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讲(中国古代哲学)课件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讲(中国古代哲学)课件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讲(中国古代哲学)课件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讲(中国古代哲学)课件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讲(中国古代哲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哲学在中国文化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它对中国的文学、艺术、史学、科学、教育等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也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引导。在西方文化中,宗教处于核心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哲学处于核心地位。“哲学就是用人人都不懂的概念讲人人都懂的道理,或者相反,用人人都懂的概念讲人人都不懂的道理。”一、古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1、原始哲学:古代哲学萌芽于商周之际,西周初年的尚书提出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事物,周易以八卦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的关系。周易所包含的占卜科学理论令今人大惑不解,以致出现了易经热。 (1)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所谓“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

2、这是构成世界最基本的事物,古代思想家用上述五种物质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是多样统一的, 战国时出现“五行相生相胜(克)”的学说,五行相生的关系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生关系反映了古人对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的生成关系的朴素直观的经验。 以上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相生:水木火土金相克:金木土水火(2)周易以八卦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的关系。 此图说明易经中的八卦能用于各种预测。能用于解释各种现象。两相结合可能解释各种现象。(3)阴阳: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表示事物的两个对立面的哲学范畴,殷商和周代已有了原始的阴阳概念,最初的概念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古代的思想家看

3、到一切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易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战国末期,以邹衍为首的阴阳五行家,把阴阳和五行观念揉到一起,倡导阴阳五行说,认为物质世界是由阴阳二气构成,金木水火土是构成百物的基本元素,阴阳五行家是科学和巫术相混杂的学派。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各持一端,崇其所善,是我们民族精神文化的不同基因,其中影响最大的,有四大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 原始儒家 原始道家 中国佛学 宋明理学二、原始儒家原始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荀子、等。原始儒家经典有诗书礼乐易春秋。此外,还可通过论语孟子荀子大学中庸把握儒家思想。原始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其涵义有四:1、“仁者,人也。”“克己复

4、礼曰仁。” 2、“仁者,爱人。”即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一种宽容忠恕的精神 。4、“杀身成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儒家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中庸”之道,他们把中庸思想当作最高的道德标准,根本的哲学原则,治国的根本方略。 中庸用在经济上,贫富就是“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中庸应用在修身立德上就是伟大寓于平凡,理想寓于现实的精神,要求“执中”。我们不必讲权势,去做异端的人。也不必做出惊天地的事情,只要在平凡的生活中尽心尽力,就实现了我们的生活目标。 三、原始道家原始道

5、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文约义丰,庄子诙诡谲奇,它们不仅表达了特殊的人生智慧,而且代表了特殊的中国艺术精神。老庄哲学是自成一套的宇宙观、认识论、方法论、自然哲学和人生哲学。老庄哲学的中心思想与理论基础是“道”。道是本原道是万物的本体和来源。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道作为本原,是客观的自然规律。追求“无为”的人生境界。道是过程道不是一种静态的形而上实体,而是一个过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这一过程中,道循环往复,“周行而不殆”,其运动周期是“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道是规律“道者万物之奥”, 道是万事万物运动的规律。作为规律的道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看不见,听不

6、着,摸不到,但一切受到它的支配和制约。道的规律不可抗拒的,不能违反,要坚持“无为而无不为”的原则,即不特意去做某些事情,依事物的自然性,顺其自然地去做。道家追求是精神的超脱解放,如果执着于外在的物欲、功名利禄,束缚于名教名言,那就会被物所主宰,故而庄子要化解物形,求精神之逍遥自由。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1)认识论:老子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事物,他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都说明“道”是一个有点神秘的、实有的

7、存在体。 道不同于时空中的具体事物,它是无限广大的,不能用具体名词来限定它。这就是老子的开宗明义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庄子则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认为万物都是变化的,万物有共同性。老庄所说的“道”作用于人生,便叫做“德”。强调修身养德、养生。(2)在人生论上,在处世之道上,老庄主张自然无为。“自然”是指不加强制力量而顺其自然的心态。 老子主张为人应淡泊名利,追求精神的超脱解放,他们认为如果执着于外在的物欲,功名利禄,就没有自由了,人们在欲望的追求中,往往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怎样解脱呢?老子认为应“致虚极,守静笃”。即虚怀若谷,持重守静。最终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庄子

8、则认为应“无待,无己“的逍遥之举,可以超脱。即破除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而使精神活动处于无牵无挂的逍遥境中。要达到这一境界的内心功夫是”心斋(养心气),坐忘(消除贪欲,使心灵自由舒展)。 四、中国佛教哲学中国佛学渗透了中国哲人的智慧,特别是道家、儒家和魏晋玄学哲理。儒家成圣成贤道家成至人成真人佛家成菩萨成佛陀佛教让人们反观自己的心灵,从种种狭隘的偏见中超脱出来,使自己日进于高明之境,而不为无明所缚。中国化的佛家宗派,主要由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各派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天台宗:以“圆融”,即层层圆而无偏,遍无遗漏的方式认识世界 。华严宗:以互相联系的观点看世界。禅宗:主张以心传心的

9、方式感悟世界,顿入佛界。禅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四、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又称道学),是儒道释三大资源与传统在宋元明时期的新的综合。它以儒学为主干,融摄佛、道的智慧,建立了以理气论、心性论为中心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三教图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 :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宋明理学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程朱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程颐(1033-1107)世称伊川先生 朱熹(1130-1200)理学集大成者 程颢(10321085)河南洛阳人,世称明

10、道先生。 世界的本原“理”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认识论) “存天理,灭人欲”(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 钱穆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材料二: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请概括: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它还涵盖哪些领域?朱熹 自然界普遍法则 人类社会儒家伦理道德 人人性陆王心学 陆九渊,江西金溪人,曾在江西象山讲学,人称象山先生。南宋思想家,心学开创者 。王守仁

11、,浙江余姚人,曾在阳明洞筑室,世称阳明先生。明代思想家。1、代表人物: 南宋:陆九渊 明朝:王守仁求“理”的方法 -内心反省陆九渊心学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阳明心学” 思想核心:“致良知”强调自我主动,鼓励奋发立志主要思想反对“格物致知”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11391193)是南宋理学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代表、心学开创者。他提出了“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他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不用学习也能体会。因此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这与朱熹格物致知的的方法发生分歧,1176年,双方在

12、江西信州鹅湖寺进行了一场辩论,史称“鹅湖之会”。陆九渊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王阳明(王守仁)是宋明理学中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是儒学的新形式;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1、同:2、异:前者认为世界本原是客观

13、存在的“理”; 后者认为“心即理”是主观的。把握“理”的方法: 前者主张“格物致知”; 后者主张内心反省,致良知。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如古代一些名将名相。宋明理学在元明清七百年里都是官方的哲学,对中国乃至东南亚产生深远的影响。 哲学与人生境界人生境界是中国哲学家追求的理想人格之极至的一种精神状态、精神天地。儒家主张“立人极”,以圣贤人格为向度,以个体的道德自觉,卓然挺立于天地间,不断追求自我实现。“孔颜之乐”古代哲人所推崇的是一种对人生的自我感觉良好的精神状态。 道家追求精神的逍遥与解脱。佛家追求不断地净化超

14、升,向往“涅磐”境界。冯友兰将古人所说的人生境界抽象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如果一个人只能顺其本能,或社会风习去做,对自己所做之事毫无觉醒,他的人生境界就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如果一个人的所做之事,动机是利己的,其事对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功利的境界;道德境界:如果一个人能自觉的意识到他是社会整体的一员,他自觉为社会利益做各种事情,所做的事有道德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如果一个人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觉悟到自己不仅是社会的一员,而且还是宇宙中的一员。他自觉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并觉解其中的意义,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这就是

15、天地境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一、传统思维方式 逻辑分析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缺点是分析方法的薄弱,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分析思维。 辩证综合中国古代哲人长于辨证思维,他们观察宇宙人生着眼于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不同的系统之中。人体小宇宙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天地大宇宙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一物两体一体两面一阴一阳谓之道反者道之动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动静无端,阴阳无始 直觉体悟中国传统思维有穿透语言,领略语言背后之象,进而穿透形象而领略其背后意蕴的特点。中国哲学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认知方法,而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儒家道德直觉道家艺术直觉佛家宗教直觉庄子主张的“心斋,坐忘,”,都是在直觉体悟状态下的一种心态:“心斋”即保持心境的虚静纯一,以便直接与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