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管理知识培训_第1页
环境保护管理知识培训_第2页
环境保护管理知识培训_第3页
环境保护管理知识培训_第4页
环境保护管理知识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保护管理知识(zh shi)培训讲师(jingsh):周惠忠共二百四十一页讲师(jingsh)简介周惠忠学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腐蚀(fsh)与防护专业 大学本科学士学位共二百四十一页讲师(jingsh)简介周惠忠资历:国家注册安全评价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质量(zhling)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HSPM IEC注册主任审核员江苏省吴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特聘“企业厂长经理安全资格证”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员证”培训课程培训讲师江苏省吴江市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生产管理讲师共二百四十一页讲师(jingsh)简介周惠忠擅长EHS管理、消防管理、RoHS管理、

2、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安全评价等方面的辅导与培训。已进行培训和辅导过的企业共计200多家,培训人次达3万人次。曾经为NEC、YKK、HITACHI、华宇电脑、华硕电脑、巨腾国际、百特医疗、三菱电机、爱普生、天津燕山石化集团、明基集团、东风派恩、裕廊科技、雷贝斯托、航空电子(dinz)、罗杰斯、米歇尔、虹光电子(dinz)、长春化工、芬欧汇川、永新玻璃、福伊特、中强光电、嘉联益集团、江淮汽车等企业做过环保与安全管理类内训课程 出版物:EHS工厂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实务4CD荣誉:入围2009年全国百佳培训师共二百四十一页目 录第一章 环境保护的发展史第二章 当代主要环境问题第三章 法的概念第四章 EH

3、S管理法规要求(yoqi)第五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第六章 ISO14001:2004标准要求第七章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第八章 ISO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共二百四十一页企业(qy)与环境企业顾客环境 空气水 能源 材料土地资源设计采购运送包装制造市场欲望取得需求耗用弃置取用取用弃置供給需求.共二百四十一页第一章 环境保护(hunjng boh)的发展史环 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大气、水、土地、动植物等都有承受污染物的最高限值

4、,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shngtipnghng)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共二百四十一页环境管理的历史演变漠不关心法律、民间控诉政府立法订立法规稽查管末管制排污申报工业减废污染预防持续改进绿色设计清洁生产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1世纪共二百四十一页八大公害(gnghi)事件事件名称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污染类型污染源/物扩散途径/致害原因受害(人)反应/后果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12比利时马斯河谷大气污染谷地中工厂密布,烟尘、SO2河谷地形,逆温,有雾,不利扩散,SO2、SO3和金属氧化物颗粒进入肺部咳嗽、喉痛、恶心、呕吐、胸闷,几

5、千人中毒,60多人死亡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5 10美国洛杉矶市光化学污染400多万辆汽车每天排放烃类1000多吨三面环山静风、阳光足,石油工业和汽车废气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光化学烟雾眼病、咽喉炎,大多数居民患病、65岁老人死亡400多人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10美国多诺拉镇大气污染河谷内工厂排放大量烟尘和SO2河谷盆地、逆温多雾,SO2、SO3和烟尘生成硫酸盐气溶胶吸入肺部咳嗽、喉痛、胸闷、呕吐、腹泻,4天内43%的居民(6000人)患病,17人死亡伦敦烟雾事件1952.12英国伦敦市大气污染取暖用煤含硫高,排放大量SO2和烟尘逆温,SO2、SO3和金属氧化物颗粒进入肺部咳嗽、喉痛、

6、呕吐、胸闷,5天内死亡4000人历年发生12次,死亡近万人共二百四十一页四日事件(哮喘病)1955年以来日本四日市,并蔓延至几十个城市大气污染工厂大量排放SO2和煤尘,其中含有钴、锰钛等重金属颗粒重金属粉尘和SO2随煤尘进入肺部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患者500多人36人因哮喘死亡水俣(病)事件1953-1961日本熊本县水俣镇汞污染氮肥厂含汞废水排入海湾无机汞在海水中转化为甲基汞,在鱼体中富集而进入人体耳聋眼瞎、全身麻木,口齿不清,精神失常,至1972年有180多人患病50人死亡米糠油事件1968年日本爱知县等23个府县多氯联苯污染多氯联苯作为热载体不慎进入米糠油中食用含有多氯联苯的米

7、糠油全身有红丘疹、恶心呕吐、肝功能下降,患者5000多人死亡16人,实际受害者超过1万人富山事件(骨痛病)1931-1975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镉污染炼锌厂未处理的含镉废水排入河中用河水灌溉稻米,米中含镉,居民长期饮用含镉河水和镉米而中毒全身骨痛、神经痛、骨骼软化萎缩,衰弱疼痛至死,至1968年5月患者258例,死亡128例,至1977年12月又死亡79例八大公害(gnghi)事件共二百四十一页二、环境保护(hunjng boh)的第一个里程碑斯德哥尔摩会议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共有113个国家和一些国际机构的1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也派出

8、了庞大的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广泛(gungfn)研讨并总结了有关保护人类环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制订了对策和措施,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并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这是联合国史上首次研讨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也是国际社会就环境问题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第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对推动世界各国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为了纪念大会的召开,当年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共二百四十一页三、环境保护(hunjng boh)的第二个里程碑里约热内卢会

9、议1989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决定:1992年6月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举行一次环境问题的首脑会议,以纪念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20周年,并“为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在相互需要和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奠定全球伙伴关系的基础,以确定地球的未来”。里约环发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以及(yj)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这些文件充分体现了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反映了关于环境与发展领域合作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 共二百四十一页第二章 当代主要(zhyo)环境问题近代(jndi)工业革命使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又

10、一次发生巨大变化。环境问题迅速从地区性问题发展成为波及世界各国的全球性问题 主要的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 臭氧层破坏和损耗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破坏水资源危机和海洋资源破坏酸雨污染废弃物污染共二百四十一页第三章 法的概念(ginin)共二百四十一页法的概念(ginin)广义法: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ly)和意志制定或者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狭义法:是指具体的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等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共二百四十一页法律(fl)规范法律规范(gufn)是由国家机关制定

11、或者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一般行为规则,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规范的组成:假定处理制裁共二百四十一页法的效力(xio l)关于人的效力关于地域(dy)的效力关于时间的效力共二百四十一页社会主义法制基本(jbn)内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共二百四十一页社会主义(shhuzhy)法的适用原则法律适用机关依法独立(dl)行使职权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共二百四十一页第四章 EHS管理法规(fgu)要求共二百四十一页EHS定义(dngy)E:环境(Environment) H:健康(Health)S:安全(nqun)(Safety)简称EHS或E&HS石油

12、化工行业称HSE:1991年壳牌公司首先颁布了健康安全环境(HSE)方针指南之后,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6年1月颁布了ISO/CD14690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 共二百四十一页立法机关(l f j un)宪 法基本法单行法行政法规行政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地方规章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国务院所属部、委、局、办地方人大及人大常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市人民政府共二百四十一页中国(zhn u)环境法体系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污染防治法环境资源法土地利用规划法其他部门相关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环保规章环境标准部门规章地方规章刑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

13、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噪声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草原法土地管理法渔业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城市规划法民法通则刑法消防法文物保护法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样品方法标准全国人大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国务院通过)(省、市人大通过)(部门颁布)(地方政府颁布)(国家环保局及有关部委办局)共二百四十一页我国目前职业(zhy)安全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宪法刑法劳动保护基本法劳动保护专项法职业病防治法矿山安全法海上交通安全法劳动保护相关法国际劳动保护公约环境保护法卫生防疫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标准化法全民企业法三方协商促进履行国际劳工标准公约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劳动保护行政法规劳动保护标

14、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劳动保护规章部门规章地方规章图1共二百四十一页国际(guj)保护公约三原则公约规定(gudng)与国内法一致时,直接执行公约规定与国内法不一致时,优先执行国际公约,但不得违宪我国申明保留意见的条款不执行共二百四十一页环境法责任(zrn)环境行政责任 (警告、罚款、停工改善)-法律上规定的-因个人主观行为或疏失造成(zo chn)的环境民事责任(赔偿)-侵权责任-违约责任环境刑事责任共二百四十一页环境法免责(min z)条款不可抗力在现有科学技术条件下不可预见、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海洋法战争(zhnzhng)原因、因看灯塔人员疏忽造成的损害共二百四十一页EHS法规

15、(fgu)分类目录宪法类建设项目类水污染管理类空气污染管理类噪声污染管理类废弃物污染(wrn)管理类节约能源管理类消防管理类危化品管理类辐射管理类饮食卫生类电气安全类特种设备类特种作业类特殊人群保护类职业健康类劳动防护类安全教育类事故报告类国际公约共二百四十一页一、宪法(xinf)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修正版)第九条 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第二十六条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

16、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gnghi)。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 第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第四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第四十九条 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共二百四十一页二、建设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建设项目职业病

17、危害(wihi)分类管理办法共二百四十一页新/扩/改建(gijin)项目管理要求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卫生评价/消防设计执行“三同时”(暨同时设计/同时施工(sh gng)/同时竣工验收)实施“三同时”验收共二百四十一页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hunjng boh)法第二十四条 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副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二十五条 新建工业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jsh)改造,应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

18、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jsh)和污染物处理技术(jsh)。 第二十六条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共二百四十一页2.环境影响评价(pngji)法第十六条 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可能(knng)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

19、响进行全面评价;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注:参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共二百四十一页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hunjng boh)管理条例第十二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者采用的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tngsh)设计、同时(tngsh)施工、同时(

20、tngsh)投产使用。 第十九条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第二十条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共二百四十一页法律责任(f l z rn)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擅自开工建设的,责令停止(tngzh)建设,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未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21、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者采用的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未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自批准之日起满5年,建设项目方开工建设,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未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的第二十五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同意,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责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恢复原状,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22、共二百四十一页法律责任(f l z rn)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试生产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xngzhng)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试生产,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超过3个月,建设单位未申请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办理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手续;逾期未办理的,责令停止试生产,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

23、定,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共二百四十一页二、建设项目类法规(fgu)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8年03月01日)第七条 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第十三条 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划分

24、(hu fn)为不同的资质等级,经资质审查合格,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第四十五条 施工现场安全由建筑施工企业负责。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负责。分包单位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服从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第八条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应当确定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第十条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时,应当提供建设工程有关安全施工措施的资料。依法批准开工报告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起15日内,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报送建设

25、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共二百四十一页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nqun)生产法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tngsh)设计、同时(tngsh)施工、同时(tngsh)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第二十五条 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 共二百四十一页二、建设项目类法规(fgu)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2002年06月01日实施)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的选址与整体

26、布局、防尘与防毒、防暑与防寒、防噪声与振动、防非电离辐射及电离辐射、辅助用室等方面的内容,以保证(bozhng)工业企业的设计符合卫生要求。 防暑 车间内工作地点的夏季空气温度规定(略) 高温作业车间应设有工间休息室,休息室内气温不应高于室外气温;设有空调的休息室室内气温应保持在2527。共二百四十一页二、建设项目类法规(fgu)8、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1997年01月01日劳动部令第号 )第八条 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进行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一)大中型和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二)火灾危险性生产类别为甲类的建设项目;(三)爆炸危险场所等级为特别危险场所和高度危险

27、场所的建设项目;(四)大量生产或使用级、级危害程度的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建设项目;(五)大量生产或使用石棉粉料或含有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粉料的建设项目;(六)劳动行政部门确认的其它危险、危害因素大的建设项目。9、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2004年1月7日)第二条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以下统称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10、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2006年06月15日卫生部令第49号)第六条国家对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fn wi)职

28、业病危害轻微、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职业病危害严重三类。(一)职业病危害轻微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二)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应当进行审核、竣工验收;(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除进行前项规定的卫生审核和竣工验收外,还应当进行设计阶段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的卫生审查。共二百四十一页水污染控制(kngzh)类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GB 8978-1996污水综合(zngh)排放标准共二百四十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条国家实行排污许可制度。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工业

29、废水和医疗污水以及其他按照规定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方可排放的废水、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也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禁止企业事业单位无排污许可证或者违反排污许可证的规定向水体排放前款规定的废水、污水 第二十三条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bozhng)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排放工业废水的企业,应当对其所排放的工业废水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 第四十五条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水污染物,应当符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

30、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共二百四十一页GB 8978-1996污水(w shu)综合排放标准4.1 标准分级4.1.1 排入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执行(zhxng)一级标准。4.1.2 排入、类水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4.1.3 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共二百四十一页地表水环境(hunjng)质量标准(GB3838-2002)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

31、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yuyng)区;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共二百四十一页空气污染控制(kngzh)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Z 2.1-2007 工作(gngzu)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 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 物理因素共二百四十一页中华人民共

32、和国大气污染(d q w rn)防治法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三章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 第四章防治机动车船排放(pi fn)污染 第五章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共二百四十一页GB 30951996环境(hunjng)空气质量标准 2000年01月06日最新修正4.1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r li)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4.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一类

33、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共二百四十一页GB 16297-1996大气(dq)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4 指标体系本标准设置下列三项指标(zhbio): 4.1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4.2 通过排气筒排放的废气,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任何一个排气筒必须同时遵守上述两项指标,超过其中任何一项均为超标排放。 4.3 以无组织方式排放的废气,规定无组织排放的监控点及相应的监控浓度限值。共二百四十一页空气污染控制(kngzh)法规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锅炉烟尘和烟气黑度限值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yuyn)排放

34、标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0mg/m3共二百四十一页三、室内空气污染控制(kngzh)类法规GBZ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yn s)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 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 物理因素 PC-TWA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8小时)。 PC-MAC 最高容许浓度,指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都不应超过的浓度。 PC-STEL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5分钟)。 共二百四十一页噪声污染(zo shn w rn)的控制要求法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工业企业厂界噪声(zoshng)标准建筑施工场界限值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共二

35、百四十一页噪声污染(zo shn w rn)的管理要求噪声三要素:声源、介质、接受体控制方法降低噪声源传播途径(tjng)中的吸收/衰减/阻尼受声者的保护共二百四十一页工业(gngy)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分类(fn li)昼间(db)夜间(db)文教区 居住、工商混合 工业区 交通干线 5560657045505555共二百四十一页噪声污染的管理(gunl)要求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85dB(A)。对于(duy)操作人员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小时的场合,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接触时间减半,噪声声级卫生限值增加3dB(A)的原则,确定其噪声声级限值(表5)。但最

36、高限值不得超过115dB(A)。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日接触噪声时间(h) 卫生限值dB(A) 8854882911941/2971/41001/8103最高不得超过115dB(A) 共二百四十一页噪声污染(zo shn w rn)的管理要求生产性噪声传播至非噪声作业地点的噪声声级(shn j)的卫生限制不得超过下表中的规定地点名称 卫生限值dB(A) 噪声车间办公室 75非噪声车间办公室 60会议室 60计算机室、精密加工室 70共二百四十一页噪声污染(zo shn w rn)的管理要求工作地点生产性噪声声级超过卫生限值,而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治理(zhl)手段仍无法达到卫生限值时,可采用有

37、效个人防护措施共二百四十一页废弃物管理(gunl)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guji)危险废物名录(2008版)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共二百四十一页废弃物管理(gunl)要求分类(fn li)标识收集储存处理共二百四十一页节约能源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guny)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共二百四十一页消防(xiofng)管理消防管理适用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1日)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机关(jgun)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

38、全管理规定(公安部61号令)共二百四十一页消防(xiofng)管理火灾: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zihi)燃烧的3个必要条件: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共二百四十一页火灾分类GB/T 4968-2008火灾分类 :A 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B 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 类火灾:气体火灾。D 类火灾:金属火灾。E 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F 类火灾:烹饪(pngrn)器具内的烹饪(pngrn)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共二百四十一页灭火器选择(xunz)A类火灾(huzi):水(S)、泡沫(P)、磷酸铵盐

39、干粉(FL)、卤代烷型灭火器(Y)B类火灾:干粉(F)、泡沫(P) 、卤代烷(Y) 、二氧化碳(T)灭火器C类火灾:卤代烷(Y) 、二氧化碳(T) 、干粉(F)型灭火器D类火灾:D类火灾灭火器共二百四十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自年月日起施行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火灾预防第三章消防组织第四章灭火救援第五章监督检查(jinch)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共二百四十一页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ufn)生产类别火灾危险性特征项别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甲1234567闪点小于28的液体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

40、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大于等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乙123456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的气体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助燃气体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雾滴丙12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可燃固体丁123对不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

41、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它用的各种生产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戊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共二百四十一页机关、团体(tunt)、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 单位应当按照建筑消防设施检查维修保养有关规定的要求,对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情况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第二十八条 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其自动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存档备查。第二十九条 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灭火器进行维护保养和维修检查。对灭火器应当建立档案资料,说明配置类型、数量、设置位置(wi zhi)、检查维修单位(人员)、更换药剂的时间等有关情况。共二百四十一

42、页机关、团体(tunt)、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三十八条 下列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一)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二)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三)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cozu)人员;(四)其他依照规定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的人员。前款规定中的第(三)项人员应当持证上岗。第四十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其他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参照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消防演练时,应当设置明显标识并事先告知演练范围内的人员。共二百四十一页火灾防治(fngzh)途径评价阻燃火灾探测

43、灭火:冷却窒息(zhx)隔离化学抑制共二百四十一页火灾(huzi)的扑救初起火灾扑救(pji)与人员疏散逃生断绝可燃物冷却窒息扑打断电阻止火势蔓延逃生自救和互救共二百四十一页饮食卫生GB5749-2006生活(shnghu)饮用水卫生标准GB 14934-94 食(炊)具消毒卫生标准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共二百四十一页饮食卫生类法规(fgu)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五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及其原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或者化验单,销售者应当保证提供。第二十六条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

44、健康检查;新参加(cnji)工作和临时参加(cnji)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cnji)工作。第二十七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食品摊贩,必须先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肉眼可见物:不得含有细菌总数100 CFU/ml(CFU表示菌落形成单位)总大肠菌群:不得检出共二百四十一页电气(dinq)安全类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年4月1日)第三十一条用户应当安装用电计量装置。用户使用的电力电量,以计量检定机构依法认可的用电计量装置的记录为准。 用户受电装置的设计、施

45、工安装和运行管理,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电力行业标准。第三十二条用户用电不得危害供电、用电安全和扰乱供电,用电秩序。2、电气安全管理规程(1986-10-7)第一节 电气工作人员的培训(pixn)与考核第三节 临时线路的安装使用;第四节 建筑、安装工程用电第五节 接地、过电压保护与防雷装置第六节 电气安全用具的管理第七节 易燃易爆场所用电管理第四章 供电系统的运行与维修共二百四十一页职业(zhy)健康类法规1、职业病目录(2002年4月18日)分十大类,共115种职业病2、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 第23号,2002年5月1日)第二条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

46、查。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 查。 劳动者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第七条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第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发现职业禁忌或者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当按照体检机构(jgu)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第十二条 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的费用,应当由用人单位承担。共二百四十一页劳动防护类法规(fgu)1

47、、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2005年9月1日)第四条劳动防护用品分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和一般劳动防护用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确定并公布;未列入目录的劳动防护用品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附件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一、头部护具类;二、呼吸护具类;三、眼(面)护具类;四、防护服类;五、防护鞋类;六、防坠落护具类】第六条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标志管理。第十条生产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qy)生产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得超过使用期限。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

48、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须经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部门或者管理人员检查验收。共二百四十一页安全教育(jioy)类法规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2005年7月1日第二条 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shsh)、场(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第五条 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应当聘(雇)用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从事相关管理和作业工作,并对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管

49、理。第二十二条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2年复审一次。持证人员应当在复审期满3个月前,向发证部门提出复审申请。复审合格的,由发证部门在证书正本上签章。对在2年内无违规、违法等不良记录,并按时参加安全培训的,应当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延长复审期限。共二百四十一页安全教育(jioy)类法规2、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1995年11月08日)第五条 企业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厂级、车间(chjin)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四十学时。第十二条 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厂长、经理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任职。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四十学时。第十三条 企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必

50、须经过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任职。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一百二十学时。第十五条 班组长和安全员的安全教育由企业安全卫生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二十四学时。第十九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教育档案。共二百四十一页特殊人群保护(boh)类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05年8月28日)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均应根据妇女的特点,依法保护妇女在工作和劳动时的安全和健康,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保护。2、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年月日)第二条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劳动者。第三条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以下范围的劳动:

51、(二)有毒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一级以上的有毒作业; (三)高处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高处作业;(七)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国家标准中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十)工作场所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作业; (十一)有易燃易爆、化学性烧伤(shoshng)和热烧伤(shoshng)等危险性大的作业;(十四)连续负重每小时在六次以上并每次超过二十公斤,间断负重每次超过二十五公斤的作业;(十六)工作中需要长时间保持低头、弯腰、上举、下蹲等强迫体位和动作频率每分钟大于五十次的流水线作业;第六条用人单位应按下列要求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一)安排工作岗位之前;(二)工作满一年;(三)年满十八周岁,距前一次

52、的体检时间已超过半年。共二百四十一页特种设备安全(nqun)管理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shsh)、客运索道。共二百四十一页特种设备管理(gunl)类法规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9年5月日)第二十五条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日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bmn)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第二十七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第二十八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

53、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第三十二条 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依照本条例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或者电梯制造单位进行。 电梯应当至少每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共二百四十一页特种设备安全使用(shyng)要点使用定点厂家的合格产品登记建档专责管理(gunl)持证上岗照章运行定期检验适时监控报告事故共二百四十一页特种设备安全(nqun)管理要求采购要求验收要求安装要求使用(shyng)要求维护要求报废要求共二百四十一页特种(tzhng)作业高处作业临时用电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焊接(hnji)作业手持电动工具操作临时动火作业共二百四十一页

54、地方性法规(fgu)1、苏州市消防条例(2004年6月17日)第十四条储存、运输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保管员、驾驶员、押运员应当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并掌握相应的消防安全知识,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第十九条建筑消防设施的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对建筑消防设施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保证设施完好有效。自动消防设施的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委托具备资格的单位每年对设施进行一次技术检测,每三年对火灾报警探测器进行一次清洗,检测和清洗报告(bogo)送公安消防机构备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关闭自动消防设施。单位设有的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设施,应当与当地公安消防指挥中心联网。2、苏州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2002年8月1日

55、)第六条 下列场所或者设施是雷电灾害的重点防御对象,必须安装相应的防雷设施:(二)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的生产或者贮存场所;第十一条凡装有防雷设施的单位、个人或者业主委员会,应当做好防雷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并定期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防雷设施检测机构进行检测。防雷设施的定期检测为每年一次;对本办法第六条第(二)项所规定的防雷设施、防静电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共二百四十一页个人防护(fngh)用具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2005年9月1日)第四条劳动防护用品分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和一般劳动防护用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由国家安全(nqun)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确定并公布;未列入目录的劳动防护用品

56、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附件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一、头部护具类;二、呼吸护具类;三、眼(面)护具类;四、防护服类;五、防护鞋类;六、防坠落护具类】第六条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标志管理。第十条生产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生产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得超过使用期限。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须经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部门或者管理人员检查验收

57、。共二百四十一页事故(shg)处理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2007年6月1日)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gngy)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

58、事故;(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第九条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第十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59、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共二百四十一页事故(shg)处理2、GB6441-86企业(qy)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共分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现修正为爆破)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共二百四十一页国际公约1、作业(zuy)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170号国际公约,1990年6月25日)第六条分类制度第七条标签和标识第八条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CSDS)第九条供货人的责任第十二

60、条接触第十三条操作控制共二百四十一页第五章 危险(wixin)化学品安全管理共二百四十一页定义相关法规介绍化学品危险性鉴别与分类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gunl)MSDS应急预案及演练课程内容共二百四十一页定 义化学品指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包括天然的以及人造的。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爆、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ynsh)、使用和废弃物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共二百四十一页危险(wixin)化学品相关法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分类GB 16483-200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binxi)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