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高考)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四)学生版_第1页
语文(新高考)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四)学生版_第2页
语文(新高考)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四)学生版_第3页
语文(新高考)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四)学生版_第4页
语文(新高考)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四)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高考)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新高考全国卷题型)语文(四)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2、,完成1-5题。材料一:时间观念上的整体性和生命感,使中国人采取独特的时间标示的表现形态。它不同于西方主要语种按“日-月-年”的顺序标示时间,而是采取“年-月-日”的顺序。人们对此也许习以为常;不过一种文化方式正是到了习以为常的境地,方能沉积为民族群体的潜意识。中西文化之异,并不一定在于我有的你没有,而在于可以互相对应的时间标示采取了逆行的顺序,或者处于顺序构成的不同位置。道理很明显,在“年-月-日”或“日-月-年”时序表述中,同样的组合因素以不同的结构组合,或以不同的顺序排列,是具有不同的意义的。顺序也是一种意义,而且是精神深处反复估量和整理了的意义。不同的顺序反映了二者的差异:一、它的第一

3、关注点不同,是年还是日,是整体还是部分;二、它在第一关注以后的思维方向不同,是以大观小,还是以小观大;三、确定了思维方向以后,它的前后环节的衔接方式不同,是以前环节统率后环节,还是以前环节积累成后环节,是统观性的,还是分析性的。在中国人的时间标示顺序中,总体先于部分,体现了其对时间整体性的重视,其统观性、整体性时间观念异于西方的积累性、分析性时间观念。由此他们以时间整体性呼应着天地之道,并以天地之道赋予部分以意义。时间的整体观是与天地之道的整体观相联系的,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或一种表现形式。中国远古时代,人们观天以测岁时,依靠对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和位置来标示出年岁季节、月份和日子,以此指

4、导自己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因此远古人对天象运行位置比后人更关注、更熟悉,与天象的心离得也似乎比后人更近。顾炎武的日知录卷三十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关之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晨,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这里引用的诗句,出自诗经和左传,所谓火、三星、毕、龙尾,都是古代的星宿名称,诗句所讲都是星宿运行的形态和位置。而所有这些都被农民兵士、男女老幼用来表示岁月时令,表达人的感受和心情,可见古人是把天道、时间和人心交融为一个整体了。以时间呼应天道的思维方式,具有类乎宗教信仰的仪式感和典重感,在古老的时代已经沉积为中国人的精神原

5、型。这种精神原型的生成,意味着中国的时间标示已经不能被看作一个纯粹的数学刻度,而是隐喻着某种关于宇宙模式的密码。这种整体性时间意识把天象运行、季节更替、万物荣枯,以及人对于自身的生命形态和年华盛衰的体验如此等等的非常丰富的文化密码,赋予大小相衔的时标顺序之中。中国人把握某个时间点,不是把它当作一个纯粹的数学刻度来对待的。假如他具有深厚的文化体验,他是会把这一时间点当作纵横交错的诸多文化曲线的交叉点来进行联想的。摘编自杨义时间表述形态和文化密码材料二:中国传统计时采用的主要是干支法。干支两两交叉,可用于年、月、日、时辰的表述。中国文化自古注重人与时的和谐,“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之一,中

6、国文化赋予了时间更多抽象神秘的含义。天时往往通过某种不可知的力量影响事物的发展。此种思维方式使中国文化传统非常注重“时”的顺背。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农历除了作为一种表述时间的重要手段,更多的则作为一种生活行为的指导,如迁居择址、婚丧嫁娶等。“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使中国文化在感知事物时强调主客一体,导致中国人对时间的感知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受客观时间的拘束程度很小。人们对客观时间的感知界限往往比较模糊,最明显的是汉语语法构词系统中没有表示过去、现在、将来这些时态变化的语法标识。中国人表达时间的常用词汇常常采取模糊表达方式,例如“过了半天”“一小会儿”等等。这些常用的时间表达方式大多需要说者和听者依

7、靠特定语境才能准确理解。西方文化采取的则是“二元”的思维模式,将主体与客体明确分开,研究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这种哲学观念使西方人对时间的认识更加注重对自然时间和物理时间的探讨,具有很大的客观性。在西方文化中,年、月、日是严格按照天体星球的运动来计算的。西方人很早就意识到时间中的过去、现在、将来,并对此有所区分,在时间中只有“过去”“现在”“将来”这几种明确的运动形式。与汉语截然不同,西方语言大多需要通过动词复杂变位表示动作时间的明确差别。例如,英语时态有过去时、完成时、将来时、进行时等等,这种划分对于没有相应时间概念的中国人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摘编自韩银燕、钱鑫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

8、观念差异对比材料三: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图解】这,就是二十四节气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年-月-日”的时间表达方式,体现了对时间整体性的重视,根源于中国的文化和思维方式。B中国人时间观念的整体性呼应着天地之道,也由此看出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优于西方人的时间观念。C在中国远古时代,天道决定岁时,岁时反映天道,人们通过观测天象测定岁时,指导劳作和生活。D中国人表达时间常用模糊表达方式,与中国人对时间感知的主观性有关,体现在汉语没有时态变化的语法标示。2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引用顾炎武日知录的相关内容,巧妙地衔接

9、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B材料一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纵向展开,在逻辑上逐层递进。C材料二以农历指导迁居择址、婚丧嫁娶的例子,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赋予时间神秘感。D两则材料均采用引用、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手法,证明了中西方时间观念存在差异性。3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下列选项不能支撑古人时间观的整体性的一项是(3分)( )A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B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C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D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比较了中西方在时间观念方面的差异,它们的论证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二十四

10、节气体现了中国人怎样的时间观念。(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安乐居(节选)汪曾祺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安乐林围墙上开了个月亮门,门头砖额上刻着三个经石峪体的大字,像那么回事。走进去,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有几十棵杨树。当中种了两棵丁香花,一棵白丁香,一棵紫丁香,这就是仅有的观赏植物了。这个林是没有什么逛头的,在林子里走一圈,五分钟就够了。附近一带养鸟的爱到这里来挂鸟。他们养的都是小鸟,红子居多,也有黄雀。大个的鸟,画眉、百灵是极少的。他们不像那些以养鸟为生活中第一大事的行家,照他们的说法是“瞎玩儿”。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

11、玩我,还是我玩它呀?”把鸟一挂,他们就蹲在地下说话儿,也有自己带个马扎儿来坐着的。安乐居其实叫个小酒铺更合适些。到这儿来的喝酒比吃饭的多。这家的酒只有一毛三分一两的。一毛三他们喝“服”了,觉得喝起来“顺”。酒菜不少。煮花生豆、炸花生豆、暴腌鸡子、拌粉皮、猪头肉,单要耳朵也成,都是熟人了!猪蹄,偶有猪尾巴,一忽的工夫就卖完了。也有时卖烧鸡、酱鸭,切块。最受欢迎的是兔头。一个酱兔头,三四毛钱,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钱,喝二两酒,够了。这还是一年多以前的事,现在如果还有兔头也该涨价了。这些酒客们吃兔头是有一定章法的,先掰哪儿,后掰哪儿,最后磕开脑绷骨,把兔脑掏出来吃掉。没有抓起来乱啃的,吃得非常干净,连一

12、丝肉都不剩。安乐居每年卖出的兔头真不老少。这个小饭馆大可另挂一块招牌:“兔头酒家”。酒客进门,都有准时候。头一个进来的总是老吕。安乐居十点半开门。一开门,老吕就进来。他总是坐在靠窗户一张桌子的东头的座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这成了他的专座。他不是像一般人似的“垂足而坐”,而是一条腿盘着,一条腿曲着,像老太太坐炕似的踞坐在一张方凳上,脱了鞋。他不喝安乐居的一毛三,总是自己带了酒来,用一个扁长的瓶子,一瓶子装三两。酒杯也是自备的。他是喝慢酒的,三两酒从十点半一直喝到十二点差一刻:“我喝不来急酒。有人结婚,他们闹酒,我就一口也不喝,回家自己再喝!”一边喝酒,吃兔头,一边慢条斯理地抽关东烟。这

13、人整个儿是个慢性子。说话也慢。他也爱说话,但是他说一个什么事都只是客观地叙述,不大掺加自己的意见,不动感情。一块喝酒的买了兔头,常要发一点感慨:“那会儿,兔头,五分钱一个,还带俩耳朵!”老吕说:“那是多会儿?说那个,没用!有兔头,就不错。”西头有一家姓屠的,一家子都很浑愣,爱打架。屠老头儿到永春饭馆去喝酒,和服务员吵起来了,伸手就揪人家脖领子。服务员一胳臂把他搡开了。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去跟儿子一说。他儿子二话没说,捡了块砖头,到了永春,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结果:儿子抓进去了,屠老头还得负责人家的医药费。这件事老吕目睹。一块喝酒的问起,他详详细细叙述了全过程。坐在他对面的老聂听了,说:“该

14、!”坐在里面犄角的老王说:“这是什么买卖!”老吕只是很平静地说:“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老聂原是做小买卖的。现在退休在家。电话局看中他家所在的“点”,在他家安公用电话,每月贴给他三十块钱。老聂的日子比过去“滋润”了,但是他每顿还是只喝一两半酒,多一口也不喝。画家来了。画家风度翩翩,梳着长长的背发,永远一丝不乱。衣着入时而且合体。春秋天人造革猎服,冬天羽绒服。他从来不戴帽子。这样的一表人才,安乐居少见。他在文化馆工作,算个知识分子,但对人很客气,彬彬有礼。他这喝酒真是别具一格:二两酒,一扬脖子,一口气,下去了。这种喝法,叫作“大车酒”,过去赶大车的这么喝。西直门外还管这叫“骆驼酒”,赶骆驼的这么

15、喝。文墨人,这样喝法的,少有。他和老王过去是街坊。喝了酒,总要走过去说几句话。“我给您添点儿?”老王摆摆手,画家直起身来,向在座的酒友又都点了点头,走了。他的画怎么样?没见过。这天,安乐居来了三个小伙子:长头发,小胡子、大花衬衫、苹果牌牛仔裤、尖头高跟大盖鞋、变色眼镜。进门一看:“嗨,有兔头!”他们是冲着兔头来了。这三位要了十个兔头、三个猪蹄、一只鸭子、三盘包子,自己带来八瓶青岛啤酒,一边抽着“万宝路”,一边吃喝起来。安乐林喝酒的老酒座都瞟了他们一眼。三位吃喝了一阵,把筷子一挥,走了。都骑的是亚马哈,嘟嘟嘟桌子上一堆碎骨头、咬了一口的包子皮,还有一盘没动过的包子。老王看着那盘包子,撇了撇嘴:“

16、这是什么买卖!”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一九八六年七月五日晨写完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描写的是安乐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所,给全文也奠定了悠闲自在的抒情基调。B画家作为文化人却用“大车酒”的方式喝酒,这样写不仅在反差中塑造人物,也说明了安乐居酒水的物美价廉。C文章后面三个小伙子与安乐居的老酒客形成鲜明对比,预示着商品文化的侵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碰撞。D在“安乐居”里有太多的美好温情,结局却是安乐居消失了,房子翻盖了,这是因为那儿现在建了一个贸易中心。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

17、一项是(3分)( )A第二段写安乐林“当中种了两棵丁香花,一棵白丁香,一棵紫丁香”,有树有花颜色丰富,不厌其烦的笔调中流露出悠游的情调。B汪曾祺用淡淡的笔调细说着老酒客们的闲适的日常,这些形形色色的老酒客体现了老北京升斗小民身上的传统文化的印记和人情味儿。C小说人物刻画中心化,小说中安乐居的老酒客喝酒都有一个度,喝得自在舒心。通过人物在小酒馆依次登场表演刻画人物的性格,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D这篇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笔记小说”的特点,记录民俗风情,叙写市井人生,作者淡化矛盾,淡化情节,不强调情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8小说以“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结尾,请探

18、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4分)9汪曾祺是一位语言大师,对于语言魅力,他是着力追求的。请举例分析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神宗万历二十年五月,倭酋平秀吉寇朝鲜。时朝鲜王李公湎于酒,弛备,吉乃分遣其渠行长、清正等,率舟师数百艘,逼釜山镇。五月,潜渡临津,分陷丰、德诸郡。时朝鲜承平久,怯不谙战,皆望风溃。朝鲜王仓卒弃王京,令次子珲摄国事,奔平壤。倭遂渡大同江,绕出平壤界。是时倭已入王京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府库荡然一空八道几尽没旦暮且渡鸭绿请援之使,络绎于路,廷议以朝鲜属国,为我藩篱,必争之地,遣行人

19、薛潘谕其王以匡复大义,扬言大兵十万,已擐甲至。贼抵平壤,朝鲜君臣势益急,出避爱州。七月,游击史儒等师至平壤,不谙地利,且霖雨,马奔逸不止,儒战死。副总兵祖承训统兵三千余,渡鸭绿江援之,仅以身免。报至,朝议震动,以宋应昌为经略,员外刘黄裳、主事袁黄赞画军前。八月,倭入丰、德等郡,我兵稍集。而行长等颇习兵,诈谓不敢与中国抗,以缓我师。兵部尚书石星亦谓诸将未得利,计无所出。议遣人探之。嘉兴人沈惟敬应募。惟敬者,市中无赖也。惟敬至,执礼甚卑。行长跪曰:“天朝幸按兵不动,我亦不久当还。当以大同江为界,平壤以西,尽归朝鲜耳。”惟敬既还奏,廷议以倭多变诈,未可信。我师利速战,乃趣应昌等统兵进击。十二月,以李

20、如松为东征提督。上悯东征将士寒苦,特发冏金十万犒慰,且重悬赏格。羽檄征兵七万余,如松率军至辽阳。而惟敬归自倭,称行长愿退平壤迤西,以大同江为界。如松大会将吏,叱惟敬佥邪当斩。参军请间曰:“籍惟敬绐倭封而阴袭之,奇计也。”应昌、如松以为然,乃置惟敬标营。二十五日,誓师东渡。我师无一不当百,是役凡得级千二百八十五,余死于火,及从城东跳溺无算。二十一年正月,平壤大捷。(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六十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倭已入王京/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府库/荡然一空/八道几尽/没旦暮且渡鸭绿B是时/倭已入王京/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府库/荡然一空/八道

21、几尽没/旦暮且渡鸭绿C是时倭已入/王京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府库/荡然一空/八道几尽没/旦暮且渡鸭绿D是时倭已入/王京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府库/荡然一空/八道几尽/没旦暮且渡鸭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倭,我国古代对日本人及其国家的称呼。元末到明中叶多次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称为倭寇。B经略,官名。唐太宗在边州置经略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C兵部,与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并称六部,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饷、车令等。D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传递军情一般都写在“檄”

22、上,如果在其上插雉羽,则表示万分危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倭寇侵犯朝鲜,朝鲜是明朝属国,也是屏障,于是明朝决定派兵援助朝鲜,救朝鲜于水火。B五月,平秀吉的军队潜水渡过临津,分别攻陷丰、德等郡,朝鲜王仓促间出逃,让次子李珲监国。C史儒带兵抵达平壤后,因诸多原因,战事不利而战死。祖承训带兵渡过鸭绿江援助,也遭惨败。D倭寇为了延缓明朝出兵时间,谎称不与中国对抗,并向沈惟敬保证不久便会从平壤撤兵。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时朝鲜承平久,怯不谙战,皆望风溃。(2)参军请间曰:“籍惟敬绐倭封而阴袭之,奇计也。”14明军在援助朝鲜的平壤之战中

23、为了争取胜利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晓出黄山寺【宋】高翥晓上篮舆出宝坊,野塘山路尽春光。试穿松影登平陆,已觉锺声在上方。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注】篮舆:竹轿。宝坊:对寺庙的敬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点题,“野塘”一句概写沿路景色,“尽”字写出眼前春光之明媚,传达出诗人满心愉悦之情。B颔联“穿松影”一句表明作者从山上下到山脚,登上了坦途,既有空间上的转移,又有时间上的变换。C宋诗常富理趣,本诗尾联阐释了大自然的美好风景只有与朋友一起欣赏

24、,才更能体味其美的哲理。D“杖藜”一词表明诗人在美好春光的诱惑下,终于从竹轿上走下来,漫步田野,仔细欣赏了。16后人评价这首诗的颈联“诗中有画”,请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2)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学”与“思”二者关系的辩证论述,他认为“_,_”。(3)古人常用“玉”来比喻洁白美丽,并以此吟咏情性,散发出一种强烈的抒情意识。一些名句中常常运用“玉”这个意象,如“_,_”。第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

25、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中华道统的文字之一。120年前,“一片甲骨惊天下”,沉睡多年的甲骨文开始走进人们视野。2014年10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专家从旅顺博物馆馆藏从未公布过的罕见的1800多片甲骨中发现了34个新字和新字形,对于甲骨文研究将起到深远影响和推动作用,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今天,甲骨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走向海外,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信使”。( )18下列

26、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片片甲骨,是中国近代史的变迁的见证,也昭示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B由这片片甲骨,中国近代史的变迁得以见证,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也被昭示。C这片片甲骨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也昭示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D中国近代史的变迁和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都在这片片甲骨中得以彰显。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B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7、。热爱运动的你,懂得怎么喝水吗?漫画家高木直子在绘本中多次提及“我最期待跑完后能畅饮啤酒”。不少人会觉得在运动产生的各种“爽”之中, 。这种感受并不意外,因为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会消耗大量的糖分和水分,每个毛孔“嗷嗷待水”,缺啥补啥,喝水本身就会带来一种被满足的“爽感”。除了补充人体因为运动丢失掉的水分外, 。首先,水可以调节人体温度,平衡肌肉剧烈收缩后所产生的大量热量。而且,水还可以将营养物质和废弃物输入、输出细胞,“能载也能覆”,促进新陈代谢。不过,我们在运动后饮水时, :冰水灌溉和一次性牛饮。运动后如何科学饮水?了解误区后需要牢记两个原则:一是水温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冰,最好在20到22摄氏

28、度之间;二是运动前1小时可补充不超过500ml的水让身体逐步适应,运动过程中可每15分钟补充150ml左右的水,运动结束后再适度补充500ml左右的水。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梳理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概括相关语句,完成关于“运动后科学饮水”的思维导图,每空不超过8个字。(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象征,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方正的汉字,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有无穷的魅力和神奇的力量,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比如“仁”,表示生

29、而平等,传达出兼爱的精神,不断地为社会建设与发展赋予新的能量。研究发现,“和”“信”“众”“奋”“新”都是历代青年使用的高频汉字。下图是这五个高频汉字字云图:请整体把握字云图的内容和寓意,从中选取三个高频汉字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要求:选好汉字,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新高考)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语文(四)答案【答案】1B2A3D4材料一论证的侧重点是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是整体性、统观性的,而西方是分析性、积累性的;材料二论证的侧重点是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主观性强,而西方人

30、客观性强。5二十四节气将一年的时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点,体现了时间的整体性和统观性;二十四节气依据日月的运行来确定,并以此指导农事活动,体现了天道和时间的交融;二十四节气对应了季节更替、万物荣枯,蕴含了人对于自身的生命形态和年华盛衰的体验,体现了时间观念的生命感(或二十四节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体现了时间的仪式感和典重感)。【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优于西方人的时间观念”错,原文“其统观性、整体性时间观念异于西方的积累性、分析性时间观念”说的是“异于”不是“优于”。选项与原文信息不符。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

31、解决问题”错,在论证中没有解决问题的部分;C“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赋予时间神秘感”错,举例证明的观点是中国人对时间的感知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D“两则材料均采用引用、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手法”错,材料一在比较中西方时间标示的差异性时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没有用举例和引用的论证方法;材料二没有使用引用论证。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A体现了时间的整体观与天道相关联的特点。B古人按照时序指导劳作,体现了时间观的整体性;C从日月的运行测定岁时的更替,体现时间观的整体性;D关注的是片段性的时间,不能体现时间观的整体性。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材料一论述的

32、重点:根据第一段“时间观念上的整体性和生命感,使中国人采取独特的时间标示的表现形态。它不同于西方主要语种按“日-月-年”的顺序标示时间,而是采取“年-月-日”的顺序,“在中国人的时间标示顺序中,总体先于部分,体现了其对时间整体性的重视,其统观性、整体性时间观念异于西方的积累性、分析性时间观念。由此他们以时间整体性呼应着天地之道,并以天地之道赋予部分以意义”,可知第一段通过对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和西方的不同点的对比,得出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是整体性、统观性的,而西方是分析性、积累性的结论。根据第二段“时间的整体观是与天地之道的整体观相联系的,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或一种表现形式”,第三段“这种整体性

33、时间意识把天象运行、季节更替、万物荣枯,以及人对于自身的生命形态和年华盛衰的体验如此等等的非常丰富的文化密码,赋予大小相衔的时标顺序之中”,可知第二段和第三段是对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是整体性、统观性的具体分析。材料二论述的重点:根据第一段“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使中国文化在感知事物时强调主客一体,导致中国人对时间的感知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受客观时间的拘束程度很小”,第二段“西方文化采取的则是二元的思维模式,将主体与客体明确分开,研究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这种哲学观念使西方人对时间的认识更加注重对自然时间和物理时间的探讨,具有很大的客观性”,可知材料二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中国人和西方的时间观念进行对

34、比,得出了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主观性强,而西方人客观性强的观点。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在历史发展中廿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根据“在中国人的时间标示顺序中,总体先于部分,体现了其对时间整体性的重视,其统观性、整体性时间观念异于西方的积累性、分析性时间观念。由此他们以时间整体性呼应着天地之道,并以天地之道赋予部分以意义”,可见中

35、国人的时间观念是整体性和统观性的,而二十四节气是将一年的时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点,体现了时间的整体性和统观性。根据“时间的整体观是与天地之道的整体观相联系的,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或一种表现形式。中国远古时代,人们观天以测岁时,依靠对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和位置来标示出年岁季节、月份和日子,以此指导自己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国远古时代,人们观天以测岁时,依靠对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和位置来标示出年岁季节、月份和日子,以此指导自己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而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和此特点相吻合。根

36、据“而所有这些都被农民兵士、男女老幼用来表示岁月时令,表达人的感受和心情,可见古人是把天道、时间和人心交融为一个整体了”“这种整体性时间意识把天象运行、季节更替、万物荣枯,以及人对于自身的生命形态和年华盛衰的体验如此等等的非常丰富的文化密码,赋予大小相衔的时标顺序之中”,中国人的整体性时间意识把天象运行、季节更替、万物荣枯,以及人对于自身的生命形态和年华盛衰的体验都融为一个整体了,而二十四节气也对应了季节更替、万物荣枯,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体现了时间的仪式感和典重感,和此特点相吻合。【答案】6C7C8首尾照应。结尾“安乐居的消失”和开头照应,结构紧凑。揭示主题。安乐居在第一段出现,在最后一段消失

37、,这种淡淡的失落和前文淡淡的悠然的乐在其中的感觉形成反差,增添小说的张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安乐居的消失意味着传统文明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退让。感伤式结尾。安乐居没有了,这样的令人伤感的结尾,令人回味,促人思考。叙述语言平静克制,蕴含着淡淡的感伤。叙述者平淡的笔调,更加剧了传统文化、传统气息消失的伤感。9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老吕的话“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缓缓地,和他的性格一致。口语化,京味浓,贴近生活。“很浑愣”“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等京味口语的运用很地道。语言幽默风趣。如“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再如提到画家的画,作者写道“他的画怎么样?没见过”。语言简洁平

38、淡自然素朴雅致。多用短句,不加修饰,自然朴素而有韵味。【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鉴赏文本思想内容的能力。A“开头描写的是安乐林”错误。“安乐居”是“故事发生的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所,给全文也奠定了悠闲自在的抒情基调”。安乐林只是环境描写,是引出安乐居的一个引子。B“也说明了安乐居酒水的物美价廉”。没有这个意思,只为了表现画家的个性,结合全文来看,这篇文章所写的安乐居中的氛围是闲适自在的,是无拘无束的,所以写画家作为文化人却用“大车酒”的方式喝酒的目的是表现安乐居舒适自在、没有拘束的氛围,选项属于强加因果。D“这是因为那儿现在建了一个贸易中心”错误。把过去闲适生活消失的原因归结为“建了一

39、个贸易中心”,认识片面,应该归结于时代的变迁。结合全文看,小说表达出作者对过去的留恋,以及对现代文明冲击下“安乐居”式的悠然闲适的生活方式消失的无奈。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C“小说人物刻画中心化”错误。小说人物刻画应该是去中心化,没有把笔墨放在单个人的身上,而是通过人物在小酒馆依次登场表演刻画人物的性格,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对结尾语段作用的把握能力。从结构上看,这个结尾写“安乐居已经没有了”与开头“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形成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紧促。从表现主题角度看,这个结尾写“安乐居已经没有了”,“现在那儿

40、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留恋,以及对现代文明冲击下“安乐居”式的悠然闲适的生活方式消失的无奈与伤感。从语言特色上看,“安乐居已经没有了”,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看似平静克制,但却蕴含着淡淡的感伤淡淡的忧愁,更加剧了作者对传统文化、传统气息消失的伤感之情。从艺术效果上看,“安乐居已经没有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这个结尾充满伤感,耐人寻味启人思考,具有言已尽意无穷之感,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启迪性。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特色的能力。从老吕的话“那是多会儿?说那个,没用!有兔头,就不错”“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缓缓地,和他的性格一致,画家的话“我给您添点儿?”可以看出这些人物

41、都是平凡常见的市井人物,他们各有特点,活灵活现,丰富了小说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小说通过描写这些人个性化的语言,展现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在他们身上却有着淳朴、善良和诚信等精神品质,作者赞美这些的美德。因此可看出,小说的语言自然而流畅,富于个性化,体现出质朴纯真的感情。从“很浑愣”“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瞎玩儿”“一毛三他们喝服了,觉得喝起来顺”“他儿子二话没说,捡了块砖头,到了永春,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等处,可看出小说富于口语化,贴近生活,有京味的地域特色。文章语言如“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读来忍俊不住,幽默风趣,又如写“安乐居来了三个小伙子

42、:长头发,小胡子、大花衬衫、苹果牌牛仔裤、尖头高跟大盖鞋,变色眼镜。进门一看:嗨,有兔头!嘟嘟嘟桌子上一堆碎骨头、咬了一口的包子皮,还有一盘没动过的包子”,不动声色的描写,透露出对这几个年轻人的批评,语言幽默。再如提到画家的画,作者写道“他的画怎么样?没见过”透出对画家的椰揄。这些语言有幽默风趣的特点。从“一个酱兔头,三四毛钱,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钱,喝二两酒,够了”“酒菜不少。煮花生豆、炸花生豆、暴腌鸡子、拌粉皮、猪头肉”等处可看出,文章语言平实朴素,短句多,显得简洁明快,自然朴素。【答案】10B11C12B13(1)当时朝鲜太平已久,士兵们内心胆怯又不熟悉战事,远远望见敌人盛大的气势全都吓得溃

43、逃了。(2)参军私下禀告说:“借助沈惟敬欺骗倭寇给他们封赏,而暗中偷袭他们,这是一条妙计啊。”14(1)招募人员打探倭寇虚实。(2)发赏金激励士兵。(3)使用计策迷惑敌人。【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时,倭寇已经进入都城,捣毁了李朝王陵,劫持了王子和陪臣,把府库抢掠一空,八个行政管辖区几乎全部沦陷,倭寇迟早将渡过鸭绿江。“王京”是“入”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D。“尽”修饰“没”,不应断开;“旦暮”是下句的时间状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A。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兵部掌管军饷等”错误,军饷为户部管辖范围。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

44、原文内容的能力。B“军队潜水渡过临津”错,原文“潜渡临津”中,“潜”指暗中,悄悄地,故应是“平秀吉的军队悄悄渡过临津”。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承平”,太平;“谙”,熟悉;“望风溃”,望见敌人的气势就溃逃。(2)“请间”,私下;“籍”,借助;“绐”,欺骗。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从“兵部尚书石星亦谓诸将未得利,计无所出。议遣人探之。嘉兴人沈惟敬应募”可见,诸将在此战中未能取得战果,无计可施。商议派人查探。嘉兴人沈惟敬响应招募,招募人员打探倭寇虚实。从“上悯东征将士寒苦,特发冏金十万犒慰,且重悬赏格”可见,皇上怜悯将士东征严寒艰苦,特从国库中拨发钱

45、币十万慰劳将士们,并且加大赏赐力度,发赏金激励士兵。从“参军请间曰:籍惟敬绐倭封而阴袭之,奇计也。应昌、如松以为然,乃置惟敬标营”可见,宋应昌、李如松认为参军说得对,使用计策迷惑敌人。【参考译文】神宗万历二十年五月,倭寇首领平秀吉(关白平丰臣秀吉)侵犯朝鲜。当时朝鲜王李公沉湎酒乐,放松戒备,平秀吉于是分别派遣他的将帅行长、清正等,率领几百艘船的水军,逼近釜山镇。五月,平秀吉的军队悄悄渡过临津,分别攻陷丰、德等郡。当时朝鲜太平已久,士兵们内心胆怯又不熟悉战事,远远望见敌人的盛大的气势全都吓得溃逃了。朝鲜王仓促间舍弃都城,命令次子李珲暂时管理国家,自己奔逃到平壤。倭寇于是渡过大同江,绕过了平壤界。

46、这时,倭寇已经进入都城,捣毁了李朝王陵,劫持了王子和陪臣,把府库抢掠一空,八个行政管辖区几乎全部沦陷,倭寇迟早将渡过鸭绿江。朝鲜请求支援的使者连续不断,朝廷认为朝鲜是明朝属国,是护国屏障,是必须争夺的战略要地,于是派遣行人(官职名)薛潘告诉朝鲜王明朝将挽救朝鲜于危亡,并宣扬十万精兵已经穿着铠甲抵达。倭寇抵达平壤,朝鲜君臣的处境更加紧迫,出城逃到爱州。七月,游击史儒等军到达平壤,因为不熟悉地形,再加上连下了几天的大雨,马匹全速前进未曾停止,史儒战死。副总兵祖承训统领士兵三千多人,渡过鸭绿江过来援助,也仅只身逃脱。消息传至朝廷,朝廷震惊,任命宋应昌为经略,员外刘黄裳、主事袁黄在军前辅助谋划。八月,

47、倭寇攻入丰、德等郡县,明朝军队逐渐集结。行长等颇通军事,诈称不敢与中原之国对抗,想以此来拖延明朝军队。兵部尚书石星也认为诸将在此战中未能取得战果,无计可施。商议派人查探。嘉兴人沈惟敬响应招募。沈惟敬,是市井中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沈惟敬到达后,行礼很谦卑。行长跪着说:“幸好天朝按兵不动,我们也会在不久之后回去。把大同江作为界限,平壤以西,全部归还朝鲜。”沈惟敬回朝后上奏,朝廷商议认为倭寇大多诡变巧诈,不能相信他们。军队最好快速决战,于是催促宋应昌等率领军队进攻。十二月,任命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皇上怜悯将士东征严寒艰苦,特从国库中拨发钱币十万慰劳将士们,并且加大赏赐力度。发送紧急文书征兵七万余人

48、,李如松率领军队抵达辽阳。沈惟敬从倭寇那边回来,称行长愿意退出平壤以西,以大同江为界限。李如松召集各将士,叱责沈惟敬奸邪罪当斩首。参军私下禀告说:“借助沈惟敬欺骗倭寇给他们封赏,而暗中偷袭他们,这是一条妙计啊。”宋应昌、李如松认为他说得对,于是让沈惟敬留在营中。二十五日,誓师渡江。明朝士卒个个以一当百,英勇善战。这次战役共斩获敌人首级一千二百八十五级,其余死于火中,从城东跳水淹死的不计其数。二十一年正月,平壤之战大胜。【答案】15C16颈联描绘出一幅由绿草、碧溪、菜花、杨柳构成的春日田野风光图。构图上,岸上的草,岸下的水,低处的菜花,高处的杨柳,高下错落,层次分明。色彩搭配上,草色、溪流、菜花

49、、杨柳,绿黄相映,浓淡相间。【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本诗尾联阐释了大自然的美好风景只有与朋友一起欣赏,才更能体味其美的哲理”分析错误。“莫匆匆去”“不要忙”表明诗句强调的重心是欣赏美景要细细观摩,慢慢体味,才能深入认识美的真谛,不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诗的颈联“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意思是:平原上嫩嫩的小草和潺潺的溪流都呈现出可人心意的绿色,金黄的菜花和鹅黄的杨柳在春风中绽放着迷人的微笑。此联采用对偶句,通过典型的意象,如“绿草、碧溪、菜花、杨柳”等,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春日田野风光。此联在构图上有着

50、自己独特之处,通过描写不同高度的植物,使描绘的画面层次分明。“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岸上的草,岸下的水,低处的菜花,高处的杨柳,作者有意将诗句中的景物处理成高下错落之势,从而造成了视差,使画面层次分明,富有视觉的冲击力。最后,作者在描绘这一春天的画面时,在色彩的搭配上颇具匠心。草色、溪流、菜花、杨柳,绿黄相映,浓淡相间,非常富有画面感。所以,这一联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答案】17(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

51、字有:摧、梯、栈、钩、罔、殆。【答案】18C19C20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专家从旅顺博物馆馆藏1800多片从未公布过的罕见甲骨中发现了34个新字和新字形,这些新字和新字形对于甲骨文研究将起到深远影响和重大推动作用。【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本题以传统文化相关的“甲骨文”为文本情境,通过介绍甲骨文的发现、发展和未来,设置语言运用的相关情境。联系上文,“甲骨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走向海外”,主语是“甲骨文”,根据主语保持一致原则,排除BD。从句式结构保持对称角度,“是中国近代史的变迁的见证”是判断句,“也昭示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是动宾结构,前后两句句式不协调,排除A。故选C。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划波浪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