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战守策2苏教版课件_第1页
教战守策2苏教版课件_第2页
教战守策2苏教版课件_第3页
教战守策2苏教版课件_第4页
教战守策2苏教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战守策苏 轼制作:天蓝峰高文学常识本文是苏轼在应制科考试时所写的“策”之一。古代的策文主要有制策、对策、奏策三种。其中制策是朝廷选进士出的题目;对策是士子根据所问而陈述的政见;奏策是臣子主动上陈的奏文。本文属于对策。古代对策文的要求是:明于治道,提出高明的政治见解;文采斐然。北宋中叶以后,宋朝重文轻武、国力薄弱,辽国和西夏成为宋朝西北边疆的严重威胁。但执政者怯于外敌唯图苟安,只能进贡求和。宋朝民族矛盾、边防危机日益深化。许多有学之士纷纷上表,对局势表示关注、担忧。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二虏者,岁以百万计。此其势必至于战。梳理结构第一节:知安忘危、逸而不劳是

2、当今大患。二至五节:阐述原因。二、三节,正反举例论证“兵不可去” 。第四节,比喻、对比论证“养之太过”。第五节,分析形势,说明重要性。六、七节:“教战守”的主张和建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丰富了说理角度和方法,加强说理力度。疏通课文第一节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於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现在百姓的祸患究竟在哪里呢?在于只知道安乐却不知道危难,能享受安逸却不能劳累吃苦。这种祸患现在看不出来,但是将来会看出的。现在不给它想办法,那以后就有无法挽救的危险了。提出问题:当今之民知安忘危、能逸不能劳。第二节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

3、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从前先王知道军备是不可以放弃的,所以天下虽然太平,也不敢忘记战备。秋冬农闲的时候,召集百姓打猎借此考论军事,教他们学习进军、退兵、驻守、营作等军事方略,使他们的听觉和视觉习惯于钟鼓、旗帜(这些军队的号令)之间而不迷乱,使他们的心理适于攻打杀戮的情形而不致恐惧。因此即使有盗贼的事件发生,而百姓也不会惊恐溃乱。正面举例论证“兵不可去”第三节 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

4、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消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反面举例论证“兵不可去”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等到后代,采用迂腐的儒生的建议,把解除军备当做君王的仁政德治(好的法度)。天下既然安定了,就收拾装备武器并收藏起来。几十年以后,装备武器都不锋利(钝)败坏了,百姓也一天一天地习惯于

5、安(逸)乐生活;一旦突然传来盗贼的警报,就彼此(一起)惶恐,传布谣言,还没有开始打仗就逃跑了。(唐)开元、天宝年间,天下难道不是很安定吗?就是因为那时人民习惯于太平生活的快乐,经常生活(安养)在玩乐吃喝里面,那坚强的意志和勇气逐渐减少,以至于迟钝昏聩,腿脚麻痹废弛而振作不起来,因此小小的安禄山一旦乘机作乱,四方的人民就像鸟兽一样奔窜,乞求做囚犯和俘虏都还来不及(更别谈和安禄山对抗了),国家分裂,而唐王朝当然因此而衰弱了。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消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

6、而唐室固以微矣。等到后代,采用迂腐的儒生的建议,把解除军备当做君王的仁政德治(好的法度)。天下既然安定了,就收拾装备武器并收藏起来。几十年以后,装备武器都迟钝不锋利了,百姓也一天一天地习惯于安乐生活;一旦突然传来盗贼的警报,就互相惶恐,传布谣言,还没有开始打仗就逃跑了。(唐)开元、天宝年间,天下难道不是很安定吗?就是因为那时人民习惯于太平生活的快乐,经常生活(安养)在酒食游戏里面,那坚强的意志和勇气逐渐减少,以至于衰颓昏聩,腿脚麻痹而振作不起来,因此小小的安禄山一旦乘机作乱,四方的人民就像鸟兽一样奔窜,乞求做囚犯和俘虏都还来不及(更别谈和安禄山对抗了),国家分裂,而唐王朝当然因此而衰弱了。二、

7、三两节,援引史实,说明“兵之不可去”。正反对比,使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互相对照,使读者认识到居安思危的重要性。用安史之乱来暗示仁宗:前车之辙,后车之鉴。第四节盖尝试论之:天下之势,譬如一身。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告病。此其故何也?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是故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使其四

8、体狃于寒暑之变;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夫民亦然。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此不亦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欤?第四节,比喻、对比论证“养之太过”。浅近设喻,正反论述。以“养生”喻“治国”,使所论之理形象化,说明“养之太过”的危害。盖尝试论之:天下之势,譬如一身。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告病。此其故何也?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

9、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我曾试着论述这个问题:天下的形势,譬如人的整个身体。王公贵人用来保养身体的措施,难道不是很周到吗?而他们平日常常由于病多而苦恼。至于农夫平民,终年勤劳辛苦却未曾生病。这是什么原因呢?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这是产生疾病的原因。农夫平民,夏天最热的时候奋力耕作,冬天极冷的时候还在野外劳动,他们的筋骨经常冒着烈日严寒,肌肤被雨雪霜露浸泡,使得他们轻视霜露不畏(亲近)风雨,所以寒冬炎暑不能够给他们造成病害。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是故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使其四

10、体狃于寒暑之变;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夫民亦然。现在王公贵人住在重檐的高屋里,出门就坐车子,刮风就如加穿皮衣,下雨就打伞,凡是用来预防疾患的工具,没有不应有尽有(完备周全的)。畏惧风雨寒暑有些太严重了,保养自己的身体也有些太过分了,稍不注意,寒暑就侵入身体了。因此,会保养身体的人,使自己身体能够安逸又能劳动,慢步快走活动操作,使自己的四肢习惯于寒冬炎暑的变化;这样以后就可以使身体强健有力,经历艰险而不受伤害。百姓也是如此。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此不亦畏之

11、太甚,而养之太过欤?现在太平的时间长了,天下的人骄气懒惰脆弱,就象妇女小孩不出内室的门一样。谈论起打仗的事情,就吓得缩着脖子大腿发抖;听说盗贼的名字,就掩住耳朵不愿意听。而且士大夫也不曾经说起战争,认为这是滋生事端干扰百姓的生活,不可以让它露了苗头再发展。这不也是畏惧太严重而保养得太过分了吗?我曾试着论述这个问题:天下的形势,譬如人的整个身体。王公贵人用来保养身体的措施,难道不是很周到吗?而他们平日在家常常由于病多而苦恼。至于农夫平民,终年勤劳辛苦却未曾生病。这是什么原因呢?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这是产生疾病的原因。农夫平民,夏天最热的时候奋力耕作,冬天极冷的时候还在野外劳动,他们的筋骨经常冒着烈

12、日严寒,肌肤被雨雪霜露浸渍,使得他们轻视霜露不畏风雨,所以寒冬炎暑不能够给他们造成伤害。现在王公贵人住在高大深邃的房屋里,出门就坐车子,刮风就如加穿皮衣,下雨就打伞,凡是用来预防疾患的工具,没有不完备周全的。畏惧风雨寒暑有些太严重了,保养自己的身体也有些太过分了,稍不注意,寒暑就侵入身体了。因此,会保养身体的人,使自己身体能够安逸又能劳动,慢步、快走、活动、劳作,使自己的四肢习惯于寒冬炎暑的变化;这样以后就可以使身体强健有力,经历艰险而不受伤害。百姓也是如此。现在太平的时间长了,天下的人骄气懒惰脆弱,就象妇女小孩不出内室的门一样。谈论起打仗的事情,就吓得缩着脖子大腿发抖;听说盗贼的名字,就掩住

13、耳朵不愿意听。而且士大夫也不曾经说起战争,认为这是滋生事端干扰百姓的生活,不可以让它露了苗头再发展。这不也是畏惧太严重而保养得太过发了吗?5.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二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再说天下本来就有意想不到的祸患。愚昧的人看到四面八方太平无事,就认为变故不会意外发生,这也是不对的。现在国家用来奉送给西夏、契丹的财物,每年以百万来计算。奉送的财物是有限的,而索求财物的人是无法满足的,这种形

14、势必然导致战争。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从我方开始,便从敌方开始,不发生在西方,便发生在北方。所不知道的,只是战争的发生有早有迟有远有近,总之,战争是不可能避免的。第五节,分析形势,说明“教战守”的重要性。第五节,分析形势、重申观点,说明“教战守”的重要。第六节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

15、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第六节:“教战守”的主张和建议。通过前面四小节的议论,“教战守”的重要性已经论述的十分充分。于是作者顺理成章的从正面来陈述教战守的具体建议。6.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国家如果免不了用兵,而用兵不凭着逐步训练,却使百姓从安乐太平的环境中,突然投身军队走上生死决

16、斗的战场,那造成的祸患必定有不可估计的危险。所以说,天下的百姓只知道安乐而不知道危险,能够安逸而不能劳累吃苦,这是臣所认为的最大的祸患。臣想使士大夫崇尚军事和勇敢,讲述演习兵法,对在官府服役的平民,教他们列队布阵的法度;对那些负责缉捕盗贼的差役,教他们扑击刺杀的方法。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每年年底就集合在府城里,象古代大会比试的办法,评定胜负,有赏有罚,等实行的时间长了,就又按照军法

17、部署办事。然而议论的人(持不同意见人)一定认为无故调动人民,又用军法困扰,那百姓将会不安定,可是臣认为这才是用来安定百姓的好办法。国家果真不能免除战争,那么总有一天将要突然驱使没有受过训练的百姓去作战。平时没有缘故却召集百姓进行训练,虽然有些小的恐慌,可是与突然让那些没有受过训练的百姓上战场的危险相比,哪个更危险呢?国家如果免不了用兵,而用兵不凭着逐步训练,却使百姓从安乐太平的环境中,突然投身军队走上生死决斗的战场,那他们的祸患必定有不可估计的危险。所以说,天下的百姓只知道安乐而不知道危险,能够安逸而不能劳累吃苦,这是臣所认为的最大的祸患。臣想使士大夫崇尚军事和勇敢,讲述演习兵法,对在官府服役

18、的平民,教他们列队布阵的法度;对那些负责缉捕盗贼的差役,教他们扑击刺杀的方法。每年年底就集合在府城里,象古代大会比试的办法,评定胜负,有赏有罚,等实行的时间长了,就又按照军法部署办事。然而议论的人(持不同意见人)一定认为无故调动人民,又用军法困扰,那百姓将会不安定,可是臣认为这才是用来安定人民的好办法。国家果真不能免除战争,那么总有一天将要突然驱使没有受过训练的百姓去作战。平时没有缘故却召集百姓进行训练,虽然有些小的恐慌,可是与突然让那些没有受过训练的百姓上战场的危险相比,哪个更危险呢?第七节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

19、兵,彼知有所敌,则固以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现在国家驻扎在地方上的军队,骄横又多有怨言,欺压百姓,向朝廷或上司邀功请赏,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天下懂得作战的,只有他自己罢了。假如使一般百姓都熟习军事,他们知道还有对手存在,那么一定能够借此识破他们的坏主意,挫败他们的骄横气焰。利和害的界限,难道不是很明白吗?联系社会状况,设想建议实施后将获得的收益。作者围绕“教战守”这个中心论题,由远及近、由浅入深,逐层剥脱;且文笔灵活,运用历史故事在理而不拘泥,从小处落笔,从大处着眼,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议论散文。“此篇文字绝好,词意之玲珑,神髓之融通,势态之翩跹,各臻其妙。”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