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 - 16 -初一2022生物公开课的教案 学校生物学问点理论较多,抽象的概念较多,通过生活化将生物学问点形象化、真实化,能够让同学有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利于同学对学问点的理解和把握。今日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初一2022生物公开课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2022生物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多方面的影响。 2.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试验。 3.能够开展课外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 教学重难点 1.学问方面:把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科学探究的方法;设计两个探究试验的方案;开展课外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拟定爱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方案 2.科学方法、力量方
2、面: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 3.科学价值观方面:充分熟悉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培育同学的环保意识,以及人和自然和谐进展的意识,树立环境爱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培育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 课前预备: 1.指导同学分成四组,明确组长及组员名单 2.布置调查任务: 人类破坏森林的实例 人类活动引起沙尘暴的实例 各种野生动物被捕杀的实例 结合广州珠江水的污染状况,收集我国河流、湖泊被人类污染、破坏的实例 空气污染的缘由及实例 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实例 酸雨、废电池产生危害的实例 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小组争论:这些现象的后果是什么?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们应当怎样
3、要求自己的行为? 3.每组选两个标题(彼此不重复)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做成幻灯片(最好图文并茂),在课堂上汇报。小组争论内容每个同学都要做好发言的预备。 设计意图: 考虑到同学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将下一课时的调查内容也纳入本节课,每个小组选做其中两项内容,负担不会太重,再通过堂上的汇报沟通,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这里将课外阅读()也纳入查阅范围,一方面拓展同学的视野,一方面引导同学关注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及有关科学讨论的新进展。 教学引入: 通过大屏幕展现组图: 青山绿水蓝天小鸟天堂繁华的都市拥挤的人群密集的厂房高高屹立的排污烟囱荒山污水灰蒙蒙的天空垂死挣扎的小鸟 老师:漂亮的青
4、山绿水没有了,带给我们的是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人类在制造巨大财宝的同时,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课前同学们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了充分的预备,我们看看哪一小组做得最好!先请出我们第一组的代表来发言。 同学堂上展现阶段: 学习活动:由每组选派发言人12人,用ppt展现资料收集结果 第1组汇报:人类破坏森林的实例,空气污染的缘由及实例 第2组汇报:人类活动引起沙尘暴的实例,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实例 第3组汇报:各种野生动物被捕杀的实例,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第4组汇报:结合广州珠江水的污染状况,收集我国河流、湖泊被人类污染、破坏的实例,收集酸雨、废电池产生
5、危害的实例 师生互动:老师可向同学发问,同学也可以向老师提问 生生互动:一个小组汇报结束后,不同小组成员之间可提问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是同学课前资料收集整理成果的展现,也是这节课的主要环节。同学同学将课外查找到的资料,以制作的演示文稿进行汇报,在课堂上同其他同学共同共享,相互沟通。组内可以分工,每人沟通一个方面,其他同学赐予补充,让同学意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增加学习的自信念。堂上老师要提示每组发言时间掌握在8分钟以内。 同学在汇报的同时,其他小组也要仔细倾听,并对汇报的小组作出质疑或提问,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老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将一些重要的内容点出,引起同学的关
6、注,或者将被同学忽视的内容加以补充。 无论是同学的展现环节,还是师生、生生间的互动环节,均体现了以同学为中心,充分调动同学的乐观性,爱好引导着同学,使他们自觉地参加到调查问题、收集资料、预备发言的活动中去。同学在课堂上参加沟通可以促进同学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资料和信息,达到了课标要求的“培育同学收集、处理信息、猎取新学问的力量,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沟通的力量。” 师生争论阶段: 争论内容:这些现象的后果是什么?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们应当怎样要求自己的行为? 同学:各抒己见,详细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或感想 老师:与同学一起公平地发言,参加其中,引导同学从身边的小事作起。 设计意图:
7、 给同学供应自由宽敞的舞台,让同学尽情地呈现自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老师完全参加到同学的活动中,与同学一起公平地发言,拉近师生关系,有利于制造同学公平、自由的学习氛围。 结束: 表扬各小组成员作业完成得很好,鼓舞他们再接再厉,下次做得更好! 播放“地球之歌”的MTV,在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初一2022生物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受器官猎取外界环境信息的状况。 2、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3、通过老师指导,利用眼球模型、书中插图,同学自主学习了解眼球结构 4、老师设疑,引导同学合作探究,明确眼球成像过程。 5、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8、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3、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4、培育同学良好的用眼习惯,树立爱惜眼睛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展现几张照片,让同学们说说看到了几张照片都是什么? 二、推动新课 学习目标一:眼和视觉 1、眼球的结构 自主学习了解眼球的结构; 考记忆 说出眼球的三个结构名称及其特点; 对对号 将眼球名称对号入座; 猜猜看 下列变化是由眼球哪一结构引起的? 2、视觉的形成 探究: (1)外界的光线依次通过眼球的哪些结构并最终在什么结构上成像的? (2)眼睛是通过哪一结构的调整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同学汇报 课件展现视觉形成过程 真实的物体与所成的
9、物像有什么差别? 那为什么我们通常看到的物体都是正立的呢? 明确:视觉形成于大脑。 学习目标二:近视及其预防 1、近视、远视形成的缘由 课件展现近视状况,同学概括近视形成的缘由 2、怎样矫正? 3、预防近视的措施 “三要”“四不要” 三、分析资料,迸发情感 我国仅角膜损伤致盲患者就有400多万,其中青壮年约占70%,儿童约占15%,这些人只要换上健康的角膜就会立即复明,但我国每年只能约700人做角膜移植手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同学们我们怎样尽自己所能关爱身边的盲人伴侣呢? 四、寄语同学 六月六日是爱眼日!它的设立在于提示我们每个人要爱惜好自己的眼睛,由于它是心灵的窗口,我们只有拥有一双光明
10、的眼睛,才能更好地探究大自然的神秘! 初一2022生物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初步了解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汲取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学问,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重点和难点 1.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高度熟悉大量根毛吸水的意义。 方案一:同学四人一组,结合已有的阅历和学问进行猜想、归纳,小组间进行表达和沟通,整体感知本节内容。 方案二:同学观看水分进入植物体的CAI课牛(或自制投影片),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大体途径,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
11、体感知。 方案三:同学快速扫瞄课本,概括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同学猜想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对本节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一: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叙述参加老师培育长出根毛的幼苗的过程,对所观看到的现象进行思索并分析缘由。然后同学阅读课本P111观看与思索,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二:同学依据老师的指导,结合平日的观看,大胆猜想根适于吸水的特点,然后通过观看老师发放的已长出根毛的幼根,四人一组争论归纳确认猜想的正确性。 方案三:同学直接观看老师发放的已长出根毛的幼根,结合已有的学问,四人一组进行争论,小组间进行表达和沟通,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
12、特点。 方案四:同学直接阅读课本上的观看与思索四人一组争论思索题,通过小组间的表达和沟通,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老师指导课外小组的同学发言,指导同学通过观看与思索,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适于吸水的意义。 方案一:同学四人一组进行争论后,暂不下结论,让问题留在头脑中随学问扩展不断完善。 方案二:同学四人小组进行争论后,小组间进行表达和沟通,理解根吸水实际上等于参加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老师引导同学随着学问增多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吸水的意义。老师提出问题,启发同学思索。二、水分运输的途径 1.茎的结构 方案一:同学四人小组合作,在老师的引导下首先结合已有
13、的阅历和学问,猜想茎的结构,再通过观看茎横切和纵切示意图或观看实物,了解茎的结构,确认猜想的正确性,最终了解茎的结构。 方案二:同学四人小组通过观看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以及本节课最终一个自然段,经争论、归纳,小组间表达和沟通后,归纳出茎的结构。 方案三:同学观看老师制作的茎的结构CAI课件或投影片,经争论、归纳,小组间表达和沟通后,归纳出茎的结构。老师引导同学联系俗语、日常生活阅历,并通过观看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或观看实物,让同学初步了解茎的结构。 2.茎各部分的作用 方案一:同学通过看本节课的后三个自然段,通过四人小组争论归纳,小组间合作沟通,归纳出导管、筛管和形成层的作用。 方案二:对同学
14、水平较高的班级,同学可个人看书自学,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经同学间的表达和沟通,归纳出导管、筛管和形成层的作用。老师指导同学自学看书,参加小组间合作学习。 3.探究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方案一: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的试验,经同学间表达和沟通,确认方案。通过看课本上的P111的观看与思索,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方案二:先让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叙述自己参加老师制作木质部已变红的植物茎的过程以及对所观看现象的思索和分析。同学阅读课本Plll的观看与思索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方案一:同学个人思索老
15、师提出的问题,并说出本节课的学问和力量两方面的收获。最终师生共同小结。 方案二:同学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经小组间的表达和沟通,师生共同小结(学问和力量两个方面)。引导同学从学问和力量两方面小结本节课内容。 初一2022生物公开课教案4 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4、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力量目标: 1.培育同学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力量。 2.能动手操作本节试验,并对试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情感目标: 1.让同学熟悉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力量是有限
16、的,自觉维护环境中的新奇清洁。 2.让同学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如何防止呼吸道疾 3.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2.通过模拟试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 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同学学习乐观性 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我们是通过哪些器官进行呼吸的? 对同学回答不表态,连续设疑:是不是这样呢? 进一步设疑:请同学们想一想,呼吸道仅仅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吗? 对同学的回答准时评价。给与鼓舞。
17、吃饭是为什么不能大说大笑? 或问你知道会厌软骨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同学总结 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老师总结 同学们的阅读力量、思维力量、观看 二、过程 老师活动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让同学用手按住胸部两侧,深深吸气,在呼气,感觉胸廓变化?肋骨是怎样运动的? 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演示模型:膈肌的收缩、舒张使胸腔上、下径发生变化。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引导同学:走到饭店四周为什么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呢? 老师准时点评,并展现挂图,引导同学说出氧气、二氧化碳的集中过程。 同学总结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老师总结 对同学的表现给与评价和鼓舞。 初一2022生物公开课教案5 空气质量与健康 教学目标
18、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教学重点 1.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了解空气 2.质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3.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 教学预备 1.老师:指导同学课前收集有关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资料;指导同学调查家庭成员的吸烟状况;预备有关吸烟危害性的资料。 2.同学:调查家庭成员吸烟状况;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问题。 复习提问:呼吸运动是如何进行的? 导言: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吸,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 2.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2.1资料发布 2.1.1几位同学上讲台发布所收集的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状况的资料,其余同学倾听并对资料内容表示惊异,产生触动。 课前同学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信息,上课时指导同学发布这些信息。 2.1.2阅读课本P5253的资料分析,并分组争论问题。同学代表本组同学的看法,组内其他同学补充。 指导阅读,组织并参加同学争论,分析、评价,赐予鼓舞。 资料分析 2.1.4说出调查结果。通过沟通分析,了解吸烟的危害。 课前组织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