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商学院《统计学》精品课程教案_第1页
兰州商学院《统计学》精品课程教案_第2页
兰州商学院《统计学》精品课程教案_第3页
兰州商学院《统计学》精品课程教案_第4页
兰州商学院《统计学》精品课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部分 课程综述一、课程性质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论科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数量性的特征。它系统地介绍了统计理论与方法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经典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较全面地阐述了统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特别是对二十世纪后期出现的新的统计理论与方法作了重点介绍,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二、教学目的统计学是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核心课之一。为了使学生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数据资料的搜集加工、分析及预测方法,本课程将从实际应用入手,即在统计理论基础上重点阐述统计工作各个阶段、不同实际应用方面的操作方法,力求体现统计学的社会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特点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理解并记忆统计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和范畴;掌握并能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一定的统计分析,使学生掌握并应用该工具为自己所学专业服务,以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三、教学内容1、考虑到财经类各专业未设置统计学原理与各专业统计课程,因而统计学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知识,使一般的统计理论方法,落实到实际的指标体系的运用上。2、考虑到财经类各专业都需要加强数量分析能力的培养,因此,不但介绍一般的统计方法,而且还介绍了常用的数理

3、统计方法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3、考虑到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方面的应用科学,因而在统计学中,一方面对于描述统计内容保持一定比例,另一方面也应加强统计分析、统计推断和统计核算方面的内容。四、教学时数章节课时数(54)课时数(72)绪论46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910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910时间数列分析810统计指数78抽样与抽样分布79假设检验46相关与回归分析57国民经济统计概述06合计5472五、教学方法板书、幻灯片、多媒体、统计调查实践、上机实验等配合使用。六、面向专业财经类各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第二部分 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统计学的内容、研究对象

4、、性质、应用范围及基本方法,尤其是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二)基本要求要求首先对统计学这门课程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了解这门课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进一步掌握其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三)教学要点1、统计一词的涵义、相互关系;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性质;3、统计的应用与基本方法;4、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总体、单位、样本、指标、变量。(四)教学时数46课时(五)教学内容本章共分五节:第一节 统计与统计学一、统计的含义“统计”一词在各种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经常出现。然而,不同的人,或在不同的场合,对其理解是有差异的。比较公认的看法是,统计有三种含义,即统计活动、统计数

5、据和统计学。1.统计活动统计活动又称统计工作,是指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并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的活动过程。2.统计资料统计资料或称统计数据,即统计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各种数字资料和其他资料的总称。表现为各种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表、统计图、统计分析报告、政府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等各种数字和文字资料。 3.统计学统计学是指阐述统计工作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科学,是对统计工作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经验总结。它以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为研究对象,阐明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是一门方法论科学。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

6、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统计工作同统计资料之间是过程同成果之间的关系,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直接成果。就统计工作和统计学的关系来说,统计工作属于实践的范畴,统计学属于理论的范畴,统计学是统计工作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它来源于统计实践,又高于统计实践,反过来又指导统计实践,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同统计科学研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统计。二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特点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社会经济统计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调查

7、分析活动,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数量性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数量方面,包括数量的多少,数量之间的关系。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二)总体性统计研究对象是客观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如人口统计是要反映和研究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全部人口的综合数量特征,而不是要了解和研究某个人的特征,但是它是从每个人调查开始的。人口统计是这样,其他统计活动也是这样。(三)变异性统计研究同类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着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并不是由某种固定的原因事先给定的(四)社会性社会经济统计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二是统计是一种社会调查活动,三

8、、统计学的研究方法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性质,决定了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解决研究方法问题是解决统计研究过程一切问题的关键之一。因此,研究方法问题在统计学中居于重要地位。主要包括: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和归纳推断法等。(一)大量观察法大量观察法指在对事物了解的基础上,对总体的全部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统计观察和登记并掌握与问题有关的全部事实的方法。(二)统计分组法统计分组法就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现象的总体特征,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志,把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不同性质或类型的组别。统计分组法是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统计整理阶段。(三)综合指标法综合指标法是在大量资料整理的基础上,

9、计算各种综合指标,对大量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分析的方法。(四)统计模型分析法统计模型分析法是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假设条件,用数学方程去模拟客观经济现象相互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如相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统计预测法。(五)统计推断法以一定的置信标准,根据样本数据来判断总体数量特征的归纳推理方法,称为统计推断法。第二节 统计学的分科统计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统计学也发展成为由若干分支组成的学科体系。由于出于不同的视角或不同的研究重点,人们常对统计学科体系作出不同的分类。一般而言,有两种基本的分类:从方法的功能来看,统计学可以分成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从方法研究的重点来看,统计

10、学可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一、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描述统计学(Descriptive Statistics)研究如何取得反映客观现象的数据,并通过图表形式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显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映客观现象的规律性数量特征。描述统计学的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数据的加工处理方法、数据的显示方法、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与分析方法等。推断统计学(Inferential Statistics)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它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作出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的划分,还反映了统计方法发展

11、的前后两个阶段和使用统计方法探索客观事物数量规律性的不同过程。统计研究过程的起点是统计数据,终点是探索出客观现象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搜集到的是总体数据(如普查数据),那么运用描述统计就可以达到认识总体数量规律性的目的;如果获得的只是研究总体的一部分数据(样本数据),那么要找到总体的数量规律性,就要运用概率论的理论并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科学的推断。显然,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是统计方法的两个组成部分。描述统计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推断统计则是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而且,推断统计在现代统计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统计学的核心内容,这是因为在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主

12、要是样本数据。但这并不等于说描述统计不重要。如果没有描述统计搜集可靠的统计数据并提供有效的样本信息,再科学的统计推断方法也难以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从描述统计学发展到推断统计学,既反映了统计学发展的巨大成就,也是统计学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二、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理论统计学(Theoretical Statistics)即数理统计学(Mathematical Statistics)主要探讨统计学的数学原理和统计公式的来源。由于现代统计学几乎用到了所有方面的数学知识,从事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的人员需要有坚实的数学基础。而且,由于概率论是统计推断的数学和理论基础,所以广义的统计学亦应包括概率论在内。理

13、论统计学是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没有理论统计学的发展,统计学也不可能发展成为像今天这样一个完善的科学知识体系。理论统计学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概率理论、抽样理论、实验设计、估计理论、假设检验理论、决策理论、非参数统计、序列分析、随机过程等。应用统计学(Applied Statistics)探讨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其实,将理论统计学的原理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应用统计学。例如,统计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形成了生物统计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形成了医疗卫生统计学,在农业试验、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形成了农业统计学。统计方法在经济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也形成了若干分支学科。例如,统计方法在经济

14、领域的应用形成了经济统计学及其若干分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形成了管理统计学,在社会学研究和社会管理中的应用形成了社会统计学,在人口学中的应用形成了人口统计学,等等。应用统计学除了包括各领域通用的方法,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之外,还包括某领域所特有的方法,如经济统计学中的指数法、现代管理决策法等。应用统计学着重阐明这些方法的统计思想和具体应用,而不是统计方法数学原理的推导和证明。三、统计学科地位高等学校经济类核心课程和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是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经济类专业课程结构、共同核心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结构、共同核心课程

15、及主要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两个项目调研基础上提出、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工商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教育部批准的必修课程。其中,经济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共8门: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共9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第三节 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统计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统计是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统计实践活动先于统计学的产生,早在四五千年前,为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统计实践活动。

16、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当时的统治阶级为了征兵和收税 ,需要了解土地、人口、粮食和牲畜的数量,就有了人口、土地等政府记录。我国在公元前二十二世纪已有人口、土地的记载。封建社会统计有了进一步发展。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十分重视统计,战国时期商鞅提出强国应了解13个方面的数字资料,其中包括粮食、各类人口、农业生产资料及自然资源等。统计的广泛发展开始于资本主义社会。从18世纪起,许多国家先后设立了专门的统计机构,搜集各个方面的统计资料,出版统计刊物,倡议建立国际统计组织,积极推动召开国际统计会议。二、 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般来说,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不同时期各学派之间的相互争论,相互渗透,使

17、统计理论最后发展成为统一的现代统计学。(一)古典统计学时期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是古典统计学时期,当时主要有政治算术学派和国势学派。1.政治算术学派。该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配弟。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弟的代表作政治算术一书,是经济学和统计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书中用“数字、重量、尺度”等定量的分析工具,对英国和当时的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进行了比较分析。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统计学的产生,为此被推举为统计学的创始人,并将其所代表的学派命名为政治算术学派。2 .国势派。该学派产生于18世纪的德国国势派又称记述学派,创始人是17世纪德国海尔曼康令国势学派搜集大量实

18、际资料,分门别类系统的记述了有关国情国力的重要事项,如人口、领土、政治、军事、经济、宗教、地理、风俗、货币等等。使用了“统计学”这个名称。但几乎不用数字而只用文字形成对国情国力进行系统地描述所以人们也把它叫做记述学派,并认为国势学派有统计学之名,而无统计学之实。(二)近代统计学时期统计学的近代时期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该时期的主要贡献是建立和完善了统计学的理论体系,并逐步形成了以随机现象的推断统计为主要内容的数理统计学和传统的政治经济现象描述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统计两大学派。1.数理统计学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创始人是比利时的阿道夫凯特勒,在统计学发展中的最大贡献是把概率论引入了统计学,从而

19、使统计学产生了质的飞跃。凯特勒的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经济学、生物学等科学中得到不断的应用,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此,被称为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近代统计学之父”。2.社会统计学派。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创始人是德国的克尼斯尼克斯在独立科学的统计学中,提出了把“国势论”作为“国势学”的科学命名,把“统计学”作为“政治算术”的科学命名,从而结束了对统计学研究对象长达200年之久的争论。(三)现代统计学的发展时期从19世纪末开始,统计学进入了现代统计学时期。在这个时期,数理统计学与社会统计学逐步融合成为统一的现代统计学。三、 我国的统计和统计学我国的统计学界,在解放前也存在着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统计

20、学派,两派的观点都是从外国传来的。新中国成立初期,认为只有社会经济统计学才是唯一的统计学,从而在根本上否定了数理统计学是统计学的组成部分,严重妨碍了整个统计学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被禁锢的思想终于获得解放,经过长期、广泛的认识和探讨,我国统计学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质的飞跃。1996年10月,中国统计学会、中国数理统计学会、中国现场统计学会联合举办全国统计科学研讨会,这次会议达成了中国各统计学科,各统计学派之间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思想确立了统计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肯定了统计学是包括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在内的一般方法论性质的科学,这为今后我国统计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

21、四节 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统计学与数学统计学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现代统计学用到很多数学知识,研究理论统计学的人需要较深的数学功底,使用统计方法的人要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这可能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似乎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这种理解是不妥当的。实际上,数学只是为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数学基础,而统计学的主要特征是研究数据;另一方面,统计方法与数学方法一样,并不能独立地直接研究和探索客观现象的规律,而是给各学科提供了一种研究和探索客观规律的数量方法。统计学与数学又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虽然表面上看统计学与数学都是研究数量规律,跟数字打交道的,但是,数学研究的是抽象的数

22、量规律,而统计学研究的则是具体、实际现象的数量规律;数学研究的是没有量纲或单位的抽象的数,而统计学研究的则是有具体实物或计量单位的数据。其次,统计学与数学在研究中所使用的逻辑方法也是不同的,即数学研究所使用的是纯粹的演绎,而统计学则是演绎与归纳相结合,占主导地位的是归纳。数学家可以坐在屋里,凭借聪明的大脑从假设命题出发推导出结果,而统计学家则需要深入实际搜集数据,并与具体实际问题相结合,经过科学的归纳才能得出有益的结论。二、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要研究和分析数据,因而统计学与这些学科领域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这种联系表现为,统计方法可以帮助其他学科

23、探索学科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但若要对这种数量规律性作出内在必然联系的解释并从中把握该学科研究实体的实际规律,那就要由该学科的具体研究来完成了。例如,大量观察法已经发现了新生婴儿的性别比是107:100,但为什么是这样的比例?形成这一比例的原因应由人类遗传学或医学来研究和解释,而非统计方法所能解决的。再如,利用统计方法对吸烟和不吸烟者患肺癌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吸烟是导致肺癌的原因之一的结论,但为什么吸烟能导致肺癌?这就需要医学去解释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统计学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可以这样说,统计方法仅仅是一种有用的定量分析工具,它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你想要解决的所有问题。能否用统计方法解决各学科的

24、具体问题,首先要看使用统计工具的人能否正确选择统计方法;其次还要在定量分析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定性分析,也就是要在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该学科的专业知识对统计分析的结果作出合乎规律的解释和分析,这样才能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尽管各学科所需要的统计知识不同,所使用的统计方法的复杂程度各异,统计学也不能解决各学科的所有问题,但统计方法在各学科的研究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统计学与哲学的关系:哲学是统计学的方法论基础。存在决定意识,质量互变原理。2统计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经济学是统计学的基础。3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统计学中要运用大量的数学方法。4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关系:一方面,统计学

25、的产生先于数理统计学,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数理统计学的基础; 另一方面,统计学的研究中要运用大量的数理统计方法。5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的关系: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与统计学的综合;经济计量方法是经过修正后的社会经济统计方法从这个意上说,统计学是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第五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2种类(1)其性质分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一般用文字说明,而不能用数量表示,如性别、文化程度、民族等。数量标志表明总体的数量特征,是用数值表示的,如年龄、工资、工龄等。(2)其变动情况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无论品质标志还是数量标志,当某个标志在各个总体单位上的具体表现相同时,该标

26、志是不变标志。如,以全国国有商业企业为总体,每个企业都具有经济成份和商业企业这两个不变标志。当某个标志在总体各个单位上的表现不尽相同时,该标志为变动标志,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总体单位都具有许多变动标志。例如在全国国有商业企业这个总体中,各企业的经营范围、营业面积、劳动生产率、商品销售额等标志都是不相同的,是变动标志。(二)标志的表现标志的表现是指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用文字表述,如“汉族”、“大专”、等。数量标志的标志表现是具体数值,如职工的工龄8年或10年,商品销售额100万元或400万元。三、 变异和变量 (一)变异 变异是变动的标志,具体表现在各个单位的差异,包括量

27、(数值)的变异和质(性质、属性)的变异。如:性别表现为男、女,这是属性变异;年龄表现为18岁、25岁、28岁等这是数值上的变异。(二)变量1概念变量就是可变的数量标志。例如,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流转额、流动资金占用额等数量标志,这些变动的数量标志就称做变量。变量值就是变量的具体表现,也就是变动的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例如,企业的职工人数是一个变量,甲企业职工人数100人,乙企业职工人数150人,丙企业职工人数200人等等,100人、150人、200人,都是职工人数这个变量的变量值(标志值)。2种类按变量值的连续性可把变量区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两种。连续变量的变量值是连接不断的,相邻的两个数

28、值之间可以作无限的分割,一般可以表现为小数。例如,人的身高、体重、年龄等都是连续变量。离散变量的变量值是间断的。例如,职工人数、商业企业数、机器设备台数都只能按整数计算,不可能有小数。四、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一)概念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例如,我国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95933亿元,它是根据一定的统计方法对总体各单位的标志表现进行登记、核算、汇总而成的统计指标,说明我国国民经济这个数量特征。这个数量指标的名称是“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数值是“95933亿元”(二)特点1数量性2综合性3具体性(三)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联系与区别其区别一是指标说明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而标志说

29、明总体单位特征;二是指标都可以用数量表示,而标志有不能用数量表示的品质标志。其联系一是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汇总得到的;二是指标和指标之间存在变化关系。(四)统计指标的种类1.统计指标按它所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特征,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是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这类指标主要说明总体的规模、工作总量和水平,一般用绝对数表示。例如,某一地区的总人口、工业企业总数、国民生产总值等等。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的强度、密度、效果、结构、工作质量等,例如,人口密度、劳动生产率、资金利润率等。这类指标一般用平均数、相对数表示。这些质量指标的数值并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例如

30、一个100 万人口的城市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也可能小于某个30万人口的城市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2.统计指标按其具体内容和作用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规模的统计指标,它表明总体现象发展的结果。例如上述的总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便是。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相比较的结果,又分两种情况:同一指标不同时期的数值对比可以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如人口增长率、成本降低率;用总体中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相比说明事物的内部结构,如三次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平均指标是按某个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如平均工资、平均成本等

31、等。(五)指标体系1指数体系的意义统计指标体系是指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整体社会经济现象本身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商品流转统计中,商品购进、商品销售和商品库存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统计指标,由这些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整体就是商品流转统计指标体系。意义:可以深刻认识事物的全貌和发展过程;利用统计指标体系,可以查明产生各种结果的主要因素,了解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以根据已知指标来计算和推测未知指标。2指标体系种类统计指标体系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基本统计指标体系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情况的指标体系。专题统计指标体系是对

32、某一个经济问题或社会问题制定的统计指标体系。例如,商品流转统计指标体系、经济效益统计指标体系、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统计指标体系等等。 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意义(一)总量指标的概念总量指标是指统计汇总后得到的具有计算单位的总和指标,反映被研究对象在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规模、水平或性质相同总体规模的数量差异。一般用绝对数表示,又称绝对数指标。(二)计量单位1.实物单位实物指标表明现象总体的使用价值总量。它根据现象的自然属性和特点采用实物单位计量。实物单位有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标准实物量单位,复合单位。2.价值单位价值指标表明现象总体的价值总量,它以货币单位计量。3.劳动量单位以劳动过程中消耗的劳动

33、时间为计量单位,如工时、工日、人工数等,为成本核算和计算劳动生产率提供依据。(三)作用1.从总体上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情况,从其基本状况和基本实力入手。2.计算其它统计指标的基础。统计综合指标中的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的计算都是以绝对数指标为基础计算的。二、总量指标的种类1.按指标反映的具体内容划分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总体单位总量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中单位数的多少,说明总体本身规模大小的总量指标。如:对某地区居民粮食消费情况进行研究,该地区的居民人口数便是总体单位总量指标。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中标志值总和的总量指标。如:上例中粮食消费总量便是

34、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的地位随统计研究的目的而变化。如:研究该地区粮食消费价格,粮食消费总量变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标了。2.按指标反映的时间状况划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变化过程总量的指标,如:商品销售额、总产值、基本建设投资额等。时点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状况的数量的指标,如:人口数、房屋的居住面积,企业数等。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区别):a性质相同的时期指标的数值可以相加,时点指标相加则无意义。b同类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指标则没有这种关系。c时期指标数值是经常登记取得, 时点指标不是。

35、区分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决定了统计处理与应用上的不同,在运用时期和时点指标时,注意同一指标若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则总量指标的性质也不同,如:年末人口数和年初人口数是时点指标,但年末人口数一年初人口数人口净增数则为时期指标。3.按指标采用的计量单位划分为价值指标、实物指标和劳动量指标价值指标、实物指标和劳动量指标前面已经讲过,这里就不讲了。三、应用总量指标注意的问题1.要有明确的计算范围、计量单位与口径。2.现象的同类性。相对量指标一、相对指标的意义统计中,数字的作用在于进行比较和分析。“比较为统计之母”是有道理的,孤立的数字,不进行任何比较分析,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此,对事物进行判断、鉴别和比较,就

36、要借助于相对指标。(一)相对指标的概念相对指标: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反映现象之间所固有的数量对比关系,表现形式一般为倍数或系数(以1作为对比基础),成数(以10 作为对比基础),百分数(以100作为对比基础),千分数(以1000作为对比基础),复名数等。相对指标的特点:将对比的基础抽象化。抽象化掩盖了绝对数的规模百分数或千分数(以100或1000作为对比基础)。复名数。这里还要对经济分析中经常用到的“百分点”的概念作一点说明。一个百分点是指1,百分点常用于两个百分数相减的场合。如:在股票交易市场上,确定某一时间的股票价格为基数,将两个不同时间股票价格与之相比,分别为150和120,那么后

37、一时间上的股票价格比前一时间下降了30个百分点(120150)。(二)相对指标的作用1.反映现象间数量对比关系。2.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程度、速度、强度、质量、效益等。3.弥补总量指标的不足,便于比较。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方法1.结构相对指标是将两个有从属关系的总量指标对比而得,说明总体内部组成情况,一般用表示。结构相对数(总体内某一部分指标数值)总体总量100如:反映工农业增加值的内部结构,农业内部各业构成,种植业内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其它作物的比例结构,消费结构中食品支出占全部生活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间的构成等。如:某地区工农业产值中工业、农业产值

38、所占的比重:工业产值占工农业产值比重工业产值/工农业产值=304.43468.51=64.98农业产值占工农业产值比重农业产值/工农业产值164.08468.51=35.02结构相对指标的特点:各部分计算结果1 各部分比重之和1 分子分母不能互换2.比例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它可以表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部分指标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指标数值比例相对指标可以用百分数表示,也可以用一比几或几比几形式表示。如上例中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可表示为304.43:164.08, 也可以表示为1.86:1,分析总体中若干部分的比例关系时可采用连

39、比形式。例如,某地社会劳动者人数为5943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为34769 万人, 第二产业为 12921 万人, 第三产业为11742万人,三个产业劳动者人数比例为1003734。利用比例相对指标可以分析国民经济中各种比例关系,调整不合理的比例,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协调发展。特点:分子、分母可互换 同一总体内 各部分之间比例之和不等于1003.比较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某项指标对比的结果。比较相对指标某一空间的某项指标数值另一空间的同项指标数值比较相对指标一般用倍数表示,有时也可用系数表示。例如:甲乙两公司2002年商品销售额分别为5.4亿元和3.6

40、亿元,则甲公司商品销售额为乙公司的1.5倍(5.43.6)。计算比较相对指标可以用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运用比较相对指标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同类指标对比,有助于揭露矛盾、找出差距、挖掘潜力,促进事物进一步发展。相对指标的特点:对比的分子分母必须是同质现象分子、分母可互换4.强度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强度相对指标是以复名数表示的,有些强度相对指标是采用无名数。强度相对指标的特殊使用是按平均每个人摊得到的份额表示。由于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因此可以形成正指标和逆指

41、标两种计算方法。如:反映卫生事业对居民服务保证程序的指标:每千人口的医院床位数医院床位数(张)人口数(千人),这是正指标。每千人口的医院床位数=人口数(千人)/医院床位数(张),这是逆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应用十分广泛,它可以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反映生产条件及公共设施的配备情况;也可以反映经济效益的情况。强度相对指标的特点:不同总体对比具有平均含义分子分母可互换5.动态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也称作发展速度,它是某一指标不同时间上的数值对比的结果。动态相对指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动态相对指标对于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将在第七章

42、予以详细讲述。6.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某一时期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与计划指标数量对比的结果。一般用百分数表示。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计划指标数值x100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一般应用例1.1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值达10万元,实际执行结果产值达11.5万元,则计划完成程度实际完成数计划规定数x10011.510 x100115例1.2某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完成103,实际却提高了5。则计划完成程度实际完成数/计划规定数x100=(15)103 101.94还可计算计划时期某一段累计完成数占全计划的百分比,即进行进度分析。计划完成相对数累计至报告期止完成数全部计划数1

43、00例1.3某企业生产情况情况如下产值及产品名称单位年计划实际完成数第三季度完成年计划的累计完成年计划的一季二季三季1-3季累计总产值万元96024028830783531.9886.98甲千克70014015013042018.5760.00乙千克300758514030046.67100.00丙千克23060708021034.7891.30丁千克18045505715231.6784.44计算第三季度及累计三季度止计划完成情况并分析乙、丙、丁任务完成好,甲不好。长期计划任务规定的要求和方法不同,检查长期计划的完成情况有两种方法:a累计法:凡是计划指标是按计划期内各年总和规定任务的要求采用

44、累计法计算。b水平法:如果计划任务(指标)按期末那一年规定应达到的水平规定, 则采用b.水平法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特点:对比数为同一总体分子分母不能互换计算结果视指标性质而定:a若指标表现为越高越好,如::产值(量)、劳动生产率值,其值1,结果越好。b若指标表现为越低越好,如:费用、消耗、成本,其值1,结果越好。 c基建投资额、工资等,其值1,结果越好。三、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统计相对数是一种抽象化的指标数值,是对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要使这种对比分析准确地、深刻地反映出现象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统计相对数的作用,在计算应用统计相对数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必须注意指标的可比性。

45、2.相对数与绝对数结合起来运用。3.要正确地选择作为比较标准的基期。4.为了从各方面分析和研究问题,需要把各种相对数结合起来使用。本章的重点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2、统计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复习思考题1、统计的涵义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2、简述统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3、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对象有哪些特点?4、怎样理解统计总体的同质性和变异性?5、为什么说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研究的必要?6、简述统计学与数学的联系与区别。7、简述总体、单位、样本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统计数据搜集与整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

46、各种方法的特性。(二)基本要求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数据搜集的方式方法,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加工整理,为以后各章学习统计分析方法打下基础。(三)教学要点1、数据采集的方式方法;2、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3、统计分组;4、变量数列的编制;5、统计数据的显示。(四)教学时数910课时(五)教学内容本章共分五节:第一节 数据的计量与类型一、数据的计量尺度在计量学的一般分类方法中,依据对事物计量的精确程度,可将所采用的计量尺度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即名类尺度、顺序尺度、区间尺度和比尺度。1.定类尺度定类尺度(Nominal scale,亦称分类尺度、列名尺度等)是这样一种品质标志,按照它可对研究

47、客体进行平行的分类或分组,使同类同质,异类异质。例如,按照性别将人口分为男、女两类;按照经济性质将企业分为国有、集体、私营、混合制企业等。这里的“性别”和“经济性质”就是两种名类尺度。名类尺度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利用它只可测度事物之间的类别差,而不能了解各类之间的其他差别。名类尺度计量的结果表现为某种类别,但为了便于统计处理,例如为了计算和识别,也可用不同数字或编码表示不同类别。比如用1表示男,0表示女;用1表示国有企业,2表示集体企业,3表示私营企业,等等。这些数字只是不同类别的代码,决不意味着它区分了大小,更不能进行任何数学运算。名类尺度能对事物做最基本的测度,是其他计量尺度

48、的基础。2.定序尺度定序尺度(Ordinal scale,亦称序数尺度、顺位尺度等)是这样一种品质标志,利用它不仅能将事物分成不同的类别,还可确定这些类别的等级差别或序列差别。例如“产品等级”就是一种测度产品质量好坏的顺序尺度,它可将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次品等;“考试成绩”也是一种顺序尺度,它可将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对某一事物的态度”作为一种顺序尺度,可将人们的态度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保持中立、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等等。显然,顺序尺度对事物的计量要比名类尺度精确些,但它至多测度了类别之间的顺序,而未测量出类别之间的准确差值。因此,顺序尺度的计量结果只能比较大小,不

49、能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3.定距尺度定距尺度(Interval scale,亦称间隔尺度、等距尺度、区间尺度等)是能测度事物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数量标志,更具体些说,区间尺度是可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类别,对这些类别进行排序,并较准确地度量类别之间数量差距的一种计量尺度。该尺度通常使用自然或物理单位作为度量单位,如收入用人民币“元”度量,考试成绩用“百分制”度量,温度用摄氏或华氏的“度”来度量,重量用“克”度量,长度用“米”度量等。区间尺度的计量结果表现为数值。区间尺度的数值可做加、减法运算,例如,考试成绩80分与90分之间相差10分,一个地区的温度20C与另一个地区的25C相差5C,等等。

50、但不能做乘、除法运算。而且,区间尺度没有绝对的零点。4.定比尺度定比尺度(Ratio scale,亦称为比率尺度)的计量结果也表示为数值,跟区间尺度属同一层次,有时对两者可不作区分。比尺度这种数量标志不仅能测度各类别的大小和多少,还有一个绝对零点(Absolute zero)作为起点。这个绝对零点是它跟区间尺度的明显差别,就是说,区间尺度中没有绝对零点,即使其计量值为“0”,这个“0”也是有客观内容的数值,即“0”水平,而不表示“没有”或“不存在”。例如,某个学生统计学的考试成绩为“0”分,这个“0”分是他的统计学的客观成绩,并不表示他没有考试成绩或没有任何统计学知识;一个地区的温度为0C,这

51、表示一种温度的水平,并不是说没有温度。而比尺度中绝对零点的“0”,表示“没有”或“不存在”。例如,一个人的身高为“0”米,表示这个人不存在;一个人的收入为“0”,表示这个人没有收入;一个产品的产量为“0”,表示没有这种产品;等等。现实中,大多数场合人们使用的都是比尺度。定比尺度与上述三种计量尺度相比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可以计算数值之间的比值。例如,一个人的月工资收入为600元,另一个人的为300元,可以得出一个人的收入是另一个的两倍。但区间尺度由于不存在绝对零点,就只能比较数值差,而不能计算比值。比如,可以说30C与15C之差为15C,而不能说30C比15C热一倍。可见,比尺度可以做加、减、乘、

52、除法运算。上述四种计量尺度对事物的计量层次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逐步递进的。高层次的计量尺度可以计量低层次计量尺度能够计量的事物,但不能反过来。显然,可以很容易地将高层次计量尺度的计量结果转化为低层次计量尺度的计量结果;将考试成绩的百分制转化为五等级分制就是一例。二、数据的类型1.按计量尺度分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统计数据是采用某些计量尺度对事物进行计量的结果,但采用不同的计量尺度会得到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就上述四种计量尺度计量的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大体上将统计数据分为两种类型:定性的数据和定量的数据。定性数据(Qualita

53、tive data,亦称品质数据)是说明事物的品质特征表现的具体类别,不能用数值表示;因这类数据由名类尺度和顺序尺度计量形成,故又可细分为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定量数据(Quantitative data,亦称数量数据或数值型数据)是说明现象数量特征表现的,能够甚至必须用数值来表现;因这类数据由区间尺度和比尺度计量形成,故又可细分为区间数据和比数据。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可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来处理和分析,比如,对定性数据一般只采用分组法计算,分析各组的频数或频率,而对定量数据则可用更多的统计方法去处理,计算、分析更多的统计指标或统计量。2.按数据的收集方法分按数据的收集方法分类,可将统计数据分为观测

54、数据和实验数据。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而得到的,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数据几乎都是观测数据。实验数据是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如医药研究试验数据、动植物杂交品种试验数据等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大多数据都是试验数据。3.按数据的时间关系分按照被描述对象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数据。截面数据是指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上的数据。时间数据是指同一空间不同时间上的数据。第二节 统计数据搜集的组织形式从统计数据本身的来源看,统计数据最初都是来源于直接的调查或实验。但从使用者的角度看,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两种渠道:一是来源于直接的调查

55、和科学实验,对使用者来说,这是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我们称之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二是来源于别人调查或实验的数据,对使用者来说,这是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我们称之为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本节从使用者的角度讲述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一、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对大多数使用者来说,亲自去做调查往往是不可能的。所使用的数据大多数是别人调查或科学实验的数据,对使用者来说称为二手数据。二手数据主要是公开出版的或公开报道的数据,当然有些是尚未公开出版的数据。在我国,公开出版或报道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和地方的统计部门以及各种报刊媒介。例如,公开出版的有中国市场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地区的统计年鉴等。提供

56、世界各国社会和经济数据的出版社物也有很多,如世界经济年鉴、国外经济统计资料,民办银行各年度的世界发展报告等。联合国的有关部门及世界各国也定期出版各种统计数据。除了公开出版的统计数据,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使用一些尚未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以及广泛分布于各种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传媒中的各种数据资料。现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在网络上获取所需的各种数据资料。利用二手数据对使用者来说既经济又方便,但使用时应注意统计数据的含义、计算口径和计算方法,以避免误用或滥用。同时,在引用二手数据时,一定要注明数据的来源,以尊重他人的劳动。二、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

57、调查或观察;二是实验。调查是取得社会经济数据的重要手段,其中有统计部门进行的统计调查,也有其他部门或机构为特定目的而进行的调查,如市场调查等;实验是取得自然科学数据的主要手段。在本节中,着重讲授取得社会经济数据的主要方式和方法。(一)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实际中常用的统计调查组织方式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1.普查。普查(Census)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方式,如人口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等。世界各国一般都定期进行各种普查。普查适用于特定目的、特定对象,旨在搜集有关国情国力的基本统计数据,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或措施提供依据。它主要用于搜集处于某一时点

58、状态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普查作为一种特殊的调查组织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普查涉及面广,调查单位多,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间隔较长时间,如10年才进行一次。我国的人口普查从1953年到1990年共进行过4次。今后,我国的普查将规范化、制度化,每逢末尾为“0”的年份进行人口普查,末尾为“3”的年份进行第三产业普查,末尾为“5”的年份进行工业普查,末尾为“7”的年份进行农业普查,末尾为“1”或“6”的年份进行统计基本单位普查。(2)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保证普查结果的准确性。我国前四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定为普查

59、年份的7月1日0时,第五次人口普查为2000年11月1日0时。农业普查的标准时间定为普查年份的1月1日0时。标准时间一般定为调查对象比较集中、相对稳定的时期。(3)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高,因此可作为抽样调查和其他调查的依据。(4)普查的使用范围较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或特定的现象。2.抽样调查。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是按照一定的概率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构成样本,并根据样本信息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这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调查组织方式。抽样调查的内容将在后面设专章讨论。3.统计报表。统计报表(Statistical report forms)是按照

60、国家有关法规规定,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填报的一种调查组织方式。这种调查组织方式在我国政府统计工作中,经过几十年的改进和完善,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统计报告制度,它要求以原始数据为基础,按照统一的表式、指标、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填报,已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获取统计数据的主要统计调查组织方式。统计报表类型多样。统计报表按调查范围可分为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按报送时间可分为日报、月报、季报和年报等;按报送受体可分为国家、部门、地方统计报表。4.重点调查。重点调查(Key-point investigation)是这样一种调查组织方式,它只从全部总体单位中选择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查,这些重点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