监、宗学、觉罗学、八旗官学、景山官学、咸安宫官学、算学和俄罗斯文馆。官学与科举紧密结合,明清八股取士地方:府州县卫学、社学私学:私塾 义学 专馆共一百零三页西方(xfng)学校的发展在西方,进入奴隶社会也出现了各种形式(xngsh)的古代学校。如古埃及的僧侣学校、书记学

11、校、宫廷学校,古希腊、斯巴达的国家兵营式的公共儿童宿舍,雅典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体操学校、国家体育馆、高等学校等。到了中世纪,西欧又出现了为世俗贵族和僧侣贵族培养统治人才的骑士学校和教会学校。共一百零三页西方(xfng)学校的发展(1)奴隶社会:斯巴达教育(军事竞技)和雅典教育(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2)中世纪:教会学校(jio hu xu xio)和宫廷学校“七艺”大学的文科包括七门课程:逻辑、语法、修辞、数学、几何、天文、音乐,世称“七艺”。神学处于王冠的地位。(3)中世纪:大学的出现、城市学校的才出现共一百零三页西方(xfng)学校的发展1.斯巴达军事学校(xuxio)教育目的:培养勇

12、猛善战的军人教育内容:军事训练教育对象:全民,7岁以前委托家庭教育,7岁以后统一送入国家教育机关共一百零三页2.雅典(y din)的学校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教育内容:博雅教育,包括文法、音乐、体操、修辞、军事训练等3.基督教学校教育目的:培养对上帝虔诚(qinchng)、忠于教权的教士教育内容:七艺教育者:僧侣共一百零三页4.城市(chngsh)学校教育目的:培养手工业者和商人教育内容:读写算、文法、修辞、几何等城市学校类型:拉丁文法学校 行会(hng hu)学校 女子学校共一百零三页5.中世纪大学(dxu)1108年巴黎大学神学院创立(chungl)1137年萨莱诺大学医学院成立1

13、158年波隆那大学法学院成立1168年牛津大学成立1209年剑桥大学成立共一百零三页12世纪时产生了中世纪大学。最早是11世纪中期意大利萨来诺大学,12世纪形成波隆那大学。以后,法、英、德先后 出现了巴黎大学(b l d xu)、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海德堡大学等共一百零三页共一百零三页12世纪时产生了中世纪大学。最早是11世纪中期意大利萨来诺大学,12世纪形成波隆那大学。以后,法、英、德先后 出现了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海德堡大学等。大学课程重要有文科、法学、神学(shnxu)和医学等,并初步形成了学位制度。现代大学和现代高等学校是经过两条途径发展(fzhn)起来的:一条是提高增加人文

14、学科和自然学科把这些中世纪大学改造成现代大学的,如牛津、剑桥、巴黎大学等;另一条是创办的大学和现代高等学校,如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共一百零三页现代学校的产生(chnshng)依照两条路线进行中世纪大学(dxu)及后来大学中学(大学预科性质)自上而下小学(及职业学校)中学(及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学术性的现代教育系统义务教育群 众 性 的 现 代 教 育 系 统自下而上自下而上共一百零三页现代(xindi)学制的发展现代学校最早发源于欧洲中世纪末期的文艺复兴时期 现代学校的产生分两条路线:一条是自上而下:是一最早的中世纪大学以及后来的大学为顶端,向下延伸,产生了大学预科性质的中学。经过长期演变,

15、逐步形成了现代教育的大学和中学系统。另一条是自下而上的发展(fzhn):由小学(以及职业学校,而后中学(及职业学校)并上延伸至今天的短期大学。前者是学术性的现代教育系统,后者是群众性的现代学校教育系统。 共一百零三页6.人文主义(rnwnzhy)学校14-16世纪伴随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主要在中等教育方面。类型有宫廷学校(xuxio);贵族学校(xuxio);王子学校(xuxio);公学等。共一百零三页7.文科(wnk)中学和实科中学文科中学:以讲授古典(gdin)课程为主,承担普通教育的任务。18世纪到鼎盛时期。实科中学:1708年,德国席勒姆创立第一所实科中学,讲授实科知识,具有职业教育性质

16、。共一百零三页8.师范学校(shfnxuxio)17世纪,夸美纽斯最早提出建立师范学校(shfnxuxio)的设想;1681年,法国开办训练初等教师的讲习所,这是最早的师范教育设施;1695年,弗朗克创立第一所师范院校,成为德国师范教育先驱;1810年,洪堡推动建立完善的师范教育体系。共一百零三页9.幼儿(yu r)机构18世纪末,法国出现“编织学校”1837年,德国福禄贝尔创立(chungl)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19世纪,英国欧文创立了幼儿学校,招收工人子女。共一百零三页10、研究生教育机构 19世纪初 德国现代学位(xuwi)(哲学博士)11、成人教育机构 现代学校教育正向终身教育制度发展共

17、一百零三页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zhd)的概述一、学校(xuxio)教育制度的含义共一百零三页1、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guz)。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guz),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guz)、条例等。 共一百零三页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tiojin)、修业年限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共一百零三页二、现代(xindi)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英国等单轨制:

18、美国分支型:苏联(介于(ji y)两者之间)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中央地方合作制共一百零三页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家庭教育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幼儿学校(3年)中学预备班中学高等学校小学(68年)技术学校与职业学校中心学校(4年)高级技术班20世纪初的英国(yn u)学制图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年级公学预 备 学 校 初 等 学 校幼 儿 学 校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双边中学现 代 中 学义务教育年限共十一年(五十六岁)第一学校中间学校托儿学校与托儿班25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

19、211109876543大 学多 科 技 术 学 院教 育 学 院 继 续 教 育 学 院第六学级成 人 教 育综 合 中 学英 国 现 行 学 制共一百零三页共一百零三页双轨学制:一轨为非群众性的特权阶层子女所占有,学校多从古代学校发展而来,属学术性的一轨;另一轨是为劳动(lodng)人民的子弟所开设的新学校,学生在经过一定的基础教育之后,便升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从事劳动(lodng)生产的技术,属生产性的一轨。代表:英、法、德共一百零三页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这种学制显然不利于教育普及。 学术(xush)性一轨的学术(xush)水平较高,像牛津、剑桥大学等就培养出许多杰出的人才。共一

20、百零三页共一百零三页美国现行(xinxng)学制图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121110987654321年龄年级保 育 学 校幼 儿 园中间学校小 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六年一贯制中学四年制中学84制633制66制义 务 教 育 阶 段中学(zhngxu)文凭7 6 5 4 3 2 1年级年龄25 24 23 22 21 20 19 18协士学位初级学院社区学院技 术 学 院大学本科学 士 学 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博士学位修业硕士学位修业共一百零三页一个系列,多种分段。这种学制体现了较强的民主性,有利于教育(jioy)的普及,其特点是教育(jioy)参差不齐,同级学校教学质

21、量相差较大,不同级别只见容易发生失衡。 共一百零三页前苏联8090年代学制图(zh t)小 学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学年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年龄托儿所幼儿园九年制学校九 年 制 学 校义 务 教 育 阶 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术学校业余中学中等专业学校高等学校普通中学(十一制学校)共一百零三页 (三)分支(fnzh)型学制共一百零三页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公共的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阶段实行分流教育:一支是学术教育,另一只是职业教育。两支教育的毕业生均可以升入对口的高等学校。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保留了适当的贯通性。这种学制既有利于教育的普

22、及,又使学术性保持较高水平 由于课时多、课程复杂,教学计划、大纲和教科书必须统一(tngy)而使教学不够灵活。实际上,普通教育更受重视、职业教育质量不高,造成了实际上的不平等共一百零三页教育(jioy)制度的发展趋势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制在向分支型和单轨型学制方向发展,中间(zhngjin)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最终实现终身教育。共一百零三页我国近代学校的诞生以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设立为标志。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标志着中国(zhn u)高等教育的开始。共一百零三页第二节 我国学校(xuxio)教育制度1902年 “壬寅学制”(清)(第一个现代学制,未实行)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

23、学制“以日本为蓝本”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学制26年)。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1922年 “壬戌学制”留美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便编订了壬戌学制,史称“六三三”制。其使用时间很长,影响(yngxing)深远。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3.壬子癸丑学制 -蔡元培主持1951年,解放区学制。现行学制。共一百零三页“洋务运动”,特别是“维新运动”以后,新思想、新技术影响着我国的教育。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曾经提出过改革学制的建议。一九O二年,清朝管学大臣张百熙模仿日本学制,拟定了“钦定学堂章程”,将整个学校教育分为三段七级,计二十二年。后因

24、荣庆从中作梗,未能施行。一九O三年,清政府令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人共同重拟学堂章程,以一九O二年制定的学制为基础,史称“壬寅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学制。这个学制分三段七级。第一段为初等教育(13年),分三级:蒙养院四年;初等小学(xioxu)五年(七岁入学);高等小学(xioxu)四年。共一百零三页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q yu)十二日(1902.8.15)颁布,又称壬寅学制,是中国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学制。(一)壬寅学制(xuzh)共一百零三页共一百零三页1904年分三段七级(20-21年)第一段为初等教育:蒙养院4年、初等小学堂5年、高等小学堂4年第二段为中等教育(zhngdngj

25、ioy):设中学堂5年第三段为高等教育: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大学堂3-4年、通儒院5年共一百零三页 1922年美国蓝本(lnbn)“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共一百零三页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1922年学制分三段四级第一段:初等教育(初小4年和高小2 年)第二段:中等教育(zhngdngjioy)(分初中3年和高中3年)第三段:高等教育(4-6年)共一百零三页共一百零三页1951年学制(xuzh)四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共一百零三页2、1958年学制改革要点:制订了发展教育事业“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 发展三类学校,即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和业余学校 3、1985

26、年的教育体制改革 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kud)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共一百零三页4、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中国教育发展总目标:“两基”、“两全”、“两重” 教育结构:纲要确定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重视和扶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重视和支持残疾人教育事业,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办学体制:改变以往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 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增加教育经费,逐步建立以国家

27、财政拨款为主,以征收教育税费、收取学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设立(shl)教育基金等为辅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制度共一百零三页5、1995年对教育制度的新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国家实行学业(xuy)证书制度 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共一百零三页四、我国现行(xinxng)学制共一百零三页从纵向上看,我国目前的教育主要有四个层次 : 高等教育 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 幼儿教育从横向上看,我国教育共有以下几类: 基础教育体系、职业(zhy)技术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体系、

28、成人继续教育体系、特殊教育体系共一百零三页学制发展(fzhn)的趋势1、学校阶段的变革(1)幼儿园纳入(nr)学制体系(2)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共一百零三页2、学校类型的变革(1)职业技术教育的勃兴(2)终身教育体系(tx)的建构共一百零三页第三节 义务教育(yw jioy)概述(一)含义: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gudng),要求所有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共一百零三页( 二)义务教育的特征:1、免费性这是义务教育的首要特征。因为没有面费作为前提,外在的强制性再强,家长缺乏

29、起码的生存条件,无力(wl)支付教育的费用,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没有免费作为前提,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是很难入学的,这样,普及型就无从谈起。2、普遍性或者普及性共一百零三页3、强制性:义务教育(yw jioy)的英文就是“compulsory education”.直译就是“强迫教育”。是国家用法律的形式保证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各国有关义务教育(yw jioy)的法律都对不履行义务的行为规定有强制性的措施,以保证义务教育(yw jioy)的实施。”4、公共性:义务教育着眼于为未来的公民奠定良好的素质,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它是公益事业,通常是由公共经费举办,以实现以实现

30、公共的利益。共一百零三页二、义务教育(yw jioy)的起源于发展义务教育发端于德国。16世纪,义务教育因宗教原因而出现1719世纪50年代,义务教育的缓慢发展阶段19世纪50年代20世纪20年代,义务教育的大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各国义务教育的年限进一步延长(ynchng)。如:美国10年,英国11年,德国12年。 共一百零三页第一阶段,1617世纪,义务教育因为宗教的原因二而出现。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学校法令,规定牧师和学校的教师应将612随的男女儿童的名单造册报送学校:上述年龄的儿童必须到学校读书,不愿送儿童入学的父母,“应以俗届政权之手强迫其履行这一不能改变的义务”,一般(y

31、bn)把此作为义务教育的开端。共一百零三页第一阶段,1617世纪,义务教育因为宗教(zngjio)的原因二而出现。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学校法令,规定牧师和学校的教师应将612随的男女儿童的名单造册报送学校:上述年龄的儿童必须到学校读书,不愿送儿童入学的父母,“应以俗届政权之手强迫其履行这一不能改变的义务”,一般把此作为义务教育的开端。共一百零三页第二阶段,1719世纪50年代 ,义务教育因为宗教、政治上的原因而初具雏形。第三阶段 19世纪50年代20世纪20年代,义务教育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进入大发展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义务教育的年限进一步延长。全世界平均的年限是8.6

32、3年,其中七大工业国中,德国为12年,美国(mi u)、加拿大、法国为10年,英国为11年,日本为9年,意大利为8年。共一百零三页19世纪的后半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开始自定义务教育的法令,全面普及和推广义务教育。美国最早的州在1852年,英国在1880年、法国在1882年先后(xinhu)通过了义务教育法令。20世纪20年代,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先后(xinhu)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共一百零三页我国义务教育(yw jioy)的发展1904年,根据张百熙的计划,清政府颁定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儿童自6岁起受蒙学4年,10岁入寻常小学修业3年。俟各处学堂一律办齐后,无论何色人等皆应受此7年教育,然后

33、听其任为各项事业。”中国自此开始有了义务教育的概念。 1906年,学部颁布强迫教育章程,规定:幼童至7岁须令入学,及岁不入学者,罪其父兄这是中国政府计划实行强迫义务教育的第一道正式法令1911年,我国正式试办义务教育,但请政府不久即被推翻1912年9月29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学校征收学费规程16条,明确规定:“初小、师范、高等师范免收学费”。 1956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十二年教育事业规划纲要提出(t ch),“7年内在全国基本上普及义务教育”。 共一百零三页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拖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biozh)着义务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共一百零三页198

34、6年,义务教育法应运而生。在该法中,第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国家设立(shl)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 2006年,我国对义务教法进行了修订,。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共一百零三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fzhn)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章 义务教育(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lingho)义务教育

35、。(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 加快缩小城乡差距 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共一百零三页第四节 终身教育(zhn shn jio y)一、概念终身教育:指的是一种教育的过程或者是一种教育的观念。具体而言纵向上终身教育就是人一生各阶段(jidun)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横向上是指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 共一百零三页二、特点(tdin)1、从时间的维度上:终身教育是从胎儿到坟墓的人生全程教育确保教育的连续性,防止知识老化2、从空间维度上:终身教育是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ngtin):“教育现在是,而且将来也越来越是每一个人的需要,那么我们不仅必须发展、丰富、增强大中小学和大学,而且还必须超越学校教育的范围,把教育的功能扩充到到着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所有部门政府机关、工业交通、运输都必须参与工作。”共一百零三页大规模的使用和安排各种信息和训练,超越传统的定义(dngy)和组织机构的限制共一百零三页3、教育的学习方式:自我导向学习自我导向学习:学习不再是社会或者其他成员(chngyun)外部施加强制力的产物,而是要学习者自主选择的活动。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方法,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可能性设定学习目标、学习策略、自己选择教育资源、安排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