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_第1页
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_第2页
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_第3页
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_第4页
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 一、作文指导建议。 本专题围绕“人格的魅力”选材组元,写作实践配置“一小二大”作文题,既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又向课外拓展,让学生在获得精神滋养的同时,学会自由表达人生感悟和价值追求。三道作文题各有其写作训练的指向,所需要的技能也不尽相同,但侧重点都是对具体的叙事材料的概括、感悟、分析和评价,是叙与议的交融和渗透,所以本专题写作实践重点应放在:1学习写文本人物评传,掌握叙述、议论相结合的手法;2学会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手法,自由表达心灵感动和独立思考。 二、指导所需资源。 (一)怎样写人物评传。 人物评传是一种有叙述有议论、叙议结合来揭示人物性格、表达对人物评价的传记类型。 它形式

2、上比较自由灵活,可以是鸿篇巨制,也可以是微型短章。教科书上要求写的是微型人物评传。 怎样写人物评传?首先,要求选择真实的材料,抓住传主性格、命运的特点,通过叙述、描写、评议揭示其特有的精神面貌。其次,要恰当引用人物自己有特点的事迹和语言,真实细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第三,要依据人物的言行事迹,对人物的精神品质、思想性格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分析。第四,在评价客观公正的前提下,要适当融人作者自身的情感,使传主的精神能更好地感染读者。 (二)怎样写“走近”。 “走近”是我们经常遇见的一种命题形式。这里的“走近”不是简单地靠近,而是走进人物的内心,与对方展开“精神的对话”、“心灵的对话”,而要构成这

3、种“对话”,就要了解对话的本质,把握好对话时的态度,寻觅到与对方能展开对话的“对话点”,还要注意对话体写作在语言上的特殊要求。1要注意自己与对象的“差异性”。有差异才有对话,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表达自己的置疑、困惑和认识的变化。2要注意人称的选择。一般多用第二人称“你”,仿佛对方就在面前,体现面对面的、平等的关系,多用商量委婉的口气,而不是居高临下地发布命令。3选择自己有困惑、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要善于揣摩对方,有针对性,对对方的反应十分敏感,富有想像力地把对方的反应融合在自己的行文之中。 以下两篇文章的片段虽然各有其名,但是都可以改为“走近”,原因是它符合这个题目的一般写法,值得研究。 潇洒

4、淡远惟启功中的一个片段:二十年前,启老有一戏作,题名自撰墓志铭,诙谐而辛酸,读之不忍。他用七十二字陈述他的生平: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日陋。身与名,一齐臭。 这段文字,貌似潇洒,其实深藏着斑斑创痕;语似调侃,却透着字字忧愤;看似笑谈,只觉得老泪纵横。柳宗元云:“嬉笑之怒,甚于裂眦,长夜之歌,过于恸哭。”我以为那篇文字内在的隐忍之痛,也是如此。 不消说,墓志铭的中心一环自然是“派曾右”一语。由此一“错”,贬及全人,分明是古汉语专家,有功底的声律研究的

5、学者,却被斥之为“不精”“不透”。随之因“罪”而被任意践踏,不时为人恶语所伤,“批判武器”实在不堪忍受,此乃“皮不厚”之故,只得跟着自贬为“身与名,一齐臭”了。他的贬义,从诙谐、淡远集合而化为一种豁达爽朗之情,其实他毫不气馁,数十年来他挺着腰杆在人生路上昂然地走着,其风范矜持而自强,他生活得十分充实与硬朗。这段自况自然是过去的事了,但到底也是他一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杯苦酒。 (许觉民风雨故旧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指导分析这个片段精选引用了启功先生的自撰墓志铭,然后结合他坎坷崎岖的人生遭遇,通过议论的手法,分析其中蕴藏着的人格追求,对启功先生“潇洒淡远”的品格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扬。这样就

6、把读者带人了这位文化老人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真正走近了他。 又如巴金的深情中的部分文字: 巴金是千万知识分子中的受难者之一,他受难很多,是典型的受难者之一。他在怀念萧珊文章中,用血和泪写着自己丧失人的尊严的悲痛萧珊在多年折磨中体质极度虚弱,得不到医治,每天要受体罚和劳动,她的肠癌已扩散为肝癌,她躺下了,她多么需要见见巴金啊,可是巴金在郊区干校劳动改造,他急忙回来看她,他要求留下来照看她,可是得到的回答是:“你不是医生,留在家里,有什么用!留在家里对你改造不利!”唉,这哪里是人的世界,人早已连猪狗都不如!巴金的痛苦比身受刑罚还要痛苦一万倍,他心爱的妻子、朝夕相处的伴侣已病入膏肓,在这个时刻他得不到

7、一点人起码应该得到的自由,他痛苦极了,他要呼喊:“一切都朝我的头打下来吧,让所有的灾祸都来吧。我受得住!”他虔诚地要求由他一个人来承受一切灾祸与痛苦,救救他的妻子吧,让他看视自己的妻子吧。 在萧珊弥留的时刻,巴金见到了她。他对她的感情已升华为一团圣火,“她非常安静,但并未昏睡,始终睁大两只眼睛。眼睛很大,很关,很亮。我望着,望着,好像在望快要燃尽的烛火。我多么想让这对眼睛永远亮下去!我多么害怕她离开我!”这是人间最悲哀的语言,他俩的感情也是人世中最高尚最神圣的爱情,更是对残害人性、迫害正义的邪恶者最有力量的愤怒与抗议! 在巴金的眼中,他看到了永存的不灭的萧珊,她的眼睛“很美,很亮”,尽管她已经

8、到了弥留时刻,尽管残暴者将她迫害而死,她永远是美的,她的眼睛永远是亮的。他对她的感情是如此深厚,又是如此博大,他对她的爱,既是夫妻的爱,也包含着对一切正直的、善良的、有良知的人们的爱,对全人类的爱。 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他这篇文章,我的眼睛早已泪水盈眶了,我不能再读,但是我又想再读它几遍。最使我悲痛的话是萧珊在弥留时刻对巴金说的:“她不舒服,不想讲话,偶尔讲一句半句。我还记得她讲了两次,我看不到了。我连声问她看不到什么,她后来才说,看不到你解放了。我还能再讲什么呢?”我在这里听到的不是病者的呻吟,是一把利剑刺痛着每一个有良知者的心灵,“我看不到了”,黑暗的日子快过去吧,尽管她看不到了,但是她相信

9、这日子会来的,人终究要站起来像一个人的,人的尊严终究要被维护的。 (许觉民风雨故旧录,上海教育出版社2。02年版) 指导分析文章选择了巴金怀念萧珊一文中记述的几个催人泪下的生活场景和人物言行,如妻子病重时的不能陪护的哀痛,弥留时的感受,“遗言”的沉痛,作者的复述充满主观感情,不仅揭露了是非颠倒的黑暗时代,更突出了巴金内心的愧疚和痛苦,表现了巴金圣洁的品质、伟大的人格。运用人物典型的言行,把自己的感情、评价摆进去,就可以很好地“走近”人物。 三、写前指导设计。 (一)从现实生活或媒体上(如央视“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南方周末“年度人物”、ccTV一10“大家”栏目等),选择一个感染打动你的人物,

10、收集材料,为他写一则人物评传。 (二)印发潇洒淡远惟启功和巴金的深情选文片段,学生研读、探讨两文的写作方法,互相交流,教师小结,为正式写作进行“热身”准备。 四、学生作文展示以及讲评。老王评传 老王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平凡人物。他孤独,没有什么亲人,仅靠一辆破三轮车维持生计;他老实,为客户送冰从不打折扣;他善良,自己身患重病之时还心系他人,为自己敬重的杨绛先生一家送去香油和鸡蛋;他朴实,凡事先为他人考虑,送钱钟书先生上医院不索求回报;他崇尚文化,敬重有学问的人,“文革”时期,他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钱钟书先生一家。老王有一只眼瞎,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一生都过得清贫,但他勤勤恳恳,真诚待人,无愧于心。

11、他身上体现出底层人民朴实和善良的品格,散发着人格的光芒,照亮我们的人生。 (程含祺)讲评反复研读,吃透原文,“传”与“评”和谐统一。“他孤独他善良他朴实他崇尚文化,敬重有学问的人”一组排比句把原文丰富的内容准确、简洁地概括出来,结尾一句评语有分寸,有力量。格斯拉评传 格斯拉有着皮革般苍老的面孔,总是在自己朴素的店里沉醉地做着靴子。他给顾客们做的靴子既美观又耐穿。看着大公司做出的次等靴子,格斯拉既愤慨又无奈。即使面临失业的危险,他依然确保每一双靴子的品质。他做的靴子是有灵魂的。然而不幸的是,他对靴艺和质量的追求,使他倾注所有的钱财和心血,最终死于慢性饥饿,为自己卑微的职业付出了性命。格斯拉平凡悲

12、惨的一生值得我们尊敬。他不是单纯制作靴子,而是用靴子来体现生命的价值,靴子成为他生命的全部。在残酷的竞争面前,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不愿让自己的生命成为次品。这份执著化为火一般的信念和力量,让他甘愿付出生命。他为我们诠释了信念、执著和爱。 (张婧) 讲评原作头绪很多,该同学抓住人物悲剧命运的关键情节加以提炼转述。转述中许多虚词和关联词用得好,如“总是”、“即使”、“依然”、“然而”,饱含着对传主赞扬的感情,着力突出他执著、坚守的品质,与最后的评语融为一体。最后的评语简洁、准确、到位。在底层 我们的周围生活着许多底层的人物。他们是那样平凡,以至于我们从他们身旁经过时,只匆匆瞥上

13、一眼。其实,他们的平凡隐藏着真正的伟大。 对楼住着一位修表师傅。他已年过六旬,与老伴相依为命,膝下只有一个智障的儿子。微薄的退休金限本不够一家三口的基本开支。老师傅没法,在超市对面摆了个修表摊,以此度日。尽管上天对他不公,但他从未有怨言,整天乐呵呵,见了街坊邻居也热情地打招呼。他的身上透着乐观的精神,他是个精神的富足者。 楼上有一位修车师傅。妻子没有工作,女儿正读书,三口之家就凭师傅每月三百元(有时更少)的收入度日。修车师傅每天起早贪黑,尽心尽力,对每辆送来的车,都认真检查,仔细修理。平日里话也不多,一个人在那儿静静修车。他的手艺是大家公认的,修过的车很少会出毛病。有时,修车的人多,大家就静静

14、地等着,他也不招呼,修完一辆再来一辆。粗茶淡饭的日子没有让他动摇,依旧默默地工作。幸好,他的女儿成绩很好,找了份好工作。现在,修车师傅也退休了,但有时也会帮着邻里修修车,却从不要劳务费。坚忍的精神在他的身上闪光,即使再晦暗的云也遮不住他的光亮。苦尽,终究会甘来。 菜农、清洁工、下岗工人或许他们平凡,但艰苦恶劣的生活压不垮他们的脊梁,痛苦挡不住他们的希望。乐观、坚忍伴随着他们,支撑他们面对现实的沉重和苦难。最明丽的刺绣在最灰暗的背景上才能显现它的光彩,最好的香料只有在烈火中才能散发出最浓郁的芬芳。苦难方能体现他们的价值,平凡更能展现他们的伟大。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所缺失的是我们的精神。我们自

15、以为是,狂妄傲慢,以为自己有文化有教养,其实我们身上最缺少担当沉重、直面苦难的精神。相反,他们,底层的、被我们瞧不起的他们,身上却有最可贵的精神。这些“精神贵族”在苦难中捍卫人类精神的尊严。我们这些读着“圣贤书”的,其精神乃反不能及,悲乎! 面对他们,深藏在我们心灵中的维护社会道德的良知,应该要被唤醒了。 (高 嵩) 讲评从身边的两位师傅写起,写他们平凡中表现出的不平凡的精神品质,然后把笔墨延伸到菜农、清洁工、下岗工人一类人身上,突出他们共同具有的在艰苦的环境下乐观、坚忍的品质,并与自己进行对比,表达对底层民众的敬意,表达自己精神的觉醒和成长。这样写不仅紧紧扣住题目,更挖掘出题目丰富的内涵,使

16、文章有了精神的高度。走近白芳礼 蹬车五十六年,支教十八年,七十四岁的老人节衣缩食,每天蹬着三轮车挣钱,攒下几百块钱,就全部捐给穷困的孩子,让他们吃上饭、读上书八十八岁,他蹬不动三轮车了,但他仍惦记着学生,琢磨着“等我好了,还要去支教”。这位已经离开我们,再也没法继续他的梦想的老人,就是白芳礼。 七十四岁,一个本应享清福、接受别人照顾的年龄,在老人身上却没有一点这样的影子。他每日不分早晚,栉风沐雨,用淌下的一滴滴汗积攒每一分钱,这些钱都是用自己的双腿一脚高一脚低地踩出来的!有人计算过,这些年来,老人捐款金额高达三十五万元。如果按每蹬一公里三轮车收五角钱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十八圈的奔波

17、劳累! 为了让穷苦孩子们不像他们的祖辈一样成为文盲,为了他们能过上幸福的日子,白芳礼老人把自己仅有的能为别人闪耀的一截生命的残烛全部点燃,并且燃烧得如此明亮,如此辉煌。 老人忘不了那一年捐款给南开 HYPERLINK / 大学贫困生那一幕。当时,学校要派车去接他,他说不用了,把省下的汽油钱给穷孩子买书。他自己蹬三轮车到了学校。捐赠仪式上,老师把这事一讲,台下哭声一片。许多学生上台从老师那里接过资助的钱时,双手都在发抖。 为了加快对困难学生资助的脚步,老人搬到自己在东站附近搭的简易塑料棚中居住,二十四小时等候乘客,吃的特别简单,穿的衣服有些是捡来的他完全没必要这么做,但在他心里孩子们读书是第一位的,自己吃的一点苦对他来说真的不算什么,甚至是一种满足。 他说:“我没文化,叉年岁大了,其他事干不了了,可蹬三轮车还成孩子们有了钱就可以安心上课了,一想到这我就越蹬越有劲” 他又说:“想想那些缺钱的孩子,我坐不住啊!我天天出车,二十四小时待客,一天总还能挣回二三十块。别小看这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 他还说:“你们花我白爷爷一个卖大苦力的人的钱确实不容易,我是一脚一脚蹬出来的呀,可你们只要好好学习,朝好的方向走,就不要为钱发愁,有我白爷爷一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