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大气卫生课件_第1页
环境卫生学大气卫生课件_第2页
环境卫生学大气卫生课件_第3页
环境卫生学大气卫生课件_第4页
环境卫生学大气卫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大气卫生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主要内容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大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大气卫生防护措施大气卫生监督和管理.第一节 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一、大气的结构大气圈:地球表面包围的很厚的并随地球旋转的空气层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没有气象现象,利于高空飞行 有20km左右臭氧层最靠近地表且密度最大气象变化复杂和人类生命活动的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气溶胶.名称物理性质粒径(m)形成机制轻雾(mist)水滴40雾化、冷凝浓雾(fog)液滴10雾化、蒸发、凝结和凝聚粉尘(d

2、ust)固体粒子1机械粉碎、扬尘、煤燃烧烟气(fume)固、液微粒0.011蒸发、凝集、升华烟(smoke)固体微粒1升华、冷凝、燃烧烟雾(smog)液滴、固体微粒1冷凝、化学反应几种气溶胶的形成机制及物理性质特征.三、大气的物理性状(一)太阳辐射:是产生各种复杂天气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紫外线生物学作用有利作用有害作用色素沉着作用抗佝偻病作用杀菌作用其它红斑作用其它过量1、改变皮肤对光线的吸收能力,可促使汗腺分泌,保护皮肤及深部组织不致受过热损害2、吸收多种光线,防止紫外线深入穿透组织,减少紫外线的有害作用 .红斑作用(erythema effect) 皮肤 表皮细胞破坏

3、释放组胺和类组胺物质 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作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 皮肤潮红、红肿紫外线.可视线预防眼睛疲劳和近视,提高情绪和劳动效率 视觉器官过度紧张而易引起疲劳,损伤视力 照度适宜照度过强或过弱.红外线组织均匀加温、血管扩张 皮肤、组织受过热损害促使机体新陈代谢与cell增生 消炎和镇痛作用 治疗慢性皮肤病、神经病、冻伤 、伤口愈合皮肤烧伤 、红外线白内障 、红外线视网膜灼伤 .(二)气象因素:与太阳辐射综合作用于机体,对机体的冷热感觉、体温调节、心血管功能、神经功能、免疫功能和新陈代谢功能有调节作用。.疾病多发月份高发及病情加重天气调查地点急性心血管疾病10月至次年4月,

4、高峰在11月至1月 冷空气入侵 ,冷气团控制北京、天水、青岛、武汉、上海和广州 呼吸道感染 冬季,尤以12月为最 冷空气入侵 ,冷气团控制伊宁、天水、北京、天津、张家口、青岛、上海、番禹和绵阳 .(三)空气离子:大气中带电荷的物质统称为空气离子气体分子外层电子逸出:正离子中性分子结合电子:负离子轻离子 (n+/n-)+灰尘、烟雾重离子 (N+/N-)空气中重离子数与轻离子数之比50时,则空气较为清洁 .轻离子重离子直径(cm)410-88010-8运动速度(cm/s)阳离子:1.36阴离子:2.10.010.0005空气中的浓度(个/m3)陆地3108201081101081010海洋5108

5、71082108.在海滨,森林公园、瀑布处,感到空气新鲜,使人有舒适感;夏季雷雨之后空气特别清新令人舒爽。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可能与空气中负离子增多有关。. 不同空气环境状况空气负离子浓度 环境 空气负离子浓度(个/cm3) 海滨、森林、瀑布20,000 疗养地区10,000乡村5,000清洁空气1,0001,500旷野、郊区7001,000公园400-800街道绿化地带100-200城市办公室100.空气离子的生物学效应(1)空气正、负离子的生物学效应特点 当空气离子浓度在一定范围时,正离子主要作用于交感神经,负离子则作用于副交感神经。适量的正、负离子联合作用于机体,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有

6、良好作用。 空气离子浓度在21043105/cm3时,负离子对健康呈良好作用,正离子则有不良作用;如空气离子浓度超过106个/cm3时,则不论正、负离子均可对健康产生不良作用。 .(2)空气离子生物学作用机理空气离子作用的分子机理至今无定论。较多的学者认为负离子能刺激组织中的单胺氧化酶发挥去胺作用,降低5-羟色胺的释放,影响植物神经调节。 .空气离子的应用临床上的应用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支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冠心病、高血压、甲亢、更年期综合症等 预防保健工作中的应用净化空气:用于厂矿、医院、学校和公共场所改善环境,预防疾病 防止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 一

7、、大气污染的来源大气污染包括: 天然污染(natural pollution) 人为污染(anthropogenic pollution).(一)工农业生产1.燃料燃烧: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如煤和石油2. 工业生产过程的排放.(二)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生活炉灶使用的燃料有煤、液化石油气、煤气和天然气。采暖季节,各种燃煤小炉灶是居民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三)交通运输主要指汽车、飞机、火车、轮船、拖拉机、摩托车等机动交通工具排放的污染物。.二、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一)气态污染物1)含氮化合物:主要有NO、NO2和NH3等。2)含硫化合物:主要有SO2、SO3和H2S等,其中SO2的数量最大,

8、 危害也最严重。3)碳氧化合物:主要是CO和CO2。4)碳氢化合物:包括烃类、醇类、酮类、酯类以及胺类。5)卤素化合物:主要是含氯和含氟化合物,如HCl、HF、SiF4。.(二)大气颗粒物1)从环境与健康的角度, 颗粒物按粒径可分为:总悬浮颗粒物 Dp100m 包括液体、固体或者液体和固体结合 存在的,并悬浮在空气介质中的颗粒 可吸入颗粒物 Dp10m能进入人体呼吸道,且能长期漂浮于空气中细粒子 Dp2.5m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更长,对健康的危害更大超细粒子 Dp0.1m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多为大气中形成的二次污染物.大于5m的颗粒物多滞留在上呼吸道,对粘膜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常发生慢性鼻咽炎、慢

9、性支气管炎小于5m的颗粒物多滞留在细支气管和肺泡,可与NO2协同,损伤肺泡和粘膜,引起支气管和肺部炎症。长期持续作用,可诱发COPD,出现继发感染,可导致严重后果。 .2)按大气污染物形成过程可分为一次污染物 (primary pollutant):直接来源于污染源的污染物,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在太阳辐射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理化性质不同于一次污染物的新的、毒性更大的污染物。.如SO2、H2S、CO、CO2、NO、颗粒物、碳氢化合物等 一次污染物与其他化学物

10、质在太阳辐射线作用下形成二次污染物发生光化学反应发生化学反应如SO3、H2SO4、NO2、HNO3、醛、酮、过氧乙酰硝酸酯等 .三、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一)污染源的排放情况1、排放量: 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决定大气污染程度的最基本的因素。2、与污染源的距离: 有组织排放时,烟气自烟囱排出后,向下风侧逐渐扩散稀释,然后接触地面,接触地面的点被称为烟波着陆点。.3、排出高度:指污染物通过烟囱等排放时烟囱的有效排出高度,即烟囱本身的高度和烟气抬升高度之和,用烟波中心轴到地面的距离表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排出高度越高,烟波断面越大,污染物的稀释程度就越大,烟波着陆点的浓度就越低。.大气污染物排出高

11、度图 .(二)气象因素1、风和湍流:一般将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速时大时小,并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上下、左右出现无规则的摆动的不规则运动称为大气湍流。.2、温度层结:温度层结即气温的垂直梯度分布(1)气温的垂直分布: (2)逆温:大气温度随着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3)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表示气体垂直运动的程度。. 高度(Km) 18 15 12 9 6 3 0 -80 -60 -40 -20 0 20 40 温度()气温垂直分布实际情况 0 气温随高度递减 0 气温随高度无变化 0 气温随高度递增逆温.气块干绝热变化示意图气块烟囱气块污染物是随近地面的气块作垂直运动的气块在作垂直运动

12、时,不受周围空气温度的影响由于外界压力的影响,气块的膨胀与收缩会导致气块温度变化.(1)稳定状态 空气团受力移动后,逐渐减速,并有返回原来高度的趋势 (2)不稳定状态 空气团一离开原位就逐渐加速运动,并有远离起始高度的趋势 (3)中性状态空气团被推到某一定高度后,既不加速也不减速 可用 、 d判断(1)d 大气垂直对流弱,大气中的污染物扩散极差 (2)d有利于空气垂直对流,大气中的污染物容易扩散 (3)d 空气垂直对流不剧烈,大气中的污染物可以扩散,但不充分 .设有A、 B、C三团空气,其位置都在离地200m的高度上,在作升降运动时其温度均按干绝热垂直减率变化,即1/100m。而周围空气的温度

13、垂直减率分别为0.8/100m、1/100m和1.2/100m.3、气压:与海拔高度、地理纬度和空气温度等有关。当地面受低压控制时,四周高压气团流向心,中心的空气便上升,形成上升气流。此时云雨天较多,通常风速较大,有利于污染物向上扩散。.当地面受高压控制时,中心部位的空气向周围下降。此时天气晴朗,风速小,出现逆温层,阻止污染物向上扩散。因此,在稳定气压的控制下,大气污染加重。.4、气湿:大气中含水的程度,常用相对湿度(%)表示相对湿度 大气中颗粒物吸收H2O 重量 影响运动速度 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局部大气的污染。湿度 空气干燥 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三)地形地形可以影响局部的气象条件,从而影响

14、当地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热岛(heat island)效应:人口密集的城市热量散发远大于郊区,造成城区气温较高,往郊外方向气温逐渐降低。如果在地图上绘制等温图,城区的高温部就像浮在海面上的岛屿。.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温度高于郊野温度的现象。由于城市地区水泥、沥青等所构成的下垫面导热率高,加之空气污染物多, 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又因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并由此向外围递减。.原则上,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城市热岛效应。但是,对居民生活和消费构成影响的主要是夏季高温天气下的热岛效应。为了降低室内气温和使室内空气流通,人们使用空调、电扇等电器,而这些都

15、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如目前美国1/6的电力消费用于降温目的,为此每年需付电费400亿美元。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利影响。有关研究表明,环境温度高于28C时,人们就会有不适感;温度再高还容易导致烦躁、中暑、精神紊乱等症状;气温持续高于34C,还可导致一系列疾病,特别是使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此外,气温升高还会加快光化学反应速度,使近地面大气中臭氧浓度增加,影响人体健康。.四、大气污染物的转归(一)自净大气的自净是指大气中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下,逐渐减少到无害程度或者消失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扩散和沉降:是大气污染物净化的主要方式。(2)

16、发生氧化和中和反应(3)被植物吸附和吸收:有些植物能吸收大气污染物,从而净化空气。.(二)转移(1)沿下风侧向更远的方向转移(2)向平流层转移(3)向其他环境介质中转移(三)形成二次污染和二次污染物有些大气污染物转移到其他环境介质后,在某些条件下仍可回到大气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第三节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大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大气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小部分污染物也可以降落至食物、水体或土壤,通过摄入食物或饮水,经消化道进入体内。.二、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一)急性危害 当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在短期内急剧增高,使周围人群吸人大量污染物而造成急性中毒。 1烟雾事件煤烟

17、型烟雾事件、光化学型烟雾事件 2事故性排放引发的急性中毒事件印度博帕尔毒气泄露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 .煤烟型烟雾事件:是由于煤烟和工业废气大量排人大气且得不到充分扩散而引起的。主要污染物为SO2和烟尘以及硫酸雾。著名的煤烟型烟雾事件例1:1930年12月,在比利时发生的马斯河谷烟事件;例2:1948年10月,在美国发生的多诺拉烟雾事件;例3:1952年12月发生的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12月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在这个狭窄的河谷里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

18、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烟尘和二氧化硫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这是20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发生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该镇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烟尘和二氧化硫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18人死亡。.由颗粒物和SO2协同作用引起的伦敦烟雾.伦敦烟雾、SO2浓度和死亡率变化趋势.煤烟型烟雾事件的特点:污染物来自煤炭的燃烧产物及工业生产过程的污染物;气象

19、条件为气温低、气压高、风速很低、湿度大、有雾、有逆温产生,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河谷盆地易发生;受害者主要以呼吸道刺激症状为主。 .光化学型烟雾事件:由于汽车尾气中NOx和烃类在强烈日光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的光化学烟雾而引起。著名的光化学型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阶段I污染物蓄积 阶段II氧化物形成.从油箱和汽化器中挥发的汽油碳氢化合物20%汽 车 排 气:一氧化碳 100%碳氢化合物 60%氮氧化物 100%从曲轴箱漏出的气体CHx :20%.光化学烟雾的成分NOx CHxUV浅蓝色混和烟雾O3(85%)过氧酰基硝酸酯(10%) 其它(5)主要为过氧乙酰硝酸酯 醛类、酮类、过氧

20、化氢等 .光化学型烟雾事件的特点: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经日光紫外线的光化学作用生成的强氧化型烟雾;气象条件为气温高、天气晴朗,紫外线强烈。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的白天;大城市内机动车拥挤、高楼林立,街道通风不畅,容易发生烟雾事件;受害者症状主要眼结膜和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症状为主。 .甘肃兰州光化学烟雾事件 中国甘肃兰州市西固地区20世纪70年代起常出现光化学烟雾事件,引起当地居民的眼睛红肿、流泪以及呼吸道刺激。经研究,这一地区的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原因主要和当地的炼油厂和发电厂的大量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排放以及特殊的山谷地形有关。从那以后,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和主要人口与经济区域也出现光化学烟雾。虽然这

21、方面的相关健康和经济损失统计极为缺乏,但我国的光化学烟雾污染的程度却不容忽视。据北京市环保局统计,北京市近年臭氧污染越来越严重,2004年臭氧超标日达到67天。2005年6月30日下午北京市北郊地区观测到的臭氧小时平均值高达286ppb(g/L)。.印度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时间:1984年12月3日原因:储气罐阀门失灵 后果:52万人口受到严重损害,15多万人中毒,5万多人失明,2500人死亡.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重庆井喷事件 2003年,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罗家寨发生了国内乃至世界气井井喷史上罕见的特大井喷事故,是建国以来重庆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安全事故。 2003年12月23

22、日21时55分,重庆开县,中石油川东北气田罗家寨16号井发生井喷事故,剧毒硫化氢夺走了243条人命,4000多人中毒就医,10万人连夜疏散,直接经济损失达6432.31万元。后来,国务院事故调查专家组的专家鉴定报告表明:2003年12月21日下钻的钻具组合中,有关人员去掉回压阀,是导致井喷失控的直接原因。.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井喷燃起了大火,山脚,忙着救援和撤离的人们 .家禽受毒气侵害致死 眼睛被有毒气体伤害 .(二)慢性影响1、影响呼吸系统功能:2、降低机体免疫力3、引起变态反应:四日市哮喘事件4、其他结膜炎、咽喉炎、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 (COPD).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四日

23、市近海临河,交通方便,到1958年,发展成了日本石油工业四分之一的重要临海工业区。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高硫重油)产生的废气,使整座城市终年黄烟弥漫。全市工厂粉尘、二氧化硫年排放量达13万吨。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出标准56倍。在四日市上空500米厚度的烟雾中飘着多种有毒气体和有毒铝、锰、钴等重金属粉尘。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烟雾,吸入肺中能导致癌症和逐步削弱肺部排除污染物的能力,形成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以及肺气肿等许多呼吸道疾病。后来的观察又发现,哮喘病患者的发病和症状的加重都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的浓度呈明显相关关系,进而确定二氧化硫是致喘的原因。由于这种公害病最早发生在日本四日市,在病症状中尤

24、以支气管哮喘最为突出,故被定名为“四日市哮喘”。.1961年,四日市哮喘病大发作。1964年连续3天浓雾不散,严重的哮喘病患者开始死亡。1967年,一些哮喘病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到1970年,四日哮喘病患者达到500多人,其中有10多人在哮喘病的折磨中死去,实际患者超过2000人。据日本环境厅统计,到1972年为止,日本全国患四日市哮喘病的患者多达6376人。 .(三)心血管疾病许多证据表明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其中以颗粒物的影响最为人们所关注。长期效应研究表明,长期接触污染空气与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脏猝死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升高有关,其对人群的健康效应不存在明确的最低

25、浓度阈值;短期效应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住院率和死亡率随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并存在地域性差异。SO2、NO2、CO和O3的升高与心血管病住院率上升也有关。大气污染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机制包括血管紧张性变化、氧化应激反应、炎性介质的参与等。.(四)肺癌根据2010年4月29日国家卫生部公布的相关调查,与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过去的30年里竟上升了465%。肺癌已经代替肝癌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在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的同时,近几年我国的吸烟率一直比较平稳。城市和农村的吸烟率差别不大,城市人口患肺癌的比率却是农村人口的两三倍。这表明城市大气污染已经

26、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三、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 间接危害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臭氧层破坏 (ozone depletion) 酸雨(acid rain) 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一)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对流层平流层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这些气体统称温室气体,主要有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和含氯氟烃(氟利昂,CFCs)等 CO2的原因大量燃

27、料燃烧 大面积森林砍伐 CO2全球平均浓度:1800年为270ppm,1984年达345ppm,每年约增加1.5ppm,估计到2100年,地球表面气温将增加6。 .温室效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病原体及有关生物的繁殖,致生物媒介传染病的分布发生变化;病原微生物的繁殖,致介水传染病的流行范围、强度增加;暑热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增加;空气中有害物质如真菌雹子、花粉等浓度,致人群中过敏性疾病增加。.疾病媒介现在的分布气候变暖的影响疟疾 蚊 热带/亚热带 +血吸虫病 钉螺 同上 + 丝虫病 蚊 同上 + 登革热蚊 同上 + 黄热病蚊热带/南美/非洲+.科学家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每增加1倍,全球平均气

28、温将上升1.54.5,而两极地区的气温升幅要比平均值高3倍左右。因此,气温升高不可避免地使极地冰层部分融解,引起海平面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当海水入侵后,会造成江水水位抬高,泥沙淤积加速,洪水威胁加剧,使江河下游的环境急剧恶化。.京都议定书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气候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的国际性公约,为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规定了标准,即:在2008年至2012年间,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量平均要低5.2。1997年12月条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

29、15日间开放签字,共有84国签署 ,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量的61%),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没有签署该条约。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3至4,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二)臭氧层破坏在平流层底部,由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而生成可观量的臭氧(O3),形成臭氧层。臭氧是一种有刺激性气体,高浓度的

30、臭氧呈淡蓝色。在高空的臭氧层可以阻挡、吸收和反射大部分紫外线,臭氧能吸收波长在220330nm 范围内的紫外线,从而防止这种高能短波紫外线对地球上生物的伤害。据估计,平流层臭氧浓度减少1%,UV-B辐射量将增加2%,人群皮肤癌的发病率将增加3%,白内障的发病率将增加0.2%1.6%.臭氧层空洞(ozone depletion)1985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极上空发现臭氧层 空洞 1986年:美国南极考察队证实臭氧层空洞存在1987年:西德考察队在北极上空发现臭氧层空洞.2006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是有记录以来最糟糕的,面积达2950万平方公里。 2007年同温层温度相对温和,南极上空臭氧空

31、洞变小,面积达2500平方公里。 .臭氧层空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皮肤癌增多 白内障发病率增加大气光化学氧化剂增加导致的健康危害 免疫系统抑制 .全球对策1985年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7年 破坏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89年 中国加入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90年 修订破坏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增加受控物质1991年 中国宣布加入修订后的破坏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三)酸雨pH值小于5.6 的降水酸雨对人类已造成多种危害.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大气中SO2、NOx等污染物溶于水汽中,经过氧化、凝结而成一般SO2形成的硫酸占70%,NOx形成的硝酸占30%.世界酸雨分布.我国酸

32、雨分布.酸雨的主要危害(1)对土壤和植物产生危害:酸雨的作用,使土壤pH值降低;果实产量下降;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2)影响水生生态系统:酸化的水体中浮游动物种类减少、鱼贝类死亡增加。(3)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酸雨增加土壤中有害重金属的溶解度,加速其向水体、植物和农作物的转移。此外,酸雨可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可造成地面水pH值下降而使腐蚀输水管材。.酸雨对石雕的损害.(四)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烟尘云雾颗粒性污染物吸收太阳辐射影响UV强度和生物学作用佝偻病增多传染病流行.第四节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SO2 性状:无色气体,易溶于水来源:含硫燃料的燃烧,废气 SO3

33、健康影响:水溶性刺激气体吸附SO2颗粒物变态反应原哮喘(四日市哮喘事件)促进B(a)P致癌性溶于水H2SO4眼、上呼吸道刺激刺激上呼吸道平滑肌末梢神经感受器喘息、气短.二氧化硫与健康损害的剂量-效应关系剂量(mg/m3)效应0.1-0.3难以识别它的气味,闻不到0.3-1可闻到(国家标准:一次最高0.5 mg/m3 )3可闻到刺鼻的硫臭味5暴露3小时肺功能轻度减弱,但黏液分泌和纤毛运动能力尚未改变10-15黏液分泌和纤毛运动能力均受到抑制20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明显增加,引起咳嗽,眼睛不适感,严重的引起急性结膜炎,急性支气管炎引起疾病100支气管和肺组织明显受损,可引起记性支气管炎,肺水肿,呼吸

34、道麻痹400-500可立即危及生命.防制措施:(1)以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艺技术为上策;(2)限制高硫煤的开采和使用。.二、颗粒物(一)来源:自然界的风沙尘土、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和海水喷溅等;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使用的各种燃料的燃烧;钢铁厂、有色金属冶炼厂、水泥厂和石油化工厂等的工业生产过程;公路扬尘、建筑扬尘。.(二)健康影响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局部组织的堵塞作用、慢性炎症、COPD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致癌作用对人群死亡率的急、慢性影响.(三)影响颗粒物生物学作用的因素:颗粒物粒径:沉降速度、沉积部位、有害物质颗粒物成分:无机、有机、载体作用呼吸道的清除作用其他.不同直径的颗粒物在呼吸道中的

35、阻留上呼吸道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1015m510m15m非吸入性颗粒NO来源:机车车辆;火力发电;石油化工;雷电或高温激活自然环境中的氮健康影响呼吸系统:对深呼吸道、细支气管、肺泡刺激血液:亚硝酸根与Hb结合MeHb组织缺氧NO2促癌作用形成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与健康损害的剂量-效应关系剂量(mg/m3)效应0.12-0.22可闻出(国家标准:一次最高0.15 mg/m3) 510分钟可引起呼吸道阻力增加13鼻腔和呼吸道黏膜出现明显刺激症状,引起咳嗽,喉痛,胸部烧灼感100-150引起喉头水肿,继而导致呼吸道阻塞,出现呼吸困难,紫绀200-70030-60分钟,急性肺水肿,迅速导致死亡.防制措施:(1)控制并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同时控制来自工业污染源的NOx排放。(2)加强环境监测和预报,预防光化学烟雾的发生。 .四、一氧化碳引起急、慢性CO中毒五、臭氧影响呼吸功能、阻碍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