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课件(共29张PPT)_第1页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课件(共29张PPT)_第2页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课件(共29张PPT)_第3页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课件(共29张PPT)_第4页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课件(共29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部编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课程标准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重、难点1.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2.难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1935年一二九运动,1936年西安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2.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国民政府推行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全面抗战的开始。3.历史解释:明确历史解释研思九一八事变

2、后,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日本的侵华罪行。4.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国内主要矛盾的转化,国共合作抗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5.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在民族危机的关头,全国人民以民族利益为重的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时间轴1931年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日本建立伪满洲国1932年1935年1936年1937年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南京大屠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平津会战淞沪会战一、局部抗战(一)局部抗战1.背景: 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侵略中国的总方针。 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

3、发,严重影响日本。 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机构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一、局部抗战(一)局部抗战2.局部抗战开始: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 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结果:日军占领沈阳城。一、局部抗战(一)局部抗战3.进一步扩大侵略:(1)占据整个东北地区。(2)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 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一、局部抗战(一)局部抗战3.进一步扩大侵略:(3)1932年3月,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

4、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4)华北事变: 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一、局部抗战(一)局部抗战4.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背景: 日本对东北三省的侵略震动了中国社会,加剧了民族危机。 国民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寄希望于英美等国调停,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一、局部抗战(一)局部抗战4.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2)表现: 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 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3万余人

5、,在共产党员杨靖宇、赵尚志的领导下,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一、局部抗战(一)局部抗战4.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3)高潮:一二九运动 背景:“华北自治运动”。 爆发: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游行示威。 影响: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一、局部抗战(一)局部抗战5.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背景: 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一、局部抗战(一)局部抗战5.

6、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2)爆发: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以武力逼蒋抗日。(3)结果: 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一、局部抗战(一)局部抗战5.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4)影响: 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 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二、全面抗战开始(一)七七事变1.概况: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日军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2.影响: 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二、全面抗战开

7、始(二)第二次国共合作1.通电全国: 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发出了抗战宣言: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二、全面抗战开始(二)第二次国共合作2.庐山谈话: 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邀请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在庐山谈话,听取各方人士对抗日救国的意见。 7月17日的第二次谈话会上,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二、全面抗战开始(二)第二次国共合作3.洛川会议: 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作了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二、全面抗战开始(二)第二次国共合作4.

8、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7月15日,中共向蒋介石提交国共合作宣言。二、全面抗战开始(二)第二次国共合作5.军队改编: 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负总指挥。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叶挺为军长。二、全面抗战开始(二)第二次国共合作6.实现合作: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二、全面抗战开始总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1)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9、。是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开始。(2)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3)1936年,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4)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5)1937年,“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6)1937年7月15日,中共向蒋介石提交国共合作宣言(7)1937年8月,国共两党经过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8)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中国

10、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三、日本侵华的暴行(一)大屠杀和大轰炸1.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进行了持续六周的烧杀劫掠,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2.重庆大轰炸: 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死者超过1万人。三、日本侵华的暴行(二)殖民统治1.政治上: 实行“以华制华”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2.经济上:实行“以战养战”。 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实行“粮食统制”,强行“征购”和“配给”;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

11、三光”政策;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三、日本侵华的暴行(二)殖民统治3.实行细菌战731部队: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组建了细菌部队。 1938年,细菌战元凶石井四郎的细菌部队迁至哈尔滨平房镇,成为臭名昭著的731部队。 1938 至1945年,731 部队曾以活人试验和活人解削等灭绝人性的手段杀害中国人、朝鲜人以及盟军战俘超过1万人。三、日本侵华的暴行(二)殖民统治4.“慰安妇”制度: 日军还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慰安妇”制度,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 这是日本侵略者违反人道主义、违反国际法则的政府犯罪行为。课堂小结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局部侵华背景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背景从“东北人民革命军”到“东北抗日联军”一二九运动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