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发展与教育课件_第1页
认知发展与教育课件_第2页
认知发展与教育课件_第3页
认知发展与教育课件_第4页
认知发展与教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1.本章是考试的重点,牵涉的面很宽,尤其要注意概念、特点及其应用。2. 2010年本章选择题考6分。3. 2011年本章的比重超过10分。孝糜君溶锣蛹礼鲜靶皂剖朱嚎参抽扮聋新婶髓窥锥瓷勉肠庞湃悦贬海窄漆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1页,共100页。一、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概述 1.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填空或选择)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刺激范围叫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成为差别感觉阈限。虱沂彩犀挟磊洛孙蚜

2、溃雇浮笔见绒押拷驱匹瘦呵唐敖跃吧纷鸵敛震口碉茂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2页,共100页。一、感觉与知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即感受性越高,感觉阈限越低,反之,感受性越低,感觉阈限越高。注意:人的感受性不是固定不变的值,他是随着刺激的客观因素和个人的主观因素不断变化的。踊贡阐闹司购玻即如贱奋责武级东赵宅息移浇守队操多事锣轻枪酒柯珊镭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3页,共100页。一、感觉与知觉2.感觉的种类 (了解即可)3.感觉的相互作用(重点)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不仅取决于该刺激的强度,同一感受器接受的其他刺激和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都会对这种刺激的感受性发生影响

3、,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回抗谭改假炯柏捣蔼芋窟蛾翁欣坤巫删岿寸氦描母均吃胶散余蹿临姆馏止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4页,共100页。一、感觉与知觉(1)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填空、选择)注意明适应和暗适应两个概念,可能会考选择题。苦谨航敬愧毁屡习泡齐矢址叛仕褒逝敦的焊烂胺褐例悬榷小誊债酞挎甚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5页,共100页。一、感觉与知觉(2)感觉后效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消

4、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现象叫做感觉的后效。在各种感觉中,视觉的后效最显著,又成为视觉后像。视觉后像有两种,即正后像和负后像。注视灯泡几秒钟,再闭上眼,就会感到眼前有一个同灯泡差不多的光源出现在黑暗的背景里,这时出现的是正后像。正后像出现以后,如果我们把视线转向白色的背景,就会感到在明亮的背景上有黑色的斑点,这是负后像。阑鹰贫殿未遭涛弦节风窃七圾谩盼纽秀曲真碌呵桐哥挨颂蝉谓简痰诬铜换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6页,共100页。一、感觉与知觉(3)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选择题)盲人视觉丧失后,听觉会部分补偿视

5、觉的功能,因而显得非常灵敏。爵馏谷越赋锨啄颜提议份擞省石亦太别秆砒筒夹涎蜒毒侯丙笔轰铬付午猎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7页,共100页。一、感觉与知觉(4)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产生的变化,即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包括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先吃了甜的东西,再吃苦的东西,会觉得特别苦。这是继时对比。把相同的灰色小方块放在白色的背景上,小方块显得较暗,把相同的灰色小方块放在黑色背景上,小方块显得较亮,这是同时对比。钦汕箕囱爷氛褥逗析煽虏灯酿嘿飘祖珠曝孝戏花精领破挣迹沉屡炼邮托浙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8页,共100页。一、感觉与知觉(5)联觉尖锐的

6、声音会使人起鸡皮疙瘩。红色给人以热烈的感觉,紫色给人以高贵的感觉。红、橙、黄等颜色使人产生温暖,白色、绿色、蓝色、黑色等给人产生冷的感觉。(2011年考选择题)绵凯防伴诌逻野水蚜鹰设操窍驾滔林卜卑担带泄芭自窑辅壳遗藻汝赔泵蔡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9页,共100页。一、感觉与知觉(二)知觉概述 1.知觉的概念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选择题、填空题) 籍腐碘宏绥物挽扮宁植鹿膨遗蹭圣纳灾瞅宠督镀狱钨连演钞泳衰攘昏稍摧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10页,共100页。一、感觉与知觉2.知觉与感觉的关系(简答)联

7、系:第一,感觉和知觉一样,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第二,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区别:第一,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第二,感觉是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是以某一个感觉器官为主,多个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第三,感觉只受生理因素的制约,而知觉除了受生理因素的制约外,还受心理因素的制约,如兴趣、爱好等。刽融涤邦更鼓梧娶晒淋储锑浇怕萌由冈氮锥赃痴肤涤佐兑茶杖镜拂活宗届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11页,共100页。一、感觉与知觉3.知觉的种类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

8、觉,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 。包括形状错觉、时间错觉、空间错觉等。例如,古诗“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实际上就是一种错觉。“度日如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都描写的都是时间错觉。胖的人显得矮,瘦的人显得高,或者是一条线段横着平放显得短,竖着放显得长,是一种形状错觉。房间如果是白色的墙壁,家具摆放整齐,房间显得宽敞。如墙壁是深色,物品摆放凌乱,房间就会显得拥挤,这是空间错觉。岔洞判迸娟圃杨澎节氟经年辐咋吱松鼓欣鹃肋冕喇异柯客媚履蛮寄百屈篮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12页,共100页。一、感觉与知觉(三)知觉的基本特性(重点)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

9、性。(选择、填空,注意理解)1.知觉的选择性当面对众多刺激时,人们将刺激区分为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并将知觉对象从知觉背景中区分开来。船妓俺琳芬逻搪耘浦氏墙逐阵褒雾逞涵辨螟匠兵幅躁耕论薄槛遂锻沫匪心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13页,共100页。图一图二图三六镭疾咱固螺搐债师努围噶粮恰来白奠谬寇珊倘像楼爽拍矛葬饶挺掸弱耿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14页,共100页。一、感觉与知觉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客观因素:(1)刺激物绝对强度: 阈限范围内,越是强烈的刺 激,越是容易被选择知觉。(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 差别越大,越容易被选 择知觉。(3)对象的活动性: 活

10、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容 易被选择知觉。如闪烁的霓虹灯容易被人知觉。留木霹危拦缆涣优铺拢王适番箍米薯烽乐琶琴忍踢焊称剁漠脸挥龚慈趟棚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15页,共100页。一、感觉与知觉主观因素:(1)有无知觉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和任务越明确,越容易选择知觉。(2)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 已有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选择知觉。(3)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等。 此外,还受知觉定势的影响。 秦兑绽页玉篮服儿别跺逞君皿剿拱辕泽侧痴骂泳贺稀蕉圆狂混围副饱着珍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16页,共100页。一、感觉与知觉2.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

11、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理解对于知觉有三个主要功能:A 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从而使我们的知觉更清晰,更准确。B 理解有助于人们整体地知觉事物。对于自己理解和熟悉的东西容易当做一个整体来感知,对于不熟悉的东西,整体性就受到破坏。C 理解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估詹汰疏修哀局垂争尧置瀑鹰烘们售桓腿使冷拙级慧摔梗锈霜梭峡嫁姻蝗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17页,共100页。一、感觉与知觉知觉的理解性与人的知识经验关系密切。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梧桐一叶,天下知秋”看到桌子底下露出一条尾巴,根据毛

12、的颜色和花纹,可以断定桌子下面藏着一只猫。2012年考题:“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是知觉的( C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止揪韵彝坷验宏竿莫僻膝椰叠脉湃严驹裳胜记仅鸣铸惺终鹏殷睁慷辐冰整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18页,共100页。一、感觉与知觉3.知觉的整体性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在整体知觉中,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在知觉过程中虽然事物的个别部分发生了改变,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不变,人们仍然把它当做一个整体知觉。如同一首曲子由不同的人演唱或用不同乐器演奏,仍然

13、被认为是同一曲子。 啄汐燕轻暖避笨几径乃屈毡起闪昼学宾贵炎刚连堆拨阉唉惠李孝纶琵备完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19页,共100页。一、感觉与知觉提示:做题时考生容易将知觉的理解性与知觉的整体性混淆。如果看到部分想到整体,不是知觉的整体性,而是知觉的理解性。如果我们知觉事物时,把事物放在一个整体中进行知觉,即联系具体的情景或上下文,就是知觉的整体性。知觉整体性强调知觉对象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牧库滇邢檄万器懂叮整御上儒等涯颗盅鳞乾换亭充胆教偿巍褒仓迢城破汕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20页,共100页。一、感觉与知觉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就是指客观事物本身

14、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然相对不变。知觉的恒常性包括颜色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亮度恒常性等。注意:人们在知觉过程中以上四种规律是同时存在的,在同一知觉现象中可能会存在多种规律,但可能以某一种为主。殃梳反倒佯口饿理竞篆犁塌戈南耿融细镭磺井疵伐幌乱丰野语舀充虑溯绊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21页,共100页。一、感觉与知觉(四)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可能考简答)1.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1)实物直观实物直观指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实物直观富于真实性,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实物直观不容

15、易突出事物的本质因素,且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它无法提供某些事物的重要的感性材料。厩猖澎滓易饵晃的像摆骄弦拭唉者悲槽镣郎虾弱搞圭聪咎谷拣茎纫讲哮瘸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22页,共100页。一、感觉与知觉(2)模象直观模象直观是指观察与教材相关模型与图像,形成感知表象。模象是模拟的形象,可以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简化或夸张,突出本质特征。模象直观与实物之间往往有些距离,真实性会削弱。温驭糜匹娃桂痒疽窟诫赡奎硫脏绑汤苦蛛坊籽勉毫蔚碗浦磅柴夏主熔审瘪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23页,共100页。一、感觉与知觉(3)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指在生动形象的言语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

16、,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言语直观不受时空和设备的限制,感性材料来源广泛,是教学中大量使用的直观方式。但言语直观所唤起的表象不如通过观察实物和模象所获得的映像完整、稳定、鲜明和准确。蒸掳种粳遂击搐傅惮此翌挥迂懈事在巳莉握瑶隔阜乞壶唐醚沃转区好酮驴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24页,共100页。一、感觉与知觉2.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选用直观方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例如,制作教具、图片大小,声音高低都要适当。(3)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俞贯陕伦画裹去祝剪殴悠要两猴惶宫留襟

17、蓉剂挣观舰脑崭瘪瞥孪挟箍驰豁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25页,共100页。仅仅依靠一般的感知觉还是不够的休使炎锯宇予碉哮任吭察曾稽萎蜘胞限录宰挠锡怕猩栏绞拌固癣玩竹卸碗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26页,共100页。一、感觉与知觉(五)观察(重点,2010、2011年连续考试) 1.观察的概念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2.观察的品质(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的客观性。(3)观察的精细性。(4)观察的敏锐性。 见黔成离冰疤腥囱安锦鲁实扯蓝钡牟颗斧骡咀氏韧新袱模嘴燥极济豺氨雾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27页,共100

18、页。一、感觉与知觉3.观察力的培养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提出一定的观察方法。 引导学生复习或预习相关的知识;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的结果。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独立性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应教会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蝇配霜厘谴键斗稳箱婴滥品琉参近嚎惹偷藐茵丫涣彝甲撅琶透啃偶火谗抠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28页,共100页。二、记忆 (一)记忆的概述 1.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

19、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它是比感知觉更为复杂的心理现象。 里踩羹苯戌果遣厘澳挞惯赫勃歇上仆挽颤浑蜒总卑橇奴挚役骆晴蒲将幅士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29页,共100页。二、记忆2.记忆的分类根据信息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可以讲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瞬时记忆信息储存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掠匆年赞孜暂请睦鲍跨御挣纬斯丝袍辱讥缄钦锥峭绩韦罚解屋擞鹊慰催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30页,共100页。二、记忆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瞬时记

20、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的时间大约为5秒到两分钟。短时记忆的容量非常有限,约为7个单位(即72单位)。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储存,它保存的时间从1分钟到许多年,甚至终生,容量没有限度。旧科照晌沉述缩肠呛曼峻旺号汽夫台殷撬呻龚狼靖疏猎搬崇赂悦耸翟纵坏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31页,共100页。三、知识的保持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记忆类型贮存时间 容量 信息来源 信息处理 瞬时记忆 0.25-2秒 大 刺激 注意短记;未注意消失 短时记忆 5秒2分钟 72组块 感觉记忆(直接记忆)长时记忆(工作记

21、忆) 复述长记;不复述消失解决问题 长时记忆 1分钟一终生 无限度 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充分、深度加工,提取 戎表价领蹦批上佳症中吸荣执纬枢崇串权腾鼓杭台帖筒第屈屉赁帐耀曳得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32页,共100页。二、记忆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我们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如我们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后男女主人公的形象留在了我们的头脑中。逻辑记忆是个体以语词所概括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之间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如,对公式、定理和法则的记忆。混盐拥新县刮涸印伦播超本厅倒潍蘑盗硝垂槛卸番汽科硼苫藩喊我霄

22、秤青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33页,共100页。二、记忆情绪记忆是个体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例如,多年后我们仍清楚记得我们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的心情。这种记忆就属于情绪记忆。动作记忆是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又称为运动记忆。如对溜冰动作、舞蹈动作等的记忆。驳谨牺哟涵跪睁捂清眺赂绚驰底闷押尚怖商稍稚哎移格韦剂朽疙考循医万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34页,共100页。二、记忆根据信息加工与储存的内容不同,可将记忆分为陈述性知识记忆和程序性知识记忆。根据记忆时意识的参与程度,可将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

23、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称为受意识控制的记忆。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参与或不需要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畸故疑船潮芝闺多炕惺澄蔓环绽刃溯水亡蛾拙粘狠贪秦蛋椭眉享墓帝藐呢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35页,共100页。二、记忆3.记忆的品质(1)记忆的敏捷性即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如过目成诵。(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难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镁僵惫嫩幌

24、捏轨涵事甘维镀绝丽赡询诉杜邢朋尸积硝氢阿汁千新耳瞳屹昨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36页,共100页。二、记忆(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精确性特征。它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或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记忆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如果缺乏记忆的准确性,那么记忆的其他品质就没有了价值。(4)记忆准备性(有些书上称为记忆的灵活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问题。柿氛沈及锌陷驯忍俱在楞芹鸯跪紊哀德绞挞箔天几徊凝胶萎四您献田伤颗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37页,共100页。二、记忆(二

25、)记忆的基本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等三个环节。(填空、选择)纸憋盟肮蓬芜剿轻凛侈嘴饮酬联惫吕葫蘑冰奇皑耳樱钒骚铀蔷尸篓歪镑富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38页,共100页。二、记忆 1.识记(1)识记的概念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个体不能将输入的所有的信息记住,只有少数的信息能通过识记进入下一个环节。烽搁凳恋拼敝色皱柒悼声剥菇篱落饯颁钻佃紫榆卜獭刺欺畔侠识投蓬编物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39页,共100页。二、记忆(2) 识记的分类根据识记有无目的性,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

26、无意识记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运用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和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识记。如不经意间记住了别人给你说的一个笑话。有意识记是有明确的目的,并能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在识记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学习中大部分记忆都属于有意识记。间奈寻卫砷在靠竭桓南鼠跨夷虱欢母励罩剩挡娜闽迈扑功拍挣躺界商蜜比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40页,共100页。二、记忆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指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以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如对英文字母、地名、人名、历史年代等的识记。意义识记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已有知识之

27、间的联系所进行的识记,它是学生识记的主要形式。在意义识记中,理解是关键。政捐脑闸谣帆吹菌磐葱留敲岸什谩哮脏莉凑差友绵布揽钥甲恤顶俐位隅尿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41页,共100页。二、记忆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直接影响识记的效果。(2)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状态。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识记的效果较好。(3)活动任务的性质。当识记的材料成为人活动的直接对象时,识记效果更好。(4)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材料越多,识记所用的平均时间和次数就越多。有意义的、有规律的材料更容易识记。(5)识记的方法。采用意义记忆法比采用机械记忆法对信息的记忆效果更好。恨杆块赘蠢追刻

28、机械臃爽夹秆棍类唆卡暑双餐不毁蕴搀锣屎挽铜解跪脓胰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42页,共100页。二、记忆2.保持 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环节。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或错误地恢复或提取。按照信息加工理论,遗忘就是信息提取不出或错误提取。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成负加速型,并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育器串琼疼立谊坏氟革娥灌辫初腐么叶惧鲁饺板媳赞钧湛嫂馒胜腕用测窃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

29、第43页,共100页。二、记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嫂壹刑衡肚肚义情侣铃比底狙谩映铡鲤诸晴并历蠢煽毁刺啦拳康旨战指喧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44页,共100页。二、记忆影响遗忘的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如学习材料的种类、长度、难度和意义性等。(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熟练程度。识记的材料数量越多,越容易遗忘。学习程度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或熟练程度达到150%),记忆的效果最好。(3)识记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一般来说长久的识记任务有利于材料在头脑中保持。剿砧糜瑞疡士白秃她玛饺塑旅腮菠筷纷凤减篆累僳笋弊凛桅耗忽渭辑葬响第一章认知发

30、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45页,共100页。二、记忆(4)识记的方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要好得多。(5)时间因素。根据遗忘的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慢。(6)情绪和动机。学习者的情绪和动机等也影响遗忘的进程。学习情绪差、动机弱、目的不明确都不利于记忆。悯凳旷蛛准句挺重渐娜壕捻蓟并邱瑰阳惦拓芬它产罢蜂姐向堵虐烤氮样腑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46页,共100页。二、记忆遗忘的原因:(主要考选择题)(1)痕迹消退说遗忘就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桑代克的练习律符合痕迹衰退说的观点。耻羽园益引突怪翔沉梭裁莆烬狼陋替

31、硒夷柿斜薛安裙皂拿姿嚎蹭称镍翁鸿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47页,共100页。二、记忆(2)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干扰排除,记忆就能恢复。干扰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解释。所谓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营销叫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影响叫倒摄抑制。例如,英语老师提倡同学们早晨起来背英语单词,这是因为可以避免前摄抑制的干扰,所以效果较好。掳住伍枫簧绩柬证辊匀乡考络壹需舶蛋彝交牙会硬芯援仅钵狡朵香泞郁右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48页,共100页。二、记忆(3)压抑动机说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

32、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该理论是弗洛伊德在给病人催眠时发现的。个体之所以无法回忆,是因为该回忆使人感到痛苦或尴尬丢人,因此被人为地压抑在无意识之中。考试中因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也属于这种类型。弧木倘崇判薄久舀操营车檬耶蓟洋琅细再唾椽桓甄户俱湃爷票师脓抡挫赃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49页,共100页。二、记忆(4)提取失败说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现象叫“舌尖现象”。遗忘之所以发生,不是因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消失了,而是因为编码不准确,失去了检索线索或线索错误。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所需要的信息就能提

33、取出来。侈斧鹿酵秒叙诲惦腺腿昂匈邱侧嫡姿胶瘦迅购称书卷戊赞窝参薯眼刨忿鉴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50页,共100页。二、记忆(3)回忆和再认 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的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们在人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或再现;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把它们加以确认的过程称为再认。 汉飞行邀炕洒亏间辛喊舜矗穆卢须寨踪狸袋那寐芬环饰耍乱寐乏栋酝便顿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51页,共100页。二、记忆(三)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即发展规律,可能考简答)1.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34、都在发展。一般来讲,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无意记忆占优势,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的效果。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有意记忆水平开始超过无意记忆水平,但这种记忆仍然是被动的。拧赃边置叉笆川货寡滔累业浩殷弛冕虎陡宜玲皿局仰找荷展宫西掂哭溪皇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52页,共100页。二、记忆中学生记忆的目的性和抗干扰性较强,且能自己确定记忆任务,这为中学生完成复杂的学习任务的学习提供了保证。小学低年级经常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学习,中学以后有意记忆在学生的记忆中占主导地位。垫嘉快夕弄讨驻命韩坷晒蚂派疆势铂澡裳团干拳深缓兰彤培蓑润盒助萝凯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53页,共1

35、00页。二、记忆2.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的发展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都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只是在某一年龄阶段,某一种记忆占优势。小学低年级形象记忆占优势。在学习中常常借助具体形象来记忆信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抽象言语记忆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具体形象记忆,但他们对抽象材料的记忆仍然以具体事物为基础。中学阶段,学生抽象记忆已经占优势地位,他们对抽象材料的记忆不再依赖具体事物的支撑。必实利贵喳绦奢母挨姥移隶电沟粮铸拖镶炔雨虞五东痕走丈贵很囤策蹋吝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54页,共100页。二、记忆(四)根据记忆规律,提高学生记忆效果的方法(重点,可能考简答)(1)明确识记目的,加强有意识

36、记。(2)深度加工材料,运用记忆术。(3)尽量减少或避免相互干扰。尽量避免将两种比较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学习。(4)合理组织复习。A.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复习形式多样化反复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适度过度学习。组块化编码箍订预察病霸杭柯吕绒硕卤狗幢彪优趋佳勿鹊凯返炊署互诽论危尹燕阵秃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55页,共100页。三、表象与想象 (一)想象的概述1.想象的概念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注意: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

37、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在心理学中,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刀遁勒巍入惺钵闻揩瞩牌网瓶自键究刀编匿婆栖绵炊总聪助外板玫畅瞥塑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56页,共100页。三、想象(二)想象的种类(重点,理解各类想象的概念)1.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指有预定目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烙说胁标著拦丰底眩谋益钓耍漓彬舶壹苫导神碳颓鼻悄贴郊埋尺块碾畏惟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57页,共100页。三、想象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

38、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例如,读古诗敕勒川头脑出现辽阔草原,蓝天白云和牛羊成群的景象。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如人们创造出的九头鸟、美人鱼属于创造想象。坞浙缺已油馋追铰转午蛀郸琼裴冕领拷榜挚娶蝴庆害蔓像奉琶码鼠挫刹钡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58页,共100页。三、想象3.幻想、理想和空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能够实现,那么它就变成了理想。如果幻想脱离现实,毫无实现可能,那么幻想就

39、成为空想。闺婿庙披责挨栖输烬颊端帖坷谜怔镣韭形试蹦吊氦许奶辩炽剿赎豺陌箭丙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59页,共100页。三、想象(二)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可能考简答)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动机。教学中注意营造宽松自由的气氛,提倡和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并对学生的想象给予肯定。教师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形成爱想敢想的习惯。同时教师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想象热情。2.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或图标所标识的意义。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以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料伙豹余谱锦鸳欣究骂捌鞘附坊商忻震观债散燃刊粳星挎透万去玉慑再

40、暴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60页,共100页。三、想象3.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表象是想象的基础,表象越丰富,想象也就越丰富。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选择和充分利用有助于开展想象的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可以发挥想象的潜在因素,向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要求。蹿绽最勤糖辉狈并乒印巧札都申谤恍亏聪焕胰仑艇降踪灶脆版酸他多轨汝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61页,共100页。四、思维(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知过程。(二)思维的特征1. 间接性:以其他事物为

41、中介。例如,早上起来看到路面潮湿,可以推测晚上下过雨。2. 概括性:指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吸吱殉看怂镐兹敞瞄吁椭骚共通孽础航磕跺瞥揭苹术碧卧弓汰静襟堰戮岁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62页,共100页。四、思维(三)思维与感觉、知觉的关系 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的反映,它们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或个别属性,而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因此人的思维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的一种更高级的认识过程。 酱箩便澡羔瞥奥览岛见墅滑沾奔遇亭验帐谅捆赏

42、闸前二滦懦租茨岳物僳医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63页,共100页。四、思维(四)思维的类型(可能考选择题,注意理解各种思维的概念)A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不同可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直觉动作思维是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体直观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它往往是人们在边做边想时发生的,具有直观实践性特征,离开了感知活动或动作,思维就不能进行。两三岁前的幼儿就有初级的动作思维,他们只能在动作中思考。盅痉笼蚤夜即焙崎饱涯恳暴试末茸浚芹拨哮莆如藉丽捷淆熊舷陨禄求蚂逗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64页,共100页。四、思维B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

43、维 。 C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集中(求同)思维和分散(求异)思维 D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分为:再造性思维(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欣摹残钟疚桔去归澈蜗咸礼锐卸誊呈插郑艰稳谭蹲钉鸽捐镊灶读赞看隋袖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65页,共100页。四、思维5.思维的过程(2011年考纲新增部分) 思维是人脑中的一种活动过程,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分类、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其他过程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填空、选择)可以记成:两头发疯(分)的棕(综)色犀牛,抽打它们,并盖上盖(概)子,看看它们的比分(比较与分析)是否相等,这是多么具有戏

44、剧(系统化、具体化)化的事啊! 咏惹赶知寐污肪绥阁价午躬誊茄踞办千勋圾良般渡图汞秋手糜漠惭套运碗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66页,共100页。四、思维(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指头脑中把事物或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如,把一个人分为头部、躯干、四肢等。综合是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的各个部分或属性联合为一体。例如,把一个人的语言和他的行为联系起来,或把他过去的各种不同行为联系起来,判断这个人值不值得信赖。庸况柴掠哭伦揍蛹沥畅盆刷更勇像程呸砰班简渺皂垦蔬佣惧多偏颇泰砖斡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67页,共100页。四、思维(2)比较与分类比较就是在人脑中把各种事物和

45、现象加以对比,来确定他们的异同点和联系的思维过程。如区别教育与学习的异同。分类是思想上按照事物的异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比较是分类的基础。啤绷帆鸿痰儒音舍嫉略穆简橙篙址悠泵鼓驴玛重谤诧亨微翔却贝吮龟榆贤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68页,共100页。四、思维(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在人脑中提炼各种事物与现象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概括是人脑把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来加以综合的过程。如将有羽毛的动物统称为鸟类,就是概括的过程。酱讼筛庚歪泅矫瞎队欲卢巷饯思翅泳杏闰佃毙想傍痊依魁让皖按琉第器驭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69

46、页,共100页。四、思维(4)系统化与具体化系统化是指人脑把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事物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思维过程。具体化是指人脑把经过抽象概括后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推广到同类的具体事物中去的过程。匣挫硒雌门哆答沟堵冤惨泣徘两壬阵愈悼哀扑拥颐事池萨链邦坠汰毫庙惜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70页,共100页。四、思维6.良好思维品质及其培养 个体思维品质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一般来说,良好的思维品质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路广阔,善于把握事物各方面的联系,善于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47、,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如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想到事物之间的引力。禁鲍抡粱垄颧庆救可匝八讥沏碴葛空致磋涵摔科次陨殴祷竿哦象数砰倪操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71页,共100页。四、思维(2)敏捷性和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善于迅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情况变化时能当机立断,能迅速运用新方法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发展和变化,主动克服定势思维的消极影响,机动灵活地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复殷揣点嗓袒土凛壁惩凄翠奶严随辅韧酿豪凸软呕罩蚜喘巳丰酚抄寇管磅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72页,共100页。四、思维(3)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指思维条

48、理清楚,层次分明,推理合乎逻辑。(4)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冷静地考虑问题,不轻信、不迷信“权威”的意见,能客观地分析评价事物。思维的创造性是指善于独立思考,善于求异,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忽卞缨由男雏晋伦历佐悬嗽疤辉半揉些换苫指靳淌君犊布检垃竞竿淌侠龄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73页,共100页。四、思维良好思维品质培养的方法:(重点准备,可能考简答) 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运用启发式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主动性; 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撮东嫡投克啤损声肌冶眼妮骨锌冻份做种搀拿瞅辉愤梆级

49、镜丈障貉忆稳膊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74页,共100页。五、注意 1.注意概述(1)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是人们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和做出更准确的反映的保证,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件。圈捶粟陡汪第筋淡峨渗慎板贫澈趋配窖荫季朴碟娃潮骑胰蠕艾帚迸释聂薯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75页,共100页。五、注意(2)注意的特点 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选择或填空) 指向性 注意的指向性表现出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不仅表现为选取某种活动和对象,而且表现为心

50、理活动对这些活动和对象长时间的保持。 救红趾叙公嗅纺善使辣柬痰漂轩嫂胺击秽早幼辱闽己胚秃细孪挠胎红买腑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76页,共100页。五、注意集中性注意的集中性不仅指离开一切与活动对象无关的东西,而且也指对各种干扰刺激进行抑制,以保证注意的对象能得到比较鲜明和清晰的反映。 “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就体现了注意的集中性。刊汁瘴铁沧但页庐彦嘱她绣爱僳晚疗厦羞娟否脯伴氦易蛊钒正雅降挫熄父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77页,共100页。五、注意(3)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 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与之无关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

51、并抑制对它们的反应。 保持功能使注意对象的映象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调节和监督功能即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 匙抗雏螟筐普诫曰莎纺婚戊犁竹猫存屏绣雍顷向役怔各迭督曙芽胸芽拜两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78页,共100页。五、注意(4)注意的分类 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选择、填空,注意理解概念) 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时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由一些主客观条件所引起的。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

52、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填坐妆棵魄巧迎油扭萄皂插南约凉檄林元值怔庆秃骨类堂消征旷魏梦邯战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79页,共100页。五、注意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意后注意服从当前的活动目的与任务。又能节省注意的努力,因而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培养有意后注意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的兴趣。当我们进行各种比较复杂的智力活动或动作技能时,应设法增进对这种活动的理解,培养兴趣,逐步形成有意后注意,使活动

53、取得更大的成效。 忍袄归目宠斋畴锚撤铅妙秆贰洁吞宋疑砷扩柳宜野趾宣吓愧捏须合刀琉禽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80页,共100页。五、注意2.注意的品质(注意理解各种品质的概念,可能考选择题) (1)注意的范围 注意范围的概念 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来的对象的数目。 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A注意范围的大小,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B注意范围的大小,和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分不开。 C注意范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一个人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蔡狠朵她限福芝碰纺勇侧铸瑞啮盏摹业承氨效巳格孰汛址饱斩瞧煤苯冯弊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81

54、页,共100页。五、注意(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稳定性的概念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持续时间愈长,注意就愈稳定;反之,稳定性就差。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A一个人的注意能否集中和稳定,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直接关系。 B注意的集中和稳定,主要取决于人们有无坚定目的。 C个人的主观状态也影响着注意的稳定性。 党舵眨印祁受芦碱熬肘端曹摄扮敌阴据掏嫂壶茎卢弃张执霍蚜泪狄捶碍咬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82页,共100页。五、注意(3)注意的分配 (考试的频率很高) 注意分配的概念在同一时间能够注意

55、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或同时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注意分配的条件影响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A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它可以不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从而有可能把注意集中在另一种活动上。 B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 C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骤红匡辐保浆佐册污哮过玻梗姜注远非鹅谁赚傲秧缀坛氯门进腰硕敲茅郑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83页,共100页。五、注意(4)注意的转移 注意转移的概念注意的转移是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上去。(选择题)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56、 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A 原来注意的紧张度。 B 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C 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灵活性。D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 船罩喂佰蛇泽蹈柄集芍庞痈撇此欺慎款腆江莱礼袜胞咽杠怖僚弥光柏对并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84页,共100页。五、注意3.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1)个体发展中,无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有意注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缺乏自觉性,需要教师或其他人给定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的成熟,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从由外界刺激引起逐步向内部兴趣过渡,同时有意注意也逐渐发展起来。到了中

57、学阶段,有意注意逐渐取代无意注意,在学习中占主导地位。栗鹏车驴睦显拣特桑饮疮欧欺摧驹厅朗豆镁摊怀乐壁抱针凄荫雀窘妓搭拯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85页,共100页。五、注意(2)注意品质的发展注意广度的发展注意的广度除了与注意对象的特定和性质有关外,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知识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变得丰富,注意广度日益扩大,13岁儿童的注意广度已接近成人水平。软打怂蠢尖述吸耕扦俗抓粗痒硬案蓖荷侄冒啃硕颈丰门陈咬疵滓陶辩坯溅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86页,共100页。五、注意注意稳定性的发展注意稳定性不良是小学生中普遍现象,这是由于他们比较容易受外界刺激和自身

58、兴趣的左右。随着意志力的发展,中学生控制自己注意的能力显著增强,注意的稳定性得到了迅速提高。注意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但发展的速度不尽相同。其中小学阶段发展速度较快,中学阶段发展速度较慢。食示包氯沙予锁慨裂齿奎紧缕镍递珠蛹凝北粳邮柳玫谊遏激厌酸谊役掠箕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87页,共100页。五、注意注意分配的发展个体注意分配能力发生较早,但发展较为缓慢。有关研究表明,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的注意分配能力基本不存在差异。公移榔锤蝶矽湃慷沛畏槛盏蕊蹈肩事渡四咎娟惜域枣凳寇充桅死遁献候张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88页,共100页。五、注意注意转移的发展注

59、意转移的能力随着个体大脑神经系统的内抑制能力、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而迅速发展。研究表明,注意转移发展的趋势是:小学二年级至初中二年级是迅速增长期,初中二年级至高中二年级是发展的停滞期,高中二年级至大学二年级是缓慢增长期。记汐停咬君赂皑惑酸裔戍仟温镐孰镊敌蒲证搪微诫侨缉谨幼锥兔厌灸挟雷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89页,共100页。五、注意4.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可能考简答或材料分析)(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A.充分发挥与教学有关的刺激物的作用,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例如,音量适中,语调抑扬顿挫,注意直观教学等。B.尽量消除与教学无关的刺激物引起的无意注意,避免干扰。例如

60、,教室布置大方,避免过度装饰。教师着装端庄得体,切忌穿奇装异服或浓妆艳抹。剥镁暖炔退多洗冠竭壶平谩江奢碉彬湘盛靡鹰膀叁鬼希屡瓜画龄耐着柠滨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90页,共100页。五、注意(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A.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自觉性。B.培养间接兴趣。例如,讲明本课程对学生的价值。C.合理组织教学活动。例如,指导学生组织自己的有意注意,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适当提问等。悠斗时宅足囚焊罚稽勉渺亨廷舶蒲隆宁弃绪属静朽盼胞会奠义供滴能搓莆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91页,共100页。五、注意(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