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50900328156250065双轴汽车的振动_第1页
12950900328156250065双轴汽车的振动_第2页
12950900328156250065双轴汽车的振动_第3页
12950900328156250065双轴汽车的振动_第4页
12950900328156250065双轴汽车的振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5.1 型分析6.5.2 减小车身俯仰角加速度的措施6.5.3 用单轮输入折算幅频特性分析前后 轮双输入振动系统6.6 “人体座椅” 振动系统及参数选择 第6.5节 双轴汽车振动1 6.5.1 双轴汽车振型分析 汽车垂直和仰俯两个自由度振动或汽车纵轴上任一点垂直振动时,采用双轴汽车双输入汽车系统。(前、后轮有两个路面输入) 1、模型简化条件 (1) 继承图6-12,四自由度双轴汽车平面模型; 讲义正文23 (2) 进一步忽略车轮部分质量和轮胎刚度, 车身质量等效为3个集中质量;4 2、车身运动方程描述 2.1 以质心垂直位移 和俯仰角 来描述。 确定 、 、 、 关系:5 2.2 以 、

2、来描述系统无阻尼自由振动运动方程 1) 运动方程 条件: 无阻尼自由振动,q=0,Cr=Cf=0 分别对后/前端取力矩平衡: 2) 系统偏频 前、后端部分系统固有圆频率(即偏频):6 前端: 条件:Z2r=0, 只有前端振动; 后端: 条件: Z2f=0 , 只有后端振动;7 3) 系统主频 若前后轴都振动,即 ,将以上运动方程进行复变换,令其系数行列式值为零,可解得系统主频 : 4) 车身振动 的主振型8 可见: 相应于两个主频 ,车身有两个主振型; 一个振型的结点位于轴距之内,称为角振动型; 一个振型的结点位于轴距之外,称为垂直振动型; 两个振动的结点分别位于质心的两侧; 当质量分配系数=

3、1时,振动结点位于前、后轴处, ,主振型与前、后端部分系统振型相同;9 大部分汽车=0.81.2,比较接近1,主频率与部分 系统固有频率相差不多; 2.3 用 、 坐标系来描述无阻尼自由振动系统运动 条件: 无阻尼自由振动,q=0,Cr=Cf=0 1)运动方程 以垂直向上的力平衡和 绕质心的力矩平衡列方程: 10 2) 垂直、角振动两个部分 系统固有圆频率(偏频) 垂直振动偏频: 条件:只有垂直振动,=0; 角振动偏频: 条件:只有角振动,Zc=0;11 4) 系统主频 当系统既有角振动,又有垂直振动时,系统振动 的频率为主频。系统主频 : 式中: 3) 垂直、角振动两个 部分系统的振型12可

4、见: 当 时, 、 ,主频与对应的偏频相等 即 ; 当主频等于对应的偏频时, 与 不耦合,即垂直振动和角振动相互独立;主振型与部分系统振型相同。 当 时,主频与对应的偏频相差不大; 适当选择参数,使 ,可保证 , 可减少车身俯仰共振的角加速度分量; 减小车身俯仰角加速度,可改善平顺性。在3Hz以下,人对水平方向的振动比垂直振动方向更敏感。136.4.2 使 ,减小俯仰角加速度的措施 方法1: 当 时,可使 因为,当a=b时,代入式(6-82) 所以, 当 时, 。14 说明: (1) 多数轿车 ,使 十分困难。 (2) 因轿车布置紧凑, 较小,要使 , 只有减小轴距L来达到目的。 (3) 减小

5、L势必减小乘坐空间,故此法不可取。15 方法2:前、后悬架“交联” 弹簧 、 由一与车身铰接的无质量杠杆连接起来,它们只是在车身垂直振动时才受力,并与弹簧 、 并联,总弹簧刚度不变。16 垂直振动时,固有圆频率: 角振动时, 、 不起作用: 俯仰角振动的偏频 减小。 因此,适当选择弹簧刚度比值 、 , 可使 ,以减小车身俯仰角加速度。17方法: 单轮输入折算幅频特性分析前、后轮双输入振动系统响应 。折算目的: 1、简化问题; 2、便于分析参数对振动响应的影响。 条件: 采用质量分配系数=1特殊情况下的双轴汽车 等效系统。用长度为L的无质量的杠杆将两个“车身- 车轮”双质量系统连接。 6.5.3

6、 用单轮输入折算幅频特性分析前、后轮双输入振动系统 181、坐标定义及车身上任一点P坐标值的确定19 1) 定义: (1) 车身上任一点P到前轴的距离为l(变量); (2) P点在前轴前方为正,在前轴后方为负; 车身上任一点P的垂直位移: 2) 前、后轮路面输入的关系: 前后轮在同一车辙上, 、 ,只相差一滞后时间 ; 关系: 因此,可将前、后轮双输入等效为qf前轮处的单输入。 20 车身上任一点P对前轮速度输入的幅频特性: 车身-车轮双质量系统 可见: 求任一点P的折算幅频特性又进一步归结为求车身 上任一点P的位移Z2p和俯仰角位移对前轴上方的车身 位移Z2f的幅频特性:21 2、轴距中心处

7、垂直位移Zc 和车身俯仰角 对前轴Z2f 的 幅频特性: 分析条件: (1) 轴距中心处,a=b; (2) 假定前、后两个“车身车轮”双质量系统频 响函数相等,即: 轴距中心处:()()()tZtZtfr22L1-=j22 因为有 关系, 所以存在位移关系: 代入,并进行傅立叶变换,得: 时域内时间滞后 相当于频域内相位角滞后。 故: 23 得到:轴距中心处垂直位移Zc 和车身俯仰角对前轴上 方车身位移Z2f的幅频特性: 车身上任一点P对前轮速度输入的幅频特性:241、前后轴上方车身位移 、 同相时,属纯垂直振动; 2、前后轴上方车身位移 、 反相时,属角振动;3、曲线为轴距滤波特性,即轴距对

8、随机输入加以衰减,在轴距中心处振动最小;4、提示:当 一定时,加长轴距,有利于减小俯仰角振动。 253、车身上任一点P垂直位移Z2p对Z2f的幅频特性 车身上任一点角振动相同,但垂直振动大小不同。 车身上任一点的垂直位移Z2P: 式中:l为车身上任一点P到前轴的距离。 因: 经付氏变换:26 幅频特性: 前轴处: 后轴处: 即: 27 轴距中心:28 可见: 1、当 车身上各点位移相同, 属纯垂直振动; 2、当 轴距中心处 ,属纯 角振动; 3、在纯角振动时,垂直振动大小与到轴距中心的 距离成正比。294、 及 功率谱密度和均方根值的计算 2)均方根值:参见式(6-103)和式(6-104)

9、车速和轴距对 、 的影响:参见图6-51。 1)功率谱密度:301、系统简化 人体简化成一刚性质量Ms时,它与座椅的弹性、 阻尼元件构成一单自由度系统; 它附加在“车轮车身”双质量系统上,构成三质 量系统; 人体质量比车身质量小得多,忽略人体惯性力的影 响,可认为车身振动Z2为“人体-座椅”子系统的输入;6.6 “人体座椅” 振动系统3132 “人体-座椅”系统幅频特性: 对于以Z2为输入的单质量“人体座椅”系统,其幅频特性与单自由度系统相同:3334 可见: “人体座椅”系统在其固有频率 附近,对车厢地板输入有一定放大;在激振 频率大于 后,对Z2起衰减作用; 因人体是个复杂系统,幅频特性实测值共振频 率与共振幅值降低,开始衰减频率由 降到 附近,说明实际人体坐在坐垫上,比人体刚性 简化模型减振效果要好;35 为获得良好的平顺性,选择座椅参数时应注意: 保证人体垂直方向敏感区频在412Hz 处于减振区; ,选择 时,应避免与车身固有 频率 重合,以免引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