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五单元 第2节_第1页
第一部分 第五单元 第2节_第2页
第一部分 第五单元 第2节_第3页
第一部分 第五单元 第2节_第4页
第一部分 第五单元 第2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第五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2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1知 识 整 合 认识洪水和洪灾 1.自然灾害概况 (1)概念:在 发生的,对 构成危害的事件。 自然界人类生命和财产2.洪水与洪灾 (1)洪水: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 (2)洪灾: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 来损害的事件。 2洪灾的成因与防治 1.成因 (1)自然原因 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流域汇水速度越 。河道排水速度:河谷越顺直、越通畅,纵向坡度越大,河道排水的速度越 。 快大3(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 ,加剧水土流失和

2、河道的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 :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建筑物占据河道与分洪区:降低河道排水的速度与分洪能力。(3)洪灾危害程度的衡量衡量洪灾的严重程度与区域人口分布、经济活动有关,洪水发生的区域,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损失就越 。 加快围湖造田严重45深 化 拓 展1.列表分析自然灾变与自然灾害的区别 62.洪水形成原因分析 因素影响流域状况降水强度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水量大,水位高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大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水系状况支流多少支流多,特别是扇形7水系状况河道曲直河道弯曲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河谷坡度

3、纵向坡度小入海口入海口狭窄主要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减弱8考 点 探 究探究:我国气象灾害 下图中,图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图四是我 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第(1)、(2)题的相应空格内:A.洪水 B.风暴潮 C.干旱D.水土流失 E.泥石流 F.台风(1)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是、。在图四中,地区与地区共有的自然灾害是 (多选);在地区内、灾害的分布地区最广;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灾害的分布最为

4、集中。(2)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在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发生在岩石圈中的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是,发生在水圈中的是。 ACABCFCDEDECFAB10(3)干旱与洪涝灾害均较严重的是 ,它们共同的地形特点是 。简要说明其中各地干旱灾害成因的不同之处。 华北平原主要为春旱,原因是春季降水少,升温快,造成蒸发量大,形成春旱。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为伏旱,原因是该地区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降水少、气温高,形成伏旱。珠江三角洲主要为冬旱,原因是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冬季风的影响,降水少;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形成冬旱。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 11(4)防御台风灾害可采取的

5、防御措施有(多选) ( )A.加强监测预报B.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C.建设沿海防护林D.沿海地区人口迁移到内陆 ABC 12(5)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写出我国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至少3例)_;_;_。 兴建长江三峡(或葛洲坝、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水库)工程等 在黄河中上游(或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植树造林 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 13核 心 解 读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比较 灾害天气地区时间形成原因主要特点综合防治梅雨江淮地 区春 末 夏初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阴雨连绵降水多,出现“空梅”干旱降水多排水,出

6、现“空梅”引水灌溉伏旱长江中下游 地区7月梅雨过后,在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艰巨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缓解旱情14台风东南沿 海夏秋热带海面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监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春旱华北35月夏季风未到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引水灌溉夏涝华北68月夏季风来得早,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洪涝灾害低洼地排水,河道疏浚,增加入海口倒春寒东部季 风区35月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春季出现强低温、雨雪天气薄膜覆盖等15风沙天气东北、华北、西北冬春季,尤以春季严重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风大,大气含沙量大,能见度低,影响范围广,一般与

7、寒潮路径相同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寒潮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 区秋末、冬季和初春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降温使农作物受冻害,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大雪、冻雨可压断电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16暴雨洪涝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的广大地区春、夏、秋(1)自然原因: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降水天气系统;(2)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如乱砍滥伐、围湖造田等活动加剧了洪涝灾害淹没农田,造成人员伤亡;经济财产受损(1)监测和预报;(2)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3)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泛区管理,建

8、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17经 典 借 鉴试题: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 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甲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 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乙、图丙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 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分析甲、乙、丙三 图,回答下列问题。 1819(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盆地、盆地。(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高原和平原。(3)说明图甲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答案: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 塔里木 柴达木

9、准噶尔 黄土 华北 20(4)指出图乙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5)在图丙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 的规律。在明王朝灭亡时,沙尘暴约发生了次。 答案: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地表)增温快,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 (一定的)周期性(起伏、节律、振荡、波动等) 1221纠错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及对区域地理的识记、应用能力。准确提取甲、乙、丙三图图示信息并联系教材知识是解题的关键。第(1)、(2)问,读图并结合中国主要地形区可完成。第(3)问,由图甲可以看出强沙尘暴多发

10、区为我国西北地区,这里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植被稀疏、沙漠广布。第(4)问,读图可知沙尘暴主要集中在2、3、4、5月,即冬末和春季。沙尘暴形成的自然原因,一是气候干旱,多大风;二是地表多沙质物质。第(5)问,读图总结规律。找出明王朝灭亡时间(1644年),即可读出约发生了12次。 22答题启示:近几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现象日益加剧的主要原因有:自然原因:气候异常。人为原因:北方草原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沙化;林区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建筑工地多,工地建筑用沙缺乏保护。 23命 题 视 角考查目标:洪灾的相关问题【例】 阅读中国洪水频率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24(1)我国受洪

11、水灾害影响最广的地区是平原、 平原,此外,流域、盆地及东北平原也常受洪水灾害的影响。(2)据图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分布特点。 长江中下游 黄河中下游(或华北) 珠江 四川 答案: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 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25(3)简要分析我国洪水灾害多发的原因。(4)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包括哪三个部分?其中哪部分更为重要? 答案:受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影响,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暴雨。我国东部地区夏秋季节常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洪涝。河流中下游汇集支流多、水量大。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曲流、易淤塞,泄洪不畅

12、。 答案:防洪准备;洪水应急;洪水中的救助。防洪准备更为重要。 26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洪水灾害的分布、成因及防灾、减灾措施。第(1)问,据图分析可得答案。第(2)问,从地理位置、地形的区别进行分析。第(3)问,从气候、地形、河流等分析原因。第(4)问,有准备、应急、救助三方面,其中防洪准备更重要。 27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 28一、选择题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13题。 291.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温差较大,岩石破碎 解析:西南地区纬度较

13、低,气候湿润,温差较小。 答案:D 302.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A.地震 B.泥石流 C.洪涝 D.塌方 解析:破坏植被,使地表稳定性下降,易诱发泥石流灾害。 答案:B3.针对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下列防治措施中最有效 的是 () A.开垦梯田 B.植树造林 C.修建水库 D.治理河流 解析:植树造林可增加地表稳定性,拦截坡面径流,减少滑 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答案:B 31读地质灾难图示,回答45题。 324.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双选) () A.地形坎坷 B.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C.地表基岩广布 D.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

14、物多 解析:易发生滑坡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环境是地形崎岖不平, 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较多。 答案:AD 335.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难的主要措施是(双选) () A.提高植被覆盖率 B.修建水利工程 C.修建护坡工程 D.清除河道淤泥 解析:防御此类地质灾害,就是想办法固定住破碎的岩石和碎 屑,植树造林和修建护坡工程。 答案:AC 34二、综合题6.(2009安徽文综,34)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 61.4%;1月平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24.6。 35(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解析:本题以区域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自然灾害成因、河流水文特征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