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1.1 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1.2 材料的基本性质1.1 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质1.1.1 材料的组成与性质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相组成组成的含义:构成材料的成分及其含量(1)化学组成 化学组成是指构成材料的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的种类与数量。 习惯上,金属材料的化学组成以主要元素的含量来表示(如钢材:Fe,C,Mn,Si,S,P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则以各种氧化物含量来表示(如水泥:CaO、SiO2、Al2O3 、 Fe2O3 、SO3、MgO等)。 化学组成对材料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当材料与自然环境或各类物质接触时,它们之间必定按化学规律发生作用。如混凝土受到酸、碱、盐类
2、物质的侵蚀作用,钢材的锈蚀、木材的燃烧等都属于化学作用。材料在各种化学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由其化学组成决定的。 (2)矿物组成 矿物是指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具有特定的晶体结构、物理力学性能的组织结构(如硅酸盐水泥熟料主要由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四种矿物所组成)。矿物组成是指构成材料的矿物种类和数量。化学组成相同的材料其矿物组成可以不同。对某些土木工程材料,其矿物组成是决定其性质的主要因素。例如硅酸盐水泥中硅酸三钙含量高,则其凝结硬化速度较快,水化放热较大,强度较高。(3)相组成材料中具有相同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均匀部分称为相.自然界中的物质有气相、液相、固相之分。材料的相组成是
3、指组成材料的相种类、数量及分布状况。土木工程材料大多数是多相固体,可看成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不同相之间存在界面,材料的性质与材料的相组成和界面特性有密切关系。实际材料中,相与相之间的这一过渡面是一个薄弱区,它的成分与结构与其两侧的相都不相同,是不均匀的 ,可将其作为“界面相”来处理。因此,通过改变和控制材料的相组成,可改善和提高材料的技术性能。1.1.2 材料的结构(构造)与性质1)土木工程材料的结构层次宏观结构亚微观结构(或称细观结构)微观结构(1)宏观结构 材料的宏观结构是指用肉眼或放大镜能够分辨的粗大组织(其尺寸约为毫米级大小),以及更大尺寸的构造情况。因此,这个层次的结构也可以称为宏观构
4、造。宏观结构有如下六种类型:(1)散粒结构;(2)聚集结构 ;(3)多孔结构 ;(4)致密结构 ;(5)纤维结构 ;(6)层状结构。 (1)宏观结构(1)散粒结构 散粒结构是由单独的颗粒组成,不与其他颗粒相结合,如砂、石子以及用于涂料及塑料中的粉状填料。 (2)聚集结构 聚集结构材料中的颗粒通过胶结材料彼此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如各种混凝土。 (1)宏观结构(3)多孔结构多孔材料中含有大量的、粗大或微小的(10-3mm 1mm)、均匀分布的孔隙,这些孔隙或者连通,或者封闭。这是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发泡塑料、石膏制品等材料所特有的结构。(4)致密结构 具有致密结构的材料在外观上和内部结构上都是致
5、密的(无孔隙的),金属、玻璃等材料即具有这种结构特性。这种材料的体积密度大,导热性强,强度硬度大,抗渗性和抗冻性好。(1)宏观结构(5)纤维结构 纤维结构是木材、纤维制品所特有的结构,其在平行纤维和垂直纤维方向上的强度、导热性及其他一些性质明显不同,即具有各向异性。 (6)层状结构 层状结构或称叠合结构,是板材常见的结构。它是将材料叠合成层状,用胶结材料或其他方法将它们结合成整体,如木材胶合板等。叠合结构可以改善单层材料的性质。 亚微观结构一般是指用光学显微镜所能观察到的、具有微米级的材料组织结构。仪器的放大倍数可达一千倍左右,能有几千分之一毫米的分辨能力,可仔细分析天然岩石的矿物组织、金属材
6、料晶粒的粗细及其金相组织,如钢材中的铁素体、珠光体、渗碳体等组织;混凝土中的孔隙及裂缝、木材的木纤维、导管、髓线等组织也属于亚微观结构层次。 材料内部各种组织的性质是各不相同的,这些组织的特征、数量、分布以及界面之间的结合情况都对材料的整体性质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2)亚微观结构(或细观结构)层片状珠光体是一种双相结构的组织,是一层铁素体和一层渗碳体的混合物 (3)微观结构 微观结构是指材料分子、原子层次的结构。可用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分析研究。其尺寸范围为10-610-10m。材料的许多物理、力学性质,如强度、硬度、弹塑性、熔点、导热性、导电性等都是由其微观结构所决
7、定的。 固体材料的微观结构基本上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包括玻璃体、固溶体等)。 固体中,由原子、分子或离子作三向规则排列成有序的结构,称为晶体。而原子、分子或离子本身沿三维空间作不规则排列的,称为非晶体。2)晶体的种类及性质 按质点及结合键的特性,晶体可分为以下4种: (1)原子晶体 原子晶体是由中性原子构成的晶体,其原子之间是由共价键来联系的。原子之间靠数个共用电子来结合,具有很大的结合能,结合比较牢固,因而此种晶体的强度、硬度与熔点都是较高的。石英、金刚石、碳化硅等属于原子晶体。(2)离子晶体 离子晶体是由正负离子所构成的晶体。离子之间是靠静电吸引力所形成的离子键来结合。离子晶体一般是比较稳
8、定的,其强度、硬度、熔点也是较高的。2)晶体的种类及性质(3)分子晶体 中性的分子由于电荷的非对称分布而产生的分子极化,或是由于电子运动而发生的短暂极化所形成的一种结合力,即范德华力。分子晶体是由分子通过范德华力结合起来的,分子晶体大部分属于有机化合物。(4)金属晶体 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排成一定形式的晶格,在晶格间隙中有自由运动的电子,这些电子称为自由电子。金属键是通过自由电子的库仑引力而结合的。自由电子可使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及导电性。晶体结合形式与材料性质 晶体结合形式 离子晶体共价键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构造方向性小 方向性大 方向性小 方向性小 密度密度中等 密度小 密度大密度小 强
9、度与硬度强度大硬度大 强度大硬度大 强度与硬度变化范围大 强度小质软 热学性质熔点高 熔点高 熔点范围大热传导性大熔点高 电学性质导电性一般较小 导电性小 导电性大 导电性小 晶体结构(构造) 晶体的结构形式采用X射线衍射或电子射线扫描等方法来确定。 在晶体内部,可细分为完全相等单位的构造在三维空间重复着,如右图所示。 立方晶体沿三个垂直方向有相同的排列:a1=a2=a3,大部分金属和相当数量的陶瓷材料是立方晶系的。非立方晶体的重复排列沿三个坐标轴方向不一样或者其三个晶轴间的夹角不全等于900。自然界中共有7种可能的晶系。这七种晶系的名称和它们的几何特征列于下表。 晶体结构立方晶系中的点阵常数
10、a在三个坐标方向上都是相同的 各种晶系的几何特征 晶系轴间夹角立方a1=a2=a3所有的夹角都等于900正方a1=a2c所有的夹角都等于900正交abc所有的夹角都等于900单斜abc其中有两个夹角是900;另一个不等于900三斜abc三夹角都不相同,且都不为900六方a1=a2=a3c夹角为900和1200菱方a1=a2=a3所有的夹角都相等,但不为900晶体结构(构造) 正方晶系和正交晶系的几何特征见下图。a)正方晶系:a1=a2c;各个夹角都为900;b)正交晶系:abc;各个夹角都是900;c)六方晶系:a1=a2c;夹角为900及1200晶体结构(构造) 以岩石矿物为主的硅酸盐有很多
11、种类,其晶体构造也是多种多样的,见下图所示。如果以4个O2-离子包围一个Si4+离子所组成的SiO44-作为基本单位,则它们既可以成为独立体,也可以成为链状构造(例如辉石类)、二维网状构造(例如高岭土、云母)或三维网状构造(例如硅石SiO2、长石类),其中Si4+与O2-的结合是半离子性、半共价性的。 a)基本单位;b)链状连结;c)二维网状结构 晶体结构(构造) 某些有机化合物中,高分子某些较为规则构造部分称为结晶性的,而不规则构造部分则称为非结晶性的,如下图所示。结晶性部分所占比例随着分子的化学构造、延伸度和温度等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晶体非晶体共聚物1-非结晶性区域;2-结晶性区域 3)玻
12、璃体 玻璃体是由于熔融物冷却较快而形成的。玻璃是无机非晶态固体中最重要的一族。当达到凝固温度时,它还具有很大的粘度,致使原子来不及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起来,就已经凝固成固体,从而形成玻璃体结构。 一般无机玻璃的外部特征是有很高的硬度,较大的脆性,对可见光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并在开裂时具有贝壳及蜡状断裂面。 玻璃体具有以下物理通性。玻璃体的特性1、各向同性 玻璃体内部任何方向的性质(如折射率、导电性、硬度、热膨胀系数等)都是相同的。这与晶体一般具有各向异性的特性是不同的,却与液体有类似性。 2、介稳性 当熔体冷却成玻璃体时,这种状态并不是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它能较长时间在低温下保留了高温时的结构而不
13、变化,因而称介稳状态。 从热力学观点看,玻璃态是一种高能量状态,它必然有向低能量状态转化的趋势,也即有析晶的可能。然而从动力学观点看,由于常温下玻璃粘度很大,由玻璃态转变为晶态的速率是十分小的,因此它又是稳定的。玻璃体的特性3、固熔转化过程的可逆性与渐变性 当熔体向固体转变时,若是结晶过程,当温度降至TM(熔点)时(见右图),由于出现新相,同时伴随体积、内能的突然下降与粘度的剧烈上升;若是熔融物凝固成玻璃的过程,开始时熔体体积和内能曲线以与TM以上大致相同的速率下降直至F点(对应温度Tg),熔体开始固化。这时的温度称玻璃形成温度Tg。 物质内能与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玻璃体的特性 当玻璃组成
14、一定时,Tg应该是一个随冷却速度而变化的温度范围。低于Tg时的固体称为玻璃,而高于此温度范围它就是熔体。因而玻璃体无固定的熔点,而只有熔体玻璃体可逆转的温度范围。 常见的玻璃体有硅酸盐玻璃,如石英玻璃是将熔化的二氧化硅(SiO2)经过急速冷却所得的产物。这种熔融体冷却时形成较大的网状构造而使粘性增大,在不产生规则整齐排列的SiO4晶体的情况下,直接转变为非晶质固体,也可称为无定形晶体。玻璃就属于这类非晶质固体,此外,还有合成树脂和橡胶等。4)固溶体 固体中也有纯晶体和含有外来杂质原子的固体溶液之分。把含有外来杂质原子的晶体称为固体溶液,简称固溶体。 固溶体普遍存在于无机固体材料中,材料的物理化
15、学性质,会随着固溶体的生成,在一个更大范围内变化。因此,无论对功能材料,还是结构材料,都可通过生成固溶体的条件,提高材料的性能。 当溶剂和溶质的原子大小相近,电子结构相仿时,便容易形成固溶体。固溶体按其溶剂原子被溶质原子所取代的情况不同,又分为置换固溶体、有序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4)固溶体(1)置换固溶体 晶体结构中一种原子对另一种原子的无规则置换所形成的固溶体称为置换固溶体。铜和锌的溶体就称为置换固溶体。此种固溶体在许多金属中是相当常见的。置换固溶体溶解度主要取决于几何上和化学上的限制。如果溶质原子和溶剂原子具有相近的原子尺寸,则溶解度大。要得到很高的固溶度,还要求溶剂的化学性质相似。 4)
16、固溶体 在离子相中也会产生置换固溶体。在离子固溶体中,原子和离子的大小是很重要的。右图表示了一个简单的离子固溶体的例子。在此MgO结构(见右图)中,Mg2+离子被Fe2+所取代。由于两个离子的半径分别为0.066nm和0.074nm,故可以完全地取代。另一方面,Ca2+离子则不能用来取代Mg2+,因其半径为0.099nm,相对较大。化合物中的置换固溶体(Fe+离子置换了MgO结构中的Mg2+4)固溶体2、有序固溶体 在置换固溶体中,溶质原子在溶剂中的分布是随机的,故又称为无序固溶体,当其从高温缓冷到某一温度以下时,溶质原子会从统计随机分布状态过渡到占有一定位置的规则排列状态,即发生“有序化”过
17、程,形成有序固溶体(如右图)。有序固溶体(大多数原子之间,如果有序化是完全的就会形成化合物) (三)固溶体3、间隙固溶体 一个小原子位于较大原子的间隙中(见右图),这种固溶体称为间隙溶体。铁中的碳原子就是一例。当温度低于9120C时,纯铁呈体心立方结构。当温度高于9120C的某一范围内,铁呈面心立方结构。在面心立方点阵的晶胞中心存在着较大的间隙(或称“洞”)。由于碳原子非常小,它能够运动到这个“洞”中,形成铁和碳的固溶体。但在低温时,铁具有体心立方体结构,其原子间的间隙小得多,因此,碳在体心立方体中的溶解度是有限的。间隙固溶体(碳在面心立方体铁中) 5)胶体 胶体是由高分散度的粒子作为分散相,
18、分散于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体系。高度分散性和多相性是胶体最显著的特点。 胶体体系表面能数值很大,因此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体系。胶体的吸附现象 吸附是指物质(主要指固体)表面吸住周围介质(液体或气体)中的分子或离子的现象。 固体所以具有吸附能力,是由于固体表面层上的粒子和固体内部的粒子所处情况不同。在表面层上的每个粒子向内的吸引力没有平衡,这就在固体物质表面上产生吸附力,把周围介质中的某些离子或分子吸附在它的表面上。 被吸附的离子或分子由于振动可以脱离表面而解吸,同时另有一些粒子又会被固体物质的表面所吸附,而形成的吸附和解吸的动态平衡,实际上这是一个可逆过程。 吸附作用和物质的表面积有关,表面积越
19、大,吸附能力越强。胶体是一个高度分散体系,其总表面积非常大,因而胶体具有高度的吸附能力。胶体的结构 胶体粒子的吸附性与其内部结构有关。现以硅胶为例,说明胶体的结构(见右图)。胶体的中心部分叫胶核,硅酸溶胶中的胶核可以看作是SiO2的聚集体,有很强的吸附性。硅酸溶胶中存在着弱电解质H2SiO3,在水中有着下列电离平衡:H2SiO32H+SiO32- 电离出n个SiO32+被胶核所吸附,同时有2n个H+离子电离出来。其中2(n-x)个H+又被吸附在SiO32-周围,这些就组成胶粒。 胶体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 胶体粒子在体系中不断进行着无规则的布朗运动,粒子越小,运动得越快。但一般在一定的条件下同一种
20、胶粒带同号的电荷,因而互相排斥,阻止了它们互相接近,使胶粒很难聚集成较大的粒子而沉降,所以溶胶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此外,在胶粒的吸附层中,此相反电荷离子(如硅酸溶胶的结构式中H+离子)都能水化,从而在胶粒周围形成了一个水化层,阻止了胶粒之间的聚集;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也阻止了胶粒和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相结合,增加了溶胶的稳定性。 溶胶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不稳定则是绝对的。只要减弱或消除使它稳定的因素,就能使胶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从而达到破坏胶体的目的。这种使胶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降的过程叫做聚沉。6)凝胶 在溶胶聚沉过程中得到的产物中常有一种叫凝胶。凝胶并不是一般的沉淀,而是一种相
21、当稠厚的物质。凝胶从外貌上看,既不像液体,也不像固体,它是由溶胶凝结成无流动性的半固体状。通过冷却、加热和加入电解质便可形成凝胶。 凝胶具有由分散介质形成的蜂窝状或由细纤维集合而成的毛细管状结构,在其空隙中包含有液体。液体部分经逐渐蒸发干燥固化了的称为干凝胶。水泥的水化物便是干凝胶的一种。 凝胶的特性 凝胶的溶胀 干燥凝胶吸取溶媒膨胀的现象称为溶胀。溶胀对弹性凝胶较为明显。例如,橡胶由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作用而膨胀(溶胀),混凝土也会由于吸水而稍许膨胀。 凝胶的触变性 溶胶在静置时变为凝胶,在施加外力振动搅拌等刺激时变为溶胶的现象称为触变性。触变性多发生在杆状和片状颗粒的胶体。这些粒子在静置
22、时,在有些部位上互相接触连结起来,从整体来看形成为具有网状结构的凝胶,如由外部给予刺激(振动、搅拌),则遭破坏又变为溶胶。 溶胶化了的胶体静放一段时间,到变为凝胶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固化时间,是衡量触变性的指标。粘结剂、水泥浆等均表现有触变性。7)材料的表面及界面 (1)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 众所周知,如果没有外力的约束,液体将倾向于形成小滴。这是因为在各种几何形状中,以球形的比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为最小。而且,经常可看到,当两个球形的水滴或水银珠互相接触时,会合并成一个较大的球滴。这种使总的表面积尽可能减小的倾向是由于总表面能趋向于最低的结果。 总表面能是表面能与比表面积的乘积。表面能是增加单位面
23、积的表面所需要做的功,其单位为J/m2。表面能和表面张力具有相同的数值和量纲,不过后者的单位是用单位长度上的力来表示的(例如N/m),表面能与表面张力等值,这是同于产生单位面积新表面所消耗的能量与扩张该表面时单位长度上所需要的力相等。(2)界面 在固相、液相、气相之间,两种相接触的面称为界面。二相中任何一相的变化都会影响到界面的性质。 形式上可将界面以物质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划分,即:气液、气固、液液、液固、固固。 二相间界面稳定存在的普遍的先决条件是界面产生的自由能是正值;若为零或负值,则偶然的起伏即可导致表面区不断扩大,最后使一种物质完全分散在另一物质之中。例如两种气体之间或两种能互溶的液
24、体或固体之间的界面,单位面积的自由能对分散力并无抵消作用,就是这种情形。甚至对于互不混溶的液体,在有合适的第三种组分存在时,也会因显著影响界面自由能而导致自动乳化。 (3)吸附 固体或液体表面吸引外来原子、离子或分子而造成吸附。通常,将结合微弱的外来原子或分子薄膜归之为物理吸附。在降低压力或升高基底温度时,固体对气体的物理吸附将迅速降低。物理吸附膜的厚度为几个单分子层,而化学吸附膜与其不同,它通常是单原子或单分子的。高温时比低温时更易发生化学吸附。洁净金属发生的相与相之间的化学反应,多数是从化学吸附开始的,然后在位错和晶界之类的优先位置上发生稳定反应产物的生核和长大。 (4)浸润 液体在与固体
25、相接触时所采取的形态,取决于表面能的大小。由于液滴可以自由流动直至达到平衡。因此,在固体表面这一平面上,各种表面张力之间必然存在着力的平衡。对于部分浸润,当接触角为时,根据表面张力在水平方向的平衡,得到: PSV=PLVCOS+PSL式中:PSV、PLV和PSL分别为固气、液气和固液的表面张力。(4)浸润 如果所形成的两个新界面的能量低于初始固气界面的能量(即PSL+PLVPSV),则液体将完全浸润固体的表面(=00);如果固液界面能大于初始的固气和液气界面能(即PSLPSV+ PLV),完全不浸润(=1800)。 由于固液界面上未满足的结合键比较少,因此经常发现固液表面能低于相应的固气或液气
26、表面能。实际上,如果固体和液体在化学上是相容的,且没有表面吸附的污染,则通常是有利于浸润的。(5)粘附 表面能对于固体之间的粘附有重要的作用。粘附是指两个发生接触的表面之间的吸引。粘附可以用粘附功来表示,这就是分开单位面积粘附表面所需要的功或能。粘附功PAB由下式给出: PAB=JA + JB - JAB式中:JA、JBA和B的表面能; JABA与B之间的界面能。 当两个相似的或相容的表面相接触时,由于JAB不大,这时PAB就比较大。两个完全不相似或不相容的表面(通常是两个互不形成化合物或固溶体的物质之间的那种表面),其JAB值较高,而PAB就比较小。因此,如果不存在吸附污染,相容材料的粘附将
27、比不相容材料的粘附更为牢固。(5)粘附 影响粘附的因素可归结为:(1)表面污染的存在;(2)表面的粗糙程度(原子尺度);(3)当接触压力去除后,固体中残存的弹性应力将使已经粘附的连接点断开,使粘附受到影响。1.2 材料的基本性质1.2.1 材料的强度1.2.2 材料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性质1.2.3 材料表面的抗力性质1.2.4 材料的热学性质1.2.5 材料的耐久性1.2.1 材料的强度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不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它表征材料在各种荷载作用下抵抗应力引起破坏的能力。(1)静力强度(2)疲劳强度(3)冲击强度(1)静力强度当拉力、压力、剪切力和弯曲作用力以一定的加载速度对材料进
28、行作用,直至材料破坏时,所测得的极限应力称为材料的静力强度,按荷载作用方式的不同分为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和抗弯强度(或抗折强度)。静力强度可以采用材料力学的相关公式进行计算。影响材料强度的因素很多。材料的组成和结构、试件的形状、尺寸、加荷速度、试件表面状况、含水状态、环境温度等对强度都有影响。为了使试验结果准确,具有可比性,对于各种土木工程材料的强度测定,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2)疲劳强度疲劳破坏材料在交变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往往在应力远小于其极限应力时就发生破坏的现象。疲劳破坏的危险应力用疲劳强度来表示,它是指疲劳试验时试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于规定周期基数内不发生断裂所
29、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疲劳强度是衡量材料耐疲劳性能的指标。 (2)疲劳强度材料的疲劳强度与其内部组织状态、表面质量、夹杂物的多少和应力集中等因素有关。实验证明,材料承受的交变应力越大,则断裂时所受的交变应力循环次数就越少,反之越多。当交变应力降到一定值时,材料可经受无限次的交变应力循环而不发生疲劳破坏。通常取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经受无限次循环(107次)而不发生破坏的最大应力作为疲劳强度。(3)冲击强度材料对冲击的抵抗能力有时很难从静力强度来判断,通常是对材料进行冲击试验,测定冲击值,作为评定材料冲击强度的指标。对不同材料,冲击值的测定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如粗集料的冲击值是以冲击试验后小于2.36m
30、m的颗粒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表示。(3)冲击强度钢材用冲击韧性值为指标,其值是以试件破坏时单位面积所消耗的功表示,计算公式如下:式中:ak材料的冲击韧性(J/mm2);Ak试件破坏时所消耗的功(J);A试件受力净截面积(mm2).1.2.2 材料在荷载作用下的 变形性质1.2.2.1 弹性和塑性1.2.2.2 粘性1.2.2.3 徐变1.2.2.1 弹性和塑性(1)材料的弹性特征和塑性特征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变形能完全恢复的性质称为弹性。这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具有弹性性质的材料,其应力与应变之间呈直线关系,符合虎克定律,这种材料就称为虎克弹性材料。材料在外力作用
31、下,产生明显变形,但不断裂破坏,当外力除去后,材料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的性质称为塑性。这种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1.2.2.1 弹性和塑性(2)弹性模量假定材料是各向同性的(即力学性质不因方向而变化),而且是均质的(即力学性质不因位置而变化),那么,与材料的弹性特征有关的独立的弹性模量有两个,即杨氏模量E(简称弹性模量,又称为纵向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G(又称为横向弹性模量或刚性模量)。弹性模量 E 为:剪切模量 G 为: 1.2.2.2 粘性(1)材料的粘性变形粘性是非晶态固体和液体等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没有确定形状的流变,外力去除后,变形不能恢复的性质。这种流动的特征可用粘度系数来表
32、示。粘度反映流体的内摩擦力,它是流体流动时的阻力。粘度系数的定义为:1.2.2.2 粘性符合上式的流体称为牛顿粘性流体,其特点是只是温度的函数。在一定温度下,为常数,与应力和时间无关。(2)温度对的影响由于粘性来自流体的内摩擦力,显然与分子的扩散有关,因此,粘性流变可看成是一个变形速率受扩散所控制的过程,温度的影响可用下式表示:1.2.2.3 徐变徐变是材料在恒定应力(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与时间有关的变形。根据定义,粘弹性、滞弹性、粘性流动等变形都是徐变的表现形式。一般对徐变的讨论只集中在与时间有关的永久变形。纯粘性物质和处于过冷液态的非晶体固体,在恒定应力作用下变形会持续进行。发生徐变时的应
33、变量和应变速率都是温度、应力条件和材料性质的函数。徐变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为引起粘性流动的扩散重排在高温下更容易进行。徐变速率还随应力的增大而增加,因为应力会偏移扩散运动的方向。1.2.2.3 徐变在不同的温度和恒定应力条件下,典型的徐变曲线一般有三种,如图所示。对标准型徐变曲线可分为三个阶段:(1)阶段(一次徐变):初期阶段,徐变曲线向上凸,徐变速率(d/dt)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2)阶段(二次徐变):中期阶段,徐变曲线呈向上斜的直线,徐变速率(d/dt)基本为一定值。 (3)阶段(三次徐变):后期阶段,徐变曲线向下凸,徐变速率(d/dt)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1.2.3 材料表面的
34、抗力性质(1)硬度材料表面抵抗硬物刻划或压入的能力。测定材料硬度的常用方法的是刻划法和压入法。刻划法常用于天然矿物硬度的测定,按刻划法将矿物硬度分为十级,通过对材料的划痕情况来确定所测材料的硬度,称为莫氏硬度。对钢材、木材及混凝土等材料的硬度,常用压入法测定。压入法是以一定的压力作用于一定规格的钢球(或钢锥)或金刚石制成的尖端,使其压入试件表面,根据压痕的面积或深度来确定其硬度。常见的压入法为布氏法、洛氏法等,布氏法所测硬度为布氏硬度,洛氏法所测硬度为洛氏硬度。 1.2.3 材料表面的抗力性质(2)耐磨性材料表面抵抗外力引起磨损的能力。用磨损率或耐磨率表示,计算公式如下:式中:N材料的磨损率或
35、耐磨率(g/cm2);m0试样磨损前的质量(g);m1试样磨损后的质量(g);A试样受磨面积(cm2)。一般来说,强度较高且密实的材料,其硬度较大,耐磨性较好。 1.2.4 材料的热学性质(1)导热性当材料两侧存在温差时,热量将由高温侧向低温侧传递,材料的这种传导热量的性质称为导热性。材料的导热性可用导热系数()来表示。其物理意义是:厚度为1m的材料,当温度每改变1K时,在1s时间内通过1m2面积的热量。用公式表示为: W/(mK) Q传导的热量(J);d材料的厚度(m);T1T2材料两侧存在的温差(T1T2)(K);A材料传热的面积(m2);Z传热时间(s)。 1.2.4 材料的热学性质(2
36、) 热容性材料在温度变化时吸收和放出热量的性质,称为热容性。对同种材料的热容性,常用热容量(C)进行比较。热容量可用下式表示: (J/K) 对不同材料的热容性比较常用比热(c)进行比较。比热是指单位质量的材料升高或降低1K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热的计算公式如下: J/(gK) 1.2.4 材料的热学性质在进行建筑物的设计时,应根据性能要求,选择具有适宜热工性质的材料。材料的热容性,对保持建筑物内部温度稳定有很大意义。热容量和比热大的材料,能在热流变动和采暖设备供热不均匀时,缓和室内的温度波动。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热容量是在设计建筑物围护结构(墙体、屋面),进行热工计算时的重要参数。设计时选用导热
37、系数小而热容量较大的材料,有利于保持建筑物室内温度的稳定性。1.2.4 材料的热学性质(3) 热变形性材料在温度变化时的尺寸变化。除了极少数材料之外(如水结冰),绝大多数材料在温度变化时,其体积变化均符合热胀冷缩的规律。材料的热变形性一般以线膨胀系数()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 1/K)式中:L材料在温度变化前的长度,mm; L材料在温度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线变形量,mm; t2t1材料在升、降温前后的温差,K。土木工程总体上要求材料的热变形不宜太大。 1.2.4 材料的热学性质(4) 热扩散性材料在受热或受冷时,各部分温度趋于一致的性质,可用导温系数(或热扩散系数)表示。导温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式中:导温系数,mm2/h; 导热系数,W/(mK); C比热,J/(gK); t表观密度,g/cm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花卉苗木买卖合同范文
- 集体土地厂房买卖合同简易范文
- 加工合同协议书范例
- 工程质量教育培训制度
- 大学学校安全协议
- 混凝土公司劳务合同
-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
- 工程项目试验检测计划
- 四川省峨眉市第二中学校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暨押题文综地理试题2
- 浙江省杭州市“桐浦富兴”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学考模拟考试地理试题2
- 初中青春期健康教育课件
- 小品《母恩重如山》台词剧本手稿
- 头位难产课件
- 三年级上册英语课件-Unit3 Look at me-人教(PEP) (4)(共14张PPT)
- 蜜蜂养殖技术课件
- 特种门安装分项工程(防火卷帘门)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世界的人口》教学设计和反思
- 隧道工程QC小组成果
- 《机械原理》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肿瘤MDT课件讲义整理
- 鲁科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测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